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西军进攻太过突然,清军完全没有准备,等清军反应过来,川东和川南地区,已经全部落入西军之手。

    幸亏成都有吴三桂坐镇,清军才保住了成都和川北,并在成都府龙泉镇,击败了西军大将刘文秀,稳住了局面。

    突然冒出来的西军,一下分去了满清不少兵力,还牵制住了吴三桂这支精兵,使得满清朝廷能调动兵力,变得捉襟见肘,物资也紧缺起来。

    因为四处战场投入巨大,而北方生产还未完全恢复,失去苏松常赋税重地后,满清的财政状况立时恶化,所以冯铨才提出缩减近期耗费巨大的工部开支。

    洪承畴早就得到这个消息,所以他最近才多次上书多尔衮,要求多尔衮来视察丰台大营内,用新式火器操练的汉军正蓝旗,并试探多尔衮的口风,了解多尔衮是否有消减工部开支之意。

    这时洪承畴听了多尔衮的话,不禁道“王爷,工部近期铸造火器,消耗确实巨大。不过主要花费,其实是与红毛夷有约定,必须采购他们的火器和战船,他们才肯为大清图纸,派遣工匠。如今工部已经快要完全掌控红毛夷的铸造术,用不了多长时间,工部即便没有红毛夷之助也能自己铸造,那时花费便会降低,王爷切不能半途而废啊”

    &n




第387章大清必禁此物
    多尔衮听巴颜这么说,不禁正色起来。 //

    这时他看向校场,演示的清军并不多,只有一个牛录三百人。

    这三百名清军,都穿蓝色的棉甲,双手斜握着火枪,两边有战马拖着火炮。

    巴颜说完,便给多尔衮行了一礼,便匆匆走到军阵前,大喝一声,“肃立!”

    “哗!”的一声,一个牛录的汉旗兵,立时静止,都是站直自己的身躯。

    正蓝旗的旗丁们,知道多尔衮前来视察,为了在主子面前露脸,都卖力的表演。

    巴颜也如士卒一般,身子站直,挺起了胸脯。

    他这个名字是满名,可其实是个汉人,乃是老汉奸李永芳之子,他们家与老奴家通过婚,已经不把自己当汉人。

    巴颜喝道:“燧发枪上肩!”

    “哗哗”的一声响,后两排的火枪手,齐齐将火枪抗在自己的肩上,立时枪杆林立,而前排士卒依然斜握火枪在胸前,以便能够快速抬枪射击。

    在正蓝旗整齐的动作中,多尔衮终于感受到弥漫的杀气,不禁暗道一声:“好!”

    从他们整齐的动作,多尔衮知道这大半年来,巴颜并未偷懒,八旗勇士们确实是下了苦工了。

    巴颜喝道:“结阵向前,火炮轰击!”

    一声令下,整齐的脚步声响起,排成三排的火枪手,列队向前。

    在火枪方阵的两侧,三匹健马各拉着一门青头炮,炮手在方阵前进的同时,迅速在两侧架势火炮,只听见“轰”的一声轰鸣,腾起一团白烟,炮弹呼啸而出。

    一瞬间,方阵两侧各射出三枚铁弹,炮弹交叉着射向靶区,每枚炮弹都斜着射入,摧毁大量木靶。

    这时,火炮射完一炮,炮手稍微清理,便再次用战马拖起火炮,马蹄哒哒的追上前进的步阵,然后重新架设,又是一炮射出。

    多尔衮见此,若有所思,洪承畴忙解释道:“王夜,这个演示的意思就是,此种火炮能够跟随大军运动,并在野战中,为大军提供火力支援。至于火炮放在两翼,则是因为火炮斜射,能够绞杀更多敌军。”

    多尔衮点了点头,清军在前进中,两翼火炮跟进,不时发出一炮。

    此前明军和清军之中,红衣大炮太重,无法跟随大军行动,野战时只能使用佛郎机,而佛郎机气密性不佳,所以射不远,作用不大。

    这种火炮射得远,还能跟上大军运动,可以说谁装备,谁就掌握了野战的主动权。

    “立定,抬枪射击!”巴颜大声吼道。

    这时,清军已经走到被火炮摧残得差不多的靶区前,随着一声令下,三百名火枪手,立刻肃立。

    “放!”巴颜很有激情的怒吼。

    第一排火枪手,立刻抬起了火枪,然后齐齐扣动扳机。

    “砰砰砰”震耳欲聋的火枪齐射声响起,一片浓密的白烟随之腾起。

    清军第一排火枪射完,立时举起后退,然后第二排上前再射,最后是第三排。

    三百八旗兵分三排射击,眨眼间硝烟弥漫阵线,而他们前方的靶区,却被火枪轰得稀烂。

    在火炮绞杀和三排火枪射击后,原本密集的木靶,几乎被全部摧毁,只剩下孤零零的几个,还站立着。

    这时巴颜颇为得意的走到三百火枪手之前,忽然振臂大喝道:“我正蓝旗,威武!”

    “威武!”

    “我大清国!”

    “威武!”“威武!”

    三百清军士卒齐齐大呼,声振四野。

    看见这一幕,多尔衮脸上却没有喜色,他沉默良久,忽然问道:“洪学士,这些火器交付正蓝旗多长时间呢”

    &n



第388章孙可望称王
    多尔衮看了汉军正蓝旗的操演后,内心比较震撼,同时也感到一丝恐惧。手机端 //m.vodtw.la

    他不得不承认,装备了新式火枪的军队,实力不容小觑。

    虽说多尔衮依然相信,在平原上,没有人能战胜八旗铁骑,即便是装备新式火器的明军,但是八旗勇士,都是从小就跟父辈,上山打猎,与猛兽搏斗,而后从征多年,可以说培养一个八旗甲兵需要十年,甚至十多年的时间。

    这样培养出来的八旗悍卒,可以说天下无敌,但是满州人口少,八旗培养的周期太长。

    现在看见一种,凭借先进的火器,只需数月时间,就能练出来,实力媲美八旗精锐的军队。

    多尔滚心里并没有多少欢喜,反而很恐惧。

    这种新式火器装备的军队出现,将使得满洲的优势,荡然无存,而满洲在新式军队的训练上,肯定是比不上明军。

    满洲人口太少,数月就能扩充一支军队的话,满洲比不过明军,而满清朝廷若是启用大批汉军,来装备火器,同样则使得满洲朝廷的权威旁落,满洲贵族不会放心。

    因此多尔衮对于这种新式火器,本能的排斥,甚至想禁止火器的使用,只是多尔衮还算清醒,明白满清不用,明朝也会用,不能因噎废食,所以暂时没有禁止,反而决定加大对火器的支持。

    至于禁止火器,则等满清击败明朝,一统天下后,再来进行。

    届时,只要能将这些先进的火器收缴销毁,焚毁这方面的书籍,禁止工匠继续打造,满清境内的汉人,就无法动摇满洲的统治。

    这时多尔衮看了正蓝旗的训练,从操演上来说,已经是支精锐,可是实力真正如何,却还需要战场的检验。

    多尔衮并不想花费冤枉的钱,必须知道大清朝廷的投入,是否值得,所以想让巴颜率领正蓝旗,去打一仗,看看正蓝旗的实力,到底能战,还是花架子。

    只是,该让正蓝旗去何处打一仗,却让多尔衮犯了愁。

    这时,多尔衮于丰台大营观完操演,便回到北京城中,开始琢磨起来。

    南方。

    时间到1651年,隆武七年春。

    明清之间的大战暂时停息,不过双方间的摩擦依旧不断。

    连续的大战,对满清而言,消耗甚多,却没有斩获,反而丢掉了富庶的浙中、浙北和苏松常三府,满清府库已经不支持清军再次进行大战,所以从四川到江南,清军都处于消停的状态,准备积蓄钱粮在战。

    此次大战,从战略上讲,清军没有实现灭亡明朝的目标,反而丢失了富庶之地,战争应该是明朝获胜。

    此时,明朝虽然赢得了胜利,不过却也并未乘势进攻。

    明朝内部势力繁杂,在面对外部巨大压力时,能够勉强团结,可当外部压力消退,情况便立时变了。

    首先出现问题,便是西军与明朝之间。

    在湖广战役之中,堵胤锡力挽狂澜,坚持不退,最终等来战场的转进,守住了湖广,使得隆武朝廷在湖广站稳了脚跟。

    这可谓是大功一件,遂即便引起了当时主张撤退的何腾蛟的不满,心怀妒忌的何腾蛟,便使人去见了孙可望,告知其封王之事,乃是堵胤锡擅自做主,皇帝根本没有许诺,而且内阁也不会同意他封王。

    这使得正猛攻成都的孙可望勃然大怒,当即就撤兵,返回了川南和川东。

    此前,四川清军奉调令,出川攻击夷陵,造成了四川兵力空虚。

    孙可望大军入川之后,可谓一路势如破竹。虽说刘文秀在进军成都途中,被吴三桂杀败,损失万人,但是清军兵力不足,吴三桂只能困守成都,等待清军救援。

    原本孙可望围攻成都,派出李定国去取剑阁,准备切断成都与汉中的联系,可是听到自己被骗的消息后,孙可望一怒之下,便放弃了继续围攻成都。

    &



第389章恢复工商
    苏松常三府。

    随着战争进入对持,赵铭的精力迅速转移到了生产恢复,壮大实力上来。



    十七世纪中叶,正是时不我待的时刻,世界诸多国家和民族都将进行一次赛跑,错过了它,便有可能错过此后百年,甚至彻底毁灭。



    这场比赛,每个民族都被裹挟其中,没有人可以逃避,裹挟不前,甚至跑慢一点,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更别说开倒车的了。



    在赵铭看来,不以在场赛跑中胜利为目标的事情,都是浪费时间。



    对于隆武朝廷,与孙可望之间的分争,杭州的朱以海或许很关注,但是赵铭对此却懒得理会。



    他早知这些人不怎么靠谱,所以没对他们抱有多大期望。



    要光复天下,击败满清,他始终认为关键还是要他自己够硬。



    随着满达海退军,赵铭留下三万大军,驻防武进一线,监视震惊清军,又令人前往琉球拉白灰回来,修建防线,准备抵挡清军的下次进攻,便将目光转移到新军整编,清点缴获,恢复生产上来。



    苏松常三府,是明朝最富裕之地。



    早前仅仅苏州一府,为明朝提供的赋税,就占了全国的十分之一。



    一府税收,比一省还高,足见苏州之富。



    虽说清军占据江南后,对苏松常的经济打击很大,不过眼下依旧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膏腴之地。



    苏州,右都督府所在。



    在占据苏松常之后,东海镇便必须改变曾经海上游击的策略,赵铭遂即将他的右军大都督府迁移到了苏州府。



    大帅幕府,还有浙江都指挥使司的衙门和官员,也随之上岸,移驻苏州城。



    赵铭如今控制的区域广阔,浙江都指挥使司其实管理不了这么大的摊子,不过眼下无论辽东、山东沿海,还是台湾,都是都指挥使司在管理。



    赵铭将大都督府,设在苏州后,遂即发号施令,第一道命令,就是《复衣冠》。



    各州县,纷纷张贴告示,要求士绅百姓恢复衣冠发服。



    此令一出,湖东之地,士绅百姓尽弃满衣满帽,身着道服方巾欢呼雀跃,头戴网巾的士子更是相拥而泣。



    不过,或许是因为《复衣冠》令的布告之中,没有留辫不留头之语,苏松常之地,尽有不少绅民,因为害怕满清卷土重来,所以不愿意剪辫子,担心清兵打过来,会掉脑袋。



    对此,赵铭勃然大怒,下令各州府统计人数,然后派遣衙役,将不愿意剪发之人,锁拿游行,并当众强行剪辫。



    赵铭第二道令,则是《复生产,振兴工商》。



    这道布告一出,对湖东地区震撼很大,官府支持工商,令士绅百姓感到十分惊奇,惹出了不少非议。



    赵铭以华兴公司,入股和给予订单的方式,扶持苏松常已经倒闭,或者面临倒闭的工坊,给予他们资金重新启动,又分给他们一批订单,想将这些宝贵的萌芽救回来。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完成一定积累后,就会向另一个阶段蜕变。



    这个过程顺利,那就是社会完成改革,呈现出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和形态,要是失败,那就要重新积累,从头再来。



    资本萌芽,在中国历史中出现了数回,每次都没来得及蜕变,社会就因为内忧外患而崩溃。



    若是此次萌芽再被摧毁,那再长出芽来,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赵铭这个命令下去,令湖东的士绅,是又惊又喜。



    &



请假一天
    赵铭迷迷糊糊的醒来,发现自己躺在黄花梨架子床上,床的四角均有雕花立柱,朱红的幔帐照着大床。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

    他有些头疼的从床上坐起,愣愣的看着地上的皂靴,还有房间中的烛台和陈设,俱是古香古色,脑子有些反应不过来。

    忽然房门被推开,一个穿着灰布衣,缠着头巾的老者,慌张的闯进来,不由分说的将一个包袱,一个斗笠塞到他手中,慌张道“公子,赶快收拾收拾”

    赵铭心头咯噔一下,眼中漏出了惊恐之色,眼前之人的打扮完全是个古人,口音也不对头,让他意识到似乎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是在沙发上葛优躺,用手机悠闲的刷着一本《南明大丈夫》的小说么

    老头没有注意到赵铭的失神,进屋后就开始慌忙收拾东西,他疾步走到架子前,取了衣服,一边给赵铭披上,一边催促,“公子,朱国弼带建奴来拿人了,您快跑吧!”

    话音刚落,外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大骂声传来,老头大惊失色,满是皱纹的脸上,瞬间惨无人色,他顾不上给赵铭穿衣,便一个箭步抢到门前,利索的用后背顶住屋门,惊恐的疾吼,“公子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1...104105106107108...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