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嫡女无忧全本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一粟红尘
而三皇子却未曾休息,他回到了他宫里的宫殿,一直坐在书房,密切的关注着御书房的一举一动。
御书房一切如常,皇帝的手中,似乎还拿着奏折,真的勤勉的皇帝!
他还有一丝意识,想叫,想动,整个人却如同僵硬的一般,虽然他的肌肤是温热的,柔软的,皇帝心中涌起深深的不甘,他不要就这样冤死。
但他知道根本就不会有人过来,宫贵妃和三皇子既然图谋了这么多年,怎么会在这点上被人有了可乘之机。
皇帝绝望的闭上眼睛,却在片刻之后,感觉到不对,睁开眼睛,眼底一阵惊喜,是二皇子张翼!
这孩子定是感觉到了不对劲,他欣喜若狂,但很快就被二皇子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给吓到了:二皇子浑身的气息如同森林里的野兽,残忍而血腥。
他微笑着靠近,用只有他们二人听到的声音问道:“被自己最亲的人害死的滋味怎么样?”
宫贵妃以为她和三皇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人知道吗?
他不但知道,就是这好到不能再好的药丸都是他四处找人给研制出来的,当年张仁和让无忧去试验就是为了找寻医药天才,一方面是为了他亲爱的父皇,另一方面是为了他身上的毒。
他知道宫贵妃一直秘密派人寻找奇药,索性就借了她的手除去这人,他原本还想留着这人多活几天,可是他不该逼着他休妻,给无忧如此的羞辱,更不敢再拖下去,因为他担心母妃的事情重演。
皇帝此刻已经不能说话,但是一双眼睛已经将他的惊诧表现出来,他不敢相信,二皇子张翼竟然会这样和他说话:他往日虽然不太待见他,但是从来没有像此刻这般满目仇恨的瞪着他。
难道,当年的事情,他真的已经知道了?
皇帝的意思,二皇子自然清楚,他冷笑:“世上从来没有不透风的墙,我怎么会不知道?所以母妃受的罪,我要你亲自品尝,而我受的苦,我也会让太后好好亲身体验,父皇,你放心的走吧!儿臣会替你送终的。”
这些话,他今天一定要说给这人听,他藏在心里十几年了,每一天都在想着将这些话说给这人听,他以为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他会很开心,但是现在他只是深深的疲惫。
他留下最后一句话:“你落的这样的下场是报应!”
众叛亲离,是他的报应。
说完,他身轻如燕,飞身上梁,从那小小被他打开的窗口出去,消失在夜色中。
报应?
皇帝想着这话,心里除了心痛,悔恨之外,更多的是不服,他是天下人的君王,天下人都该为他效命,当初他是冤枉了凌贵妃,可是凌贵妃是他心爱的女子,也是他的臣民呀,为了张家的安定,她死了也算是死得其所。
这个不孝子为何要恨他、
他不明白,是真的不明白,这些年他虽说对他中毒事情不是特别上心,但是对他也不错呀,他疼他,容忍他,还打算封他为太子,为何他还要恨他,见死不救呢?
他是他的父亲,是他的主子,是他的君王,他怎么可以置他于不顾呢?
皇帝很怒,怒不可及,但是死神已经来了,不管他怎么气,怎么怒,都只好闭着眼睛,陷入死亡的地狱。
他的恨,他的怒,他的不甘都只能化作一片风吹散在晚风中。
如果说报应的话,这才当真是报应吧?
他最宠爱的妃子,亲手喂了他毒药,就如同他曾经亲手害死了凌贵妃。
往事重演!
浑浊的泪水流下来,皇帝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的呼唤着:凌绫,凌绫!
可是等待他的只是无比的黑暗,黄泉路上,早已没有等他的人了。
这个活着时事事为他着想,什么事情都以他为先的人,已经永远不会再答他,也不会再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早就失去了资格。
皇后也一直没有睡,她在等着,等着天亮,所有的戏码都在上演,明天将是她和宫贵妃决战的日子,她们斗了半辈子,明天就会有了结果。
那人去了,却还留下这么大的烂摊子。
皇后冷冷地笑了起来,那人对她无情,她又怎么会对他有爱?
这皇宫里的女人,有几人真心的爱他,谁又敢真心爱他,当年那个爱他的女子,最后落得什么下场,亲手被他害死
想到那个聪明机灵的女子,皇后的心里一阵惋惜,那女子真的不该来到这肮脏的后宫!
皇后静静地躺在床上,假寐。
心里想着的却是过往,那女子如云一般的身姿,如风一般的舞姿,莫说是男子,就是她这个皇后当年都喜爱不已。
当年她是真的喜爱她呀,虽然那女子受宠,却从不曾越轨半步,总是淡笑着,让人无比的舒服,她是真的当她是妹子呀,就是日后,二皇子在宫里,她私下里没有少帮衬着。
后宫不是没有真情,只是这份真情给那人就不值得了。
那人,他不配得到真情!
凌绫,你的儿子为你报仇了!只是便宜了那人,就算把他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皇后在黑暗里,静静地呼吸,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那人是死去,在她心里就如同死去了一只小虫子。
原来所谓的大度,不是胸襟宽广,而是从来就不在乎。
黑夜中,平静无波。
树欲静而风不止!
明日才是最重要的一日。
这一夜,无忧辗转反侧,一夜抚琴,因为那人的痛隔着这空间传递过来。
翼,你心痛了吗?
正文 第128章 谁的错?
皇宫里早晨从来没有如此惊心动魄过:皇上,驾崩了!
皇帝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驾崩了,这是何等的大事,所有人都被惊呆了,即使知情人士此刻当然也要摆出一副惊呆的模样。
太后微颤颤的被宫女一路行来,心一下子掉到了冰窟中:她最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她失去了她的依仗!
皇帝是她的依仗,她一直很怕皇帝有了心爱的女人而忘记了她这个母后的存在,不再理会她这个母后,她一直当心有了心爱女人的皇帝不再对她言听计从,当年的凌贵妃就是的,在皇帝耳边没少吹耳边风,不利她李氏一族,所以她使计除了她。
原来她还有几分忐忑,可是这些年皇帝依旧对她言听计从,让她过得异常舒服,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皇帝竟然比她这个白发人还先去了,以后谁还会如他这般对她言听计从。
就是二皇子也比不上自己的儿子啊,他虽然和她亲近,但是与皇帝比起来,还是差远了,她就不明白了,皇帝昨天下午还和她商量着太子的人选的,今天怎么就驾崩了?
太后有了一丝恐惧,却不是因为皇帝驾崩了,而是她是不是要失去这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了。
后宫不可干政,若是下一位继承者这样说起来,她还真的没法子了。
太后对皇帝虽然一直极好,但是却并没有付出真正的母子之情,只是将皇帝当成一个,一个有利于她爬的更高,站的更稳的工具。
先帝在的时候,她要依靠皇帝笼络先帝的心,先帝对皇帝可是十分疼爱,皇帝是她那时巩固后位的工具,先帝去了,皇帝即位,皇帝就是她把握天下的工具。
现在这个工具没有了,她怎能不慌,怎么能不急?
太后来到御书房时皇后,妃子们都跪着一地呜呜哭了起来,这当中自然有人是真心哭泣呀,皇帝驾崩,每次都会有人要陪葬的,那些年轻的,没有子嗣的谁不怕,她们进宫就已经是将命一半儿扔给了阎王爷,若是陪葬了,这一生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她们哭呀,狠狠地哭。
而即使有了孩子的,又怎么敢不哭,若是不哭,惹得太后不高兴了,让她们去陪葬,谁又敢说什么?
这御书房了里现在是哭声一片,太后面色如灰,不理会呜呜哭泣的众人,来到皇帝的身边,皇帝面色如常,若不是没有气息,根本就看不出已经去了。
“太医,皇上是怎么了?”太后沉着一张脸,力持平静。
“回太后的话,皇上积劳成疾,不堪劳累,故而驾鹤西去了!”几名太医跪在地上,颤抖,如秋风扫落叶,他们怕,怕得不得了,皇帝去了,怕是太后要拿这些人开刀呀!
哪一朝,那一代都是这样,皇帝驾崩都会牵连一堆太医,可是他们真的是无辜的呀,这皇帝明显是被女色掏空的身子,他们这些做臣子如何说的出口?
果然,太医的话刚落,太后就发作了,“来人将这群废物拖出去斩了!”
侍卫们应声而来,即使心有不忍,却还是一言不发的拖了起来,满室的人,没有人站出来为这些太医说一句话。
太医们等到拖到门口时已经心如冰水,而此时一个悲伤欲绝的声音响起:“母后息怒,儿臣有话要讲!”
那些侍卫见皇后求情,脚下慢下来几分,而太医们心里也燃起了希望。
皇后慢慢起身,来到太后身边,用只有太后听得见的声音小声的说了几句,太后听完,眉头挑起,竟然失了平常的优雅,狠狠地给了皇后一个巴掌:“放肆!不成材的东西!”
皇后乃是一国之母,太后竟然当着众人的面甩了皇后一个巴掌,可见皇后之言是多么的惊天动地,而那些太医们则对皇后起了无尽的感激:皇后这巴掌是为他们挨的呀!
皇后挨了太后的打,却丝毫不曾恼怒,反而跪在太后的面前,呜呜哭了起来:“母后说的是,儿臣的确是不成材,儿臣与皇上说了不止一次,可是皇上却……”
皇后哭的更加的伤痛,泣不成声,太后心头对皇后的怒气也少了三分,心里头也明白皇后说的是事实,皇帝不待见皇后,这些年若不是她这个做太后的对皇后青睐有加,只怕皇后早就不是皇后了。
皇后说的这事,前两天皇后去请





嫡女无忧全本 章节164
安时,也隐晦的提了一下,她当时是怎么说的,好像训斥了皇后一顿。
太后思起前因后果,对皇后余下的那几分恼怒也消失了,还真是个稳重的孩子,到了这时还不断的为皇帝着想。
太后挥了挥手,让侍卫们放了太医,太医们都跪在太后的面前谢恩,但是心里头感激的人都是皇后,若不是皇后进言,他们焉有命在?
皇后捂着面在一旁呜呜哭泣,心里却是冰冷笑意,这一仗,她已经抢占先机,下面的戏就好唱多了。
而宫贵妃的心里不知道为何不安起来,她刚刚伸长耳朵也没有听清皇后和太后所言,只是太后刚刚那有意无意扫过她的一眼,让她心里一凉,总觉得那一眼似乎不怀好意。
太后这人的狠毒,她早已亲眼见识过,自己的亲孙子都可以下的了毒手,何况她呢?
宫贵妃一边哭,一边心跳加快,不过心里更是升起一股坚定的念头:等显儿即位,一定要先除去这个老妖婆!
此时各位皇子和大臣们都进了御书房,这可不是小事,皇子们和大臣们都是知道分寸的人,不敢太急,也不敢太慢,这时候出现刚刚好。
急了,会让人怀疑你心怀不轨,巴不得皇帝死去。
慢了,还是会让人怀疑你心怀不轨,心里有鬼才姗姗来迟。
这皇家的一点小事都是有学问的,好在众位皇子和大臣们都不是省油的灯,这些潜规则早就心里有了明灯。
众人跪下,自然是一顿嚎嚎大哭,至于有几分真情,谁也不知道了。
太后瞧了瞧这阵势,心里自然明白这些人来心里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当然,她心里也想知道。
太后招来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皇上可有旨意留下?”
那太监躬身道:“皇上昨日从慈宁宫回来后就拟了旨意!”
太后心头一喜,看来皇帝在最后还是听从了她的意见:“去,将皇上留下来的遗旨宣读一番,众位大臣和皇子们都在,也好知道皇帝的心意。”
那太监立时取来了皇帝的遗旨,宫贵妃和三皇子心头一喜,这么些年的忍辱负重终于有了结果。
三皇子想到很快他就可以坐到那张椅子,他的心里就涌起了阵阵的痛快,若是他坐上龙椅,第一件事就是灭了李氏一族。
而皇后和七皇子则是眼观鼻,鼻观心,而二皇子自始至终都是一副置身事外的表情,谁也猜不出他心里头在想什么?
那太监打开圣旨,一字一句的读了起来,读完之时,宫贵妃和三皇子身子一软,差一点就跳了起来:怎么会这样?圣旨明明被他们修改过了呀!
宫贵妃还记得她明明将二皇子的二加了一笔,变成了三,怎么现在三却变成了七,这怎么可能?
难道这圣旨被皇后给修改过了?
对,这圣旨一定是假的!
而太后也是一片狐疑,昨日和皇帝商量皇位继承人的事情,皇帝明明一在她的面前属意二皇子,怎么会立七皇子为太子?
难道这圣旨是假的?
太后和宫贵妃都疑心皇后在圣旨上做了手脚,二人悄悄的将目光移向皇后,见皇后此刻已经忘了哭泣,也是一副诧异的模样,似乎也惊讶与皇帝竟然立他们的皇儿为太子。
而七皇子同样一脸震惊,似乎没有想到皇帝到最后会将那位置留给了他?
但是二人的这番表情也不足以消除太后和宫贵妃的怀疑,这宫里的人什么本事没有,但演戏的本领人人都是一把好手。
二人心里对圣旨的真实性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却谁也不能说出来,喊出来?
不过他们不能说,但并不表示她们身边的人不能说,太后身边的老嬷嬷那可是伺候了太后一辈子的人物,与太后的情意可是非同小可,她期期艾艾的开口,似乎难以启齿,却还是狐疑的问了太后一句:“太后,奴婢昨日伺候您和皇上,明明听皇上说要立二皇子为太子的,怎么现在……”
这老嬷嬷的话毒呀,她虽然下面的话没有说出来,这话也没有丝毫不妥之处,但是谁都能清楚这话里的深意,以及下面没有说出来的话是什么意思。
她就是在说是不是有人改了圣旨?
谁会改圣旨,这还需要说吗?这事对谁有利,就是谁改的呀!
而宫贵妃这时也微颤颤的开口:“臣妾也听说皇上说了很多次,有意立二皇子为太子,怎么今天……”
宫贵妃也摆出了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她立刻做出了反应,她已经断定这圣旨定然是皇后的人干的,既然皇位三皇子捞不到了,但也决不能让七皇子坐去。
宫贵妃选择让二皇子继位,因为若是二皇子登位,那位置他们日后还可以图谋,二皇子中毒已深,怕是没多久寿命,可是七皇子这些年被皇后保护的滴水不漏,若是七皇子坐上了皇位,只怕他们不但与皇位无缘,就是这条命都不能留了下来。
皇后冷冷一笑,面上也悲切道:“太后,儿臣也未曾听过皇上有意传位谦儿。”
皇后这招高呀,她这话比她肯定一万句还重要,这反而说明人家心里无愧。
众大臣心里这时候都相信了遗旨的真实性,古来帝王权术,有几人愿意让人窥视帝心,只怕皇帝说让二皇子继位是故意为之,真正属意之人还是七皇子。
众人想想七皇子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还真的是当得起太子之位,在加上皇后的贤名,这皇位还真的是七皇子当得。
不过,有些三皇子的铁杆追随者可还是不死心,听得皇后说完,立马打蛇上棍。
“太后娘娘,既然连皇后娘娘都觉得事情蹊跷,何不让人来验一下这圣旨的笔迹?”
这人故意曲解皇后的话,皇后何时觉得蹊跷了,她不过是说意外。
七皇子的朗目淡淡的扫了那人一眼:不知死活的东西!
这一眼,就断定了这人日后的命运。
太后假装为难的沉思片刻,而皇后则很是贤惠的进言:“太后,儿臣也觉得应该如此。”
太后听了皇后这话,心里一凉:她真的是小看这皇后。
太后到此时已经断定,这圣旨必然是真的,只是她还是搞不懂皇后是如何哄得皇帝立七皇子为太子的?
太后心知大势已去,心下有心拉拢皇后,同时也想为日后留条后路,她沉声道:“有什么好验的,皇上的圣旨还能有人敢动不成?”
皇后却不依不饶:“太后,儿臣还请太后验证。谦儿得陛下垂怜,本是谦儿的造化,若是今日众人心里存疑,即使他日谦儿有幸不辜负皇上的重望,儿臣还是担心有人借今日之事为难谦儿,这于江山社稷都是不妥,所以儿臣请太后为了日后社稷,还是请人验证这圣旨。”
皇后也不等太后同意,就请了太后本家的一名大学士,此人书法一绝,在本朝颇有威名。
那人临危受命,却心中狐疑一片,这眼前唱的是哪一出?
不说这人搞不明白,就是众人心头也糊涂了起来,李太后为何要为难皇后,既然不想七皇子继位,为何当初却还将李氏之女嫁与七皇子为妃?这其实才是太后的高明之处,不过她忘了,同为后宫的女人,皇后也不是愚笨的。
李姓官员仔仔细细的辨认一番,跪下来回复:“会太后娘娘,皇后娘娘的话,这确实是皇上亲笔所书。”
皇后却还是不放心,有请了两名在天朝很有威名的官员来辨认皇帝的笔迹,都没有看出分毫。
当然不会看出分毫了,这原本就是皇上所书,只除了那一个七字,不过就是那一个七字,皇后也是煞费苦心,自然不会让人看出分毫。
太子之位尘埃落定,当然这皇位的继承人也就尘埃落定。
太后万般无奈:七皇子半月后继位,荣登大典。
宫贵妃面如死灰,三皇子如坠冰潭,二人皆不明白,这圣旨怎么会变了?
这其中能明白的,只有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不过他是永远不会说了,当夜他悬梁自尽追随皇帝而去。
被七皇子破格赐封,也算是史上第一封位的太监。
皇帝驾崩,天下缟素,无忧自然也会知晓,却又闻七皇子半月后才能继位,心中又是一动。
不过这些,与她已经无关,她只要耐心的等待那人重新将她迎回去就好。
只是,她以为无关,但是却有人不放过她。
皇帝驾崩当天,太后懿旨就到了苏家,要无忧进宫。
无忧接了懿旨,也只是微微一叹,丝毫不显慌张,她当初就已经想到太后不会放过她这枚棋子,没想到太后还真的想起了她。
无忧一身素白,随着太监进宫。
慈宁宫中,鸦雀无声,静的有些怕人。
无忧静静地跪在太后的面前,低着头,不敢看太后。
“无忧,你可怪皇上拆散你与翼儿?”太后的声音显得苍老而底气不足。
无忧可不认为太后是为皇帝的驾崩而心伤如此,当然伤心也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担心权势荣耀不再吧!
翼儿,她叫的多么亲热,她下毒之时,可也曾是这般亲热的叫着她的翼。
想到那人在皇宫里所遭遇的一切,无忧对着皇宫厌恶之极,片刻也不想在这里逗留。
不过,不管她如何的不想,现在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忍耐,再忍耐。
无忧抬头看了一眼一时苍老了许多的太后:“无忧福薄,哪里敢怨,这一切都是无忧命中注定要走的路,无忧不敢怨。”
不敢怨,却不是不怨。
太后听到清楚,心里自然也明白,不过她要的就是无忧的怨,若是无忧说不怨,她还真的不信。
“也罢,不管是怨也好,不怨也好,哀家只是想告诉你,你很快就会心想事成的。”
太后说完,就让身边的宫女送了无忧出了慈宁宫。
无忧一人走在皇宫的路上,心里有些奇怪,太后招她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无忧原本是想,皇帝无辜驾崩,太后招她来应该是想找一个什么机会让她为皇帝验伤,可是太后非但没有在这么说,却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心想事成。
太后知道她所求吗?
无忧一人忐忑不安,只想着快点出宫,这皇宫给她的那种窒息感更浓了,她发现有些事情,她真的想的太简单了。
即使两世为人,无忧发现自己的心思与这些宫里的女人来说,还是想的简单。
她斗不过她们,也不想和她们斗,尤其是太后这老妖婆。
但是无忧不知道,人一旦有了牵绊,入了局,有时候不斗也不行。
宫里因为皇帝的驾崩显得几分凄凉,无忧也不敢走小路,而是专捡大路走,她相信就算是有人想对她不利,也不会在这样人来人往中动手。
无忧顺着通道一直走,走出那无遮无挡的通道之后,却发现出现了一片假山群。
对着假山,她不禁停下了脚步,想起以前不愉快的回忆,有些踌躇起来。
可是天色渐渐晚了,她若是不走,只怕待到天黑之后,若是有人想对她动手,更是容易。
无忧咬了咬牙,走了过去,进了假山,无忧心头升起了恐慌,周边假山群立,中间的小道弯弯曲曲,根本就不会有人看到假山里的情景。
无忧越走越快,背上冒出了冷汗,若是有人想要对她不利,此刻应该是最好的机会。
不怕,不怕,她已经是二皇子的弃妃了,谁还会对她不利?
无忧一再的告诉自己,这一切只是她多虑了,可是太后无缘无故的将她召来,却什么也没说,这举动背后的怪异之处,她有怎么会不知道?
在这样的时候,太后还有时间想到她这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说是没有所图,就是看了她的脑袋,她也不相信。
无忧不断的安慰自己,可是心中的恐惧无限放大:她不想死,真的不想死。
1...8990919293...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