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瑞根
若无决胜之心,便无决胜之果,尚未出战,刘玄就暴露出了些许不自信,这更坚定了江烽的信心,那就是大梁和刘玄联手伐蔡一战堪忧,更不用说还有关中李氏这根搅屎棒在其中不断的搅和了。
这对于固始来说却是一个莫大的机会。
一行人赶紧回驿馆,一路上江烽和张挺都在不断的调息着自己气血运行,尽量让自身状态恢复到正常。
这一次面见刘玄,几乎有如经历了一场恶战,让二人都有精疲力竭的感觉,小天位的高手的确名不虚传,也不知道传说中的大天位高手,又当是如何。
回到驿馆中,江烽稍作休息之后就决定尽快返回固始。
现在局势已经明朗化,事实上关中李氏、杜家和袁家都已经意识到了刘玄出兵蔡州恐怕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大家集于南阳也就是要商量出一个如何最大限度将这件事情带来的冲击力降到最低的方略。
哪怕江烽不接手,袁氏也要舍弃光州,因为一旦蔡州根本有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光州孤悬于淮水之南,掌握在袁氏手中也就毫无意义了。
还不如大大方方丢给江烽,起码也能膈应一下刘玄,江烽和刘玄的关系起些龃龉。
在这一方面上,尉迟无病无疑是个中高手,玩这种掺沙子打楔子的手腕比谁都高明。
不过在离开之前,江烽也知道需要和尉迟无病、杜立和袁氏那边把相关情况交代清楚。
自己去刘玄府上是瞒不住人的,至于说个中细节内幕,江烽觉得可能也需要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透露给尉迟无病他们知晓一些,否则只会引来他们更多的怀疑。
另外,李氏和杜家承诺的钱银、武器、盔甲和物资也需要尽快拿到,这才是目前最实惠的东西,只不过现在关中那边距离太远,还只能让杜氏代付,好在杜氏也算富庶,这方面也很愿意先行垫付。
“江大人,你真打算让刘玄驻军光州?”张挺已经从先前的震撼中慢慢恢复过来,思维也渐渐冷静清晰下来。
“过之,你觉得我能拒绝么?”江烽反问,“刘玄手中现在有四万多大军可供支配,我感觉得到他对出兵蔡州仍然不够自信,他认为光州是他的囊中物,但如果我进入光州让他感觉到了危险,我担心他会放弃蔡州攻略而先来接管光州,我们这力量根本无力对抗,所以我必须要打消他的疑虑,让其可以放心大胆的与大梁联手解决蔡州。”
张挺目光注视着江烽,“你很不看好刘玄和大梁的联手伐蔡?为什么?”
“过之,你注意到没有,天兴左厢军在攻克了项城之后,收回南陈州已经成为定局,蔡州军正在有条不紊的撤回蔡州,南顿已经成为空城一座,南陈州三县算是完璧归赵了,这个时候你看梁军的进军速度呢?”
江烽嘴角挂着一丝淡淡的哂笑“李固将军现在大概正在项城大开庆功宴吧?这种情形下,你觉得大梁军队继续发动攻势进攻蔡州军的动力会有多大?”
“但是对刘玄来说动力却足够大!”张挺反驳,“蔡州南部腹地几乎没有驻扎多少兵力,别说四万大军,就是给我三万大军,我可以横扫整个蔡州南部!从真阳和新息出发,一个月内我就可以拿下整个包括汝阳在内的半个蔡州,只要梁军能够保持现在的攻势拖住蔡州军就行!现在的蔡州已经把所有能动员的力量动员起来了,它就像一个快被压垮的骆驼,只需要最厚一袋草,就能彻底把它压趴下!”
“而且,如果我是刘玄,我会在对蔡州发动攻势之后告诉刘同,蔡州已经彻底完蛋了,问问他刘同愿意不愿意来分一勺羹,只需要他从泌州出兵东进,西平、吴房、朗山,整个西部蔡州划归泌州!”
“我就不信在蔡州已经彻底无救的情况下,举手之劳就可以取三县之地,刘同会不动心?!他刘同也一样有好几个儿子,难道就没打算为他其他儿子准备一份家当?”
“再说了,刘玄拿下半个蔡州,无数拥戴他的士绅大族会因此而获益,他刘同如果无动于衷,放在嘴边上的肥肉都不知道吃下,怎么能让那些依附于刘同的世家望族满意?真要那样,他众叛亲离也就为时不远了!”
“在蔡州袁氏终结已成定局的时候,我相信刘同再是矜持守礼,也不可能拒绝这份厚礼,这种情况下,李氏也不可能苛责刘同,落入刘同手中,总比落入大梁或者刘玄手中好!”
一连串的话也让江峰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家伙可真是够狠,居然能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的确,谁都没有考虑过刘同,因为大家下意识的都认为刘同因为李氏的愿意而不愿意支持刘玄出兵蔡州,怎么可能他自己还要出兵蔡州?
但是你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刘同只是不愿意交恶李氏,或者说觉得对一举吞掉蔡州没信心,而并非他对出兵蔡州不感兴趣。
而李氏在意的也是蔡州存在能够起到的牵制大梁的作用,而非对蔡州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在蔡州袁氏溃灭成定局的情况下,李氏当然不会介意刘同出兵。
甚至他还会希望刘同获得的利益更大一些,起码亲近李氏的刘同实力获得增长要比这几县之地落入大梁或者刘玄手中更符合李氏的利益。
“过之,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这其中也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刘玄能不能势如破竹般的击溃袁氏的防线!”江烽微微头。
“如你所说,李氏现在竭力压制刘同不让其与刘玄合流,同时他们也会从各方面给大梁和刘玄制造障碍,大梁那边我们不去说,无外乎就是大晋、泰宁军以及感化军,那么刘玄这边呢?固始军算一个,但是固始军太弱,我也不怎么配合,那还有谁?”
“鄂黄杜氏?襄阳萧家?”张挺瞳孔一缩。
“我可以断言,尉迟无病的信使已经在去往襄阳的路上了,襄阳或许要真正进攻刘玄不可能,但是做做动作牵制一下刘玄还是有可能的,鄂黄杜氏也一样,沔州和安州紧邻,杜家在沔州也驻扎有大军,演演戏,配合萧家,我想也不是难事,刘玄你信不信,不信,也许就可以假戏真做,信,那你就得要留一手,你就无法全力以赴去进攻蔡州,这种情况下蔡州只要能住刘玄的攻势,让刘玄不能一举横扫击溃他们,只要能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拖下去,那就有机会等待变局,而在无法确信大梁和刘玄能灭蔡的情况下,有李氏的游说,以刘同的性格,他很难出兵。”
一番抽丝剥茧的精妙分析,张挺和江烽的推断理由都是那么充分客观,让坐在一旁静听二人辩论的李桐和张万山等人也是叹为观止。
“我之所以不愿意配合,一方面是因为过于配合的话,我担心让刘玄心生顾忌,他反而不愿意入局了,他不出兵蔡州,那就势必要拿下光州,我连代管的机会都没有,遑论其他。”
江烽也有意识的要培养张挺、张万山和李桐他们几人的大局观,讲得很细。
“另一方面,这种僵持之局对于我们固始军来说才是最符合利益的,只有当他们双方长时间的打下去,谁也奈何不了谁,我们固始军才有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所以我们要叫尽可能的促使这种局面的出现和维系下去,这也是我们这种小势力的存亡之道。”
张挺脸上浮动着一种复杂的表情,他一直以自己的心智韬略为傲,自幼熟读兵书战册,《孙子兵法》,《战国策》,《尉缭子》,烂熟于胸,尤喜应对这种混乱复杂的局面。
但是今天他发现自己一直在冷眼观察的江烽江二郎竟然有着不输于自己的冷静理性分析能力,甚至比自己看得更准更远。
“那江大人,你这一次进驻光州,你觉得你能得偿所愿么?”张挺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问道。
张挺还要考对方一次,看看对方究竟能否判断正确。
“五五开吧,如果刘玄能一举击溃蔡州军防线,那么光州自然我坐不稳,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如果刘玄在攻击未达到效果的情况下就能迅速抽身撤退,这光州我也只能拱手交给他,但如果他发起进攻一时间未能得手,却又不能立即抽身,或者陷入泥潭,我想他需要考虑的就不是光州他还要不要,而是该考虑申州能不能保住了。”江烽悠悠的道。
张挺目光闪动,脸上神色变幻莫测,终于站起身来,躬身拱手一礼,“张挺愿加入大人麾下,效犬马之劳!”(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烽皇 第三十节 行径
一旦确定了自身方略,江烽就比任何时候都更果决,一边命令李桐等人尽快返回固始,这边他也要求张张万山留下来协助自己处理和尉迟无病、杜立等人的交涉事宜。
固始军入光州,袁军退去,李氏和杜家对固始军入驻光州的“补偿”,还有如何来“平稳”实现南阳军的入驻光州,与固始军“和平共处”,这中间都还有相当多的具体细节,江烽只能把张万山留下来和诸方洽谈交涉。
固始那边也还有很多问题。
虽然两个屯军已经组建起来,但是这只是把兵员给补充起来了,作为一支军队,根本还不够格。
当初从固始第一军抽调军官和老卒时因为就考虑的只是一个屯军而已,前期主要工作也不是打仗,而是军屯,所以在配备上也尽可能简陋,能拉起架子就行,现在为了让刘玄放心,还只能把屯军拉过来赶鸭子上架。
屯军要代表固始军驻扎在光州,一方面要消减刘玄疑心,一方面也要尽快形成战斗力,江烽考虑过自己可能会退出光州的可能,但是他认为自己能够驻留在光州的可能性更大。
刘玄要驻军任他去,只要自己保留在光州的驻军权,一切都不是问题。
至于说尉迟无病和杜立那边,真要追究起来也说得过去。
哪怕刘玄驻扎五千兵力在光州,起码自己也算是拖住了刘玄的五千大军,这也符合尉迟无病、杜立和袁氏的意图,甚至可以说刘玄驻军越多越好,可以让袁氏那边压力更轻。
而刘玄若是只象征性的保留五百一千兵力,那也由他,自己也履行了约定,并未违约之处。
“精妙绝伦!”杨堪在看完信函之后也是忍不住和崔尚击掌相庆,脸上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真没想到大人此次南阳一行,竟然取得如此成果,哪怕日后刘玄真的拿走了光州我们也不亏!”
“我看大人的意思也是如此,我们的重心还是在浍州,光州周围的形势太严峻了,夹在袁家、刘家和杜家之间,若是刘玄灭了蔡州,局面会更糟糕,但是浍州这边可供拓展的方向就要大得多,所以我觉得大人的决定无比正确。”
崔尚也是喜不自胜。
光州无疑是一个意外之喜,当然这个意外之喜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无论怎么说,以代守的名义进驻,进而还能从刘玄那里获得大批钱粮物资,赚大了。
现在颍州和寿州流民这一年的生计问题就解决了,江烽考虑问题甚是周到,甚至连牛、驴这等牲口都考虑进去了,估计南阳方面看到这个清单也是要捶胸顿足,怎么会遇上一个这样的狠角色。
一万贯钱银,外加三百头犍牛,五百头驴子,以及三千柄横刀,还有最重要的五千石粮食。
相当可观了,虽说因为南阳这边丰足,无论是粮价还是牛、驴价格都偏低,远低于固始和寿州那边,但是随着冬季到来,南阳粮价也从秋粮收后的二百六十钱每斗上浮到了现在的三百五十钱左右,而且还在稳步上涨,而现在这个价格在寿州战乱地区甚至连半斗都买不到。
总算下来,这笔物资也价值在两万贯以上了,加上一万贯钱银,这一次从南阳获得收益甚至超过了大梁对固始的支援,而且这还没有算从李氏、杜家那里索要到的钱银物资。
“得尽早把南阳那边的钱银物资运回来,尤其是三千柄横刀,我正在琢磨着屯军的武器从哪里来解决,若是花钱去买,耗费甚大,现在正好,只是还欠缺一些,看看能不能从黄州那边解决了。”杨堪搓着手,喜笑颜开,“只是黄州产横刀质量不及南阳,南阳武器素来闻名,若是可以的话,杜家许诺的条件最好能以钱粮来折抵。”
“这一次南阳没有同意给资材,看来他们也对我们固始在对蔡州军一战中表现出来的术法水准很是忌惮,宁肯给钱给粮,都不再愿意提供术法资材了。”崔尚琢磨着其中道理,“我们固始城的城防设施标准定得够高,这是咱们日后立足的根本,在术法器械和防御体系的安设上,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四郎,过之真的已经同意了加入大人麾下?”杨堪还是很关心张挺的去向,“这个家伙不是一直恃才傲物,谁也不服么?怎么这才见了大人一面,就被折服了?”
“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但是过之跟着大人去了一趟刘玄府上,回来之后他们又在一起争论了一番,后来过之就表示愿意加入大人麾下了。”李桐摇头,“其实之前我也和过之说过这件事情,他说要看大人野心是否够大,说他不愿意当燕雀,而愿意做鸿鹄。”
“呵呵,这家伙,说话还是这么有意思,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他当鸿鹄,那大人是什么?”杨堪和张挺关系说不上多好,但是也算熟悉,只不过这家伙性格过于傲岸,不太合群罢了。
“七郎,过之这段时间也有大变,他已经突破了静息期进入养息期了,一直想要挑战你呢。”
在昔日广胜军为纽带的这个群体中,杨堪和张挺一直是武技最高的二人,只是两人身世不同。
张挺是张氏嫡子,而杨堪却是庶出,但杨堪性格豪爽大气,朋友颇多,加上武技更是力压张挺一筹,所以一直是这个群体中的领袖人物。
而张挺在这个群体中关系密切的人并不多,只有寥寥两三人,但都是能过命的交情。
“哦?”杨堪傲然一笑,“那他可又落后了,袁无为这一战算是助我一臂之力了,我现在尚未痊愈,一旦我彻底恢复,我便之差一个机会就可以踏入太息期了。”
“啊?”李桐眼中也是异芒闪动,艳羡之意溢于言表,“七郎,你这是因祸得福啊,若是能一战便能获得突破,我也愿意一试啊。”
“呸!你小子说话倒是挺轻巧啊,我是拿命换来的,生死就在须臾之间,若不是运气够好三郎刚好赶到,我现在就是枯骨一堆了。”杨堪狠狠瞪了李桐一眼。
“业精于勤荒于嬉,虽说现在大人给你安排的工作不轻松,但是自己武技才是根本,战场上没有谁能帮你,还得要靠自己手中的刀枪才是最可靠的兄弟,四郎,你得抓紧了,若是过不了天境这一门槛,你始终都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不希望每一场战事下来,我都有几个好友会消失在这个群体中,虽然我也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若是我们能依靠自己的勤修苦练让敌人成为我们的待宰羔羊,岂不是更好?”
李桐默然头。
他也很清楚这一,两军交锋,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还得要有强横的武技护体才是保命法则,尤其是在许多特定时候需要你作为主将身先士卒时,风险更会无限放大,你武技不如人,就可能成为无数白骨中的一具了。
事实上从大梁来的一干人都意识到了这一,战场不比平时在汴梁城里那种交流切磋,失败者就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郭泰、卢英峰二人都是他们来固始这一群人中的佼佼者,但是一战下来,郭泰和卢英峰都双双阵亡,这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惨痛教训,都无一不让所有人感到震动。
连杨堪这样在他们看来都绝对称得上是强中手的人物,在袁无为面前仍然是只有招架之功,以三打二,结果还是一死两重伤,而且还是在常昆及时赶到才拯救了剩余二人,不然就是三人全军覆没了。
这就是差距。
差距就要付出代价,很多时候就是性命的代价。
“四郎,大人在信函中已经明确了,新建这两个屯军中一个重新进行充实,更名为固始第三军,也可以称之为浍州第三军,张越任军指挥使,你担任军都虞候。”崔尚已经看完了信函,见气氛有些凝重,也就岔开话题,“所需军官,从第一、二军抽调了部分,另外也还要从这一次倒大梁招募人员中进行补充,张越现在身体尚未完全恢复,这段时间的训练安排你就要多操心了。”
在回来之前江烽就已经给李桐交代过了,由张越和他带一个屯军负责驻扎光州,一方面要加紧训练,另一方面也要和即将入驻的南阳军协调处理好关系。
“这个屯军可是啥都没有,现在就还是一帮流民农夫,怎么训练?”李桐也知道已经搭起架子来的连个屯军,皱起眉头,“什么时候能够把武器盔甲补齐?这是最起码的啊。”
杨堪和崔尚的笑了起来,会意的交换了一下眼色,“四郎,冬衣已经基本备齐了,就带着这帮人先寻些竹竿木棒凑合着用吧,带到光州去住下来再说。”
“什么?!”李桐一听顿时急了,“不是说改为第三军了么?屯军也得要有武器啊。”
“四郎,你还不明白大人的意图?就这样才能让刘玄安心,让尉迟无病和杜家不放心,否则杜家的武器甲胄什么时候送来,答应我们的条件什么时候兑现?”崔尚眨巴着小眼睛,以手抚颔微笑着道。(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烽皇 第三十一节 重返
江烽也知道自己走出这一步非常艰难,这严重的打乱了他最初预定的步伐。
在最初他和崔尚、杨堪、张越、秦再道商议的构想中,目前固始军组建成两个完整的建制军再加上先把骨架搭起来的牙军和骑军,已经有一口吃个大胖子的嫌疑了。
要知道半年前固始军分裂之后,固始军只有寥寥三营兵力,通过招募新兵、吸纳光州旧军才勉强凑够一个军。
经历了蚁贼围城战之后,又是一次大规模的招募新兵和吸纳申州军、大梁老军的整军活动,将固始军扩张成为前所未有的一个军外带三个步营和一个骑营。
这已经是一个极限了,也全靠归附的申州军较为完整,而大梁来的人中又有较多的军官和老卒,所以在勉强具备了一定战斗力。
实际上从蔡州军来犯这一战就能看出一斑,固始军的战斗力堪忧,守城方和攻城方的战损比例不合理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除了蔡州军的确是百战精锐这个因素外,固始军成军时间太短,其间又不断的进行整合以至于始终未能形成像样的战斗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原因人人都明白,所以江烽在蔡州军退去之后才有意识的超前一步,一口气先设立两个完整军,再把两个牙军和骑军架子搭起来,这样考虑的是等待梁蔡大战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能到明年春耕时节看看能不能有个定论,这期间固始军可以有较为充裕的时间来对军队进行整训,让固始军真正成为一支可以打硬仗的军队。
但计划始终没有变化快,陡然间固始军又被卷入了光州之争中,而且还是身处漩涡中心无法自拔,刘玄和关中李氏、鄂黄杜家都不允许固始军置身事外,那么选择哪支军队进驻光州也就相当考究了。
人数要够,这是要做给李氏和杜家看的,哪怕是装样也得要装够,但是战斗力最好能让刘玄放心,让其不至于改变其伐蔡之后再来取光州的意图,所以安排一个屯军去是最合适的。
原本只有一县之地,觉得陡然扩充到两个满编军已经绰绰有余,但是现在局势变化若斯,浍州还在上奏报请过程中,这光州控制权却又突兀的交还到了自己手中,这如何不让江烽感到焦头烂额。
“终于回来了。”江烽轻轻催动着胯下健马,遥望着依然如故的光州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大人,以我之见,恐怕我们还是不宜进城。”张万山格外紧张,毕竟到现在为止,这里还是掌握在袁军手中,袁军将把光州城的控制权移交给固始军的消息还没有传开,知晓的人也仅仅是局限于己方高层寥寥数人罢了。
“万山,你怕袁军对我不利?”江烽笑了起来。
江家和张家都是土生土长的光州人,张家虽然算不上名门大户,但也算是庶族中的翘楚,像张越的一个叔叔张璜就是昔日光州刺史府的资深司法参军,张万山算是张越的堂侄,其父是张越堂兄,也是定城县衙一名佐官。
而江家在光州就是纯粹的平民庶族了,算得上是一个郎中世家,只不过其父早丧,而其兄和母也有尽皆在江烽成年后陆续去世,江烽也未能继承家族事业,而是进了崇文书院中,所以现在江烽除了还有几个远房叔父和堂弟外,其余近亲反而没有什么人了。
“大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袁氏在固始城下折戟,只怕仇视大人者甚众,加之现在他们要撤出光州的消息恐怕下边也还未得知,而且像那些从蔡州、南陈州过来鹊巢鸠占的家伙肯定也不愿意离开州,所以属下觉得还是谨慎一些好。”
张万山犹豫了一下,“不如就由属下先进城打探一番,属下在城里人熟地熟,也方便许多,我叔祖父现在虽然赋闲在家,但是袁氏也未对其有什么,想必也能知晓许多情况,或者我把叔祖父邀约出城来。”
袁氏接手光州时日尚短,统治力还很薄弱。
由于许氏是被诛灭而非降服,所以除了少数提前就和袁氏勾搭在一起的大族外,绝大部分光州士绅望族都要么逃亡在外,要么就是被诛杀或者流放。
其这些家族的田产宅邸基本上都被从蔡州过来的士绅大族所接管,也引起了很大的反抗之声,只是袁氏为了酬谢这么些年来蔡州士绅望族对其的支持,所以也是在光州推行了强行查没和检地之策,动辄以各种罪名来对付反对的士绅,所以在光州搞得也是鸡犬不宁,
这固然赢得了蔡州士绅的一致支持,但是却也不可避免的使得袁氏的统治力缺乏基础,很大程度都还只能停留于城中,对乡间的控制力相当薄弱,许多乡村集镇还是被本土的乡绅所把控,袁氏的统治也还没渗透到这下边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