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地龙逃命的逃命,猫冬的猫冬,再不肯为各家各户赚外快牺牲自我。
于是,林家也就自然而然收了地龙的小生意。
林大海每日都把鸡架烧的暖融融,空闲时候就带着林保和林平打下手,一起砍了细木杆做鸡笼子。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223章 各有说法
娇娇完全是甩手掌柜,该安排的安排完了,就继续过她的文抄公生活了。
期间,林大山又进城一趟,拒绝了同窗友人们的请托。结果,许是他言辞不算坚决,有人不死心,居然坐了马车到京华堂外堵人。
这般,村里马车来往,自然被村人看在眼里,也就知道了有人要抢孩子饭碗的事。
各家都是提心吊胆,生怕林家答应,但眼见林家没有动静,那些求上门的人,怎么来的,最后又怎么回去,他们就稍稍放了心。
可小王村,赵家屯和三里河的乡亲却不知道啊。
不过半年的功夫,孩子们在京华堂里,吃得胖,长得壮,又学了本事,进城勤工俭学没多久,就给家里带了几百文的进项。
这都要归功于林家的提携啊,若是学堂再收了城里孩子,特别是那些老账房家里的子侄,家里有这个底子,肯定比自家孩子要学的好,学的快啊。到时候,自家孩子学成去城里找差事,岂不是被人家抢了饭碗…
这般想着,三个村子的人都着急了。那些家里孩子小,预备明年送去京华堂的人家,更是忍不了,直接找去了里正家里。
里正也是担心这事,于是,小王村和三里河的里正一起去寻了赵老爷子,然后又来了林家。
林老爷子猜到他们听了风声会过来,正好冬闲无事,吩咐儿媳准备了酒席,众人坐下边喝酒边闲话儿。
听得老爷子说起,林家拒绝了再招新生,甚至三年内都只收他们三个村子的娃子,包括赵老爷子在内都感激的起身给老爷子行礼。
林老爷子扯了他们赶紧坐下,末了笑的爽朗,“都是自家娃子,咱们不护着,难道还去疼人家孩子啊!”
“老爷子仁义!”
“就是,这些小子有老爷子庇护,简直是上辈子积了大德了。”
“是啊,回村可有交代了,大伙儿都盼着孩子们出息了,好帮家里撑门户呢。”
三人都是欢喜坏了,放下心事也终于能放开肚皮吃喝了。
吃过饭,照旧是林保驾车送了他们回去。不必说,到了哪个村子,听说林家这么维护孩子们,人人都是欢喜,感激不尽。
但北茅县城里,自然也有人听说了这事,就有些褒贬不一了。
有人说,“林家小门小户就是见识短,敝帚自珍。这么好的学问,居然要淹没在乡野之间了。”
也有人说,“谁家有宝贝不想着传给儿孙,反倒要拿出来分给外人啊。也没见谁把好东西分给林家啊,凭什么林家就要高风亮节啊。就是林大山读书时候,在县学时候也没少吃苦。如今用到人家,又说起大道理逼人家就范了?”
总之,什么说法都有,却对林家半点儿影响都没有。
反倒是顾老爷,眼见林家一个外人没收,只留了他的儿子。对林家很觉愧疚,亲自上门送了厚礼。当然借口是儿子下午加课,给林家添麻烦了。
林家还是那般,没有受宠若惊的模样,也没有冷脸对待,招待了茶水点心,之后就把补完课的顾天泽送到他爹身边,送爷俩一起出门了。
之后,顾天泽每日出入京华堂,除了晨练不参与,其余同旁的学童一般无二。
原本,学童们还碍于他富家少爷的身份,同他很是疏远。
但顾天泽是林大山的亲传弟子,又聪明和气,平日不少从家里拿点心请同窗们一起吃,慢慢的,孩子们待他也就一般亲近了。
顾天泽从小被家里保护的太好,农家孩子们擅长的爬树,斗鸡,弹弓之类,他几乎什么都不会。这倒是惹得孩子们越发兴奋,把他当徒弟教了。
不说顾夫人整天在家害怕儿子学坏,倒是顾老夫人欢喜孙儿的身体比之前强壮太多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只说这一日林家的孵化的二百多小鸡仔,终于出壳了。
周心秀是个心细周全的脾气,这几日几乎睡得很少,时刻盯着蛋箱子,所以夜半有响动,她就知道了。
从夜半到天明,一共出了一百多鸡仔,满炕跑着,唧唧叫着,惹得林大山没办法,早早就去了学堂。
倒是董氏得了消息,带着儿媳孙媳涌过来,欢喜的不成样子。
娇娇睡懒觉刚醒,趴在老娘温暖的背上,哈欠连天,手里捉了一个小鸡仔,只觉毛茸茸的,分外可爱,惹她大力抹了两下,小鸡仔抗议尖叫。
赵氏赶紧抢了鸡仔,扔到炕上,嗔怪闺女,“祸害它做什么,过些日子都是下蛋的金鸡呢。”
董氏也是张罗着,“赶紧拿柳条筐来,捂上被子,送去鸡房子,先喂些粟米,过几日才能喂地龙。”
女人们干脆应了,欢欢喜喜跟着忙碌。
娇娇还想偷偷摸摸再逮一只,却被火眼金睛的老娘打了手。
她瘪瘪嘴巴,自觉无趣就溜回了老宅。
俗话说,媳妇儿娶进门,媒人扔过墙。
她如今就是那个没了用处的媒人,被奶奶和老娘扔到脑后了,这些小鸡仔以后就同她没有半点儿干系了…
中午时候,城里众人听说家里当真孵出小鸡仔了,林大河还有林大江夫妻带着林仁林义,都回老宅来看新奇。
难得家里人凑这么齐全,赵氏立刻带了大莲钻进灶间,火力全开,煎炒烹炸,打算好好吃个团圆饭。
林护和林贵他们,听说兄弟来家,也是从学堂赶回来。
大人们坐在堂屋里喝茶,娇娇就开了西屋的门,喊了哥哥们上炕,一边偷吃小食品,一边听大人们说话。
林大江夫妻还罢了,整日守在便宜坊,守在木香阁,生意好,他们夫妻脸上就带了笑,说说最近又卖出多少套木器,也就罢了。
林大河常在街面儿行走,消息就够灵通一些。
“爹,昨日县城发生了一件大事,同当初我们被冤下狱有些干系。”
“什么事?那个王立不是死了吗?”
林老爷子吧嗒着烟袋锅,皱眉问道,“难道他的真正死因查出来了?”
“不是,爹,是赵家倒霉了。”
林大河想起当初在牢里那两日受的苦,不自在的挪挪椅子,末了又道,“昨日有一队京里的人上门,直接就把赵老爷赐死了,赵家全家,无论男女都发配到南边海州去服刑,还是遇赦不赦。”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224章 赵家的下场
“这么严重?”林大山听得惊奇,问道,“赵家到底犯了什么大罪,他们本家不是在京都还有些势力吗?上次买了咱家的东西,不就是为了献到宫里?”
他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于是众人就都附和道,“是啊,难道是赵家得罪人了?”
“赵家也不是什么好人,要我说啊,也是活该。”
林老爷子却是摆手,示意儿子继续,“说吧,同咱们家有什么干系?”
“我也是惦记赵家同咱家那些过节,特意寻了南边过来的行商问了几句。听说,先前太后寿辰的时候,太后不小心染风寒病了,庆贺的御宴就推倒前些日子才举行。赵家家主托了贺礼上前献寿,结果不知道因为什么摔倒了,寿礼直接飞出去砸破了太厚的额头,旁边的皇后也被碎片扎伤了。
有人以为赵家家主要行刺,直接喊了殿前侍卫,赵家家主当场被斩杀。后来虽然查清是误会,但人死不能复生,更何况太后和皇后都伤了,群臣求情,皇上不好发作赵家,又地方发作。赵家也心狠,直接把咱们县城的赵老爷一家拎出去顶罪了。”
“原来如此,那寿礼可是…”
“正是‘暴风雪’,”林大河点头,低声应了一句,末了皱眉道,“我考量了很久,当初赵家为了替王立掩盖罪责,无论是公堂之上,还是私下里,都不曾说起过王立为何对咱家下手。县城里的人都以为王立是图谋点心铺子,却不知道咱家卖了暴风雪给赵家,得了一大笔银子。所以,这事估计也不会影响到咱家。”
林大山毕竟是读书人,对美丽的事物总是多几分喜爱。暴风雪水晶球,晶莹剔透,好似封了一场风雪在其中,美不胜收。如今这般诡异的碎掉了,实在可惜。
但林家其余人却是听得心头发麻,林家同王立和赵家,因为水晶球结怨。如今,王立惨死,尚且没个说法,赵家又家破人亡…
是冥冥中自有定数,还是重宝有灵,宁可自毁也要惩罚赵家,或者…一切都是人为?
娇娇在西屋炕上,本来还欢快吃着水果罐头,结果这会儿勺子里的糖水撒了大半,她都没有发觉。
她突然想起,好似当初三叔他们下狱,她同夜岚抱怨过。夜岚带了两瓶好酒出去,扬言替林家报仇来着。难道,这是夜岚的手笔,还是疯爷推波助澜?
她心里同猫爪一般,好奇的不成,但这个时候,哥哥们坐了一炕,她不好闪进空间。就是进了空间,夜岚不在也是没用啊。
屋外,老少爷们几个不知道这事可能同娇娇有关,还在奇怪赵家这次倒霉的太突然。
倒是董氏心软,劝道,“好好的富贵门第,说没就没了。这么看来,有钱没钱不重要,日子平安喜乐才好啊。赵家的事,你们在城里也不要多说。虽然当初这家人不地道,我也没少骂他们一家,但如今家破人亡,也是他们遭了报应了,咱们就别再踩几脚了。”
“你娘说的是,如今事情还不算清楚,城里必定也是流言处处,你们多听多看,少说。”
老爷子敲了敲烧完的烟灰,给儿子们定了基调。
林大海几个自然应了,果然就如同老爷子预料的一般,本就不大的北茅县,因为赵家的事,正经热闹了几日。
茶楼饭馆,甚至故事会开场前,众人都是没少说起。
既然是京都来人降罪,众人自然都猜测是赵家本家的问题。
有人感慨,“要我说啊,树大分枝,家族大了,旁支该分就要分出去,否则啊,本家有好处,旁支不见得能沾到。但有罪时候,可是逃不过。”
“话不能这么说,赵家在咱们县里这么多年,嚣张跋扈,可是不少借本家的势力。否则赵夫人娘家一个弟弟,也不能横行无忌。就说上次,明摆着是他陷害林掌柜,最后就然过一个小厮顶了罪。谁也没把他怎么样啊,好在最后老天有眼,收了他这个祸害。”
“咦,这么说起来,倒也奇怪啊。你看上次林掌柜下狱的事,王立主谋,赵家算是帮凶。结果王立死了,赵家如今也…这林家真是有些邪性啊,凡是同他家有过节的,怎么都没好下场呢!”
“是啊,但林家就是个农门小户,要说找人下个黑手打闷棍,我还信。说赵家本家获罪这事,是林家背后操纵,打死我也不信啊。”
“这倒也是,林家怕是都没人去过京都呢。”
方杰这几日没少在外喝酒,偶尔听说这样的话头儿,顾不得散酒就去故事会寻林大河说话儿。
“这个时候,可是有些危险,若是有人稍微歪曲一下,林家怕是就要遭殃。”
林大河也知道这情形有些不算好,想了想就道,“不就是一些流言吗,好解决,你等着看吧。”
方杰喜爱林家众人,平日也常出入,简直把林家当第二个家了。这会儿听得林大河说的这么轻松容易,就嘱咐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你可不能大意,需要帮忙就开口。”
“好,你放心。”
林大河摸着最近养起来的小胡子,笑的眯了眼,不知道在盘算什么。
眼见日子一日冷似一日,但凡家里有些余资可以保证一家人吃饱喝足过冬的,就都不出工了。或者再有几个闲钱,就茶馆里来壶茶水,混迹一日,也算偷个懒。
可今年却有些不同,眼见路上都盖了一层雪,经常有马车陆续出入在城外通往的大路上,甚至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这样的新鲜事,自然逃不过闲人们的眼睛,于是就要问询啊。
但得出的答案,很是有些出人意料。
“山神庙?”
“什么山神庙,香火当真灵通?扯什么呢,放着佛祖道尊不拜,小小的山神能做什么?”
问出这话的时候,茶馆里已经坐满了五分,还不算太忙碌。所以,接了几文大钱,负责给众人解惑的小伙计就多说了几句。
“各位客人还真别看不起山神,你们想啊,这漫天神佛,都是有大神通的,当然要照管的都是大事。咱们这些凡人,有点儿小要求,人家怕是也没工夫一一听取啊。倒是山神爷官位小,架不住他是现管儿啊。”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225章 山神显灵
“这话倒也有道理。”
“是啊,不过,谁求到山神爷爷门前,他老人家显灵了,否则怎么这么多人过去上香啊?”
众人又问,小伙计也来了兴致,瞄了一眼四周,小声道,“你们是不知道,山神爷爷真的显灵了。前日东街的李大媳妇儿,过去求子,今日就传出消息,说是怀上了。还有,西市的刘老三,孩子病了没有银子抓药,去求了山神爷爷,当晚家里门口就落了一只十两的银锞子。你们说神不神!”
“哎呦,这哪里是山神,这是财神爷和送子娘娘吧?”
有人不信,调侃几句,惹得众人都是笑翻了。
小伙计见众人不相信,就急了,恼道,“你们不信就不信,可别羞辱山神爷爷,我还想去拜一拜,求个媳妇过年呢。”
结果,众人一听,笑的更是厉害了。
“你们不信就算了,”小伙计用力抖了抖手上的布巾,又道,“求神就是心诚则灵!你们看林家,亲手修葺了山神庙,山神爷爷保佑林家今年田里比别人家多打了三成粮食,春日时候,家里孩子走丢,全家急疯了,结果最后在山神庙的香案下找到了…”
“你说林家,可是开故事会那个林家?”
“是啊,山神庙就在林家村外,林家从来不曾断了香火,前几日更是全家老少上阵,亲手修葺了山神庙。”小伙计见众人终于肯信他,也是见了笑脸,嚷道,“听说林家还寻了人专门照管山神庙,日夜香火不停呢。”
“这么说,山神庙当真很灵验了。”
“可不是吗,仔细想想,先前还有人说,王家那位和赵家倒霉是林家动的手。我倒是觉得冥冥中有些…嗯,原来林家是有山神庇佑啊。”
“这么说就通了,先前我也是不信的。”
“这么说,山神庙还真有些灵验。改日咱们也去溜达一趟,给山神上个香?”
“好啊,左右也是闲着,去看看。”
众人说笑起来,小伙计就退了下去,有同伴拉了他说笑,“你不是说家里给你定亲了吗,怎么又要求山神赐给你一个媳妇儿过年了?”
“我不过是说笑,逗客人们一乐罢了。”小伙计笑嘻嘻跑去继续忙碌,偶尔想起家里暴涨一截的聘礼银子,就越发开怀了。
村外的山神庙得了城里人的青眼,每日来上香的人络绎不绝。林家村人新奇,不时有人去看个热闹,回来同众人说起,都是一脸得意。
“咱们村的山神爷爷,听说昨日又显灵了,那家人特意来上香,供了四大盘的点心呢。七叔和七婶子又有吃的了!”
“可不是吗,平日大伯家里也是不少往那里送东西啊。大河每次回来,路过时候,都要送吃的供奉山神爷爷呢。”
当初,林老妻两口子搬去山神庙,众人还没觉得如何,如今都是有些羡慕。
但羡慕归羡慕,可没人嫉妒说些什么酸话。不说都是同族,林老七一家本就困难。只说大伯一家有好事肯定不会落下族人,明年春日学了新法种粮食,秋日时候孩子们学成,就可以进城做工了。桩桩件件都是为了族人好,显见家家户户的日子就过得好起来了。
就是眼前,林家又盖房子专门养鸡,若是真同大伯娘说的一般,小鸡冬日能下蛋,以后她们也学学,家里又多个进项啊。
这般想着,妇人们手里的针线缝起来,都快了三分。
“大伯娘家里人多,明日咱们去看看,若是有没做完的棉衣,分几件出来,咱们帮忙做做?”
“行啊,这主意好。别的咱们不会,这活计还成。”
“可不是,大伯娘平日没少想着咱们,咱们也得长点儿心。”
妇人们说笑着,第二日就把做针线的“战场”转移到了林家大院。
正好,董氏正为了家里人的棉衣犯愁。
以前,家里四个儿媳,加她一个,虽然人口多,但总能在入冬前忙完。
如今,刘氏在城里便宜坊照管,晚上点灯熬油的赶工,能把她同林大江和林荣林华的棉衣做出来就不错了。
点心铺子的林大河四口,王燕只做了他们夫妻的,之后就说忙不过来。不必说,林仁林义和蒋师傅的棉衣要家里来做。
赵氏擅长厨事,照管老宅众人一日三餐就真是忙的脚打后脑勺了。她又不擅长针线,就是她想帮忙,董氏还信不过她呢。
周心秀倒是个针线好的,但白日里要照管二百多鸡雏,晚上不睡,他们一家五口的棉衣也做不出来。
最后,就只剩了一个大莲能帮忙了。
但新媳妇进门第一年,董氏总是心疼,怕她想家,平日多照顾一些不说,也不舍得她挨累。毕竟,她还盼着抱重孙子呢。
于是,村里妇人们的到来,简直是雪中送炭。
董氏直接把林大河的院子开了门,左右他们一家平日也在城里不回来,空房间多的是。
拾掇一间,烧的暖暖和和,备上茶水点心,众人就边说闲话儿边忙碌,把这里变成了全村最热闹之处。
女人们多了,孩子自然也少不了。小子们都在学堂读书,小丫头们无事,又惦记林家的点心,渐渐就也都凑了过来。
娇娇带着十几个小丫头,捡石子,学点儿简单的写算,也是忙的厉害。
若是只忙一些,她也不说什么,实在是被吵得受不了啊。
三个女人一台戏,小丫头也是女人啊。十几个丫头在一起,一会儿这里吵架了,一会儿那边又掉了眼泪儿。
娇娇每日好像被几百只鸭子包围,差点儿眼睛都变了蚊香圈儿。
还是老爷子最疼孙女,猜的孙女不耐烦哄孩子,这一日早晨就带孙女坐了马车进城去溜达。
果然,娇娇脱离了小丫头们的包围圈儿,就活蹦乱跳的,欢喜的差点儿翻了天。
老爷子生怕行走的马车,不小心摔了孙女,把孙女抓回来坐在身边。
最近天冷了,林大山就把孩子们从城里都收了回来。勤工俭学从小伙计和小账房,改成了文抄公。
故事会里,如今西游记和白蛇传都讲完了。如今正讲梁祝和三国演义,热闹不减当初。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226章 流民来袭
男人们出门听个故事,很是平常,女人们就有些不方便了。虽然地字号楼,天天也是爆满,但还有更多的女人不能来。
于是,故事会出手的故事手抄本,就成了香饽饽。薄薄的小册子,一两银子一本,还是瞬间被抢光。
学童们上午读书,下午留在学堂抄书,天黑回家。
一日赚回的银钱,居然比在城里做工还多。
当然,这也是林家大方,愿意分利给孩子们。
今日娇娇和老爷子进程,就带了一箱子孩子们这几日的“战果”。
爷俩边吃边说,一路上很是欢快。林保在前边赶车,不时扭头插句话儿,吃一口妹妹递出来的果子和点心,也是一脸笑眯眯。
结果,离得县城越近,他就瞧着有些不对劲。
于是,他扭头喊了爷爷,“爷爷,你看城门外,好像挺乱呢。”
乱?
老爷子皱了眉头,打开车窗一看,远处的城墙外,原本有片小树林,夏日里算不得多茂盛。但出入之时,栓个牛车,或者遮阴歇息一会儿,还是很不错的。
但如今,树林里却是乱成一团,不知道哪里来的人,把比较细的小树砍断,架在大树下,外边披了些破旧的油毡或者破木板,搭成了简单的窝棚。
这般的破窝棚,足有几十个,偶尔某个窝棚上边还会冒出点儿青烟。
而更乱的则是城门口,无数衣衫褴褛的人,伸着手,或者干脆跪在路边,祈求进出城门的人施舍吃食或者银钱。
随着马车越走越近,他们脸上的绝望和迷茫,简直看的清清楚楚。
“这是怎么了?爷爷,他们是什么人啊?”
娇娇看得惊奇,扯了老爷子的袖子问道。老爷子叹气,沉声应道,“怕是南边又遭灾了,这些人是逃荒过来的。”
“南边遭灾?”娇娇不相信,“为什么南边的官府不赈灾啊,他们一路从南边过来,这是走了多远的路?一路上都没人管吗?”
老爷子活了大半辈子,也经历过几次灾荒,太清楚那些所谓父母官是什么德行了。
“皇上要的是太平盛世,谁敢报遭灾上去,就是给皇上添堵呢。下边隐瞒都来不及,谁还敢赈灾啊?别说赈灾,这些人怕是一路被驱赶过来的。咱们北茅是大越最北了,若是还有更远的地方,怕是咱们这里也不会留他们落脚。”
娇娇前世在电视里,见惯了那些舍生忘死护卫人民安全的英雄,也习惯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突然听得这些,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1...6364656667...5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