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密探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沉默的糕点
片刻后,进来了四个巫山道士,就是皇后原本要派来给敖玉驱邪的那四个道士。
南宫二道:“四位大师,你们打算给敖玉公子怎么动刑?先说出来让我们开开眼。”
巫山道士道:“不是动刑,不是动刑,只是怀疑敖玉公子被邪祟占据了,所以来给他驱驱邪。”
另外一个巫山道士道:“我们有十五根大针,一根比一根粗,一根比一根长,分别从不同的穴道钉入敖玉公子的体内。前面三根钉下去的话,痛不欲生。前面六根钉下去的话,腰部以下就算是废了,彻底瘫痪,毫无知觉。前十根钉下去的话,脖子以下就算是废了。”
第三个巫山道士道:“第十一根,十二根钉双耳,十三,十四根钉入眼睛,第十五根钉入头顶,那就算是死了。”
果然狠毒的酷刑,甚至都不能说是酷刑,而是一种残酷的处死方式。
这难道也算是驱邪吗?
云中鹤寒声道:“你们难道不知道,林禄刚刚被诛杀九族了吗?你们竟然还敢对我动手?”
第一个巫山道士道:“首先,我们没有损毁太上皇的墨宝,我们对他老人家敬仰万分。”
第二个巫山道士道:“其次,现在上清宫肯定已经知道你被黑冰台抓走的消息了。如果没有任何反应,就代表着太上皇压根不在乎你的死活。”
第三个巫山道士道:“然后,你利用太上皇的墨宝铲除敌人,这本就是对太上皇最大的不敬,你难道不觉得此时太上皇对你厌恶万分吗?或许我们将你残杀,反而会让他老人家龙颜大悦呢?”
第四个巫山道士道:“最后,太上皇此时正在修道,其中有很多经书便是我们巫山献上的。而且如今的巫山道宫也是太上皇下旨修建的。论和太上皇的关系,我们比你近得多得多。”
“时间差不多了啊。”第一个巫山道士道:“我们把东西拿出来吧。”
然后这些巫山道士拿出了箱子打开,从里面取出了十五根铁针,果然是越来越长,越来越粗,最粗的那根完全就是铁钉了,而且足足有半尺多长,就是要从头顶中心钉下去的。
看上去,真是让人毛骨悚然。
接着,他们又拿出了锤子,整整五只锤子,大小不一。
这仅仅只是他们千奇百怪器具的一部分,还有更加诡异的东西。
“还有一刻钟,如果太上皇还没有旨意过来,我们就开始了。”第一个巫山道士道:“一开始会很疼很疼,因为第一根针是要从你大拇指甲内钉入进去的。”
艹,艹,艹!
这光听上去,就痛不欲生啊。
“等着吧,等着吧,时间快到了。”
然后,所有人都盯着这个沙漏,只要沙子全部流尽了,这些巫山道士就开始动刑!
云中鹤就要面临穿越以来,最最惨烈的酷刑了。
…………………………………………
此时,京城几方高层都把目光盯着上清宫方向。
皇后,林相,大宗正肃亲王,万允皇帝等等。
太上皇究竟会不会下旨救敖玉?
如果上清宫没有任何反应的话,那敖玉就死定了,而且还死得极惨。
你魏国公世子段羽道:“时间差不多了,上清宫那边依旧没有任何反应,敖玉死定了,死定了。”
肃王妃道:“太上皇果然只是怜惜敖心这个老臣,所以才赐字给他的,压根没有要保敖玉的意思。而且敖玉利用太上皇铲除敌人,只会彻底激怒了他老人家。”
敖鸣目光闪烁。
他看得更加深远,此时太上皇若是下旨救敖玉,那就是他第一次真正公开发声。
这就会让很多人不安,之前太上皇从未公开发出任何声音,哪怕南境叛乱,帝国看上去危机四伏的时候,太上皇都没有任何旨意出来。
如果现在太上皇有旨意出来,就会让人遐想连篇,会让人觉得太上皇和皇帝陛下之间,是不是有什么间隙了?
………………………………………………
皇后那边,闭目坐着,手中拿着一串珍珠,一颗一颗数着。
她也在等待时间的流逝。
再过一刻钟,再过一刻钟,敖玉小贼就死定了。
太上皇至今依旧没有任何动静。
如果太阳落山的时候,也就是酉时,太上皇仍旧没有旨意出来,那么一切都结束了。
之后一切继续,彻底安静,敖玉白死。
但如果太上皇真的旨意下来了,那朝内就会出现巨大动荡。
因为很多人就会联想,太上皇为何要救敖玉啊?是不是太上皇不甘寂寞了?借机而动了?
所以哪怕万允皇帝,此时虽然在看奏折,而且一句话都没有问。
但他连一个字都没有看下去。
其实他并不在意敖玉的死活,甚至他本意并没有强烈要处死敖玉的意思。
他在意的是太上皇那边的反应。
杀敖玉,只是对太上皇的又一次试探。
父皇,您是真的彻底归隐了吗?!
可是之前有人高呼还政于太上皇的时候您不动,现在却又要动了?
…………………………………………
距离酉时还有一段时间。
在万众瞩目之中,上清宫的大门开启了,然后一个太监快步走了出来。
这看上去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静而已。
但是,却如同一只巨石,狠狠砸入了平静的湖面,然后掀起了惊天的波澜。
上清宫竟然真都有反应了,而且那个太监手中竟然真的拿的是太上皇的旨意。
不,准确说是无为道君的道旨。
见到上清宫开启,那个太监走出三里之外。
太上皇竟然真的有旨意。
这……这……这太可怕了。
太上皇真的要保敖玉?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啊?
这是什么意思啊?代表着什么信号啊?
刹那间,无数人马狂奔。
黑冰台的人马,林相的人马,皇宫的人马,大宗正肃亲王的人马,疯狂往回奔跑,把这个消息汇报给各自的主子。
刹那间,真的有种石头砸入树林惊走无数飞鸟的感觉。
太上皇派来那个太监走的不算快,甚至都没有骑马狂奔,而是非常有节奏地走。
仿佛是要给各方足够反应的时间。
但这个太监就算走得再慢,一个多小时之后,还是走到了黑冰台的监狱之内。
太上皇的这一道旨意竟然如此精准,直接送到黑冰台的监狱之内。
“无为道君法旨,巫山四道士滥竽充数,草菅人命,伤天害理,天地难容,命令黑冰台处死。”
这旨意有意思了,不是直接针对敖玉的,而且是处死巫山道士,仿佛和政事完全无关,是道家内部的事情。
但是听完旨意之后,巫山四道士如同五雷轰顶。
我们……只是奉命办事而已啊,而且太上皇我们是自己人,自己人啊。您是无为道君,我们也是修道之人啊,您上清宫里面的很多砖瓦都是从我们巫山开凿去的啊,您园子里面的药材也是我们挖过去的啊,您修道的典籍是我们献上的啊。
我们没有触犯到太上皇您啊,为何要处置我们啊?
“太上皇饶命啊,无为道君饶命啊个……”
“这位公公,请您回禀太上皇,我还曾经为他老人家讲过道啊。”
“我们只是奉命行事,而且我们还没有动手伤害敖玉公子啊。”
但太上皇派来的那个太监完全置若罔闻,淡淡道:“黑冰台,接旨吧!”
南宫二跪下接旨,然后问道:“这位公公,请问太上皇有没有旨意,如何处死这四个道士?”
那个太监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云中鹤不由得一颤,慕容复大侠,是你吗?
当然了,这句话出处在一些经书之中,并不是金庸老先生的首创,甚至军阀孙殿英都说过这样的话。
南宫二道:“懂了!”
“来人啊,把这个四个道士捆绑在椅子上,把十五根长针,分别钉入他们的身体内。”
随着南宫二一声令下,一群黑冰台武士扑了上来,将四个道士绑在刑椅之上。
然后按照这四个道士之前的说法,进行酷刑。
第一根针,活生生钉入四个人的大脚拇指之内。
片刻后,黑冰台的刑房之内传来了无比凄厉的惨叫声,听得云中鹤都一阵阵头皮发麻。
靠,这也太疼了啊。
太可怕了啊!光看都受不了啊,更何况是受刑?
而太上皇派来的那太监,面无表情地看完这一切,因为他要监督这四个道士惨死,然后汇报给太上皇。
而南宫二看得非常兴奋,甚至蠢蠢欲动,恨不得自己动手。
不……他是恨不得自己用身体去亲自尝试这种酷刑,这绝对是一个疯子。
这四个道士说得没错,三针钉下去之后,腰部以下双腿瘫痪了。六针之后,脖子以下彻底瘫痪了。
最后一根铁钉一般的长针钉下去之后。
四个巫山道士,彻底惨死了,这件事情就算是完成了,那个太监就要返回上清宫复命。
此时南宫二道:“这位公公,关于敖玉,太上皇有什么旨意吗?”
那个太监道:“没有!”
没有旨意?那就是继续关着了,但是却又不能任何伤害?
这是什么意思啊?
这代表着斗法还没有结束吗,而且马上要发展到更可怕的级别了?
整个黑冰台的人都瑟瑟发抖,担心接下来的局面会崩裂。
唯独南宫二依旧没心没肺,看着惨死的巫山四道士,他忽然捂了捂自己的肚子,道:“唉,刚才看他们动刑太兴奋了,肚子竟然又饿了。”
靠,你刚刚才吃了好几斤的腊肉,喝了几斤的浊酒,竟然又饿了。
眼下发生了天大的事情,你竟然是半点都不担心吗?
…………………………………………
太上皇下旨,处死四个巫山道士,这件事情很快就传遍了京城。
所有人都知道,这四个道士是去处置敖玉的,但现在却被弄死了。
这代表了什么?打脸皇宫?
太上皇保敖玉,这个消息顿时让无数人心如死灰,却又完全不解。
这究竟是为什么啊?!
但所有人依旧屏住呼吸,等待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因为这件事情显然还没有结束,甚至真正的高潮都没有到来。
京城提督宁怀安,也就是皇后的表弟还没有处置了。
而且这四个巫山道士去处置敖玉,也是奉命行事,具体奉谁的命令,尽管没有人公开说出来,但还是有人知道,就是皇后娘娘。
太上皇处死了这四个道士,那又会如何对皇后呢?代表着她的什么态度呢?
是对皇后不满?又或者是对皇帝陛下不满?
该不会废后吧?完全没有理由啊,太上皇这究竟是想要做什么啊?
夜幕降临!
整个京城,出于一种近乎窒息的压抑。
所有人都在等待,局面究竟会上升到什么级别?
有些大臣甚至在心中列出了几个级别。
事态发展的最低级别,就是太上皇下旨,释放敖玉,并且处死宁怀安。
事态发展的中等级别,太上皇下旨呵斥皇后。
事态发展的最高级别,太上皇……召见皇帝陛下。
如果真的波及到皇帝陛下,那让所有朝臣何去何从?
那完全无异于天崩地裂,就仿佛又有一颗核弹在朝廷内炸开。
屏住呼吸!
等待上清宫的进一步旨意。
………………………………………………
次日!
上清宫那边,大门再一次开启了,大太监侯尘出来了。
天那?
竟然是侯尘,太监中的老祖宗,他是侯正,侯庆等大太监的干爹。
竟然是侯尘老祖宗出马了,这……这是要出大事啊。
天大的事情!
整个朝廷无数人心脏狂跳,几乎都无法呼吸,因为完全不知道接下来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老祖宗太监侯尘手中拿着一道旨意,登上了轿子。
所有人都盯着这个轿子,究竟是会去哪里?
敖心家中?黑冰台?
该不会是皇宫吧?!
如果是皇宫的话,那岂不是真的天塌了?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太上皇的旨意到皇宫,只能是给两个人的,要么是皇后,要么是皇帝。
紧接着,让所有人惊悚的事情发生了,老祖宗太监侯尘的轿子真的是朝着皇宫而去的。
…………………………………………
宫门开启!
老太监侯尘进入了皇宫之内,尽管此时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但还是很多人觉得他的头顶乌云密布,而且随着他进入皇宫越深,头顶的乌云越来越凝聚,酝酿着惊天的雷霆。
这个旨意究竟是给皇后的?还是皇帝陛下的啊?
如果是后者的话,那……那真是太可怕了。
老太监侯尘进入的是皇帝的书房。
刹那间,所有人的宦官,宫女,都跪在地上不敢出声。
而在皇帝书房内议事几个大臣,也纷纷退了出来,然后跪伏在地上一动不动。
“老奴侯尘,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老太监侯尘来到万允皇帝面前,跪下叩首。
万允皇帝上前,将老太监侯尘搀扶起来。
“你看着清减了不少,父皇如何?进膳如何?睡觉如何?”万允皇帝慈和问道。
老太监侯尘道:“好,太上皇身体康健,每日修道,道法愈发精进了。”
万允皇帝叹息道:“我实在是想煞了父皇,但他老人家有旨意,除了香香之外,任何人都不能打扰他的修行。”
这句话就是关键所在了,任何人都不能进入上清宫见太上皇。表示他彻底把朝政大权交给万允皇帝的意志。
那么现在呢?太上皇派来侯尘来到皇宫,想要做什么?是不是太上皇的意志有变了?
稍稍寒暄之后,老太监侯尘道:“陛下,太上皇有旨。”
“皇帝,为父想要召你前来一叙,如何?”
太上皇这份旨意简短之极,而且自称为父,但是却如同一道雷霆一般,猛地撕开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太上皇要召见皇帝陛下?
而且是在这等关头?
之前和大赢帝国大战失败的时候,太上皇没有召见皇帝。南境造反,大赢帝国军队南下,大周帝国危机四伏的时候,太上皇依旧没有召见皇帝。
当时胡庸大人在朝堂之上,公开指责皇帝,请还政于太上皇。
那个时候,太上皇依旧没有任何反应。
差不多八年了,万允皇帝登基八年时间了,太上皇都始终呆在上清宫内,从未召见过皇帝。
现在竟然召见了!
莫非真的是天塌了?
莫非真的要天地变色?
可这是为什么啊?完全没有任何预兆啊,大周帝国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啊。
所有人脑子里面本能地浮现了一些最可怕的词汇。
不由得又想起了几个月之前,御史台的那位胡庸大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死谏,请皇帝还政于太上皇。
万允皇帝太阳穴部位猛地一鼓,然后道:“儿臣遵旨!”
……………………………………
一个时辰之后!
万允皇帝轻装简行,仅仅带着几百人,乘坐黄冕,朝着上清宫而去。
整个京城都屏住呼吸,接下来发生的局面会不会天崩地裂?届时朝臣又该何去何从?
其实没有人下令净街,但诺大的京城街道,完全空无一人,而且此时是下午,却所有的房门和窗户都紧闭着。
京城的人都是很敏锐的,感觉到有大事发生的时候,立刻就躲进自己的屋内。
下午时分!
万允皇帝进入到上清宫之内,在老太监侯尘的带领下,前往无为殿!
此时无为殿之内,依旧是一片诵经之声。
而且是殿门紧闭!
其实这些年,无为殿门几乎就没有开过,任何人都不能进入殿内。
太上皇的修道,是真正修得彻底。
万允皇帝门外跪下,叩首道:“儿臣参见父皇!”
里面依旧是诵经之声,太上皇并没有立刻回应。
万允皇帝又叩首道:“父皇,儿臣登基八年,毫无功业,愧对列祖列宗,请父皇责罚!”
皇帝虽然口口声声请父皇责罚,但是语气颇有铁骨铮铮之意。
当然铁骨铮铮这个词用在皇帝身上并不贴切,准确说是语气恭敬,但是内心强硬。
因为他也知道,太上皇把他召进上清宫引起的政治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
会让朝局波动,会让天下人纷纷猜测的。关键是太上皇你究竟想要做什么?
里面的诵经之声结束了,然后传来了太上皇的声音。
“皇帝,你心不静啊!”
万允皇帝再一次叩首,道:“儿臣无能,让父皇失望了。这几年儿臣治理国家无方,导致北方有敌,南方有叛乱,这一切都是儿臣之过。”
万允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一字一句道:“所以,儿臣愿还政于父皇!!”
……………………………………
注:又写到凌晨五点,累到求月票都没有力气了!诸位大人开恩,月票给我好吗?
推荐幻羽的新书《益在人间》,这个土豪写书也有一套的。
史上第一密探 第202章:云中鹤和皇帝命运天局!
听到万允皇帝的话后,里面的太上皇久久没有出声。
足足好一会儿,他才轻轻叹息一声道:“老三,你从小的时候就心气高,鼻梁高,很多人一看你就说这是人君之相。”
万允皇帝确实是难得的好长相,英俊大气,福气又不缺威严。
“当时朕继位的时候,我们大周的情形不好,甚至是很差。”天衍皇帝道:“还记得当时我刚登基后不久,大凉王国的骑兵直接冲破了西境,几乎冲到了我们京城之下。当时很多人口中不说,但暗中却称我为亡国之君。”
万允皇帝竖耳倾听。
天衍皇帝继续道:“还记得你姑姑,但是多么受宠爱,完全不亚于今日的香香吧。但是大凉王国的骑兵冲到城下了啊,要让人家退兵怎么办?和亲吧,又献上了大批的金银,于是你的姑姑,也就是我最疼爱的妹妹兰溪公主就嫁给了当时的西凉国王,而且还只是一个妃子。”
那一段记忆,万允皇帝也有记忆了,当时他虽然还小,但那段日子太深刻了,完全是惶惶不可终日。
“论名声,你能比我当年更差?”天衍皇帝淡淡道:“我对大凉王国又是送上妹妹,又是送上岁贡,当时大家都笑我是儿皇帝,这么昏庸无能,大周亡在我手中也是正常的。”
这点确实不假,刚刚登基那几年,天衍皇帝的名声确实很糟糕。
太上皇说得很清楚,你现在面临的这点困境又算得了什么?
“老三,你登基这八年,做得不算差,真的。”太上皇道:“和大赢帝国那一战,尽管是败了,但敖心都说过了,胜负乃是常事,这一战败了并不是你这个皇帝的责任,甚至也不是谁的责任,就是运气……”
“还有南境的叛乱,都说是你这个皇帝的错,敖心这个南境大都护做得好好的,为何要把他调走,敖心要是不走的话,南境局面也不会恶化,更不会有之后的叛乱。”天衍皇帝道:“但是我理解你,敖心再不走的话,整个南境只知有敖心,而不知有皇帝。南境五省的军政大权,都在敖心一人之后,他确实是忠臣。但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的忠诚之上。”
“而满朝之中,也就只有一个敖心,南境大都护这个位置,换任何人去做都是一样的,周隆还算合适的。”天衍皇帝道:“我们大周立国几百年了,官场腐败,盘根错节,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了。这里势力集团终究是要吃肉的,他们在偏远南境吃肉,总比在帝国腹心吃肉好,不是吗?”
“至于说反腐肃贪,我在位的时候都没能做到,更何况你刚刚登基才几年呢?”天衍皇帝道:“唯有不断扩张,不断发展,才能抵消官僚集团的腐化,唯有利益才能驱动他们为你拼命。所以老三你做的不错的,没什么罪。”
“至于用人?大家性格不一样,缘分也不一样,不能强求。”天衍皇帝道:“总不能我之前用的都是忠臣,你用的就都是奸臣,我用的奸臣也不少。”
此时万允皇帝终于忍不住,双眸通红,脸色震动。
天衍皇帝继续道:“当年我们大周刚刚好起来的时候,人家见到你都说,这个三殿下好长相,我大周起码有两代英主,说你的成就未来会超过我。你当时也立下雄心壮志,说父皇征战南蛮,你就北伐大赢,成就大周霸业。”
“说来大夏帝国的那个皇太子,也真是好相貌,而且也是天下绝伦之才。都说他功业会超过当今夏帝,甚至可能说他会一统天下。这种话说得多了,夏帝就开始猜忌,于是父子之间猜疑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了悲剧。”天衍皇帝道:“大夏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太子莫名其妙卷入了谋反,最终兵败横死。大夏帝国元气大伤,这才失去了对我们南边两大帝国的压制,我们这才敢提统一天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