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




第436章给傅上瑞设套
    对付满清,赵铭以为,一是在人力和物力上胜过他,而后限制满清从荷兰和西班牙人手中获得先进火器,便迟早能够击败满清。



    不过现在看来,这世间之事,并非事事都会向赵铭期盼的方向发展。



    赵铭有意想要将荷兰和西班牙赶出东南亚,但是为了维持海上贸易,培养江浙手工业,即便明知荷兰人与满清勾结,也不能明着开战,只能设法玩阴的。



    而两国之间,两大势力之间博弈,各自都有各自的手段,自是不会只如一方之意。



    赵铭与属下幕僚交谈,预判了满清会采取的策略,首先是以汉制汉的策略,肯定会进一步推行,以发挥满清控制之地的真正实力,调动更多资源来投入明清之争,其次,满清定会继续加强了与荷兰、西班牙的合作,以便获取先进火器。



    赵铭明白这两点,便决定出招,就从此两点进行遏制,围堵满清。



    至于,策反绿营,攻击吕宋,肯定是无法完全遏制住满清,因为满清并不会站着不动,让赵铭出手,多尔衮肯定会出手维护满清推行的策略,甚至分析东海镇和明朝的弱点,进行攻击,同时也围堵明朝发展的方向,对明朝国策进行破坏。



    这就像是一盘围棋,你断我,我堵你,双方都在变化,在遭受攻击后都会出手补救,至于最后结果如何,则不是眼下能够看到的。



    赵铭沉吟一阵,“对于满清,今天就先议到这里。本帅的意思是,首先咱们要恢复自己的实力,抚恤将士,招募战兵补齐缺额,恢复自身战力。而后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天地会派遣细作北上,在满清控制之地,策反绿营将领,并制造满汉矛盾,使得满清不能尽用中国之力。二是,设法斩断满清与荷兰、西班牙的联系,即便不能完全阻断,也要尽力干扰和破坏。今天只是闲谈,大家都好好想一想,过几日,我们再商议一个具体方略。”



    众多幕僚闻语,纷纷颔首,马士鳌行礼:“卑职知晓来了!”说完又拱手问道:“那傅上瑞怎么办”



    赵铭皱起眉头,傅上瑞是朝廷派来的总督,而赵铭又不能竖起大旗反叛朝廷,做得太激烈,等于是与朝廷翻脸,提前暴露野心,朝廷必不容他,会影响抗清统一战线,不给予反击,傅上瑞和朝廷肯定会蹬鼻子上脸。



    对赵铭而言,这个傅上瑞十分碍眼,赵铭拒绝朝廷赏赐,就是以退为进,希望朝廷能够把他弄走,但是不知道是因为湖广战事激烈,还是道路阻隔,朝廷那边至今没有消息传来,令他极为失望。



    赵铭是不会放弃苏松常的军政大权,这是他今后改革社会的本钱,所以赵铭决定,即便朝廷不识相,他还是要把傅上瑞弄走。



    只是傅上瑞是朝廷的总督,赵铭属下之人,是否都与他一条心,却还需试探。



    毕竟此前东海镇的精力,都用在了抗击满清身上,很少涉及内部的政治斗争,朝廷忽然派傅上瑞过来,让东海镇上下其实并没有心里准备,赵铭也没有来得及统一属下的思想,不知道他们的政治倾向。



    眼下赵铭想要弄走傅上瑞,但是也不能太明显。



    赵铭沉吟片刻,心中生出一计,沉声道:“朝廷派遣傅上瑞来江东,其意是想收回行政之权,将苏松常的政务和赋税抓在手中。既然朝廷这么想要,给朝廷也无妨”



    “大帅,万万不可啊!”马士鳌闻语,立时就急了。



    赵铭看堂中众人反应,除了马士鳌、王家勤等少数人反应激烈之外,其余众人脸上都露出纠结之色。



    这让赵铭皱起眉头,他仔细观察众人的神情,心中有些明悟,众人一方面想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一方面大家又都是明臣,因为抗清聚集在一起,又不是要造明朝的反,朝廷要掌握行政权,他们除了为私利之外,政治上并没有一个合理正当的理由拒绝。



    这让赵铭忽然意识到,若是要对抗中央,他还需要一个政治主张,和令这些人认同的政治纲领,而不是一个军阀,单纯的想要割据一方。



    赵铭挥了挥手,“马先生不要着急,听本帅将话说完。”



    赵铭顿了顿,沉默半响,才开口说道:“朝廷要收回行政权和地方财政的支配权,那东海镇二十万将士的军饷钱粮,装备抚恤,本帅也就不自筹了。明日,马先生你就去总督衙门讨要钱粮,朝廷要是能拿得出来,愿意承担东海镇的军费,朝廷收回行政权,本帅便没有意见。”



    赵铭眼中杀气一闪



第437章闹饷
    苏州城,总督衙门。

    东海镇是隆武朝廷的藩镇,且名义上是效忠于隆武朝,那隆武朝廷派来江东督师的傅上瑞,自然会有影响力,也会有一定的市场。

    在赵铭于无锡抵抗清军的日子里,傅上瑞在后方也没有闲着,他接受江东官员和士绅的拜见,身边已经聚集了不少投机之人。

    不过傅上瑞并非白痴,相反作为何腾蛟的左膀右臂,楚党第二把交椅,傅上瑞其实很精明,而且深知斗争之到。

    虽说他以朝廷名义,通过许诺官位,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能够影响苏松行政,但是手中没兵,还是让他不敢轻举妄动,不敢贸然得罪赵铭。

    上次赵铭拒接圣旨,傅上瑞明白,那不仅是对朝廷不满,还是对他的警告。

    现在。傅上瑞还摸不清,赵铭的底线,他到底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阀,还是一个心怀朝廷,但喜欢揽权,居有野心和政治抱负,类似于胡宗宪、张居正的人物。

    如果是前者,那傅上瑞是万不敢乱来,军阀没有底线,找个机会将他弄死都有可能,他可不敢直接得罪赵铭。

    他肯定会让老何将他调回朝廷,同时上报朝廷,赵铭军阀本性,必需要加以防备和减除,以维护朝廷和皇帝的利益。

    何腾蛟、傅上瑞作为朝廷执政党派,除了争权夺利,打压政治对手,他们也不是完全不干正事,而他们要干的正事,就是维护隆武朝,削弱地方,恢复皇权的尊严。

    因为只有恢复黄权和朝廷的权威,何腾蛟和他的楚党,才能揽天下之权,获得天下之利,否则做一个毫无权威,政令不出长沙的朝廷首辅,又有什么意思呢

    如果赵铭是军阀,是分裂、割据势力,甚至是今后反叛的威胁,那皇帝、楚党、是不会容忍他,必定赶尽杀绝,以除今后的隐患。

    当然,如果赵铭是后者,是一个有野心和报复,但是忠于大明之人,那就是另一套对策了。

    对傅上瑞而言,坦白来说,他希望赵铭是后者,因为军阀会翻脸,后者不会真翻脸,那就有一套大明两百多年党争的规则在,而傅上瑞相信,玩这一套,赵铁棒一个武夫,岂会是他的对手。

    现在傅上瑞还摸不清处,赵铭的真实想法,因此他并不敢有大动作,只是一步步的进行试探,逐渐蚕食赵铭的权利,等到积蓄到一定力量后,在进行发乱,夺取江东军政大权。

    清早,总督府客厅内,傅上瑞正与几名江浙之地,致仕在家的明朝官员,进行商议。

    这些人多半是在弘光朝覆灭后,有感大局崩坏,清军占据天下已是必然,遂即弃印归乡,当了逃官的人。

    他们在关键时刻,并没有担起责任,而是跑回家乡当遗民,虽没有投靠清廷,但是为了生存,却也苟且偷生,乃是逃官。

    逃兵被抓到了要杀,以明军纪。官员一旦弃印而逃,便是主动脱离了官僚体系,同样要被问罪。

    不过,官毕竟不比兵,逃兵抓到了几乎必死,逃官却未必。

    毕竟,当年清军来的太快,许多人还没反应过来,江浙就已经失陷,官员们完全可以说,曾多次想要南下,投奔朝廷,但是身处清军控制区域,实在难以脱身南下投靠。

    而明清相争之际。能守住节操之人,确实只是少数,许多官员都有失节的问题,投清后,再次反正归附之人,亦不在少数。所以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朝廷基本不会追究这些逃官。

    不过,这些人想再次进入官场,也比较难,毕竟现在的朝廷,乃是由那些坚持抗清,抛妻弃子,丢弃家业南逃,投奔朝廷之人掌控,他们不可能愿意让这些人来,分享他们的权利。

    只是凡事都例外,何腾蛟



第438章要饷二百万
    清晨,赵铭从床上起来,国公夫人挺着肚子,让丫鬟们伺候着赵铭洗漱。

    赵大帅出征数月,不过李枝枝是清军进攻常州之前怀上的,在过三四个月,就该生了。

    赵铭穿好衣服,洗了把脸,将李枝枝扶着坐下,“这些事情夫人以后就不要做了,要多注意身体。”

    说完,接过一碗粥,吹了吹,送到李枝枝面前。

    两人吃着早餐,一阵闲话,丁维岳忽然走进来,附耳一阵低语,赵铭眼中露出一丝冷笑,只是点了点头,“让他在客堂等着吧!”

    赵铭挥了挥手,让丁维岳下去,然后继续喝粥闲话,李枝枝说了几句后,不禁道:“相公有国事在身,不必迁就妾身,该以大事为重。”

    赵铭微笑着说不碍事,又磨磨蹭蹭一刻钟,才擦了擦嘴,又喝了杯茶漱口,才起身离去。

    右都督府客厅内,傅上瑞满脸寒霜的坐了将近半个时辰,心中怒气已经快要不能压制。

    他是大学士督师,按理来说,赵铭归他节制,现在赵铭不仅指挥属下,来总督府衙门闹事,他亲自来拜访,不迎接也罢,居然还让他坐了半个时辰的冷板凳,真是嚣张跋扈,目无法纪。

    就在傅上瑞心中恼怒之时,厅堂外,侍卫却忽然高声唱道:“大帅到!”

    傅上瑞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下意识的站起身来,便见赵铭挺着肚子,大摇大摆的走进来,“哈哈,怎劳督师相迎啊!”

    赵铭爽朗的大笑,径直走到堂上,不过却没有无礼的在主位坐下,而是在傅上瑞旁边坐定,招呼道:“督师坐啊!某吃饭耽搁了些时间,让督师久等了!”

    傅上瑞闻语气不打一处来,他本来在衙门里召集心腹商议,突然被东海镇的士卒堵了衙门,饭都没来得及吃一口,就从后门出来,跑来都督府来见赵铭,赵铭却吃饱喝足,才出来见他,令他心中极为愤慨。

    不过愤慨之余,傅上瑞已经确定,东海镇士卒堵门闹事,确系是赵铭指使,这个武夫必定是得知朝廷没有采纳他的举荐,而任用其他人做了苏松常的地方官,而心怀怨恨,想要通过军队闹事,将他逼走。

    哼,武夫就是武夫,就只有这点手段。

    赵铭见傅上瑞黑着脸,故作惊讶道:“难道督师还没吃饭,某这就让人安排些稀粥、咸菜。”

    “不必了!”傅上瑞沉着脸挥手,堂堂督师,会吃你家咸菜,“本阁来此,是有要事与国公商谈!”

    赵铭正色道:“不知道何事”

    赵铭的态度和嘴脸,另傅上瑞心中窝火,恨不得饱以老拳,但考虑到赵铁棒的威名,只能作罢。

    傅上瑞怒道:“总督衙门前的将士,是不是国公属下国公纵容属下,围堵总督衙门,是何意”

    赵铭脸上露出为难和委屈之色,“督师,这件事不能怨我,我太难了!”

    武夫心里果然藏不住事情,什么都写在脸上,赵铭那拙劣的演技,露出得意的神情,让傅上瑞更加肯定了就是赵铭主使,目的就是为难他。

    这令傅上瑞很愤怒,不过心里却又放下心来,赵铭没有直接拿他怎么样,而是玩这些拙劣手段,至少说明一点,赵铭心里还是有朝廷,不敢与朝廷翻脸,只是对他不满,那这个赵铁棒就好对付了。

    “哼!”傅上瑞冷哼一声,“国公有什么难的”

    “我太难了!”赵铭站起身来,陡然提高了声音,“东海镇成军以来,朝廷一直没给将士们发饷,都是将地方赋税划归于我,由我来自筹。上次光复江东的奖赏,朝廷又没发放,我理解朝廷的难处,原本是想用苏松常的赋税来犒赏,不够我再设法自筹,可朝廷却派督师来接手江东政务。现在朝廷接手各州县事务,接管各地赋税,我东海镇将士吃什么自然只有找督师要!我其实安抚过将士,让他们等候朝廷安排,相信朝廷会给东海镇一个交代,但是没想到将士们忍不住,居然去堵了总督府。这事情与我无关,我在朝廷与将士们之间,是两



第439章黄宗羲
    听到属下禀报,傅上瑞微微一愣。

    “可知是何人”傅上瑞问道。

    来人行礼道“回禀阁部,乃是江浙名士黄宗羲”

    一旁的谢三宾不禁惊呼一声,“是他”

    傅上瑞看向谢三宾,后者忙提醒道“此人乃是黄尊素之子。”

    “原来是东林党的人”傅上瑞立时反应过来,在明朝做官,不可能不了解,明朝官场的历史,黄尊素乃是东林七君子之一,谢三宾一提,傅上瑞便记起来,他确实有个儿子叫黄宗義,并且还颇有名气。

    傅上瑞问道“此人为何突然来见本阁”

    他问的是谢三宾,因为谢三宾,也曾是东林党人,并且还是钱谦益的学生,只是因为他与钱谦益争夺柳如是,并在柳如是嫁到钱家之后,依然对柳如是恋恋不忘,常写诗词惦记着师娘,因此与钱谦益反目成仇。

    谢三宾曾是钱谦益的得意弟子,东林骨干,对于东林的情况比较了解,不过弘光朝灭亡七年,东林党早就四分五裂不复存在,谢三宾还真不知道黄宗羲突然拜访有什么目的。

    “阁部,这个黄宗義与卑职一样,早前曾投靠过还是鲁王的太子,后来浙东失陷,便不知去向,似乎是回了老家。他这次前来,或许也是想找阁部谋个前程。”谢三宾沉思道“这个人有些才能,他不是说要来献策吗阁部不妨见一见再说”

    傅上瑞闻语微微颔首,挥手道“让他进来”

    节堂内,傅上瑞身穿绯色官袍,腰缠玉带,头戴乌沙,颇有威严的端坐中堂,两侧坐着谢三宾等几名青袍的官员。

    众人都侧首注视着,一名身穿布衣,裹着头巾,年龄在四十岁左右的清瘦男子进来。

    黄宗義父亲是东林七君子之一的黄尊素,他从小就没少见过大官,加之他自己也曾做过鲁监国政权的兵部职方郎中,所以见了正一品的大学士傅上瑞,并不怯场。

    “学生黄宗羲,拜见傅阁部”黄宗羲不卑不亢,向傅上瑞微微作揖一礼。

    一般人看见正一品的大员,腿都站不直,话也说不清,傅上瑞看黄宗羲的气度,便知道他是个人才,心中立时就生出了招揽之意。

    傅上瑞上下打量他一眼,问道“听下面小吏言,你有策进献于本阁,不知是何策”

    黄宗羲没有回答,反而说道“不知朝廷派阁部督师江东为何”、

    黄宗義不待傅上瑞回答,便侃侃而谈道“甲申国变,弘光朝初立之时,史阁部督师江北,划分州县,设四镇,许以四镇自筹军饷,处理政事之权,随至藩镇割据,朝廷痛失兵权。此后清军南下,四镇皆叛,可证史阁部之方略彻底失败。历来朝廷控制军权,一来钱粮装备都由朝廷供给,严禁将帅自筹军饷,其次,军政分离,以免外镇既能拥兵自重,与朝廷分庭抗礼,又能对百姓发号失令,形成藩镇割据,成独立之国,威胁朝廷。今日,弘光朝灭亡七载,而史阁部之策仍存,余料阁部督师江东,便是为了拨乱反正,收藩镇之权”
1...118119120121122...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