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教你做人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南岛樱桃
那后来,金老太太一直拉着郁夏,开席都要她坐身边来,看时辰差不多了房氏说要走,金老太太还舍不得,金元宝也嘟哝说他还没带郁姐姐去看他的宝贝。
他的八哥儿!他的斗鸡!他威风凛凛的大黑狗!
金元宝看房氏的眼神很不痛快,郁夏见此,半蹲下身哄他,说还要在康平县小住一段时间,以后再来金府做客,只是不知道府上欢不欢迎。
“郁姐姐你想住下都行!祖母喜欢你!我也喜欢!”
县令夫人笑骂他,让他不许胡说。
才冲房夫人道:“我们老太太喜欢你家表姑娘,以后常带她来玩。”
房氏其实不爱来金府做客,每回过来,她都感觉低人一等,可县令夫人这么说,她也不敢不应,只得赔笑说好,说她以后隔两三天就来,只怕贵府嫌烦。
金老太太刚拿了支上好的碧玉簪给郁夏,说趁她,给她戴着玩儿。郁夏推拒不过,收了,想着回去抄一卷祈福的经文给老太太。这玉簪一看就很贵重,等值的东西她还不起。
金老太太平常打发人可不会给这样的好东西,她本来就是真心实意喜欢郁夏,没想她还什么。
县令夫人过生,当天去了那么多姑娘,却让郁夏拔了头筹,不说别人心里作何想法,曹家那两个庶女脸色都很勉强,撑到回房就抹起眼泪。
“我都十三四岁了,该相看人,姨娘还说太太这回带上我就是要给县里大户人家的太太瞧瞧,结果呢?她们一个个只注意到咱家这个来做客的表姑娘,谁看到我了?”
曹家两个庶女嫉恨起郁夏,另一头,王贞娘也在唉声叹气。
她今天是擦亮眼去的金府,看明白了,看得清楚明白。小越喜欢那姑娘是好,模样好,身段好,气度好,她会说话也知进退,说是来曹府做客的表姑娘,乍一来到这种场合见着那么多生面孔却丁点怯意也无,自打亮相就落落大方。
王贞娘也见过不少年轻姑娘,这个称得上是最出色的。
本身出挑便罢,她还有个在府学里教书的爹。
府学先生是什么层级身为秀才女儿的王贞娘心知肚明,想起宴席上众人的反应,她回去之后还问了一句,问说那位郁先生是不是十分有名?
听锦娘解释一番,她心更累,当真不知这事该怎么办才妥。
快穿之教你做人 191.农家子的荣华路
看儿子还埋头盯着马铃薯, 王贞娘气都快喘不上了,该夸他眼光好还是心大?去曹府一趟就相中了别人家品貌双全的表姑娘, 这表姑娘还有个在府学当先生的爹!
府学先生和乡间地主之间……差距比天还大。
王贞娘想回去一趟,把这事同老爷说说,看老爷怎么想。这种亲事, 别说请媒人撮合,有心想让小妹同县丞夫人房氏提一提都难以启齿。
自己的儿子自己疼, 在当娘的看来儿子哪里都好, 身体差天天喝药就没事, 性子孤僻他好歹不为难人, 又是个执拗的, 看上眼就死心塌地, 不像有些大户人家少爷,关上门同贴身丫鬟勾勾缠缠,出去还要喝碗花酒叫个姑娘伺候。
乔家家世清白,小越洁身自好, 都是优点, 可要想说媒, 人家看重的却不是这些。
走几步就要咳一咳是个大问题, 想娶府学先生爱女他自己却只识几个大字, 诗词不会作, 文章不会写, 这如何能成?
带儿子进县里小住本来是想让他出来走走, 乡间幽静, 困久了也烦。
真没想到会招来这一出。
王贞娘愁得食不下咽,县丞夫人房氏也没比她好多少。
乍一见到外甥女感觉是个好揉搓的,时日一长,发现她和自己预想的差别不小。郁夏不像是没娘教的,她丁点不傻,比曹府哪个姑娘都精明,借着去金家的功夫还让金老太太疼上她了。想想在场有那么多年轻姑娘,只她能坐在金老太太身边,只她临走前还得了老太太赏的碧玉簪子。
房氏注意到她带出门那两个庶女指尖都快掐进肉里去了,不知道有多嫉妒。
想来也是,别人随便出个门,转身攀上高枝,几句话就折下县令大人的娘,把金县令爱子哄得团团转,不停叫郁姐姐。
那么多盛装打扮的姑娘,加一块儿都没她风光。
房氏感觉从郁夏过来情况就在失控,每一件事开端在她意料之内,收尾全在计划以外,这不太妙。
她一直在琢磨外甥女的事,当晚就没用几口,后一日胃口依然不佳,曹耀祖听说以后来正院问候母亲,房氏借机将芳辰宴那一出说与儿子听了。
“原先想着她母亲去得早,郁子孝就算疼女儿,父女之间总会有些隔阂,我这个做姨母的站出来关心她,与她聊聊她母亲出嫁前的事,轻易就能拉近关系。只要她肯亲近我,要撮合你二人便不难。如今看来,我低估她了。”
“这外甥女当真不是好糊弄的,我还没把她给拿下,她先把金老太太摆平了,耀祖你是没瞧见那一幕,昨日从金府出来之前,金老太太和县令府上那个宝贝蛋——金元宝还舍不得她离开,让我常带她过去坐坐。”
房氏感觉胸闷,招翠姑来给她拍拍,曹耀祖也将热茶送到房氏手边,关切道:“这是好事,母亲别急。”
“郁夏她软硬不吃,还是好事?”
曹耀祖浑不介意,笑道:“母亲您钻牛角尖了,试想,能娶个才思敏捷八面玲珑的贤内助难道不好?她精明能干能把后院料理得妥妥帖帖,圆滑世故出门也不至于给我丢脸,再加上讨人喜欢这一点,再没有比表妹更合我心意的妻子了。”
这么说是没错,关键在于她无意亲上加亲啊。
房氏抱怨说:“要是你姨母命长一些,事情不至于这样难办,偏她没得早,现在你表妹许谁全凭郁子孝说,这人不好糊弄。”
换个人兴许急得团团转了,曹耀祖还镇定,笑得如沐春风说:“这事不急,要相信滴水可穿石。表妹如此出色,值得我多费心思。”
却说世上有两类人,一类看似难相处,实际很容易跟人推心置腹;还有一类就像表妹这样,看似柔软,刚毅疏离。
曹耀祖猜想问题出在她自幼丧母,这使她受多了奚落见多了丑恶,难免比同龄的小姐们防备心重,可一旦你感动她,她必定全心全意,事事以你为先。
像这样的表妹,很应该多用些心。
曹耀祖自信满满的模样给了房氏很多信心,想着像这样优秀的儿子,婚事哪用发愁?想来外甥女不松口是因为儿子对她不够上心。
“你啊,别一门心思惦记功课文章,也去看看你表妹,她只身来到康平,很需要体贴关怀。”
“母亲说的是,儿记住了。”
房氏又道:“你表妹再圆滑世故总归是个十几岁的年轻姑娘,别人喜欢的她指定喜欢,你三不五时送点去,不用多贵重,像我就听说她爱饮花茶,你待会儿弄几罐去看看她。”
曹耀祖十分感动,又露出三分自责,说:“为儿子的事让母亲劳心劳力,我心中愧疚。”
房氏就吃这套,她一脸慈爱,问曹耀祖读书辛不辛苦,身体可吃得消?又问他银两够不够花用?说不够只管去账房支取。
“我的儿,母亲不为你操劳为谁操劳?只要你有出息,让我吃再多苦受再多罪都不妨事。我啊,就等你哪天金榜题名接母亲到皇城下过好日子!你父亲劳心劳苦只做到县丞,想进一步难如登天,我儿不同,我儿前程远大得很,以后要给我挣诰命的!”
曹耀祖也不害臊,他重重点头,说一定不负母亲期待一定好好读书。
从正院出来,曹耀祖就拿上花茶去了郁夏那边,他没贸然闯进房中,使人通报问表妹可方便?得准话才迈过门槛进房里去。
两人一左一右坐着,距离挺远,房门大打开,院里还有粗使丫鬟在清扫落叶。郁夏看雀儿给曹耀祖沏上茶,等她退下才说:“我这阵子饮菊花茶多,不知表哥喜不喜欢……不喜也将就一下。”
曹耀祖浅尝一口,还回味了两遍,才说他平常饮花茶少,不过滋味挺好。
“表妹过来半月有余,觉得康平如何?曹府如何?”
郁夏刚才端起茶碗,听到这话,笑了。
曹耀祖问她因何发哂?
她照原路将茶碗搁下,缓声道:“想起昨日金老太太也问了我一个差不多的问题,她问我康平比临州如何?”
“表妹如何作答?”
“我说临州有临州的壮阔,康平有康平的秀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必相较。”
曹耀祖眼神幽亮,称赞道:“表妹足智多谋。”
换做其他姑娘被翩翩佳公子这般凝望,双颊铁定臊红,郁夏好似没注意到曹耀祖专注热切的眼神,她漫不经心品了口茶,说:“小聪明罢了,表哥谬赞。”
“表妹太谦虚了,据我所知,金老太太不是那么容易讨好,本县许多小姐想走她老人家的路子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算计。”
郁夏这才抬眸,看向那边的曹耀祖,问:“这不是应该的?难不成表哥以为人的真心能靠算计得来?世人都觉得自己顶顶聪明,而别人就是傻子,殊不知在更聪明的人眼里,你也不过是精明一些的傻子罢了,归根结底不还是傻子?”
这话绕得慌,曹耀祖听明白了,不仅听明白了,还觉得表妹意有所指。
可不是么?郁夏说完之后就托腮饶有兴味看着曹耀祖,等他应答。
曹耀祖也不尴尬,又喝了口茶,才道:“不说这些了,我听娘讲表妹爱饮花茶,特地寻了几种过来。”说着他唤了一声候在门外的贴身小厮,小厮端着漆盘进房里来,朱红色的漆盘上放着三个小瓷坛,郁夏随手揭开一个,嗅到浓郁的桂花香。
又一看,品相当真挺好。
三小坛,分别是菊花、桂花、茉莉花。
郁夏看过,认真同曹耀祖道了谢。曹耀祖说表妹来做客,表哥很该尽地主之谊,又问她既然爱饮菊花,去菊园瞧过没有?现在花好像已经败了,半个月前开得还是很好的。
“去看过,修剪得很好,照顾得也精细,很漂亮。”
曹耀祖好像也在回忆菊园之美,没一会儿还吟起诗来,郁夏安安静静听着,听罢问他这首咏菊诗是何人所做。曹耀祖说:“是我半个月前在园里闲逛,兴之所至挥笔所题,表妹以为如何?”
“表哥想听真话亦或假话?”
“自然是真。”
那行吧,那就对不起了,郁夏连茶碗盖都搁下了,她坐得端端正正,一本正经说:“真话就是我猜想表哥策论文章写得不错,诗词虽然也好,只能称佳作,不十分上乘。像这首,听着更像是精雕细琢出来的作品,没有提笔一蹴而就的洒脱随性,匠气偏重,意境不足。”
在中文系上了四年,郁夏有时间都泡在京大图书馆了,她阅读过的作品古今中外都有,又因为她那笔字实在出挑,让许多老教授见猎心喜,私下还借给她孤本以及手稿,并同她交换心得。
郁夏写诗可能不行,品鉴的眼光相当不错,加上她本人更重意境,偏好返璞归真的笔触,喜欢寥寥几字就能点出精髓的精简表达,对曹耀祖这个不太欣赏。
她一席话正中红心,曹耀祖诗才的确一般,他绝对功利主义,并不是喜读书而读书,是为了科举入仕而读书。他也写诗写词,还在这块儿下过不少苦功,那是以防万一,怕万一遇到好诗词的大儒,自己水平太差拿不出手失去了结交的机会。
曹耀祖一直知道他要什么,他一切的规划都是为了经济仕途,显摆被人戳穿真实水平,挺尴尬的,曹耀祖心里有一秒钟难堪,很快又翻过去了,在装作听不懂和坦白承认自己诗才有限之间,他选择后者,觉得表妹不是那种好糊弄的人,反而“坦率”一些可能有意外之喜。
“表哥受教了,平日忙于策论文章,今日在表妹面前这样丢脸,惭愧,实在惭愧。”
曹耀祖请郁夏作一首,郁夏特好意思,回说我会吃鱼不一定就会烹鱼,诗亦是如此:“这些年跟着父亲耳濡目染受了些熏陶,要作诗,我那水平难登大雅之堂。表哥可别再打趣我,以后真不敢说这种实话了。”
说这种实话……这种实!话!
她还杀了个回马枪,强调你写的诗就是烂,这么烂忽悠外面的文盲小姑娘就算了,拿这儿来糊弄谁呢?
曹耀祖来送个花茶,被郁夏挤兑了好几波,但他坚强,他稳得住,到这份上还没落荒而逃。
这个表现非但没给他加分,反而让郁夏在心里拉响了一级警报。
这么说吧,那几番谈话都是有意为之,照郁夏所想,正常人不说拂袖而去,也该赶到羞恼,愤然告辞。曹耀祖连尴尬也不显,从头到尾坦荡荡的,好像心里丁点阴霾没有,这气度甚至超过了高风亮节的当世名儒,堪称圣人级的表现。
心胸豁达之人这世间有,但是这种人往往志在乡野田间,宁做闲云野鹤,不问经济仕途。
曹耀祖这个人就很怪,他的追求、他做的事和他表现出来的个性违和,郁夏比较敏感,她直觉假,几番试探之后,戒备更深。
曹耀祖还想再说几句,就发现表妹有些倦意,问时不时昨夜没休息好?郁夏囫囵应了一声,说:“我听姨母说过,表哥功课繁重,每日要写好几篇文章,经常挑灯夜读,这般辛苦还惦记我,我心中过意不去。料想表哥是担心我只身来到康平诸事不便,其实大可不必,姨母宽厚,府上奴仆也很尽心,我好得很。”
郁夏只差没直说:没事别逼逼,请滚蛋,以后少来。
天儿都聊成这样,曹耀祖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先走一步,回去想明白再说!之前听母亲说了表妹平日的习惯言行,他做了一番准备,现在感觉不妙,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个计划不好使,得回去重新想过。
曹耀祖坚强的关心了郁夏一番,让她缺什么只管告诉内院管家,或者直接同母亲说,看郁夏点头,就带着人出去了。
郁夏送他到屋檐下,看人走得没影了才转身回到房里,回来就发现一脸崩溃的雀儿,雀儿简直不敢相信她看到的听到的:“就算表少爷诗写得确实差,小姐你也不能那样说啊!亏得表少爷气性好,换个人不得当场拂袖?”
郁夏招呼雀儿把曹耀祖用过那杯菊花茶撤掉,才道:“是啊,换个人不得拂袖而去,他怎么就丁点也不恼怒?他是圣人?”
雀儿嘟哝说:“小姐就是对表少爷有偏见。”
“怎么都好,这事你别过问,我心里有数。我有些乏,想歇会儿。”郁夏说罢走到塌边,斜斜倚下,雀儿赶紧闭上嘴,退去外面守着。
她没想明白,谁不称赞表少爷好?怎么自家小姐就死心塌地觉得他不好呢?
快穿之教你做人 192.农家子的荣华路
郁夏给郁文白写了封家书, 经由房氏之手送出,由曹府家仆带往临州。家书送出之前, 房氏屏退奴仆,命翠姑候于门外,展开看了, 确是普普通通一纸关怀,抬头问候父亲, 正文提到由府至县这一路见闻, 有三五句感慨之言, 又讲到康平县如何, 曹府如何, 说姨母对她体贴关怀, 表哥青年俊才……
房氏识几个字,她谈不上有什么文采,这一纸家信瞧着倒还舒心。
本来听说外甥女轻视耀祖,她心中不豫, 看过这封家信, 愤然消退不少, 猜想外甥女对耀祖不客气盖因幼年丧母唯恐姿态过低被人轻看, 不敢表露真情。
房氏仔细将信纸折回, 重新封好, 交与翠姑, 让她送出去。稍晚一些, 曹府家仆便背起包袱动了身。
郁夏誊完一个段落的经卷, 搁笔,起身走动几步。雀儿就捧了桂花酒酿丸子来,说给小姐尝尝。
郁夏至圆桌边,坐下,便嗅到淡淡桂花香,舀起一勺送进口中,圆子糯软,酒酿甜香,滋味挺好。她认真吃了几口,喝了点汤,问雀儿是不是有话讲。
雀儿料想小姐不会听她的,还是讲了:“总归还要在曹府小住些时候,小姐您看,是不是对表少爷稍好一些?花茶那次以后,您又拒了表少爷两回,后来曹府就有些闲言碎语,说、说……”
“说什么?说我有娘生没娘教,来曹家做客还不识抬举?”
这几日雀儿都很心急,想着小姐不喜欢表少爷就算了,可不能在曹府败了名声,否则日后怎么说亲?
看她说到这里眼眶泛红,郁夏叹一口气,问:“你因我受委屈了?”
雀儿抹了把眼泪,摇头说不委屈,“我总不明白小姐怎的偏偏就对表少爷瞧不上眼,瞧不上便瞧不上吧,府城里俊杰那么许多,也不止表少爷一个好的。小姐这般好看,性子好,且持家有方,总能说上好亲事,就怕在曹府坏了名声,这府上有些人说话实在难听,也不知道那些话传没传到姨太太耳中,让姨太太听见还不知会如何想。”
郁夏顺手递了帕子过去,让她擦擦,才说:“姨母自然知道,恐怕比谁都早知道,但无妨,你且等着瞧,很快就没人会议论什么了。”
要说那些风言风语没人推波助澜郁夏不信,假使无人授意,丫鬟小厮哪怕要议论也该背着点人,岂会给雀儿听见?这种妄议主子败人名声的奴才,要是有心追究,打杀了也占理,一个个的都不要命的?
郁夏料想到曹耀祖不会替她瞒,几次相处的尴尬房氏铁定知情,她特意选在这时候修书回家,明面上写的东西其实全是给房氏看的。
料想房氏会偷看信里的内容,只要她看了,就一定多想,大抵会觉得外甥女是不好意思软化得太快,故意在摆姿态凹身份。这样的话,先前有再大的气都该散了,不仅如此,很大可能还会下令封下人的口,不许他们胡说。
因为房氏想让曹耀祖娶她,就不会眼睁睁看她名声太坏,儿媳妇名声臭了,对她儿子没好处。
郁夏写那封信的时候把各种可能都考虑进去了,她迈这一步之前已经算到三步开外,是以不急。
雀儿半信半疑,不过很快她就发现小姐说的不假,没两天,污言秽语就听不见了,姨太太还是照样关心小姐,好像什么事也没出过一样。
又半月,去临州送信的回来曹府,同时带来郁文白的回信一封,郁夏没揣进袖子里拿回房去,她就在房氏跟前将信拆了,展开默读一遍。刚读完,正要将信叠回,就听房氏问说:“外甥女在信上写了什么?妹夫又回了什么?”
郁夏将仔细叠好的信笺放在手边,说:“只不过同父亲报个平安,姨母也知道我娘走得早,我与父亲相依为命,这次离家远,很怕他担心。”
房氏赞道:“外甥女孝顺。”
郁夏笑了笑,转而说起曹耀祖:“我父亲在信上提到表哥,让表哥多下苦功,说来年乡试等他喜报传来。”
这话听着舒坦,曹氏眼都笑眯了,三年啊,耀祖等了三年,就等来年乡试大展身手,高中举人。
不说临州府,光本县就不知有多少秀才,举人却少得可怜。房氏知道中举难,她对儿子指望高,想着儿子往后还要中进士甚至被御笔点做状元榜眼……如此想来,举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明年当然会有喜报,她儿子苦读这么多年,该是时候一飞冲天。
房氏同郁夏的谈话还算愉快,因为给这对母子看到希望,他们也没使什么下三滥的坏招。双方相安无事,直至十月尾,临州来信,说前些日子两场秋雨,使得郁文白染上风寒,喝了几服药也不见好,想让女儿回去侍奉。
郁夏看完信,眼眶泛红,与房氏道明原委便匆匆回到客舍,命雀儿将带来的衣衫罗裙收好,明日一早启程返回临州。
雀儿不敢多问,立刻去收拾行囊,郁夏想起她为金老太太誊写的祈福经卷还没送出,又去了趟房氏的正院,恳请姨母派人送去金府。
天擦黑,金老太太正听孙子抱怨,说母亲芳辰过后这么久,郁姐姐怎的从没来过?
金老太太比孙子看得明白,不过有些话,不必点透,她在孙子头顶摸摸,说:“元宝想念你郁姐姐,祖母请她来玩,可好?”
“好好好,祖母待我真好!”
看孙子高兴起来,金老太太跟着笑,祖孙二人其乐融融,忽闻管家通报,说县丞府上有人来。
不等金老太太发话,金元宝强过话去,他催问说:“可是郁姐姐?”
管家摇头。
金元宝一下没了劲,瞧他噘着嘴,嘴上能挂油瓶,金老太太顿觉好笑,命孙子老实待着,吩咐管家请人进来。
曹家派来跑腿的是外院大管事,他低头进来,双手捧着个吉祥绣纹的锦盒,进来先给金老太太请安,而后说明来意。说贵府夫人芳辰那日表小姐得了老太太赏,想回礼,便焚香净手誊抄了这卷祈福经。本该亲自送来,不巧临州传信说姨老爷病了,请表小姐回家侍奉,表小姐准备动身启程,想起经卷尚未送出,使他走这一趟。
金老太太打开锦盒,果然嗅到檀香,拿起经卷一看,是笔簪花小楷,字迹很是秀美,不可谓不尽心。
这卷祈福经还不短,看着诚意十足。
金老太太起先还在点头,听说郁子孝病了,郁夏赶着回临州去,她又是担心,又是不舍,说上回之后没再见过,今日听闻她消息,已是道别?
“你们太太真是,答应老身三不五时带她来玩,却一次也没来过。”金老太太语气不重,却令送经卷来的管事抖了一抖,立冬十天半个月了,他竟然急出一背的汗,不知该如何接茬。
好在金老太太只是这么一说,没为难人,她将合盖拢上,转而看向一旁伺候的大丫鬟,命她将那件内衬银灰鼠皮的斗篷取来,让曹府管家拿回去给郁夏。还说这天儿一日冷过一日,做女儿的赶回家去尽孝心很对,可不能路途中受冻,那件斗篷花样不过寻常,胜在暖和防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