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瑞根
卢启明眼泛奇光,站起身来,深深吸了一口气:“某知晓了。”
烽皇 第二百八十五节 继续北进!
放眼天下,只有两个对手,沙陀人都只算半个,而契丹人则要算一个,足以说明郡王对契丹人的重视,而河朔攻略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卢启明知道这是对自己的一场大考,如果能在这一场大考中胜出,那么未来自己的徐州军体系中的地位就可以稳步前进,而一旦失败,那可能就真的要被边缘化了。
现在的徐州已非往日淮右刚入徐州的时候,平卢入手,泰宁军臣服,现在大梁崩裂使得大批大梁武将家族也开始倒向了郡王,可以说现在郡王手中可用之人极多,而谁能抓住机会,才能胜出。
现在机会在自己手中,卢启明当然不会放过。
“卢兄可有具体的战术攻略了?”确定了要拿下棣沧德三州,这是枢密院的计划,棣沧德三州拿下的顺序,也基本上是按照先德州,后沧州,再次是棣州。
无他,主要意图就是要避免成德军一旦介入,可能会失去战机的突然性,所以首先要拿下德州,利用成德军还处于反应期时,一力攻克沧州,只要德州和沧州控制在手中,那棣州就不是问题了,哪怕一时间不拿下来,也问题不大,而且还可以借势逼迫,力争兵不血刃的拿下棣州。
“有一些想法了,参谋们还在细化斟酌。”在王邈面前,卢启明自然不会打什么埋伏,“根据枢密和无闻堂提供的情况,我们已经和沧州和德州的相关人员联系上了,目前比较有把握愿意投效我们徐州的有两部,沧州罗匡部,他是东光罗氏一族,有罗胤和罗邺的召唤,应该没有问题;还有就是德州的吴宪部,不过他这一部实力较弱,只有编制不全的一军,驻扎在安陵和蓧县,而与之相抗衡的是实力较强的孙来部,孙来部有三军,其中有一军为骑军,战斗力较强。”
“孙来的态度如何?”王邈面色凝重起来。
“已经接触过两次,包括他的幕僚,孙来性格骄狂,一直认为自己军队战斗力较强,所以不肯松口,我们这边沟通了几次,都没有太好的效果。”卢启明沉吟了一下,“为了避免暴露我们的战略意图,我们就没有再接触下去了。”
“嗯,不接触下去是正确的,孙来此人桀骜不驯,又自以为是,张处瑾固然压不住他,与驻扎在贝州的罗绍威下属黄信部关系也极其恶劣,要想折服他,不打服他不行。”王邈对河朔这边情况了如指掌,“所以没有必要再在他身上浪费精力,但是可以在他下边的几军指挥使上下功夫。”
“枢密果然高见,我们也是这么考虑的,孙来的骑军指挥使吴阳高贪财好利,一直在走私私盐,孙来有所耳闻,但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闻堂那边正在寻机让二人就此事撕破脸,只是究竟会发展到哪一步,还不太好说。”卢启明介绍道。
“光是这个恐怕难以让孙来彻底和吴阳高翻脸,顶多就是让二人心里有隔阂,还不够。”王邈摇头。
“另外我们也还有一个考虑,还要请枢密参详。”卢启明也知道王邈是个心高气傲之人,不拿出一点儿像样的东西来,难以打动对方。
“哦,卢兄请说。”王邈精神一振。
“贝州黄信部,我们和对方联系上了。”卢启明一字一句道。
“魏博军黄信?”王邈脸色微微一变,“他愿意投效我们徐州?”
“不,可能是对我们徐州有兴趣,但是还远谈不到这条路上来,他对罗氏还是比较忠诚的。”卢启明摇头,“但是某在想,可以考虑请动黄信部在贝州东部与长河、平原二县接壤地带挑起事端,吸引孙来部,然后……”
王邈站起身来,**着下颌,来回踱步,之前在枢密院内讨论的时候,就确定了一个原则,对河朔三镇的态度不尽一致,打击、削弱和吞并成德军,暂时不触动魏博军,对卢龙军则要根据情况而定,如果能促成卢龙军与契丹人抗衡,那么就要支持卢龙军,如果不能,则要考虑如何最大化的从契丹人手中夺取利益。
卢启明居然能拉拢到魏博军的黄信,也足见对方花心思不小,黄信部虽然在魏博军中声名不显,但毕竟也有两军人马,战斗力也不弱,如果能避免让罗绍威起疑心,单纯的让黄信部与孙来部发生冲突,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启明兄,这中间尺度可能需要把握好,目前我们徐州树敌不少,魏博军实力不弱,我们现在也是交好对方,保持和睦相处的局面,黄信部如果可以拉拢,但也要确保不能触怒罗绍威,最好能让罗绍威认为这是黄信与孙来之间的单纯的恩怨。”王邈字斟句酌。
“枢密,某明白你的意思,应该可以做到。”卢启明微微一笑,“黄信是个聪明人,他应该看得到目前的形势,之所以愿意和我们合作,也是想要结一份善缘吧,毕竟河朔的局面日益明朗化,不是倒向契丹,就得要依靠沙陀人,再有就是我们徐州了,罗绍威可能想要和沙陀人交好,但是他手底下这些将领未必愿意在胡人手底下忍气吞声,我们徐州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呵呵,启明兄明白这一点就好,某的意思是只要近期必要明显刺激罗绍威即可,至于日后,等到我们在河朔站稳脚跟,何须看人眼色?”王邈傲然道:“届时该是他们来看我们眼色才对。”
两人相顾而笑。
“枢密,那某这边就着手布置了,等到牙军一到,我们这边就可以着手发动了。”卢启明郑重其事的道。
“理当如此,那某就在这里等候启明兄的佳音了。”王邈淡淡一笑。
“哦?启明兄不和某一道……?”卢启明讶然道。
“若是有河朔军,某倒是可以协调一下,但只是平卢军和牙军,郡王有令,由启明兄全权负责,某就不必了,某还要去濮州一行。”王邈长身而起。
*************
整个空间已经被浓烈的罡风劲气所笼罩,霸王戈卷起的漫天乌越发厚重,隐隐压制住了刘光守中的天灭巨剑,无论其如何左冲右突,但是始终无法挣脱开对方的束缚。
但是刘光并不畏惧,自己固然和对方有一线差距,但是对方敢拼死一搏么?
再说了,自己也不是没有杀手锏,真正要到性命交关的时候,自己也一样要让对方好看。
他并不清楚袁无敌根本就没有存着让他活着离开之心,因为袁无敌还要对付另外一个对手刘雄,所以哪怕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袁无敌也要解决他。
霸王戈突然画地为牢,长戈连续不断的在地面撕扯划动,地面青石板连带着周围房屋的木柱、飞檐、青瓦都四散飞溅,整个地面都像是被彻底掀了起来。
“霸王破天!”
“霸王拦江!”
“霸王击流!”
袁无敌拖不起了,他知道如果不搏命的话,对方起码还能和自己坚持十来个回合,他没有那么多时间,他必须要一击而定!
连续三式霸王戈法中气势最盛的招式,将霸王戈的狂野气势提升到了极致,死死的压制住了对方巨剑的反击之力,汹涌的气劲回旋滚荡,整个地面的泥土石块都飞舞而起。
猛然间,袁无敌抽回长戈,陡然掷出,长戈以横击的方式倏然横飞而至,没有等刘光反应过来,袁无敌已经怒吼一声,身形如电,一闪而逝,便到了刘光的面前。
刘光悚然一惊,意识到不对,巨剑陡然上扬,左手虚握,向下一按,一股淡金色的光芒从整个身体向左臂流转,“呔,看拳!”
犹如鬼魅般的躲开对方巨剑一撩,凶猛击到的长戈与巨剑撞击在一起,两支兵器顿时飞出,袁无敌起身而入,“玄黄霸拳?呵呵,且看某的诛心印如何!”
巨大的手掌陡然缩小成如同儿掌,一连串飞旋而出的掌印形成一朵朵印花,迎着刘光的玄黄霸拳发出,撞击在一起。
两条身影倏分倏合,时而如仙鹤起舞,时而如醉汉踉跄,最终分开来站定。
袁无敌喷出一口鲜血,挥手抹去嘴角的血沫,仍然死死盯住对方,他没想到对方竟然有一身轩辕甲,这是用上古鼋皮所制,抗击打能力超乎寻常,不过他还是对自己的诛心印有信心。
纵然不能当场力毙对方,但起码对方短期内都绝无再战之力了,他也注意到对方一直按住腰部,如果不是这个动作,他很想再补上一击,但很显然对方是有一记杀招,而且他也猜得到,对方肯定是术法武器傍身。
“刘光,滋味如何?”
“袁无敌,那某的玄黄霸拳又如何?”刘光只感觉自己身上的丹元再迅速流失,纵然有轩辕甲护体,但是对方的诛心印果然厉害,硬生生透体而入,此时的他已经支撑不住了,再不退,就恐怕就有性命之忧了,他本来希望在对方想要再给自己一击时给对方一击反噬,但袁无敌太狡猾了,没有给自己这个机会。
“呵呵……”袁无敌尚未来得及说话,刘光已经突然伏地一矮,一面棕褐色的木盾陡然将其包裹起来,刹那间便钻入泥土中,消失无踪。
瞠目结舌间,袁无敌疾步上前,猛然向地陷处狠击一拳,地陷中的泥土早已经慢慢收拢,看不到半点端倪了。
烽皇 第二百八十六节 终于要来了
仔细察看了一番地陷中的动静,确定对方已经通过木系遁术脱身,袁无敌也只好收手。
这等术法遁术只要稍微落后,便难以捕捉到,刘光这厮也是用这一步来护身符,也证明这厮没有亡命一搏的勇气,不足为道。
环顾四周,龙雀尾已经控制住了局势,看见刘光逃走,南阳军的士气大挫,在龙雀尾的凶猛攻击下,迅速溃败,局面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
虽然有些遗憾被对方脱逃,但是袁无敌还是有相当把握,刘光内腑已经被自己震伤,虽然不至于伤重不治,但是起码一年之内别想恢复过来,而且还得要潜心休养。
而自己虽然挨了对方两记玄黄霸拳,但是凭借着高对方一线的元力玄气护体,并未对自己构成实质性的伤害,自己身上的黑甲也一样起到了很好的护体作用。
当时他已经注意到了对方隐藏的术法武器,但是却没有给对方这个机会,成功避过,拖到后面对方为了脱身也就无暇反击了,如果当时真的要强行取对方性命,恐怕就真的要面临对方的殊死反噬了。
现在关键要解决另外一个狠角色——刘雄,根据细作的反应,在方城,刘雄的作用恐怕更大,而刘光虽然武道不俗,但是在战斗指挥这方面欠缺天赋,而且也没有多少经验,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是刘同的嫡子才会让其担任主帅,但现在刘光已逃,只要解决了刘雄,那么方城就牢牢的掌握在己方手中了。
深深吸了一口气,袁无敌连续用手指点压自己的经脉,用以封住自己的气血翻腾。
刘光也不是等闲之辈,虽然自己成功击中了对方的心脉,但对方的玄黄霸拳的确厉害,饶是自己用了诸多手段来回避减压,仍然还是带来了一些伤害,现在他没有多少时间来疗伤,只能暂时封压,等到解决掉刘雄之后再来治疗。
南门已经拿下,只需要控制住大门,一都人足矣,想到这里袁无敌心潮澎湃,胜利就在眼前。
前方传来一阵接一阵的接敌喊杀声,应该是城中南阳军开始向北门增援了,就让自己再来一次血洗方城吧。
***********
袁怀河背负双手站在城墙上遥望东方,一动不动。
赤日似火,这会儿还不到巳时,但热气已经窜了起来。
城门楼经过了修缮和加固之后,看起来已经恢复了原状,城墙下,还有一些人正在施工,但袁怀河却没有多少心思。
他很清楚,这些临时性安设的术法设施也好,触发式陷阱也好,也许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当真正面对大规模的军队攻城战时,意义不大,尤其是那种上万人的攻城战,这些都只能算是小儿科式的东西。
但对于己方来说,这些东西哪怕是聊胜于无,也要利用这一段时间来进一步完善了。
手中的兵力还是太单薄了一些,这一点袁怀河很清楚,当他得知江烽驻扎在濮州的大军南下时,他就知道这一仗不可避免了,而且可能将是蔡州有史以来面临最艰难的一场恶战。
宋州不是蔡州,城内的士绅仍然还有不稳,要借助他们的私军基本不可能,话又说回来,就是他们愿意借,袁怀河也要考虑能不能用,敢不敢用,憋到关键时候突然倒戈反水,那才真正成了致命一击了。
正因为如此,虽然宋城内的士绅私兵数量不少,但是袁怀河却不敢用。
默默地盘算着双方兵力的巨大差距,袁怀河也觉得两难。
如果这点兵力来守蔡州,袁怀河不敢说有绝对把握守住,但是徐州军要想拿下,那不付出惨重代价绝不可能,甚至代价会大得让徐州军放弃。
可惜这里是宋州,虽然从城防体系来说,还算是比较健全,但是大梁之前自视太高,对于城防体系上只是用了普通的城防设施,像术法和器械这一类的布置安排就几乎没有,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蔡州要想完善这方面的设施,就不得不从头来,而这可不是一项小的工程。
不但耗费巨大,更关键的是时间也有些来不及了。
虽然来宋州协防有蔡州的许多术法师力量,但是这些术法师更多的是攻击型的术法师,而非以安设防御设施体系的术法师,所以在改造宋城防御体系时效率很低不说,效果也不是很好,有些事倍功半。
但即便是这样,袁怀河仍然还是督促着加大力度推进,总能起到一些作用,这个时候不是计较投入的时候。
“家主!”沉重的脚步声显示出来人的心情恐怕不太好,而袁怀河也感觉到了,叹了一口气,“说吧,又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徐州方面新组建的河朔军已经过了曹州,正在南下,估计后日机会进入楚丘境内,而徐州方面的淄青军正在和天平军进行换防,细作传来的消息,淄青军已经进入虞城。”来人低垂着头,沉声道。
“河朔军探明是十二个军?骑军有多少?”对淄青军,袁怀河还是有所了解,但还是河朔军是徐州方面才组建的,加之之前蔡州的主要注意力都在中院这边,对这支隐藏在濮州边上的军队了解并不多少,只知道是尚溪和朱密在负责整编,而大量梁军降卒逃卒都归入其中。
“骑军规模有三个军,都是以梁军降卒以及尚溪部骑军为主。”
袁怀河有些头疼,虽然早已经预料到这一战不好打,但是当河朔军真正成军之后,蔡州方面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梁军能在中原立足数十年,无论是步军还是骑军皆有可取之处,之所以后来节节败退,乃至最终被沙陀人击败,不在于士卒,而在于上层军将,或者说也不在于军队中的任何人,而在于军队的体系和机制出了问题。
你能说梁军的士卒不勇敢么?不能,和沙陀人与蔡州军、感化军、泰宁军恶战这么多年,再不济也不可能几年之内就退化到这种程度,梁军可不像南阳那些鲜有打仗养尊处优的兵,。
你能说梁军武将军官没有战斗经验,或者说武力不足?当然不可能。
大梁从立国开始就处于四战之地,被敌人包围之中,两年一小战,三年一大战,基本上就没有消停过,可以说大梁坐拥河洛中原十余州膏腴之地,其钱粮就都用在养兵打仗上来了。
无论是士卒还是武将军官论武勇,并不输给任何一支军队,不敢说天位高手满街走,天境高手多如狗,但起码小天位强者数量之多不输于任何一家藩阀,军官个体素质也不逊色任何一支军队,这绝非夸大其词。
但是他们却溃散得如此之快,败得如此之惨,让周围一众藩阀都是目瞪口呆,不敢置信。
看起来梁军似乎不值一提了,但是像袁怀河这些深知内情的人才知道并非如此。
梁军如果依然是那支梁军,那么真的不足虑,但是一旦他们被徐州军武装起来,更换了指挥体系和保障机制,那么就截然两样了,或许在磨合适应期中,战斗力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只需要打上一两仗,他们立马就会凝结成型,变成一只让人可畏的强军。
这一点,袁怀河确信无疑,盖因一少部分归降了蔡州的梁军就是如此,袁怀河不相信徐州军会意识不到这一点。
袁怀河还是深刻感受到了自己手中兵力的不足,地盘太大了,有些地方可放弃不守,但是有些要害之地你却不能不派兵防御。
像蔡州老家,像亳州第一线,像自己现在站着的宋州,你能不派兵么?不派兵,徐州一支偏师就能攻城略地,深入腹地,自己敢和徐州这么拼消耗么?自己拼不起啊。
可这一分兵,就捉襟见肘了,明知道宋城肯定是徐州军必夺之地,但自己也不可能为了守宋城就放弃亳州,否则徐州军挥兵直入,一举夺下颍亳,那袁家还剩什么?一夜回到从前,还拿什么和徐州军拼?
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虽然袁氏在培养家族子弟上颇有成效,但是毕竟一个家族的人才要撑起这样庞大一个地盘很显然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哪怕是拉上了赵、薛、何三家,仍然远远不够。
相比之下,徐州政权在人才的选拔任用上却是毫无限制约束,甚至大量提拔使用降将降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州也就是最早的淮右政权从一开始就不是依靠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家族,而是从外来吸纳人才,最早的光浍本地和大梁闲散人才,到后来就开始进入快车道之后的淮南人才,徐州和兖郓人才,乃至现在的平卢人才都大举进入了徐州体系内。
袁怀河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一点想要效仿徐州,但是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现在蔡州政权就是是建立在以袁氏家族为根基赵薛何三家为枝干的这一体系上的,连当初何家进入这一体系都引起了袁赵薛三家的一些反弹。
利益就那么多,如何分配本来就充满矛盾,你现在还要引入其他人来,这就是要立马引起内讧内乱的先兆,所以至少目前蔡州还无法做到,只能在形势稳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前提下再来进行分配,但看起来周围的沙陀人和徐州都不会给自己这个时间了。
想到这里,袁怀河也不禁暗自叹息。
烽皇 第二百八十七节 时不我待
就在袁怀河在城墙上暗自叹息时,已经从虞城出击的刘延司正意气昂扬的指挥着大军向东挺进。
淄青军是徐州军镇中最优先保障补充的一镇,无他,淄青军从一开始就充当了啃硬骨头的急先锋。
在与蔡州军的争夺战结束后,淄青军再度得到了优先保障,从士兵补足到军械物资的供应,都是第一时间就得到了补充,江烽在这一点上充分履行了他的诺言,这也让刘延司这一干平卢降将极为满意。
现在大战再度拉开序幕,对于刘延司他们来说,这又是一次展示老平卢军战斗力的最佳舞台,尤其是大量术法师部队和术法器械的充实,更是让刘延司底气十足。
手底下一帮武将都已经叫嚣着要蔡州军在宋城这一战中彻底打服,打得他们见到徐州军就要望风而逃。
刘延司虽然没有手底下一帮小子们那么狂妄,但是也认为当下这种局面,拿下宋城,打垮蔡州军只是时间和自己一方的损失有多大的问题。
尤其是在获知郡王为了确保一举拿下宋城,更是将原本用于北上河朔的河朔军也派往南下,与淄青军合攻宋城时,刘延司就觉得郡王似乎谨慎得有些过了。
当然,郡王在来信中也解释了为什么会这么做,就是要一鼓而下,而且要在最小损失的范围内实现这一目的,因为攻下宋城只是第一步,未来还会有陆续的战事展开,这将是对蔡州的灭国之战。
在获知这一消息之后,刘延司才是真正的热血沸腾起来,这也意味着郡王已经改变了之前要先谋河朔的战略,而要先把蔡州这个心腹之患彻底解决了。
这对于淄青军来说太有利了。
北上河朔攻略,那是河朔军和平卢军唱主角,而灭蔡州夺中原,淄青军和武宁军将是当之无愧的主力,这也意味着郡王是要把大把的功劳让给原来老平卢军这帮兄弟们,这对于包括他刘延司、王守信以及王国禧、王国庆这帮平卢出身的武将们来说就是莫大的机遇。
刘延司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大梁流亡到徐州这边的武将家族们已经不甘寂寞了,这才几个月时间,就已经纷纷向郡王提出了要加入徐州军中,参与对蔡州和沙陀人的战事中来。
对刘延司来说,这可以理解,但是却无法接受,平卢军将好不容易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岂能让大梁这些降将占了先?
好在郡王并没立即就把这些大梁降将派上用场,即便使用,也还是放在一些副手的位置上,远不及像对原平卢、泰宁和感化军那么放手使用,这也让包括刘延司、俞明真、朱茂这些人心中稍宽,起码他们这些最早归附郡王的将臣们,在郡王心目中的信任度更高。
但这也算是给这些人敲了一个警钟,如果不能证明自己,那么那些大梁降将肯定会在后边鼓噪不休,这是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所以宋城这一战将是一个风向标,河朔军中已经有不少大梁的军将了,虽然他们还没有占据主流,但是一旦让他们得势,必定会让大梁降将们气势大涨,尤其是他们背后还有原来那些大梁系出身的将臣们作为奥援。
现在河朔军领军的是尚溪和朱密,他们虽然是主将,但是下边的一些军指挥副使已经是大梁降将在担任,在宋城这一战中,如果淄青军不能展示出压倒对方的实力和气势,恐怕就会让郡王对未来大梁降将的使用上起到一些微妙的影响,这一点王守信和朱茂都来信和刘延司提到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