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烽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瑞根
“这如何能与两京比?但观这南阳城规制,竟然也与汴梁城相似,三孔城门,三层城门楼,若不是这城墙略低,门洞略小,还真以为又回到了汴梁城了。”
“子腾这话有些矫情了,南阳与汴梁还是有相当差别的,一看便知。”其中一个声音有些高亢,“南阳虽然升格为府,但是依然是州治格局,汴梁几门,洛阳又有几门?”
十余骑沿着北面官道疾驰而来,眼见得南阳城在望,十余骑都有意识的放慢了速度,开始谈论起南阳城来了。
“刘氏颇识时务,居然也知道转向和大梁和解,进而一举拿下安州,否则若始终和大梁敌对,他哪来余力他顾?”
“听说刘同和刘玄态度不一,主导安州和申州一战的都是刘玄,刘同是坐享其成,……”
“刘氏兄弟两位一体,纵然有些嫌隙,但在对外上怕也还是要携手共进退的吧?……”
李桐有些无奈的看着这一群朋友,一个个策马扬鞭,兴致高昂,很想告诫一番,但是却又不好落了他们的面子,真还以为自己是出来踏青赏花不成?
这是来投军,要打仗,要玩命的活计。
似乎是看出了李桐内心的担心,倒是李桐旁边的黑袍高髻男子摇摇头“不用担心,他们不是才出来的雏儿,最起码也是军中子弟,不过是在汴梁城里憋得太久,有些兴奋罢了,只要进入军队的环境内,他们自然就会融入。”
李桐没有在汴梁待太久时间,他们一行八人虽然是一道返回汴梁,但是各自任务却不一样,也没有约定一道回固始的时间,都是各自按照自己的路子走。
李桐回汴梁的任务相对简单,一方面要处理好郭泰和卢英峰二人这两位将门子弟的后事,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借势宣传,招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固始,尤其是军事人才。
应该说这一次效果不错,厚待郭泰和卢英峰的家人这是最具有说服力的,郭泰获得了五十亩勋田,卢英峰也获得了三十亩勋田,虽说这勋田是在固始,但是这份激励仍然让人侧目。
郭家在汴梁城里武将家族中已经排在十几位之后去了,郭言过世时三个子女,郭泰也是二房出来的,所以郭氏家族子弟历经三代,嫡出庶出,长房二房三房,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是好几十号人,得知郭泰获此殊遇,无不震动。
“从方城直插泌州起码可以节约一天时间,若是你们那位江大人不在南阳,那咱们这一圈就绕亏了。”黑袍高髻男子目光中还有几分游移不定,“这个时候来南阳,他也不怕自己走不掉?四郎,你确定他会来南阳?”
李桐不好明言这是常昆给他的消息。
常昆重新回到了汴梁,已然过着和以往一样的醉生梦死的生活,甚至还更惬意,不过李桐作为军中高级军官,他是隐约知道常昆应该是和固始军之间有着某种默契或者说关系。
自己离开汴梁时,常昆就来了和自己说了,说江烽可能要去南阳一行,让自己如果可以的话,不妨走南阳这一线,也许能遇上江烽。
江烽去南阳自然是和南阳与蔡州战事有很大关系,南阳的转向也赢得了大梁的一片欢欣鼓舞,若是南阳这支力量能够化敌为友,对于大梁战略态势的转变简直就能起到胜负手的作用。
不说南阳能对蔡州干什么,只需要南阳在边境地区减少驻军,都能给大梁莫大的支持,整个南面伊洛这一带就可以安全下来,龙骧左右厢都可以彻底解脱出来,投入到对蔡州的一战中来。
“过之,你不是自诩天下大势尽入眼中么?如果军指挥使大人来了南阳,你说他目的何在?”李桐反问对方。
“哼,目的何在?你不是说固始现在受到蚁贼战乱影响的灾民大量有涌入你们固始么?固始小县,肯定支撑不起那么多张口,到外边去化缘要粮自然就要去南阳了,南阳历来富庶,存粮丰足,只是你们军指挥使大人这一次去未必能如愿以偿啊。”
黑袍高髻男子显得很淡风轻的模样,李桐也大感兴趣,问道“过之何出此言?刘玄若是要出兵蔡州,自然是和大梁有了默契,照说固始军也算是大梁的盟友,刘玄如何反而会不给粮?”
噗嗤一笑,黑袍男子笑了起来,“四郎,帐可不是你这么算的,敌人的敌人也许是朋友,但是朋友的朋友却未必是朋友了。我问你,若是刘玄要出兵蔡州,光州归谁?”
李桐被问得张口结舌,黑袍男子这才又道“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刘玄和你们军指挥使大人反目成仇也就是分分秒秒的事情,没准儿咱们一去就能看到双方正在大打出手呢。”(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烽皇 第二十五节 扑朔迷离
十余骑进入南阳城,这个风雨欲来的时节,立时又为整个南阳城平添了几分动荡的气息。
李桐他们根本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南阳城里已经进入剑拔弩张的最紧张时候,任何一方的异常举动,都能为整个局面增添几分爆炸性的变数。
张万山有些焦躁的在院门外来回踱步,等待着江烽的归来。
南阳早就是固始斥候细作活动的重区域,而在许望侠临去之前,总算是给了江烽一个礼物,那就是将原来他执掌光州刺史府录事参军室时的残存资源转交给了江烽。
这也是江烽在正式应允了同意娶许宁为平妻之后,许望侠才交给他的。
不得不说许望侠或许在其他方面乏善可陈,但是在细作刺探这一块上还是有些造诣的,起码像江烽、张越这些人都在他手底下打磨了几年,都学到了很多东西。
而光州刺史府旗下斥候队的情报收集能力在这些小藩阀中绝对是第一流的。
虽然无法和大梁、南阳、大晋这些大藩阀相比,但是比起诸如鄂黄、淮北、蔡州这些藩阀来,却丝毫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
只不过当时光州自身的实力所限,限制了光州斥候队的发挥,但是即便是这样,光州在申州、寿州、黄州、颍州、南阳、蔡州、汴梁也都还是有较为完整的情报收集体系,可以说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
江烽从许望侠手中接过这套情报体系之后也是大喜过望。
只有他这个过来人才最清楚一套完整情报体系的建立需要花费多少心血,需要耗费多少时间,而固始最需要的恰恰就是时间。
仅凭这一,拿崔尚的话来说,就是让江烽娶许宁、许静两人为平妻都值得。
对于固始军来说,一套完善的情报体系实在太重要了,哪怕是光州限于自身需求,只把触角伸向了周边州县,但是这却是一套完整体系,这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说只需要在现有体系架构下加大投入向外拓展,就可以迅速延伸开来,而无需从头开始一步一步来走了。
江烽重设了整个情报体系,得名无闻堂,就是在光州原有情报体系上组建的。
当然光州情报体系架构虽然健全,但是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情报侧重也过于均匀,缺乏特定重心和目标,在搜集的方向上过于狭窄,只注重军事情报,而忽略了社会、政治和经济情报。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情报搜集大多对非军事和政治情报十分迟钝,还没有意识到在各方势力的对峙竞争中,社会和经济情报一样可以发挥大作用,甚至起到关键作用。
江烽在接手了许望侠移交过来的整个光州情报体系之后就一方面开始进行调整布局,另一方面有意识的加大投入,在固始军本来就不够强的情况下,依靠情报体系的灵通来支撑就格外重要了。
调整布局江烽也分了两步走。
一步加大对南阳、寿州、黄州三地的投入,这三地日后和固始日后发展息息相关,需要密切关注,并加大各方面情报搜集,另一方面着手从小开始培训情报人才,尤其是有意识的在寿州、颍州等地的流民中收罗孤儿,并且也专门派人到各地收罗孤儿,作为情报体系后备人才来进行培训。
张万山就是江烽选中的日后会逐渐协助他来掌握情报体系的主管。
情报体系不可假手外人,张万山乃是张越的亲戚,忠心无二,虽说在武道修行上并无太过突出的天赋,只能说是优秀,但是这个家伙头脑灵活,很多东西一学就会,一就透。
而且还有一个特长就是善于取长补短,像其武技上不如苏铁,但是却能很好的运用术法器具来弥补自己这方面的不足。
江烽在告知了张万山南阳日后将会和固始军休戚相关之后,张万山也是有意加强了在南阳方面的人员布置,只是原来的格局尚未彻底变化过来,还只能一步一步来。
张万山刚刚得到南阳这边情报人员传递过来的消息,大晋兵分两路越过太行山,一路在修武与梁军激战,另一路则越过了沁水,在武德、温县一带击破了梁军,梁军被迫退守怀州。
但是在修武一线,梁军大将李崇高却出伏兵大败晋军铁骑,一举歼灭晋军铁骑三千余人,极大的震动了晋军,晋军另一路原本已经取得了优势,现在被迫收缩。
泰宁军已经进行了动员,但是对是否马上加入战团,还有些疑虑,主要是顾忌北面魏博军蠢蠢欲动。
在来南阳之前,张万山就专门进行了安排,要求固始那边一旦得到关于北面军情,要第一时间传递到南阳这边,以便于让江烽可以进行评判进行决策。
这连续几份情报都非同小可,意味着北线战事可能会更加趋于复杂化,大晋已经出兵,而且是兵分两路,但是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原本以为应该是最先出兵的泰宁军却还在磨磨蹭蹭,这无疑增添了大梁灭蔡的可能性,一旦刘玄出兵,恐怕蔡州也许就会是雪崩式的溃败了。
可军指挥使大人又出门去了,甚至连蕖娘子和四名亲卫都被拉走了,只在门房上留了一句口信说到养心斋去了,张万山也不敢离开,因为他知道江烽还要去拜会刘玄,肯定要回驿馆,若是自己冒然出去错过了那就麻烦了,所以只能在这里等待。
早知道该留下一名亲卫了,张万山忍不住以拳击掌。
但是四名亲卫又都是专门为进行了术法弩阵的训练,就是为了防止江烽在遭遇高手刺杀时,四名亲卫能迅速结阵为江烽赢得逃跑时间机会,所以四人一般说来都是共同出行,这也是自己对亲卫的要求。
正焦躁间,却见迎宾馆的门房来通报说,有一叫李桐的人来询问江大人是否在驿馆中。
张万山喜出望外,连忙让门房把李桐他们带进来。
没想到李桐等人居然是一群十来个人,张万山也顾不得许多,把李桐拉到一边,将情况告知对方。
“你是说大人被杜立拉到尉迟无病那里去了?”李桐也觉得情况有些不对,去了这么久都不回来,难道会有什么意外不成,但是转念一想,既然是江烽主动去的,他也应该能判断有无危险才对,“万山,你是担心尉迟无病对大人不利?”
“我也说不准。”张万山皱起眉头,“大人应该是和尉迟无病熟识,但是现在刘玄要对蔡州用兵,那杜立担心光州落入刘玄手中对他们鄂黄杜家不利,所以想要游说大人接手光州,但……”
张万山虽然也能从杜立的来访猜到一些端倪,但是该不该接手光州,能不能接手光州,接手光州会不会是一个陷阱,他一时间也吃不准。
“那万山你现在担心什么?”李桐也觉得头疼,如此扑朔迷离的局面让他也是眼花缭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需要我做什么?”
“大人去了尉迟无病那里,我有些担心尉迟无病和杜立他们会逼迫大人接手光州与刘玄对抗,而且我刚得到一些情报,大晋在北边怀州和大梁僵持,而泰宁军至今尚未决定出兵,估计南阳方面也应该得到这个消息了。”
李桐想得头晕,形势对蔡州不利,那么南阳刘玄也许就要出兵蔡州,可出兵蔡州与光州得失和己方是否接手光州又有多大关系,这里边似乎有太多的牵绊,让人想不明白。
“我该怎么做?”李桐吐出一口气,他觉得自己还是别想太多,干脆问自己怎么做得了。
“四郎可否去养心斋一行,告知大人这个情况,至于如何抉择,大人自有决断。”张万山沉声道“我怕你们没能接上大人,大人可能还要去刘玄府上,所以准备去刘玄府门前堵截大人。”
“好!”李桐也是一个果断之人,“我和他们几人交代一下,请他们在驿馆等候,我去养心斋,你去刘玄府前,这边留人,如果大人回来,就请他暂时留步。”
李桐一去交代,立即就分头行动起来,张挺和郭岳二人见李桐心急如焚的模样也知道事情紧急,郭岳留在驿馆中等待江烽,他已经是打定主意要到固始的,所以李桐也比较放心。
“四郎,这么忙不迭地干啥了?出事儿了?”李桐把张挺拉上也是考虑张挺武技在这群人中是最高的,一旦遭遇意外,也可以有个有力帮手。
原本以为张挺还在天境初阶静息期,没想到短短一个月时间张挺也突破了自我,进入养息期,可以说堪堪与杨堪相比了。
“过之,你先回答我,是否真的打算要加入我们固始军?”李桐反问。
黑袍高髻男子笑了起来,“四郎,我不是说了么?如果你们江大人野心够大,我会考虑,如果只想要守成当个富家翁,那就免了。”
李桐也知道自己这个好友素来狂放,作为张氏一脉嫡子,文韬武略在家族中都无人能及,但却在家族中不太受欢迎,主要就是过于恃才傲物,目无余子。
两度入军,一次入军在踏白都,一次入军在龙骧军,都是和主将无法相处,后来索性主动退出,李桐也是从小和他一起长大,太了解自己这个好友内心中的骄傲了。
“那我暂时还不能告知你,等见了江大人之后再说吧。”李桐犹豫了一下,还是觉得暂时守秘的好。(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烽皇 第二十六节 惺惺相惜
. 养心斋距离迎宾馆还有几里地,不过从迎宾馆到养心斋皆是大街,二人策马快行,一路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南阳的繁华可见一斑,两人是想快都快不起来。
到了养心斋外,正在考虑是否登门拜会,却见江烽等人已经在亲卫簇拥下出来了。
李桐赶紧下马见礼,江烽惊讶之余也很高兴,“四郎,怎么走南阳来了?走,先回驿馆,咦,这位是……?”
“张挺。”黑袍高髻男子倒也没有太失礼,但也只是简单一抱拳。
“哦?张挺张过之?”江烽讶然,张过之的大名他也是早就听说过了,杨堪就和他提起过这个有些另类冷高范儿的家伙。
张归霸的嫡孙,照理说张归霸、张归厚、张归弁三兄弟在大梁军政两界都有很大影响力,这个家伙作为张归霸长子的嫡子,要谋个职位并不难,但是这家伙却在大梁军中很不受待见,最终被撵出了龙骧军。
不过杨堪却说此人虽然性格高冷,狂傲不群,但却的确有些真材实料,尤其是看问题角度与众不同,在龙骧军中就经常提出一些见解让龙骧军诸将难以接受,而他的性格更是咄咄逼人,所以最终只能请他走人。
“正是。”还是只有短短两个字,让李桐都有些尴尬,连点儿客套的话都没有。
江烽倒不以为意,杨堪已经和自己多次说起过这个家伙,说此人只服比自己强的人,一直说懒得在庸人身上浪费精神。
“久闻过之与众不同,果然!”江烽呵呵一笑。
“俗人夸赞不足道。”黑袍高髻男子漫不经心的回应道。
哟,果然有点儿高冷范儿啊,江烽也觉得有点儿意思,不过这个时候可不是来考究对方的时候,尉迟无病和杜立他们给自己下了这么一个套,自己还得要好好想想怎么来破这个局才行。
一行人汇合之后刚走出百余步,就见一仆从模样的角色疾步奔一行人而来,立即就引起了鞠蕖、李桐等人的警惕,下意识的扶刀按剑,以防不测。
一直到那名仆从道明来意,江烽放眼望去,见巷口几人也在望着自己,知道对方是不欲引人关注,便点点头表示知晓,几人便径直离去。
“江大人,以为刘玄相邀是因何事?”江烽正欲策马前行,却听得旁边黑袍高髻男子目注于他问道。
“过之以为呢?”
“怕是刘玄已经知晓李氏意图,要逼江大人表明态度吧?”黑袍高髻男子沉声道:“江大人就不怕那是鸿门宴,一去不复返?”
“有此可能,可是过之觉得我不该去么?”江烽笑着反问。
黑袍高髻男子略一思索,“不去恐让其更起疑,只怕我等难以离开南阳返回固始呢。”
江烽见张挺已经知晓了尉迟无病邀自己一谈的目的,也有心要看考较一下对方,便道:“以过之之见,这光州,我是当进不当进?”
“某看江大人似有定计,莫不是打算要博这一把?”黑袍高髻男子眼睛里越发精芒闪烁,“久闻江大人赌性奇大,尤擅押注,看来此言不虚啊。”
“哦?看样子过之是看出了我的定计,说来听听。”江烽也没想到自己尚未完全决断,也就是有这方面的想法,本来还说找个人再合计合计,没想到这家伙居然就能看出端倪来,看来此人还真有几分本事。
“大人如果要进光州,欲待如何获得刘玄的认可呢?难道说是要与刘玄共同驻兵光州?”张挺眼睛盯着江烽,越发觉得眼前这个如彗星般掠空而过的家伙胆子奇大,竟然打算和刘玄共谋光州。
江烽也是微微一震,还真被这家伙看穿了?
他也是从养心斋出来时才慢慢琢磨出这个道理来的,光州的得失不在于自己,而在于刘玄,在于刘玄对蔡州一战是否顺利。
刚才李桐已经悄声将晋军出兵怀州与大梁激战形成僵局以及泰宁军至今未出兵这两个消息告知自己,再加上先前尉迟无病的恫吓之语,江烽觉得恐怕也不完全是恫吓,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手段在其中。
南阳军东取申州,南占安州,这般顺风顺水,恐怕也有些骄纵了,申州和安州是南阳谋定而后动所得,可蔡州不一样。
蔡州是袁氏的根基,苦心经营数十年,州内士绅大户都与袁氏休戚相关,不到万不得已,这些士绅豪门都会和袁氏共进退。
而百战之军蔡州军也不会像申州军和安州军那么轻而易举被南阳军所灭,纵然在兵力上不如人,但是一旦蔡州全力以赴动员全州力量来与南阳军周旋,只怕这一战还有会有许多曲折,说不定南阳军就会陷入在这个泥潭中。
关键在于大梁。
大梁有无决心一举灭蔡?
江烽觉得这一点很可疑。
制约大梁决心的因素太多了,内外皆有。
外部有大晋、泰宁军、感化军以及关中,现在南阳被分化,刘玄成为大梁盟友,但大梁还有很多问题。
大梁内部的分歧是根本。
大梁成立数十年,当年朱温立国时的血性和勇气已经被磨灭得差不多了,或许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梁军还能爆发出一战的勇气,但是在主动对外攻城略地上,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进取心。
三代梁王,除了首任梁王朱温外,前任梁王朱友贞和本代梁王朱允均无开疆拓土之志,安于现状。
之前大梁内部虽然也认为蔡州是心腹大患,但是总还是觉得大晋才是最大的威胁,所以对蔡州一直是采取安抚笼络之策,可对大晋,大梁却又无可奈何,所以这种战略目标上的模糊使得蔡州实力迅速膨胀起来。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这就是江烽给大梁对蔡州政策下的评语,放任蔡州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结果尾大不掉,反噬大梁。
现在大梁深刻意识到了蔡州的威胁,却又已经有心无力了,所以才不得不想方设法把南阳拖进来,从目前来看,这一步走成功了,但是联手南阳就能一举成功么?
江烽觉得大梁和南阳,尤其是南阳还是小觑了蔡州的韧劲,尤其是在背后更有关中李氏穿针引线,再加上南阳吞并安州给杜氏也带来了极大刺激,这些都使得这一联手灭蔡的动作力度可能会受到多方牵制。
既然大梁、刘玄可能会在联手灭蔡上有波折,江烽觉得那就不妨可以在光州得失上搏一把了。
江烽觉得自己是不是表现得太过于爱冒险搏一把了,连眼前这个家伙都都能从自己短短半年内的活动轨迹中判断出自己酷爱冒险,赌性奇大。
只是他们却不知道处于这个位子上那也是不赌不行。
江烽坚信,随着时间推移,那种诸藩和睦相处的局面不会持久,只要有一条鲶鱼搅合进来,那么这种局面就会被逐渐打破。
而蚁贼这条鲶鱼已经进来了,蔡州和刘玄也都表现出了足够的野望和进取心,像前几十年那种大家和睦相处间或夹杂小打小闹的局面就不会持续太久了。
自己既然身处这个乱世,又不幸的忝居这个连小藩阀都还算不上的固始军指挥使位置上,就不得不为自己这个群体的前途奋斗努力。
给自己和平发展的日子不会多,那么就只能抓住一切时机来壮大自己,冒险也是迫不得已之举了。
“那过之觉得可行么?”江烽笑得更加开心灿烂。
就像是嗅到了血腥气味的饿狼,张挺目泛奇光,忍不住舔了舔自己的嘴唇:“为何不行?天予不取,必受其咎!纵然这其中有几分凶险,但是江大人之前两战中哪一场又不凶险?”
“呵呵,过之,虽然这种夸赞听起来有点儿带贬义,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听,我接受了,嗯,人坐在屋里都还有屋子突然垮了压死的风险呢,更何况打仗?你说可行,可有依据?”江烽漫声道。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张挺脑子急速飞转,他也是越来越佩服江烽的胆魄了,这种事情居然都敢做?还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呢,一旦被拆穿,只怕就要成为众矢之的,在诸藩之中就再无容身之地。
1...8990919293...3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