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烽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瑞根
对这个人的来历实在有太多的传奇色彩了,斥候出身,光州覆灭之后居然以一军之力独立于固始,击退蚁贼,逼退蔡州,几经周折竟然坐大成势,现在竟然有了三州之地,尤其是寿州,落入此獠手中,顿时让此獠如虎添翼,大概也就是这些因素,才让此子敢于和自己来一争高下了吧。
想到这里,李昪也有些黯然,若非蚁贼在背后捅自己一刀,哪有此子在自己面猖狂的余地,别说庐濠二州,就是寿州,少不得日后也要让他吐出来。
只是现在,却还只能忍下这口恶气。
心中虽然百般不爽,但是李昪也只能强压在心中,表面上还得一副月白风清把臂言欢的模样。
“听闻江大人有意与某一晤,某也是深感欣慰,早日里某也遣使与江大人商谈,但一直未能有结果,不知道此次江大人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出来,李某也洗耳恭听,……”
听得李昪在自己面前咬文嚼字,话语里也还带着几许揶揄,江烽却仿佛没听到一般,一副诚挚恭顺的模样:“太师言重了,先前江某之所以和萧俨萧大人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也是有些其他原因的,……”
“可是因为濠州杨勋的原因么?莫非江大人觉得濠州依附于你,淮右便可耀武扬威的来与某讨价还价了么?”李昪脸色一变,厉声道。
“呵呵,太师何出此言?杨勋选择归附淮右也是看到了太师内心不欲得濠州吧,就像太师也不想留下庐州一样。”江烽淡淡的道。
李昪猛吃一惊,他没想到对方这么快就能猜测到己方内心的底线,还是己方有内奸暴露了?
看见对方微微色变,江烽微微一笑,“其实萧俨提出杨氏一族需要交给贵方时,我就知道太师不欲得庐州,而想将其交给淮右,此刻的庐州只是一个烫手山芋,若是杨溥和杨氏一族交与太师,整个庐州乃至濠州、和州、滁州,只怕都要沸沸扬扬,非但太师回程不会安心,某在庐州濠州也一样如坐针毡啊。”
李昪真的色变了。
他和徐玠原来也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打下庐州其实并不难,也就是多损耗一些士卒罢了,但难在如何来把庐州管治好。
稍不留意,这里就会成为一个反对自己的大本营根据地。
纵然把杨溥一族人控制住,但杨氏一族开枝散叶甚多,不可能全部带走,庐州和濠州都受杨行密惠泽颇多,短期内你根本无碍消除影响,若是手段过于严厉,只会引更大反弹,牵制自己的精力不说,也会引来其他人攻讦,若是宽纵,那又真的成了养虎为患了。
现在江烽这厮居然直接挑明这个问题,难道是打算不把杨溥一族交与自己?那就真的没得谈了,若是不把杨溥一族握在手中,李昪睡觉都不会安枕,这是李昪决不能接受的,哪怕与淮右军打一仗都只有挺下去。
眼睛眯缝起来,李昪的身上似乎也多了几分冷意,嘴角微微挂起的笑容更像是要作时的先兆:“江大人,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么?”
“太师,其实你我都清楚现在庐濠二州的局面,你的想法我明白,但是庐濠二州的群情民意却不能不考虑啊,太师欲把庐濠二州交给淮右,但淮右不能拿着却碰不能碰,动不能动,成了一大累赘吧?可若是庐濠二州士绅都对某恨之入骨,某这庐濠二州得来又有多大意义呢?”
江烽的话语显得很坦然,但是李昪却根本无法接受。
“江大人,那你的意思是该如何?”李昪懒得与对方磨嘴皮子,径直问道。
“杨氏一族应该消失在江南这块历史舞台上了,但是我们也应当保证他们一生的性命安全,这也是对我们作为继承者的名誉的一种保护。”江烽慢悠悠的道。
“保证他们的性命安全?”李昪寻摸出味道来了,“如何保证?某可以承诺……”
“不,不,不,太师的承诺,某个人可以相信,但是别人呢?尤其是庐濠二州的士绅们呢?”江烽轻轻摇了摇手,“所以,某觉得某可以作为联合担保人,但是……”
请记住本站域名:www.d3sb .com 谢谢!





烽皇 第一百四十一节 保证
新第三书包网域名:www.d3sb .com 请书友收藏
担保人?这是个什么鬼东西?李昪没来由的一阵恼怒,这厮是在调戏自己么?
自己拱手奉上了庐濠二州,这厮居然还在自己面前装神弄鬼的玩花招,要自己保证杨溥一族的安全,他还要作保证人,这岂不是要让自己拿出什么具体的保证措施来,否则他这个保证人就不答应了?
强压住内心的不满和怒火,李昪好歹也是沉浮多年的人主,面色不变,淡淡的道:“某倒是想听听,江大人准备如何来当这个担保人,而某又该做些什么才能满足江大人这个担保人的要求呢?”
江烽何尝不清楚此时对方只怕早就怒火中烧了,但他还得要把话说完,这谈判本来就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相互之间本来就有一个博弈过程。
若是真的李昪毫无顾忌,早就大手一挥,大军就打过来和淮右军打成一团了,何须这么对自己忍让?
正因为对方也有忌惮之处,所以自己就必须要把这份力道用足,最大限度的压榨出价值来,这就是谈判的本质。
本来淮右也不可能和对方成为盟友,所以哪怕达成协议,签订合约,那也不过是延缓了双方之间的战争时间罢了,大家都得一个喘息之机,为日后下一场战争做准备罢了,江烽也相信只要有机会自己或者李昪都会毫不犹豫的投入到对对方的一战中去。
“太师莫恼,某这也是迫不得已,您也知道淮右和庐州这边联系颇多,这日后庐州受某管治,牵绊甚多,某不希望日后这庐州纷争不断,这杨溥一族便是关键。”江烽也显得很坦然,“古语,成王败寇,杨溥既然已经在吴地失败了,便该退出历史舞台,某可以劝杨溥将吴王之位让给太师,也可以协助太师帮助游说朝廷同意此举,但是我们却必须要保证杨溥一族的性命,所以某的意见是,要么将杨溥一族送往浍州,由某来保证其安全,要么送往长安,由朝廷来安顿其生活,但须得由太师一方提出保证。”
听得江烽称可以劝说杨溥将吴王之位让给自己,李昪心中也是大喜。
饶是知道这背后肯定还有什么条件,但他还是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
杨行密自打建立吴国,杨氏一族在吴地的影响力极大,哪怕杨行密已经死了几十年,其继承人也换了几个,尽皆是些庸人,但是杨氏一族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
如果杨溥主动将吴王之位让给自己,也就意味着吴地的和平交接,尤其是有江烽这个保证人在场下,这种吃相就比自己抓住杨溥再行此举要好看得多,这也是李昪最乐意看到的,甚至哪怕为此付出一些代价,也值得。
“你想要什么?”李昪是觉不相信江烽会好心到只为杨溥安全着想的,这个贪婪的家伙绝对是另有所图。
“保证么,自然是要对双方都有约束力的,不如将和滁二州作为保证之物,若是五年内杨溥一族安全无虞,那么和滁二州就交还太师,若是五年之内杨溥一族中有重要人物丧命,那……”江烽没有再说下去。
李昪怒不可遏,这厮,竟然如此?!
得了庐濠二州还不满意,竟然还要打和滁二州的主意?真是视自己为无物不成?
“江大人,你的胃口是不是太大了一点?真的就不怕把自己给撑死?”李昪脸色骤然阴冷下来,冷冷的看着对方。
“太师误会了,某绝无要和滁二州的意思,某的意思是不如请朝廷派出官员来管治和滁二州,这样也可消除你我之间的嫌隙矛盾,亦可作为你我忠于朝廷的保证,太师觉得如何?”
江烽语气极为诚恳,丝毫没有因为李昪的怒而改变,这反倒是让李昪有些起疑,如果真的让朝廷派人来出任和滁二州的刺史和上佐官,那关中肯定是喜出望外的,这几年,朝廷一直有这个意思,但是地方上的诸藩却根本不予理睬,现在提出了这个由头来,岂不是正中朝廷下怀?
只是这朝廷直接掌管了和滁二州,对于江烽来说又有什么好处?
李昪也知道江烽和朝廷关系尚算和睦,甚至连光州刺史和上佐官都交给了朝廷任命,以此来换取朝廷对其的支持,现在又把这一手用到和滁二州来了,意欲何为?
一时间也想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但是李昪知道对方必有诡谋,“江大人,和滁二州关乎楚扬二州安全,乃某核心腹地,此事无须再提。”
“太师此言差矣,和滁二州之前也非太师掌控之地,此二州乃是杨氏属地,太师无非是担心和滁二州被某掌握对楚扬二州构成威胁罢了,可某说了,由朝廷委派官员来,这能确保你我都安心,而且亦能安抚杨氏一族,杨溥一族也能安安心心在长安生活,太师也可以想象得到,只要这二州在朝廷手中,朝廷必定不会愿意让杨溥一族回吴地的。”
不得不承认这厮的话颇有说服力,李昪现自己心志也有些动摇。
和滁二州都是小州,加起来也不过六县之地,而且人口和富庶程度与楚扬润常这几州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自己担心的也就是对方趁着自己无暇西顾时起战争,若是让朝廷来充当一个缓冲屏障倒也非不可接受之策。
见李昪目光闪动,江烽知道这厮也有些动心了。
蚁贼南渡之势已成,这厮现在急于回楚扬二州迎击蚁贼,而自己也一样需要马上处理掉庐濠二州,以应对淮北变局。
苏铁传回来的情报让江烽颇为震撼,他没想到蔡州竟然有如此决断魄力,竟然敢在只拿下北颍州,而且自己还在着力牵制其行动时就敢大胆出击亳州,可以想象得到,现在尚未完全稳定下来的感化军绝对无法抵挡得住全力一击的蔡州军,江烽甚至敢断定,只要蔡州军倾力一击,亳州的感化军绝对只有崩塌的结果。
正因为如此,江烽才迫不及待的要了结吴地战事,否则陷在这里,一旦袁氏拿下亳州,现淮北甚至比自己想象的更空虚,不可避免的就要生出吞并徐州的野望。
而残余的感化军如果意识到他们无法独立生存下去了,其中肯定有人会良禽择木而栖,要选择投靠袁氏,这就非常危险了,亳州可以失,但徐州绝不可以。
觉察到李昪没有说话,江烽也不相逼,二人就这样比肩而立,看着被铲除得干干净净的河汊子。
这本是草长莺飞的好时节,江南早春景色,更是让人迷醉,但是现在却成了战火纷飞的疆场,无论是那边得胜,最后遭殃的都是这些被战乱撵得四散奔逃的百姓,而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季失去了收成,也就意味着四五月青黄不接的时候,又会有大量的流民产生,谁接手,都将面临着这一难题,哪怕庐州这几年平顺,可民间穷苦甚久,升斗小民根本没有存粮,只要有这么一场战争,立马就会让他们濒临饿死的边缘。
要么为匪,要么变为流民逃荒,要么就只有饿死,似乎还真的就只有这几个选择。
肥水绕城郭而过,一直向东南流入巢湖,又从巢湖的东南边缘流出变为濡须水,成为庐州与和州之间的州境,一直到注入江水。
这一线都是寇文礼的势力范围,也正因为如此,江烽才尤为看重寇文礼。
这水军第三军成立之后,除了肩负特殊任务外,日后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掌控江水。
要得江南,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力量不行,虽然现在看起来,接掌了寿州水军和巢湖水匪的自己水军力量已经算是强悍的了,但是江烽知道真正要图谋整个江南,这点力量还远远不够。
连蚁贼都知道拉拢白水塘水匪了,越国水军的力量更是不俗,加上诸如镇南军那边大钟、小钟的水军,还有潭岳、江陵那边的水军,都是佼佼者,自己日后的江南攻略还任重道远。
*******************************************************
李昪最终也没有给江烽一个肯定的回复就离开了,而且离开的时候似乎还怒气冲冲。
不过江烽却能看出对方内心的犹豫。
双方都有底线,而自己的意见却都为各方留住了底线。
这事儿就能成。
他不怕李昪不就范。
或许还会有一些细节上的争论,但那都不重要了,在江烽看来和滁二州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也是可有可无,吞下庐濠二州已经让他有些消化不良了,再多,他也真的有些吃不消了。
具体的细节,自然就交给陈蔚、崔尚还有王煌杜拓这些擅长朝堂交涉的人去办理,但谁都知道时间很紧,也需要尽快把杨溥这边的事宜搞定。
但对于杨溥来说,能留一族人的性命便是最好的结果了,他自己应该很清楚这一点。
请记住本站域名:www.d3sb .com 谢谢!




烽皇 第一百四十二节 “阅兵式”
新第三书包网域名:www.d3sb .com 请书友收藏
接下来的事情似乎就有些顺理成章了,
随着庐州城中守军士气的迅速崩溃,三方见面洽谈也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
虽说江烽和李昪这两个主导者已经见面就大方向进行了定调,但是对于杨溥一方来说,肯定也是要“誓死”捍卫自身利益一番的,争吵、谩骂、诅咒、恫吓、威胁,各种手段都少不了,只不过这都不是江烽所需要去操心的事情了。
既然已经无力决定此事,那么庐州城迅速就成为一座撤防城市,淮右的骑军、牙军、第一军、第六军、第八军都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庐州城。
按照和庐州守军达成的协议,东海军和淮右军各率领两个军入城,分别驻守东城和西城。
这也是经过一番争执之后达成的妥协。
原本东海军希望能够五个军入城,但这遭到了江烽和杨溥一方的坚决拒绝,最后经过激烈争吵之后,江烽和杨溥一方才同意了东海军和淮右军各派两军入城。
之前来庐州江烽把自己手底下能调集起来的兵力全数调动了起来,面对李昪的东海军、镇海军,如果你不能展示出一点儿肌肉,那么你很难赢得对方的尊重。
面对着黑压压走来的士卒,站在城头的李昪、许文稹、马仁裕、韩熙载等人也是神色复杂。
东海左军的第一军和第二军已经入了城,就驻扎在东城,他们也是假借要一晤江烽,所以才会在亲卫的护卫下来到西城城门上,一观淮右军军容。
淮右的崛起始终让人感觉有些雾里看花,哪怕李昪和江烽亲自接触,除了感觉到此人武道水准已经步入小天位外,给李昪更多的还是此人胆大心黑,而且极为厚颜,倒是有些枭雄之色,只是其他方面要说此人有多么傲人的风姿,也说不上。
但有一点李昪和麾下众将还是承认的,那就是淮右军能抗住蚁贼和蔡州军的进攻,尤其是敢和大梁军一拼的蔡州军过招,没点底气不行,他们今日就是想要看看这淮右军如何能在群雄荟萃的中原立足。
庐州乃是淮南大城,也是杨行密发家之地,作为州治的合肥,从三国时候就一直是江淮要地,作为州城,其城墙建设自然不会拉下,城高墙厚,巍峨雄峻,这也是为何东海镇海两军数万人围攻始终未下的一大原因。
宽敞的城门洞与南阳这些大都邑的格局相似,都是三门洞,其中主城门洞平素不开,只供军队调动使用和国君进出。
而今日自然是城门洞大开,迎接淮右军入城。
事实上在之前丁满已经率领了牙军一个营提前进了城,这种情况下,起码的安全防护还是要的,尤其是在目前庐州本身局面就还混沌不堪,杨溥虽然已经服软,但是却还不愿意答应某些条件,同样李昪也还是三心二意,江烽这边也开出了条件,三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三方各军入城这也是一种姿态,表明是有这个意愿来和平解决此事,但是在条件上却要各自退让一步方能成事。
淮右方面也知道李昪一方来观军,这本来也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作为谈判方,要看一看淮右的真实底蕴,这不为过。
江烽当然也不吝于这一表现,实际上哪怕李昪他们不提出此要求,他也会制造机会让其一观,当然他们主动提出来就更好了。
整齐的部队迈着齐刷刷的步伐走了过来。
在这个年代,还谈不上什么真正像样的阅兵,除开真正的战争外,大家对军队的直观感觉都更多的是从军队行进间流露出来的气势来进行判断。
第一军五个营,每个营五个都,也就是二十五个都的士卒,满编满员,就这黑压压的踏着脚步从西门外的直道行进而来。
城墙内外早已经挤满了士绅百姓,无论是谁都知道,淮右可能会在今日之后正式接管庐州,哪怕庐州城里已经入住了东海军的两军,但大家都知道那不过是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无论如何,最终庐州城的归属是淮右。
杨堪有些紧张。
说实话,这种紧张,对于他自己来说还真是一件新鲜事儿,哪怕是袁无为的龙焰天王刀刀锋临头,也没有让他这么紧张过。
无他,江烽给他的命令就是要在这入城这短短的两里地间,制造出一个“阅兵式”的气势出来。
什么叫“阅兵式”?实际上也就是观军。
但江烽提出的要求显然不是寻常的阅兵那么简单,按照江烽的勾画,那就是要在这短短两里地里走出淮右军的风采,要让庐州士绅百姓和东海军、镇海军一帮将士们看看淮右军是怎么做到在中原立足生根的,凭的就是这份气势!
这个要求实在太高,连杨堪都觉得太过棘手,难以实现,但是江烽以一个都为例,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就让杨堪见识到了这位主君的天生奇才天纵不凡,让他再一次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实杨堪太过于拔高了江烽的本事,队列训练事实上早就在淮右各军中推行了,只不过在这个时代中,队列行进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纪律培养的方式来进行,甚至连江烽也没有觉得这个队列训练,尤其是对标准的严格要求有多么重要,他只是将自己所了解掌握的这些东西一股脑儿的交代给了兵头们,让他们按照这个规则去进行训练罢了。
真正在这个时代的队伍野外行军中,既不可能保持完全一致的节奏,也不可能在步伐上完全要求一致,而所谓的正步行进更是意义不大,所以在淮右军中,这种队列行进更多的是作为军队初建时用于新兵的操练规范,尤其是对军纪的强化训练规范,到了后期的训练中,则只作为寻常训练科目中的一项来训练了,甚至还比不上这个时代的阵型操练来得重要。
对于一军已经有着队列训练基础的士卒,让其在从未见识过现代队列行进带来的视觉冲击的一帮人面前展示一番,江烽还是有这个信心底气的。
他以一都为例,通过强化训练,这个时候第一军良好的纪律性和服从性就显现了出来。
短短一天时间里,一都两队一百人行进停止便颇有气象,然后推而广之到一个营,气势顿时为之一变,五百人,五个阵型走动起来,行进动作整齐划一,尤其是在长矛兵和刀盾兵的阵型变化是展示出来的虎虎威势,那种冲击力和压迫感扑面而来。
杨堪虽然也对自己这帮部下知之甚深,但是却从未见识过自己这一军二千五百余人在行进间竟然能走出如此气势,连他这个军指挥使都被从自己面前走过这帮部下给深深的震撼了,以至于全军走过之后,他脑海中竟然全是一幅幅手脚迈进,长矛高举,刀盾压身的刚烈之姿,半晌都难以回过神来。
现在就该轮到李昪以及他的东海军、镇海军一帮人感受这种气势了。
杨堪独自一人骑马走在了第一名。
斜跨在马鞍后的两只戟袋上的冰王戟哪怕是藏匿于戟袋中,仍然能让城楼上的众人感受到这种气势。
连江烽都意识到杨堪这家伙的武道又有了进境,虽然还未踏入小天位,但是也只有一步之遥了,也许就是某个机缘,就能让他一步登天,这大概也是杨堪急于寻求一战的缘故吧。
杨堪之后,便是紧随而来的五营步卒。
每营之前两名军官,营指挥使和副使,两人并肩而行,盔甲和腰间的邯刀显示出他们不一样的身份,一手扶刀,一手挥动,昂然向前。
而紧随着他们的一营士兵被很巧妙的划分为五个格阵,每一个格阵就是一都一百人,由两个队组成,每队五十人,但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只有在每一都之间才有两步距离,而都头和副都头则与士卒并行,走在对阵的左侧。
“唰!唰!唰!唰!”
“唰!唰!唰!唰!”
整齐划一的步伐演变成为声音,就是那种步调一致的响声,初一听起来不觉得什么,但当二千五百多人的步伐走出同一个步调时,那种味道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
西门外看热闹的寻常士绅百姓,城门楼上的好位置自然轮不到他们,他们就只能站在吊桥外周围的野地里,由于人太多,人群慢慢向前簇拥,一直要延伸出两百步开外,但这也一样阻挡不了老百姓的热情。
毕竟大家都希望这场战事早一日结束,先前十多天的攻防战,已经让庐州城里的老百姓惊恐欲绝了,现在他们终于可以盼得开见日出了。
当跑在最前面喜欢乐呵看热闹的闲人们终于看到迎面而来的淮右军时,先前的嬉笑打闹,新鲜热闹感,准备着回去在家人面前炫耀卖弄的心思,都在这一刻彻底消失了。
这是一只怎样的军队啊?!
这帮最先看到第一军走过来的闲人们,几乎是用一种震慑、惊恐、畏惧在混合着太多不敢置信的心境看着这一堆堆士卒目不斜视的走过自己面前,留给他们的只是无尽的震撼和悸动,以及日后许多年的无法忘怀!
1...191192193194195...3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