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绯红之月
日本方面抗议后,法国方面很快就更清楚的看到,中国明显不可能与英国发生全面冲突,这批火炮最大威胁的是日本。当然,因为英日同盟的存在,日本感到威胁后,自然要拉英国人充场面。英国人在西太平洋压力变大,就出现对法国更依赖的可能。怎么看,万里之遥的西太平洋局势的紧张,对法国人都没什么坏影响。对日本政府气急败坏的抗议,法国方面跟听放屁一样。
至于得到大炮的中国,也同样无视日本的叫嚣。对于工农革命军来说,这批大炮的作用是训练。随着电炉炼钢,转炉炼钢以及氧气顶吹技术的不断完善,还有南方优质铁矿的的开发。共和国钢铁质量正在缓慢但是脚步扎实的不断前进。在共和国自己制造的大口径火炮进入编列前,有必要让工农革命军掌握大口径火炮的使用,以及体会一下高强度火力的战争到底是什么样子。
对于日本公使向中国政府提出的质询,中国方面很简单的答道:“中国军队建设纯属中国内政,日本没有理由干涉中国内政。”
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就是“手长,管得宽”,日本对中国无可奈何,英国方面就不得不出面了。英国公使汉弗莱爵士好不容易和中国达成了关于赔款的协商问题,中国与英国就旧有的各种烂账来了一次总结。七扣八扣,除了英国交给袁世凯的那批白银之外,中国根本没有做出任何让步。
至于满清发行的债券,共和国公开表示根本不予承认。“你们可以去找满清政府索要,找我们人民党索要这是毫无道理的。”
在这个基础上,除了日本还一直不依不饶的吆喝“国际条约”问题之外,其他国家倒也保持了“列强一致”的原则,统统死了从中国捞一把的心思。
不仅如此,共和国尽管还没有就租界等问题与各国达成协议,但是以各个城市的市政建设为契机,中国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对租界的收回。上海巡捕们还试图“保持点气节”,然后被不知哪里来的人一通暴打后,扒光后仍在上海街头无人问津。几个“特别有骨气”的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自那之后,外国巡捕们出现在街头,被中国人丢石头都不敢反抗。因为每一次反抗都会遭到毫不留情的暴打。
外国人聚集区停水停电,无人收容垃圾。受够了污秽不堪与臭味熏天之后,洋鬼子们纷纷离开曾经风光无限的租界,以极低的价格抛售了房产之后,他们要么在新区重新购买合法房产,继续做自己的生意,要么就干脆卷铺盖卷回欧洲去了。
其他国家根本对中国毫无影响力。至于大英帝国,他们发现面对中国是一个有六亿人口,有军队,有工业,有市场的强大国度。因为这些小摩擦全面冲突,既不可能获得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也不可能承受商业上的重大损失。所以英国人非常聪明把这些旧账“记在心中”,以等着秋后算账的机会。同时英国人面向未来,与中国在当前的基础上开始寻求斗争与合作。
所以汉弗莱爵士很认真向人民党提出关于中日关系问题的时候,陈克并没有敢轻视英国人的态度。如果英国人已经向前走,而中国还死拽着过去不放,那只会让中国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赤色黎明 239 华盛顿公约(一)
“汉弗莱爵士,不知道英日同盟条约有什么新进展么?”陈克一面说话,一面给汉弗莱爵士倒上茶。这是上好的骨瓷茶杯,人民党的新品。汉弗莱爵士是很识货的,只是端起来茶杯,他的神色就微微变化了一点。
到了陈克这个级别,怎么可能看不出这些细微的差别。脸上没有任何反应,陈克心里面还是颇为开心的。工业是个体系,特别是人民党建立了国家实验室之后,同一工业体系内的技术交流就变得非常轻松。
钢厂费尽千辛万苦开发电炉,以达到良好的温控。淘宝上关于骨瓷1320度也好,1380度也好,对于钢铁厂这都不是问题。钢厂温控技术很容易就能用在烧瓷上,景德镇的工匠、工业陶瓷部门、钢厂,几方面一联合,骨瓷也就烧出来了。当然,饲养业提供牛骨粉的功劳也不能抹煞。比英国骨瓷稍微廉价一些,而实际价格相当昂贵的中国骨瓷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也相当不错呢。
端着温润的骨瓷,先品了一口红茶,汉弗莱爵``士又向茶杯里面加了两块方糖,这才满意的喝了一大口。润完喉咙,汉弗莱爵士说道:“我国不能接受中国单方面改变亚洲局势,这只能制造亚洲的紧张局面。”
英国并非光嘴上说说而已,最近英国军舰与日本军舰经常出没在中国家门口。因为英国和中国在军舰维修上有口头协议,所以英国军舰毫不客气的开进中国上海的造船厂,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维修”。这种恐吓性的做法,陈克早就接到了汇报。
“我能理解英国的立场,但是最近英日同盟条约有什么新进展么?”陈克继续重复着前面的问题。英日同盟中规定,缔约国双方相互承认有权保护自己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如英国在中国的、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利益”遭到他国威胁,或因中朝内部发生“骚乱”而受到侵害,两国有权进行干预;缔约国一方为保护上述利益而与第三国作战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如缔约国一方遭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攻时,另一方应予以军事援助,共同作战。
人民党趁着英国限于一战的时机,不仅是“威胁”了英国与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更是将这“特殊利益”砸的粉碎。英国能够忍耐到现在还没有出手,已经是很有耐心的。
听陈克反复询问英日同盟条约的最新进展,汉弗莱爵士也觉得颇为无奈。日本非常想让英日同盟条约有重大进展,如果能修改到英国主动出兵打击中国的话,那可就是沉了日本的心。然而英国又不傻,派几十万人到中国送死的事情,英国人绝对干不出来。
要知道英国皇帝脑袋上的皇冠可是印度皇冠,而且把中国给逼急了,中国玩命的进攻缅甸与印度怎么办?走陆路的话就不用面对英国人的海军优势。
“我们大英帝国坚决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亚洲局势的行为。”汉弗莱爵士非常认真的说了大实话。既然当下的格局已经让英国收到极大利益,英国要做的就是维持当下的局面,而不是打破当下的局面。
“如果汉弗莱爵士指的是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那就是英国方面多心了。如果英国提供的东西比美国质量好,价格低,都不用英国说一句话,我们自然就不会购买美国商品。问题是英国的商品质量比美国货好不太多,价格比美国贵了那么多。从性价比上中国购买美国货更划算。”陈克坦然答道。
“那么贵国总要考虑一下与英国的友好关系吧。”汉弗莱爵士对陈克很认真的说。
陈克盯着汉弗莱爵士的眼睛,非常认真的给与回应,“生意就是生意。我们对任何一国都没有恶意。”
“陈主席,我认为您应该更倾向于购买英国的产品。”汉弗莱爵士苦口婆心的劝道。
陈克同样耐心的解释道:“汉弗莱爵士,您不能空口让我们购买。英国有工业有科技有水平,问题是英国从来不把这些产品送中国来让我们看看。我们是当下就要用,美国人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我们有什么需求,美国立刻就满足了。这样的情况下,您觉得我应该选择谁呢?”
经过这样充分坦率的交流,中英双方都大概明白了近期对方的底限。会谈时间到了之后,汉弗莱爵士也只能先起身告辞。
在回领事馆的路上,随行人员问道:“中国是一定要和美国勾结在一起么?”
汉弗莱爵士倒是没有立刻下结论,他觉得局面远没有这么简单。日本现在口头叫唤的很响,实际上日本现在是极度畏惧战争的。日本向英国提供了大量资料,说中国支持朝鲜叛徒在朝鲜攻击日军。然而英国人收集到的情报是,日本在朝鲜大量屠杀朝鲜人,引发了朝鲜人的激烈抵抗。现在整个朝鲜境内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军事行动。在北方,日本甚至出不了大城市的控制范围。只要日军进入据点控制范围之外,就会立刻遭到朝鲜游击队的袭击。
看汉弗莱爵士沉默不语,随行人员又忍不住问道:“爵士,您为什么要求中国停止对朝鲜的支持?这不也是外交部的要求么?”
“这件事没有证据。另外中国提出日本对朝鲜人实施大屠杀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回答?”日本在朝鲜干了什么,英国人比较清楚。英国也不觉得日本人这么干有什么错,不过时代毕竟不同了。大屠杀只能实际干,却不能嘴上说。中国大可对英国的质问置之不理。而这件事情就算是闹上国际联盟,丢人现眼的还是日本。这倒不是国联真的能够制止日本屠杀朝鲜人,而是日本被迫使用了大屠杀的方式之后,还不能解决朝鲜游击队,这会让各国在心里面笑掉大牙。
“从日本方面的表现来看,他们明显是顶不住了。如果不能中断中国对朝鲜的支持,日本万一失去朝鲜的话……”随行人员明显对此很是担忧。英国很清楚日本如果失去了朝鲜之后会变成一个什么模样,朝鲜肯定要再次投入中国的怀抱。光看一下地图,朝鲜跟匕首般顶在日本腰眼上,就能理解日本的焦虑。
针对日本的无能,汉弗莱爵士的声音听起来十分恼怒,“现在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日本就没有想明白么?中国根本不用出兵朝鲜!”
“中国根本不用出兵朝鲜。”陈克在政治局会议上说道,“帝国主义绝对打不赢人民战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日本在朝鲜的暴行激起了朝鲜的极大反抗。特别是那些死亡矿山,几乎每一个被救出来的朝鲜矿奴都变成了最坚定的抵抗者,变成了最坚定的朝鲜复国主义者。中国当然是乐见其成的。
“但是朝鲜方面一直哀求我们出兵。”陈天华说道。
“当下的局面咱们不可能出兵!”陈克答道:“我今天询问了英国公使,他的态度很坚定,绝对不接受中国出兵朝鲜。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帮助朝鲜人自己解放朝鲜。从军事上讲,至少在朝鲜北方,可以通过把日本从朝鲜各个据点挤出去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先让朝鲜建立背靠中国的根据地,解放区。同时与日本人针锋相对的一寸一寸的争夺土地。当然,所有关键就在于发动群众。游击队如果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政党,就不可能真正的战胜日本侵略者。”
“但是朝鲜人对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没兴趣,朝鲜志士里面什么样的派系都有,想恢复李家王朝的,想搞什么地方山头的,还有很多事单纯被仇恨所驱使的。这些人唯一的共同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借助强大的外力恢复朝鲜。”陈天华对此很是遗憾。
“那就让他们继续死呗。”章瑜冷笑道,“当年朝鲜可是无比欢迎日本人,认为有了外国干涉,就能够摆脱中国的控制。这帮人根本没有死绝呢。”
这么缺乏同情心的态度让陈天华很是为难,然而没有人支持陈天华的意见。就连颇为性格颇为“敦厚”的尚远都不支持陈天华,“只有与人民真正站在一起的时候,一个组织才会有生命力。我们承担了朝鲜游击队所有的武器,以及大部分粮食供应。他们还想要我们怎么样?升米恩斗米仇,给朝鲜太多只是给我们自己找麻烦。”
“为什么这么讲?”游缑有些好奇。
齐会深答道:“因为朝鲜人现在只是想要获得解放的结果,如果咱们直接满足了这个结果,朝鲜人就会认为哀求强国是有用的,甚至会认为自己能够把强国玩弄于股掌之间。今天他为了获得解放来哀求中国,明天天知道他们又会为了什么目的去哀求别的什么强国。我认为这对朝鲜也不好。”
游缑自幼就不爱去哀求什么,在人民党中根本没有这类环境,所以颇花费了一阵功夫才在脑海中有了些基本概念。等她想明白,游缑才忍不住笑道:“的确如此,若是朝鲜解放之后又哀求咱们,要咱们帮他们把国家建设的和中国一样富裕,咱们定然办不到。其他国家趁机一忽悠朝鲜,他们只怕跟着别的国家就走了。”
“小国就是这样,没办法的事情。”尚远笑道。
冷酷的谈论完朝鲜局面,陈克就把针对的角度完全转向日本,“我们和俄国达成了一个协议,为了帮助俄国吸引火力,他们决定承认我们在北库页岛与千岛群岛的主权。这些岛屿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日本控制下,这下咱们可是要捅马蜂窝了。英国人不愿意单方面改变任何局势,我们也只能先把这些争端给维持下去。”
“要不要把美国拉下水?”章瑜问道。
“不用让美国人觉得麻烦。”陈克答道,“另外,美国早已经下水,何来拉美国下水这一说。”
“这么说,美国也可能在咱们背后插一刀喽?”章瑜用轻松的表情说着很严肃的话题。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只要咱们自己的工业发展不出问题,所有事情都不是问题。”游缑对此反倒是异常的有信心。
游缑的确说的很对,工业的顺利发展的确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日本当下上窜下跳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的工业出了大问题。
一战结束后,世界很快就出现了经济危机。除了人民党之外,世界上其他在一战中大发横财的国家都遇到了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国家最大特点是“利益驱动”,政府以及资本财团能主动的投入到长期科研开发,那都是大萧条之后的事情了。现在所有的科技研究以及经济行动无一例外都围绕利润这个唯一目的,而且还是短期利润。
美国还好,毕竟它有庞大的工业体系,有强大的农业生产。欧洲战后缺乏粮食,美国粮食生产部门获得了丰厚利润。可日本底子薄,工业能力薄弱。没有了雪片般飞来的订单,日本立刻陷入全面的经济危机之中。
高桥是清立刻采取了相应的经济调整,压缩军费,日元贬值,由政府出面承担风险巨大的南下合作战略。按照高桥是清的计划,日本要通过加大美国与东南亚市场的份额,来解决日本国内的问题。
不过这次他就没有上次的幸运,不仅是日本陆军方面在反对高桥是清,连海军部也开始反对高桥是清了。
西太平洋不仅仅有英日同盟,美国介入西太平洋,与中国维持相当紧密的关系之后,日本作为英国的战略支柱,立刻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陆地上有工农革命军,海上有美国舰队。即便是如狼似虎的北方邻居俄国现在局面很差,不过日本也没有能力去占据极北的土地。
陆军的北上方案被否决了,天皇侍从官干脆在背地里嘲笑,“我们打下那里做什么?为天皇陛下猎狗熊么?”
来自陆军的压力好好对付些,日本为了维持对华战略上的优势,加上英国的撺掇。日本和英国一起参加了造舰竞赛。海军部强行提出了建立两个“八八舰队”的庞大海军计划。
高桥是清极力反对,自然是遭到了海军部的激烈反弹。看局面已经不可能改变,高桥是清在任期期满之后干脆宣布不再参选首相。日本政局立刻就动荡起来。
赤色黎明 240 华盛顿公约(二)
ps:最近家里装修进入最讨厌的尾期,更新不稳定,请大家谅解一下
对于一个即将要卸任,并且公开宣布不参加下一任首相选举的首相来说,生活本该是相当惬意的。再也没有人去和高桥是清故意对抗,也没有人因为紧急国事来麻烦高桥是清。反正日本现在最紧急的事情已经是下一任首相的人选。
高桥是清同样没有退出政坛的打算,包括皇宫,陆军部,海军部,议会等在内的各个势力都向高桥是清发话,希望高桥是清卸任首相之后能够出任大藏大臣。理论上,高桥是清只用等着鞠躬下台,接着去大藏省继续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就行。
不过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高桥是清想轻松的渡过首相任期最后几天,政治上的事情仍然纷沓而至。
高桥是清与其他从政者最大的不同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日本当下主流的思路有一种强烈的特点,那就是国内问题国外解决。由于日本周边几个国家都是真正的大国,中国、俄国、英国``,乃至拼命向西太平洋渗透的美国,每一个国家的实力都在日本之上。除了英国之外,中国、俄国、美国,都对日本抱持着敌意。日本大部分政治人物都认为,日本必须扩张才能够得到安定,日本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实施扩张。
所以高桥是清本人就是日本政坛上的少数派,他并非不支持扩张,而是认为扩张要服从日本解决内部问题的步调,而不是日本国内的一切活动服从扩张的需求。
所以摆到日本首相高桥是清面前的几件事,都充满了争议。第一件事,是关于高尔察克向东的问题。尽管缺乏协调性,协约国在进攻俄国方面有协议。英国在围攻苏俄时出任英国陆军大臣丘吉尔在行动结束后声称,是他担任了“十四国进攻”苏维埃共和国的组织者。
中国与美国可以根本不尿丘吉尔与英国的命令,日本却不敢这么做。高尔察克在乌拉尔山以西战败,被撵过乌拉尔山跑到了俄国广袤蛮荒的东部之后,他并没有决定就地建立根据地,而是继续一路向东,根据英国的“建议”去投靠日本,力求东山再起。
经过半年多的行进,高尔察克手下的百万多人居然已经抵达了太平洋地区,高尔察克使者要求日本承诺对英国的许诺,帮助高尔察克在远东站住脚跟。
日本对此非常为难。俄国革命之后,日本当然希望在远东大捞一笔。希望这玩意总是太脆弱,首先他们在朝鲜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治安战,陆军部在朝鲜的疯狂掠夺导致朝鲜人的激烈反抗,朝鲜游击队猛烈袭击日本在朝鲜北部的矿区,扒铁路,炸桥梁,袭击并且摧毁零散的日本据点。这让日本大部分兵力都不得不用来应对朝鲜问题。
而中国在挥军北上,一路打到了尼布楚附近,占据了广大的土地。这些被中国占领的地区完全依靠铁路运输,日本海军的舰炮连威胁中国人都办不到。日本陆军部根本不想在这些北方地区和中国来一场大战,所以日本只是夺取了海参崴北部。
即便是这个收获,也没能让日本独享。美国海军以协约国共同出兵的名义示威般的出兵,也在海参崴北部登陆,中美两国把日本北上的道路死死堵住。
所以日本陆军部也好,海军部也好,都找到高桥是清开会,准备就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进行商讨。
到了现在这个局面,高桥是清什么都不在乎了。陆军部吆喝的最响,高桥是清当头给他们泼了一桶冷水,“我虽然不懂军事,不过就我知道的尝试而言,陆军与其在远东海岸上登陆,和有铁路运输优势的中国来一场战争,还不如直接越过鸭绿江的中日边界线,与中国开战更加省钱吧。”
听了这话,陆军部不吭声了。理论上这是最好的办法。中国进军远东,完全靠了他们已经夺取的东北作为基地。想夺取远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夺取中国东北。唯一问题是,日本陆军部根本没有能力办到这点。
日本海军部不想自取其辱,海军顶多能够夺取几个港口,根本无力独自完成夺取远东的计划。
看军部好不容易屈服了,高桥是清也没有在口舌上继续逞英雄。他说道:“现在最重要的莫过于赶紧摸清高尔察克的情况。”
赤色黎明 241 华盛顿公约(三)
“谁是工程师?谁有工程师专业的证书!到这边来!”
“谁认字!到这里来报名!”
……
……
在远东中俄“边界”,有一大片临时宿营地,这是利用地势修建的简易营地。简易到根本只有篝火,所有人都席地而睡的程度。尽管俄国人荷枪实弹的防御着营地,中国军人也并不在乎。俄国人手中的武器不多,弹药更是不足以进行有威胁的大规模战斗。所以中国军人们神色爽朗,举着扩音喇叭,用流利或者不流利的俄语对俄国人群喊话。俄国人一个个面目冷淡,带着麻木的神色看着在“招兵买马”的中国军人。
喊话的人都穿着中国军服,有些是中国人,有些则是高鼻深目的俄国人。他们流利的俄语足以证明这点。还在跟随高尔察克的俄国人甚至认出来,有些人干脆就是几个月前在俄国与蒙古西部边境地区选择投奔人民党的俄国人。
“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天气冷下来之后,中俄边界就会封** 锁。那时候就再也没有时机进入中国避难。”不仅仅是公开招募,一些船便装的俄国人开始在高尔察克队伍的内部进行游说工作。
这支历经万里从乌拉尔山逃到远东的俄国队伍,此时剩下的不足50万人。以高尔察克押运的黄金火车为中心,这支队伍由西向东一路逃窜。红军并没有放过高尔察克的打算,托洛茨基的部队在高尔察克背后玩命追击。如果不是因为托洛茨基的部队还得兼顾与中国的边界问题,只怕高尔察克早就会覆灭了。
掉队,逃亡,高尔察克的部队人数越来越少。特别是进入中国外蒙的交界,中国人的军队一面保卫中国的边界线,一面向高尔察克方面出售一部分物资,还招收高尔察克队伍中的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
至少有十几万俄国人选择脱离队伍,跟着中国人走了。脱离者大部分是携家带口的,还有些意志不坚定的贵族。没有选择离开的靠着从中国那里用黄金购买食物与生活用品,继续艰难前进。
到了贝加尔湖附近的赤塔,高尔察克的部队不肯继续前进。一来中国军队已经封锁了从这里向东的铁路,他们告诉高尔察克,前面的土地已经是中国的领土。尽管中国军队的数量并不很多,已经逃亡了数千公里的高尔察克部队再也没有战斗的意志。
经过与中国军队指挥官华雄茂的协商,高尔察克付出了100吨黄金的代价,得到中国的通行认可。不仅提供了认可,中国人甚至很体贴的向高尔察克的队伍提供了火车运输服务。依旧忠于高尔察克的人继续跟着高尔察克东进,有一部分人却态度坚定的选择留在赤塔。根据工农革命军留下的记录,这些俄国人哭泣着,但是却不肯再向东一步。他们在队伍中的主教等人带领下整日在教堂或者其他场所哭泣祈祷。宁肯这样虚度时间,宁肯被尾随而来的俄国红军抓住枪毙,这些人也不肯再前进一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