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瑞根
青樱知道自家小姐是绝对不愿意去庐州的,那就只有徐州和寿州两个选择了,徐州在淮北,气候也比淮南干燥,不比寿州,寿州和庐州差不多。
“恐怕由不得我们吧。”周蕤脸上也露出怔忡之色。
她现在还不知道江烽一旦知道自己肚子里有了这个孩子会有什么反应,这件事情一天没有落实,她一天都睡不安枕,无论父兄他们说得如何天花乱坠。
此时的花厅中,父子三人的确正在激烈的争论。
“父亲,淮右拿下了滁州之后,蚁贼恐怕也是遭到淮右和李吴的夹击,所以才不得不南下渡江,可现在江寇和两股蚁贼搅在了一起,势力变得极其可怖,他们可以自由来往于宣州和舒州之间,我们这点儿力量根本无法抵挡,现在他们虽然重心在润州,但一旦李吴主力大军南下与他们决战,他们遭遇战事不利,很有可能就要退回宣州,那重新回到舒州可能性就不可小觑,而一旦再入舒州,我们就不可能再有像上一次那样轻松了。”
周仰几乎是叫嚷着一边挥舞自己双手,一边用强烈的语气来引起父兄的认同。
“父亲,二弟所言很有道理,李吴对淮右占领滁州毫无反应,我估计就算是现在淮右占了和州,李吴也不会有反应,因为现在李吴的东海军和镇海军都已经南下润州与蚁贼决战去了,蚁贼虽然猖狂,但看看他们在楚州这半年间的表现,足以证明他们和大藩阀的精锐军队交锋还是占不到多少便宜的,一旦李吴大军在润州击败了蚁贼,蚁贼势必要另寻出路,甚至会分裂,但哪怕是一部分蚁贼再进我们舒州,都是我们舒州不可承受之重了。”
“所以你们都觉得要向淮右求援?”周甫很是不悦,这似乎是要拿自己女儿肚子里的孩子去要挟淮右了,未免太过于下做了一点,哪怕是做交易都让人脸红,但摆在面前的现实却又如此严峻,不能不让人心焦。
“父亲,这和向淮右报信不矛盾,我们本来也和淮右签了互助协议,淮右也有义务确保我们安全,至于二姐的事情,这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二姐和杨家也解除了关系,外面闲言碎语也无关紧要,真正知道了二姐肚里孩子的渊源,恐怕那些家伙马上就会噤若寒蝉了。”周仰仍然振振有词。
周甫也知道自己次子的话语很有道理,也符合现实,只是情理上有些让人不舒服,但作为家主他也不敢意气用事,而且这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他必须要接受:“那派谁去徐州?”
“父亲,这事情还是得至亲之人去才稳当,您当然不能去,不是我去,就是大哥去。”周仰见父亲松口,也舒了一口气,“大哥还要在家中留守,还是我去走一遭吧,我也许久没去徐州了,正好去看看江烽治下如何。”
周甫看了一眼自己的次子,心中却是明白自己这个儿子的想法。
随着淮南局面的急剧变化,使得像舒州这样的小藩阀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尤其是伴随着蚁贼在淮南和江南的攻伐,以及随之而来的李吴和越国都开始动作起来,估摸着下一轮之后,江南那些只拥有一州半郡之地的豪门望族都将被扫进历史故纸堆了,像周家的小藩阀现在能生存下来,大概也是淮右没有太多精力顾及的原因。
舒州未来何去何从不明朗,但作为两个儿子都意识到了舒州对于他们来说太小了,如同井底之蛙,周仰作为次子原本是想要和醉心于文事的兄长争一争日后的位置,但现在周仰已经没有太多这方面的心思了,与其在这舒州和兄长争强斗狠,还不如跳出舒州这个小天井,去徐州寻个更好的前程。
周伦与周蕤的关系不算很好,反倒是周仰与自己二姐的关系更为密切,有这层关系,加上自己的本事,周仰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在偌大的淮右(武宁)地盘上寻个更好的去处。
**************************************
源源不断的驮队和驴车拉着粮草和各类物资沿着沂水东岸向前,还有马队和步队也在陆续通过,蹲在村头石磨边上的男子缩着脑袋似乎是有些麻木的看着通过的军队。
“二子,这怕是要打仗了吧?这一个月好像都在不断的过兵,还有这些粮队,妈的,真他妈诱人,这么多粮食,咱们村里老少爷们儿怕是吃一辈子都吃不完。”一个懒洋洋的躺在石磨后面的褴褛汉子一边借着阳光寻找着身上的跳蚤,一边舔着嘴唇叹气道:“早知道俺也去当兵了,也能混个囫囵肚子。”
“就你这懒样,当兵?要不了两天就得要行军法了。”蹲在石磨边上的男子没有转头,没好气的道:“你还是老老实实的赖在村里吧,熬过了今年,也许明年老天爷就要开眼了。”
“是啊,大家伙儿都这么想,唉,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呢。”懒汉从地上坐起来,“都说现在咱们沂水是那啥郡公管了,前些日子村里也施舍了点儿粮,没准儿今年郡公大人还会开恩给点儿,咱们真的能熬过去呢,实在熬不过去,俺也只有带着媳妇往南走了。”
“谁知道呢?”目光仍然盯着通过的马队,蹲在石磨旁的汉子觉得叫有些发麻了,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身体,但是却始终盯着村口的大路,心中默默的数着已经通过的驮队和大车,当然还有步队和骑队。
这十天,已经过了起码六个军一万五千人马了,其中有一个军是骑军,其他都是步军,而且还有大量军械器具,看这样子,今后一段时间还会过兵。
今晚就该是来人接信了,可淮右(武宁)军显然不仅止于此,但是要把话带清楚,而且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路过军,这本来不是该自己操心的事情,但他总觉得有些不踏实。
“大郎,你这成天在村头晃来晃去也不去找点儿食儿?你妈都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躺在地上的懒汉用手遮了遮眼睛,看着还有些刺眼的阳光,“前天我在村头吴二宝家门外,看村里来人在挨着挨着清理哪些人出去了,哪些人出去又回来了,好像都得要有个说法呢,得要人证明呢,你出去这一年多上哪儿去了?”
“哦?”本来没太在意的男子心中一紧,来的这么快,都说萧宪出任沂州长史之后就开始在各县力推这保甲连坐之制,看样子这么快就推到乡下来了,自己这一趟回来才没多久,怕是难得逃过清查,瞒过这一遭到不难,就怕纳入对方视线,日后就不那么方便了,“我出去也就是逃荒混饱肚子,一个人,没人证明咋办?”
“嘿嘿,不知道咋办,好像就是要在村里挂上号呗。”懒汉的回答让男子有些头疼,果然如此。
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 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破防盗章节
烽皇 第一百二十六节 见闻
柳子镇。
这里是亳州最繁华的镇甸,运河从这里通过,造就了这里的商业发达,南来北往的客商都喜欢在这里打尖歇息,加上畸形的风情产业,使得这里远近闻名,许多客商不在临涣歇息,不在永城住店,也不去符离驻留,而选择这里,原因就在这里。
通桥镇和柳子镇一东一西,成为这淮北运河区域中最为典型的以河而荣的集镇。
亥时,一道身影窜入柳子镇南外街一个皮货店中。
这家山记皮货店是老字号了,早在时溥时代就有了,老板是上门招赘的女婿,后来慢慢做大,货源听说是来自北面的靺鞨人,利润丰厚。
“谁?”
“三郎,是我,赤胆忠心!”
“锐身赴难!这么晚,有急事?”油灯慢慢拨亮,方正的小屋内,一名黑衣汉子安静的靠在墙壁的一端,脸上一枚面具遮掩,注视着来人。
“嗯,有些异常,需要马上呈报。”进来的男子也是站在门边,黒巾遮面,声音有些瓮声瓮气。
听得对得上暗号,两个人才把各自的黒巾和面具取下,相互见面。
“什么情况?”取下面具的男子一脸黝黑,双目精芒四射,却不过三十上下,手脚粗大。
“永城那边有些异常,十月廿四,负责监视的兄弟发现袁无畏入袁无为府中,二人长谈,后二人当夜出城;后十多天内,永城驻军急剧增加,初步估算,增加了六个军以上,……”
“哦?”黑脸男子默默盘算着,十月廿五,谯城那边报称袁无为袁无畏联袂进入颍亳团练使府拜会袁怀庆,后谯城与汝阳之间来使频繁,估摸着应该与二袁拜会袁怀庆有很大关系。
虽然颍亳团练使府驻地在亳州州治谯城,但实际上颍亳驻军主要还是在永城和临涣这一线,而从临涣那边的消息来看,山桑的兵力也在想临涣收缩,同时真源、谯城一线的物资也在向东面运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袁氏又在准备打仗了。
当然这些具体分析判断不是他的职责,他只需要将这些情报综合起来上报就行了,总部自然有专门的人来负责分析工作。
“还有其他情况么?”
“还有就是永城粮价持续上涨,原本已经稳定下来了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又开始上涨,而且涨得非常快,……”
黑脸汉子点点头,“你把涨幅具体情况带来没有?”
“带来了,除了粮食,铁价、皮革都有大涨,……”
黑脸男子微微动容,都在涨,这就越来越明显了。
******************************************************
周仰从舒州出发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初了。
天气已经有些冷了,当然对于淮南地区来说,这个时候外出无疑是还算是比较适宜的。
从舒州到徐州距离一千多里地,路线有几条。
可以走同安、舒城到庐州再北上寿州或者濠州,乘船进淮水、泗水,经宿豫、下邳到徐州,也可以从寿州、濠州乘船经进运河,经临淮、虹县到通桥,然后从通桥走陆路到徐州,当然也可以从濠州或者寿州直接渡淮水,陆路北上直接到徐州,总而言之,很方便。
周仰选择的是走同安、舒城到庐州到寿州,再从濠州渡淮直接陆路北上,这一线基本上都是官道,也不像水路还需要绕行一段,不过就是一路骑马而行,有些累人。
已经是进入了初冬,但一进入庐州,尤其是过了合肥向濠州进发这一段,周仰就感受到了不同以往。
操着北方口音的流民群几乎每隔十来里地就能遇上一群,每一群从七八十人到两三百百人不等,他们大多以窝棚、草棚为家,主要从事水渠疏浚和修缮,道路拓宽和平整,干得热火朝天。
道路上不断有小股的官军来回巡逻,多是以骑队为主,人数不过二三十人,显然还是对这些新来淮南之地的流民不太放心。
不过他们显然过低的估计了这些流民的顺从性,在保证吃个囫囵饭的前提下,几乎没有人会有其他想法,而采取的保甲连坐制度,也最大限度的杜绝了各种可能。
顶多也就是因为在饮食上的一些纠纷引发的打斗,这都属于可以接受的范畴。
周仰默默的计算着他一路行来看到的,流民群落,从舒城到合肥一百二十里地间,他观察到了十一个流民群落,总计人数超过两千人,如果算上附带的老弱妇孺,估计人数会在三千五百人以上。
大的流民群落超过三百人,是在修筑一段水渠,而小的流民群落大概在六七十人左右,主要是负责官道的拓宽和平整,他们都用最简陋的木制工具,甚至连铁质农具都很少,但是却干得很起劲。
周仰也观察了他们的饮食,基本上保持了一日两顿,但是青壮劳力在早上据说会有一碗麦粥,有些稀,但毕竟有,而老弱妇孺则只能两顿。
这也在情理之中,重体力劳动需要保证足够的饮食,但能做到这一点,也殊为不易了,这要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淮南这两年的粮食的确储备得不少,否则承担不起这样的开销。
作为淮右的邻居,周仰当然知道前两年淮右招募了大量的流民在浍州和寿州进行开荒和复垦,而且减免了租税不说,还迫使一些熟地田主们降低了田租,这极大的刺激了流民们开荒和复垦的积极性。
这些在北方几乎要易子而食的流民来到浍州和寿州几乎是全副身心的投入了劳作中,加上这两年淮南天公作美,又没有了战乱,使得光浍寿三州迅速恢复了元气。
哪怕是新垦的生地产量不高,但是据说淮南这边每个县都专设了劝农官,多是一些对农作有经验的学士,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劝导和教授北方来的这些流民适应南方的种植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看来,恐怕淮右所采取的这些措施是取得了极好的收益,加上庐州、濠州以及新纳入的滁州也算是淮南产粮之地,估计也为淮南带来了不少粮食储备,所以淮右才敢这般大胆的接纳流民。
淮南所采取的方式也很稳妥,分批次将其分散开来,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生计,垦荒、兴修水利、修路,这些办法都能够极大的消化这些劳动力,免得这些家伙聚居在一起无事生非。
“郎君,这么多流民进入淮南,郡公也不怕生乱?小的粗略估算了一下,这一路看来的流民都有数千人,小的还打听了一下,听说还有不少在水道边上兴修水渠,光是这舒城县境内的流民怕都有三四千人,这庐州莫不是就有好几万流民进来?可这庐州周边都是熟地,亦是有主之地,除了少量垦荒外,哪里容纳得下这么多人?”
跟随周仰出来的是他的亲随周亢,周亢之父就是周家大管家,所以周亢也算是周仰心腹了,对周家二小姐周蕤的情况也知晓。
这周亢自小也在学堂书院中学习,而且武道水准亦是不差,心思灵活,对周边的情况也相当了解,在周家也是逐渐在参与周家事务,周甫将其安排在次子身边,自然也有考虑。
“唔,换了其他地方,一个县里就涌入三四千人就要出乱子,但是郡公敢将这么多流民放进来,肯定是有所安排的。”周仰也在琢磨,“庐州各县虽然以熟地居多,但那是指平原地带,这周边却有不少山地丘陵,二郎,你难道没听说浍州的盛唐、霍山二县虽然是山地丘陵为主,却也容纳了许多流民?”
“郎君的意思是郡公要用这些流民来垦荒种茶?”周亢目光闪动,也有些兴奋,“听闻郡公发明了新式的品茶之道,在淮北淮南风行一时,使得品茶大受欢迎,咱们舒州这边现在也开始时兴,若是如此倒是真能吸纳不少流民,若是如此,咱们舒州亦可接纳部分流民来开垦荒山种植茶树呢。”
传统的煮茶的确有些繁复,而且接受度亦不算高,但是自从泡茶术出来之后,立即就在淮右(武宁)范围内引发了追捧,也使得茶消费量大增。
舒州也是传统的产茶之地,尤其是山地丘陵甚多,亦有不少尚未开垦,但是居于平地的百姓却不愿意入山开垦种茶,若是能招来流民开垦种茶,却是一件好事。
“嗯,这一趟却要好生看一看,这北地流民若是真的富余甚多,倒是可以考虑。”周仰也有些意动。
不仅仅是茶山的问题,这一两年舒州沿江一带被蚁贼韩拔陵部肆虐,被裹挟走的民户甚多,抛荒之地也是不少,若是能在杜绝蚁贼渡江之患的情况下,当然需要吸纳一部分流民来复垦,只是这却需要彻底禁绝蚁贼重新北返渡江的可能性前提下。
“郎君,这一趟去见郡公,除了二小姐之事外,是否还要商量我们舒州与淮右之间的关系?”周亢小声问道。
“唔,二郎有什么考虑?”周仰心中也是微微一动。
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 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破防盗章节
烽皇 第一百二十七节 喜讯
“兹事体大,非小的能妄言。”周亢摇头。
周仰知道周亢在周家中也算是以思路慎密心思灵动著称,也想听听他的意见,“无妨,你且说来听听。”
“那小的便姑且一说。”周亢沉吟了一下,一夹马腹,跟上周仰胯下健马脚步,“小的以为这需要看二小姐腹中胎儿是男是女来定。”
“哦?”周仰讶然,“为何如此说?”
“二小姐若产下男儿,以郡公现下仍无子嗣,此子便是庶长子,以郡公目前的态势,封王乃是迟早之事,若是男儿起码也可承袭郡公,若日后能得恩封,还可晋位郡王。”
周亢这番话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未提江烽夺位登基大宝这类违逆之言,只说江烽日后得封亲王,那么作为庶子亦能受封郡公,有恩封还能晋位郡王,这也是合理推测。
“唔,若是女儿,那便……”周仰也顺着话题摇摇头,若是女儿,自然不必多说,对周家来说帮助就不大了,起码日后很难再有大助。
“二小姐年龄不大,而且听闻青樱所言,深得郡公喜爱,纵然此胎是女儿,日后只要能得恩宠,未必不能生下男儿。”周亢又补充道:“以当下形势,非几年前,各方征伐兼并之局日盛,像舒州这等小州怕是难以在这乱世苟存。”
“依你之见?”周仰皱起眉头。
“小的也是猜度,只要二小姐能继续得郡公宠爱,能生下男儿,舒州周氏之前景便能不局限于舒州一隅,以小的之见,此时不妨大胆向郡公示好,……”
周亢没有在深说下去,但周仰却是明白,周亢这是认为周氏应该大胆向淮右(武宁)押注,支持江烽,一方面能赢得江烽及其麾下好感,另一方面若是周蕤生下男儿,便能照拂周家,周家日后定能在淮右(武宁)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得不说这个建议具备相当的可行性。
以当下世道局面变化,周仰也认为像十年前那种大小藩阀共存的局面已经难以维系下去。
这个局面应当是从南阳和蔡州联手瓜分申光二州开始,一举灭了申州鞠氏和光州许氏,自此拉开了群雄争霸的格局。
而这随后蚁贼的加入,使得局面更加混乱,江烽的横空出世,更是把这一局面推上了顶端,一口气吞并了光(浍)寿二州,又马不停蹄联手李昪瓜分了吴地,现在吃下了淮北和泰宁军地盘,以席卷天下之势横扫。
从这个态势来看,淮右在整个中土东部站稳脚跟是大概率事件,拥有兖郓沂徐泗海加上淮南的光浍寿庐濠和滁诸州,北有盐铁马匹,南有粮食茶叶丝绸,又有水道纵横之利,可以说霸业初成,已经可以和大梁、大晋、南阳这些强藩比肩了,如果经营得法,日后未尝不能再进一步。
“淮右单从现在态势来看,的确不错,……”周仰迟疑了一下。
“不仅仅是现在态势,郡公麾下也还是有一批得力之人,这从其强本固基就能看得出来,北地多年大旱,又被蚁贼和战乱所困,已然破败,短期内难以恢复元气,所以郡公一力发展淮南,只要有淮南诸州粮食为根基,淮北和兖郓沂诸州便能得到保证,进而影响整个中原北地,这一手是其他诸阀达不到的。”
周亢知道周仰担心什么,所以立即说出自己的观点。
“可某还是觉得淮右步伐太快,兖郓沂三州的乱象不是一两年能解决的,这会极大的拖累淮右,……”周仰摇头。
事实上在这一点上周亢也是认同周仰看法的。
拿下徐泗海三州是江烽的胜负手,江烽也做到了,使得其势力一下子可以横跨淮水,但兖郓沂三州在周亢看来就有些多余。
乍一看似乎地盘扩大了不少,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兖郓沂三州只会拖累淮右,而无法给淮右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否则朱茂也不会主动退出了,但周亢相信自己能看到的江烽肯定也清楚,江烽这么做自然有其道理。
“郡公这么做也有他自己打算吧,兖郓沂局势大乱,若是当时郡公不介入,只怕流民大军南下也会冲击到徐泗二州的局面,尤其是在周围还有其他势力的情况下。”周亢觉得这个理由略有些牵强,但也只能这么解释了。
周仰没有再多说,只是默然不语。
“郎君,到彭城后,郎君不妨也寻机和郡公下边重臣谈一谈,了解一番具体情况,小的始终认为,此时正是周家最佳时机。”周亢忍不住又道。
最佳时机?周仰默默的咀嚼了一下其中滋味,点点头。
******************************************************
周仰一行抵达彭城时已经是十一月十二了,徐州比起淮南来气温要低不少,好在周仰也是走南闯北过的人,身上带着厚实的冬衣,一行人都在符离就加了衣衫。
一路行来,都能看到从过了淮水,流民的数量更大,但是同样对水利建设和官道的修缮力度更大,这极大的吸纳了来自北方的流民。
周仰也让手底下的人去打听过,绝大部分流民都来自河北三镇。
大旱加上契丹人的南侵,使得卢龙那边汉人立不住脚,只能南逃;而成德军治下则是因为地方官府的瘫痪,豪门望族势力膨胀到了极致,大批佃户过不下去,也只能南逃;至于魏博军这边,则是因为持续的战乱。
这些因素加上淮右善待流民的名声一传出去,使得几乎整个河北三镇的流民都往这边跑,甚至原来不少逃入大梁境内的流民都改道往这边来了,盖因大梁对流民也一样是视若寇仇。
周仰是来过徐州的,但是他看得出来徐州比起之前自己来过的徐州并无太大的变化,这也意味着淮右拿下徐州并未经历战事,这是好事。
进入彭城之后,周仰才发现,徐州似乎比起之前更加繁盛了,这可能和人口增多有关系,因为流民南下中亦有部分是以为战乱逃来的,而这些人中亦有不少薄有资产者,投亲靠友者,便生活在城中,加上从淮南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入,保证了粮食供应,使得徐州一时间也热闹了不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