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烽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瑞根
水军体系和步军骑军的体系不同,水军的战斗力体现在舰船的机动能力运送投放能力以及水域打击能力上,与步军和骑军传统的短兵接战方式也不相同。
水军士卒需要和舰船协调配合起来才能挥其综合性的战斗力,弓弩拍杆撞角等传统打击武器,还有在水战中运用日益增多的术法武器,尤其是火性术法武器,也还包括靠船战,这就要求在训练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而在这个时代,水军的战斗范围也就受到了很大的约束。
在淮水以北,荆襄以东地区,水军的价值意义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而在淮水以南和荆襄以东地区,水军的战力价值也更多地体现在沿江沿河以及运河两岸和湖沼周围地区。
只不过在沿江沿河和运河两岸以及湖沼周围地区,往往都是鱼米丰盛之地,经济较为富庶,商贸流通达,对水运的依靠也很大,所以水军的价值也就在这上边体现出来了。
尤其是像江水和运河沿岸,像云梦泽洞庭湖彭蠡湖太湖丹阳湖巢湖周围地区,水军价值就更为重要。
江烽这么军,目标也很明显,显然不是淮北,而是淮南吴地。
这里地处江淮之间,又有运河漕渠沟通,加上诸如巢湖太湖丹阳湖这些分布在江水两岸的大湖,之间都有河渠沟通,周围地区都是鱼米之乡,盛产丝茶粮食。
只要有一直足够强大的水军船队,便可以从淮水进江水,甚至进入到这其中所有湖泊,辐射到湖泊沿岸地区,整个江淮地区度将囊括其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七郎,你说的甚是,水军必须要掌握在我们手中,但是换将易人我觉得则可以灵活处理。”江烽显然对这个问题也有考虑。
“寿州第一军第二军在军官士卒上壁垒分明,第一军是梅氏子弟为主,而第二军则是田氏子弟为主,但他们在训练方式和程度上却大同小异,战斗力也相若,假如我们能够将其军官和士卒打乱混编,也许会带来一段时间的不适,但是在同样的训练方式和作战规程下,我觉得他们恢复的度也需要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
江烽的话让杨堪有些意外,但是琢磨之后,觉得还真有一定道理。
事实上寿州第一军和第二军在训练制度体系上都基本一样,士卒大多来自淮水沿岸的船户或者就是芍陂的渔民,唯一不同的就是控制他们军官一边是梅氏子弟,一边是田氏子弟。
也就是说只要适当的把这些军官交换,其影响就可以缩小到最小,而在对这支军队的控制力上,因为军官分属梅田两家子弟,所以反而不虞其勾结联手起来,达到相互监督的效果,对江烽来说更有利。
“二郎,这梅田两家从现在的情形来们勾结起来不利于我们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是也不能排除在以后特定环境下可能有变化的可能,某始终觉得这种方式难以让我们彻底放心。”
杨堪说出自己内心话。
寿州和浍州光州的情况都不同。
光浍二州对于江烽和原来的固始军来说,都算是基本盘,尤其是在许氏已然和江烽合二为一之后,唯一的不确定因素也都消除了。
而像杨堪丁满张挺他们这些外来将领基本上都是赤手空拳而来,哪怕是招募了一批旧军军官士卒那也大多是分散于原来广胜军和龙虎军中,真正要说属于杨堪丁满和张挺他们的直接下属,并不多。
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直接人身依附关系很淡薄,在来到浍州这个地方之后,普通士卒和伍长伙长这一类最基层兵头也都是本地人,后期则是来自颍亳寿三州的流民,所以这支军队对江烽的忠诚度很高。
而寿州军则不一样,他们之前有明确的效忠对象,虽说分属两家,但在此之前,他们都是统一在寿州军这面旗帜下,思想上还是基本一致的。
如果现在未对其内部有较大调整,只是简单的互换一下两军军官,这情况下就贸然放权,一旦梅氏田氏在特定情况下达成某种交易,形成共识,那就有可能引不测之祸。
如果要对其内部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一来江烽手中并没有合适的熟悉水战的将领军官,二来这种调整也肯定会影响到水军战力的形成,这又是江烽不愿意见到的。
不得不说杨堪的话有其道理,以这种方式夺下寿州本身就有些出乎江烽所料。
或者说,寿州这么快落入自己手中,出了江烽的意想。
之前虽然都是在围绕着拿下寿州做准备,但来得这么突然,江烽甚至觉得自己乃至浍州方面都没有做好接收寿州的准备,但这种良机千载难逢,再没做好准备也得要毫不犹豫的接手。
但现在已经拿下了寿州,该怎么来消化却是一个问题。
正如杨堪所猜测的那样,江烽觊觎着淮南吴地。
吴地局面已经进入了烈火烹油的阶段了,按照情报体系反馈回来的消息,吴王杨溥与同平章事徐知诰的矛盾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而徐知诰也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对杨溥下手,杨溥麾下诸人也在秘密联络地方,准备与徐知诰摊牌。
如果没有意外,年内杨徐反目将是大概率的事件,而且江烽怀疑蚁贼秦权的主力一直在淮北肆虐,逗留不去,迟迟不渡江,也同样是在瞅这个机会。
一旦杨徐反目,双方大打出手,只怕秦权就会即刻渡江分一勺羹了,甚至东面的越国钱氏也会加入进来。
真正到这个时候,如果己方却按兵不动,浪费这等机会就太可惜了,所以当初江烽甚至觉得如果寿州骤然难下,他宁肯绕过寿州直取庐州和濠州,先将这两州拿下来,到那个时候,寿春就是孤城一座,也不怕它能飞了。
但现在已经将寿州拿了下来,那又另当别论了,如何将寿州军的力量融入浍州军中,让其在即将到来的淮南争霸战中最大限度的挥出来,才是当下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淮南吴地坐拥十州之地,还有周边数州依附于吴国,堪称江南独大,如果不是这杨徐君臣之争,或者说还是杨行密时代,这一统整个江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现在杨徐君臣反目,对于吴国来说是一个坏消息,却给了周围的藩阀势力一个绝好的机会,所有人几乎都瞪大眼睛一场不死不休之局,就时候开打了。
江烽内心也希望这一场吴国内乱能够来得再晚一些,让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光浍寿三州,整合其中力量,但是很显然时局却不会按照他的希望来展。
甚至杨徐双方之间也一样清楚一旦双方反目开打,周边的诸藩肯定会趁机加入进来趁火打劫,但他们却无法住手。
无论是杨溥还是徐知诰都很清楚,对于他们两人来说也许落到周围诸藩手中他们还能有一条活命,但是落到对方手中,却绝对是只有死路一条,这就是内乱的残酷性。
也正是基于此,杨徐双方都在竭尽全力的做最后准备,同样也都在向外延揽助力,甚至连寿州方面也一样接到了杨溥的手书,要求田氏在一旦杨徐开战之后,也要准备两军加入杨氏麾下。
这个情况也是江烽从田春荣那里获知的。
对于田氏来说,江烽方面接管寿州防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起码田氏无需在为是否出兵加入吴国内战,以及出多少兵而费神了。(未完待续。)
亚洲第一美女,**翘臀,火辣身材完美身材比例!!:meinvlian1(长按三秒复制)在线观看!





烽皇 第一百一十三节 翻手为云
“七郎,恐怕你也看出我的意图了。”江烽示意杨堪入座,自己也坐下。
厅堂中上首只有一张胡椅,而两旁则是文武分列的座位,佐官中别驾不设,长史和司马就各居首位,杨堪选了司马位置之后第二个而坐。
“二郎怕是觉得吴地内乱,对我们浍州有可乘之机?”杨堪当然清楚江烽的想法。
“之前我们一直围绕着谋夺寿州而动,但实际上我没想过会如此快捷的拿下寿州,我其实考虑的是如果寿春拿不下,可否拿下庐州,当然前提是吴地乱起。”在杨堪面前江烽当然不需要掩饰什么。
杨堪在蔡州一战之后,已经将妻妾搬到了浍州居住。
在杨堪的带动下,崔尚、丁满、李桐、葛晗、王煌、杜拓等大梁系诸将也都纷纷效仿,这一方面也是进一步证明他们和浍州方面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也是向外界证明他们对浍州未来的信心。
张挺和郭岳也准备在近期将妻妾儿女接到浍州,连这种新来浍州不久的将领都有这般动作,这种姿态对于浍州军心也是颇为鼓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梁系的将领也是用这种方式在做一种切割和表态,意味着从现在开始他们是浍州将领,而大梁只是他们的故园而非效忠对象了。
这方面的动作不仅仅是给光浍方面带来了冲击影响,同样也会给大梁方面带来潜在影响。
这意味着光浍方面前景看好,值得加入,大梁现在也不可能就这些闲散在家或者不为大梁军所重用的将官军官投向盟友而做出什么干涉的举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些大梁系将领在光浍寿这边的势力越大,也意味着他们对江烽的影响力也会越大,在日后涉及到与大梁相关的事务上,有这帮人的助言,大梁和光浍寿方面的盟友关系也许会更稳定。
“二郎,庐州乃是杨氏发迹之地,你不看好杨氏?”杨堪敏锐的觉察到了一些什么东西。
虽说现在杨徐之争开始表面化,但是杨氏毕竟占着吴王正朔,而且淮南西部诸州中杨氏影响力还是颇深的,纵然徐氏手握大权重兵,但真要对决起来,要说这胜负也是五五开才对,可江烽怎么就这么断定杨氏必败?
江烽当然不可能说原时空历史中就早已证明了这一,徐氏把杨行密的子孙们是给收拾得服服帖帖。
现在这个时候历史虽然有所改变,当根据情报显示,起码在吴地仍然是没有太大改变,只不过现在却还存在一些外部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在淮北一直逗留不去的蚁贼,却是一个很大的外部变数力量。
“七郎,杨徐之争我觉得怕是迟早要白热化的,这一站一旦打起来,只怕他们想停都未必能停下来,而且一旦战火燃起,我估计外部虎狼都要扑上来分一勺羹,秦权和越国,都会介入,我们能袖手么?”
江烽的反问让杨堪也沉吟良久。
“二郎,我也知道一旦吴地乱起,对我们来说又是一次机会,只不过你不觉得我们现在的步子迈得太大了一些么?”杨堪苦笑。
杨堪的话同样也是江烽最为苦恼的,他也忍不住将身体仰靠在胡椅中,身体微微后仰,目光向上,摊了摊手。
“我何尝不知?纵然是原来的老州,我们也握有两州十县之地,这等扩张速度,恐怕前所未有,可眼睁睁的看着这等机会从嘴边溜走,七郎,你不觉得日后我们会后悔得睡不着觉么?”
听得江烽说得这么露骨,杨堪也忍不住微笑。
是啊,要说才来固始之时,何曾想过短短一年之内竟有如此造化?
当初江烽在汴梁城里的炎炎大炎,很大程度也是鼓舞大家士气,给大家一个奋斗拼搏的目标方向。
虽然提出要新设浍州,但当时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若是三五年内能如愿以偿的打下这浍州一地,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哪曾想到一年下来,局势变化若斯,竟然坐拥三州之地,想来都觉得有如梦中。
当然,这一年来大家出生入死,蔡州来犯那一战,虽然只有短短一天,但对于杨堪来说却比一年更难熬。
无数袍泽兄弟在那一战中牺牲,就算是他这一辈子也未曾经历过这般险恶的生死之战。
现在杨堪想起与袁无为那惊天动地的一战,仍然让他热血沸腾之余也是惊心动魄,有时候一觉醒来回味起那一战,也是心潮澎湃。
人生中遇上这种战事并不会太多,尤其是那种生死须臾间的搏杀,带来的顿悟和他提升,绝非寻常较量过招能达到。
有奋斗有牺牲才有收获,正因为这一年来浍州军上下齐心,败蚁贼,退袁军,击南阳,方能成就现在的硕果。
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还是来得太快了一些,快得让浍州军诸将都觉得有些难以把握。
浍州不说了,拿回光州本来就有些出人意料,但也可以说是机缘凑巧,如果不是南阳刘玄要和大梁联手争霸中原,这光州是万万不可能被蔡州袁氏交出来,交出来也永远轮不到浍州方面来接手。
再退后一步,光州和许氏也有些瓜葛,许氏现在又和江烽连为一体,也就罢了,可这寿州却真的有儿像是做梦一般就拿了下来,甚至江烽还在长安求得了朝廷给予的光浍寿防御守捉使这一职务。
这无一不显示出这位主公是真的洪福齐天了。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实力。
可这种好运气会一直跟随着你么?天下没那么多好事都轮到你头上。
再说一句客观一的话,如果不是之前浍州方面花了许多心思在寿州上,提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就算是郑氏找上门来求浍州出兵,浍州也不敢搅这趟浑水。
见杨堪的表情而是精彩而复杂,江烽知道对方显然也是被自己这番话给打动了,但是理智又在提醒杨堪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若是这吴地之乱能缓上一两年就好了。”杨堪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罢了,走一步看一步吧。”江烽站起身来,心中却还是有些不甘,“总归还有这么久时间。”
*************************************************************
褐衫老者半闭着双眼,意态淡然。
郑弘却有些沉不住气,想要站起来,但是最终还是坐了回去。
郑恢也努力想要让自己保持镇定,不过微微颤抖的身体还是暴露了他的心境。
此事之后,大哥要正式卸任族长,将族长之位交给二哥,而他郑恢也将坐上协理之位,这一职位相当于族长的助手,协助族长处理整个郑氏一族的事务。
每一个大家族都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谁该坐什么位置,都有定数,不是你武技高,或者你是嫡子,又或者你更会来事就可以改变。
郑氏一族一样是枝蔓纷繁的大家族,经历了这多代人,已然分出了太多的分支,甚至在这百年间,族中各家也都有过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的经历,这一轮同样也就轮到了郑居、郑弘这一系了。
“老二,好好坐下吧,该来的始终要来,浍州方面会考虑清楚的。”郑居睁开眼瞥了一眼还有些心神不宁的郑弘,淡淡的道。
郑居也能理睬郑弘内心的躁动,毕竟马上就要揭开幕布,浍州方面会怎么对郑家,这关乎未来几十年郑氏一族的发展走向。
但郑居不认为浍州会食言而肥。
以他的观察,那位据说已经取得了光浍寿防御守捉使的江二郎不是省油的灯,甚至在老二都尚未有要和浍州搭线之前,这个家伙就已经到长安去图谋寿州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家伙胃口奇大,目光绝对不会仅限于寿州这一地,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家伙需要用千金来买郑家这根马骨,否则日后这家伙何以招揽其他人?
不过梅田两家,尤其是田家干净利落的投降,还是让郑家有了一些危机感,尤其是江烽表现出来的对寿州水军的浓厚兴趣,更是让他们心中惴惴。
寿州水军一直是掌握在梅田两家的,郑氏在这方面确实是一大短板,这也是郑氏始终无法和梅田两家争雄的根本原因。
有了水军,才能控制淮水上下航道,才有能力护卫船队上下出入,这是寿春作为淮水中游最大商埠的根基。
郑家的强项是在步军和粮食生意上,但是郑家步军在霍丘一战中已经覆灭,而粮食生意上梅田两家在安丰一样也有,只是不及郑氏这么大罢了,但并非不可替代。
见惯了周遭藩阀们翻手为覆手为雨的手腕,若是要把希望寄托在这些藩阀的良心上,郑居和郑弘都还没有那么天真。
郑氏对浍州来说,还有价值,梅田两家也有他们的价值,关键在于浍州会怎么来安排,让他们能够体现出价值为其所用,这才是三姓存在的基础。
否则一声令下,也许明日三姓家族子弟也就会变成寿春城外的壮丽京观。(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烽皇 第一百一十四节 表态
门开了,江烽亲卫来请郑家三位主事者。
郑居站起身来,向郑弘头,示意跟上。
今日与江氏会面对话,如同大考,关乎郑氏日后数十年的气运,有些问题要问清楚,有些话要说透。
老二日后还要和江氏合作,这些话这些问题就只能由他来说他来问,哪怕是现在惹得对方不高兴,也胜过日后的龃龉,这个恶人他要来当。
踏在青石板径上,看见覆地的竹林和假山石,秀雅古朴的院墙飞檐,白墙碧瓦,拱门圆柱,郑氏三子内心也是感慨。
寿州刺史府的历史乃是整个淮南道上最为悠久的一座府邸,从唐元和十五年开始,寿州刺史府便一直是这座府邸,而这一百多年间,十余任刺史,大半由梅田郑三家人出任。
而从黄巢之乱后,五十年间,寿州刺史历任六任,梅氏家族三任,田氏两任,郑氏仅获一任,而且那一任也仅任三年便易人。
可以说这座寿州刺史府见证了百余年来三姓的兴旺。
但是现在,从现在开始,梅田郑三姓都知道,寿州刺史不会再由梅田郑三姓族人出任。
对这一,郑氏也早有心理准备。
今后无论是谁主宰寿州,都不会让梅田郑三姓族人再出任寿州刺史,现在三姓要争夺的是佐官和六曹判司这种掌握具体实权的职位,这也是郑氏要争取的。
今日的谈话,郑居也会当仁不让的提出郑氏的要求,因为郑氏为浍州军做出了巨大贡献,日后也会投效和追随江烽,没有郑氏的这些精心策划和努力,江烽岂能如此轻而易举的入主寿州?
当然,郑氏也非不识时务者,索取和付出是相对的,设若江氏能如同当年吴王杨行密或者越王钱镠那样独霸一方,郑氏便是跟附骥尾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和郑氏三子的谈话当然不可能在厅堂中,选在了百寿堂侧面的别驾居所中。
自中唐以来,各州作为三佐官的别驾一直虚设甚至不设,所以州别驾实际上已经被废置,而附设与刺史办公居所旁的别驾居所实际上已经作为刺史府的附属办公场所来使用了,大多数时候是刺史本人私下接待宾客所用。
江烽还是第一次见到郑氏本代族长郑居。
这个气色抑郁面有忧色的男子却比郑弘和郑恢二人多了几分儒雅和淡泊的气度,倒是让江烽高看了几分。
都说郑氏本代族长郑居甘于寂寞不思进取,但是在江烽看来这恰恰是明智的表现,在梅田二家各有靠山,且实力明显强于郑氏,加上还有水军优势的情况下,郑氏若是冒然出头去招风惹火,真的就是去寻死了。
若不是郑氏的根基远在霍丘,或者郑氏敢于意图插手安丰的粮食生意,估计梅田两家都绝对容不下郑氏。
也正是这郑居能清醒认识到郑氏一族的处境,采取了韬光养晦积蓄实力的策略,也才能熬到今日,尤其是在郑氏根基霍丘在被蚁贼毁了之后,梅田两家没有立即翻脸动手,也和郑氏这种低调姿态有很大关系。
现在郑氏终于熬到了这一刻,郑弘的这个冒险似乎也该有所收获了,江烽不知道郑氏三子是不是这般想的。
“郑居(郑弘、郑恢)见过防御守捉使大人。”
江烽是在门口处迎上郑氏三子的。
对于帮自己入主寿州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郑家,江烽觉得应该给予必要的礼遇,这既是酬谢,也是礼节。
“久闻郑居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幸甚。”江烽主动拱手一礼。
郑氏三子都有些震惊。
他们也早就听闻过这位如彗星掠空般崛起的奇才人物的大名了。
一年多时间,从一个光州斥候就能登成为光浍寿防御守捉使的人物,无论怎么高看都不为过。
你可以说他从蔡州袁氏控制下的光州独立出来为固始军是冒险,你可以视他孤注一掷抗击十倍于自己的蚁贼为赌博,你也可以觉得他为了确保固始的独立而与如日中天的蔡州袁氏一战是冲动,但这三步他都走成功了。
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这句话虽然没有人说出来,但是无数人都是认可的。
而这后边传言固始军(浍州军)跨淮击南阳,迫使南阳刘玄伐蔡功亏一篑,以及这一次与郑氏合作入主寿州,这难道都能归结于运气好,冒险成功?
事实显然不是这样。
没有谁会轻易成功,郑氏一族能走到现在这一步也是数代人的艰辛努力,而江烽能一跃成为光浍寿防御守捉使,当然不是侥幸。
这样一个人物,有如此年轻,在郑氏三子看来肯定是倨傲不群的,因为他有这个资格,却没想到江烽表现得如此谦和低调。
“防御守捉使大人过誉了,某老朽不堪,今日得见防御守捉使大人,方知今世竟有大人这般人杰,郑氏能跟附骥尾,荣幸之至。”
郑居很坦然的拱手回礼,口中恭维话也是滔滔不绝。
江烽微笑,看来这位郑氏族长还是警惕性很高,大概也是对自己不太放心。
这也正常,以前从未打过交道,自己又这么年轻,在这些世家阀族眼中,自己大概更像是一个暴户,现在他们是不得不屈从于自己手下,但内心的尊重和认可程度,还很难说。
1...125126127128129...3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