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七步成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帝休
他站在城外那颗大树下,等候洛阳王马车经过此处,等着司马懿认出了他,告知曹丕。
曹丕便命人停车,然后下了马车,与他遥遥相对。
曹植看着曹丕,面色一如当年温和。记忆深处永远保存着他方来此地时,曹丕握着他的手教他写下所有人的名字,甚至拉着他的手走过许昌家中各处……但那些都已成沧海桑田,皆成回不去的曾经了。
曹丕也在看着他。这一年半以来,曹丕一直深居简出,似是完全抛弃了不平与愤恨。但也许,只是隐藏更深罢了。
曹植也并不介意。他看了看司马懿,对曹丕道:“二哥,我不杀司马懿,并不是因为我不知道司马懿的厉害。而是因为,你是我的二哥。你我之间,本没有必要如此争锋相对。”
司马懿脸色不变,他甚至恭恭敬敬鞠了个躬,对曹植道:“多谢陛下不杀之恩,微臣没齿难忘。”
就连曹丕也只是微笑了笑:“哦?”
看来这一年半,他当真是从司马懿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曹植微笑起来。
他看着曹丕,目光十分冷静,他说了此行最后一句话:“倘若二哥当真不愿放弃——那么,朕便在此地,等你归来!”
魏平二年八月,刘备以要求曹植释放赵云,为黄忠、关羽报仇为名,北征曹魏。不久,曹植命张辽、于禁、庞德三人,与骠骑将军王敏领兵五万,前往汉中以抗刘军。
魏平三年五月,张辽破阳平关,迫刘备退守白帝城。同年十一月刘备于白帝城水战斩杀庞德。魏平四年一月,夏侯渊与王敏使计破白帝城,追击刘备!
作者有话要说:在我最初设想里七步成诗不是这样的,而是在大殿之中曹植说给曹丕听的。但结局已定了,这样也不错。
嗯……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要写,洛神赋是先前就要写的,之前坑太久所以我忘记剧情漏掉了,时间应该是建安22年左右的,以后写个从前的番外弥补上去吧。。
还有你们比较想看的夫夫日常囧,这个我最写不出了呀!!!
[三国]七步成湿 第105章 番外·二
建安二十三年,曹操征汉中,命曹植跟随。
大军途径洛河,曹植偶遇洛城太守谢文,双方闲聊之下,俱对对方颇为欣赏。
洛城太守品行高洁,其二女谢氏年芳十六,其形貌之优美,聪明且伶俐。其年未至及笄,已是远近闻名,求亲者几乎踏破谢家大门。然谢文对求亲者俱是不满,是以谢氏至今未曾许配人家。
随谢氏年龄增长,谢文亦开始着急。然前来求亲者品性每况愈下,谢文不愿害了自家女儿,是以统统回绝。直至此时见着曹植,方才眼睛一亮,甚至不惜入殿自请,欲将其女谢氏嫁与曹植为妻!
曹操凝视谢文许久,久到对方豁然省悟面前站着的人究竟是谁,整个人都几乎是冷汗淋漓,他才挥手命谢文起身,淡道:“谢卿之女,孤相信,一定是不错的。来人,去将曹植唤来,你亲自同他说。”
曹植入殿,骤闻此言,脸色分毫未变。他沉思片刻,抬首凝视谢文,而后又微笑对曹操道:“父亲之意,曹植知晓。但此事关乎甚大,还需深思熟虑。”
曹操挥退谢文,拍了拍曹植肩膀不悦道:“不过一个女人,喜欢便娶回家,不喜欢便回绝了。孤的儿子,何必委屈自己?”
曹植垂首,敛眸不语。
当日,曹植静立于洛水之岸半日。待归去,赋诗一篇,谓之曰《洛神赋》。
“建安二十三年,余随魏王往汉中,济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此赋一出,其周围之人当即上陈曹操。曹操阅之,心中甚喜,甚至更为偏爱曹植。
这一篇《洛神赋》当然是曹植为推脱这一门亲事所作。他用了整个下午时间思考如何得体推脱又不失曹操欣赏,最终也不知是灵感乍现抑或某些不能言说的奇怪原因,居然当真被他写出了这一篇,甚至连自己都觉得惊才绝艳的《洛神赋》。
这一篇赋,通篇有几百字皆在形容洛水之畔绝世佳人洛神宓妃,感叹其形貌之美,感叹其命途多舛,又感叹自己求而不得,更感叹自己将要去往汉中战场不得长久陪伴于她。然至于结尾处佳人隐去,又是豁然开朗,决意了结战事后常伴其左右,是以瞬间脱离惆怅悲伤,反是骤变豪情万丈,令人甚觉畅快淋漓之感!
此赋一出,天下除了欣赏、赞美,更有多数人好奇曹植心中“宓妃”究竟是谁。
有交好者实在太过好奇,便上前询问之。只见曹植浅浅扬唇,他看着某一方向,眸色竟如星辰璀璨。他停顿许久,久到他人以为曹植不会回答时,方才听的他轻声道,“他自然是我心中,唯一的仙人。”
而待他人顺着曹植目光看去时……瞧见的为何竟会是一个男人,答案便成历史遗留的不解之谜了。
魏平三年正月,曹植除孝。
这个时候,曹植已当了两年半的皇帝,此间曹植轻苛捐杂税,重农业发展,完善法规律典,放轻刑法惩治力度……更将朝堂之内整顿完毕,大权尽握在手。
至于天下,孙权俯首称臣,刘备自立为帝攻打汉中后。曹植便命张辽夏侯渊等将领与之抗衡,现金形式对大魏有利,不出半年,汉中之征必有结果。
是以除去后位空悬,当真是没有什么值得百官遗憾了。
所以目前状况,便是百官轮流进谏。至于主题,则是异常统一:陛下,你该娶妻立后啦!
曹植烦不甚烦。
他便取出当年所作的《洛神赋》,命人暗中传遍整个大魏,只为表达一句话:我心中已有一个洛神啦,这天底下还有哪个女人能比我心中的洛神更美更好更痴情,再来见我吧!
百官听闻此消息,也是醉了。洛神本就是世人心中最为美丽动人的假象,倘若曹植心中本没有心仪的“洛神”,那么这世间还有哪个女人能美过帝王脑中遐想?倘若曹植心中已有“洛神”……快说出来,他们保证不打死这个“洛神”!
百官思索此事,自是心绪不宁,甚至连好几日早朝都有些敷衍。甚至有有求至卞太后面前,却是意料不到地,被训斥了。
卞太后也曾听闻过《洛神赋》,自然也知道对于这世间女子而言,“洛神”的条件又是如何苛刻。只是她一直以为此赋乃是为曹植为纪念亡妻所作,对比曹操一生几乎数之不尽的女子,这般从一而终的感情,又岂能不令她感动呢?
况且现在也有了曹豫,完全没有必要为子嗣娶妻。是以她对曹植不愿娶妻一事完全呈无视态度,也不愿拘了曹植,使母子之间平添裂痕。
卞太后不愿管此事,“洛神”传闻愈演愈烈,甚至连郭嘉都看不下去了。
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他一遍与曹植对弈,一边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胡闹。”
曹植一手撑着下颚,微眯了眼睛:“要我不胡闹也可以啊。我倒是想诏告天下,娶先生为妻……但是先生,你敢答应吗?”
郭嘉眼中有光芒微闪。
他凝视曹植,露出就好像多年前觉得少年是在恶作剧般包容又温和的微笑,施施然道:“不敢。”
曹植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明明都已经当上皇帝了,还是要被自己最喜欢的欺负……心塞!
郭嘉眼中笑意更深。
他伸手摸了摸曹植的脑袋,意味深长道:“如此胡闹,还是算了。你最近不是想要引进一些东西么,不正是急缺人手的时候?”
如此轻飘飘一句话,便决定百官未来将近整整一年的苦逼生活的,这世间大概也就此一位,独一无二的“洛神”了。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不想码谢小鸡,于是开了个洛神脑洞,来写番外=,=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篇洛神赋里描写和历史上曹植写的大致一样,但是其中情绪表达与最后一段是完全不同的。原篇曹植是为了表达郁郁不得志,而这里是从表达了自己将一切都放在百姓身上的豪情壮志。
[三国]七步成湿 第106章 番外·三
有的时候,曹植偶尔也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喜欢上一个比自己大了将近二十岁的男人?
是前世年纪与郭嘉相当呢,还是说年幼时搞不清状况所以对所有亲近之人都有隐约戒心?亦或是说,那些彷徨茫然的日子就连他自己都觉得太过沉重无趣,以至于潜意识也在追求,那些连提都不能提的遥不可及的东西?
没有答案。
因为当他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他已追到郭嘉,并且习惯将他捧在手心。就像老母鸡护着小鸡一样,一停不停在意他是不是又生病了,在意他会不会又不习惯战场风水,在意他是不是又没吃好睡好……更在意他是不是又趁着他不在,偷偷喝酒了。
有时候曹植也会被自己这种忧虑雷到。每当此时,他总是暗自下定决心,自己不能再当这样一个啰嗦的人!然偶尔半夜醒来发现身边之人又不睡觉反而披着衣服坐在外间看书时,他又不得不继续如此甜蜜地忧虑下去。
当然,为了隔绝以上忧虑,曹植也想过许多办法。比如晚上睡觉前,抱着他做点激情又愉快的运动。运动完了,再亲自替他清理干净,然后再抱着他安安稳稳入睡,简直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事啦。
曹植是多么想,多么地想夜夜都过这样的生活。只可惜华佗曾无情地宣布,郭嘉的身体实在不好,就算这些年调理得当,会导致肾亏的某些事情,还是不要做的太过才好。
曹植闻之,泪流满面。郭嘉便在一旁微笑着看他,轻摇羽扇。
有的时候,郭嘉偶尔也会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喜欢上一个完全可以当自己儿子的小孩?
也许是最初觉得他很有意思,也许是为通信时其中日益增加的关切感动,也许是久病时习惯了曹植日复一日的温柔体贴。又或者是,明明以为他已走上正途娶妻生子,又骤然发觉生命实在太过苦短,不如尊崇心底隐约期望,随了念想罢。
人活一世,渺如大梦,有太多太多遗憾没有办法实现。就好像他早年期待与周瑜对决,期待与诸葛亮对决,可惜大病之后他再无从前精力,而周瑜早逝,至于诸葛亮,这些年专注蜀中内政几乎再不随军出谋划策。
无数惊采绝艳之辈,总归是要埋没于历史洪流之中。
想明白这些,伦理道德,各种顾忌似也都成了无意义的东西。因为人总是要死的,区别也只在死的开不开心,或者还有没有遗憾罢了。
所以他答应了,从此再没有退缩。
曹植其实是个很能令人愉快的人。
外人眼里,他稳重从容,又温和尊贵,明辨是非,还能将一切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这样的人,总是容易叫人心生信任以及钦佩。
但在郭嘉面前,他大部分时间又显得格外幼稚,某些在郭嘉看来根本没有必要纠结的事情,他也会管的格外勤快。当然,凡事皆有一个度,曹植也从不会越过这个度。
郭嘉只能感叹,年轻真好。
此时已是魏平二年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个时代并没有中秋节一说。只是此时农作物成熟,百姓心中欢喜。而《周礼》有言: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曹植很干脆地将这一日定为大魏国假,并亲自做了一个杂粮月饼,再命人仿造着做了一些,以犒赏三军。
按照曹植记忆,月饼是一种很好吃的食物。当然曹植做的这个月饼是否好吃——甚至是否能吃,都已成其次。毕竟是帝王亲手做的,更是发往军营,已是十分鼓舞军心。
至于曹植,这一夜便摈弃了所有仆从,拉着郭嘉出门围观百姓生活了。
夜尚浅,街边摊贩大多没有收摊回家。这一日正是曹植推举的中秋节,街上行人也便是极多,纷纷都在尝试一边赏月欢庆丰收,一边试吃所谓的月饼。
曹植与郭嘉并肩而行,闲聊着穿过无数行人,悠然走在街道之上。
好像已有许久,未曾拉着郭嘉的手并在走在路上了。曹植还记得最初确定关系时,也不敢明目张胆,只能美其名曰考察民情,借着“偶遇”之流借口,以及宽袖遮掩,走过一条又一条的路。
那个时候,当真是小心谨慎。至于现在,若非郭嘉不愿公开关系——事实上,只要郭嘉点头,曹植即刻便能下令封后。
夜色清凉,月圆如镜。
两人漫无目的走着,逛着,沿途遇见不少贩卖“陛下同款杂粮月饼”的农家人,曹植也终于不忍住了,最终在一位老人家摊子上买了几个。
惯例先是同这位胡子花白的老人家聊了会天,听闻近年庄家收成极好,曹植也是十分愉悦。至于后面老人家又不断夸赞新君贤明、减少苛捐杂税等等,曹植则是稍稍附和了几句,便离开了。
先是自己吃了一个月饼试尝味道。
虽同样是杂粮月饼,但曹植毕竟不擅长做饭菜,这位老人家的月饼味道也远超他十条街。便递了一个给郭嘉,微笑道:“味道还不错,先生且尝尝。”
郭嘉也取了一个,咬上一口。
曹植道:“先生觉得味道如何?”
郭嘉略略颔首:“不错。”他顿了顿,微笑道,“事实上,但凡尝过子建亲手做的月饼,再吃别人做的,大概都会觉得不错。”
曹植赧然:“先生,你就别提这个了。”简直要成为他的黑历史了有木有!
八月十五将近,曹植只是突然想到了月饼,于是亲手示范这做了一炉。卞氏对此有所耳闻,甚至亲自前来围观曹植动手。出炉的第一个月饼,也自然是卞氏吃下去的。
彼时卞氏没有说话。她慢条斯理吃完了那个月饼,然后命人将之纷分与众大臣。
众大臣心中激动难以言说,皆是先称赞了一番这不方不圆的月饼,然后又称赞了一番曹植,待到大口咬下……
这滋味,实在难忘!
所有人都僵笑着,慢慢将口中月饼嚼入肚中,还要违心赔笑继续赞叹。只有郭嘉,观察清卞氏表情,只是捏了一点饼皮,也是难吃地令他惊奇啊。
卞氏非常满意。她看着一众大臣将月饼全部吃完,方才带着她的仆人们浩浩荡荡归去了。
然后,待到傍晚十分,卞氏与郭嘉纷纷开始拉肚子。
曹植简直后悔。
好在有华佗在,药到病除。当然,曹植也坚定了不再进厨房的决心。
郭嘉表遗憾。
他其实十分喜欢看曹植在厨房里手忙脚乱的模样,只可惜做出来的东西实在太难吃了,否则他倒是极希望每日都能吃到曹植亲手做的东西。
当然,哪怕曹植再有天赋、做菜再好吃,做为天子,很多事他也只能忙里偷闲。
譬如今夜出宫,曹植为此准备了将近七日。哪怕出门也并无悠闲多少时光,却是不折不扣的二人世界。
现在,曹植与郭嘉正随意坐在大树之下哪家忘记收回的长凳上,肩并着肩,仰头遥望天边月亮。
这本是很无聊,也很吃力的事情。但与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却变得格外温馨,浪漫。
夜凉如水,月圆如镜。
不远处街道行人已开始减少了,也有农家商贩,卖完了自制的东西,收摊回家了。夜已深了。
曹植为郭嘉披上大氅,微笑着抵着他的额头,轻轻道:“夜已深了,我们回宫吧。”
郭嘉握了他的手,浑身渐渐回暖:“好。”
曹植道:“先前华佗说,先生今夜应是没有大碍的……”
郭嘉失笑:“你啊。”
曹植眼神闪了闪:“明日清晨,我不想上朝。”
“唔……”
当然,话虽是这么说,第二天真正没有上朝的,也只是“抱病微恙”的郭丞相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人活一世,渺如大梦”这句话是天下3阿杰配音的大荒npc男神卓君武的一句台词。
感谢白泽 岁意惜华 苏小安啦~~~ 。依梦百年 白水 徒河 预见晴天扔了的地雷=3333=~~~~
本文番外即将完结,我想不出还能写啥?
[三国]七步成湿 第107章 番外·四
魏平三年十一月,张辽领军与刘备战于白帝城。时天降霖雨十余日,长江之水暴涨。张辽无法,欲退兵至平阳关。时刘备乘船追击庞德,以大船四面发箭远射庞德小舟,攻势激急。
此战之后,庞德殒身殉节。
曹植亲葬庞德。不久,亲自领兵至平阳关。
魏平四年一月,张辽镇守平阳关。夏侯渊与王敏听从郭嘉之建议,佯攻白帝城,假意大败引马谡趁势追出,于夔门斩杀马谡。三日之后,白帝城破,刘备夜逃。
魏平四年一月十二日,刘备于逃亡途中病逝,蜀人溃不成军。
时夏侯渊自请领兵南下攻成都,曹植正欲下令,郭嘉却道:“刘备活着的时候,蜀中内乱不断,雍闿、夷人皆不服刘备久矣。现在刘备已死,天下皆是陛下您的,如此良机,雍闿定不会放弃。”
郭嘉此言不多久,蜀中大将雍闿连孟获反、大军直逼成都消息传入白帝城。此时诸葛亮以成都五千兵马与诸葛连弩等利器阻挡雍闿与孟获十余日,不见疲态。
而刘备身亡之消息传入成都,亮终怒极攻心,咳血昏迷。
郭嘉轻摇羽扇,微笑道:“现在,陛下可以南下了。”
魏平四年三月,雍闿与孟获攻成都,生擒诸葛亮。四月,曹植大军至成都,雍闿俯首为臣。
四月初夏,蜀中天气却十十分热了。
曹植至成都,召见被囚禁的刘禅。
这个时候,刘禅不过十七八岁。其性格懦弱,喜安逸享乐,心性平庸。曹植看见他时,他正瑟缩着身子近乎缩头缩尾地走入大殿。一见曹植,甚至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仅是兢兢战战下跪求饶,痛哭流涕表明自己绝无反魏之念……也便叹息着,将刘禅发配充军。
——他的父亲刘备,年少穷困潦倒,颠沛流离。也曾碌碌无为,也曾委曲求全,也曾锋芒毕露……他与曹操斗了大半辈子,至死气节犹存。而现在,他死后不过三个月的现在,他唯一的儿子竟是连一丝面对敌人应有的勇气都没有。
简直可笑至极!
但曹植没有笑,他根本笑不出来。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如刘备与刘禅,本已是这世间最为讽刺、最为悲哀的事情了。
曹植召见刘禅时,郭嘉则取了一坛好酒,去见见诸葛亮。
先前诸葛亮咳血昏迷,刘禅当下开城投降。雍闿生擒诸葛亮后,也并未囚禁虐待之,反而命名医以良药医治之。待曹植入成都,更是将人交由曹植,任其发落。
但就算是有名医医治,诸葛亮的身体也是迅速衰败,短短一月之间,竟已瘦的如同皮包骨头一般。
郭嘉站在他窗前,静静看着他。
他忽然想起,昔日自己随曹操北上将死之时,是不是也是这般浑浊苍老?
半晌,诸葛亮似也感受到了郭嘉的注视,缓缓睁开眼睛。
他整个人都已十分苍老,他的眼睛却没有苍老。还是那样从容,平静,威严,又充满了遗憾。
他们两人,一人是魏帝最为倚重的丞相,另一人则是刘备最倚重的军师,也自然听闻过对方的名字。事实上他们早在心中期待过无数次对决,然至此时,也从无一人料及,竟是如此结局。
郭嘉微笑道:“我来的时候,我家陛下一定要我向你带一句话。但现在见到你了,我却觉得这句话已没有出口的必要。”
诸葛亮轻轻微笑起来,连咳嗽都已失力气。
郭嘉打开酒坛,给自己倒了杯酒:“喝吗?”
诸葛亮挣扎着起身。他尽力挺直了脊背,仅此动作居然已是冷汗淋漓。他笑了起来,喘息道:“……喝!”
郭嘉便为他也倒了一杯酒,放到他手里。
他的手已没了力气,正在不停地细细颤抖。好在郭嘉只为他到了半杯,是以并未狼狈至将杯中好酒泼到身上。
诸葛亮已将酒水一饮而尽。也许是喝得太快,他又痛苦咳嗽起来,甚至手心鲜血斑驳。
郭嘉也将美酒一饮而尽。
他看着诸葛亮,看着鲜红血迹,记忆之中自己似也曾如此,便淡道:“何必?”
诸葛亮已止住了咳嗽。他闭了闭眼,面若死灰:“……这是,是最后一次了……”
“你明明知道此战刘备必输,又为何还要负隅顽抗?”
诸葛亮没有说话。
许久许久,他才缓而坚定道:“先主三顾茅庐,无以为报……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是罢了……”
士为知己者死,如是罢了。
四月末,诸葛亮重病而逝。曹植甚敬佩之,以诸侯之礼厚葬。
魏平四年十月,曹植归邺。
此时他已收编蜀中军队,并留下一万兵马命王敏镇守蜀中,令夏侯渊镇守汉中以防匈奴,令张辽归去合肥以防孙权,又使曹彰于柳城镇守乌桓……继续推行诸葛亮尚未普及的农务管理,遣派文臣于成都上任,蜀中初定。
至于孙权,现下既俯首陈臣,也是相安无事,曹植暂不打算东征。
首要之际,还是发展农业与经济。
收复汉中之后,曹植重新制定大魏历法,调整众臣俸禄。而后统一铸币,重辟监察制选举人才,禁止民间私自煮盐、冶铁等等,于天下推行赋税新政。
又三年,平定孟获之乱,终复西蜀。
魏平七年一月,曹丕归邺朝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