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瑞根
烽皇 第一百七十七节 许宁的野望
原本说来这寿州本不是河洛一带富绅巨贾们逃避战乱的最好去处,他们大多是北人,习惯了北方的气候,真要逃避战乱也应该选择诸如徐州这一带才对。
但是徐州刚纳入淮右手中不久,百废待举,而寿州虽然地属淮南,但是却与淮北只是一水之隔,无论是气候还是口音和风土人情都和北地是最接近的。
加上诸如崔尚、王煌、杜拓、杨堪、丁满、张挺、郭岳这些来自大梁跟随江烽的子弟们都将家眷迁居到了寿州,有了这些关系在里边,各种亲戚、乡邻、旧友、袍泽关系牵扯进来,而且寿州交通方便,工商业发达,不但是淮水上著名的大城,又是帝国闻名的粮仓所在,有了这些因素在其中,这些来自大梁的大户士绅们自然而然就将寿州作为了首选之地。
其实这种情况早在江烽入主徐州之后就已经出现了,大梁失去了河水以北的诸州,这相当于失去了向河东发起进攻的前沿阵地,开始陷入被动自保的态势中,相反大晋表现得越发咄咄逼人,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洛阳、汴京的豪门大户、士绅望族已经豪商巨贾们,就开始在寻找退路,而毫无疑问一举拿下了徐兖之地的淮右就成了最佳的对象。
盘算一下,似乎能选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第一要大都市,第二要政局稳定或者说实力强大完全无虞,第三要风土人情气候习惯适宜,第四还得要不是敌对的势力,第五,最好还要距离战乱之地远一些的所在,所以这么一排下来,似乎就屈指可数了。
襄阳、江陵这些地方似乎看起来不错,但是这两地的实力太弱,一旦有事,也许转瞬就会易主。
扬州、杭州这些也是大都市,但是现在这两地都面临着蚁贼的威胁,也不可取。
广州、泉州这些地方气候对他们这些北人来说有些适应不了,益州又太偏。
原本南阳是个好地方,但现在南阳军正在对大梁攻城略地,又显然不合适。
河朔之地就不用提了,破败不堪,还面临契丹人南下威胁,所以选来选去就只有青州、徐州和寿州可选。
青州相对贫苦,徐州才经战乱,这一看也就只有寿州最合适了。
作为淮右军大统领(兵马使),许子清目前坐镇寿州,要迁居寿州并在这里定居下来的富商士绅们自然少不了要来拜码头烧香,许子清在这方面本来是相当谨慎自守的,但杨堪、丁满这些军中袍泽都纷纷来信,有些人情世故自然免不了,给些关照也是人情。
好在大家都知道规矩,而且江烽在划分五镇之后就有严令,严禁军中将领过问民政事务,所以许子清倒也没有多为难,也就是情面上打个招呼,免得这些外来户被寿州本地地头蛇们给欺负得太厉害罢了。
这些先前来寿州的士绅巨贾们多少也还是有些关系,尤其是和淮右军中的将领们免不了都能牵绊上,寿州梅田郑三家大姓在军中子弟也和这些军中将领们有些交情,所以来这么多外来户,小纷争自然免不了,但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我还是觉得他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北面了。”许宁摇摇头,“现在淮右根基还是太薄弱了,庐州那边的情况有没有好转?”
“小宁不必担心,庐州和滁州那边自然有人来处置,我只需要负责不出大状况就行了。”许子清微微皱眉,他知道许宁提及的事情,但却不想插言。
庐州和滁州那帮顽固士绅坚决抵制郡公的检地之策,还有一些人更是暗中和李吴那边暗通款曲。
郡公把此事交给了从无闻堂中分出来的一支,据说叫夜鹰的部门来处置,而且许子清也隐约知道寇文礼的淮右水军第三军也参与了此事,有几家士绅都遭遇了水匪的洗劫,家倾族灭。
具体的情形许子清不清楚,他也不想去知道,但他很清楚这位郡公大人已经不是昔日的江二郎了,他威严霸气的后面一样有阴暗的一面。
就像是从无闻堂中分出来的那个叫夜鹰的部门,许子清除了知道应该是原来张万山的助手苏铁在负责外,其他就一无所知了,有多少人,什么样的编制,有多大权力,都一无所知。
很多人甚至根本连夜鹰这个名字都未曾听闻,更不知道有这个组织的存在,只知道原来无闻堂那个沉默寡言面色黝黑的男子苏铁似乎消失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但许子清知道这个苏铁才是郡公大人真正的心腹,从最早的学军中选拔出来的,几乎是与张万山一道创设了无闻堂。
许宁同样知晓一些,不过她倒是很理解甚至是认同,一个君主怎么可能像宋襄公那样事事守礼?
阳光大气的形象当然要有,自然也就有人要去做那些黑活儿脏活儿。
历朝历代,哪个王朝君主不是如此?就算是原来在光州许家那样一个小藩阀,自家三叔手底下不也一样有做这方面事情的人,更遑论现在江烽已经统揽二十州之地。
“庐州那边有些人太猖狂了,是该清理清理了。”许宁淡淡的说了一句,“他想要在北地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有一个稳固富庶的淮南,他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和州他没有理由放弃。”
许子清苦笑。
这个堂妹还真是比郡公还激进,一直认为淮右军该借势拿下和州,早日让光浍寿庐濠滁和七州一统,也便于淮右镇统一规划。
只是她也太小看了拿下和州对李吴的冲击力,和州东北角与江宁城仅仅是一江之隔,可以说跨过大江,就能进入江宁城,李吴岂不是如坐针毡?
当然,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李吴的精力都被牵制在了江南的润常二州,还要确保楚扬二州,的确没有过多力量来保卫和州,淮右拿下和州并不是难事。
而且看样子蚁贼和李吴之间的这场战事不是短时间内能见出分晓的,所以李吴短期内也不会因为淮右拿下和州就真的要和淮右彻底翻脸。
从这个角度来说,拿下和州也并无不可。
只是江烽需要考虑的方面更多,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虽然蚁贼之乱短期内看不到湮灭的迹象,但是如果真的吴越两家能联手,剪灭蚁贼之乱不是难事,唯一难料的就是吴越两家能不能消除心结,协力同心。
在许子清看来,这可能要取决于淮右在北地的进展。
如果淮右在北地不顺,那么吴越两地压力没有那么大,也许还可能会勾心斗角一番,但是如果淮右在北地的进展顺利,那么吴越两地尤其是李吴,就不能不考虑一旦淮右腾出手来,它们还能不能抗衡得住。
“还有宣州,他不是一直缺钱银缺粮么?宣州地广,而且盛产铜料,拿下宣州,梅根监,铜官冶,利国山和铜井山的铜,只要能全力开采出来,足够他北地征伐之用了。”许宁仍然不依不饶。
许子清忍不住搓脸,“小宁,那么有那么简单的事情,蚁贼现在以宣州为根据地,你这会儿要去夺宣州,那不是引火烧身么?江寇和蚁贼早已经合流,蚁贼随时可以重返江北,那才真的是成了祸患呢。”
“哼,二兄,江寇虽然表面上与蚁贼合流,但我以为现在恐怕江寇也有异心了。”许宁振振有词,“我记得寇文礼提起过,他在江寇那边也有熟人,他也了解有些江寇的情况,江寇之所以愿意与蚁贼合流,是因为蚁贼许诺他们会拿下润常二州,然后谋求朝廷招安,但是现在蚁贼只是夺下了宣州,还在和吴越缠战不休,看起来也没有止境,现在这副情形下要谋求朝廷招安显然不可能,吴越两国也不能答应,这种情况下,江寇难道还会死心塌地跟着蚁贼厮混?恐怕就算是他们头领愿意,下边人也未必肯吧。”
“寇文礼和江寇是有往来,但若是要说到这么深层次的事情,恐怕情报未必准确吧?”许子清迟疑了一下。
他知道寇文礼在濡须水一带很有影响力,而濡须水与江水相通,所以与江寇相熟,下至乌江,上至秋浦、枞阳,巢湖水匪也还是有些名声的,现在寇文礼招安,摇身一变成为淮右水军,自然对那些背着叛贼匪寇名声的江寇有些刺激。
“二兄,别把那些蚁贼和江寇想得那么严密,也许他们打仗很拼命,战斗力也不差,但是在军纪和作风上,他们就逊色许多了,无闻堂在蚁贼和江寇中难道没有细作探子?这些情况不是秘密,关键在于他的心思在哪里,如果他始终觉得要在北地做文章,那就没办法了。”许宁显然对江烽现在的策略有些不满意,“我始终觉得,只有把自家基础打牢了,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哪怕败上一两场,你也有资本卷土重来,不至于一蹶不振。”
烽皇 第一百七十八节 动向,风向
船帆慢慢收了起来,但是小艇的速度却未见减慢多少。
凛冽的西北风在脸上有如刀割,但晁相方却恍如未觉,目光只是在岸上枯败的苇荻中逡巡。
“五郎,靠着河岸走。”似乎是注意到了一些什么,晁相方目光一紧,沉声道。
背后传来声音,“二哥,进汊子么?”
黝黑壮实的青年轻轻一摇橹,小艇开始向河边靠近,一个隐藏在苇荻中的河汊子慢慢露了出来。
这里不是巨野泽的范围了,白沟在这里与菏泽交汇,往西南,可以穿过菏泽,从荷水流入泗水,直抵徐州。
晁家在巨野泽说一不二,但是进了曹州地盘,虽说菏泽这边也不陌生,但是晁相方也不敢大意,今日不同以往,自己不再是巨野水匪,现在作为天平军麾下水军首领,自然需要小心谨慎。
菏泽这边的河汊子一样很多,尤其是紧邻白沟这一带,由于中原战事不断,从河洛逃往江淮的富绅巨贾甚多,多是乘船而行。
三条路,一条走白沟、菏泽、荷水、泗水到徐州,另一条是走汴河过孟渚泽,经萧县到徐州。
还有一条就是走得最多的了,直接走运河到通桥再北上到徐州,或者就是直走运河进入淮水,可以到淮水沿岸任何一座城池。
“慢点儿,就在河汊子口上等一等。”晁相方知道今日之事关系重大。
小艇沿着河汊子慢慢进去,等候了一阵,一直到一阵翠鸟叫声传来,晁相方才打了一个手势,小艇又快了起来,几个转折之后就可以看到一片滩地,早有一名汉子在那里等候着了。
“见过二公子。”滩地上的男子一个躬身行礼,晁相方赶紧扶住,“不必多礼,九郎,你辛苦了。”
“九哥,辛苦了。”从船上跳下来的晁相凤也热情的揽住对方的肩膀。
“五公子。”如果大梁天兴左军指挥使庞元在这里,绝对会目瞪口呆,这个自己倚为心腹的燕九,竟然与已经归顺了江烽而且成为江烽在郓州最为活跃的走狗的晁家诸子如此熟络。
“九哥,情况怎么样?”晁相凤上下打量了一下燕九,“庞元那边如何?”
“二公子,五公子,我没有太多时间,现在庞元正在济阴检查军务,我是找借口出来的,马上就要回去。”燕九刀条脸上掠过一抹紧张,“汴京那边的情况据说很紧张,枢密院要调天兴左军回汴州,但是却又担心宋州会被蔡州和淮右所占,所以还在扯皮,尚未决断。”
濮曹宋三州,从河水南岸,自北向南,乃是大梁东面的屏障,现在濮州是徐州残部尚溪控制,而曹州和宋州则是大梁天兴左军庞元部控制。
不过由于洛阳失守,晋军在西面攻势十分凌厉,再加上南阳攻入了汝州,正在和蔡州方面争夺许州。
袁军占领了舞阳、临颍、扶沟三县,而南阳军则攻占了襄城、长社(许州州治)、鄢陵、许昌、长葛,加上河南府的伊阳、陆浑、伊阙、颖阳、登封、告成、阳翟诸县,事实上已经跨越了与沙陀人之前达成的默契界限。
不过双方似乎都有所克制,沙陀人虽然对南阳不守规矩侵占河南府南部诸县十分愤怒,但是却不愿意在这个时候与南阳发生冲突,止步于长水、福昌、寿安、緱氏这一线,而南阳更是狡猾,占领了河南府南部诸县,却对近在咫尺可以威胁大梁郑州防线的密县不予理睬,这也让沙陀人气恼无比。
现在的大梁已经有些捉襟见肘,对于此种情况也是乐见其成,主动退出了许州、陈州,大方的将这几州之地交给了南阳和蔡州,就是希望要制造出这几方的矛盾摩擦,看是否有机可乘。
“那庞元的态度究竟如何?”这也是这一次晁相方冒险来济阴的关键,他们需要搞清楚庞元这个天兴左军指挥使的态度。
尚溪已经遣使到徐州,希望搭上淮右这条线,显然是意识到了大梁这棵树要倒了,那么庞元这个还控制着两万多兵马的天兴左军指挥使的态度就很关键了,天兴左军在曹州驻扎的兵力很少,仅有两军,主要兵力还是在宋州。
但现在这种局面下,已经不是兵多兵少的问题了,大梁还有十余万大军,但是他们能击败沙陀人么?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天命或者王气是否还在大梁这边的问题了。
“庞元现在很矛盾,一会儿想要回师汴京,一会儿又觉得应该留守宋州,保存实力,但他也知道如果大梁真的败了,他这天兴左军两万来兵马根本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所以也是茶饭不思,却难以做出决定。”燕九想了一想才道:“我估计他现在也是在看汴京那边的态度,如果枢密院态度强硬,他可能会接受命令,回师汴京。”
“哦?”晁相方脸色微变。
正因为有庞元的天兴左军驻扎宋州,现在蔡州方面暂时还没有向宋州发起进攻,只是攻占了陈州,可能也有些忌讳淮右的原因在里边,但是晁相方断定最终蔡州还是会向宋州发起进攻,无论庞元的天兴左军走不走。
当然,天兴左军晚走一步,可能会让蔡州方面稍微晚一些动手。
对于淮右来说,现在情况也很困难,平卢那边初定,虽然郡公已经划分五镇,天平军方面的各军也确立了起来,但是主力军队完成编组之后才开始向兖郓方向开拔,兖州、徐州这一线淮右实际上的兵力十分空虚,要等到从平卢过来的军队,慢慢到位,这都需要时间。
“蔡州方面有无来人接触庞元?”晁相方问及关键问题。
“有!”燕九沉声道:“而且来了两拨了,不过庞元对蔡州的态度一直比较敌视,所以两拨使者都没有在庞元那里讨得好脸色。”燕九道。
晁相方想了一想,“那这些使者回蔡州了么?”
“没有,一直呆在宋州。”燕九脸色微变,似乎想到了什么,“二公子可是担心这些使者接触庞元下边的人?”
晁相方脸色阴沉的点点头,“庞元此次来济阴,他手下哪些人没有随行?我是说那些本该随行,但是却未随行的人。”
燕九略一思索,“徐均洛称自己身体不适,没有来,另外副使贺雄也未来。”
“贺雄不到说得过去,庞元离开宋州,他作为副使留守这是正理,但是徐均洛不适号称庞元的左臂右膀么?怎么会不随行?是真的身体不适,还是另有原因?”晁相方脸色阴晴不定,“九郎,你回去找借口催促庞元尽快回宋州,另外注意观察徐均洛,看其有无异常,若是蔡州真的把徐均洛收买了,那问题就麻烦了。”
燕九点头,“好,我马上回济阴。”
“嗯,你自家小心行事,莫露了行迹。”晁相方深吸了一口气,“我相信你这种生活也不需要再维系多久了。”
燕九呵呵一笑,“二公子,某也习惯了,不过郡公若是争霸中原,这宋州怕是必须要拿下才行,曹州与宋州相比,地位可差了许多。”
“唔,这不是你我关心的事情,郡公他们自有考虑,有时候拿下宋州也未必就是好事。”晁相方摇摇头,“我们只需要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就好。”
***********************************
淄青军都督刘延司目光深沉,随着马匹行进的起伏,身体随之晃动,但是目光却始终向着前方。
事实上此时他眼前视野里什么都没有,就是一条长龙向前的队伍。
被任命为淄青军都督之后,刘延司一直有些恍惚,江烽居然就这么大大方方的将自己手中的五个军交给了自己不说,而且还为自己再增补了五个军,让淄青军骤然暴增到了十个军。
当然,也替自己寻觅了一个副手,原武宁骑军副兵马使洪葵,现在改任了淄青军副都督,洪葵也带来了两个骑军和三个步军加入了淄青军。
现在的淄青军已经有三个骑军七个步军,两万五千人马,但按照枢密堂的命令,还有四个军会迅速从原来的淮右军中划过来,充实为十四个军,届时淄青军将有四个骑军,十个步军,达到三万五千兵力,等到日后真正补充完毕,淄青军将最起码补充到十六个军,四万兵力。
从海州州治朐山到徐州的萧县,五百多里地,刘延司率领的老淄青军在下邳与洪葵率领的五军汇合,然后赶赴徐州。
老淮右军中划归淄青军的四个军正在兼程南下,但是刘延司没有再等对方,他与洪葵率领十个军径直赶赴萧县,命令那四个军在徐州稍作休整,然后到萧县来汇合。
对于淄青军尚未完全整编就拉到了萧县,这里是与宋州接壤处,三万五千兵力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究竟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刘延司也一直在考虑。
在徐州,刘延司终于见到了已经从青州南下的那位郡公大人。
据说是因为朝廷使团已经从运河北上,要在徐州见这位郡公大人,所以郡公大人提前从青州南下了。
烽皇 第一百七十九节 不屈之心
刘延司和郡公大人的见面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或者说这位郡公大人对自己似乎很了解了,言简意赅,直指核心。
对方只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加入淮右能得到什么?
这个问题听起来很俗,让刘延司也有些恼怒,难道说刘某在对方心目中就如此不堪?
但是当对方细细道来之后,刘延司才觉得自己领悟能力竟然是如此薄弱,竟然被对方一番话就像是对自己来了一番剖析,让自己如同赤裸之人活生生的站在人前。
加入淮右能得到什么?钱财?
虽然不敢说视钱财如粪土,但刘延司却是对钱财没什么太多追求。
武道进境?
没错,现在刘延司已经是小天位强者,潤丹前期濒临突破,也许稍许有些机缘,就能跨入潤丹中期,但是刘延司并没有在这上边有太大的执念,他觉得也就是缘分而已,也许不经意间,就能踏前一步,太过执着,反而落了窠臼。
权势?
在平卢他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心态上也早就平和宁静了。
那自己还追求什么?宁肯背上一个背主之名,也要列入淮右班列?
或许就是那一颗不屈之心?一颗想要证明自己的不屈之心?
江烽入抽丝剥茧一般的透彻分析让刘延司很是不自在,但是他却不得不承认,对方对自己的内心想法几乎是了如指掌,这甚至让自己有些惊慌。
洞察知悉人心到这种地步,可谓妖孽。
江烽的论断很有些新意,什么第一层是仓廪足而知礼仪,大概就是满足肚腹和身上衣衫的需求,再其次就要感觉安全和幸福,嗯,听起来好像还像那么一事儿,细细咀嚼,刘延司也觉得颇有道理。
想当初自己从军时,似乎就是为了图个肚皮囫囵饱,一直到遇到自己师尊,武道精进,冲阵斩将,习得兵法,出人头地,再无人敢挑衅于自己,好像这种感觉就很满足。
但是慢慢自己似乎就有些不满足了,觉得自己也许可以做出更大的成就,应该有更大的舞台供自己发挥表演,所以自己一直希望平卢军能更强大,甚至在明知道南下海州是一个不太明智的举措,明知道可能会招来淮右的进攻,但是想到如果真的能拿下海州,其盐利也许真的能供淄青军扩编成功,自己亦可在经略河朔上一展身手,所以最终还是没有坚决反对节度使大人的南下之策。
江烽谈到了对自我期望的认可和追求,追求自我愿望的实现,追求获得其他人的认同和尊重,而淮右能够助自己实现这个希望和目标,并列举了许多条件,不得不说,打动了自己,一直到那个时候,自己才真正放下了先前彷徨迷茫的心,开始全副身心来为实现这个目标来努力。
虽然在平卢军之后地位尊崇,但是刘延司却没有多少机会能够一展自己的能力,与河朔那边的小打小闹,意义不大,而东海贼更是不值一提,甚至在南下海州时都没有遭遇多少战事,这也成了刘延司颇为郁闷的一大主因。
现在自己终于可以正面直视北地霸主沙陀人,也许还会遭遇淮右宿敌蔡州袁氏,也许日后还会与契丹人的勃勃野心相碰撞,这是何等让人壮怀激烈的绝佳机会!
正是基于此,刘延司才愿意背负上这个骂名,作为武人,没有什么比能在战场上与最强的敌手来较量并战胜之更愉悦的事情了。
正想得出神,背后洪葵的声音传来,“都督,前面就是七里亭了。”
“唔,不需要停息,直接赶路,都萧县再好生休息。”刘延司过神来,点头道。
“都督打算在萧县驻留多久?”洪葵策马赶了上来。
“哦,葵兄认定某不会在萧县停留?”刘延司笑了起来。
这个洪葵,算是半个熟人,当年洪葵守乾封,和齐州的亭山接壤,时不时还要到齐州那边来打秋风,刘延司虽然没有和对方交过手,但是张君越和王守信都曾经和对方的骑兵接战过。
洪葵仗着地利和马快,屡屡骚扰齐州,来去如风,动辄往泰山里一钻,王守信和张君越却是拿他没法,现在大家伙儿却是同殿为臣了。
“呵呵,都督岂是守成之辈?”洪葵笑得很有些诡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