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绯红之月
中央军委命令外蒙的第九集团军不要参与俄国内部的问题,阶级斗争这玩意到底有多残酷,华雄茂当然很清楚。不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民党除了对欠下人民血债的家伙绝不放过之外,剩下杀戮都是在战场上,而不是针对这帮完全失去斗争意志的家伙大开杀戒。
华雄茂立刻命令部队撤退,中央军委的命令不容抵抗固然是原因之一,华雄茂在中央那么久,他从命令中嗅到一丝很令人不安的东西。撤退前,有一小部分俄国人把他们的孩子偷偷交给工农革命军,让他们把孩子带走,带到中国去。华雄茂自作主张的同意了。
没多久,事实就明白中央军委的命令绝非杞人忧天。红军追击部队的骑兵把不少俄国人给撵到了中俄新边界,就在新边界附近把逃窜者就地击毙。逃到中国的幸存者叙述了俄国红军在赤塔对俄国反革命进行了毫不容情的杀戮。
什么贝加尔湖为之一红,什么积尸如山。华雄茂倒是不相信这些屁话,贝加尔湖南岸就在中国控制之中,湖水依旧蔚蓝,根本没有变红的迹象。俄国红军倒是把这些人给抓起来了,俄国红军也从中国这边采购了不少粮食。就粮食总量判断,应该包括俄国方面被俘人员的基本口粮。枪毙一部分罪行巨大的反革命是该有的,不过华雄茂绝不相信俄国红军能把二三十万人都给枪毙了。
从赤塔到太平洋西岸,俄国人越过了华雄茂的外蒙军区以及新东北军区两个控制区。华雄茂与新东北军区北方司令部的司令官穆虎三见面交接工作的时候,两人对人民党根本不谋夺高尔察克黄金的事情倒是达成了一个共同结论,“中央倒是真的深谋远虑。”
穆虎三很冷静的说道:“这批黄金就跟磁铁一样,把高尔察克的手下凝聚成一团。为了保卫这批黄金的安全,他们一定会选择离开我们的境内。咱们根本没有必要贪图原本就不属于我们的东西。”
华雄茂早就听说过穆虎三的大名,年轻同志们急功近利难以避免,能够像穆虎三这样根本不受眼前利益诱惑,反倒是少见的事情。华雄茂答道:“说不贪心那是瞎话,但是能够摆脱麻烦,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高尔察克的黄金正好能替咱们吸引别国的火力,新边疆这么大,能不出事就谢天谢地了。”
1921年八月底,高尔察克部抵达远东之后,果然如同华雄茂与穆虎三所料,他们再次购买了一部分粮食与其他生活用品,接着就继续北上,看架势是要尽快跑到中俄新边界的北方去。
人民党就在这些人中进行了最后一次的“招兵买马”,没什么人选择加入人民党。能从乌拉尔山一路跑到西太平洋的人,有过多次脱离机会。已经到了西太平洋,他们怎么可能选择投靠打着镰刀锤头旗帜的中国军队呢?
“司令员,俄国人已经加速北撤了。”政委对穆虎三的判断非常赞赏。在对高尔察克手下实施“招揽”前,党委很怀疑会出现大批俄国人投奔中国的局面。然而俄国人不仅没有投奔中国人,反倒快速离开,这可是省了大家的事情。
穆虎三一点都不想沾沾自喜,在于华雄茂见面之前,穆虎三倒是很担心工农革命军最老资格的军人会要穆虎三尽量从高尔察克那里捞一笔。然而老革命就是老革命,该捞一笔的捞了一笔之后,华雄茂有理有节的态度的确让穆虎三彻底放下心来。华雄茂首先考虑是稳住共和国的边界线,而是不是那点子黄金能够带来的好处与功绩。
与关内相比,东北已经冷的要死。进入九月之后,新东北军区北方司令部负责的地区比传统东北地区更早出现了大降温的趋势。九月的秋老虎在关内正是肆虐的时节,共和国的北方地区就得开始全面准备过冬装备,以渡过长达半年的冬季。尽管不是要为满清作解释,然而穆虎三有点理解满清为什么那么轻易就放弃了这些地区。想在这种地方维持军事存在,需要的是强大的国力。如果没有现在在东北完全不事粮食生产,专门修建铁路的数十万铁道兵。穆虎三根本不相信自己能够在大冬天里面在如此漫长的边界线上维持数万部队的存在。
在这样的地区,冬季维持数万能够投入战争的军队“存在”,本身就件可怕的工作。
根据情报,高尔察克的目的地是俄国最东部从勒那河到勘察加半岛的这片区域。有丰富冬季经验的俄国人应该只有两条选择,要么是赶紧在这里建立过冬营地,要么就是从这些地区进入其他国家。不管他们怎么选择,交通几近断绝的冬天,中国新东北司令部都要绷紧神经,防备任何有可能出现的变数。
与这些麻烦事相比,穆虎三觉得那些黄金根本不值一提。
两位北方军区司令的态度让军委感到十分放心。中央军委总不能直接说,若是两位司令官满心建功立业的打算,阳奉阴违的执行命令,暗地里打高尔察克黄金的主意。中央军委只能把他们给撤职查办。
最近的亚洲局势很是微妙,除了共和国以及保持与共和国密切贸易往来的地区之外,其他国家与地区都陷入经济危机之中。帝国主义国家遇到这等问题的时候,总是将国内矛盾向国外转移。中国绝对不能在此时成为众矢之的。
美国方面已经多次向中国提出,是否愿意与美国一起参与解除英日同盟的工作。这件事在人民党内部引发了不小的争论,陈克正在努力通过这件事来统一党内的意见,对未来战略规划做一个整体思路调整。若是动了美国、英国、日本、苏俄都关注的高尔察克黄金,人民党立刻就会遭到周边所有国家的反对。
陈克在政治局常委会议上神色严峻,说的内容的确是大大出乎同志们的意料之外,“我个人认为维持现状是有其现实意义的。英日同盟对中国固然有限制作用,但是英日同盟现在正处于守势,这个同盟本身面临美国的极大挑战。咱们中国也在快速发展,这个同盟要不了几年就会成为英国于日本脖子上的绞索。现阶段允许这个同盟的存在有其必要性。”
“早死早托生!现在解散了这个同盟,以未来的中美同盟替代,这有什么不好?”游缑倒是比较激进的一位。因为面临日本舰队对沿海重要城市的直接威胁,游缑最想先解决的就是日本海军问题。
“先死的容易后死的难!所以咱们得让英日同盟后死,而不能让他们先死。”陈克说道。
“为什么坚决不能相信美国?”尚远问,美国在巴黎和会上并没有真正为中国利益努力过,尚远对美国人也相当不满。不过中美之间的合作关系的确分担了不少中国的压力。陈克态度中表达出对美国的坚定不信任感,这不能不让尚远问清楚。
“不能相信美国是因为列强一致的原则。”章瑜结果话头,“一旦拆散了英日同盟,在太平洋地区就必须建立起全新的列强一致体系。美国人与英日同盟最大的冲突到底在哪里?我想大家应该明白。”
“现在太平洋最大的矛盾就是海军问题。”陈天华也开始表明自己对陈克的支持,“我们的海军连保卫自己都做不到,就更不用说参与到太平洋新体系中去。与其拆散英日同盟,还不如让英日同盟继续存在,必须充分利用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游缑没想到政治局常委里面竟然没人支持她的立场,这个结果倒是让游缑很是意外。她忍不住问道:“美国并没有能力威胁我们的国土,即便是列强一致,我们应该能够顶住压力。”
陈克解释道:“现状已经符合我们最大的利益,贸然改变当下的局面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列强之间达成新体系的目的是规定未来的秩序,他们的一致势必会针对中国。那时候中国失去了与美国的合作关系,又失去了实质上与英国的贸易体系,这等于是里外利益都失去了。这对咱们有什么好处?”
“现实的局面是英日同盟的确在威胁我们,而且我们和日本未必不会在短时间内摊牌。那时候我们单方面的承担日本与英国的打击,美国人未必不会落井下石。”游缑也不是没有自己的考虑。
陈克很赞成游缑对美国的态度,他笑道:“既然我们并不相信美国人,那就不妨留着美国人极力想拆散的英日同盟。英日同盟不仅是我们的枷锁,同样是针对美国的枷锁。我们没必要冒着美国变成我们敌对者的风险。有些麻烦事也是必须暂时容忍的。”
这个问题既然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常委的同意,游缑也不是极力反对,容忍英日同盟继续存在就成了近期的外交方向。
陈克再次讨论起对北方那个并非友好的邻居的问题,“欧洲传来的消息,吐哈切夫斯基在华沙城下打败。俄国试图进攻西欧的努力失败了。如果不出特别的改变,俄国局面就已经确定,要不了多久,俄国就将以现在的边界线圈定自己的领土。”
“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俄国会出尔反尔?”尚远对在北方投入的巨额资金非常心痛,如果要继续投入的话,那可就未免太令人遗憾。
“俄国被打成那样,还有什么胆量在东方再开展一条战线。”章瑜倒是很敏锐,“英法会把精力重新放到世界范围上么?”
“是的。我们得做好英国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布局的准备。”陈克对章瑜的回答表示赞同。
赤色黎明 242 华盛顿公约(四)
华沙战役俄国战败,从某种意义上算是俄国革命一个阶段性标志。波兰自己号称灭亡,实际上波兰王国这个国家理论上还是存在的,只是由俄国沙皇兼任了波兰国王的地位。如果是真的被彻底瓜分,原波兰地区变成了普奥俄三国的行省,波兰也不可能从彻头彻尾的覆灭123年后成功复国。
复国后的波兰完全暴露出自己的擦鞋垫本质,当时的执政毕苏斯基试图恢复波兰与俄国1772年的边界,于是发动了对苏俄的进攻。在协约国的支持下,波兰前锋一路打到基辅。俄国红军对波兰侵略军实施了全面反击,将波军给撵回了波兰。
列宁领导的俄共抗住了协约国的进攻之后,也认为有必要改变原先的政策,如果能够解决掉协约国最大的走狗波兰,不仅可以收回失地,还能彻底改变欧洲的局面。德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人拒绝把援助波兰的军需品装上火车,英国码头的工人要求英国政府立刻结束与苏俄的战争,一旦解决掉波兰问题,战后各国国内矛+ 盾如同火药桶一样欧洲马上就会发生巨变。
协约国当然知道这个可怕的结果,英法通过但泽港口把物资拼命的送到波兰,波兰那强烈的二货精神在此时也发挥出正面作用。
俄共此时也遇到了自己的问题,列宁同志身体不好,党内对于继任者的位置发生了激烈的“讨论”。斯大林同志性格强硬,在党内的人缘实在不怎么样。所以在波兰战役前期表现出色的斯大林同志后来被吐哈切夫斯基接替了指挥,这为波兰战役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吐哈切夫斯基优柔寡断,满脑子打一场漂亮仗的打算。在数年后,人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分析波兰战役失败的时候是如此总结的,“完美的战役与获得胜利的战役从来不是一码事,完美是事后的评价,胜利永远是对当前手中条件的充分利用。吐哈切夫斯基在波兰战役的表现证明其并非一名优秀的前线指挥官,当一名军事指挥官陷入想打一场漂亮仗的思维陷阱的同时,他就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维模式……”
毕苏斯基就没有吐哈切夫斯基的问题,这个野路子出身的军人满脑子想的仅仅是如何有效使用手中现有的牌面,他甚至对自己部队的战斗能力与士气都没有任何幻想。所以面对钢铁斯大林的时候,毕苏斯基屡屡吃瘪。吐哈切夫斯基倒是发现了俄国红军的各种“不利”,试图先消除不利造成的不良影响后打一场教科书般“完美胜利”。
经历过各种艰难困苦,只要胜利的里子,不要好看面子的毕苏斯基发现波兰军队依旧有战斗意志的时候,实在是大喜过望。他立刻制订了针对当下战局的军事计划,冒着巨大的风险猛烈打击吐哈切夫斯基指挥的部队。吐哈切夫斯基所部战败,俄国红军不得不退出波兰。俄国试图通过战争改变欧洲局面的努力失败了。
整个1921年,世界主要国家都在为收拾一战后的局面努力。波兰战役结束,俄国边界线基本稳定下来。在广阔的海上,竞争却加倍激烈起来。
英国奉行的是第一海军的思路,也就是说英国舰队要压倒第二第三海军的总和。美国仰仗自己急速膨胀的工业和金融实力,向世界头号海军强国英国发出了挑战。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一百三十七艘军舰,“建设一支世界上最强大、最优秀的海军”。
英国不甘示弱,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
日本为了与美英一争高下,雄心勃勃地制定了八??八舰队计划,即拥有两支强大的舰队,每支舰队有主力舰八艘,每八年更新一次。
紧接着,法国和意大利也兴冲冲地加入了这场竞赛。就这样,列强们你造一艘我造两艘,从大西洋、地中海到太平洋,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军备大战越演越烈。
但是时隔不久,列强们开始尝到了军备竞赛的苦头。伴随着一艘艘战舰的下水,军费开支陡然大增,各国的财政纷纷捉襟见肘。
英国首先奉陪不起。它早已被战争弄得财力匮乏,现在硬撑着加入军备竞赛,真是苦不堪言。日本也力不从心,为了实施八??八舰队计划,海军拨款已占整个国家预算的三分之一。美国虽然财大气粗,但要真正压倒英、日也非易事。
1920年开始,蔓延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危机爆发,各国人民要求裁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列强们的海军军备竞赛陷入了困境。
美国于是召开和平会议,希望能够解决军备竞争造成的局面。得到美国的邀请,中国方面很快给了美国回复,“中国海军实力太弱,没办法参与这样的会议。”
这是实话,中国近期内并没有进行大规模水面舰艇建造的计划。人民党中央军委制定了“飞潜快”的海军发展思路。飞机、潜艇、鱼雷快艇是中国海军未来发展方向。大型水面舰艇建设全部放在民用船只上。
陈克从来没有战列舰大编队决战的浪漫,未来共和国的目标是以航母编队以及大规模远洋潜艇为核心的战争。战列舰在陈克的思路中主要是炮击,而不是决战兵器。既然如此,是否参加海军条约就显得非常无意义。
但是美国人却不会这么考虑,巴黎和会上中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益。不管在中国国内,人民党如何解决租界等问题。至少在法律方面,中国与列强的租界以及法律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想拆散英日同盟,在西太平洋必须依靠中国的支持。
于是美国再次邀请中国加入华盛顿会议。同时许诺美国会竭尽全力帮助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时许诺美国会给中国力争一个比较好的海军配额。
不得已,中国方面终于派遣代表团前往美国参加会议。
顾维钧这次已经作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出席会议,团长是商务部部长王斌。王斌的工作不是军事谈判,而是试图游说各国建立一个太平洋贸易区。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终于召开。
从会议上的排座也能看出其中很微妙的地方,世界第一工业国美国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坐在一起。英日代表坐在一起。两个新兴的大国中国与美国已经是太平洋东西两岸最强大的工业国。1921年,美国粗钢产量达到2000万吨的水平,中国憋着劲也勉强突破500万吨水平。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实力,要知道1920年美国粗钢产量超过4200万吨,英国也有900万吨水平。1921年,美国粗钢产量只有1920年的一半,英国干脆跌到了370万吨。作为英国小伙伴的日本,粗钢产量倒是逐年增加,1921年大概有45万吨。这个数量甚至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
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代表齐聚一堂,顾维钧看着各国代表,心里面颇为不是滋味。这九个国家二十年前大部分参加过八国联军,中国则是八国联军侵略的对象。现在这个制定太平洋未来秩序的会议中,中国依旧没有力量主导局面。
顾维钧当然知道这想法挺傻的,中国面对的英法美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果顾维钧二十年前的目标是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让中国获得自己的解放。时至今日,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中国的崛起并没有让顾维钧感到满足,他发现自己现在的希望是中国能够达到乃至超过这些列强的地位,最终以世界主导者乃至主宰者的身份存在。就如现在顾维钧已经完全不把比利时、荷兰、葡萄牙放在心里一样。
日本作为英国的马前卒,加上他们那个占小便宜的个性,所以会议刚开始,日本代表发言的时候就旧事重提,要求中国履行国际条约的义务。顾维钧毕竟是个年轻人,他很快就适应了中国的变化。如果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还对日本的嚷嚷有些畏惧的话,现在他根本对此毫不在意。如果不是因为中方代表是王斌,顾维钧就会立刻针锋相对的要日本从中国的旅顺滚出去。
王斌就没有这么激动,他慢条斯理的说道:“既然我们是来谈限制海军协定的。我觉得太平洋地区应该更有和平的态度,例如干脆在太平洋限制战列舰与巡洋舰存在好了。整个太平洋里面不要有这些大型军舰,我认为这样会给世界带来更多和平。”
其他海军强国对王斌这话的反应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蔑视。倒是荷兰与葡萄牙,特别是荷兰代表脸上露出了赞同的笑容。荷兰代表知道自己反正是来凑数的,说什么都跟没说一样。他干脆破罐破摔的说道:“我比较支持中国代表的观点。”
老鼠居然要给猫带铃铛,王斌的“荒谬提案”立刻被海军强国给否决了。
在这么高级别的会议上,最不需要的就是“面子”这玩意。即便是被否定了提议,王斌也没有丝毫不好意思的表情。给猫戴不上铃铛,王斌就开始厚颜无耻的提出了下一个提议。“我国造舰能力很落后,既然限制海军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平衡,而且是武力平衡。那么我国就必须保证我们的海军战斗平衡。在这点上,我认为我国有必要事先声明。”
不用王斌特别强调,各国就知道中国造舰能力很落后。而王斌厚颜无耻的提出武力平衡论调,摆明了是要圈地。英国代表带着嘲笑的口吻说道:“不知道中国方面希望能够达成什么水平?”
“主力舰吨位至少是日本海军的120%,当然我方希望是日本海军的150%。”王斌大言不惭的说道。
这个数目一说,各国代表脸色都变了。即便是不要脸的利益会议,王斌的厚颜无耻也到了快突破下限的程度。
“中国已经有了550万陆军!我们绝对不允许中国再拥有这么多海军!”日本代表几乎是咆哮起来。
面对狂奴的日本代表,王斌爽朗的笑道:“知道我们中国情况的国家很多,我也知道在不少国家里面对中国的军队有一个评价。我们中国陆军被称为奴隶军队。在我们550万军队中,工程兵与铁道兵数量超过350万。这些部队负责中国铁路建设以及基础工程建设。进行军事训练的时间远没有干工程的时间长。即便是剩下的部队,一年里面至少有半年是从事基础建设工作。修路、修水渠,每到农忙的收割时间,部队甚至还要帮助农民收割。我很自豪的对诸位说,我们的军队更像是一支民兵,他们的任务是保卫人民,与人民一起建设美好的生活。而不是各位的祖国那样,打造一支武装到牙齿的职业军队。”
听王斌这么讲,英国代表忍无可忍的说道:“那么我想请贵方解释一下,为什么贵方这支民兵要请那么多德国军人到中国进行军事训练。就我们所知,德国军人对贵国军队的评价很高。认为贵国军队拥有极高的战斗力。”
“不是德国军人,而是德国前军人。”王斌立刻纠正道。德国前军人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并非太机密的内容。近千由战斗经验丰富的前将官、前校官、前尉官组建的模拟德国参谋本部以及指挥体系让工农革命军大开眼界。能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佬绝非浪得虚名。经过多年军事理论积累以及实战锤炼出来的军事技术给工农革命军很多启发。
同样,始终坚持运动战的工农革命军也给德国军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强烈的进攻精神,灵活多变的纵队战术,德国人甚至大为庆幸,中国人对参与世界大战毫无兴趣。如果这样的上百万军队出现在欧洲战场上,德国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双方在突击战术上互相切磋,特别是在高强度火力密度的突击战上对一战战术进行归纳总结。英国人很明显收集到了关于这些合作的情报。
与会各国也或多或少的知道点这些情报,日本与英国方面公开把这些情报抛出来,对于中国方面根本没有影响。不过其他国家听到550万军队,以及德国陆军对中国陆军的军事训练。几乎同时都变了脸色。
结果第一天的会议几乎成了对中国的口头质问乃至口头讨伐。
顾维钧还是嫩,遇到列强几乎一致反对的时候,他心脏跳动速度还是快了不少。王斌倒是行若无事的只强调一件事,“我们中国近几十年来有太多经历,这些经历让我们确定一件事。我们必须能够保卫中国的安全。”
当天会议之后,顾维钧带着忍耐不住的紧张询问王斌,以后的谈判该怎么进行。
“顾维钧同志,在巴黎和会上我们就说过,一个国家的实力与潜力不是一码事。在巴黎和会上,我们顶多是有潜力。现在英国等国反对的是我们拥有的实力。”王斌根本没有因为白天被其他国家抨击而有任何动摇。
“但是这岂不是给其他国家各种借口。”顾维钧继续询问。
王斌笑道:“那是其他国家少见多怪。咱们不要谈总数,咱们要和他们算人均!只要一计算人均,就能看出这些国家到底是谁是真正的穷兵黩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