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眼下这次夺权的胜败,还不得而知,关键是两白旗愿不愿放权,若是事成,大清国就能改变国策,谋求划江而治,满人的江山就能得以保全,济尔哈朗和随行的八旗王公,也能因此获得利益,而要是失败,大清必然发声内讧,大清国定会一片狼藉。

    这时众人在街道上急走,不多时就来到宫门前,而眼前的场景,足以让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宫门前的广场上,密密麻麻的火炬,三千多白甲兵,排成数列,已然严阵以待。

    “王爷怎么办?”有人焦急问道。

    济尔哈朗脸上肌肉扯动,事到如今,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奋力一搏,要不然他就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多尔滚已死,皇上亲政诏书在此,你们还不闪开!”济尔哈朗大声怒吼。

    宫门前的广场,三千正白的旗丁,打着火炬,根本不为所动。

    这时,白甲兵中,一将打马而出,来到队伍前面,满脸狰狞的怒吼道:“济尔哈朗,你戴罪之身,竟敢鼓动八旗王公作乱,给我拿下!”

    何洛会大声怒吼,可是平时听话的手下,此时却有些犹豫,没有人上前。

    对面是郑亲王济尔哈朗,还有近百名八旗王公,他们手中还有圣旨,白甲兵们并不敢贸然出手,其中牛录道:“固山,郑王手中有皇上旨意!”

    “啪!”何洛会大怒,甩了属下一个响亮的耳光,怒吼道:“假的,皇上在宫中,岂会给他们下旨。听本将命令,将他们都给我拿下!”

    除了多尔滚,济尔哈朗没有怕过任何人,他不惧三千白甲兵,直接走上前,展开诏书,高举过顶,冷声厉喝:“多尔滚坠亡,国事无主,理应皇上亲政。何洛会你这个狗奴才,睁开你的狗眼仔细看看,诏书是真是假。今天你阻拦本王,是要谋反,软禁皇上吗?”

    诏书上写的分明,盖了福临的大印,不过认识字的八旗兵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一脸茫然。

    “假的,本将说是假的就是假的!”何洛会厉声大喝。

    这时,身后城楼上,却忽然一阵脚步声传来,一个身穿黄袍的身影出现的城头,紧接着,含着愤怒,又带着一丝稚气的声音响起,“何洛会,你说朕的诏书是假的?”

    这话一出,何洛会一个激灵,城下白甲兵们顿时大震,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多尔滚在时,两百旗自然是听多尔滚的,可是多尔滚死了,他们该听谁的呢?

    济尔哈朗等人看见宫城上的福临,脸上大喜,当即率领众人行礼,高呼万岁,而何洛会则脸色阴沉,不知该如何是好,显然他的威望,还不足以能够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步。

    何洛会扭头看向城头,看见福临身边的岳乐,心中恼怒,知道岳乐倒戈了。

    以他的地位,如果下令白甲兵强行镇压济尔哈朗,还有对福临出手,恐怕正白旗的旗丁,不会听他的命令。

    就在这时,济尔哈朗身后一阵马蹄身传来,又是一队兵马杀到,却是多尼和楼亲听说,逆臣济尔哈朗已经现身,急忙领兵赶来。

    多尼看见济尔哈朗等人,顿时面露狰狞,咬牙切齿道:“还不将一干逆贼拿下,送入大狱!”

    多尼一发令,情况就不一样了,他是多铎之子,还是能够指挥得动两白旗的。

    白甲兵顿时一拥而上,就要去抓济尔哈朗等人,城上的福临见了,脸蛋气得通红,大声怒吼道:“都不许动手,你们眼里还有朕没有?”

    多尼看了福临一眼,却继续挥手道:“都抓了!”

    正当白甲兵一拥而上,与济尔哈朗等人冲突,福临愤怒不已之时,一名白甲牛录却急忙跑过来,慌张道:“王爷,大事不好,勒克德浑私自撤兵,兵马快到河北,山海关方向,满达海、鳌拜已经引军入关!”

    多尼闻语神色大变,整个人在马上摇晃几下,险些跌下马来。

    就在这时,城头上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都给哀家住手,摄政王尸骨未寒,你们就要争权夺利,是想毁了大清的江山吗?”




第523章返回江东
    1652年12月,上海码头。

    寒风呼啸中,无数人影,站立在码头边上,翘首以盼,似乎是等待一个尊贵的人到来。

    这些人有的身穿官袍,披着斗篷,是官府之人,有的则穿着华服,披貂带裘,可以看出,来者不是达官显贵,就是有名望的士绅富贾。

    冬季,江南湿冷的天气,令人难以忍受,钱谦益领着一众国社党的官员,还有江东有名望的绅贾,等待着赵铭的船只靠岸。

    这次,赵铭北征,持续时间一年半,摧毁了满清水师主力,拿下了朝鲜和辽东地区,并从朝鲜获得二百余万人口,送到台湾拓殖,缴获大批金银财宝,收获可谓极为丰厚。

    “总长,总理的船到了!”黄宗羲看着远处出现的帆影,对钱谦益说道。

    黄宗羲、钱谦益身上都有明朝的官位,不过如今东海镇的官员,私下里都喜欢,以国事党内的职位相互称呼。

    赵铭自赵大帅、赵国公、赵总督之外,又多了个赵总理的称呼,而钱谦益现在是国社党,党务部长,所以被称之为总长。

    钱谦益抬首看去,果然看见远处江面上,出现了一片帆影,他顿时精神一振,挥手道:“黄司长,你们宣传司,要做好准备,务必让总理感受到百姓士绅的热情。”

    镇海号大舰上,赵铭披着斗篷,站在了船头,眺望长江两岸,心中颇为感慨,“这次本帅远征,一走就是一年半,也不知道如今江东如何?天下如何?”

    一旁的顾炎武微笑道:“大帅这次北征,不仅是东海获利颇丰,同时也使得天下大势逆转。据属下听到的消息,据说朝廷那边已经发起了反攻。”

    赵铭也微微颔首,“据说孙可望对成都势在必得,而朝廷大军围困武昌,反攻楚赣,满清又抽不出兵力出来。若是多尔滚不懂得取舍,不收了他横扫天下的野心,我看只要一处崩盘,就会形成连锁反应,满清覆灭就在这几年之间了。”

    满清本来核心兵力就少,靠着投降的汉军,才铺开这么大的摊子,一旦再次遭受失败,定然军心动摇。

    若干年后的三大战役,只要一处输了,另外两处的力量对比,也会失衡,最终导致全线溃败。

    现在满清在南方,就是巴蜀、荆楚、江南三大战区,而由于赵铭在关外的牵制,使得满清已经没有机动兵力,向三个战区增加兵力。

    如果这三个地区,任何一个地区,明军取得了胜利,得胜之兵,便可涌入另外两个战区,造成清军全线崩溃。

    若是巴蜀的孙可望,击败了吴三桂,那巴蜀的几十万西军,就能建瓴而下,涌入楚赣,增强隆武朝廷的兵力,形成压倒性的优势,收复楚赣,最后杀向江南,歼灭满清的主要和精锐之兵。

    若是楚赣的明军,或者江南的明军,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结果也是一样。

    赵铭站在船头,脸上露出微笑,对于抗清大业,已经是充满了信心。

    这时船只已经进入黄浦江,经过几年的开发,江边已是遍布码头和仓库。

    如今,江东地区,已经成为整个天下的丝织业的中心,每天都有海船,运送大批货物,从这里出发,远销南洋、南亚、甚至抵达非洲西海岸,而一船船的粮食、生产原料,则从海外运来,放入仓库储备。

    船队航行进入黄埔江,长达数里的岸边,聚集了无数挥舞着彩旗的百姓,人群中的乐曲班子,吹吹打打,迎接着赵大帅得胜而归。

    “快看,那就是赵大帅!”

    “总理回来了!”

    ……

    赵铭站在船头,看见这幅场景,不仅不停的向迎接的人群,挥手致意!

    船上,跟随着赵铭前来江东的,唐通、李本深、虞胤、韩昭先、韩代等人,看见这幅场景,都感到惊骇,没想到赵铭威望如此之高。

    赵铭撇了眼身后诸多将领,颇为骄傲的谓众人道:“诸位看见这些士绅百姓,再看着繁华的黄埔江两岸,有何感想啊?”

    唐通抱拳道:“大帅威望如是中天!”

    李本深道:“大帅深受百姓爱戴。”

    赵铭却微微摇头,微笑道:“本帅的感想却是,将士马革裹尸,征战沙场,所守护的东西,不就是拥戴自己的百姓,还有这繁华的文明世界么?”

    唐通心头一震,却又似懂非懂,只觉得赵大帅说得有道理,说得好,自己却又讲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这时船只抛下绳索,被徐徐拉到岸边,不多时,船锚抛下,绳索套住石桩,码头上的士卒,将船身稳定下来,搭上船板,与码头相连。

    码头上迎接的人群,立时发出震天的欢呼声,乐手拼命的吹奏着乐曲,激动无比的想目睹赵大帅的风采。

    这时赵铭一边挥手,一边走下船板,刚踩在码头上,钱谦益等留守官员,便围了上来,齐齐躬身,口道:“总理!”

    赵铭见此有些吃惊,他北征之前,国社党刚组党不久,不想他离开这段时间,社党规模居然迅速扩大,放眼看去,眼前二十员官员,似乎都是国社党的社员。

    赵铭微笑摆手,“大家不必多礼!”

    黄宗羲一侧身,伸手请道:“总理,卑职以为您准备了马车!”

    赵铭本来是不习惯坐车,可是汇集的人群实在太多,而且大冬天,骑马确实有点冷,于是点了点头,跟随黄宗羲上了一辆宽大的马车。

    “天气冷,让百姓们都散了!”赵铭说完,登上车夫挑起车帘子的马车,又扭头道:“木斋公,黄司长、且与本帅同乘一车,本帅有事向你了解。”

    赵铭登上马车后,挥手与百姓道别,然后钻进马车,手捧铜炉,坐在正中,钱谦益、黄宗羲坐在两边。

    赵铭遂即问道:“本帅不在这段时间,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钱谦益道:“总理北征这段时间,江东发生了许多事情,不过大多不急,唯有两件事,需要总理注意。”

    赵铭眉头一挑,问道:“哦,什么事情?”

    钱谦益道:“这两件事,其实联系在一起。第一是,奴酋多尔滚坠马而亡,满清内部动荡。第二是,朝廷在楚赣大捷,太子这边,想借着多尔滚坠亡,满清人心动荡的机会,发兵收复南京!太子殿下的使者,在苏州已经待了多日,就等大帅回来,然后去杭州商议大局!”



第524章满清危机
    钱谦益的话,令赵铭心头一惊。

    多尔衮坠亡,这个消息,令他感到有些意外。

    虽说历史上多尔滚,便是出猎坠亡,但如今轨迹早已改变,没想到多尔滚的居然还是这个结局。

    这件事情似乎有些巧了,难道说是其中有什么必然性。

    赵铭将多尔滚视为主要对手之一,现在明清之争胜负尚未分出,他的对手却忽然死了,让赵铭有些不太适应。

    他一直觉得,多尔滚该死在他的手中,甚至需要亲手斩杀此贼,才能一解心头之恨,却不想多尔滚就这么没了。

    这些年来,赵铭已经习惯了与多尔滚过招,现在满清要中场换人,换上一个陌生的对手,让赵铭有些不太习惯,摸不清满清的底细。

    历史上多尔滚的死因,就有些存疑,可能是死于满清的内部斗争,现在赵铭听到这个消息,内心同样怀疑,不禁问道:“怎么一回事,多尔滚的死是意外,还是满清内部倾轧?”

    科尔沁蒙古骑兵,夺下沈阳后,赵铭因为粮草不济,补给不便,率领十余万联军,撤出了辽河平原,大军一部退入朝鲜,一部退到辽东半岛。

    此时,蒙古骑兵不敢冒然进攻朝鲜和辽东,而赵铭物资消耗巨大,也没有实力,继续作战,所以在留下谢迁、俞国望等将之后,赵铭便领着唐通等降将,从朝鲜渡海返回江东。

    因此赵铭对于多尔滚坠亡一事,并不清楚,没有得到消息。

    黄宗羲立时道:“总理,卑职以为这并非一场意外,而是建奴内部的倾轧!”

    赵铭挑眉道:“何以见得?”

    黄宗羲沉声道:“因为江西的勒克德浑忽然撤军北上!”

    赵铭有些疑惑,钱谦益遂即解释道:“勒克德浑乃是代善之孙,两红旗的人,他忽然撤军北上,不久之后,北方就有消息传来,说多尔滚坠马而亡。这个勒克德浑,显然是事先就得到了消息,所以才提前撤兵北上争权,因此这必定是满清内部倾轧。”

    赵铭微微颔首,问道:“朝廷在楚赣大捷,与勒克德浑撤军,是否有关系?”

    “总理英明!”黄宗羲道:“勒克德浑自南昌北上后,将江西防务,交给了满清江西提督金声桓,但金声桓只是稍作抵抗,便向唐王和兵临南昌城下的郑成功投降了。”

    金声桓原来是左良玉的部将,随左梦庚一起投降满清,此后为满清出力,以一己之力,打下大半个江西。

    赵铭听说金声桓反正,便知道满清在楚赣的布局,估计是全被破坏了。

    历史上金声桓在南昌反正,给了满清造成极大的麻烦,清军调集精锐,围攻大半年才平定金声桓。

    如今,明朝的力量要远远强于历史上,金声桓忽然投降,满清在江西的防御,便彻底崩坏了。

    黄宗羲继续说道:“勒克德浑撤走,金声桓投降,江西全境被朝廷光复,九江黄州一带的尚可喜,见事不妙,撤到长江之北,而唐王和郑成功则以金声桓为先锋,逆江而上,下九江,取黄州,与朝廷大军会师于武昌城下。如今朝廷二三十万大军,将武昌围困,拼命攻打,孔有德被困城中,想要突围都没有可能,朝廷光复楚赣,已是定局。这次朝廷能在楚赣迅速打开局面,确实是因为勒克德浑北返,而引发的连锁反应。”

    赵铭听他这么说,便明白了整个事情的脉络。

    满清内部发声倾轧,倒多尔滚派,为了对付多尔滚,暗中调集兵力北返,以抗衡北京的两白旗,而勒克德浑撤兵,又引发了金声桓反正,使得隆武朝廷,一下在楚赣打开了局面。

    赵铭道:“武昌城中,孔有德之兵,顶多四万人。现在被湖广和江西之众围困,而唯一的援军尚可喜,又渡江北逃,那么武昌迟早会被朝廷拿下,届时皇帝和朝廷,定然声威大振!”

    “总理说的不错!太子这边见朝廷将下武昌,担心朝廷光复楚赣之后,立刻建瓴而下,谋取金陵,所以想在朝廷出兵之前,夺取光复南都之功!”钱谦益沉声说道。

    黄宗羲道:“当初陛下封鲁王殿下为国储,一是因为陛下受制于郑芝龙,地位不稳,二是,抗清大局艰难,所以才封鲁王殿下为国储,以便团结唐鲁两系,共同抗击清军。如今,陛下已经摆脱郑芝龙,朝廷在湖广也站稳脚跟,且陛下威望渐盛,加之皇长子出生,朝廷那边便有了,废掉国储,另立太子的声音。这让储君那边有些不安,所以想要趁着满清内部倾轧,加上朝廷还在围攻武昌的机会,提前光复南京。如此,国储有光复南都之功,地位便无可动摇了。”
1...152153154155156...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