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神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何常在
但如果细心对比黑辽和吉江的新闻报道或许可以发现一丝蛛丝马迹,黑辽省的“三大行动”以净化种子市场,直指某些人在黑辽省大力推广的转基因作物的举动,打击了一大批以转基因种子控制农民并且从农民身上汲取利益的转基因利益集团,而且在黑辽省委省政府地严打之下,一些导致农民绝产绝收的单位和个人被抓捕。
也有漏网之鱼潜逃到了和黑辽交界的吉江省,刚一进入吉江省,就被宋朝度的铁拳打得晕头转向。宋朝度出手比曹永国力度大多了,敢反抗的,当场击毙。负隅顽抗的,抓获之后一律重罚,不罚到倾家荡产绝不罢休。
吉江省的清网行动开展一周之后,打击并追逃各类犯罪分子上千名,许多陈年旧案得以告破,极大地震慑了犯罪分子,并且让整个吉江省的治安状况,为之一新。当然,在收到良好的成效的背后,某些人在吉江盘踞多年的势力遭遇了重创!
如果说吉江是某些人的政治基地,那么黑辽就是某些人的经济基地。在吉江遭遇了政治的灭顶之灾,在黑辽,在曹永国的一手推动下,某些人的经济势力也被清洗一尽。
据不完全统计,吉江省政治上的损失可以用被连根拔起形容,就是说,精心培植了十几年的势力,几乎被扫荡一尽,而黑辽省经济上的损失,保守估计,高达十几亿!
康孝同志不幸被心脏病突发而死,如果他泉下有知当欣慰矣,至少吉江和黑辽两省的大风,让置他于死地的幕后黑手也品尝到了惨痛的苦果,至于是不是也会心脏病突发,就看幕后黑手的心理承受能力了。
曹永国主持黑辽省全面工作以来,在黑辽省委一向是温吞的执政风格,事事以和谐为第一大计,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方针的指引下,他在黑辽从未有过重大举措推出,更不用提大范围的人事调整了。
突然之间,曹永国就召开了省委常委会,提出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调整范围不仅涉及到了各地市的常委,还涉及到了部分地市的党政一把手!
作为省委书记、一把手,调整人事是曹永国的权限所在,虽然曹永国在黑辽省委一向不以强势示人,但此次常委会,他掷地有声地郑重宣布:“此次人事调整,事关重大,之前,我已经征求了中组部的意见,吴部长对黑辽省的人事调整,十分关注……”
本来还有人想反对曹永国的人事调整的决定,毕竟曹永国给人的印象一直比较温和,应该好欺负,不想曹永国一反常态的惊人的强势,甚至还搬出了中组部部长吴才洋!
作为可以决定在座各人命运的中组部部长,实在是光环太盛,直接就将个别人的心思压制了下去,不敢再说一句反对的话。
一般而言,各省之内的人事调整,中组部部长根本不必过问,也不够级别入中组部部长之眼。但在座众人都清楚,中组部吴部长关注黑辽省的人事调整,真正的落脚点不是黑辽各地市市委书记和市长的调整,而是在座各位头上的官帽和年终的考评。
借吴才洋的东风,曹永国的人事调整大计得以顺利推行。
幕后黑手继吉江省的重大损失之后,在黑辽省,再次遭遇迎头一击!
动了夏想,就等于触动了无数人的利益,幕后黑手在一连串的反击之下,暴跳如雷并且焦头烂额,还没有想好应对之策,第二轮冲击波如期而至!
……京城的夜晚,说不上有多迷人的夜景,夏想在接完宋朝度的电话之后,又和曹永国、陈风、付先锋、梅升平分别通了电话,打了数个电话之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时分了。
夏想还是没有多少睡意,正要打开电脑上网,电话又响了。
能在此时给他打来电话的人,肯定是关系密切之人,他也没看来电,直接就接听了电话。
电话里,果然传来了一个十分熟悉的声音:“夏书记,我觉得我们很有必要谈一谈。”
“谈什么?谈理想还是谈人生?”夏想轻笑一声,衙内的电话来得还真是时候,想想也差不多该到了衙内露面的时候了,“我们之间,已经没有多少共同话题了。”
“没有共同话题可以制造共同话题。”衙内似乎也轻笑了一声,“我还真想提醒夏书记一声,吴晓阳事件,真没我什么事,我很清白,所以,希望夏书记的战火不要殃及池鱼。”
官神 第1959章 好一个诡计多端的夏想
应该说,夏想的布局之中,并没有刻意针对衙内的计划。但战火纷飞之下,难免会有误伤。
而衙内大言不惭自称清白,夏想自然不信。在最希望他一头栽倒的数个敌人之中,衙内必定排在前三。再如果说有谁会在他倒霉时踩上一脚,并且落井下石的话,衙内肯定是冲锋在前,一马当先。
在吴晓阳事件之中,确实并没有直接证据指向衙内,衙内再是衙内,他的手也不敢明目张胆地伸到军中,即使是他的老子也不敢。
话又说回来,是不是将手直接伸到军中并不重要,是不是插手了吴晓阳事件也并不重要——吴晓阳事件事发突然,相信有些人想插手也来不及——重要的是,在吴晓阳事件之后,在一系列的后继事宜之上,衙内是什么立场。
或者说,衙内的身后的关键一人……是什么立场。
夏想也没有直接证据指向委员长和吴晓阳关系密切,但他可以肯定的是,在吴晓阳事件的后继处理之上,委员长肯定会和幕后黑手的立场一致。
站着夏想的立场,委员长是反对一派的阵营,但反对一派并非只有委员长一人,单就常委而已,就有包括委员长在内的至少三人。可以说,反对一系对国内政局的影响力极大,更确切地讲,尤其是对军队的影响力,甚至有不亚于总书记的威望。
但国内政局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现在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表面上是四系划分,其实在四系之外,仍在中间力量。而且在四系之中,也并非各自都是铁板一块。比如家族势力如果细分的话,还可以分为传统家族势力和新兴家族势力。
以吴家为首的四家,是新兴家族势力,以关远曲、侯康去以及季家为代表的家族势力,是传统家族势力。传统家族势力和新兴家族势力之间,虽同属家族势力的阵营,却关系并不密切,甚至可以说只是泛泛之交。
即使是同为家族势力,甚至以前还有过非同寻常的交情,但随着地位的不同和身份的转换,政治立场也会渐行渐远,比如关远曲和侯康去。关远曲现在和以吴家为首的家族势力关系还说得过去,而侯康去则和吴、梅、邱、付家几家几乎没有太多的交集。
个中原因,政治之上的考量自不用说,还有性格原因或是政治理念的不同。夏想也无意去评断谁对谁错,但他更赞赏关远曲的沉稳和低调。
在吴晓阳事件之上,关远曲自始至终没有公开发表过任何看法,也和他没有通过私下渠道进行过沟通,但他知道,关远曲是支持陈皓天的立场。支持陈皓天,就间接地表明了对他的力挺。
尽管有传闻说,关远曲和侯康去关系密切,私交甚好,但夏想有理由相信,以关远曲的高瞻远瞩,在吴晓阳事件之后,他必然会和侯康去渐行渐远。
夏想的预感惊人的准确,事后事态的发展,证明了关远曲高人一等的政治智慧,尽管有人认为,关远曲虽为传统家族势力,其实最初是反对一派的人,但根据近年来关远曲的政治立场判断,关远曲基本上摆脱了身后的阴影,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自主之路。
对于战火纷飞之下,误伤或是有意涉及衙内的产业,夏想只能表示爱莫能助了,他其实在期待关远曲的电话,不想衙内终究忍不住先打了过来。
在付家事件之后,夏想出手打压了衙内一段时间,后来也是关远曲居中打来一个电话,提出有话好好说,可以坐下谈……关远曲的面子不能不给,夏想就暂时收手了。由此可以推断,关远曲和衙内之间的关系,至少算是不错。
“战火……也不是我挑起的,现在事情闹大了,想见好就收,世界上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夏想对衙内的要求并未假以颜色,而是冷笑一声说道,“既然事情和你没有关系,你又何必插手?如果真是清白如纸,相信也不会有脏水飞到身上。”
“夏书记,不要拒人于千里之外。”衙内迟疑一下,说了实话,“战火越烧越旺,有不少火星飞溅到了我的身上,虽然没有伤筋动骨,也是烫人烫得难受。”
“对此,我只能表示遗憾了。”夏想依然淡漠得很。
衙内似乎耐心十足,一点也没有生气,也不知是知道夏想确实受了委屈,还是清楚现在和夏想强硬不但无用,有可能还会收到恰得其反的效果。
因为现在夏想完全占据了主动,掌控了整个事件的节奏!
衙内很清楚,表面上夏想现在处于弱势,被军委压得无法抬头,实际上,全国各地至少四五个省份风起云涌,正在以势不可挡之势声援夏想。夏想以一个省委副书记的身份,一呼百应,是何等的威风。
现在是在地方上全方位全角度地围剿对手的势力,在围剿告一段落之时,就是夏想的全面布局完成之日,到时,必定在京城有一场更声势浩大的恶战。
衙内了解夏想的手段,夏想人在京城,就证明从此刻起,角力的主战场即将由岭南转移到京城,他虽然看不透夏想的幕后大计究竟是怎样的反手一击,但他还是想借和夏想面谈之际,探听虚实。
“夏书记,好歹我们也相识一场,怎么着也要给个面子才对。至少在这件事情上,我是支持你的。”衙内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而且,关书记也希望我们能坐下谈一谈。”
夏想心中一动,衙内抬出关远曲是何用意?难道说,关远曲真想正面介入吴晓阳事件?
挂断了衙内的电话——夏想最后还是没有答应和衙内见面,但态度有所松动,只说如果时间允许他会主动联系他——心中微起波澜,关远曲在吴晓阳事件之上的立场很关键,如果关远曲立场摇摆,势必会影响他的整体布局!
有必要和关远曲通个电话了,不管衙内的话是确有依据还是虚张声势。
……第二天,从军委传来内部消息,对木风和张力的调查无果,木风拒不承认全部指责,张力更是一言不发,不管问什么,都是以沉默应对,显然已经存了必死之心。
吴晓阳未死,张力并不知情。现在张力已经被完全与世隔绝,要的就是让他无法和外界通讯串联。但一些人显然低估了张力的意志,以为张力不是军人,不可能有军人一样的坚强意志,却忽视了一点,当一个人拼死一搏的时候,他已经将生死置之了度外。一个无惧生死的人,世上再无任何威胁和痛苦能让他屈服。
军委方面还没有对张力动用私刑,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起因就是陈皓天以岭南省委的名义向军委发了一个函,函的内容很简单,声明张力某年某月某日已经不再担任米纪火的秘书,日期正好在张力刺杀吴晓阳之前。
明是替米纪火摘清,暗示张力刺杀事件是个人行为,和岭南省委、米纪火全无关系,实际上还是提醒军委,不要以为将张力扣押在军委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岭南省委随时可以跟踪关注张力事件。
更深的潜台词是,张力终究还是担任过米纪火的秘书,在米纪火没有亲口表态之前,米纪火就随时有权力过问张力的问题。
如果米纪火只是普通省长也就罢了,偏偏米纪火和总书记之间的关系,最是让人忌惮。
军委方面及幕后高人以为将夏想、许冠华、木风和张力一起请到京城,然后再一网打尽全部请进军委,就万事大吉,就会获得突破性进展。不料在机场就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夏想被吴家接走,许冠华被季长幸带走,等于是四人之中两名最重要的关键人物脱离了军委方面的控制。
只有木风和张力,只相当于一只脚走路,吴晓阳事件怎能达到预期效果?
再加上各地风起云涌的巨大压力不期而至,就让军委方面和幕后高人大为恼火,决定加大审讯力度,力求一举突破张力的防线,让张力吐口。哪怕张力不咬出夏想,只要咬出木风就是巨大的胜利。
而且也不能再任由夏想继续呼风唤雨下去了,现在幕后高人才看清形势,夏想主动提出进京,不是配合军委调查来了,而是人在京城有利于登高望远,可以指挥若定,部署全面的反击!
好一个诡计多端的夏想!
军委方面虽然在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先输一局,而被陈皓天扣押的羊城军区的军官依然在押,何时放人,对不起,岭南省委暂无答复,但军委方面和幕后高人不会认输,正式通知许冠华和夏想,要求二人尽快到军委配合调查。
不管夏想怎样地制造各地的风起云涌,只要他一进军委,就意味着夏想的重大失利,先前的努力将会前功尽弃。
夏想既没说不去,也没说去,只是答复了军委方面一句话:“要先和关主席见面。”
关主席自然是指关远曲,而关远曲不仅是国家副主席,更是排名第一的军委副主席。
关远曲终于介入了夏想事件!
官神 第1960章 第三轮
政治人物,身在政治之中,每一次重大事件,想不表明立场想不站队都不行。不管是自身的政治需要,还是所在阵营的政治需要,或是出于表达自身存在的需要,必须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表态。
出席什么会议,发表什么讲话,或是在某个重要场合表达什么倾向,如是等等,反正必须要将自身的政治倾向传达出来,让外界解读。
岭南事件或说是夏想事件,才发生不久,陈皓天已经用实际行动正式向外界明确了立场,自然是毫无疑问力挺夏想。陈皓天的立场,不仅仅代表了他个人,还是以岭南省委书记的身份,等同于是岭南省委坚定地站在了夏想的一边。
不过让外界感到不解的是,迄今为止米纪火并未对事件有任何表态,哪怕是在公开的场合谈论一句也行,但……不管是正式的说法还是背后的看法,都没有任何渠道可以得知米纪火在岭南事件之上到底是什么立场。
米纪火不表态,不但让外界平空多了诸多猜测,也让个别消息灵通人士分析个中意味,估计米纪火的沉默是因为总书记的授意。但还是让人不明白,总书记的立场已经十分明确了,是支持陈皓天的态度,为什么米纪火就是不正面表态?
难道还藏了什么后手?
如果米纪火的沉默,令不少人暗中猜测不止的话,那么关远曲在岭南事件之上的耐人寻味的态度,更让不少人瞪大眼睛,试图从关远曲的一举一动哪怕一句话之中也要嗅出什么味道,试图得出他对事件的真正立场。
让外界失望的是,关远曲接见外宾、参加中央党校结业班仪式,等等,诸多活动之中,一直没有任何明确的态度指向岭南事件,就让许多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分析家大失所望,同时不得不佩服关远曲的政治水平之高,让人无法揣摩清楚他的真实想法。
就夏想而言,他对关远曲的感觉也很复杂。不仅仅在于关远曲临危受命,在反对一系一员大将意外提前退下之时,接过大任,还由于关远曲身为传统家族势力的身份,却和新兴家族势力来往密切。
实际上,实事求是地讲,反对一派的核心之人也算是出身于传统家族势力之家,其派系之中,传统家族势力的人马不在少数。不提关远曲和侯康去,就连季家也和反对一派有渊源,更不提一手将反对一系的核心人物扶上高台的郑家了。
但世事如棋,时光流转,郑家和反对一系的关系是否渐行渐远,夏想并未关注——郑家自一代之后,基本上退出了政治舞台——而季家和反对一系之间的关系,却是逐渐疏离,个人原因,他并不清楚,只是知道当年京城的一场硝烟之后,让不少传统家族势力对反对一系心存芥蒂。
当年京城市委书记的落马,寒了许多传统家族势力家主之心。毕竟东姓的京城市委书记,是根正苗红的传统家族势力,和关远曲、侯康去曾经是好友。
侯康去曾经为了政治前途和家族决裂的往事,是圈内人人皆知的秘闻。相比之下,关远曲的身家就清白多了,也是关远曲比侯康去走得更稳健并且更长远的关键所在。
至于关远曲现今在反对一系核心人物逐渐远离政治舞台的中心之后,在他自己羽翼渐丰之时,和反对一系之间保持了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并且和各方势力维持了相对的平衡,是基于是什么样的认知,夏想宁愿相信关远曲的心中未曾忘怀当年的京城硝烟。
时至今日,反对一系虽然依然势力庞大,但已经今非昔比,至少在经历了岭南事件之后,让夏想清醒地认识到了一点,季家、郑家也不再和反对一系完全站在同一战线之上!
由此,就更让他看清了形势。
那么即将和关远曲的会面,将会让他和关远曲面对面谈论岭南事件。关远曲在岭南事件之上究竟是什么立场,不仅仅决定到岭南事件的最终定性和他的全盘计划的成败,还意味着在关远曲上位之后,会对反对一系采取什么样的立场,并能影响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政治格局的走向。
由此,夏想对和关远曲之间的会面,无比重视。
……在军委方面迫不及待礼请夏想和许冠华到军委配合调查之后,夏想是婉拒的态度,就让幕后高人认为许冠华也会采取同样拖延的手法消极应对,却没想到的是,许冠华当天下午就坦然迈进了军委的大门。
之前,在老古的宅院之中,在古老、季老和郑老三位老爷子的座谈会上,许冠华听到了几位老爷子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忆苦思甜,然后又听三位老爷子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并且聆听了三位老爷子对下一步局势的分析,他受益匪浅。
在三位老爷子面前,许冠华是绝对的小字辈,没他说话的份儿。不过当时他话也说了不少,只因不管是季老还是郑老,都想亲听他介绍整个事件的经过和曲折。
如果不是季老在场,郑老也不会现身在老古面前,更不会细心倾听许冠华的讲述,或者就是听了也不会相信。但正是因为有季老在场,而且还有季老的补充说明,郑老就对许冠华的话深信不疑,并且怒气渐生。
郑老的怒气,也是因为季老的怒气以及季如兰的受伤,而对于夏想,郑老并无太深的印象,虽然他也听说过夏想,却并没有怎么关注夏想的成长。
也正是季老的介入,才让他第一次对夏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回去之后花费了不少时间研究夏想的成长经历,才愈发对夏想一路高歌猛进的所作所为大加赞赏,更对夏想起落有致的官场浮沉深感亲切……正是因此,在夏想以后的成长道路之上,更多了郑老为他美言几句。
此为后话,暂且不提,再说许冠华在和三位老爷子长谈之后,心中大定,又见到各地硝烟四起,就知道夏想的反击正在有条不紊地收网,他在接到军委的通知之后,就坦然并且昂首迈进了军委的大门。
一是他问心无愧,二是他身为军人,必须服从命令。他不比夏想,夏想可以随便找一个理由来搪塞军委的召唤,军委也无权对一名省委副书记提出任何政治要求。
军委方面见许冠华坦然现身,意料之余,当即对许冠华做出了暂时限制人身自由的决定。许冠华也不申诉,坦然接受,但对军委的指责一概否认,并且陈述了事实真相,指出吴晓阳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要求军委还他和木风一个清白,并且公开向夏书记道歉,再严惩军中的**分子和闹事人员,重振军风。
是许冠华第一次正面回应吴晓阳事件,并且以少将身份公然指责顶头上司吴晓阳,表明了许冠华背水一战的态度。指责顶头上司是非常严重的政治事件,如果指责不实,许冠华将面临丢官甚至判刑的严重后果。
许冠华此举,是血战到底的决绝!
军委方面想要借许冠华和木风黑了夏想的幕后之人,当然不能认可许冠华的说法,恼羞成怒之下,要求许冠华认清形势,不要信口开河。张力已经交待了事实,证实了他是受人指使才刺杀了吴晓阳,幕后人物就有木风。并且军委方面也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希望许冠华本着实事求是的认真态度,从大局出发,做出正确的选择。
许冠华回答了对方一句话:“我的话对得起良心,上,无愧于党纪国法,下,无愧于军委领导。如果有人非要让我说假话,我想说的是,有本事就撬开我的嘴!”
没有人敢撬开许冠华的嘴,不仅仅因为他是少将,还因为符渊发话了——他将亲自过问许冠华被审问的每一个细节!
作为致力于一直在和军中**做斗争的军中实权派人物符渊,他的话分量极重,极大地震慑了想对许冠华意图施加手段的个别人。
形势,暂时陷入了僵局之中……不,应该说是幕后黑手隐入了僵局之中,而夏想的反击,还在逐渐加大力度,从夏想迈入京城的第一步起,就已经点燃了全面开战的硝烟。
既然对方选择主动开火,那么最后战火多猛烈,持续时间多久,就不能由对方说了算。
就在许冠华在军委硬挺的时候,夏想和关远曲在一处秘密地点,会面了。
相比前一段时间的从容,现在的关远曲的眉宇之间,隐隐多了一丝焦虑之色,夏想在见到关远曲的第一眼起,就敏锐地意识到,关远曲身上所承受的压力,比外界想象中还要大了许多!
见面地点并未远离市区,但却十分安静,装修风格是低调的奢华,夏想和往常一样,没带秘书和司机,只身前来。
关远曲一见夏想,就眉头一展,主动伸手和夏想握手,第一句话就开门见山:“夏想,我相信你的清白,但我对你最后能否安然脱身,表示怀疑!请允许我不礼貌地问你一句话,你想借吴晓阳事件达到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