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如果拖的时间长了,更多的投机者加入了进去,到时候我们想要平息这场风波就难了。”
政府买入的黄金和发行货币的储备金完全是两个概念,甚至还是由两个不同体系进行的。
在金本位时代,政府是不能想当然的决定减少储备金,或者是增加储备金,这些都必须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
冒然采取行动的后果,伦敦政府已经感受到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引发投机者们的蜂拥而至,最终的结果都是灾难性的。
谁让黄金是通硬货币,在很多人看来根本就不会大贬值,就算是砸在了手上,也不会亏到哪里去。
犹豫了再三,格兰维尔首相做出了决定:“不管怎么样,都先要平息金价风波,稳定住英镑的币值。
财政部立即开始抛售黄金,和国内的财团沟通,我们需要他们的帮助!”
尽管知道这要付出不少代价,格兰维尔首相还是选择寻求财团帮助,不然单凭伦敦政府的力量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平息风波。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五章、大婚
事实证明,格兰维尔首相想的太美好了,黄金价格暴涨的最大黑手就是英国财团,投机者们只是明面上冲锋陷阵的小卒子。
这些金融财团不知道盲目抬高黄金价格带来的后果么?显然这是不可能,他们都是专业人士,可不是内阁政府那几位业余爱好者。
可是为了利益他们还是干了,甚至格兰维尔内阁政府做出炒高黄金价格,阻碍维也纳政府买入黄金的决策,背后都少不了财团的影子。
只不过英国毕竟不是美国,金融财团还做不到一手遮天,所以做的非常隐晦,只是收买了政府智囊团成员提出了这个建议,并没有直接站到台面上来。
这还不算什么,历史上还有人在内阁大臣经常看的报纸上发表文章,进而影响到英国的政治。
没有办法,选举出来的政客,不可能是全才啊!在很多领域,他们都是门外汉,就和众多吃瓜群众处于同一水平,想要忽悠住他们真的不难。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很多时候被忽悠了,政客们自己都不清楚。不少白痴政策,就是这么制定出来的。
财团抬高黄金价格自然不可能是为了赚取那么点儿差价,更多的还是想要因此打击竞争对手。
黄金价格上涨,带动英镑币值上涨,自然会影响到了国内的工商业。对家大业大的企业来说,这种短期的波动他们撑得住。
对大部分中小资本家来说,无疑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大家都在进行扩张,成本突然暴涨,短期内很多企业进入了亏损状态,这一亏损资金链就出现了问题。
财团的机会也就来了,要么接受他们的条件,要么就准备破产吧!无论怎么选择,这都是一场大鱼吃小鱼的资本盛宴。
伦敦股市一贯都是英国经济的晴雨表,黄金价格的波动首先就波及到了股市,最先倒霉的就是投机者们。
大起大落的黄金价格,让杠杆玩家们成功的赔了底朝天。
原本受到了热捧的金矿企业,一日之间蒸发了百分之三十的市值,相关产业也跟着倒了血霉。
按照经济专家们的说法,新神圣罗马帝国采用金本位制度过后,市场上对黄金的需求量大增,金价上涨是必然的。
在股市暴涨的时候大家信了,既然是利好的消息,企业自然要扩大生产了,只要扩大生产才能在市场圈更多的钱。
现在金价暴跌,市场受到了刺激,股价狂泄不止,投资者们被坑的不要不要,财团们成功的完成了第一轮收割。
不光是这些相关企业,别的行业也受到了影响。英镑币值的迅猛波动,直接让很多企业赔掉了裤衩。
尤其是从事海外贸易的,英镑币值先上涨百分之二十,然后恢复正常,光这个汇率上的损失,就够大家哭的了。
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这个波动直接要了他们的命。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资格被财团收购,很多业绩不好、利润微薄的企业直接进入了破产模式。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大英帝国就有两百余家企业被兼并改组,超过三千家企业直接被破产清算。破产潮来了,大垄断时代来了。
后知后觉的格兰维尔政府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晚了。事情都发生了就算是让财团收手,政府也没有办法给这些企业续命。
唐宁街10号
格兰维尔首相一脸憔悴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显然最近的事情对他打击有些大。
雄心壮志还没有来得及施展,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严重挫伤他的信心。
整理了一下思绪,格兰维尔首相说道:“诸位,我们这次被财团们耍了,完全是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恐怕从一开始,就跳入了他们的陷阱中。事已至此,追究责任的事情先揭过,现在我们该怎么善后?”
众人沉默以对,除了捏着鼻子认了外,他们还能怎么办?找幕后黑手算账么?
人家只是幕后推手,在规则范围之内,谁让他们自身判断力不行,至始至终人家都没有出过头,想找人算账,他们都知道该找谁。
被格兰维尔首相盯的发毛的财政大臣乔治-格雷,硬着头皮回答道:“首相,现在还是要尽快救市,让市场恢复信心,避免情况恶化下去。”
尽管这次破产的企业,大都是没有多少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可是带来的失业人口,引发的股市危机都是真的。
要是不快点儿善后,要不了多久现在的股市危机、破产潮,就会引发全国性的经济危机,那就真的无法控制局面了。
格兰维尔首相皱着眉头问道:“你的意思是继续求助于财团,不怕被他们给吞噬干净了?”
财政大臣乔治-格雷用非常冰冷的语气说:“可是我们别无选择不是么?如果不尽快摆脱危机,那么我们就要一起被钉在耻辱的柱子上,成为历史书上的反面教材。
或许他们会写,白痴的内阁政府为了阻止维也纳政府收购黄金,进行金本位制度改革,就人为的制造了一场经济危机。
至于财团的问题,不是还有秋后算账么?如果他们好好配合我们,把这次危机压下去也就算了。
要是他们继续放肆下去,那么在我们完蛋之前,拉着他们一起下地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得不说格兰维尔内阁运气好,英国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产能过剩,不然他们这次骚操作就要永垂不朽了。
如果英国经济危机爆发,那么奥地利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只要英国资本抽回资本,维也纳政府要稳定国内经济,自然就丧失了币值改革的机会。
但对英国人来说,维也纳政府完成金本位制度改革更加符合他们的利益,这有助于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因为阻止奥地利改革,引发国内的经济危机。那就是为了损害大英帝国的利益,然后制造了一起经济危机。说他们是外来间谍,估计英国人都信了。
至于解释?他们不可能有机会解释的,作为失败者是没有发言权的。财团要是不能把自己洗干净,那就不是财团了。
就算是解释清楚了,英国历史上最愚蠢的内阁之一,他们也是当之无愧。
不要指望有人帮他们洗地,如果他们是在损己利人,没准未来大家为了政治需要,还会帮他们洗白。
甚至是被吹成最伟大的一届政府,都是有可能的。这种操作,他们自然是一清二楚的。
事情已经发生了,理智的政客自然想要把影响降低到最低,继续和财团合作,就不可避免了。
甚至为了逼迫财团出力,乔治-格雷连威胁都摆出来了。同归于尽虽然不至于,但是他们不惜代价的反扑,重创财团还是做得到的。
说白了,这个年代的财团还在成长中,远远没有达到巅峰时期,政府中还有官僚集团、贵族集团,可以制衡他们的势力。
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大战过后,伦敦政府为什么会出台一系列白痴政策,打击在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军功贵族阶级,看起来政府就像是大英帝国的掘墓人。
这也可以看成是权利斗争的延伸,取得了优势的资本家们,趁贵族集团虚弱的时候,断了他们的力量来源。
作为资本集团推出来的执行者,自然也收回了丰厚的回报,在历史上获得了高度赞誉,成为了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
格兰维尔首相无奈的点了点头,他还不想灰溜溜的下台,那么妥协就不可避免了。
……
英国爆发危机的时候,弗朗茨的大婚也开始了。没有标新立异,完全遵照哈布斯堡王朝的传统进行。
盛大、奢侈、上档次,至于电影中浪漫婚礼,弗朗茨非常肯定的说,那都是不存在的,完全是导演瞎编的。
按照惯例,婚礼地点还是在圣斯蒂芬大教堂,这里还有数十位皇室成员的心脏,在这里长眠。
想想弗朗茨就觉得寒颤,他完全不能理解死后为什么要把心脏挖出来放在这座教堂中。
这可能是他的信仰不够虔诚,不管怎么说到了他这里就算是终止了,反正弗朗茨是不准备效仿先祖了。
婚礼上弗朗茨就像演员一般,按照事先排练好的仪式,走上了一遍程序,然后接受了上帝的祝福,他就结婚了。
虽然繁琐了一些,不过弗朗茨还是满意的。一生就一次,麻烦一点儿也可以算是美好的回忆。
可能是老天爷给面子,又或者是上帝保佑,总之3月12日这一天是风和日丽,没有出什么幺蛾子。
参加婚礼的宾客太多,宴会直接在露天广场上举行。
欧洲凡是排得上号的大贵族,基本上都派代表赶过来了。十三位国王亲自参加婚礼,王子王孙加起来直接突破了三位数。
弗朗茨诧异的发现,亲自参加婚礼的这么多国王,居然都是没出五服亲戚,尽管欧洲没有五服的说法,这也充分证明了哈布斯堡家族联姻能力的强悍。
不过这种君主制的辉煌,能够延续多长时间就是一个未知数了,毕竟德意志地区别的不多,就是国王多。
现在这些邦国王室一个都没有被废除,从这方面来说,弗朗茨的吃相比历史上普鲁士王国好看的多了。
直接带来的福利,就让他的婚礼更加上档次了。这么国王齐聚一堂,都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唯一遗憾的是皇帝一个都没有来,不然规格还可以再高一些,让后人望尘莫及。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为了把这些国王请过来,新神圣罗马帝国外交部就没有少下功夫。
如果不是关系特别好,这个时候根本就不会过来壮这个声势。说白了,这也是哈布斯堡王朝向外界展示软实力的舞台。
欧洲各国王室派出什么档次的宾客,也说明了大家关系的重视程度,对小国来说这也相当于一次政治站队,只不过这次不用担心站错了有麻烦。
在这种背景下,欧洲的几位皇帝自然要自持身份了,派出皇室人员出来走一趟就算给面子了。
亲自出马,除非是大家私交非常好,不然是不可能的。非常遗憾的是弗朗茨和他们没有多少交情,现在他们自然不会跑过来撑场子了。
神圣罗马帝国 第六章、神盾
婚礼庆典结束,弗朗茨变得更忙了,这么多宾客过来,作为主人怎么能不好好招待呢?
宴会、宴会、还是宴会,这些日子弗朗茨欢迎宴会参加的想吐了。没有办法,礼节不能少。
几个弟弟、哈布斯堡家族的一帮大公,都成为了苦力,不过这些人貌似乐在其中,令弗朗茨无话可说。
在弗朗茨大婚的好消息冲击下,维也纳政府收购黄金遇阻的消息都被掩盖住了。在普通民众心目中还是皇帝大婚更加值得关注,收购黄金遇阻,只有专业人士在关注。
一连忙活了一个多月,才送走了所有的宾客,期间做出了多少许诺和保证,弗朗茨自己都不记得了。不过没有关系,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记录。
这些国王来亲自参加婚礼,肯定不可能是单纯的走亲戚,不然这个年代交通不便、贵族的亲戚又多,一年到头都有亲戚结婚,他们还不忙死了?
弗朗茨没有准备在欧洲大陆搞风雨,自然要和大家搞好关系了。
不要看这些小国实力不怎么样,也没有多少话语权,可正因为是这样大家才可以放心做朋友啊!
作为推崇一位和平主义的皇帝,弗朗茨最喜欢的还是大家好好做朋友,打打杀杀什么的能不干,还是不干的好。
欧洲太平了,世界却不太平,闲下来的英法,又开始在世界上搞事情了。
1852年,东印度公司代理司令官兰伯特就盯上缅甸,以缅甸白古的行政长官没有接待他为由,向缅甸国王勒索10万英镑,并且发出战争通牒。
这么憋足的借口也想的出来,弗朗茨都无话可说了。人家愿不愿意接待,那是人家的自由。恶客临门,不想接待那是正常的。
不过这个年代英国人在东方奉行的就是霸道,甚至英国外交官大贺胥还公然宣称:“在东方任何地方,我们都不能被拒之门外。”
缅甸王的运气不错,近东战争突然爆发了,伦敦政府的精力被集中到了欧洲大陆,海外殖民开扩活动不可避免的进行了收缩。
赔了一笔钱,缅甸政府就度过了一场危机。
可惜近东战争没有持续下去,腐朽的缅甸政府也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进行富国强兵。
现在闲下来的英国人又找上门了,这一次没有什么事情吸引伦敦政府的注意力了,所以毫无悬念的战争爆发了。
战争还在继续,英国外交官大贺胥已经公然宣布:缅甸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了。
这种蛮横的做法,直接刷新了弗朗茨的三观,让他重新认识了一遍什么是殖民主义。
太平洋地区,英法两国也展开了激烈争夺。总的来说还是英国人占到了便宜,法国人也有所收获。
看着英法两国跑马圈地,弗朗茨只有羡慕的份儿,殖民太平洋地区对奥地利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公理总是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奥地利的大炮射不到那么远,跑过去很容易被教做人的。
这方面荷兰、葡萄牙就是例子,作为殖民运动的先驱,这个时候面对英法的竞争,他们不得不小心谨慎。
当然,虎口夺食也是少不了的。荷兰人就在英法荷三国竞争中,拿下了富烁的印尼地区。
这固然有国际政治的关系,更多的还是在印尼地区荷兰人占据了先手优势,经营的时间更长,对比英法在当地的殖民势力有优势。
荷兰人如果在当地没有实力,无论外交上如何操作,英法都不可能放弃富饶的印尼地区,无论是香料、还是各种矿产,都不是大家能够放弃的。
现在是瓜分殖民地的高潮,世界上的无主之地还很多,大家的竞争虽然激烈,但是还没有到19世纪末期那么残酷。
奥地利没有加入到这次瓜分浪潮中,政府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币值改革上,最多就是非洲殖民地在开始向外缓慢扩张。
这都是小问题,各国的目光都在海外,毒虫猛兽遍地都是的非洲大陆还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奥地利的小动作自然没人注意了。
维也纳宫
财政大臣卡尔愤怒的说:“陛下,黄金价格突然下跌,伦敦股市引发剧烈动荡,英国财团开始收割,我们算是被殃及了池鱼。”
从谁获利谁就是主谋的逻辑推断,维也纳政府自然认为这次的主谋就是英国财团了。
至于伦敦政府的小动作?很明显不是被人耍了,就是真的经济白痴。
现在的结果很明显,维也纳政府要付出更多的钱买黄金。但是这个损失再怎么大,也没有英国自身付出的代价大。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术有人敢用,杀敌一千自损八千的战术,就只有真正的军事小白敢用了。
一场股市动荡下来,伦敦的股市大盘下跌了百分之七,数千万英镑的财富被蒸发一空。破产企业增加若干,失业人口增加十余万。
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唯一的获利者就是英国财团。不但捞了一大笔,还加强在行业的垄断地位。
经过大数据分析,卡尔自然认为奥地利是被殃及池鱼了。黄金收购数额低于了预期,政府的币值改革工作受到了影响,付出的损失主要是在时间上。
弗朗茨想了想说:“不用管他们,只要黄金价格恢复正常,我们就开始买入,一旦金银兑换价格上涨超过百分之五,就立即收手。
能收多少算多少,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我们必须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金价下跌我们就收购,上涨幅度过大我们就抛售。
既然英国人敢搅乱黄金市场,那么就让这个市场继续乱下去,看看最后谁的损失更大。”
别人不知道币值盲目上涨的危害,弗朗茨还能够不知道么?黄金价格上去了,英镑币值自然也上去了,英国工商业产品成本随之上涨。
不要看这几个点似乎不起眼,实际上这意味着英国出口贸易的利润下滑。资本家们的利润降低,那么减少投资,加大对工人阶级的压榨也是免不了的。
一天两天还可以,时间长了社会矛盾也就积累了起来。纵使英国人家大业大撑得住,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却没有办法解决。
这个问题也好解决,要么等维也纳政府完成了金本位改革,那么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要为维护黄金市场的稳定了。
要么就是让维也纳政府收购到足够的黄金,数量够了自然就不需要继续买下去了。
“是,陛下!”卡尔回答道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陛下,新神圣罗马帝国的货币已经设计出来了,这是样品请过目。”
接过新版的莱茵盾,正面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标志和他这位皇帝的头像,背面是万里山河,可以看成是新神圣罗马帝国的艺术版地图。
美观不美观,弗朗茨懒得关心,最重要的还是政治寓意。只要寓意到了,就算是丑一点儿也没有关系,反正大家都会喜欢的。
仔细观察了一遍后,弗朗茨问道:“新版莱茵盾的币值怎么确定的?”
发行货币的时候,币值高低往往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币值太低了不行,那意味着要增加面值;太高了也不行,兑换起来会非常的不方便。
卡尔回答道:“经过我们初步研究,设计了三种方案:
其一、1莱茵盾折合黄金3.66克,约合英镑的一半;
其二、莱茵盾和英镑等值,约合黄金7.32克;
其三、莱茵盾和法郎等值,约合黄金0.29克。
这么设计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在国际贸易中结算方便。现在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就是英法俄三国,俄国人直接使用金属货币,不存在兑换需要。”
确实,这是最简单的确定方法。英镑、法郎的币值,都是英法研究过后确定的,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非常不错,是当今世界上最主流的两大货币。
如果维也纳政府标新立异,跑去搞个新的币值出来,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那又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消耗宝贵的时间。
弗朗茨想了想说:“我们和英法搞的一模一样,还不知道外界会怎么吐槽,干脆就采用3.66克好了。
结算的时候比较方便,数字也比较吉利。发行的面值就暂定为1盾、5盾、10盾、20盾、50盾、100盾好了,如果后面还需要也可以继续增加。”
就是这么的随意,弗朗茨就确定了新货币的币值。
全称是神圣罗马帝国莱茵盾,简称:“莱茵盾”或者是“神盾”,就差个局字又是一部电影。
这个名字也是有来历的,莱茵河是德意志地区的母亲河(父亲河),德意志地区之前使用最多的就是莱茵联邦发行的莱茵盾。
为了表示维也纳政府统一德意志地区的决心,莱茵盾自然不能够取消了,不然德意志联邦帝国中的民族主义者们又要不高兴了。
这个年代神盾的购买力还是非常强大的,除了盾之外,自然还要有更小的货币单位。
1盾=100先令=10000格罗申
这么多单位,可以确保最廉价的商品,都可以用货币支付。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七章、菜鸟初鸣
奥地利地处亚得里亚海,进行海外贸易必须要绕着意大利半岛转一圈,然后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才能够离开地中海。
无论是从路程上,还是从安全上,这条路线都不怎么可靠。为了未来的发展,掌握一条可以离开地中海的安全航线就至关重要了。
早在四年前弗朗茨就提出了开凿苏伊士运河的建议,并且还派出了专家团队进行实地勘探。
至于这一地区的主人,埃及政府和宗主国很遗憾,维也纳政府忘记通知他们了。
在确定技术上具备可行性后,奥地利政府就加强了在埃及地区的渗透,弗朗茨非常有自知之明,没有去开罗和英法抢地盘儿,反而瞄准了西奈半岛。
不要说这个年代,就算是到了21世纪,西奈半岛也是埃及最落后的地区,现在更是大众眼中的沙漠之岛。
半岛上面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当地居民世代靠养骆驼为生。
在大航海时代前,这里还连通着奥斯曼帝国和埃及的商道,靠卖骆驼给过往的商旅,当地居民日子还过的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