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就算是一直和皇室关系不错的肯特尼亚大主教,也减少了和皇室的来往,这个时候找上门来了,多半不会有什么好事。
“带他过来吧!”弗朗茨淡淡的说
人都已经上门了,看在往日的交情上,弗朗茨也不可能避而不见。
……(圣地危机爆发,省略一万字,不敢碰宗教)
“陛下,你看?”肯特尼亚大主教焦急的问道
他可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和弗朗茨这种伪信徒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对于发生在****的事情非常的愤怒。
“知道了,这件事情涉及到的问题很多,我要找内阁商议一下,再做决定。”弗朗茨眉头一皱回答道
心里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如果所料不错的话,历史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导火索就是这次危机,弗朗茨可不想陷进去。
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肯特尼亚大主教也无能为力。现在已经不是中世纪了,在奥地利皇权已经压倒了教权。
……
“陛下,路易-拿破仑-波拿巴野心勃勃,想要重塑法国在欧洲的大国地位,这个表现的机会不如让给他们吧!”梅特涅提议道
奥地利不想出头,就要找人顶缸了。欧洲的天主教国家很多,大国就只有三个奥地利、法兰西、西班牙。
西班牙现在的情况也不乐观,内部问题一大堆,根本就没有精力干涉这个问题。
最适合的就是法国人了,现在他们的国际地位和实力严重不符。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想要为法国争取地位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想要复辟就必须要获得民众们的支持。
如果要是干别的,议会肯定会反对,给他扯后腿,而干涉****就是最好的选择,在这个问题上就算是他的政敌,也不敢站出来反对。
“那就把机会送给法国人吧,政府要安抚好国内民众的情绪,新闻监察署要重视舆论导向,不能被人带节奏了。
外交部协调好和盟友的关系,政府划拨两百万盾专项资金,用于南德意志地区宣传,我们要想办法慢慢操控这些地区的舆论。
最好在当地秘密收购一些报社、出版社,大力扶持亲奥派和大德意志统一派。
这些事情,政府不方便出面,可以让情报组织、或者是民间交流组织出面。
德意志邦国是一个整体,我们还可以成立一些综合性的民间组织,比如:德意志作家协会、德意志艺曲协会等等。”弗朗茨想了想说
不想不知道,一想弗朗茨才发现,在艺术文化上这个年代的奥地利居然还有优势。
当然,这个优势不能和法国比,他们才是浪漫主义的带头人;也不能和意大利比,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罗马是欧洲的文化中心。
不过在德意志地区就不一样了,那些小邦国就不说了,自身影响力太小。
普鲁士,作为一个军队主导的国家,你和他们谈艺术是不是太扯淡了一点儿?体制上就决定了他们在文化上的先天不足。
巴伐利亚,别的都不错就是穷了一点儿,这是一个尴尬的问题,艺术也是需要物质基础的。
在这种背景下,奥地利就凸显了出来。维也纳也是历史名城了,文化底蕴上胜过了任何一个德意志邦国。
到了近代,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作为多民族国家,各种文化思想互相碰撞,自然也擦出了火花,这个年代奥地利在文化上达到了巅峰。
既然有优势,自然就要利用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大统一思想已经开始在德意志地区蔓延,和死板的普鲁士王国相比,文化界人士会支持谁,这个选择题很好做。
不要看这些笔杆子,似乎没有什么作用。一旦奥地利吞并南德意志地区邦国,有他们站台摇旗呐喊,奥地利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消化掉这里。
“是,陛下。”费利克斯首相回答道
作为一名坚定的德意志派,他支持任何有利于德意志统一的决策,历史上如果不是他死的太早,普鲁士王国想要统一德意志还没有那么容易。
梅特涅说道:“陛下,普俄冲突即将结束,这个时候圣地危机爆发,俄国人肯定会插手,没准他们还会以此为借口向奥斯曼帝国动手。
从我们收到的情报来看,俄罗斯帝国正在为战争做准备,显然他们是不准备等我们准备好,就要提前发动战争了。
如果战争提前的话,我们就要面临抉择了,奥地利的国力支持两线作战太危险了,要么趁机统一南德意志地区,要么全力争取巴尔干半岛。”
弗朗茨眉头一皱,两线作战太危险,这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
如果没有列强干预的话,两线作战弗朗茨倒是不怂。可实际上,除了已经被忽悠的俄国人外,剩下的列强国家就没有一个支持奥地利的。
别的不说,只要英国人肯砸钱,普鲁士王国就会刺背奥地利,法国人出兵干预的可能性高达九点九层。
如果只是在一个方向作战,那么集中实力的奥地利,还是有几分震慑力的,分兵两路的话就吓不到人了。
陆军大臣温迪施格雷茨亲王提议道:“陛下,我建议优先向巴尔干地区扩张,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可以争取到德意志邦国的支持,又和俄国人达成了一致,阻力只是英法。
俄国人想要吞并奥斯曼帝国,英法的第一打击目标,必然是俄国人。只要我们见好就收,他们多半会默认我们的扩张。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出兵统一南德意志地区,整个德意志地区的所有邦国都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
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法国人想要出兵干预,也要容易的多,我们可能会面临法国、普鲁士、巴伐利亚等国的联手打击。
一旦战略失败,奥地利就只能离开德意志联邦了。现在建立起来的神圣罗马同盟,也会土崩瓦解。”
了解历史的弗朗茨清楚,要是这个时候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只要坚持了立场,几乎就是躺赢。
就连历史上奥地利站错了队,都有机会吞并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两公国,只不过维也纳政府舍不得放弃意大利地区做代价。
(备注:瓦拉几亚公国今罗马尼亚南部地区;摩尔达维亚公国今罗马尼亚东北部、摩尔多瓦、乌克兰的局部地区)
费利克斯首相急忙反对道:“不行,奥地利缺的不是领土,而是主题民族数量不足。即便是我们已经开始推行全民一体化,可这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
这种时候,向巴尔干半岛扩张,确实容易成功。可是吃的越多,我们想要实现一体化的难度就越大。
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小半个塞尔维亚拥有五六十万人口,波黑地区拥有四五十万人口,瓦拉几亚拥有近百万人口,摩尔达维亚拥有一百四五十余万人口。
这意味着奥地利一下子增长百分之十的人口,并且全部都是少数民族,他们和国内的民族不一样,对这个国家没有认同感。
想要同化这些人,我们要花多少功夫?是二十年,还是三十年?
在没有完成民族融合前,我们什么事情都干不了。
如果我们兼并南德意志邦国地区就不一样,民众的认同感十足,最多三五年功夫我们就可以建立有效的统治,把潜力转化为国力。
到时候再掉头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完全来得及。
至于风险,实际上都是可以控制的。
普鲁士王国有意见,我们可以支持他们吞并北德意志邦国,大家一起瓜分德意志。他们要是不同意,就拿俄奥同盟威胁他们统一。
法国人有意见,我们可以把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全部割让给他们,在意大利地区我们也可以做出更大的让步,甚至还可以支持他们吞并比利时。
这个世界上所谓的矛盾,无非是利益问题,只要大家各取所需,就没有什么了解决不了的!”
不得不说,费利克斯够狠。真要是这么干了,就变成了欧洲列强集体集体对外扩张领土了。
普奥法俄同时开始扩张,这个问题有解么?就算是剩下的国家联合起来抵制,都没有什么卵用,英国人的态度自然可以忽视了。
可这个问题,欧洲政治家们怎么会想不到么?为什么没有实施呢?
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一个分赃不均就是无解的难题。俄国人拿的太多,大家都感到了不满。
加上毛熊的体量太大,引起了大家的恐惧,担心他们继续扩张下去,谁也扛不住。
英国人又在一旁捣乱,这样的联合对外扩张计划,实际操作性就大大降低了。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三章、净化官场队伍
路线之争,在任何一个有理想的国家都存在。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不存在所谓的对错,只看是否合适。
眼下巴尔干派和南德意志派的主张,都有足够充分的理由。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巴尔干地区的土地更加肥沃、资源更加丰富,可以加快奥地利的经济发展速度;而南德意志地区有奥地利最需要的人口。
两边都很重要,不过考虑到民族融合问题,弗朗茨还是倾向于优先南德意志地区。
一旦兼并了南德意志,奥地利帝国就稳了。政府可以通过移民的方式,让各民族杂居,加快民族融合的步伐。
在弗朗茨看来,加快民族融合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姻,一对夫妻诞生相当于两个家庭的认同,还可以影响一堆亲戚朋友的立场。
联姻数量多了,下一代都是混血民族了,这些人对民族融合的产物,认同度自然也是最高的。
梅特涅缓缓的说道:“先向西还是先向南,这个问题必须要谨慎。
国际形势千变万化,现在我们就算是做出了决定,到时候仍然可能遇到不可抗力被迫放弃。
俄国人可能对奥斯曼帝国动手,那也只是可能,最后会发生什么一切都是未知数。
俄土战争打了这么多次,奥斯曼帝国依然屹立不倒,谁能够保证俄国人能够一口吞下他们?恐怕大家也不认为俄国人能够做到吧?
既然如此,那就要看英法的反应了。如果他们为了奥斯曼人和俄国人开战,那么无论是选择向西还是向南,我们都有操作的可能性。
如果英法不参战,我们想要兼并南德意志地区,恐怕就是一个梦,甚至想要在巴尔干半岛获得太大的利益,都会遭到他们的干涉。”
历史上的克里米亚战争充满了巧合性,拿破仑三世刚刚复辟,需要一场对外的军事胜利巩固自己的地位;英国人希望打击俄国人,确保自己在地中海的利益。
恰好这个时候,俄国人图谋黑海海峡的掌控权,同时损害了英法的经济利益。伦敦政府和巴黎政府一商议,就决定干他丫的。
然后自杀式的克里米亚战争就爆发了,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比烂的战斗。无论是英法一方,还是俄罗斯,被后勤坑死的人都比在战场上死的多。
不论历史学家们如何掩盖,都不能改变士兵上了战场,最大的敌人不是敌军,而是疾病和后勤的事实。
一场自杀式的战争,打到了最后自然是两败俱伤了,克里米亚战场上毛熊输了,不过在高加索战场上他们又找回来了场子,揍的奥斯曼人哭爹喊娘。
战争最后的结果是没有赔款、没有割地,损失最大的反而是胜利者奥斯曼帝国,暴露了自身虚弱的本质,成为了接下来列强们瓜分的肥羊。
英法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将俄国人关外了黑海中,拆分了“北方三宫廷联盟”,终结了俄罗斯的欧洲霸权地位。
弗朗茨很认可恩格斯的评价,这是一场“大型误会喜剧”。
在他的蝴蝶效应下,历史会不会发生改变呢?又会走向何方呢?
如果俄国人选择改变战场呢?比如说把主攻方向放在高加索,又或者是提前出兵偷袭博斯普鲁斯海峡,甚至是从巴尔干半岛一路横推过去。
这么多如果,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有俄奥同盟在奥地利是不会倒戈的,俄国人的战略选择空间更大了。
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是俄国人提前行动,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还没有完成复辟大业,法国政府继续忙着内斗,估计光约翰牛自己是不可能上阵的。
没有了英法奥斯曼群殴俄罗斯,奥地利除了跟着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外,根本就没有向西的机会。
“梅特涅先生说的不错,战略抉择的问题还太早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准备扩张,而是梳理政府的内部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政府的执行能力不足。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存在着执行力不足的现象,这是当前政府中最大的毒瘤。
如果官员不能将政府的命令切实贯彻下去,那么留着他们有什么用?
奥地利政府不是他们养老的地方,能力不足、不安心做事、企图混日子的官员,趁早让他们回家种土豆去!”
路线之争,短时间出不了结果,弗朗茨果断的选择了转移话题。内政问题,他早就想要处理了,可是一直都没有机会。
1848年,政府忙着打仗,顾不上这些问题,只是大略的梳理了一遍,干掉几个脑子不清醒的官僚立威。
1849年,政府忙的不可开交。弗朗茨刚继位不久,要保证国内的稳定。又启动了义务教育,创造性的采用了公务员考试制度,确定了奥地利的支柱产业。
现在政府终于闲下来了,弗朗茨自然不会让内阁没事干了。别的事情没有了,那么就净化官场队伍好了。
反贪是好武器,只不过弗朗茨这个皇帝不能够喊,现在奥地利政府中的贪官遍地,容易人人自危。
事实上,自从弗朗茨继位过后,奥地利的官僚集团就干净了不少,面对一个强势的皇帝,很多人都自觉的收敛了一下自己的行为。
政府上层变得清廉了,中下层肯定要受到影响。能够进入政坛的就没有几个傻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
斐迪南一世时期,皇帝无法处理政务,权利落到了执政委员会手中。
一帮权臣相互斗争,争先拉拢底下人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为了贪污这点儿小事情,就大动干戈呢?
不能够一棍子打死,那么抓执行能力总可以吧?弗朗茨又不准备大开杀戒,只是把无能的官员赶回家。
要是运气不好被查到了贪污,那么没办法,奥地利是一个法制国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和贪污相比,无能更可怕。既贪污又无能,那就十恶不赦了。
不需要多,只要把百分之一的无能之辈赶回家,再从中挑选出几个倒霉蛋出来杀鸡儆猴,奥地利的吏治问题就遏制住了。
把贪官都杀光的中二想法,弗朗茨是不会有了。如果是在新兴国家还差不多,奥地利这种老牌帝国,利益集团早就勾结了起来。
作为皇帝,每一次打击一小撮没有吃相、肆意妄为之辈,那没有问题,只要借口合适,大家会很积极的配合。
如果想要把利益集团一网打尽,被逼急了,换皇帝的事情他们也不是干不出来。
官僚的节操不能够期待,只要他们不触犯底线,弗朗茨的容忍度还是很高的。
清官要用,贪官也要用,甚至昏官都可以留下几个,只要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是,陛下!”费利克斯首相回答道
他已经准备推动考功制了,这是奥地利政府为了避免底下官员消极怠工,专门设计的政绩考核制度。
这个标准并不是很高,只要能够完成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按照政府的规章制度办事,就算是合格了。
如果在这基础上,还做出了成绩,那么恭喜你准备升官了。
反之,既没有按照政府的规章制度办事,又没有拿的出手的政绩,就是要清洗的无能之辈了。
发展经济是政绩,推广民族融合是政绩,普及义务教育是政绩,把政府的政令切切实实执行了下去,那也是政绩。
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只要在某一个方面做出了成绩,那都是政绩。
奥地利政府要打击的是那种不听话,又无能的官员。
中央政府让你推广奥地利语,你跑去推广地方方言,你不完蛋谁完蛋?
作为政府打击的对象,查一下你的钱包自然是少不了的。要是查出来了问题,正好拿来当典型杀鸡儆猴。
有多少官员因此而丢掉帽子,又有多少官员因此获得升迁,弗朗茨并不是很关心,他只要最终的结果。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四章、被带偏的话题
1850年2月21日,在英法俄的外交压力下,普鲁士政府同丹麦王国在柏林签订了《普丹柏林条约》。
普鲁士政府承认丹麦王国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主权,普丹战争正式结束。
在条约签订前,在俄国人的强势压力下,普鲁士军队实际上已经撤出丹麦王国,包括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都被放弃了。
条约签订过后,德意志联邦代表团愤怒离场,拒绝承认丹麦王国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的主权。
普鲁士政府被坑了,这次坑他们不光是德意志地区各邦国,还有俄国人,显然尼古拉一世在用实际行动警告普鲁士人老实一点儿。
谈判的时候,刚开始德意志联邦代表团还支持普鲁士,和俄国代表发生了激烈争吵,在英法俄立场一致的态度下,很快代表团就怂了,认可了英法俄的调停。
本来说好的大家一起签订条约,结果普鲁士政府把条约签订过后,联邦代表团就马上开溜了,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普鲁士政府。
没错,就是开溜了。所谓的愤怒离场,那都是说给民众们听的,反正联邦代表团没有在条约上签字,怎么说都可以。
普鲁士人还以为英法俄会逼迫德意志联邦签订条约,一劳永逸的解决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的问题,结果俄国代表满意的离开了。
没有了俄国人,英法自然也懒得管了。
反正德意志联邦就只有普鲁士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接壤,别的邦国不管口号喊的有多响,实际上都只能放空炮。
在这个问题上,德意志联邦的态度并不重要。甚至这个国际组织,实质上并不能算一个国家,各邦国的外交权都是自由的,他们本身就不具备替大家签订外交条约的权利。
受《普丹柏林条约》的影响,普鲁士王国在德意志地区的威望大损,无力和奥地利争夺德意志地区的领导权。
这个时候,德意志地区各邦国的普鲁士使馆外面,都围满了追讨捐款的民众,高举着讨债的牌子抗议示威,不时还有乱石飞入。
舆论造势成功了,当初募集捐款的时候,报纸可是刊登了普鲁士政府的强势表态。其中有一部分是真的,大部分都是编辑脑补的。
这些都不重要,反正民众们认为这是真的。说好的和俄国人死战到底,结果仗都打起来就怂了,自认为受到欺骗的民众正在用这种方式发泄着心中的愤怒。
钱肯定是要不回来了,普鲁士政府穷的叮当响,就算是骂的再狠十倍,他们一样拿不出钱来。
最后各国政府不得不派兵保卫普鲁士的使馆,给他们提供生活保障,在人人喊打的情况下,普鲁士使馆工作人员可不敢出去买菜。
坑完了普鲁士,奥地利和德意志地区邦国的友好关系,也开始转为冷淡。
以巴伐利亚为首的德意志邦国,可不愿意看到德意志地区统一,他们企图在普奥两个邦国之间玩儿平衡。
这些邦国亲近奥地利,除了宗教、政治上的影响力外,还和普鲁士王国的吃相有关系。
普鲁士王国本来就是一个小邦国,壮大成为了德意志地区第二大邦国,自然是少不了一路扩张了。
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内,普鲁士王国的领土面积就扩大了三倍,领土的扩张黑历史自然是少不了的,这就引起了大家的警惕。
梅特涅时代的外交政策还是有价值的,至少让德意志邦国认为奥地利没有统一德意志地区的野心,忽视了奥地利的国策已经发生了改变。
前不久的法兰克福会议,普鲁士政府参与的证据又被奥地利捅了出来,这就把大家给恶心坏了,奥地利政府振臂一呼才群起云集。
现在普鲁士王国被打压下去了,巴伐利亚王国的立场再次发生了改变,他们不愿意看到普奥的实力失衡,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正常的组合都是老二联合老三对抗老大,奥地利能够联合老三打压老二,在外交上已经是了不得的胜利了。
现在回归了正轨,巴伐利亚政府的外交态度再次发生了转变。
受1848年革命影响,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被迫退位。在退位前,路德维希一世于在3月6日发布了一项声明,许诺巴伐利亚政府将致力于德意志的自由和统一事业。
这就给他继承王位的儿子马克西米一世埋下了政治炸弹。
没有办法,和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相比,巴伐利亚国内的民族统一派,更希望宗教信仰和他们一样的奥地利能够统一德意志地区。
历史上马克西米因为支持法兰克福会议的宪法,主张将奥地利排斥在德意志地区之外,站在了民众的对立面。为了稳定统治,1851年又转为亲奥。
无论是倾向于谁,巴伐利亚政府最高的追求还是建立奥普巴的三巨头并立模式,显然巴伐利亚王国的实力距离普奥太远了,做不到这一点。
巴伐利亚王国向普鲁士靠拢,这是奥地利西进派乐见其成的。对盟友下狠手,那个影响太坏了,奥地利政府也是要脸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