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瑞根
“沙陀人还没有动静?”江烽沉吟半晌。
“还没有反应,但袁军已经开始撤离泌阳和方城,收缩回了西平,他们连吴房都放弃了。”崔尚摇摇头。
“何苦来哉?沙陀人可真是做得出来啊,这样一条忠犬,说放弃就放弃了。”江烽也是摇摇头。
沙陀人如愿以偿的打下了南阳,刘同与刘翰不知所踪,但毫无疑问,南阳刘同一脉已经完蛋。
虽然在内乡、均州那边还有刘同的余部在抵抗,但是已经无关大局,从目前沙陀人的意图来看,夺下南阳府,攫取了南阳刘氏积蓄百年的资材钱粮,才是最大的目的,江烽甚至感觉沙陀人对南阳府本身的兴趣都不是很大。
或许袁氏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想要孤注一掷,觉得既然沙陀人无意南方地区,那么如果成为沙陀人的忠犬,他们或许可以从沙陀人那里得到整个南阳盆地?
如果能够得到南阳盆地,日后再拿下申安蕲黄诸州,没准儿袁氏还真的能有机会成为新霸主。
只可惜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拿下泌州的确给了刘同以重击,对刘同的军心士气打击不小,但是蔡州军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也小瞧了自己的决断力,其结果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从现在看来,沙陀人似乎还没有做好与我们全面开战的准备,或者说李存厚还没有下这个决心。”崔尚进一步道:“萧家已经接受了我们告诫,他们同意取得隋州之后,保持中立。”
“那穰县那边呢?”江烽反问道。
“萧氏对南阳还有觊觎之心,他们可能也觉察到了沙陀人对南面气候的畏惧。”崔尚解释道:“这一次沙陀人虽然打下了南阳,但是他们的损失也不小,主要是时疫给他们带来的非战斗减员,所以在拿下南阳之后,他们根本不愿意在南下一步,穰县、菊潭、新城、内乡、新野这几个县,他们也都只是派出了骑兵草草劫掠了一番就退回了南阳。”
“可是随着气候转冷,他们应该会逐渐适应这边的冬天。”江烽仍然还是有些不放心。
“大王,不仅仅是气候,还包括地形、水土以及饮食等等,这些胡人大多没有在南方呆过,甚至像郭氏五子率领的河东步兵,一样无法适应这边的水土,病倒不少,已经发现大批减员士兵开始北返河南。”崔尚知道江烽在担心什么。
整个徐州都在判断沙陀人的战意,也就是他们与徐州马上火拼甚至大战的可能性。
进入秋季,往往就是北方胡人最活跃的季节,也是胡人铁骑战力最能发挥的时候,虽然不担心南阳这边,但是从濮州、曹州到宋州、陈州这一线的风险就无限加大了。
更让江烽担心的是如果沙陀人真要不惜代价的硬挺蔡州一把,真要把袁氏灭不了,那日后只怕这个打不死的小强还要膈应自己,这是他不愿意见到的。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现在袁军已经全面缩回到了蔡州境内,汝阳、上蔡、郾城、西平四个县,西平驻军很少,可以忽略不计,但那里距离有晋军的许州太近了,无论是已经控制了朗山和真阳的南阳刘墉部,还是徐州军都不可能踏足那边,对于江烽来说,就是要彻底歼灭汝阳和上蔡的袁军,只要拿下这两城,把袁军彻底歼灭,哪怕这蔡州他送给沙陀人或者刘墉都可以,日后有的是机会拿回来。
“命令刘延司丢开郾城,直下上蔡,与俞明真携手拿下上蔡,汝阳这边,让杨堪困死对方。”江烽沉吟着,徐州军这边也不容易,经历这连续不断的战事,大家也都有些疲顿了,但是己方疲顿,对方更难,只要解决掉蔡州,就能够赢来一段时间的休整期。
“如果郾城那边投降了沙陀人呢?”崔尚担心的问道。
“哼,投降了沙陀人才好,只要袁氏不再成为一个独立的力量,他就翻不起风浪,而且以袁氏这么些年来的表现,孤相信李存厚会随时盯着这个脑后生反骨的一家人,更聪明一点的就是直接肢解袁军,把它归入河东步兵中去。”江烽淡淡的道:“没有人会信任这个家族,除了被利用,袁氏再不会得到任何东西。”
“可如果沙陀人不愿意见到我们灭了袁氏呢?”崔尚再问道:“石敬瑭和朱茂那边还在对峙,情势绷得很紧,石敬瑭部也不肯退让,如果这边再一刺激,可能就会真的爆发大战了。”
这也是江烽最为担心的,沙陀人不好过,但徐州这边何尝不难?
且不说军资粮草,这从河朔军、淄青军、牙军、武宁军、淮右军都卷入到了这一战中来了,这还没有算平卢军在河朔的战事,可以说这个夏季的就是在连绵不绝的战事中度过的。
无论是那哪一方面,徐州这边也到了一个极限,稍不留意,出一点乱子,就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
江烽摇摇头,“无论如何,这一次不能再让袁氏存活下去,孤明日亲自去上蔡,务求一鼓而下!我们难,蔡州更难,但若是让蔡州缓过这口气,恐怕就真的要成后患无穷了。”
见江烽下了决心,崔尚也就不再劝了,的确,他也意识到了蔡州的危险性,宁肯这个时候苦一点,灭掉这个后患,也胜过日后后患无穷。
“魏博那边的消息还没有回来,是否……”
“暂时不要加压了,罗绍威也是老人了,他也许看不清形势,但是他几个儿子正当壮年,应该明白罗氏一族的命运该归属何方。”
江烽对这一点倒是比较放心,魏博军内部虽然比成德军略强,但是罗绍威也主要靠自己几个儿子来控制局面,加上无闻堂那边已经将黄氏兄弟笼络到了徐州这边,所以可以说是胜券在握。
河朔的局面已经要日趋明朗,除非刘守光立即投降契丹人,否则拿下了整个成德军,再有魏博军的投效与吐谷浑人的策应,足以应对契丹人的南下了。
当然,前提是要把中原这边的沙陀人稳住,问题是沙陀人会这么老实么?契丹人又岂会看不到这一点?
江烽微微叹气,永远没有歇气的时候啊。
烽皇 第三百节 不等不靠
来回踱步,杨文昌如同牢笼里的狮子,良久才扭过头来,“大郎,你意如何?”
“沙陀人的心思不好把握,但是从他们的情况来看,一直固守在南阳,连周边的县份都不愿意光顾,看样子传闻时疫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是假话,也许他们连南阳都不愿意要了?”杨公演也是凝神苦思,“若是他们真要退出南阳,父亲,那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一个好机会啊,不过南阳刘氏以及亲附于他们的郭氏、阴氏、邓氏这些家族数百年的积累都被沙陀人洗劫一空了,听说从向城到鲁阳关这一线,大车驮马绵延不绝,逶迤数十里,此时南阳府城怕也是空空如也了。”
“大郎,沙陀人看重财货,他们不适应南阳的气候水土,但对于我们来说财货却不重要,我们要地盘,要人口。”杨文昌抚摸着下颌,“若是能拿下南阳,咱们就又多了一处王霸之地,南阳不比关中差多少,而且拿下南阳,咱们的影响力可直抵江淮,那里人口动辄以百万计,可比关中这边要丰饶得多。”
“父亲,你想让三叔东进?”杨公演有些犹豫,“三叔那点儿力量,无论是和沙陀人还是南面的襄阳相抗,都不够。”
“不,如果我们要去,那就得光明正大的去,沙陀人拉拢襄阳萧家不就是想要找一个盟友么?”杨文昌脸上露出一抹阴笑,“萧家如何能和我们山南杨家比?他若把南阳交给我们,我们可以帮助他分担来自任何方面的压力。”
“可是关中这边局面尚未明朗啊。”杨公演皱起眉头,他觉得自己父亲胃口越来越大,关中尚未拿下来,又要谋南阳,哪里支应得了?
“大郎,关中这边,长安那帮尸居余气的家伙已经惶惶不可终日了,这个朝廷,我们只需要让党项人和回鹘人去撵一回鸭子,有我坐镇,足矣。”杨文昌抬起目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南阳是我们深入中原的一只手,为父从来不认为胡人能在中原立足,我判断沙陀人迟早要和江烽开战,届时我们坐拥南阳,便可上下其手。”
杨公演也是为之一动,若是沙陀人真要和徐州开战,那南阳便可被杨氏独吞,而且南阳周边势力并不强,无论是襄阳还是鄂黄,亦或是残存的刘玄部,杨氏都可以借势扩张,委实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父亲,沙陀人那边可否会接受我们进入南阳?”
“大郎可是担心沙陀人会对我们进入南阳不满?”杨文昌微笑道:“不,不,李存厚不会那么想,我们可以先进入均州,控制了均州再来根据情况而定,一旦沙陀人和徐州开战,他只会希望我们进入南阳帮他们分担压力,李存厚清楚,我们和徐州不是一路人。”
“可如果沙陀人要求我们助他们一臂之力作为将南阳交给我们的条件呢?”杨公演紧接着问道。
“条件?哼,不妨先答应下来,兵马掌握在我们手中,出不出兵,助不助他们一臂之力,那得要我们自己说了算。”杨文昌轻蔑的道:“对这些胡人,无须考虑信义二字,如果徐州不支,那我们当然可以加入进去,但如果他们处于劣势,那说不得我们还要在他身上挖一块肉下来了。”
杨文昌早就有心要插手中原,但源于实力不济,现在击败了吐蕃人,又有党项人和甘州回鹘这两个臂助,对关中局面已经牢牢掌握在手中,自然也就滋生出了要踏足中原的野心,如果说沙陀人和徐州鹬蚌相争,他这个渔翁也许就能从中谋利。
“既是如此,那父亲打算如何行事?”杨公演见父亲下了决心,也觉得中原的确大有可为。
甘州回鹘和党项人都可以用作两支枪来搅浑水,无论是对沙陀人还是徐州方面,这两只力量如果用得好,都能发挥出不一般的作用,想必这两家也早就对中原艳羡已久,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他们定然不会放弃。
“你马上命令军队准备,另外我会给你三叔那边去信,让他着手准备。”杨文昌虽然说得很简单,但是行事起来却很谨慎,“从武关过去就是内乡,那里是咱们踏足南阳盆地的跳板,你先拿下内乡,然后观察一下形势,我估计沙陀人会有所动作,如果他们真有意要撤离南阳,必定会来找我们商议,甭管什么条件,先答应下来,只要能让我们进南阳。”
“那如果让我们先出兵呢?”杨公演皱起眉头。
“先出兵?往哪里出?东进泌州?那好啊,可我们总得要保证我们自己的后路吧,正好,菊潭、新城、穰县、新野这一线都得要控制在我们自己手中,还得要粮草补给,只要沙陀人敢保证我们这些,我们就敢出兵!”杨文昌轻轻一笑:“所以根本不必担心这个,沙陀人顶多也就是要我们以书面盟约形式来约定罢了,那又如何?和胡人谈什么道义?他们会遵守盟约么?”
**************************
杨堪站在瞭望台上,冰王戟搁在一旁,背负双手,凝视着前方。
汝阳在汝水之西南,乃是中原名城,也是袁氏一族的老巢,要打下汝阳不容易,所以宋王才来信要自己率领武宁军和淮右军以困守汝阳袁军为主,待他打下上蔡之后,再来合兵同攻汝阳城。
不过杨堪觉得未必要等到宋王亲临,他有这份信心来拿下汝阳城。
当下汝阳城中袁军实力的确不少,从泌阳逃回的袁军只有部分去了西平,大部分都进入了汝阳,毕竟这里才是他们的老巢。
现在城中的主帅是袁怀峰,还有赵天寿和袁无敌,袁怀庆据说去了西平。
袁怀峰武道水准比袁怀庆还要强几分,已经是小天位中段的强者了,而且一直是袁氏一族中仅次于袁怀河的二号人物,加上赵氏一族的首领赵天寿以及袁无敌,这三人的实力都是小天位初段以上,就算是赵天寿也是接触到小天位中段门槛的强者了。
目前城中的兵力大概在六个军一万五千人左右,但是这里毕竟是袁氏老巢,杨堪相信袁氏只要拼命发动,再凑出几千人马来也不是问题。
这是关乎袁氏一族的存亡之战,所以任何潜力都可能被挖掘出来。
宋王担心这边兵力不足,实力不济,所以才想要等一等,但是杨堪既然作为枢密使全权指挥南线战场,他觉得自己就可以调动整个南线的资源来打好这一仗。
而且他认为现在对蔡州的战事不宜再拖下去,或许沙陀人就是在观察局面,一旦发现徐州这边也有些力有不逮,恐怕就会立即猛扑上来,石敬瑭在北面的挑衅其实也就是一个试探。
现在南阳已破,沙陀人正在调整部署,一旦缓过气来,局面会向什么方向走,杨堪也不确定,如果沙陀人真的大局东进,这个局面就有可能失控了。
杨堪判断,沙陀人在打下南阳获得了南阳刘氏数百年的积累之后,可能会有两种声音。
一种是捞到了这么多战利品,该回去好好慰劳儿郎们休整一番了。
另一种可能还有就是觉得既然中原这么富庶,那是不是还可以再打两仗多捞一些呢?
目前可能两种声音会争执不下,加上徐州越来越成为沙陀人心目中的劲敌,所以到底对不对徐州马上开战可能也会产生分歧。
这个时候就相当微妙,一旦沙陀人发现徐州迟迟未能打垮蔡州,或许他们就会觉得徐州也不过如此,保留下蔡州也许还能给徐州制造麻烦。
这种心态一旦压倒了觉得如果马上与徐州开战可能会因为兵困马乏而损失巨大的声音,那么可能沙陀人就真的会大举出兵了。
所以杨堪认为这一战不能拖,应当在最短时间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打垮袁军,攻破上蔡和汝阳,尤其是汝阳,这是袁氏老巢,只要攻克汝阳,就可以说是彻底断绝了袁氏复起的可能。
宋王担心的对汝阳一战徐州方面实力不足在杨堪看来可以克服。
的确;从目前手中的实力来说,仅仅是武宁军和淮右军一部肯定略显不足,但是如果把南部水军全部调过来,便可极大的充实攻击力量。
尤其是兵船上的火龙炮可以在沿着汝水直抵汝阳城下之后发起攻击,更是一大优势。
另外杨堪还准备勒令已经攻陷了朗山和真阳的刘墉部向汝阳靠拢,参与对汝阳的围攻。
没有利用不把刘玄的兵力动用起来,既然刘玄已经寻求徐州的保护,那么双方就应当同舟共济。
杨堪无意让南阳军充当主力,南阳军也眉宇那个实力,但是刘墉以及配合刘墉的刘森都是小天位强者,起码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分担压力,同时南阳军好歹也有一万兵马,起码的牵制作用也能能起的。
杨堪已经将自己的意见游隼传书与宋王,就等宋王回复了。
烽皇 第三百零一节 大周后
杨堪细细的盘算着自己手里的实力。
武宁军虽然在与蔡州军争夺宋城时有些损失,但并不大,而且现在徐州强大的后勤兵员保障机制使得无论是哪个军现在都无虞补充,所以兵员据补充到位。
王守信和张君越都是能征惯战的宿将,统领的武宁军在经历了与蔡州军宋城一战的磨合之后,就迅速成长起来了。
可以说,现在的徐州军体系中反倒是以天平军、淄青军、武宁军、牙军这四军实力最强,相比之下平卢军、河朔军、淮右军都要列在后面了。
新建的淮左军和宣武军还不好说,但是未经战阵的军队都不能寄予太多的希望。
天平军是以朱茂老部下为主组建的,这支力量最完整,基本上没有被打乱,只是在后勤和术法器械上得到了充实,所以说这支军队反而是最强的一镇。
当初政事堂和枢密院内都有一些不同意见,就是担心全力扶持天平军,会不会让朱茂重新滋生出想要割据的念头,不过江烽却毫不犹豫的打消了这些人的担心。
随着战争的扩大化以及术法一道的威力日显,军队对后勤的依赖已经日益凸显,无论是哪一个主帅都能够清醒的意识到,朱茂和高金忠都是打滚多年的老手,军队没有后勤支撑会是什么样,他们比谁都清楚,现在跟随江烽要什么有什么,可以安安心心打仗,何乐而不为?
朱茂自己就曾和江烽做过深入的交流,自称自己的确不是一方之主,只适合带兵打仗,江烽深以为然。
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主帅,值得放心。
淄青军和武宁军的实力在伯仲之间,这两军骑军是以原来的老平卢淄青军为主,但是步军却是原来的淮右军调配过来,当然也有部分是原来的老平卢淄青军保留下来的,这两军都经历了和蔡州军争夺宋城的战事,一番磨合之后,都已经成熟起来。
有一支完整的武宁军,杨堪就很有把握了,淮右军由张挺带队增援过来,有六个军步军,也就是说目前除开武宁军有两个军分驻在刚收复的颍亳二州外,还有十二个军加上淮右军的六个军,十八个军,四万五千人马。
这还没有算术法器械部队以及超过两万人的夫子。
杨堪相信以自己手中的兵力足以打下汝阳,但是如果急切间要拿下汝阳,可能付出的代价会比较大,尤其是对方在小天位和天境高手实力较强的情况下。
所以他希望把南方水军从扬州那边调过来,柴永已经把淮左军组建起来了,以柴永和严序的手段,控制住扬州不是问题,尤其是许宁还在扬州坐镇帮助稳定局面。
经历了一波血雨腥风的扬州士绅已经被吓破了胆,这帮被盐利滋养了百年的士绅早已经失去了当年祖辈贩私盐的勇气和锐气,面对官府的强权,更愿意跪舔了。
原来南方水军有四个军,在收编了部分吴国水军之后,扩充到了六个军,其中三个军驻扎在扬州,两个军驻扎在楚州和泗州,还有一个军驻扎在大江上的和州。
这驻扎在像淮水这一线竟然只保留了驻扎在楚州和泗州的两个军,连寿州这样号称宋王治下最重要的商业枢纽竟然都只是泗州那边派来的水军一个营驻留,驻留泗州这个军不但要兼顾淮水上游,而且还要巡防运河一直到宿州段。
这也足见徐州方面对淮水流域治安状况的自信。
杨堪也给梅况去了信,希望他能率水军来助自己一臂之力,在田春来已经逐渐崭露头角之时,扬州完全可以由田春来协助柴永掌控局面,而梅况也乐意来接受这样的挑战才对。
水军的调动要比骑军步军便捷得多,无他,辎重粮草便可直接由装船起运,而且可以不受夜间影响,像南方水军要调过来并不难,只需要把楚州和泗州的两个水军集结,待到从扬州过来的水军一到,简单交接换防一下,就能迅速西进。
这个时候正是丰水期,适合大船行进,从泗州、楚州逆水而上也就是十日工夫,之前杨堪就已经命令泗州和楚州两军水军只保留一个营驻留,余部迅速朔流而上直抵新蔡待命。
估计这两部应该已经抵达汝水与淮水交汇处了吧。
这两部兵力也就四千人,但是兵船上的火龙炮却足以让汝阳的袁军不寒而栗。
想到这种可以在汝水上任意移动的炮台,杨堪就忍不住露出一抹得意微笑,水军的威力就在于此,其机动能力可以让任何一直处于它打击范围内的敌军望而生畏。
“枢密,可有好消息来?”张君越踏上高台,沉声问道。
“尚无,不过吾以为宋王会同意我们的意见。”杨堪点点头,“君越,若是要打这一仗,武宁军恐怕要承担很大的损失啊。”
“呵呵,枢密,打仗不死人,那还叫打仗么?”张君越哈哈大笑,“不过要想让我们武宁军付出代价,那对方的代价必须要更大,某也和都督说了,这一战,某要亲自上阵,某的陌刀已经好久没有尽兴发挥了,在宋城被尚云溪和朱密他们抢了先,这一次某必定要占一个先。”
“唔,你们武宁军不想占先也不行,淮右军的实力不及你们,不过张挺也表示要亲自上阵,他希望能够通过几场恶战来实现突破。”
杨堪也接到了张挺的邀战。
他也能理解张挺的急切心情,整个诸镇都督中,唯有他和许子清目前武道水准尚未突破小天位。
尤其是伴随着大批原来大梁武将的到来,之前大家还在假模假样的韬光养晦,但是看到蔡州溃灭在即,徐州军又已经北出河朔,就都有些坐不住了。
第一批的杨厚德,也就是自己的四叔就已经亲自披挂上阵了,贺国昌也一样,还有诸如周望这些外域强者,都纷纷踊跃参战,现在更是获任宣武镇正副都督,这个示范简直要让人欣喜如狂。
现在还有超过五名天位强者已经跃跃欲试,向宋王表明了心迹,希望能加入徐州军,也就是现在的宋军中。
这五名强者都是来自原来大梁的张、朱、李、葛、庞等老牌将门世家,而且还都是第一批,估摸着后续还会有一些强者会陆续登场。
有时候连杨堪都觉得无法理解,原来的大梁为何空有如此多的人才,却不能用,眼睁睁的看着沙陀人将大梁一步一步逼入绝境,最终崩灭。
现在这些人从大梁的废墟中走出来投入宋王麾下,却一下子就能绽放出光彩,假以时日,这些人恐怕都能独当一面。
或许这就是为人君者的驾驭之道吧,杨堪只能这样认为。
“哎,过之的心情某也曾经有过,他正好面临这段高原期,的确需要这样一个自我砥砺的机会,不过袁军困兽犹斗,这是要孤注一掷,危险不小啊。”张君越理解的点点头。
“那也是一个武人的选择,如果因为惧怕危险就自我束缚,那他一辈子也难以实现提升。”杨堪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身体,“有机会我也想上阵和袁怀峰过过招,听说他在袁家仅次于袁怀河,是个难得一寻的对手。”
“呵呵,枢密,你的说法和都督一样,都督也想要寻那袁怀峰一战,最不济也还和号称无敌天魔的袁无敌一战,此战之后,只怕中原局面就又要安歇一段时间,没有太多机会遇到合适的对手了。”张君越也大笑了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