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其实众人私下里可是没少议论,有人敬佩林家如此够义气有担当,也有人等着看林家的笑话。
但五六日过去了,城外施粥的大灶依旧是热浪滚滚,粥香阵阵,根本没有后力不继的迹象。甚至林家在城里粮铺购买的粗粮也不多,好似真打算用家里那百十亩田地的粮食去添这一千多张嘴巴。
这不得不说,林家真是舍得。难道救活了灾民,林家自己人就不打算活了。
有人等着林家铺子或者故事会里传出募捐的消息,结果左等右等都没有等到。点心铺子依旧有条不紊的卖着点心,故事会也没有高喊着大义道理,哄着众人打赏捐银买粮救人。
倒是城外有消息说,林家村外开始给灾民修建越冬住处,最近就要搬迁过去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做了壁上观,方家因为方杰的关系,同林家也算交好,方老爷点头,给林家送了五车的粮食,四车白米,一车细面。若是换成粗粮,就是十几车之多,足够一千灾民吃上七八日了。
林家自然感激,但林家如今正处于风口浪尖儿,林老爷子不好冒然登门道谢,只能记下这份情义,以图回报。左右有方杰在,两家生意也是往来多多,总能找到机会。
相对来比,曲家的支持就低调很多。曲老爷直接让庄子上送了五车粗粮到林家,没有进出城门,谁也不知道。
毕竟两家的交往,摆在明面上的, 一直是娇娇和清雅两个小丫头投脾气,算不得什么大事儿。
林家同样收了粮食,准备让娇娇哪日进城时候去走走,或者干脆等曲大小姐同方杰成亲之时,私下送些新奇的贺礼过去。
不得不提的还有顾家,按理说顾天泽是林大山的弟子,又经历了二次入门,学着林家不外传的算学,顾家怎么都该在救济灾民这事上,站在林家一旁。
可惜,顾天泽眼见同窗们在城外帮忙施粥救人,他却被老娘抹着眼泪留在家里,借口称病,半步都不能离开。
而这一次顾老爷和老夫人,也同样沉默了。
顾天泽失望之极,即便三日后学堂复课,他终于被准许出门读书,车上还是多跟了两个婆子。
五百两银票,是顾家给林家的支持。林大山眼见弟子羞愧的红着脸,双手捧上来。他犹豫了一瞬,到底还是叹着气,推了回去。
歹竹出好笋,顾天泽是个好学生,勤勉恭敬,善良好学,但顾家却…
林家村众人外加小王村乡亲,还有闻讯赶来的三里河和赵家屯的乡亲,齐心合力,五六日期间,也把三十几个地窨子挖得差不多了。
林家虽然不缺木料,也有木匠,但到底时间太赶了。每个地窨子修建的不算小,南北对着的两铺大炕足够住下三四十人,但窗子却每户只有三个,陶盆那般大小,使得屋子里光线很差。
但大炕铺了草席,大灶上安了铁锅,烧了整整一宿,墙壁和炕面也就干透了,炕上铺了新草席,还是让心怀忐忑乔迁而来的男女老少们欢喜的痛哭失声。
有热饭吃,有热炕睡,这原本是极容易的事,却是他们遭难之后最大的奢望。
如今,终于实现了。
即便没有那么多棉被,还要几个人扯一床被子,但热烫的大炕,还是让他们睡了几个月最好的一觉。
早起时候,一如族老预测的一般,洋洋洒洒的雪花落了一层,天地山林,银装素裹。
凛冽的寒风,让所有钻出地窨子的人都是鼻子一酸,不是因为冷,是感激,是感恩。
若是没有林家,没有众多乡亲的辛勤赶工,这一晚,这一场雪,他们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去见了阎王爷。
于是,这一日的三顿粥,灾民们没有再等着吃现成的。而是砍柴的砍柴,烧火的烧火,挑水的挑水,完全接管了所有活计。
林家村众人看在眼里,自然也是欢喜。
人之初,性本善。但所有的善,也不是完全不计较回报。懂得感恩的人,总是让人更愿意帮助一些。
解决了吃住问题,还有衣和行,简单说就是被褥,棉衣和鞋子。现做的话,一来是来不及了,二来也是购买布料棉花费用太大。林家实际上拿得出这笔银子,加者娇娇把夜岚支援的三千两也给了家里,就是再填一千人,也足够置办的齐。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241章 得了便宜还卖乖
但林家一力担起千百口人的吃住,再挥挥手就解决了穿戴,就实在太扎眼了。怕是傻子都会忍不住猜测,林家到底有多少银钱,又是从哪里得了如此丰厚家底,只凭三间新开的铺子,是绝对不可能的。
于是,林家村众人又接了一个活计,早晨到林家领了银钱,然后走村串户或者进城挨个街巷,收购旧棉衣和被褥,或者夏日的破单衣,只要不是太破旧,脏污,少花几文钱买回来。棉衣被褥拆洗一下就可以给灾民换上了。旧衣衫剪碎糊了鞋面鞋底子,续上新棉花,灾民里的老少妇人们就坐在热烫的大炕上飞针走线,自己缝起来了。
说到底,世上还是好人比坏人多。特别是底层穷苦的百姓,心地往往比之富贵之人更厚道善良。许是都吃过辛苦,也更同情处在苦难之中的人。
林家村收买旧衣的人,在东南北三城区,收获寥寥。反倒是在城西居民区,还有各个村子,收获良多。
有些人干脆不收银钱,就把家里的旧被褥和破衣衫都送了出来。说起那些灾民,也是满脸同情,替他们庆幸有林家搭救。
无论如何,在林家出钱,众人出力的团结合作之下,不出半月,所有灾民都穿上了棉衣,穿上了新鞋子,盖上了被褥。签了契约的孩子们,也做工的做工,读书的读书,好似在家乡一般安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在家乡时候,孩子们也不过能吃饱个肚子,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
众人睡了半个月的热炕,吃了半个月的饱饭,都是甩掉了蜡黄的脸色,重新恢复了生机。
这时候,林大海才带了十几个族人,带着五百多青壮男子分组干活儿,年纪轻的,进山凿石头,年纪稍大的,挖土沟,预备铺水渠。实在没什么力气的,也要拎着筐子去河滩边捡小块的石头,备着砌石墙。
妇人们烧水,做饭,砍柴,帮着男人们洗衣裳。不曾签契约的几十个孩子,则负责给男人们送热水,来回跑腿儿传消息。
冬日天寒,这个时候做工自然是辛苦。
但一千多口,却是谁也抱怨,反倒很是卖力气。
不说他们很多人的儿女正在读书做工,就是他们自己为林家做事,报恩,也赚一份糊口的饭菜,吃起来安心,睡起来踏实啊。
城里人自然很快就知道了林家的安排,有人酸溜溜说起,“怪不得林家这么卖力气,原来是有所图啊。这么多廉价的劳力,不过是三顿粗粮,就把重体力活计都作了,可真是好算计。”
当然有人看不过,反驳道,“也没人拦着你,你若是羡慕,不如去林家说说,分个百十口人出来,也供给一日三餐,给个住处,给你家做活计多好。”
先前说话的人被堵的再也没敢开口,虽然说起来容易,但真要他担负百十人的生死,他可不敢,也不愿意。
也有人悄悄看着县衙里那位父母官的动静,可惜等了又等,都没消息。
原本,楼县令听说林家出面把就救济灾民的事接了下来,他也很是恼火。
他好似完全忘了,自从灾民来到,他就愁的吃睡不香。毕竟上边都在瞒着,他冒然开了太平仓赈灾,报去京都,他就是捅了马蜂窝,以后别想在大越官场立足。
但若是不理会,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灾民都冻饿死在城外,传扬出去,他必定要在史书上成为最心硬官员的典型。那时候可没人会理解他的难处,他的不得已。
林家这般接手救济灾民,实际可是替他解决了大麻烦。
但人通常都是如此,得了便宜还卖乖。
楼县令自觉被林家抢了“差事”,同师爷好一顿抱怨,“先前,投毒那个案子的时候,本官就瞧着这林家是一群刁民,居然带人围了衙门,打算逼迫本官偏帮。没想到,如今更是可恶。救济灾民,本是本官的职责,林家却强出头。哼,林家这是铺子赚了银子,行事骄狂,不管不顾了。”
不得不说,这楼县令的师爷还是个不错的,虽然也贪财,先前投毒案子的时候,他没少收方家和周老爹的厚礼,但这会儿却是说了一句良心话。
“大人何必多想呢,这事,您无论怎么做,都是为难。如今林家接手,可算是帮您的大忙。虽然说林家是百姓,您是父母官,百姓为父母官分忧是应该。但大人还是要记林家一份人情,而且林家能以一己之力担起这一千多张嘴,实在不凡。他们家里四子十二孙,又是方圆百里都传扬的好名声,以后说不定会更兴旺发达。
大人不如多笼络一二,以后若是有什么事,大人不方便出面,有林家做个缓和台阶,更是方便大人治理一方。”
所谓,话是开心锁。师爷这般一说,楼县令琢磨了片刻,到底点了头,于是第二日借口宴客采买点心,就把消息送到了林家铺子。
林大河为人圆滑精明,闻弦歌知雅意,很快就亲自带了点心盒子送到了县衙之后。
楼县令很是夸赞了林家几句,末了还送了林大河一副笔墨纸砚,说是朝廷没有明令,他不好表彰林家的仁善,但他已经记在心里,只看日后。
林大河自然是千恩万谢,回到便宜坊,方杰扫了一眼那副文房四宝,很是鄙夷的翻了个白眼,“二两银子都不值!”
林大河同样不稀罕,却是欢喜这副文房四宝代表的含义。
“我们林家不求县令真心感激,只要他不嫉恨,别背后下绊子就好了。”
“哼,他占了大便宜了。若是这些灾民都死在城外,他的乌纱帽别想保住了,不过这事就是他不上报,你们林家也必定被很多人知道。以后,行事还是要更加小心才行。”
方杰真心实意为了林家好,多嘱咐了两句。
林大河如何不知道家里救济灾民,肯定大名要传出北茅,甚至不知道被谁人所知。
但他想想家里明年要传授给乡亲们的插秧技术,冬日养鸡,还有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要被小侄女折腾出来的新鲜事,终究是要传扬出去的。
既然瞒不住,又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林家怎么可能因为惧怕未知的危险而不去做。
“不怕,日子总是越来越好的。”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242章 狼狈为奸
北风吹,雪花落,纷纷扬扬,天地之间,尽皆银装素裹。林家寻出了春日藏在仓房里的木爬犁,卸掉了马车,鞭花儿一响,不时进出城里城外,采买办事,算是正式开启了冬日的节奏。
林家三个新院子,因为铺了地龙,温暖如春日一般,根本不需要生火炉。但是老宅还依旧保持了原来的模样,堂屋中间点的是方杰先前送来的黄铜大炉子。薄薄的铁皮卷了铁筒,直接把烟气从门上单开的小窗里顺出去。这般屋里烧的暖,又不脏,很得董氏和几个儿媳孙媳的喜欢。
不要小看这个炉子,黄铜倒还罢了,倒还容易寻得。只这铁皮路筒子就是个稀罕东西,毕竟北茅挨近边塞,铁器一直控制最是严格。
这也是方杰平日不少同娇娇抢吃喝,投桃报李送来的回礼。
娇娇也很爱这炉子,这会儿眼见家里清静,就在炉子上扣了个盆子,里面塞了几个小小的红薯,慢慢烤着。
待得嗅得微微带了焦糊的香气,她就脱了小袄,笑嘻嘻捡出红薯同爷爷奶奶一起吃。
但凡女子,很少有不爱软糯又香甜的吃食。
董氏掰开红薯,眼见红黄色的瓜芯儿,咬一口又甜又香,几乎立刻就喜欢的眉开眼笑。
“孙女哎,这是什么吃食,也太好吃了!”
老爷子虽然不太爱甜食,但也点头赞同道,“味道确实不错,比那个土豆要甜得多。”
娇娇吃的嘴边有些黑,烫的直吸气,依旧大口咬着,听了这话就道,“这东西叫红薯,产量和土豆差不多,煮着吃,或者烤着吃都好,顶额味道甜。明年春日,让我大哥再种几缸试试。”
“当真?”
董氏惊喜的应道,“这又是一个宝贝啊。”
林老爷子也是仔细端详半晌,笑得眼角皱纹都深了几分。
“既然这东西也像土豆一样,地上长秧子,底下结果,那就寻一块地种几垄。大缸里地方小,长得憋屈,兴许要耽误产量。”
“好啊,左右旁人也不认识。”
娇娇不在意的应了一句,想着等晚上家里人都在,再多烤一些给哥哥们尝尝。
董氏惦记孙女的神术,生怕再出什么问题,就压低声音小心问道,“娇娇啊,又过这么久了,你那个神术还好用吧?”
“好用,”娇娇坐在老太太怀里撒娇,笑得眯起大眼睛,“奶奶放心,只要咱家不停做好事,神术就会一直好用。”
“这就好,这就好。”老太太松了一口气,连连点头,“原本做些好事,就是应该。如今做好事得了福报,神仙就会保佑你平安无事,那就最好不过了。”
老爷子拍去手上的黑灰,点了一锅旱烟,想要点燃,结果被老太太瞪了几眼,就收了火石,干巴巴吧嗒几口过瘾。
“我这几晚睡不着,多琢磨了一会儿。功德这东西,救人性命虽然立竿见影,但不一定是最有效的。咱家的学堂,将来这些孩子都出去谋生,养家糊口了,兴许得到的功德也不少,只不过暂时还看不到。”
“爷爷真聪明,我也这么想的。”
娇娇偷偷扯了火石给爷爷点了旱烟,欢喜的老头儿干咳两声,再看老太太已经点了孙女的脑门,嗔怪道,“你就娇惯你爷爷吧,他晚上咳嗽难受,你伺候他起来喝水啊?还有你也不怕熏到,好好的闺女,走出去一身烟味,看谁愿意跟你玩儿?”
娇娇赶紧堆了满脸笑,往奶奶怀里钻,撒娇卖萌,“奶奶不生气,我晚上让我娘给爷爷炖冰糖雪梨,润肺还好喝,爷爷肯定不咳嗽。”
“你们这老老小小,真是…狼狈为奸!”
老太太也没读过什么书,不过最近听着孙子们吵闹时候说过一个词,觉得意思差不离,这会儿就顺手拿来用一用。
结果笑得老爷爷直接呛咳起来,娇娇也是差点儿被红薯噎到。
“咳咳!”
“哈哈,奶奶,不是这么说的。”
老太太见此,也知道自己闹了笑话儿,一时脸红,就抱了孙女放到椅子上,嗔怪道,“好了,我这没读过书的老太太,就不在这里丢人现眼了。我去看看厨下有什么,晚上炖两个好菜,给你们这两个大学者补补脑子。”
说罢,她就要出门去。娇娇怎么可能让奶奶伤心,立刻猴到奶奶身上,嘟起小嘴抹了老太太满脸的口水。
“奶奶最厉害了,生了爹爹和叔叔们,爹爹叔叔又生了哥哥们和我,奶奶才是最伟大的老太太!奶奶最棒,奶奶管着家里所有大学者!”
老太太哪里禁得住孙女这波甜蜜攻势啊,被哄得是心花怒放,仔细想想,家里上下,别管是被人家一声大掌柜的儿子,还是考了秀才的儿子,可都是听她管。就是十里八乡威名赫赫的老爷子,她一瞪眼睛,也不敢点个烟袋锅儿。
如此,她倒真是最厉害的一个了!
眼见老太太笑呵呵的出了门,脚步都欢喜的轻飘飘,老爷子心甘情愿对着孙女竖起了大拇指。
“你奶奶啊,也就你哄得最拿手。”
娇娇笑嘻嘻伸出小黑手同爷爷击掌,一老一少,笑得像偷了奶酪的小老鼠。
“其实,若是能把这几样高产粮食传出去,功德定然比救济灾民还要多,但咱们林家如今还没有自保之力,福祸难料,还是要多等两年。”
老爷子吧嗒着烟袋锅,喷着清浅的烟气,微微眯着眼睛,替孙女盘算。
“明年春日,先教大伙育秧插秧,待得秋日丰收,肯定也会有效果。夏日里再把养地龙喂鸡的事张罗起来,冬日里家家户户捡了鸡蛋卖,也会不错。那时候,学堂里的孩子也该学成,进城做工养家糊口了。这些桩桩件件加一处,聚沙成塔,也不要小看了。”
“是啊,爷爷。”娇娇仔细把红薯皮都收近簸箕,准备一会儿扔进鸡架,彻底“毁尸灭迹”。
“过了年,这些灾民若是回乡时候,爷爷再发他们一些稻种和盘缠干粮,也算好人做到底。”
老爷子点头,补充道,“这都是后话,到时候肯定要安排妥当。咱们林家救人得了功德,就是得了这些人的回报,自然是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好人做到底。”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243章 路遇
说罢,老爷子想起城里的方家和曲家,先前得了两家送来的粮食,总要回报一二。
于是,他又道,“方家同曲家的亲事,没有几日了,到时候咱家送份什么厚礼?”
娇娇早就想过这事,也没犹豫,顺口就道,“方叔叔那里,实在太熟了,多送银钱,反倒生分。不如等省城的买卖铺开,分成时候,让三叔多分方家一两成。曲家那边,我去寻清雅玩儿的时候,给温雅姐姐添妆,送一个新奇物件儿好了。”
方杰同林大河合伙做买卖,一直都相处不错,方家在林家落难的时候,也肯出手相帮。
林家上下对方家很是感激,新生意多分两成,这也是应该。老爷子一点儿没有反对,倒是对娇娇说的新奇物件好奇,就问道,“你准备了什么新奇物件儿?”
“就是这个,”娇娇随手在空间拿出一个水钻蝴蝶胸针,这是她前世逛街时候买的一个小品牌首饰,品质不见得多好,但做工很是精湛。整个胸针是用银子做托盘儿,再有无数颗小水钻一点点拼凑成蝴蝶形状,这会儿门外的阳光正好,投射到蝴蝶之上,好似漫天星光一般,分外耀眼。
正巧赵氏和周心秀两人从鸡房子回来,说说笑笑进门,几乎是一眼就盯上了这只蝴蝶胸针。
“哎呀,这是什么,太漂亮了!”
“这是什么宝石,不像水晶。”
无论哪个时空,哪个国度,女人永远同龙是一个属性,喜好一切亮晶晶的财宝。
赵氏上前,仔细打量两眼,就忍不住嗔怪闺女,“你这丫头,怎么不洗洗手,把宝石抹黑了怎么办?”
说着话儿,她就把胸针半抢了过去。
娇娇咧嘴讨好一笑,方才偷懒,吃完红薯,确实没有洗手。
周心秀也是难得没有替侄女说情,妯娌两个轮流打量蝴蝶胸针,神色里都是满满的喜色。
赵氏就问道,“娇娇,这是从哪里得的?”
娇娇当然不会瞒着老娘,开口就道,“我刚才拿出来的,要送去城里给温雅姐姐添妆。”
赵氏心直口快,立刻就反驳道,“哎呀,这么好的东西,可不能送出去,留着将来你嫁人时候做嫁妆多好!”
周心秀也是舍不得,温声建议道,“不如找个首饰楼打一套好头面儿送给曲大小姐吧。”
娇娇被老娘和婶子惹得好笑,随手从空间里又取了两个,直接送到她们面前。
“娘,婶子,我这里有很多,送你们一人一个。”
赵氏同周心秀惊得张了嘴巴,“这…怎么这么多!”
如今空间恢复了续取的功能,娇娇底气十足,小手豪气的一挥,得意道,“你们放心,要多少有多少!”
赵氏看不得闺女这么得意,抬手敲了她一记,想了想倒是冷静很多。
“赶紧收起来,家里如今不好露富,我跟你婶子得了也不好戴出去,藏起来还担心被发现。等以后,家里日子更好了,你再拿出来。曲家那里,该送就送!”
说罢,她生怕闺女以后不认账,又强调了一遍,“说好了啊,这两个是放你这里保管,别管有多少,别把我们这两个弄丢了。还有,你奶奶和二婶,大莲,也都要一个!”
周心秀也是笑着附和道,“嫂子说得对,若是只有一个,一定要给娇娇留着。既然不算稀罕,那就该送曲家大小姐就送吧。”
娇娇眨巴两下眼睛,默默收回了蝴蝶胸针,很是郁闷。这就好像一个富翁,拿出一大皮箱人民币炫耀,想要大肆购物,结果发现人家都是以物易物…
老爷子坐在旁边,一边听儿媳和孙女说话,一边笑眯眯吧嗒着旱烟,心里也是得意。
林家的日子无论穷富,他最自豪的,永远是生了几个好儿子,儿子娶了好儿媳,生了好孙儿孙女。子孙满堂,一家和乐。
男人,纵使功勋盖世,回家冷冷清清,孤单一人,还有什么意思呢。
这般,家族如同大树一样,开枝散叶,生机勃勃,才是正道,人生再无所求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就是一年好时节。
初冬的天气还算不得很冷,几场小雪下来,路上也不过累积了半尺厚的残雪。
林保这一日赶了马爬犁,爬犁上拉着几袋子剥好的坚果,还有装在木桶里,埋了谷糠的几百鸡蛋,又拉了被裹成棉球一样的妹妹,慢悠悠往城里去。
娇娇躲在哥哥身后,没有冷风,就低头偷喝热热的奶茶,不时还递到前边喂大哥一口。
林保手里甩着鞭子,怀里被妹妹塞了热宝儿,不时再吸一口奶茶,烫的他直抽冷风,真是甜蜜的折磨。
娇娇坏心的偷笑,惹得林保回身挠她痒痒,兄妹俩硬是把冬日赶路的苦差事,变成了欢笑的短途旅程。
冬日的雪原,有些冷清,远处的县城像个孤零零的老者,沉默也古板。
1...6869707172...5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