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农家记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白糖酥
而花椒这里收到种芹,头茬的秋提前白芹起收了一半后,当即就和小姐姐们又施足底肥,排种下了七八塬种芹,这会子早已发棵了。
走到方良身边,花椒循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有些纳闷,也蹲了下来,问着他:“大舅,你在看什么?”
竟是一脸肃然的模样,难不成是壅制白芹又出问题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农家记事 第一百五十六章 问题
虽说自家自是罢了,老舅公、沈家壅制白芹都很顺利,可是否会出现一些未知状况,却是就连花椒都说不好的。
就像之前方良庄上不知怎得蜗牛泛滥,专门吸食芹菜芽汁。虽然当时就捉了田jī蟾蜍和鸭子过来吃蜗牛,可还是把方良急得够呛,特地连夜跑了一回,找上了秦老爹。
何况花椒知道方良虽说管着田庄,可也是从来只管收租子就是了,算盘珠子拨的挺溜,在此之前却是从未摸过锄头的。
跟着秦老爹学习壅制白芹的时候,半天工夫手心里就满是血泡。
若是真的出了什么状况,虽然田庄上自有老堂匠主持大局,可壅制白芹又不比旁的,若是只管按着过往种地的经验来,再加上方良这个半懂不通的,那就更不好说了。
只是或是太过专注的缘故,花椒这样走过来方良都未觉察,听得花椒发问,全神贯注的方良自是唬了心口一跳的。
也吓得花椒赶忙给他拍着xiōng口:“不怕不怕了,大舅不怕!”
方良哭笑不得,定下心神,抬手摸了摸花椒的脑袋瓜,笑了起来:“大舅不怕,椒椒也不怕。”又牵着她靠着自己站了,给她捋了捋被风吹乱了的刘海,才问她:“椒椒怎么过来了,姐姐呢?”
花椒就道:“姐姐在看着四姐睡觉。”又指了指那头地里已经发棵的种芹告诉方良:“我来看看它们,大舅呢?”
方良也告诉花椒,道:“大舅也是过来瞧瞧它们长得好不好的。”
说着话儿的工夫目光又放在了白芹上,竟是不自觉的一皱眉头。
花椒看了看方良,又看了看面前这些日子因着摆宴吃得仅剩了一塬不到的秋提前白芹,忽的恍然大悟。
就靠着方良的身子立了起来,指了那白芹告诉方良:“大舅,白芹有渣渣。”
方良一听这话惊诧地转过头来望着花椒:“椒椒怎么知道的?”
当然是吃出来的啦!
花椒哭笑不得,却也慢慢正sè了起来。
花椒起初也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这茬秋提前白芹的品相相当不错,况且种植周期较常规白芹略短一些,人工成本自然就能有所降低。
可因着一点特殊情况,却叫花椒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里留着摆宴而未及时起收的白芹品质竟在迅速下降。
原本想着不过推迟十余天的光景陆续起收罢了,品质上或许会出现变化,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却万万没有料到问题竟会如此严重。
催妆那天摆宴,清炒白芹一上桌,大伙儿还没甚反应,花椒却是一口就尝出问题了。
白芹的外观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可口感已经明显不复前些天的脆嫩了。
虽然还未嚼出渣子来,可吃在嘴里已经滞口。在花椒看来,这品质已经达不到秦白芹的标准了。
从酒席上下来,顾不得擦脸,花椒就直奔试验田。
去年一冬壅制的白芹都是及时起收的,花椒自然没有机会发现这样的问题。
对着地里的白芹看来看去,又思来想去的,索性央了小小子帮她起收了一行白芹。
保留根须清洗干净,略略择去枯叶之后,分作两把。又问罗氏要来一块粗布,打湿拧干后将其中的一把白芹紧紧包裹,同另一把不再做任何处理的白芹一道放在家中yīn暗通风的角落里保存。
用湿毛巾包裹保存是花椒所知道的比较好的保存白芹的方法,当然这会子没有毛巾,花椒也就只能用粗布代替了。
不过现在想来,倒与八仙居保存时令鲜蔬的方式大同小异,同样的原理。
至于进行这组对照实验的原因,花椒只是想试验一下,既然白芹会因为延迟起收而导致品质下降,那么离土后通过不同的保存方式,对于品质的影响到底多大。
却没想到直到现在为止,也已经三天过去了,未做过处理的白芹只在嫩叶上略略出现了丁点褐变的情况,而那把用湿粗布包裹的白芹,在外观上还没有出现丝毫的变化。
花椒略略放下心来。
这会子看着方良一脸诧异的表情,就指着面前的白芹告诉他:“它们长大了太老了,就有渣渣了。”
方良看着花椒,花椒就朝他重重地点了点头:“祖父说哒!”
秦老爹确实是这样说的。
花椒一口就尝出了问题了,秦老爹众人陆陆续续地也察觉出了不对劲。
秦老爹就觉得或许还是因为天气暖和的缘故,既然白芹长得快,自然老的也快的。
花椒一思忖,或许还真是这个缘故。
既然生长周期短,生长发育自然迅速。
只是这样一来,明年家里如果准备壅制秋提前白芹的话,那就不能再死搬硬套现在的种收时间规律了,而是应该根据气候变化来及时tiáo整起收期,虽不宜早却是更不宜迟的。
而方良听了这话,却是一拍脑门,又讪讪然地摸了两把,没想到自己担心了半下午,却因着莳萝大喜日子的缘故,只得暂且憋在心里的事情原来仅是这么一回子事儿。
哈哈一笑,抱着花椒就去了前院。
夜里吃过谢忱宴,方良找了个机会把这事儿告诉秦老爹。
秦老爹点了点头:“到底还是经验不够的缘故。”又告诉他:“不光是椒椒她们壅制的那茬秋提前白芹,咱们壅制的头茬白芹的起收期是在大雪到冬至之间,天气如何不好预料,可何时起收却是得跟着天时来的。”说着又问他:“天气凉了,你那的蜗牛没再出来了吧!”
方良听着不住地点头,又央着秦老爹:“秦叔,等忙过了这茬,您可得过来给我掌掌眼才行。”
秦老爹笑着应了:“行啊,等我家莳萝和姑爷回了门,我就抽空去瞧瞧。”
等到翌日一大早,送走了方良一家和沈家人,家里的零碎事务一点一点的料理清楚,秦连豹保管了数天之久的两本账簿也结算清楚交到了秦老娘手里。
阖家俱是松了一口气,又等着盼着莳萝三朝归宁。
三天的光景却是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盼回了莳萝,顾不得叙话,莳萝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却是来自弟弟妹妹们的叫她啼笑皆非的一句话:“大姐,姐夫待你好不好?”(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农家记事 第一百五十七章 归宁
三朝归宁。
回门这天,日头还未出来,大堂哥这个新舅爷已是接了舒秉庚与莳萝回门认亲了。
舒秉庚带着八sè大礼,金猪坛酒、茶食细果、甘蔗活jī、猪肚猪肉,神清气爽红光满面,一进门就给秦老爹秦老娘磕头行礼。
姚氏再持重,可到底是发嫁女儿。
自打花轿出了门,就跟剜了她的心肝似的。可回头还要笑着送客,听人说着“养女千日,终有一嫁”的话,眼泪只能往肚子里咽,连夜里发梦都记挂着莳萝。
这会子一见着回门礼,长吁了一口气,提着的一颗心总算是落了一半了。
团团认过亲给过见面礼,舒秉庚留在堂屋与长辈叙话,莳萝则被秦老娘领进了内室说体己话,一家子的女眷都跟了进去。
结果刚刚进门还未坐定,跟在后头的丁香已是脚尖一旋,挤到了莳萝身边,迫不及待地拉着莳萝的手问姐夫待她好不好。
姚氏哭笑不得:“这是问的什么话!”
再一看,香叶已是扯了莳萝的衣袖依偎着莳萝站了,花椒茴香也是围了过来,眼巴巴地望着她。
倒是红了眼圈儿了。
花椒虽是过来人,一眼就能看出莳萝眼角的羞怯眉梢的欢喜,更别提眼睛里还闪着光,就跟一汪水似的波光粼粼。
怎么看怎么像个刚谈恋爱的小姑娘。
更何况还有舒秉庚,瞧他那副志得意满的模样,就知道新婚这几天必是过得美满的。
略略松了一口气,有个好的开头也算是幸福的一半儿了。
可到底还是想听莳萝亲口说上一句,才能暂且放下心来的。
谁知请假在家的小小子们也一个跟着一个的溜了进来,把宽敞的内室挤得水泄不通。见到莳萝的头一句话亦是姐夫待她好不好,甚至于没有一个字的改动。
一众女眷们俱是哭笑不得,小小子们却俱是一脸正sè的看着莳萝。
好似只要莳萝吐出半个“不”字,他们就绝对会好好招呼舒秉庚一通的。
说起来莳萝并不是容易害羞的性子,面对的又都是她看着长大的弟弟妹妹们,至亲的骨肉。
可到底还是新嫁娘,正是脸皮子嫩羞赧忐忑的时候,这两天在舒家,人是见了不少,可还未说过一句囫囵话,听得丁香开口就是这样一句话,自是脸红的,只是小小声地道了个“好”。
只再等这串儿小小子一拥而上,你一句我一句的问着同样一句话,羞赧的莳萝很快羞恼了起来。
就像以前在家时一样,立了眉头就要呵斥。
哪知小小子们更像是驯熟了的猫儿狗儿似的,眉眼一动一看苗头不对,嘻嘻笑着转身就呼啦啦地一哄而散了。
反倒看得莳萝哭笑不得。
花椒姊妹几个,却是不知为何,松了一口气的。
杜氏就笑骂了一句:“一群皮猴狲,就知道捣乱。”
姚氏却是握着莳萝的手拍了又拍:“自家兄弟因着你是大姐才包容你,没人同你计较,对着小姑子小叔子,可不能这样行事。”
心里却是一酸,只因忽的发现不过两天光景,手里握着的原本肌理均匀柔嫩的双手都粗糙了些。
莳萝并没有察觉姚氏的异样,只是红了脸,忙应了一声是。
杜氏已是捧了攒盒过来了:“大嫂不必这样忧心,咱家莳萝甚样的孩子咱们自家还不知道么,再是错不了的。”说着话儿,已是把攒盒递到了莳萝面前:“这几天吃的可好?回来了,有什么想吃只管说。”
莳萝一见之下忙站了起来,伸手就去接杜氏手里的攒盒:“怎么好劳烦二婶的。”
杜氏手腕一转儿,已是把攒盒摆在了莳萝面前,同她笑道:“我没有你娘你三婶四婶的福气,逢年过节想要吃包,也就只能在侄女面前下功夫了。”
一句话说的大伙儿俱是哈哈大笑了起来,姚氏也略略开怀了起来。
待大伙儿笑过一lún,杜氏才又道:“皮猴狲们虽然捣乱,可那一句话却也问得不错,婆家待你怎么样?”
……
内室里,杜氏罗氏沈氏妯娌三个说不多时就去打点午席,秦老娘姚氏一人一边儿握着莳萝的手,一茶一饭都问得仔细。
问到告假在家的舒秉庚何时上工的时候,莳萝略一低头:“告了九天的假,说是后儿就要上工了。”
而外头堂屋里,此时舒秉庚也正在同秦老爹等人说着自己的差事。
“……之前说好了的,所以后儿上工,我就会跟着我爹出水收款了。”
秦老爹众人俱是暗自点头。
之前舒家姨丈已是向他们透露过了,舒秉庚成亲之后,舒父就会使力叫他从柜上出来,跟着收账。历练个三五年的,等到舒父干不动了,舒秉庚也就能接上手了。
正欲说什么,午席已得,大伙起身入座。
舒秉庚这个新女婿坐了上首,酒过三巡,一道清炒白芹,叫舒秉庚心中一跳。
钱德隆是从南货店起家的,经营南北杂货。
那会子的南货就仅仅是南边儿沿海的土产细果,像是荔枝、桂圆等物。所谓北货,则是北地的红枣、柿饼。至于糖、石碱、明矾则是杂货。
以零售为主、兼营批发,有了资本,就开了酱园,后又设了大糕坊。这些年来,早已是坐稳了莲溪行当里的头把交椅,所售卖的南北杂货也不仅仅是些个土产了。
旧年年前,铺子里就有人听说莲溪有数的几间宅门正时新一种jīng叶俱是白sè的芹菜,就叫个白芹。大掌柜打听了许久,却断在了方家身上。
还寻思着方家的几位老爷天南地北的做着官儿,不知又是打哪出的新鲜事物。
哪知年后没过几时,东家就听说京城中专做水中八仙生意的八仙居靠着一sè秦白芹扬名整个京城。
听说了这桩事儿的绝不止钱德隆一家,据说上门打听的早已不知凡几。可除了知道是南边儿的冬令时蔬之外,半点音讯都未透出来。
铺子里的东家掌柜的前后一思量,恐怕这秦白芹还是从他们莲溪传至京城的。
可这样的事情,他一个小伙计,听过也就罢了,却是再不能知道更多了。
却没想到几天前在岳家的催妆宴上,他就见到了传说中的白sè芹菜。(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农家记事 第一百五十八章 出行
舒秉庚当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
可到底忍住了,什么都没说也什么都没问。
只是多尝了两筷子白芹,才明白难怪能在京城莲溪俱是引起那样大的轰动了。
之后再看莳萝的那副嫁妆和压在箱底的沉甸甸的镜匣。
舒秉庚是个聪明人,否则舒父就是浑身本事儿,说到底也只是钱德隆底下的一个水客朝奉罢了。
钱德隆除了南货店,还设有酱园和大糕坊,除了总揽事务的大掌柜,还有三个二掌柜,批发朝奉、水客朝奉、货房朝奉更是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人事繁复,哪能这样容易就为他谋个好前程的。
今儿再看回门宴上的这碗秦白芹,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却仍旧一句多话没有,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待天黑之前送走了舒秉庚和来时高高兴兴、离开时一步三回头的莳萝,女眷们又开始抹眼泪,秦老爹却是赞了一句:“这孩子,还算沉得住气。”
秦连豹也点头道:“钱德隆的人都说侄女婿办事仔细有章程,看来确实不错。”
秦老爹是什么人,甚至于别说秦老爹,秦家这除开秦连凤的四兄弟,就是吃过的咸盐都比舒秉庚多。
舒秉庚自觉自己不漏声sè,可这世上的事儿,百密还有一疏呢,哪能半点不漏的。
更何况那天的喜宴过后,都有几个脑筋活泛的打听桌上的这碗白芹了。
舒秉庚还是在钱德隆当差的,听的见的都比旁人多,一句话都不提,就已是露了痕迹了。
可既是这孩子有意不提,大伙儿就更不会说破了,凭他们小两口自家处置既是。
秦老娘却有些担心因着这事儿叫两个孩子闹得不快,秦老爹不以为意:“你就是不相信孙女婿,也该相信我家莳萝才是。”
想到莳萝,秦老娘却又伤心了起来了。
归宁之后,她捧在手心里长大的长孙女,和他们家就只能按着亲戚走动了。
而秦老娘这厢伤心,那厢罗氏也打心里有些感伤。
她嫁过门的时候,莳萝还是个梳着丫角的小丫头,领着小叔弟弟偷偷跑到新房里来看她,还给她拿糕饼吃。
可一眨眼的工夫,当年的小丫头已为人妻,自家的两个小丫头也一天一天的长大了。
正回忆着三个孩子糯米团儿似的小辰光,忽的膝盖上一重,一低头就看到了一张圆团团的小脸,脸上已是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影儿来。
花椒趴在罗氏的膝盖上,仰着头朝她蜜蜜地笑:“娘,祖父要去大舅的田庄。”
一句话说完,就一脸讨好地眨巴着眼睛望着罗氏。
罗氏可是一手把花椒带到这样大的,哪里会不知道她摆出这幅样子来,必是有事儿相求的。
可这事儿,却不能答应她,便搂着她同她打岔:“是呀,祖父要去瞧瞧大舅田庄上的白芹呢!”
花椒不住地点头:“大舅的田庄上有长尾巴的jī,有长绿毛的鸭子,田庄很大很大,还有湖呢……”
只是话未说完,眼见罗氏满脸笑意地望着自己,花椒的声音已是低了下去,小脑袋也一点一点的垂了下来。枕在罗氏的膝盖上,扒拉着罗氏裙子上绣着的缠枝花,小小声地道:“我能同祖父一起去吗?”
罗氏摩挲着花椒满头的细碎头发,自打黄阿婆离开后,不管怎么说,她同沈氏却是松了一口气的。
对于她们而言,门口的这一亩三分地就又安全了。
平日里,花椒香叶想要溪边摘两朵花儿看一回鱼,或是等下学的哥哥下工的父亲的,罗氏沈氏暗地里看了两回,眼见两个小丫头手拉着手,看鱼都离得溪边一尺远,也就放了胆了。
只去那么远的田庄上,罗氏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心的。
花椒的小脑袋就埋的更低了,小小声地叹了一口气,她就知道不行的。
可她在此之前,无意中曾听说方良的田庄上实行的是粮桑****的循环种养模式。
以粮养畜,以畜肥田、肥桑、肥鱼,以桑养畜、养鱼,以鱼肥田、肥桑。
竟是生态农业的雏形。
虽然自家的种养基本上也是类似的生态结构,可比之方良成百上千亩的田庄却是小巫见大巫。
她想见识见识那样大的田庄,到底是怎样运作起来的。
一声小小的叹息声,却像叹在了罗氏的心尖上,想到小女儿一贯的乖巧懂事,罗氏心里又不忍了起来。
夜里同秦连豹说起这桩事儿,更是犹豫了起来:“公公和大哥肯定要忙白芹的事儿,哪有功夫看护她,况且又不能当天来回。”
秦连豹略一皱眉:“我之前告了那么多天的假,年前总是不好意思再歇下来了。”
说着又想起了茴香:“要不问问咱家茴香,看她愿不愿意带了妹妹跟着祖父去庄子上玩两天。”
罗氏就嗔了他一眼:“茴香倒是想呢,可她才多大,她自个儿去我都不放心呢,更别提带着椒椒了。”
秦连豹摸了摸鼻子,没有做声,可第二天秦老娘就问花椒:“椒椒要不要和祖父祖母去你大舅的田庄玩儿去?”
花椒瞪圆了眼睛看着秦老娘,罗氏想到昨儿夜里的事故,心里一松,笑了起来。
小女儿虽才四岁,可起居坐卧已是不需怎么费心了,关键就是她不放心把小女儿交给旁人,若是婆婆,现在却是能够放心的。
又见花椒眼巴巴地望着她,罗氏就弯腰拍了拍她的小脑袋,道:“可要听祖父祖母的话。”
这就算答应了。
花椒不住地点头,围着秦老娘罗氏团团地转。
罗氏又再三谢过秦老娘,丁香听说后,也嚷着要去。
姚氏头大的不得了:“怎么哪儿都有你。”又道:“妹妹还小呢,你都多大了,今儿的功课可做完了?”
丁香就嘟了嘴,去找秦老娘。
秦老娘只是呵呵地笑:“椒椒去是你三婶应了的,你娘不答应,祖母也没法子的。”
丁香没办法,只得去缠姚氏,最后皱着脸许诺给全家大小俱都做双袜子,姚氏才松口。
茴香、香叶也跃跃欲试,却是没费周折就让罗氏和沈氏答应了。
只是交代她们路上互相照应,不要让祖母cào心。
四个小丫头不住地点头,当即就收拾起了行李来。(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农家记事 第一百五十九章 小麦
花椒四姊妹一人挎了个小包袱跟着秦老爹秦老娘坐上了方良派来的马车,身边还跟着秦连凤。
香叶头先还念叨了两句要是大姐也在就好了,等到马车驶动,难得的出行让她只顾得上欢喜了,撩开车窗帘子不住地向外探望。
虽然外头的景致其实与家中所见并无二致,可移动的风景,还是叫她惊呼连连,看什么都稀奇。
丁香就更是如此了,明明坐在马车上,行动不得自由,却像出了笼的小鸟儿似的,欢欣雀跃。
茴香到底大一些,何况莳萝出门子了,姊妹中她年纪最长,时时都记着母亲伯娘婶娘们的嘱托,挨着秦老娘坐着,眼睛却盯牢了三个妹妹。
花椒团在秦老爹腿上,看了会外头的景致就掰着手指叽叽咕咕地告诉他:“大舅说哒,湖里面养鱼养菱角莲藕,湖边上栽桑树,田庄上所有的角落都能用上。而且桑树长得好,蚕宝宝就养得好,鱼也长得好……”
秦老爹侧着耳朵,听得非常认真。
老人家一贯都肯听人说话,年轻时都乐意听妻子的念叨,也会听儿子们的分辨。到了孙男娣女这里,更是所有的童言稚语,全盘接收。
尤其是这一年上,秦老爹越发察觉,到了他这个年纪,凡事都习惯个三思而后定,行事也早已自有主张,却难免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可孩子们却往往百无禁忌天马行空,想到一出就是一出,看起来荒诞无邪,却往往语出惊人发人深省。
这世上的人俱是各有所长的,就好比有人擅工有人擅农,有人喜文有人好武,秦老爹打小也是这么过来的。
所以他不欲泯灭孩子们的天性,任凭他们想到了什么看似稀奇古怪的东西,都会鼓励他们着手去做去想。
1...4445464748...1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