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沦为农家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妮
杨蝉儿在常山王府住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常山王妃的病情已经稳定下来,杨蝉儿将每日给常山王妃施用的这套针灸之术和用药方法都教给了常山王府的府医,而朝廷征兵的命令也在这时候下达下来,杨蝉儿没有意外,她向常山王打听过,已经先一步知道了消息,杨蝉儿把一些要注意的事宜都交代清楚了,便让李全驾着马车一起回返济宁府,算算时间她在鲁铁匠那里打的兵器也应该做成了。
让杨蝉儿高兴的是这一趟除了金丝保甲还有另外一个收获,常山王知道七郎要去从军的事情,帮七郎写了一封保荐书,常山王以前征战沙场,在军队的威信很高,现在虽然交还了兵权,可是以往的人脉还在,在边关戍守的一个将领就是常山王以前的一个老部下,常山王感激杨蝉儿这段时间尽心尽力救治常山王妃,所以连七郎的面都没见过直接就写了保荐书,无非是让以前的老部下对七郎多加照顾。
且说鲁铁匠的孙子接下杨蝉儿定做的几样东西,没过几日鲁铁匠就回来了,看到玄铁和杨蝉儿画的图纸也是惊叹不已,他寻遍了整个大燕国也没找到的玄铁居然就在眼前,不仅有些嫉妒自己孙子的好运气,不过鲁铁匠对自己孙子的手艺还是很认同的,由他的孙子打制这几样兵器,他从旁帮忙就行。
杨蝉儿到济宁府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杨蝉儿在太白楼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才去鲁铁匠那里,看到打好的兵器,就连杨蝉儿都赞叹不已,奉上丰厚的谢礼。
七郎出发在即,五郎和九郎在朝廷征兵令发下的时候已经向书院告假回家了,杨蝉儿也不愿耽搁让李全快马加鞭的往家里赶,在常山王府住了大半个月,许久不见家里人,杨蝉儿心里也很是想念。
杨蝉儿在常山王府住着,五郎怕赵氏担心,仍然是瞒着杨蝉儿去了新安府的事情,只说杨蝉儿是到附近县里忙生意的事情去了,可能没那么快回来,而在赵氏和七郎他们的理解就是杨蝉儿还在生七郎的气,所以故意赌气不回来,赵氏很无奈,而七郎心里却越发的难受,七郎一直都是最疼杨蝉儿这个妹妹的,这次虽然去前线的决心很坚定,可是没有得到家里人的支持心里始终很难受,尤其是杨蝉儿这般强烈的反对。
朝廷征兵令下来七郎就去报了名,在家只有几日的相聚时间,明日就要离开了,七郎很想在离开之前见杨蝉儿一面,可是杨蝉儿到现在都还没有回来,七郎嘴上不说,可是一日里已经在门口徘徊了好几十次,还是没有等到想见的人。(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妮子在这里祝愿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马年大吉。)





穿越沦为农家女 407.第407章 已经满足
杨蝉儿从济宁府返回家,路上因为有事耽搁,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这时候赵氏他们正在吃晚饭呢,听到有人敲门还以为是村里的人找上门有什么事情,赵氏开门见到杨蝉儿站在门口,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激动地立刻就把杨蝉儿抱在了怀里,杨蝉儿一直是儿女中赵氏最挂心最担忧的一个,这次离开家里这么久,即便知道杨蝉儿是在五郎那里住着依然不放心,这次杨蝉儿没跟五郎一起回来,要不是五郎在一旁劝着,赵氏估计要自己上济宁府找女儿去了。
五郎知道杨蝉儿到新安府去做什么,心里明白杨蝉儿一定会在七郎离开之前赶回来,家里人却不知道,七郎和杨秋儿他们在屋里听到是杨蝉儿的声音也都出来了, 尤其是七郎情绪最为激动,直接把杨蝉儿从赵氏那边拉过来抱在了怀里,久久没有出声。
“你个臭丫头还知道回来,干脆死外边得了,还回来做什么。”杨秋儿就是个嘴硬的,明明心里也担心杨蝉儿担心的不得了,现在这会见到杨蝉儿却偏要说出这刺人的话来,杨蝉儿早习惯了杨秋儿这个性,倒是赵氏好不容易把小女儿盼了回来,听杨秋儿这么说嗔怪的瞪了杨秋儿一眼。
杨蝉儿这段时间住在常山王府被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赵氏却总觉得杨蝉儿是在外面没过好,人都瘦了,明明饭桌上的菜已经够丰盛了,又下厨多炒了两个菜,非逼着杨蝉儿多吃点。七郎时不时的打量杨蝉儿两眼,见杨蝉儿不怎么搭理他,吃完饭就回房间去了,以为杨蝉儿还在生他的气,不过离家之前能再见到妹妹七郎已经满足了。
杨蝉儿回房间把东西收拾好,把这些日子抄写的一些用兵阵法和计策,还有特地为七郎准备的各类药丸都收拾到包袱里来到七郎的房间,五郎这时候正在七郎的房间里,七郎明天就要离开,五郎许是还有什么要嘱咐七郎的。
七郎见杨蝉儿提着包袱来他的房间先是意外,然后露出几丝欣喜的表情,这是不是说明妹妹不生他的气了。杨蝉儿把包袱放在桌子上,把里面的东西一样一样的告诉七郎,先是把从常山王府得来的金丝保甲给七郎穿上,然后把在鲁铁匠那里打造的兵器和暗器的用途都给七郎讲解了一遍,还有药丸和她抄写的用兵阵法和计策,也不管七郎能不能用到,但凡她能想到的都已经写下来,最后杨蝉儿才把常山王的亲笔信给拿出来交给七郎。
七郎纵使再迟钝也明白这些日子杨蝉儿是做什么去了,不是因为跟他赌气,而是为他去前线做准备去了,杨蝉儿拿出来的这些东西,不论哪一样都是价值连城贵重无比,可见得来多么不容易,杨蝉儿每拿出一样,七郎心里的愧疚就多增添几分。就连五郎站在一旁,看着杨蝉儿为七郎准备了那么多都有些小小的嫉妒了,虽然他明白要是换了自己要离开杨蝉儿也会这么做的,杨蝉儿从济宁府返回家,路上因为有事耽搁,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这时候赵氏他们正在吃晚饭呢,听到有人敲门还以为是村里的人找上门有什么事情,赵氏开门见到杨蝉儿站在门口,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激动地立刻就把杨蝉儿抱在了怀里,杨蝉儿一直是儿女中赵氏最挂心最担忧的一个,这次离开家里这么久,即便知道杨蝉儿是在五郎那里住着依然不放心,这次杨蝉儿没跟五郎一起回来,要不是五郎在一旁劝着,赵氏估计要自己上济宁府找女儿去了。
五郎知道杨蝉儿到新安府去做什么,心里明白杨蝉儿一定会在七郎离开之前赶回来,家里人却不知道,七郎和杨秋儿他们在屋里听到是杨蝉儿的声音也都出来了, 尤其是七郎情绪最为激动,直接把杨蝉儿从赵氏那边拉过来抱在了怀里,久久没有出声。
“你个臭丫头还知道回来,干脆死外边得了,还回来做什么。”杨秋儿就是个嘴硬的,明明心里也担心杨蝉儿担心的不得了,现在这会见到杨蝉儿却偏要说出这刺人的话来,杨蝉儿早习惯了杨秋儿这个性,倒是赵氏好不容易把小女儿盼了回来,听杨秋儿这么说嗔怪的瞪了杨秋儿一眼。
杨蝉儿这段时间住在常山王府被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赵氏却总觉得杨蝉儿是在外面没过好,人都瘦了,明明饭桌上的菜已经够丰盛了,又下厨多炒了两个菜,非逼着杨蝉儿多吃点。七郎时不时的打量杨蝉儿两眼,见杨蝉儿不怎么搭理他,吃完饭就回房间去了,以为杨蝉儿还在生他的气,不过离家之前能再见到妹妹七郎已经满足了。
杨蝉儿回房间把东西收拾好,把这些日子抄写的一些用兵阵法和计策,还有特地为七郎准备的各类药丸都收拾到包袱里来到七郎的房间,五郎这时候正在七郎的房间里,七郎明天就要离开,五郎许是还有什么要嘱咐七郎的。
七郎见杨蝉儿提着包袱来他的房间先是意外,然后露出几丝欣喜的表情,这是不是说明妹妹不生他的气了。杨蝉儿把包袱放在桌子上,把里面的东西一样一样的告诉七郎,先是把从常山王府得来的金丝保甲给七郎穿上,然后把在鲁铁匠那里打造的兵器和暗器的用途都给七郎讲解了一遍,还有药丸和她抄写的用兵阵法和计策,也不管七郎能不能用到,但凡她能想到的都已经写下来,最后杨蝉儿才把常山王的亲笔信给拿出来交给七郎。
七郎纵使再迟钝也明白这些日子杨蝉儿是做什么去了,不是因为跟他赌气,而是为他去前线做准备去了,杨蝉儿拿出来的这些东西,不论哪一样都是价值连城贵重无比,可见得来多么不容易,杨蝉儿每拿出一样,七郎心里的愧疚就多增添几分。就连五郎站在一旁,看着杨蝉儿为七郎准备了那么多都有些小小的嫉妒了,虽然他明白要是换了自己要离开杨蝉儿也会这么做的,




穿越沦为农家女 408.第408章 离别之际
“二哥,上了前线你要小心一点,战场上刀光剑影倍加危险,就算有了这几样护身的宝贝也不能掉以轻心,家里人都等着你回来呢,你要是出了事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的。”杨蝉儿明知道是傻话还是这么说着,扑进了七郎的怀里,贪恋着那份属于哥哥的温暖。
纵使再不愿面对离别,第二天一大早七郎还是离开了,一家人都十分不舍的送别了七郎,赵氏更是红了眼圈,唯独杨蝉儿在房里睡觉不肯出来,家里人叫她她也不理,七郎离开之前亲自到杨蝉儿的房间跟杨蝉儿道别,杨蝉儿仍然是缩在被子里不肯出来。
杨蝉儿其实根本一夜没睡着,不出来只是不愿面对这样离别的场面徒增难受,一直等到七郎离开了好一阵杨蝉儿才渐渐的睡着了,家里人知道杨蝉儿难受也就没去吵她,杨蝉儿一觉睡到了日暮西沉,杨蝉儿睡醒了也不起来,就这样直直的望着屋顶发呆,五郎见杨蝉儿还呆在房间不出来,进去安慰了杨蝉儿几句,把杨蝉儿拉起来吃了点东西。
七郎离开家里,五郎和九郎在学堂念书,家里做主的就这剩下妇人孩子,五郎自然是不放心的,家里没个男人怎么行,早就做好了打算,决定要离开学堂回到家里,赵氏也有和五郎一样的顾虑,因此五郎提出来的时候赵氏并没有做声,显然是赞同五郎这么做的,杨蝉儿却不同意,家里的事情她能安排的过来,五郎那么喜欢念书,好不容易考到了秀才进了济宁书院,怎么能这么轻易就放弃了他自己的理想和报复。
不过这样的事情杨蝉儿是做不得主的,五郎执意如此,赵氏赞同,杨蝉儿反对也没用,好在五郎并没有放弃念书的意思,只是决定在家里念书,九郎回来的时候会把先生布置的课业带回来,五郎每隔一段时间也可以去书院住上两天,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再与先生讨论,这样也算是两全其美了,不过五郎还是要去书院一趟,把书院的事情处理妥当了再回来。
杨蝉儿在七郎离开后有一两日的低沉情绪之后就恢复了正常,七郎离开了日子还是得照过,不过身边忽然间少了个人让她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就同五郎和七郎去省城念书的时候,她也有一段时间的不习惯,可五郎和七郎去省城念书偶尔还能回来,七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了,最少也得要几年吧,想到这杨蝉儿心里总是避免不了一阵难受,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绪也淡化了许多。
这次朝廷征兵村里也有好些人被征去了,朝廷虽然有明令,只要交一定数额的银钱就可以免除兵役,而这些银钱便直接充作军费,这也是朝廷为了筹集军费才有这样变通的法子,可免征的费用不是人人都能交得起的,应该说只有少数人才交得起,除了一些富家的公子哥,谁家出得起那个银钱,这些乡下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就连维持平常的生活都很艰难了,更何况拿出这样一大笔银钱,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就只有认命乖乖的服兵役了,当然,杨家老宅的人也避免不了。“二哥,上了前线你要小心一点,战场上刀光剑影倍加危险,就算有了这几样护身的宝贝也不能掉以轻心,家里人都等着你回来呢,你要是出了事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的。”杨蝉儿明知道是傻话还是这么说着,扑进了七郎的怀里,贪恋着那份属于哥哥的温暖。
纵使再不愿面对离别,第二天一大早七郎还是离开了,一家人都十分不舍的送别了七郎,赵氏更是红了眼圈,唯独杨蝉儿在房里睡觉不肯出来,家里人叫她她也不理,七郎离开之前亲自到杨蝉儿的房间跟杨蝉儿道别,杨蝉儿仍然是缩在被子里不肯出来。
杨蝉儿其实根本一夜没睡着,不出来只是不愿面对这样离别的场面徒增难受,一直等到七郎离开了好一阵杨蝉儿才渐渐的睡着了,家里人知道杨蝉儿难受也就没去吵她,杨蝉儿一觉睡到了日暮西沉,杨蝉儿睡醒了也不起来,就这样直直的望着屋顶发呆,五郎见杨蝉儿还呆在房间不出来,进去安慰了杨蝉儿几句,把杨蝉儿拉起来吃了点东西。
七郎离开家里,五郎和九郎在学堂念书,家里做主的就这剩下妇人孩子,五郎自然是不放心的,家里没个男人怎么行,早就做好了打算,决定要离开学堂回到家里,赵氏也有和五郎一样的顾虑,因此五郎提出来的时候赵氏并没有做声,显然是赞同五郎这么做的,杨蝉儿却不同意,家里的事情她能安排的过来,五郎那么喜欢念书,好不容易考到了秀才进了济宁书院,怎么能这么轻易就放弃了他自己的理想和报复。
不过这样的事情杨蝉儿是做不得主的,五郎执意如此,赵氏赞同,杨蝉儿反对也没用,好在五郎并没有放弃念书的意思,只是决定在家里念书,九郎回来的时候会把先生布置的课业带回来,五郎每隔一段时间也可以去书院住上两天,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再与先生讨论,这样也算是两全其美了,不过五郎还是要去书院一趟,把书院的事情处理妥当了再回来。
杨蝉儿在七郎离开后有一两日的低沉情绪之后就恢复了正常,七郎离开了日子还是得照过,不过身边忽然间少了个人让她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就同五郎和七郎去省城念书的时候,她也有一段时间的不习惯,可五郎和七郎去省城念书偶尔还能回来,七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了,最少也得要几年吧,想到这杨蝉儿心里总是避免不了一阵难受,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绪也淡化了许多。
这次朝廷征兵村里也有好些人被征去了,朝廷虽然有明令,只要交一定数额的银钱就可以免除兵役,而这些银钱便直接充作军费,这也是朝廷为了筹集军费才有这样变通的法子,可免征的费用不是人人都能交得起的,应该说只有少数人才交得起,除了一些富家的公子哥,谁家出得起那个银钱,这些乡下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就连维持平常的生活都很艰难了,更何况拿出这样一大笔银钱,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就只有认命乖乖的服兵役了,当然,杨家老宅的人也避免不了。




穿越沦为农家女 409.第409章 狗屎运气
杨蝉儿一家向来与杨老四家亲厚,因此愿意拿出银钱来让杨老四一家暂时度过难关,可是杨老四一家没有接受,杨老四认为他们一家欠杨蝉儿一家的恩情已经够多了,不愿在接受杨蝉儿他们家的好意,再来有四郎跟着七郎一起去,一路上也能保护七郎周全,杨老四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其实七郎现在的身手经过这两年的磨练已经远比四郎要厉害很多,不过这份情杨蝉儿他们家还是领的,在外边多一个人照应着总是好的。
杨家老宅现在分了家,杨大郎和杨三郎也参军了,杨大郎倒不是什么觉悟高为家里着想的人,只不过在家里被老娘和媳妇实在闹腾的厉害,让他忍无可忍,他惹不起躲得起,正好朝廷征兵让他赶上了,杨大郎媳妇是事后才知道杨大郎报名参军的,哭的那个呼天抢地啊,平时她虽看不起杨大郎这个乡下土包子,可杨大郎终归是她的丈夫,她在这个家里的倚仗,她又不得婆家的待见,杨大郎要是一走她可怎么办。
钱氏虽然也为儿子参军的事情伤心难过,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朝廷征兵,家里总要有人去的,儿子不去就是丈夫去,总要舍一个,钱氏这段日子也看得明白了,儿子就是个靠不住的,有了媳妇忘了娘,还是有个身边人实在,儿子去总比丈夫去要好,何况她也不止杨大郎这一个儿子,还有六郎在家里陪着她呢。这下看张小翠那个小蹄子以后还敢在她面前嚣张,魏氏一想起整治儿媳妇,倒把大郎参军的那份伤心冲淡了。
杨三郎则是没脸在凤山县城继续呆下去,所以一听到朝廷征兵毫不犹豫的就去报名了,不求建功立业,总比在家让老爹老娘养着吃白饭好,三郎和二郎和脾性不同,可过不惯那游手好闲的日子,倒是魏氏不舍得小儿子,想办法要筹钱让三郎免了兵役,被三郎阻止了,三郎知道家里现在是什么情况,哪还筹得出这样一大笔银钱来,何况他是真心不想在家里这么混日子过下去,不若去军队历练一番。
五倒是运气好,往年不知道考了多少次都没有考中,今年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居然也让他混上了一个秀才的功名,虽然是最后一名,可好歹也考中了不是,有了功名自然可以免除兵役,这可把杨老五得意的,以往他还没考中就已经鼻孔朝天看不起人了,何况现在考中了秀才,那个得意劲让人很看不过眼,村里却也没人敢多说什么,毕竟对读书人的敬畏思想是从小就被养成的,对于这些朴实憨厚的乡下人来说,有了功名的杨老五是跟以前不一样的,他们必须尊敬着,不过心里难免有几分对杨老五做派的不以为然,这和对杨老四家的五郎和九郎那种真心尊敬和信服是不一样的。
自从朝廷征兵以后,白水村这个小村子显得越发的安静了,村子里剩下老人妇人孩子居多,连空气里都充斥着淡淡的悲伤,不过日子还是得继续过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子里的又渐渐有了欢声笑语,而有些不安分的因子又开始活跃起来。杨蝉儿一家向来与杨老四家亲厚,因此愿意拿出银钱来让杨老四一家暂时度过难关,可是杨老四一家没有接受,杨老四认为他们一家欠杨蝉儿一家的恩情已经够多了,不愿在接受杨蝉儿他们家的好意,再来有四郎跟着七郎一起去,一路上也能保护七郎周全,杨老四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其实七郎现在的身手经过这两年的磨练已经远比四郎要厉害很多,不过这份情杨蝉儿他们家还是领的,在外边多一个人照应着总是好的。
杨家老宅现在分了家,杨大郎和杨三郎也参军了,杨大郎倒不是什么觉悟高为家里着想的人,只不过在家里被老娘和媳妇实在闹腾的厉害,让他忍无可忍,他惹不起躲得起,正好朝廷征兵让他赶上了,杨大郎媳妇是事后才知道杨大郎报名参军的,哭的那个呼天抢地啊,平时她虽看不起杨大郎这个乡下土包子,可杨大郎终归是她的丈夫,她在这个家里的倚仗,她又不得婆家的待见,杨大郎要是一走她可怎么办。
钱氏虽然也为儿子参军的事情伤心难过,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朝廷征兵,家里总要有人去的,儿子不去就是丈夫去,总要舍一个,钱氏这段日子也看得明白了,儿子就是个靠不住的,有了媳妇忘了娘,还是有个身边人实在,儿子去总比丈夫去要好,何况她也不止杨大郎这一个儿子,还有六郎在家里陪着她呢。这下看张小翠那个小蹄子以后还敢在她面前嚣张,魏氏一想起整治儿媳妇,倒把大郎参军的那份伤心冲淡了。
杨三郎则是没脸在凤山县城继续呆下去,所以一听到朝廷征兵毫不犹豫的就去报名了,不求建功立业,总比在家让老爹老娘养着吃白饭好,三郎和二郎和脾性不同,可过不惯那游手好闲的日子,倒是魏氏不舍得小儿子,想办法要筹钱让三郎免了兵役,被三郎阻止了,三郎知道家里现在是什么情况,哪还筹得出这样一大笔银钱来,何况他是真心不想在家里这么混日子过下去,不若去军队历练一番。
五倒是运气好,往年不知道考了多少次都没有考中,今年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居然也让他混上了一个秀才的功名,虽然是最后一名,可好歹也考中了不是,有了功名自然可以免除兵役,这可把杨老五得意的,以往他还没考中就已经鼻孔朝天看不起人了,何况现在考中了秀才,那个得意劲让人很看不过眼,村里却也没人敢多说什么,毕竟对读书人的敬畏思想是从小就被养成的,对于这些朴实憨厚的乡下人来说,有了功名的杨老五是跟以前不一样的,他们必须尊敬着,不过心里难免有几分对杨老五做派的不以为然,这和对杨老四家的五郎和九郎那种真心尊敬和信服是不一样的。
自从朝廷征兵以后,白水村这个小村子显得越发的安静了,村子里剩下老人妇人孩子居多,连空气里都充斥着淡淡的悲伤,不过日子还是得继续过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子里的又渐渐有了欢声笑语,而有些不安分的因子又开始活跃起来。




穿越沦为农家女 410.第410章 水涨船高
王小军自从在白水村见了杨秋儿,回到家****起家里的小丫鬟和以往的想好总觉得不那么尽兴,都是些木头美人真真无趣,没有杨蝉儿姐妹那么够味,这些安逸惯了的公子哥儿通常有那么一点喜欢被虐的心里,习惯了女人对他百般讨好,把他哄着供着,现在遇到一个不一样的,敢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就惦记上了,只是因为前不久闯的一件祸事让人家告到了官府,事情虽然被家里平息了,可那之后家里对他管得紧,没心情也没工夫往白水县跑。
最近一段时间老太太和他娘亲为他相看对象安排相亲,王小军总不见中意的,就想起了杨秋儿。王小军虽然一直没机会出手,可早就打听清楚了杨秋儿的身世来历,杨秋儿虽然是个乡下丫头,可两个哥哥都考中了禀生,现在在济宁学院念书,又被苏冠青收为学生,以后前途无量,杨秋儿的身份自然跟着水涨船高。不过按照王家现在的地位杨秋儿想要做他的正妻身份仍然是不够的,但是因着王小军三年前取过一房正妻,因为某些原因不到一年就殁了,王小军府里头有好几房妾室不说,又喜欢到处拈花惹草,名声很不好,别说大户人家的小姐,就是家教稍微好些为女儿着想的人家都不愿把女儿嫁进王家。
王小军越想越觉得把杨秋儿娶进来这个主意好,一来杨秋儿是他中意的,相貌模样都不错,脾气也对他的味,二来杨秋儿终究是个乡下丫头,身份底气不足,把她娶进门来,以后还不是任他拿捏,相信杨秋儿也不敢跟以前死了的那个婆娘一样管东管西,成日里的在老太太和他娘面前告状,惹人厌烦,好在那婆娘死得早,他耳根子才算清净了,他可不想又娶个管事婆回来,这也是老太太每每为他相亲他一个也没看中的原因,娶回来不喜欢的没关系,他可以在外面另找,就怕娶回来一个和以前那个一样,甚至更厉害的婆娘回来,到时候还不得把他烦死,娶杨秋儿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1...7273747576...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