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明军士卒持枪而起,面前是无数丢盔弃甲,慌忙奔逃的清军背影,洪承畴的督标连连喝斥,却无济于事,清军冲乱督战队,裹挟着督标,向南逃离。

    洪承畴绝望的看着清军溃兵,从他身边向后逃窜,眼前的情景,令他悲从心来。

    他训练水师,组建新军,希望通过军事改革,来扭转满清的颓废之势,然而关外一战,数年心血组建的水师,被赵杂毛几乎全歼,现在组建的新军,也在明军火枪手的齐射下被击溃。

    这证明了,水师和陆师的改革,全部失败。

    这让洪承畴心灰意冷,这些努力全部白费,都是小事情,关键是他做出这些努力之后,依然还是失败,使得他彻底丧失了战胜赵杂毛的信心,而满清也会失去变革图强的信心和动力。

    这样一来,满清的败局或许已经注定了。

    洪承畴身前,被他寄以厚望的正蓝旗,在明军的攻下下,全线溃败,旗兵们争先逃离,甚至有溃兵对前来阻拦的督标进行劈砍。

    这些八旗兵精兵斗志瓦解,心里只剩下逃命的念头,清军兵败如山倒,已经彻底溃败。

    “中堂!快走!海寇杀来,就来不及了。”亲兵急声呼喊。

    洪承畴没有反应,大军溃败,沈阳必失,洪承畴已经彻底绝望。

    亲兵看他没有反应,焦急的夺过马缰,便拖住洪承畴的战马,往南逃离。

    战场上,嘹亮的冲锋号角响彻原野。

    “冲啊!杀啊!”明军士卒抄起火枪,怒吼着向前冲锋,红色的阵线,瞬间向前扩散,变成无数个小红点,漫过大地,窜入漫野而逃的蓝点之中,

    明军士卒,撞入混乱的清军中,锋利的铳刺,从后捅入清军的后背,将后面的清军刺死。

    明军士卒铳刺突刺,火枪射击,收割着身前跑动的清军身影,周围都是挺着闪亮铳刺,追击清军的明军士卒。

    将士们一路追杀,火将射击,打死了正要拔旗的清军护旗手。

    片刻之后,洪承畴的大纛旗,便从战场上消失,无数明军踩着清军的旌旗,继续追击败军。

    战场西面,昭陵内,苦苦坚守的清军,发现洪承畴的大纛消失,立时一阵骚动。

    守将布兰,看着正蓝旗崩溃,眼神中露出绝望之色。

    这时,攻击昭陵的唐通、李本深等人,却士气大振,联军趁着清军军心动摇,大举涌入陵寝,守军支持不住,终于轰然溃散。

    布兰看着正蓝旗溃逃,又见联军屠杀守陵的眷属,心中瞬间绝望,嘴里呢喃着:“败了,败了,盛京完了!”

    看着涌进来的联军越来越多,布兰痛哭失声,转身走入陵寝大殿,片刻后昭陵主殿内,燃起熊熊大火,黑烟滚滚而起。

    这是满洲宗室,尼堪之子布兰,自·焚于殿中。

    东面,石嘴山上,战斗还在继续。

    在石嘴山脚下,与一万倭兵纠缠的蒙古旗兵,得知洪承畴失败,昭陵起火。

    蒙将弼尔塔哈尔,急忙率领剩下的骑兵,拔马撤离。

    山顶上的韩岱,击退了朝鲜军的进攻后,看见阻拦倭兵包抄后路的蒙古骑兵,向南逃窜,又看见昭陵方向,升起滚滚浓烟,知道战局可能已经崩坏。

    这时,山顶上,众多清将聚集在韩岱周围,山顶上密密麻麻的清军,却没有一人发出声音。

    韩岱在战斗中,腿被朝鲜军射伤,他杵着兵器,走到防线边缘,俯瞰山下。

    此时,刚败退下去的朝鲜军,又在集结,一万倭兵也从后方山坡上爬了上来。

    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联军身影,韩岱仰天长叹,而后环视满脸硝烟,注视着他的清军将领和满洲眷属们,心中不禁一阵悲凉。

    他看着众人绝望的眼睛,从中看见了恐惧和彷徨,韩岱沉默半响,扫视众人一眼,没有说话,忽然将手中兵器,丢在了地上。

    山头密密麻麻的满清眷属和清军士卒们,没有人出声,沉寂片刻之后,似乎都明白韩岱之意一般,陆续有人丢下兵器,最后所有人一起,将兵器丢在地上,选择了投降。




第510章焚毁两陵
    战场上,喊杀声逐渐逝去,沈阳东北郊的旷野上,四处依旧飘荡着淡淡的硝烟,黑灰色的大地上,交杂着许多其它的颜色,那是上万清军的尸体铺满大地。

    大战过后的战场,一片凄凉的气息,穿着各色衣甲的清军士卒扑死,无主的战马在尸体旁拨动枯草,发出一阵阵的悲鸣。

    这场战争对于清军和洪承畴而言,可谓极度凄凉,对于明军而言,却是士气振奋。

    远处石嘴山,登顶的联军士卒,正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

    连续的胜利,使得朝鲜军,对赵铭崇拜无比,连拿钱办事的倭兵,也对赵铭五体投地,遵为战神,高呼,“藩主板载!”

    这时赵铭打马慢行,穿过战场,两边都是铺满的尸体,散落的兵器、铠甲和旌旗,还有流淌着的鲜血,将黑土地染成了紫黑之色。

    这时成群结队的清军俘虏,被明军押着,集中在一起,明军士卒穿行于尸体之间,收拾着兵器,迁走无主的战马,而大队的明军骑兵,则疾驰而过,向南方追去。

    远处沈阳城中,火光冲天,留守城池的满洲贵族,见洪承畴大败,清军在关外的武装,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心生绝望,纷纷点燃屋宅,城中燃起熊熊大火。

    城中跑得动的满人,仓皇自南城门出逃,老弱自知难以逃离,不是将自己烧死,就是自缢投河而死。

    一时间,沈阳城中的池塘内,飘满了身体,城外辽河上,也漂着一层浮尸,凄惨无比。

    在关外作威作福多年的八旗眷属们,是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居然会有这么一天。

    这时一阵马蹄声转来,谢迁奔驰到赵铭身前,有些激动道:“大帅,巴颜被火枪射死,清军全线崩溃,洪承畴向南逃窜!守着皇太极陵寝的布兰,在陵寝主殿自·焚,韩岱则在石嘴山投降,要做大帅的奴才!这一仗,关外的清军,彻底完蛋了!”

    众多明将,脸上都带着兴奋之色,自辽事起,便一直是大明朝被动挨打,丧师失地,今天他们居然将要夺取沈阳,由不得众人不兴奋。

    赵铭脸上露出笑容,“好,自老奴反叛,辽东陷于贼手,三十余年矣!今日沈阳在我东海镇将士手中光复,可以说是一雪前耻,是我们东海镇的荣耀啊!”

    身边的众多将领,都是一脸的振奋之色,“这是大帅的荣耀!”

    赵铭挥了挥手,继续道:“现在沈阳已经无人把守,传令骑兵继续追杀溃兵,朝鲜军清理战场,其余人马,收取沈阳城!”

    谢迁等将忙领命,行礼后拔马离去。

    不过时,旷野上号角响起,各营士卒认准了各自指挥的将旗,迅速汇集在一起,稍微整队后,便浩浩荡荡的向沈阳城开去。

    赵铭骑在战马上,看见远处浓烟滚滚的沈阳城,看见着军旗下,快速向沈阳挺进的东海将士,不禁意气风。

    昭陵内,唐通、李本深等将,攻进陵寝,联军士卒四处追杀着陵寝内的满洲眷属。

    唐通提着滴血的战刀,看着熊熊燃烧的主殿,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沈阳的满人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躺在陵墓内皇太极,也想不到会有这么一天,而唐通作为明朝曾经的九边镇臣,同样也没有想到过,他有生之年,会看见眼前的一幕。

    “唐总兵,接下来怎么办?”李本深看了眼,燃烧的主殿,出声问道。

    唐通心中颇为感慨,他扫视了陵寝中,仓皇逃窜,跪地求饶的满洲眷属一眼,忽然反狠道:“胡无百年运,我观赵大帅是能成大事的人。事已至此,我们不然纳个投名状!”

    李本深立时会意,面露凶狠之色,“怎么纳?”

    唐通咬牙道:“毁了陵寝,人全部杀光!”

    石嘴山上,韩岱率领残兵投降,被联军押下山去,朝鲜人占据了东陵。

    韩岱等人,在士卒的看管下,走到山脚,山顶响起了联军的欢呼声,令所有被押解下山的满人,都低头垂手,黯然神伤。

    韩岱走到山脚下,不时回头张望,看向山顶的东陵,眼神中满是落寞之色。

    忽然,他停住了脚步,身后山头响起山呼海啸般的欢呼,而后山头浓烟冲天而起,朝鲜军焚了努尔哈赤的陵寝。

    被押着向前的满洲眷属们,纷纷回头张望,不禁潸然泪下,内心痛苦无比。

    沈阳北郊一战结束,整个关外战役,基本上就已经宣告落幕。

    这场战役,从去岁杀到现在,断断续续打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清军在朝鲜和关外,损失大概六万精兵,水师损失两万余人,加起来损失了八万众。

    多尔滚和满清朝廷,花费大量银钱,从荷兰和西班牙人手中,购买来的战船、火炮、火枪,训练出来的水师和新式陆师,基本被东海镇打掉,可谓损失惨重。

    这一战,东海镇不只是消灭了几万清军,更关键的是,打断了满清军事革新和军事西化的道路,战略意义深远。

    战斗结束,唐通等人将皇太极陵寝内的满洲眷属和包衣奴,屠杀一空,然后纵横焚毁了北陵。

    韩岱率领一万多满洲老弱妇孺,向明军投降之后,林庆之率领朝鲜军,占据沈阳东陵,掘出老奴尸首泄愤,然后纵火烧毁了老奴陵寝。

    在洪承畴兵败之后,沈阳城内冒着黑烟,守卫的残兵仓皇逃离,辽河平原很多满人的聚集点,得知清军大败的消息后,惧怕明军报复,纷纷拖家带口的向关内逃去。

    八旗眷属们很清楚自己的犯的罪行,他们不敢留在辽地,在关外飘起的第一场大雪中,向山海关的方向逃难,辽西走廊上遍布逃离的人群。

    十日后,数十骑奔至山海关外,洪承畴仓惶入关。

    本来洪承畴是不想跑的,但若是落在赵铭手中,下场恐怕极惨,为了能有一个体面的结局,洪承畴跋涉近十日,终于逃到了山海关。

    “中堂大人,我们逃出来了!”关门打开,骑兵一拥而入,个个满心欢喜。

    洪承畴也松了一口气,可就在这时,一队清兵,却挺着长矛,将他们围住,一员穿着黑色官袍,戴着碗冒的官员出来,单手举着黄卷,大声喝令道:“洪承畴丧师辱国,奉摄政王之命,摘去顶戴花翎,给我拿下!”



第511章暗杀多尔衮
    北京城中,摄政王府邸,多尔衮双目赤红,他坐在大殿之中,面沉如水。

    洪承畴兵败的消息传入北京后,多尔衮极为震怒,赵杂毛竟然攻下了盛京,摧毁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陵寝,一路烧杀抢掠,横扫整个辽河平原。

    皇太极的陵寝,多尔滚无所谓,但是盛京城,还有努尔哈赤的东陵,被赵杂毛摧毁,却令多尔衮不能接受,大清帝国的士气将会遭受巨大的打击,他的威信也会彻底扫地。

    努尔哈赤,大清国太祖,盛京城,乃是大清国两代人经营之都城,现在努尔哈赤陵寝被毁,尸体被暴尸荒野,盛京城被明军占据,满洲八旗的眷属被明军屠戮,多尔滚如何向在京的满洲八旗交代。

    此前,朝中的反对力量,就已经十分强大,现在恐怕又要反弹。

    因此,多尔衮急令心腹前往山海关,封锁消息,捉拿洪承畴,阻止关外溃兵前来北京,然后再去设法收复关外,稳定人心。

    不过,多尔衮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连续的失败,让他逐渐失去了人心,加之豪格被杀一案,被布木布泰栽赃,使得他失去了满洲贵族的信任。

    洪承畴刚进山海关,就被多尔滚的人抓捕,后面逃来的满洲眷属和包衣,以及清军溃兵,则被挡在了山海关外。

    坐镇山海关的何洛会,按着多尔滚的意思,给了溃兵和逃难而来的满洲眷属,一笔粮食军械,令溃兵之中的宗室,岳托第五子镇国将军巴思哈,整顿溃兵和眷属,前往宁远堡旧址筑城,作为清军在辽西走廊上的重要据点,为大军收复盛京的前哨。

    清军入关后,代善绝大多数时候,都留守关外,坐镇盛京城。

    代善死后,两红旗的眷属,依旧大多守着关外老家,为大清国付出甚多,而这一次关外大战,两红旗眷属损失极为惨重。

    现在众人逃到了山海关,何洛会不让他们入关,反而让他们回去宁远堡,立时就让溃兵们愤怒了。

    赵杂毛何其凶猛,回去不等于送死么,巴思哈等人极为愤慨,溃兵和眷属盘踞关城下,都不愿意离开。

    守卫山海关的旗军,不少人眷属,就在关外,这时也对多尔滚十分不满。

    多尔滚想要封锁消息,但是洪承畴兵败,赵杂毛占据盛京,焚毁两陵的消息,还是传入了北京城中。

    这使得北京城的八旗贵族,震惊不已,对于多尔衮彻底失去了信任。

    北京城中,贝勒满达海的府邸。

    满达海是代善第七子,原本为清初理政三王之一,在多尔滚死后,与博洛、尼堪共同处理满清朝政,是满清权力最高的掌控者之一。

    如今的满达海,却比较凄惨,几年前承袭了代善的亲王爵位,却因为在湖东之战中,没能击败赵杂毛,让赵杂毛占稳苏松常三府,而被多尔滚数罪并罚,降爵为贝勒,召回北京软禁。

    近两年来,满清面对的局势,逐渐恶化,满达海有心效力,几次上书都被多尔滚拒绝,并在不少场合,对人直言,满达海就是个废物,赵杂毛能够做大,就是因为满达海无能,让满达海内心极为愤慨。

    这时在满达海的府邸,瓦克达、常阿岱等一众代善的子孙,秘密聚集在了一起。

    瓦克达悲愤道:“摄政王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如今竟然使得,盛京丢失,两陵被毁,太祖、太宗蒙羞,真是令人心寒!”

    常阿岱愤怒道:“阿玛,国事到了现在的地步,俱都是摄政王决断失误。现在南面,孙贼围攻成都,伪明唐王兴师逼近武昌,海寇郑森北出福建,大清国处处烽烟,已然难以应对,而摄政王还要坚持他一统天下的策略,简直是不可理喻,定然会将大清国带入万丈深渊!”

    满达海神色阴沉道:“如今皇宫侍卫都是摄政王的人,皇上和太后被摄政王软禁,摄政王挟皇上以令群臣,军政大事,都由摄政王一人决断,郑亲王济尔哈朗也被软禁在王府,朝中没有能够与摄政王抗衡的人物,且伪明军队虎视眈眈,外患汹汹,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时下,多尔滚掌握皇宫和京师驻军,掌握北京军权,朝中能够与他抗衡的人物,都被他打压下去,加上外部明军发起局部反攻,让有些反对多尔滚的人,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这一是,多尔滚掌握兵权和满清皇帝福临、太后布木布泰,政变没胜算。
1...146147148149150...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