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轰轰轰”的巨响声中,山头硝烟弥漫,炮弹砸在镇海号周围溅起道道水柱。

    镇海号遂即发炮还击,调转船帆,并未靠近海港,在海面迂回着转了个弯,在炮击溅起的水柱中,又开了回来。

    赵铭见此沉着脸,“转向,去铁山岛泊船”

    见清军已经有所准备,赵铭只能率领船队向西,在距离旅顺港不远处的铁山岛附近泊船,并派遣斥候前去探查旅顺港的情况。

    一夜无话,次日清晨,斥候乘坐小船来到铁山岛,赵铭得知驻守旅顺的清军,有一万五千余人,尽然与他的兵力相当。

    这时,在镇海号舱室,赵铭沉着脸坐在帅位上,两侧将领脸色并不好看。

    郭忠沉吟道“旅顺港防守严密,清军水师躲在海港内,有炮台掩护,我们硬冲海港,必然遭受清军水师和炮台的轰击,届时定然损失惨重。”

    谢迁听出水师有退却的意思,立时道“若是卑职带领属下,先打下炮台呢”

    赵铭沉吟道“旅顺守军兵力与我们相当,而且沈阳城内还有八旗驻扎。我们如果久攻不下,届时粮草耗尽,便只能退军,而即便能够打下炮台,歼灭港口内的清军水师,自身损失必然也十分巨大,届时山东的清军水师出海来战,沈阳清军自北来攻,旅顺我们恐怕难以守住。”

    谢迁闻语有些痛苦,“难道我们就这么白跑一趟”

    “自是不能白跑”赵铭站起身来,脸色阴沉,“本帅小看洪承畴了”

    赵铭在舱室内来回踱步,半响停住脚步,沉声说道“要击败清军水师,光靠舰队不行,还需要陆师出动才行。本帅决议,船队向东,咱们去朝鲜,一来获取人口,二来逼迫朝鲜反正,并以此为基地,海陆并进,夺取旅顺、以及沈阳等地,从北面威胁满清。”

    “去朝鲜”众多将领不禁一阵惊疑,有些人跟不上赵大帅的思维,说好灭满清水师,怎么又打朝鲜去了。

    黄昏时分,西面海洋上大海和天空,都被印成一片红色,浩浩荡荡的明军船队,杨帆经过渤海海峡,向东而去。

    旅顺堡上,高第登上堡墙,用千里镜看着远去的船队,脸上露出笑意,他放下千里镜,潇洒的一挥手,“来人,向中堂大人报捷,旅顺港固若金汤,已经击退了赵杂毛的船队”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461章海东八道
    山东登州。

    一艘海船,横渡渤海海峡,在登州码头靠岸。

    船上的清军信使,急匆匆下船,然后跑向水师提督衙门。

    节堂内,洪承畴端坐中堂,施琅等人坐在两侧,听着高第派来的士卒进行禀报。

    信使跪在大堂中间,磕头行礼道“启禀中堂大人,海寇船队逼近旅顺港,妄图攻占旅顺,高军门率领弟兄们,拼死做战,与海寇炮战一日,最终将海寇击退。现今,海寇已经离开旅顺海域,想必已经灰溜溜的撤回江南了。”

    洪承畴等人脸上露出惊讶之色,施琅皱眉道“赵杂毛就这么撤呢”

    显然,施琅没有想到,明军居然会如此果断的撤军。

    毕竟千里迢迢过来,光是来一趟都不容易,赵明居然就这么放弃,让他感到十分的意外。

    洪承畴也微微皱起眉头,“你确定海寇已经撤离”

    虽说洪承畴对于自己的布置很有信心,认为赵铭很难攻下旅顺,但是听见赵铭这么快就放弃,他一时间也有些不能适应。

    信使斩钉截铁道“回禀中堂,千真万确,海寇确实离开了旅顺”

    洪承畴闻语,看向施琅,后者会意,忙行礼道“启禀中堂,山东沿海,没有发现海寇踪迹”

    洪承畴不禁疑惑,“难道海寇真撤了哼,赵杂毛倒也识相,他要是敢强攻旅顺,必然碰得头破血流,给本督击败他的机会。”

    消息很快上报北京,摄政王府邸,多尔衮看见洪承畴的奏报,里面并没有给出肯定的回复,只是告诉满清朝廷,赵杂毛可能已经撤兵。

    洪承畴行事还是比较谨慎,令清军水师派出哨船出港探查,同时赵铭船队没有回到崇明之前,他不会妄下结论。

    这也是因为赵铭名声在外,让洪承畴心中始终有那么一丝不放心,认为赵杂毛不可能这么好对付。

    满清朝廷内部,多尔衮罢免了满达海的职务,囚禁了作战失利的豪格。

    这在满清朝廷之中,引起了较大的动荡,使得豪格一派的大臣都精神紧绷,担心多尔衮对豪格不利,开始串联起来,准备向多尔衮发乱。

    这时在满清朝廷中,随着连续的战争失败,多尔衮个人的威望也已经降到了低点,清军内部对于多尔衮的独断专行心存不满,不少人开始质疑和攻击多尔衮,想要逼迫多尔衮交权。

    这让多尔衮陷入了困境,急需要胜利来稳定人心。

    因此,在得知赵铭北上山东后,多尔衮便数次催促洪承畴,尽快击败赵杂毛的进犯,以此来巩固他的权威。

    这时,多尔衮接到洪承畴的奏疏,便直接忽略掉了,洪承畴奏报中的可能两字,开始大肆庆祝,大清军击败了赵杂毛的进犯。

    而这次击退赵铭的进犯,也确实令满清朝中一下安静,为多尔衮解了围。

    此时,大海之上,镇海号领着船队,离开旅顺后,船队绕开辽东半岛的南端,沿着海岸线向北航行。

    几日后,船队抵达鸭绿江口,忽然占据了仅有几十名朝鲜士卒把守的皮岛。

    这里曾经是东江镇毛文龙的基地,赵铭率军重新占据此地,令随行的将士一阵感慨,郭忠更是跪在岛上,并祭奠了死去的同袍和亲人。

    赵铭船队并未在皮岛久留,只再此留下了一队士卒守卫,补给了一些淡水,便继续沿着海岸向东航行。

    这时镇海号船舱内,赵铭正与将领和幕僚们商议,如何拿下朝鲜的是事宜。

    “大帅,朝鲜元时称高丽,太祖时,高丽王遣大将李成桂欲与大明开战,李成桂自知高丽不敌大明,发动兵变,取高丽而代之,太祖遂赐国名朝鲜。这朝鲜国之地,大至相对大明一省之地,人口有五六百万,用汉字,习儒学,自号小中华”胡为宗绍着朝鲜的情况。

    赵铭点了点头,问道“朝鲜如今情况如何,有多少军力”

    胡为宗道“回禀大帅,如今朝鲜王乃李淏,在政治上颇为亲近大明。两年前,李淏刚继承朝鲜王位不久,便派遣密使,渡海来见过太子殿下,并约定若是大明北伐之军进至山东,朝鲜立时出兵响应。另外李淏一面主动与倭国修复关系,欲联合倭国,出兵攻击满清,一面却上书满清,声言倭国欲图朝鲜,企图以备倭为由,扩军备战。然而此事却被满清察觉,于是派遣密谍查看,发现了朝鲜与倭国实际通好,令满清对朝鲜生出警觉。大约是一年多之前,满清下诏训斥了李淏,并施压朝鲜,清洗了亲近大明的义理派大臣,扶持了亲清派大臣掌权现今朝鲜权力,大半为亲清派掌握”

    胡为宗顿了顿,继续说道“朝鲜王李淏,曾经欲扩军十万,不过朝鲜贫瘠,难以养兵,再加上六使诘责事件后,满清对朝鲜加以限制,所以朝鲜之兵,大约只有三万。这三万朝鲜军,大部分守御各道,无法调动,只有驻汉城的都城御营厅军有七千人,禁军有六百人。”

    赵铭遂即问道“朝鲜地方驻军,御营厅七千人和禁军六百人,分别由哪些势力掌控。”

    胡为宗道“回禀大帅,朝鲜各道守军,听命于朝鲜王,不过汉城御营厅的七千人,却是被亲清派掌握,朝鲜王只控制不到六百禁军。”

    赵铭听完,看向众多将领和幕僚,问道“诸位以为这一战,该怎么打”

    将领和幕僚一阵议论,幕府书记顾炎武出列行礼道“启禀大帅,朝鲜方圆近千里,我东海镇一时间难以掌握,卑职以为要控制朝鲜,尚需要借助朝鲜王之力。如今朝鲜王的处境,实际上等于,被满清控制的军队,软禁于汉城,那大帅只需直捣黄龙,击败亲清派掌握的七千御营厅军,便可将朝鲜王解救出来,再以朝鲜王之名,号令海东八道”

    赵铭闻语,深以为然,颔首道“既然如此,船队立即,直扑汉江口,夺取汉城。”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最近房子准备装修,事情又有点多了,更新不太稳定,抱歉。



第462章攻占江华岛
    赵铭留下千余士卒守卫皮岛,派遣船只注意鸭绿江口,准备截杀前往满清报信的朝鲜人。htts:

    朝鲜军出了名的不经打,当年没几个月,就被倭国打到了鸭绿江边,要不是明朝出手相救,朝鲜早已成为倭国的地盘。

    萨尔浒之战时,朝鲜响应天朝,发兵一万助战。

    虽说朝鲜军装备也算精良,拥有火铳三千支,以及不少火炮,但是行军中却畏手畏脚,贪生怕死,使得刘部孤军前进,导致刘的一万士卒被后金围攻致死。

    在明军兵败后,朝鲜军又表现出不堪一击的一面,他们甚至没有作战,便直接向满清投降。

    朝鲜都元帅姜功烈为了苟活,公然背叛大明,暗中遣使与后金议和,处死军营中的明朝将士,明朝游击乔一琦为了免受其辱,自缢而死,以身殉国,其余的明军将士皆被朝鲜兵所杀,以此来换取朝鲜人活命。

    此后,满清连次入侵朝鲜,朝鲜军也都是势如破竹,不堪一战。

    因此,即便借助朝鲜王,控制了朝鲜,赵铭也没有信心依靠朝鲜军来抵御满清。

    为了防止满清得到消息后,派遣精骑入朝,将朝鲜人打得跪地求饶,赵铭决定先封锁朝鲜的消息,不让满清知晓朝鲜之事,为东海镇整顿朝军,调动兵马争取时机。

    这时一万五千明军,离开皮岛后,为了避免过早暴露,船队远离海岸而行。

    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于黄海上航行几日后,进入了江华湾附近。

    江华湾,特别是汉江口,水纹条件比较复杂,河流注入大海,形成暗流,外来船只不熟悉水纹,很难在此航行。

    不过,华兴公司的商船,往来倭国和朝鲜,与朝鲜人进行贸易,天地会早已摸清了江华湾和汉江的水纹。

    这时,天色渐黑,船队却没有停泊,而是在沉沉的夜色中,进入了江华湾海域。

    在海湾内,一个个岛屿从船队旁边掠过,明军水师,已经到了汉江口附近。

    “大帅,前面应该就是汉江入口。”镇海号舵楼上,郭忠拿着一张图纸看了看,抬起头来说道。

    赵铭闻语靠过来,士卒立时拿来火炬,众将借着火光注视着图纸,估算着确实已经快到汉江口。

    “大帅,错不了”郭忠观察一阵,指着远处一片陆地,这次十分肯定的说道“前面应该就是江华岛,肯定错不了。”

    毛文龙在皮岛时,发展与朝鲜和倭国的贸易,郭忠曾经数次来朝鲜贸易,对江华湾算是比较熟悉。

    赵铭见此打量四周,看见远处的陆地,于是开口问道“这附近可有朝鲜军驻守”

    郭忠摊开图纸看了看,然后点了点头,“朝鲜王曾前往江华岛避祸,岛上有土城和火炮,还有千余士卒驻守,用于防御倭寇和海盗。”

    赵铭按着刀柄,沉声道“大军要夺取汉城,不能在身后留下这么一颗钉子,江华岛必须拿下。”

    郭忠等人抱拳道“卑职等人立时商议一个策略”

    赵铭却一挥手,挑眉道“攻击千余朝鲜军守卫的岛屿,还需要商议什么策略传令大军,船只熄灭火炬,靠近海岛后,大船炮击,小船蜂拥登陆,一鼓作气直接给本帅打下来。”

    赵铭率领水师,在山东和旅顺连续吃了闭门羹,心中一直窝着一团邪火,今天正好发泄出来。

    大国相争,赵铭一时间奈何不了满清,但是收拾朝鲜,还是绰绰有余的。

    “喏”郭忠等人闻语身子一阵,立时肃然抱拳。

    不多时,旗舰望斗上升起几盏灯,发出号令,片刻后船队灯火一一熄灭,战船化作黑暗中移动的山丘,缓慢的向陆地靠近。

    三更天,明军水师靠近江华岛,岛上土城上,巡逻的士卒居然还点着火炬。

    这时,明军各船水手,放下福船尾部吊着的平底小船,谢迁领着一营士卒,登上一百条平底船,趁着夜色,滑动着船桨,在波光闪闪的海面上划行,悄悄接近海岸。

    明朝炮船和福船,吃水很深,不能直接冲岛,容易撞上暗礁搁浅,这种平底船,作为战船被击毁后的逃生船,同时因为吃水浅,平底船甚至能直接冲上海滩,所以又被用来登陆抢滩。

    当然,这些船因为小,吃水浅,平时无法在海上长距离航行,只能再特殊场景使用。

    此时,江华岛上的朝鲜军,大部分已经入睡,只有少部分士卒,还在巡视着土城。

    自从朝鲜归降满清后,少了满清的威胁,加上与倭国和南面的明朝皆有往来,各方都没将朝鲜视为敌人,使得朝鲜外部没有了威胁,朝鲜军自然比较懈怠。

    这时,土城上,火炬噗噗的燃烧着,几名朝鲜哨兵,被靠着土墙,有一茬没一茬的扯淡。

    一名被尿憋急了的士卒站起来,走到土墙边小解,他正舒畅的打了个激灵之时,忽然却神色一变,忙揉了揉眼睛,猛然发出一声惊呼“啊席巴有船”

    他话音未落,漆黑的海面上,明朝炮船侧舷,突然发出“轰轰轰”的炮响。

    朝鲜人只见远处炮焰闪烁,如同璀璨的星河,炮弹喷射而出,飞出腾起的烟尘,在空中发出一阵“咻咻”的破空声,然后急速砸向土城。

    炮弹落入城中,将熟睡中的朝鲜人惊醒,纷纷如无头苍蝇一般乱窜,岛上瞬间乱成一团。

    这时,乘坐平底船,冲到岸边的谢迁,立时拔刀怒吼“弟兄们,给我杀”

    百条海船冲上海滩,三千明军士卒,手持战刀盾牌,拿着火枪,纷纷跳下船只,举起火炬,向土城发起了猛攻。

    次日清晨,一队骑兵疾驰着进入朝鲜王京汉城。

    明军水师出现在江华湾,攻占江华岛,数千大军正沿着汉江快速挺进的消息,传到了朝鲜王,以及义理派和亲清派大臣的耳中。

    王宫大殿内,朝鲜王坐在王位上,两侧跪座着几十位朝鲜大臣,众人都是议论纷纷,不少人脸上居然露出了喜色。

    这时,一员亲清派大臣阴狠的目光扫视众人一眼,对朝鲜王行礼道“大王,朝鲜为大清国属,明朝已经被大清赶到南方,大王为了朝鲜百姓,可不能做出错误的决断,臣建议一面通知大清,一面派遣大军阻拦这股明军”

    扶明




第463章席巴是赵杂毛
    四月二十日,赵铭大军占据江华岛后,派人返回江东,令陈明遇派遣一批工匠,以及调运一批粮食和军械过来,并准备派遣船只前来转移人口,送往台湾屯田。
1...125126127128129...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