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七步成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帝休
“……”众人面面相觑,完全不知为何前两句如此豪放,为何接下来竟急转而下了。
曹植又走了一步,认认真真道:“病中垂死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静。
笑已僵在唇角,如此转折震慑多人。
“人生在世不称意……嘿嘿!不如自挂……东南枝!”
死一样寂静。
清风拂过,落叶随风打了个摆落入清河中,原先热闹欣喜的场面居然也带了不可名状的萧瑟。
“曹小弟此诗很有创意啊!”
“是啊是啊!”
“每一句堪称妙语,只是这句与句搭配似乎……”
不知是谁带的头,人群里居然爆发出一阵赞叹声。曹丕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家醉酒的小弟,哭笑不得。
曹植闻言,眯眼踉跄着给众人打了个千,开始胡言乱语起来:“感谢各位对我的称赞!呃,在此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让我渡过了无数个……呃……苦逼的春夏秋冬,受尽了天朝让人蛋碎的教育!然后我要感谢我的二哥……呃……”
“……”
静。
比死还要寂静。
良久,才有人回过头,轻咳了一声。见所有人目光呆呆地黏在自己身上,压力之大让他险些忘了想说什么:“咳咳,那个……曹植小弟既然醉了……我们继续?”
“继续啊继续!”
“呵呵,曹丕兄你还玩么?”
曹丕以袖掩面,恨不得抱着人就地消失:“我忽然有些不舒服,你们玩吧,呵呵……”
“……呵呵,我们能了解。”
“呵呵!”
曹植是在一阵难以忍受的头痛里醒来的。
这感觉仿佛回到三年前他第一次醒来的时候——彼时他便是如此睁开眼,然后忘了所有一切。
他下意识绷直了身体。
——我是谁?这是哪?我又失忆了么?
他脑海里迅速蹦出三个问题,但下一瞬得出了肯定答案,他微松了口气。
然后,他才看到了床边的曹丕。
他并不觉得惊讶,因为每当他受伤醒来,身边总有各种各样的人守着。
他已习惯了。
人若无法改变,总得要去习惯。
曹丕在发呆。直到曹植扯了扯他的衣袖,才将人从沉思中惊醒。他微扬眉,不解道:“二哥,你怎么了?”
曹丕回了神,喂自家弟弟喝下一杯醒酒茶,才道:“你先吃点东西。”
曹植乖乖吃了一直热着的饭。他已想起自己喝醉的事情了,看门外已是天黑,也不知自己睡了多久。
他吃完了,侍女们将碗筷收拾干净,曹丕才道:“二哥有事同你说。”
小少年乖乖靠着软枕,安安静静凝视曹丕。昏暗灯火里,曹丕居然觉得这目光有些渗人,惹得他说不出的烦闷。
他踟躇良久,见小孩愈发疑惑,小心翼翼问到:“你最近有什么烦心事儿?”
嗯?
曹植忍不住皱了眉,认真思索片刻才摇了摇头:“没有啊。”
“那,是遇到什么难题了么?”
曹植的眉头拧地更纠结了。
虽然二哥一向待他极好,但是这种知心哥哥的架势——又是怎么回事?
曹植摸不清自家二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能答道:“我能遇到什么难题啊。”
“那……”
“二哥,你究竟想问什么啊?”
“你既无忧愁,亦无无法解决的事,”曹丕斟酌了下措辞,他也觉得有必要问问清楚,“为何你竟有轻生之意?”
曹丕的表情十分古怪,但此言一出,曹植的表情居然比他更古怪。
——轻生?他怎会轻生,难道他的目标不是活下去么?
曹植闭了闭眼:“二哥,这之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曹丕皱眉:“ 若你当真没有轻生之意,为何要作那首诗呢?”说罢,便轻声念出先前曹植与潭边所作的诗。
“抽刀断水,举杯浇愁,”曹丕说着,语气更重,“你不乘意什么,居然还要自挂东南枝?”
“……”
曹植闻之,忍不住抹了把汗,半晌干笑道:“其实吧,二哥。我说这诗不是我写的,你信不?”
曹丕深吸一口气:“胡闹!这乱七八糟的东西又是谁写的?”
曹植想了半天,只觉头痛欲略了。半晌,脑中忽然蹦出了一个名字:“李白?”
“那是何人?”
曹植眨了眨眼睛,眼神单纯且天真。见自家二哥似乎当真要追根究底,才抬首凝望屋顶,轻轻道:“大概是一个,酒鬼吧……”
作者有话要说: 修完了。
这是很难写的一章=a=,由此开启小鬼吟诗作赋事业以及副本= =。。。
其实还没修好,但是中国好声音开始了,我要滚走了……啊……滚走
[三国]七步成湿 13如此习剑
乱吟诗的下场是自家二哥得知他尚无轻生之意,转而开始关心他的交友状况。
将他好好训斥了一顿,再细细说明良师益友与狐朋狗友的区别,直到得到了他的再三保证,曹丕才起身离去了。
不过……李白么?
曹丕脚步并不算快,走出院落也尽在数十呼吸间。这短暂的时间里他思考了所有可能——为何一个酒鬼居然能结识自家小弟。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身在他与曹植这个地位,所结交之人自然也是士大夫们及其子女。这个酒鬼虽颇有文采,但如此窘迫的身份,又是如何得到四弟青睐?
如今局势动荡不安,正如两年前那场绑架刺杀一样,难保没有将主意打在曹植身上的。
曹丕想到这里,停下了脚步。而后挥手召来侍卫,命其暗中寻找这个名为李白的酒鬼。
——他倒要看看,谁敢打他弟弟的主意。
当然,倘若曹植此刻知晓曹丕心中想法,定是哭笑不得的。然后为许昌所有叫李白的酒鬼,森森默哀。
可惜世间并无倘若,始作俑者曹植此刻正双手置于脑后,闭眸思索醉酒之事。
他如今还在云里雾里,为何绞尽脑汁想不出,一喝酒居然文思泉涌了。
这点暂且不论,再说那首怪异的诗。潜意识告诉他,这首诗不是他写的,甚至隐约觉得那诗绝非一个人写的,反而是因记不得了,乱七八糟拼凑而成的。
那么是谁写的呢?李白么?
而他又为何记得这些诗句?
他想了许久,依然不明白为何如此。终究一手扯起薄被蒙起脑袋,睡觉。
翌日醒来,曹植后知后觉想到这事估摸着又得被杨修嘲笑了。仰天无语半晌,才慢条斯理洗漱,给母亲请过安,再用了早餐,从容不迫地走入书房。
——反正被鄙视一下又不会少块肉,既无法反抗,唯有豁达接受罢。
吃过午饭,再休息片刻,又到了习武的时间了,曹植换了身衣服直奔王奇家中。
先生授课本应在曹府,但王奇为人豪放不羁,对此规矩全然嗤之以鼻——小鬼,你爱来不来。
好在他家与王奇家并不大远,沿街跑去还能热身。
两年来,这一片的百姓也已习惯了曹植每天来去的身影,若哪天不见反而觉得奇怪。
这一日市井依旧喧闹。缺粮的余韵已过了,许昌虽不复当初繁盛 ,底蕴还是有些的。
自古以来,扒手都是必不可少的。
曹植此刻便见得,前方有一个小扒手,扯了一个富家小公子的钱袋,正要逃跑。
富家公子身边自然是有侍卫的。不过此刻两名侍卫一人捧着些东西,另一人正在查看一个面具,一时半会不曾注意。
小孩跑过曹植身边,握着钱袋的手却陡然一麻。他下意识“啊”了声,惊惧地瞧着钱袋掉下来,落入身旁之人手中。
这“啊”的一声,自然也吸引了不少人注意,而后更有惊讶的声音唤道:“四哥?”
他身旁两名侍卫也行礼个礼。
曹植闻之,将钱袋递给满脸诧异的自家弟弟,笑道:“这是仓舒的钱袋。”
曹冲怔怔看着钱袋,下意识摸了摸怀里,而后对曹植道了谢,再接了过来。
曹植转头去看被他抓住的小孩。
小孩被先是一言不发,待围观人群多了,才突然跪地大声哭泣道:“小公子,小公子您饶了我吧,我……我家里还有卧病在床的父亲,娘亲也在去年饿死了……小的已经……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上东西了!小公子一看就是好人,就可怜可怜小的……”
他哭的泪涕泗流,到后来几乎声嘶力竭,路人闻之皆面露戚色。
先前许昌断粮,就有人家中饿死了人,有人剑走偏锋,甚至为一个馒头坑蒙拐骗。如今听闻小孩这般凄惨,也俱能身临其境。
当下有人议论纷纷:“这小孩也怪可怜的,四公子就放了他罢。”
曹植微微皱了眉。
这个小孩看起来七八岁模样,浑身脏乱不堪,穿着也堪比乞儿,十分符合家徒四壁,相依为命的父亲重病在床一说。但他摸钱袋时出手隐匿刁钻,显然已是惯犯。再者开始被抓住时并无动作,待人多又利用他们同情心来讨饶,显然已是十分油滑了。
曹植心下了然,便对曹冲道:“算了,今日四哥做主,便放了他罢。”
那小孩闻言,眸中掠过一丝庆幸,却不知全在曹植眼中。正当他得了自由,就要挤出人群,又听得身后一个稚嫩的声音道:“等一下。”
他僵硬停步,僵硬转身,只见一个熟悉的钱袋立在眼前:“你拿去吧,记得给你父亲买药。”
众人皆愣。
小孩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一把夺过钱袋跑地无影无踪。
曹冲却道:“阿越,快跟上。”
其中一名侍卫闻言,飞快冲出人群跟上。
许多人方称赞曹冲乐善好施,此刻又为曹冲做法感到不解。
曹植却已了然了。
他心下震惊,面上一点不显,只微笑道:“仓舒出来玩么?”
曹冲乖巧点头。
曹植叹道:“难得出门遇到小偷,常人定然恼羞成怒,仓舒却是善良的好孩子。”
曹冲脸微红,然后才摇了摇头:“这位小哥哥身世听起来十分可怜。但他说到父亲时,表情十分奇怪,并非对从小相依为命的父亲的眷恋。加之仓舒见他手臂上露出的伤痕,看起来也不是新的。所以仓舒以为,他在说谎。”
曹植愈发惊奇。
他从前并不注意这位比他还年幼四岁的弟弟,母兄之间也极少谈及他,是以偶尔听闻曹冲智慧过人之言,也仅一笑置之。
如今看来,这位弟弟非但智慧过人,还能观察入微,甚至连心肠也是极好的。
曹植细细端详他的脸。
年仅六岁的小孩有着白皙粉嫩的面庞,阳光下更称得唇红齿白,长相十分俊秀可爱。他唇角时常扬着淡淡笑意,令人如沐春风。
曹植诧异道:“那仓舒为何还要给他钱呢?”
曹冲不假思索从容道:“仓舒曾听闻,这世上有恶人领了许多小孩,命他们沿街乞讨。只有讨到了钱的小孩才有东西吃。如果这位小哥哥说的是真的,仓舒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但他若说了假话,那拿了钱就一定会去找那个恶人。是以仓舒再命啊越跟上,就能抓到那个恶人了。”
曹植闻言,笑意愈深打趣道:“看来我们仓舒不仅善良,更是明察秋毫呢!”
曹冲面色更红,半晌腼腆一笑。
曹植到王奇住处时,王奇已在门口等了许久。见他匆匆赶来,面无表情道:“你晚了一柱香时间。”
这两年以来,曹植从没有迟到过,请假也会提前说好,当真是风雨无阻。是以今日王奇这看似责备的话语,也算得上别样关心了。
曹植自然听出来了,便躬身一礼道:“路上有事耽搁了,学生甘愿受罚。”
王奇挥了挥手,饮下一口酒意兴阑珊道:“罚就不必了。这几年你被我打的够多了,罚你也没什么趣味。”
曹植额上三道黑线。
虽然不罚他也令他松了口气,但这种理由,为何总让他觉得蛋疼呢?
王奇不理曹植面上诡异的表情,喝下最后一口酒:“这两年以来,你每日重复拔剑、挥剑,收剑三个动作,想来已有握剑的感觉。今日起,我便教你击剑。”
曹植闻言,眼睛一亮。
这两年来他□练的够惨,开始老被打的鼻青脸肿,还得每日重复那三个动作,既枯燥又痛苦。他也曾怀疑过是否有用,终究还是咬牙坚持至今,已颇有收获。
今日终于能学剑了么。
“你二哥好舞剑,剑招华丽优雅且锐利,但他一不为战场,二不为杀人;你三哥好习武,武艺刚猛有余柔性不足,但他既为战场,也已足够。”王奇这般说,转而看向小少年。“你呢?”
是学炫耀之剑,或杀人之剑?
曹植闻之,敛眸静思。他想了许久,才抬眸缓缓道:“先生曾问学生,为何要学武。我当时说,是为活下去。如今也一样。我不为强身健体,也不想除暴安民……我只想守护一些东西。”
不远处的闹市人声鼎沸,却无法打扰到少年坚定的心。
“人活在世上,必有矛盾、纠葛。先以言语止干戈,然后才是武力。若有朝一日言语失了作用,我希望我手中的剑,可以代替它。”
王奇定定瞧着才到他腰际的小少年,许久不语。他的面色隐匿在黑暗里,高大强壮的身躯忽然而然的佝偻了下来。
他想到了他的曾经。
曾经的他何等意气风发,何曾想到,最终竟连妻儿都守不住呢?
良久良久,他才听到自己沙哑的声音说:“好。”
建安六年,夏四月,曹操举兵于河上,击破袁绍仓亭军。袁绍回来,又收集星散士卒,攻各叛离的郡县,使之安定。
原先,袁绍爱少子袁尚之貌美,欲以为后,乃令长子谭出任青州刺史。如此,袁绍部下要员亦分为两派。
九月,曹操回到许昌。
他回家没多久,远在东吴的孙权,命人献上一个庞大然物——象。
作者有话要说: 过渡章节,曹操终于回来了=a=,嘉嘉也回来了=a=,可以称象了=a=
这么一看我觉得曹冲也是个受的好苗子啊啊啊啊(禽兽)!
0 0一洗完澡上来习惯性一刷,发现居然有亲给我丢了个深水鱼雷……浑身斯巴达了,除了乃滴昵称“王”,亲乃真的不留下只言片语咩?!!或者乃发现系统抽了,于是伤心的不愿再鸟我了?!!=a=100么办法还你了,50我还是能还的orz
[三国]七步成湿 14如此称象
曹操归来的那一日,许昌百姓夹道相迎,景象颇为盛大。
他虽归来了,却并不打算滞留许久。袁绍虽大败,底蕴犹存,短时内也无法攻克。且袁绍未被曹操攻破前,曾派刘备攻掠汝南共都等。此番归来,正是为亲征刘备做准备。
曹操在许昌的第五日,收到一封来自东吴的文书。信中说孙权有意求和,将送来一头大象。
自古以来世人崇拜珍禽异兽,以为其能为朝廷带来祥和之运,曹操自然大悦。
曹植听闻此消息,只觉心中怪异。
他见到曹冲的第一眼,潜意识浮现的那四个字,百思不得其解。也不知这一头象,与此有何关联呢?
象运至许昌那日,曹操便领着营中众臣与家眷,前往观象。
这头大象高几人,体形十分庞大健壮。走起路来,甚至令人感觉大地都在震动。
众人大多听闻大象之名,却未见过大象模样。此次观看,赞叹恭贺之声亦是不绝于耳。
曹操负手而立,闻言面上自然也十分欣喜。他忽然道:“谁能告诉我这象能有多重,我重重有赏!”
——称象?!
曹植心中微怔。
他下意识转头去看与他相隔不远的曹冲。小孩正仰头凝视大象,眉头紧紧皱着。
他瞧了许久,未见端倪。方收回目光,却止不住心如擂鼓。
这么大一头象,直接称自然是不可能的。哪怕有这般大的秤砣,也绝无人能拎起读数。
是以人群中很快有了答案:“杀之碎之,则可称矣。”
可惜这个答案显然不合曹操心意,他便再道:“文和以为如何?”
贾诩上前躬身一礼:“文和不知。”
曹操也似早已知晓贾诩答案,转而问荀彧道:“文若呢?”
荀彧微微一笑,他似成竹在胸,又似什么也没想到:“主公不若先询问他人。”
曹操再道:“那郭奉孝你呢?”
郭嘉敛眸,但笑不语。
曹操见状,只能重重叹了一口气:“你们几个,看来今天是打定主意要看笑话了!”
他话音尚未落下,却听得一个极其稚嫩的声音道:“仓舒可以一试。”
曹植呼吸骤然一窒。
他几乎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目光转道曹冲脸上,见他满面自信,仿佛刺痛瞳仁,微微紧缩。
曹操脸上已有了一分惊讶。
但他面对这个自己最为宠爱的儿子,总有着慈祥的目光,以及温和的声音:“仓舒有什么想法,尽可说出来!”
众人目光也都集中在他身上了。
曹冲微微一笑。他面上并无胆怯之色,反是朗声道:“可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以水之力浮起船中巨象,再以他物代替,最终称出同等物品的重量。如此方法,不就可以称出这象的重量了么?
众人恍然大悟,然后又甚是惊奇。
倘若这是郭嘉、荀彧,乃至任何人所言,他们都会十分佩服。但说出这个答案的人,怎会是一个六岁孩童呢?
曹操放声大笑!
场中原已十分寂静了。曹操这一声大笑正如惊雷破空,众人纷纷醒悟赞扬曹冲。
曹植立在原地,心中却已掀起惊涛骇浪。
曹操已大步至曹冲面前,将小孩高高举了起来。所有人都在看着这一对父子,无一人发现曹植异状。
曹植终究只是敛眸,掩去眼中震色。
果真如他所想,曹冲当真想到办法称了象。而他当初是预言了此事发生,抑或本已知晓此事发生?
若是预言,他是否能预言出他人乃至自己的未来?
……不对,这不是预言。
不是预言,定是他早知此事发生……而这代表着什么?
难道他梦中忆及的前一世,时间其实是在这一世之后?
而若这才是真相,又意味着什么?
——是否这一世所有经历他本已阅尽,将来所发生之事他也尽数知晓,只因如今记忆残缺,是以无法准确得知?
思及此,曹植深吸了一口气。
这世间很多人想要长生不老,很多人想要先知先觉。因为人都怕死,而未知的将来,亦有太多不确定的意外导致人死。
倘若一个人知晓他未来将发生的所有“意外”,他是否可以驱凶避忌,活得一世大圆满?
胸腔有些隐隐作痛,曹植才回神缓缓吐气。
他强迫自己冷静镇定了下来。
——他已发现一个弊端。
世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人若避开一劫,将来必会变动。既已变动,所知的一切也已都偏离,未来种种又将陷入未知。
是以知或者不知,皆将使最终结局陷入层层迷雾。
但假使一人知晓明日将死,他是否会不折手段来避开这一劫难,而不顾未来?
有人可以抵抗这等诱惑么?
绝无一人!
曹植亦是如此。
是以哪怕他冷静了,镇定了,依然从未如此焦虑得、迫切地,渴望地……恢复记忆!
称完大象,亦赞完曹冲,曹操便命人将大象牵往皇宫。孙权虽将之献给了他,他却到底还是汉中臣子,自然是要献于献帝刘协的。
既是如此,众人也就都散了。
曹丕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他面上还有着一丝笑意,乃是方才赞叹曹冲聪颖时挂上的。他眼中也还有笑意,但很快随着父亲抱着曹冲离去的背影,缓缓隐去了。
他自然是要笑的,弟弟这般聪颖,他如何能不引以为荣呢?他非但要笑,还要一直笑,直至笑到最后。
也唯有他才能笑到最后。
他整理了表情、心情,又恢复平素温雅的模样,慢慢踱至一言不发的曹植面前。
方才众人恭维曹冲便如众星捧月,而他与曹植身边却空无一人。也许此刻他家小弟的心情,是十分沮丧难过的。
曹丕一只手已按在曹植的肩上。瞧着他苍白的的脸庞,皱眉道:“怎么了,脸色居然如此难看。”
曹植豁然惊醒。
他四顾周遭,众人皆已散了。唯有眼前尽在咫尺的脸,以及眸中隐约的关切。
曹丕瞧着他恍如梦中的神色,担忧道:“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曹植长舒一口气。
半晌,神色才恢复往常:“没有啊。”
“你方才脸色白的吓人,若当真不舒服,便告诉二哥。”
曹植揉了揉眼睛:“大概是昨晚睡得不太好吧,有些乏力。”
曹丕闻之微放了心,又道:“方才所有人都赞叹仓舒,你却一言不发,二哥还以为你很难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