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从八月开始,清军便没有再攻击武进,满达海留下两万多清军在城外监视,亲率主力南下去阻拦赵铭所率的援军。



    援军前来增援,王翊和王德顺已经收到了鸽信,信中赵铭交代,令其紧守城池,千万不要搞什么里应外合,丢了城池。



    鸽信出现得很早,赵铭也养了一批传递情报的信鸽,不这东西毕竟不比人,总是不让人放心,也容易被人半路抓去,泄露机密,明军只有短距离或者特殊时候使用,多半时候还是靠人传送。



    赵铭的担心其实多余,城中守军损失惨重,就算想搞里应外合,也没有这个实力。



    九月初三,清晨,武进城上。



    残破的城墙边上,少数士卒手持长矛,露出半个身子,警惕向城外眺望,大多数士卒则抱着长矛、弓箭、火枪背靠着城墙歇息。



    清晨阳光洒在数里长的城墙上,守军士卒渐渐苏醒。



    为首值哨一将,踹了旁边属下一脚,“孙杞,你去瞧瞧!”



    赵铭援军已经进入武进县的地界,武进清军时常可以听见东南方向,传来的炮声和喊杀声,知道援军已经快要接近武进,所以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派出斥候出城探查情况,看援军有没有来。



    醒来的百户官,脸上有些不情愿,“千户,都一个多月了,光听见炮声不见人影过来,大帅是不是被清狗挡住了,杀不过来呢”



    千户官狠狠瞪了孙杞一眼,他心中其实也有这个担心,武进距离无锡不到百里,援军走了一个多月,还没走到武进城下,是谁都会担心。



    “你没听见炮声越来越近吗”千户官喝斥一声,“叫你去探查,哪里来那么多废话。”



    百户孙杞见千户发怒,忙行礼道:“卑职这就去探查!”



    说完,便一溜烟的爬下城墙,千户官则整理盔甲,带上头盔,准备叫醒弟兄们,等待换防。



    不多时,另一名千户官,领着数百士卒登上城墙,来接过防御。



    “老周,晚上没什么情况吧!”赶来的陈千户,按着刀柄,随口问道。



    周千户看了城外一眼,“没什么特殊情况!”



    “那你们去歇着吧,晚上早点来接替我!”那陈千户官笑道。



    周千户还想等孙杞的消息,不过想来也不会有什么情况,就进些日子的炮声而言,援军前进的数度十分缓慢,有时候一天也动不了几里地,有时候几天都不动弹一下,最近已经好几日没有变化,今天想必也是一样。



    “那好吧!”周千户点了点头,遂即一挥手,便领着属下士卒,准备下城回营去吃早饭,然后好好休息,晚上再来接防。



    这时他刚走到台阶处,正好看见孙杞领着一队骑兵,疾驰的奔回来,纵马直接冲上垮塌处的斜坡。



    为了守城,四门都被堵死,垮塌处取代城门的作用,明军斥候都是从此出城探查。



    “清狗撤了!清狗撤了!”马匹还没冲上斜坡,孙杞便一边奔驰一边兴奋的大喊。



    刚接手城防和准备下城休息的士卒,闻语一阵骚动,无数人影涌向缺口出,纷纷询问怎么回事。



    周千户眉头一挑,两上露出惊喜之色,便急匆匆的折返回来,便见孙杞已经被接防的陈千户拦下,正在急声询问,“你说清狗撤呢”



    孙杞看见周千户也走了过来,忙兴奋地说道:“真的撤了。卑职出城探查




第433章信心崩溃
    一直以来,满达海对于大清八旗,都很有信心,认为明军根本不是八旗的对手。



    就算他此前,被赵杂毛击败,满达海也只是认为遭受埋伏,中了奸计,并非八旗兵不行。



    如果有一个机会,摆在八旗兵了面前,满达海可以确定,八旗兵一定能把赵杂毛的屎打出来。



    这一次,赵铭率领不到三万人,来援救武进城,便是满达海等待的机会。



    因此满达海欣喜若狂,马上便调集八万精兵,去收拾赵杂毛。



    在满达海看来,甚至是所有清军将士们看来,赵杂毛必死无疑,大清获取胜利,没有悬念,可是八旗兵却失败了,满达海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将赵杂毛击败。



    虽说就像孔有德和耿仲明之言,八万清军没能击败赵杂毛,但是赵杂毛也无法击败清军。



    可是满达海知道,那是自欺欺人之言,八万清军,还是在清军最拿手的野战中,居然吃不下两万多明军,这就是裸的惨败。



    当年浑河之役,正是吃掉了浙军和白杆兵这两支明朝精锐,后金军才树立信心,士气大振,所向披靡、



    这次满达海的军力,远超过浑河之战是后金军和明军的对比,却没能吃掉赵杂毛,这不仅是一场战役失败的问题,同时也彻底,打掉了满达海的野心。



    如果说此前,满达海满脑子想的都是,剿灭明军,一统天下的话。



    此时满达海脑海中想的却是,怎么才能保住大清国眼下的利益,怎么才使得满人能不被明军击败,赶出关外。



    这一战,赵杂毛的军队,令满达海感到恐惧,使得他已经没有击败赵杂毛的信心,不敢奢求灭亡明朝,只希望能够维持眼前的局面。



    这便使得他在思想上发生了动摇,对多尔滚近些年的策略,产生了怀疑,政治立场逐渐发生改变,从多尔衮政策的支持者。逐渐成为了反对派。



    此时,在满达海内心动摇之时,赵铭领着兵马,终于出现在了武进城外。



    这一路不过一百里,赵铭却走了一个多月,平均下来一天行军的速度不到三里,比乌龟还慢。



    事实上,从地图上看,赵铭所率之军,确实如同一支巨大的乌龟,在大地上缓慢的爬行。



    不慢不行,满达海为没能吃掉赵铭而感到气馁,赵铭在数万骑兵的监视和围攻下,其实也拼尽了全力。



    步军对抗骑兵,所倚仗者,一是严密的阵形,二是强大的火力。



    强大的火力是给予骑兵杀伤,震慑骑兵,令其不敢靠近,严密的阵形,则是保证骑兵靠近时,不让骑兵冲入,保正步军持续输出强大的火力。



    这二者是步军面对骑兵不败的唯二法门,并且时下乃是两者缺一不可。



    赵铭从无锡出兵,赶来武进城,最难的就是在清军骑兵的监视下,始终保持严密的阵型。



    步兵只有原地结阵是,阵形才足够严密,一旦运动行军,军阵必然松散,很难维持,便给了骑兵突袭的机会,而只要骑兵突入阵中,那步军基本就完蛋了。



    赵铭在行军途中,多次遭受清军突袭,最危险时,清军一度突破外围厢车阵,撞到第二道车阵,而只那一次,明军就被杀二千多人,险些崩溃。



    因此,赵铭行军速度不得不满,只能与清军斗智斗勇,有时故意露出破绽,引清军突袭,然后迎头痛击,让清军摸不准,才勉强一步步靠近武进,终于让清军感到绝望。



    满达海感到无法歼灭赵铭,而随着明军靠近武进城,满达海占据武进以无可能,再加上时间过去一个多月,武昌那边拖得越久,便越是危急,使得满达海只能承认失



第434章内忧外患
    



    九月中旬,经过斥候和天地会密探的查看,满达海自常州退军后,耿仲明很快便带领五万清军,逆江而上,应该是去增援武昌。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



    这样一来,江南二十万清军,损失五万余人,调走五万余人,便只剩下十万大军,镇守江宁、镇江、芜湖、安庆等几座大城。



    一时间,清军兵力捉襟见肘,守卫尚且吃力,便别说继续攻击浙系明军,江南清军彻底进入防守姿态。



    不觉之间,任谁也没预料到,七年之后,局势已然悄悄逆转,攻守之态,正悄悄转变。



    江南十万清军,将要牵制二十多万浙系明军,满达海压力巨大,江南之地,攻守之势已经逆转。



    不过,虽说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但是东海镇同样损失惨重,无力乘势进攻,朱以海收复浙中、浙北不到一年,加之水淹杭州后,浙中尚需恢复,也无力发起进攻,收复金陵。



    因此,在满达海退兵后,赵铭与朱以海几乎同时选择收兵罢战,准备休养生息,充实钱粮,招募军队,以备再战,江南的明清两军很有默契的进入相持阶段。



    满达海回到镇江不久,便返回江宁,一边上书请罪,陈述自己对明清局势的见解,一面下令让孔有德在镇江一线,修筑工事,加强防守,抵御赵杂毛西进。



    满达海的奏疏,送到北京之后,多尔衮大发雷霆。



    他费尽千辛万苦,派出使者去找隆武朝廷议和,拖延一个多月的时间,没等来满达海击破明军,收复苏松常,阵斩赵杂毛的消息,却等来江南清军损失五万,无功而返的奏折,令多尔衮大失所望。



    更令他失望的是,满达海不仅没有忏悔,反而在奏折中劝说多尔衮,为了大清国,请多尔衮假戏真做,与明朝议和。



    这让多尔衮极为愤怒,当即下旨,摘掉满达海征南大将军的帽子,召回北京闲置,令英亲王阿济格取代满达海,出任征南大将军,坐镇江宁,招兵买马,意图再战。



    多尔衮依旧不肯放弃他一统天下的野望,而他的固执己见,也引发了诸多满洲贵族的不满,表面团结的满清内部,一股暗潮随之汹涌起来。



    在常州之战,影响着清廷之时,赵铭确定满达海撤兵,耿仲明西进之后,派出属下通告隆武朝廷,提防清军援军,便留李忠明接替已经被打残的王德顺、王翊留守武进,修复城池,防备镇江清军,自己则率军返回苏州。



    长达小半年的常州之战结束,清军十余万主力,却奈何不了东海镇。



    这使得湖东百姓,终于打消了心中的疑虑,树立了对赵大帅和东海镇将士的信心。



    此前,虽然清军被挡在锡澄防线之西,但是苏松士绅百姓,还是心中难安,如头顶悬剑,总担心东海镇无法挡住清军,被清军突入湖东,使他们遭难。



    湖东士绅和商贾提心吊胆之下,自然不敢扩大生产,工坊不敢投入,商贾不敢进货,对湖东经济打击很大,甚至有人变卖家业逃去浙江,严重影响了赵铭振兴江东的计划,湖东各州县都出现了萧条的现象。



    此时,虽然危机解除,但是赵铭要做的事情却比较多,需要抚恤、招募士卒,恢复军队实力,需要安抚商贾,恢复经济,同时还需要审视常州之战的得失,了解明清之间的实力对比。



    九月二十日,赵铭返回苏州城,受到了苏州士绅百姓的热烈欢迎,钱谦益还联合一大批士绅和商贾,出资十万两,购买物资、食物、酒水,犒劳大军。



    赵铭回到都督府后,当夜设宴,为有功之将庆功,苏州城中,一时之间张灯结



第345章谋取吕宋
    马士鳌之言,让众多幕僚和心腹们都议论起来,而仔细一想,便知道确实是那么一回事儿。



    这次清军趁机扫清了山东和辽东,解除了东海镇对北京、关外的威胁,满清便能投入更多精力向南,而如今满清虽然连续遭受失败,但是版图、人口、资源却摆在那里。



    此时满清的整体实力,不说强明朝太多,至少是能够碾压赵铭。



    在加上受到赵铭的刺激,满清与荷兰人勾结,开始训练水师,编练新军,而以满清的人力物力,新式军队培养的速度,不会比赵铭慢多少。



    以眼下的技术,东海镇还造不出能够大规模列装的更加先进的器械,满清有荷兰人相助,东海镇有的燧发火枪、野战快炮,满清也能拥有,东海镇便很难在器械上碾压清军,所以今后主要是看国力,而局势如何,还真不好说。



    相比于内忧,应对外患要轻松许多,只是稍作思考,赵铭便沉声说道:“满清于我之威胁,现有二者,其一满清据天下七分,人力物力远胜于我。其二,满清得红毛夷之助,或会使我火器之利,优势无存!”



    “大帅一针见血!”马士鳌拱手道。



    赵铭摸了摸鄂下短须,心有成竹道:“在本帅看来,此二者都可遏制。现在先说满清之人力物力,满人临中国,以小御大,未敢尽使中国之力,是以虽据七分天下,却难以奈何四分五裂之大明。这其中缘由,于满人而言,可以说是进退两难。若其尽使中国之力,则难免需重用汉人,重用汉人必使得满人大权旁落,政权为汉人掌控。因此,满人为掌握政权,维持满人之政权,必不会使得清廷之内,汉人之势强于满人,所以难尽使中国之力。然,眼下局势,若不重用汉人,又将难以抵挡大明反击。本帅之言可在理”



    马士鳌、陈明遇等人不禁颔首,陈明遇道:“此前满清确系如此,然如今为局势所迫,满清恐怕并非会一成不变吧!”



    赵铭微微颔首,“随着大明变强,满人难以应对局面,必然重用汉人,借汉人之力,来对抗大明。因此,我们便必须激起满人对汉人的猜忌之心,使之不敢重用汉人,时刻提防汉人,如此满清虽据七分天下,却难以发挥三成之力,满清人力物力之优势,遂难以发挥,本帅便除去满清一大利。”



    陈明遇沉思道:“大帅之计是”



    赵铭冷笑道:“策反绿营将领!满清要尽用中国之力争夺天下,最主要之策,就是扩充绿营之军力,为其效力。若是绿营将领连连反叛,满清可还敢扩充绿营若是满清不扩充绿营,仅凭几万八旗,败亡乃是注定之事!因此,对于满清人力、物力远胜于我们这一点,大家不用担心,满清定然无法发挥和利用全部的中国之力!”



    满清体量上大于东海镇和明朝,如果满清发挥出中国的人力、物力,大举招募绿营,扩充军力,明朝未必能比得过,但是赵铭以为满清政权的性质,决定了他们无法发挥出全部实力。



    “如果绿营将领接连反叛,满清必然加强对汉将的监视,也不敢重用汉人。”陈明遇点了点头。



    赵铭遂即道:“至于如何策反绿营将领,便需要天地会去甄别挑选目标,本帅暂且不提。”



    说着,赵铭喝了口茶,继续说道:“本帅再谈火器之利。据情报来看,满清汉军正蓝旗,已经装备了燧发火枪、野战快炮,而这都是红毛夷和西班牙人的功劳。若是少了红毛夷和西班牙人的支持,本帅以为满清的火器,定然难以超过我们!”



    陈明遇听了这话,皱眉道:“大帅难道有意赶走荷兰和西班牙人,断绝他们与满清的贸易往来。”



    赵铭微微颔首,问道:“有什么不妥吗”


1...117118119120121...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