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腓特烈:“父亲,英国人既然策划了这次袭击,肯定会把自己摘出去,调查团怕是很难有所收获。”
无论是不列颠,还是神圣罗马帝国都不是孤家寡人,开战也是打群架。
想要发动战争,不光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问题,还必须要顾忌盟友国内民众的反应。
像士兵失踪之类的老掉牙套路,一眼就能够分辨出真假,人家可不会买账。
固然可以强制将盟友拉上船,但这么一来拉来的就不是盟友,而是一群怨气重重的猪队友。
本来这次就汇聚了全欧洲的猪队友,要是再不搞好群众关系,后面维也纳政府可带不动。
别的不说,光借用人家的机场、港口,都要当地人的配合才行。
要不然地头蛇随便搞点儿事情,或者是拖延一下物资运输速度,都能够令作战计划失败。
事实上,这场战争迟迟没有拉开序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一个合理的战争借口。
苏伊士运河遇袭,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虽说这条经济生命掌握在维也纳政府手中,但是跟着受益的却是欧洲大部分国家。
只要证明了袭击案是英国人策划的,发动战争进行报复,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用担心,肯定会有收获的。就算是真的和英国人没有关系,我们也可以让他们扯上关系。
现在的调查,只是走一个过场。邀请各国派代表一起参加,无非是让他们一起跟着背书。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当然,假的毕竟是假的,布置的再完美,总是会留下蛛丝马迹的。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还是找出真凭实据来。要不然未来穿了帮,也是一个大麻烦。
以后遇到类似事情,直接交给内阁政府去操作。作为君主,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装糊涂。”
趋于利弊是人性本质,作为皇帝也不能例外。尤其是这种见不得光的操作,那是能躲多远躲多远。
只要没有参与进去,纵使未来真的穿了帮,也能够用一句“不知情”来应付。
虽然是走过场,但是调查仍然有讲究的。比如说:调查时间持续多长,就要看各国政府的反英宣传情况。
等欧洲民众的反英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就是收尾的时候。只有全民支持战争的时候,才是发动战争的最佳时间。
……
苏拉威西岛,奥属南洋总督府。一帮军政要员齐聚一堂,年入中旬威廉皇子此刻正兴致勃勃的和众人讨论作战计划。
英国人想要偷袭南洋舰队,南洋舰队同样也想偷袭皇家海军的远东舰队。双方都在算计着对方,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南洋舰队司令官阿雷斯特:“殿下,我们已经多次诱敌失败,继续下去恐怕也很难有结果。
要么是英国人洞悉了我们的计划,根本就不上当;要么就是英国人的胃口太大,看不上那点儿零头小利,想要一口吞下我们。
计划泄露的可能性不大,知情者本来就不多。要是后者的话,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方向搞不错了。
最大的问题还是战争没有爆发,要不然我们就可以和西荷葡三国组成联军,直接和英国人决战胜算也很大。”
威廉疑惑的问:“我们的军舰数量虽然比英国人少,可是还有航母编队。直接和远东舰队正面交战,难道就没有胜算么?”
只见阿雷斯特上将摇了摇头:“殿下,航母虽然在演习中表现出来的攻击力不错,可是实战不一样,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
我们缺乏航母在实战运用中的经验,甚至全世界都找不到一个参考案例,具体战术尚在摸索之中。
出于替帝国负责,在未经过实战前,对航母编队的战斗力,我不敢进行高估。”
这年头的海军主流思想还是大炮巨舰,神罗海军也没有能够例外。即便是有皇帝的支持,航母派仍然处于下风。
航母派在理念之争中处于下风,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实战案例做支撑。大家支持巨舰大炮理论,也并非完全是热爱,更多的还是为了保险。
在军事上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别人都在正轨上,只有你一个人跑偏了。
既然别的国家都在玩儿巨舰大炮,那直接跟上就是了。要错大家一起错,也相当于谁都没有错。
新理念难以推广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确定性。即便是能够证明航母理念正确,也不等于航母编队就有战斗力了。
理念正确,只是相当于走的路方向正确;但是同一方向上还有很多岔道,一不小心就会跑偏。
主要还是受飞机技术限制,直到最近几年技术突破后,才拉开了航母发展的进程。
在此之前,虽然也有研发,但是投入力度,远远无法和战列舰相比。
没有办法,需要投入的地方太多,再多的军费也会不够花。在无法确定航母能够凑效前,肯定要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战列舰上。
停顿了一下之后,阿雷斯特上将又补充道:“其实航母编队的作用,不一定在决战中,我觉得用来偷袭效果更佳。
就和空军的《猎牛计划》差不多,集中一批轰炸机,对敌人的港口、船厂进行战略轰炸。
远东地区,英国人的防空火力有限,基本上对四代轰炸机的威胁不大。
如果能够搞清楚金兰湾的布局,偷袭成功的几率应该很高。轰炸结束后,我们再上去和敌人决战,胜算会大大提高。
可惜现在时机不对,我们提前这么干了,空军的计划就提前破产了。
和我们不一样,空军的战机更多,并且还有丰富的轰炸经验。如果《猎牛计划》成功,带来的收益远不是击败远东舰队能够比的。”
“大局观”,这是每一名高级将领的必修课。都是突袭,重创英国人的远东舰队和重创英国人的本土舰队,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击败了英国人的远东舰队,最多也就令南洋舰队声名鹊起;而击败了英国人的本土舰队,那就是霸权更替。
国家利益为重,局部战场必须要向全局让步。纵使心中想法再多,阿雷斯特上将也只能先憋在肚子里。
“司令官阁下,这个想法非常棒。现在就可以做准备了,等空军行动之后,我们就立即着手实施。
就算是失败了,也没有关系,英国人总不能拿军舰追飞机吧?就当是一次轰炸训练,为下一次积累经验。”
讨论了大半天,终于诞生了一份靠谱的计划,威廉自然不会在语言上吝啬。
作为未来的南洋王,威廉也是需要积攒声望和功勋的。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没有发展到“功名只在马上取”的极端,但是战争仍然是积累功勋最好的途径。
……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二十九章、上帝的面子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神圣罗马帝国最新章节!
伴随两大阵营的形成,国际局势也日益明朗。一方是神圣罗马帝国为核心的反英联盟——大陆同盟;另一方则是不列颠组建的反神罗联盟——泛大洋阵线。
苏伊士运河遇袭案,撕开了最后一层窗户纸,两大阵营的矛盾被摆在了桌面上。
各地武装冲突的不断升级,除了差一纸宣战文书外,神罗和不列颠之间已经形成了实质上的战争。
大陆联盟的主要成员国大都集中在欧洲,有欧陆联盟的现成组织框架,现在只是在功能上发生了一点儿变化,英国人主导的泛大洋阵线就麻烦了。
最初各国加入泛大洋阵线的时候,局势可不是现在这样的。英国人只是告诉大家组团围堵神罗,可没有说敌人是整个欧洲大陆。
敌人的范围扩大,泛大洋阵线内部也发生了争议。尽管大家对皇家海军信心十足,但是对这场战争,大家却是心里没底。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不适用于国家之间。因为历史的缘故,大部分国家同周边邻国都存在着利益冲突,甚至是长期敌对。
敌人的敌人不一定是朋友,但在大多数时间都可以成为盟友。比如说智利加入泛大洋阵线,那么秘鲁和玻利维亚两个敌对国,就天然倾向于大陆联盟。
现在没有跳出来站队,只是迫于皇家海军的优势地位,让大家不敢轻举妄动,搞不好暗地里已经勾搭上了。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不光要参与对神罗的战争,还要小心周边的邻居捅刀子。
英国政府不是没有想过办法解决,可是涉及到了利益,根本就没得谈。
以智利、玻利维亚、秘鲁三国为例,想要玻利维亚和秘鲁放弃仇恨非常简单,只要智利愿意放弃南太平洋战争中收益就行了。
吃到肚子里的肉,再让吐出来,智利人自然不可能同意,然后就没得谈了。
不列颠的面子再大,也大不过利益。即便是英国政府愿意拿神罗的殖民地出来分享,也没有任何作用。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画饼充不了饥,神圣罗马帝国的殖民地虽然广阔,可能够夺取的却不多。
参与分赃的人多了,那就谁也吃不饱。大家参与泛大洋阵线是为了吃肉,可不是来饿肚子的。
为了协调盟友关系、整合联盟力量,英国政府忙得是昏天黑地,最终的收货却非常感人。
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当联盟利益与自己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肯定是国家利益优先。
维也纳政府没有办法让欧陆各国出全力,伦敦政府同样不能让泛大洋阵线各国爆肝。
盟友还没有搞定,国内的质疑声却是不绝于耳。嘴炮党们纷纷下场,抨击政府的外交政策,就好像出现这种局面,全是这届政府不给力的结果。
随手丢掉了让人产生戾气的报纸,坎贝尔揉着额头问道:“海军还没有找到机会么?”
政治上无法破局,那就只能从军事上寻求突破,战争永远都是转移内部矛盾的利器之一。
只见海军大臣斯温丁摆了摆手道:“无论是敌人的南洋舰队、还是美洲舰队,平常都是分散在各个港口的,没有大事根本就不会集结。
除非是分兵出击,要不然我们很难一次性重创敌军主力。可是分兵之后,皇家海军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就算是敌人偶有集结,那也是在沿海地区活动,考虑到敌人可以随时缩回港口,又有空军提供火力支援,我们没有冒然采取行动。”
皇家海军的强大在于整体配合,如果只是一对一的军舰单挑,实际上他们的优势并不大。
这一点同陆军正好相反,龙虾兵在小规模战斗中战斗力不错,可是战场规模一旦扩大,马上就萎了。
财政大臣阿斯奎斯:“既然无法偷袭,那就干脆寻求机会和敌人决战。
我们还有盟友配合,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干掉敌人的两支远洋舰队,保证海上贸易线的畅通。
战争的脚步正在不断逼近,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那位维也纳宫的圣人,现在正进行着最后的表演。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要不了多久他们的调查结果就会出来,然后义正言辞的向我们宣战。”
看得出来,阿斯奎斯对弗朗茨非常的不感冒。想想也对,大家都没有形象,就你一个有,不遭人恨才有问题。
外交大臣亚当冷漠的说道:“联合作战的问题,外交部已经开始协调了,不过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现在面临的麻烦有两个,一是指挥权问题,二是战后利益分配。
我们的盟友胃口都很大,想要的和他们自身实力严重不匹配,还需要让他们认清现实。”
自从发现敌人从神罗变成欧洲大陆后,不列颠的盟友们也不那么情愿了。只不过上船容易下船难,现实容不得他们退缩。
到了现在这一步,纵使有人想要跳槽,维也纳政府也要先考虑自家盟友的感受,根本就不可能接收。
中立就更扯淡了,队都站了还想退回去,那相当于把两家一起得罪了,战后肯定要被清算。
如果不是还需要各国出力,对这帮胃口大开的盟友,英国政府早就不客气了。
……
就在英国人忙组队的时候,历时一个星期之后,调查团的报告终于出现在了弗朗茨的办公桌上。
没有任何意外,这份足有三十余页的调查报告中,所呈现的全部证据都指向了英国人。
随便翻了翻后,弗朗茨就没有了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字数太多了,完全就是在浪费生命。
扫视了一眼众人后,弗朗茨摇了摇头:“内容太多了,必须要精简一些。还有证据太过详细,简直就像是亲身经历一样,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删删减减,再搞些模棱两可的东西加进去。等战后再补充上英国人的供词,就完美了。
处理好了就对外公布,要求英国政府交出凶手、赔偿损失,顺便给他们下达最后通碟。
算了,还是再等等吧!下周就圣诞节了,看在上帝的面子上,就让英国人过好最后一个圣诞节。”
追查证据也是需要时间的,仅仅一个星期,其中还有一大半的时间花在了路上。
有没有深入调查姑且不论,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憋出这么一份厚厚的报告,想想都觉得可怕。
偏偏这份报告,还是专业人士起草的。调查团的参与者,都是各个领域的刑侦专家,最追求证据完美化的一帮人。
理论上来说,这上面列举的人证物证俱全,甚至还有接头的照片,全部都无懈可击,完全不容英国人抵赖。
可是落入弗朗茨眼中,却是怎么看怎么别扭。这年头大家感受还不深,经历过互联网冲击的人都知道,造假呈现的细节越是详细就越容易被推翻。
反倒是模棱两可的东西,最难被推翻。反正历史书是胜利者写的,模棱两可的内容完全可以战后被证明。
时间最能够影响一个人,在这个世界待了几十年,弗朗茨已经彻底融入了时代,其中就包括:给上帝面子。
没有办法,上帝他人家的面子实在是太大了。一般来说,在圣诞节这种节骨眼儿上不给上帝面子,那就是和全体民众对着干。
不信看看在场众人的表现就知道了,没有一个提出异议的,一看大家都是上帝“忠实”的信徒。
首相钱德勒:“好的,陛下。调查报告的事,回头我们就去落实。
不过宣战的事情,既然要延期到节后,你看要不要找教皇选一个黄道吉日?”
真不是讽刺,欧洲人遇到重大事件一样要选日子,某些迷信的主还找女巫进行占卜。
反英联盟中包括教皇国,有最专业的神棍团队在,自然要利用起来了。
看起来是封建迷信,实则不然。战争爆发前后,最容易让人感到迷茫,需要寻求心灵上的寄托。
有教皇这尊大神,要是不利用起来,那简直就是在犯罪。没有给英国人扣上异端的帽子,那都是维也纳政府有节操了。
当然,没有节操也不可能扣。君权和神权的斗争一直都存在,也就是最近两百年君权压倒了教权。
在此之前,欧洲君主也是非常苦逼的。尽管以上帝最虔诚的信徒自居,但是在涉及到核心利益后,弗朗茨还是不准备给教廷机会。
“那就通知教廷一声,宣战的日子定在12月27号,让教皇做好准备。”
……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三十章、战争通碟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神圣罗马帝国最新章节!
故意把宣战日期提前泄露出去,一不小心弗朗茨又开了一次历史先河。
作为一名皇帝,弗朗茨的一举一动,都免不了被人从政治上进行解读。看似儿戏般的举动,实则是君权和神权的又一次博弈。
欧洲世界君权和神权的斗争延续了上千年,中世纪发起的宗教改革,高举的理论依据是耶稣说过:“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不过什么属于上帝,什么属于恺撒,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
大家默认的是宗教和世俗,可是欧洲的宗教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宗教和世俗根本就分不开。
究竟是君权高于教权,还是教权高于君权,在神圣罗马帝国一直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就连当年抄没教会资产,弗朗茨是和教皇做交易,拿教皇的名义去逼迫各地的主教妥协,而不是以政府的名义。
目的虽然达到了,可是对这样的操作可一可二,却不可长期倚仗罗马教廷。
所以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弗朗茨一直都在暗自削弱教会的影响力,试图将宗教置于政府管辖之下。
到了现在,也差不多该到摊牌的时候了。眼下故意的宣战日期,就是一个明显的政治信号。
就是让大家认清现实,教皇都要按照皇帝的意志行事,下面的教会凭什么超然世外?
人心是不断变化的,底线也是不断突破的。要是搁在几十年,这样的暗示自然不会有效果。
可是现在不一样,教会的实力已然大幅度衰退,政府早就插手了宗教事物,只是没有在明面上拿出来说。
现在摆到台面上,既是做给国内天主教徒看的,也是给北边的新教徒看的。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在神圣罗马帝国教会要听皇帝的,所以宗教冲突没有意义。
至于泄露宣战日期,让英国人提前有所防备,那根本就不是事儿。
殖民地都杀得快要血流成河了,能防备的地方早就已经防备到了,没有防备的地方现在也不需要防备了。
……
不管局势如何紧张,雾都还是那个雾都。纵使空气中已经弥漫着火药味,但是和浓浓的大雾相比,那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轰鸣的机械涡轮声不绝于耳,进出的船舶多如漫天繁星。浓雾之下的伦敦港,依旧繁忙如故,仿佛丝毫没有受到局势的影响。
甚至受战争影响,最近进出的船舶还要更多一些,只不过商品贸易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原本往返于英吉利海峡之间的船舶,此刻纷纷转战大洋,搞起了远洋贸易。
依旧选择留下的船舶,此刻的业务也不是进出口贸易,而是干起了客运。
事实上,自从苏伊士运河遇袭的消息传回欧洲,不列颠同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就结束了,撤侨行动也被提上了日程。
每一座大城市的崛起,都少不了吸周边的血。作为国际头号大都市,伦敦自然也不能例外。
在这里汇聚了来自全欧洲的上百万移民,伴随着战争的脚步临近,这些侨民自然也待不下去了。
幸好这些人分别来自十几个国家,要不然一次性撤离这么多人,还真安置不下来。
……
弥漫的浓雾码头,能见度已经不足五十米。高耸立的灯塔此刻已经开始了周而复始的工作,尽职尽责的为每一艘船舶行指引着方向。
伴随着船舶轰鸣声的逼近,码头上汇聚起来的行人也越来越多。一个个都是大包小包,仿佛是逃难一般。
一名中年青衣男子厉声训斥道:“快跟上,安德利。要是错过了这趟船,你小子就准备留在这里……”
不等他把话说完,安德利的少年就把头一甩,不屑的反问道:“留在这里不好么?”
似乎感到尊严受到了挑衅,中年男子怒骂道:“安德利,你真实一个蠢货。
不要忘了你是西西里人,如果再问这么白痴的问题,就不要说是我鲁道夫的儿子。
看看这鬼天气,哪里比得上西西里岛?再看看周围人的眼神……”
名义上是撤侨,实际上就是逃难。连自己都顾不过来,自然没有心思关心别人训儿子。
类似的一幕,此刻正在无数家庭上演。不得不承认这年头的不列颠,对普通人来说,确实充满了诱惑力。
从小在伦敦长大的二代是、三代移民们,已经对这个国家产生了感情,母国的概念已经微乎其微。
可惜作为岛国的不列颠,先天上就缺乏足够的包容性,连爱尔兰人都无法容下,自然也无法容纳他们这些他乡游子。
歧视无处不在,尤其是战争的脚步逼近,移民们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各种监视、盘问,甚至是无端拘禁。
或是受不了周围异样的目光,或是担心未来的前途,无数移民被迫选择回国。
事实上,现在离开的要么是穷鬼,要么就是太过贪婪,抱有侥幸心理的主。
真正的聪明人,早在局势恶化之初,就纷纷抛售在英伦三岛的资产,为跑路做准备。
贪婪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没有及时割肉止损,眼下就只能挥泪大甩卖,象征式的收回点儿成本,甚至是被人强占产业。
从两人的对话就可以听出来,鲁道夫和安德鲁父子不是什么有钱的主。但凡是有点儿身家的,早就自己买船票跑路了。
没有办法,神圣罗马帝国准备的宣战日期,都被媒体捅了出来。再怎么反应迟钝,也知道现在不跑,那就真的跑不了啦。
选择留下来和不列颠同甘共苦的自然有,不过这样的脑残绝对不多。
没有办法,纵使你想要留下来,也得人家愿意接受才是。
事实上,这个时候归国,同样面临着各种问题。
不光就业需要解决,同样要受到监视,颇有几分里外不是人的感觉。
可是鲁道夫没得选择,留在不列颠受到的可不仅仅只是歧视,还有可能带来生命危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