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在明朝之前,中国一直以来,都是超级强国,被周边小国尊为天朝。

    这一时期,在周边小国和土著眼中,中国就是后世美利坚,无数人对天朝上国充满了向往,甚至有小国国王前往中国朝贡,最后国王都不想当,执意要留在中国之事发生。

    后世美帝国主义,靠着两次世界大战,还有好莱坞的数十年的皿煮文化输出,才获得了此时中国文化地位,并利用皿煮的文化,四处搞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赵铭看来,中国有这样的软实力,完全也可以加以利用。

    这将大大减轻东海镇在海外拓殖的阻力,甚至会有无数海外土人,主动充当带路党,迎接东海镇对当地进行殖民。

    西班牙在吕宋的殖民统治,相当的残酷,曾经一次就屠杀了两万多华人,对于本地土著,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

    岛上的土人部落,只要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对殖民当局构成威胁,西班牙人必定会先下手为强,将土人部落击溃、剿灭。

    吕宋群岛上的土人,深受西班牙人统治造成的苦难,因此东海镇登陆吕宋,打出保护和提携吕宋,共同建立繁荣的大中华文明圈,与西方殖民者对抗的政治主张,立时就获得了岛上土人的支持。

    后世日本为邪恶的***国家,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时,遭受了激烈的抵抗,但其推行南进战略,进攻南洋时,南洋各国的百姓,对于日本其实是欢迎和支持的态度。

    因为在他们看来,日本并非是来侵略他们,而是将他们从西方殖民者的统治之中解放出来,是带领黄种人,对抗白种人的压迫和统治。

    只不过,后来他们发现,日本人并不比西方殖民者强,甚至更为凶残,才开始反抗日本。

    东海镇自然不是日本,但此时东海镇登陆吕宋,对当地土著而言,却与日本南进的情况类似,很快就获得了吕宋北部地区土著部落的支持,甚至西南的苏禄苏丹国,婆罗洲上的土著得知天朝大军登陆吕宋,也派出使者前来拜见。

    赵铭在吕宋北部登陆,立刻就惊动了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不过西班牙与东海镇在台湾北部交过手,被东海镇打得大败。

    如今几年过去,西班牙在远东的势力,始终没有恢复,马尼拉的西班牙只有四千余人,没有能力北上,驱除北港休整的东海镇大军。

    眼见着东海镇在吕宋岛北部,建立据点,源源不断的物资从台湾运到北港,西班牙人心里便开始着急起来。

    吕宋北部的土著部落,投靠东海镇,苏禄苏丹派遣使者拜见赵铭,更是让西班牙人如座针毯,感受到巨大的威胁。

    为了对抗赵铭,西班牙总督一面派人去墨西哥和巴达维亚求援,一面加强马尼拉的防守,准备进行决战。

    墨西哥总督区实力强大,有数万西班牙人,但是距离吕宋太远,远水不解近渴,不过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得到求援后,舰队司令雅布科却率领船队,前来汇合,与东海镇进行决战。

    荷兰原本的战略,是以大员拖住赵铭,再以舰队袭扰,破坏东海镇海上商路,迫使赵铭与之和谈。

    可是,如今局势却有些变化,一是东海镇背靠着中国内地庞大的市场,海上袭扰的战略,并未了摧毁东海镇的经济,二是,二三月间东海镇散播消息,声称已经与英吉利共和国结盟,而到六月之后,印度方面果然传来消息,英国人频频出手,攻击荷兰在印度的据点。

    这让荷兰东印度公司当局,开始不淡定起来,而东海镇登陆吕宋,荷兰人担心西班牙人战败,自己将孤军奋战,所以派遣出舰队,向吕宋航行过来。

    七月间吕宋、马尼拉湾,十艘荷兰战舰,驶入海港。

    这时,在海港边一座山头上,一队东海镇士卒,目视巨大的三桅战舰,为首军官沉声说道:“刘迁,你立刻返回北港,告知藩主,红毛夷的战舰到了。”

    东海镇斥候一抱拳,“卑职领命!”

    说完便在土著向导的带领下离开。




第610章教化四夷
    吕宋岛,北港。

    东海镇来此不到半年时间,整个港湾却发生了相当巨大的变化。

    在东海镇登陆之前,港湾周围,都是原始茂密的热带丛林,一片蛮荒的场景。

    此时,在港湾周围,大片树林被烧荒,在黑色的灰烬之中,一座堡垒拔地而起。

    在堡垒的周围,则是被开垦出来的土地,还有修建的屋宅和仓库。

    港湾内,则修建了简易的码头,停泊着近百条海船。

    这时,一艘艘海船,桅杆林立,码头上苦力,正从船上将一袋袋的粮食,还有军资搬运下来,陆地上无数身影,则正在耕种劳作,一片忙碌的场景。

    赵铭骑马驻立在一座山头上,身边幕僚董志宁,微笑着介绍道:“总理,现在开垦出来的土地,全部用来种植水稻,而北边那块地,卑职打算开垦后,用来种植棉花和烟草。”

    董志宁是宁波生员,在金华之战时投靠赵铭,算是老革命了。

    受到朝廷限制,东海镇在海外扩张的行为,眼下并没得到中央政府的许可,朝廷自然不会给东海镇封什么台湾宣慰使、吕宋宣慰使等官职。

    当然赵铭也不打算要朝廷来封,可是殖民又需要建立一套班子,来进行管理和统治。

    赵铭考虑再三之后,觉定眼下以公司名义,来管理和经营殖民地,董志宁便是赵铭准备任命的第一任华兴公司吕宋总督。

    “吕宋是个好地方,物产丰富,土地富饶,确实适合种植烟草。”赵铭微微颔首,不过随即却问道:“人手足够吗?”

    董志宁摇了摇头,“我们自己的人少,朝鲜人又不能适应吕宋气候,病死者甚众。本地土人到是很多,不过他们生性懒惰,公司以布匹、瓷器、钱财诱惑,他们往往干几天,领了钱财,便不来了,等花玩了才会再过来干几天,效率非常低下。”

    在南下的过程之中,赵铭心中对于东海镇今后的发展,逐渐有了完整的规划。

    这便是施行教化,教化四夷,化夷为夏,建立大中华文明圈。

    《孟子》中有言,“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其意为,我只听说过用中原的文明去改变蛮夷的,没听说过被蛮夷改变的。

    这句话,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民族对于自身的文明的自信和强悍,就像如今的美帝国主义所推崇的“普世价值”一样,对自身文化和文明,充满了自信,并且认为世界只有像他们一样,才是对的才是好的。

    如今,国人因为遭受了百年耻辱,对于自身文明和文化,却已经不及古人那般自信,甚至产生严重的怀疑。

    此时中国尚处于世界之巅,赵铭以为中国既然作为世界文明的中心,华夏就有责任去教化四夷,让蛮夷成为华夏文明世界的一部分,从而推动整个天下的文明化,建立属于中国的“普世价值”。

    这便使得东海镇的殖民,在利益驱使的同时,还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提供了合理思想和政治目标。

    当然在实施的同时,赵铭也听从幕僚的警示,教化不是一味的施展仁义,当切记“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在统治时,对自己人要视同兄妹亲人,要以信义对百姓,对外要用强势的武力,才可保自身之安全。

    因此赵铭在实行教化时,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施行文教,以中国强大的文化和经济等软实力,使得蛮夷从心理崇拜中国,从文化上认可中国,二是,鼓励通婚,以东海镇的先进,汉人在经济上的优势,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可以多取蛮夷女子为妻为妾,从血缘上进行同化。三是,武力镇压不服教化的蛮夷,从**上将其消灭。

    在赵铭的构想之中,将像历代以来一样,以同心圆的方式,来影响和同化周边,建立大中华文明圈。

    中国文明早期扩张的方式,以中原为中心,影响周边,使得南面的楚、西面的秦,北面鲜虞、仇由,东面的莱,等诸多夷狄,化夷为夏,而后秦汉统一,再继续影响南面的百越,到明朝时期,其实安南、朝鲜,琉球甚至日本都已经高度汉化或者是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当然这个过程之中,并没有出现一个国家,来真正作为一个主体,来主导这一切,没有进行有计划的文明扩张,而是由历代以来许多朝代和国家,没有意识的进行。

    这样的结果就是没有效率,会出现反复,甚至倒退,而赵铭想做的就是,有计划的去进行和推动中华文化圈的发展和扩张,以期待教化四夷,推动整个世界的文明和进步,而他走的第一步,便是将南洋纳入文明圈之内,然后在一圈圈的往外辐射。

    赵铭听了董志宁的话,点了点头,“这件事情不要太着急,要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人总归是向往更好的生活,你要向土人展示,看我们汉人是怎么生活的,让他们明白,自己现在的状态,是多么落后和野蛮,使他们有个榜样,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自然也会有些改变。”

    东海镇登陆吕宋后,为了树立自身与西班牙等殖民者的区别,并每有强制要求本地土人来劳作,而是给予他们一定报酬。

    这虽然会增加一些开销,但是雇人劳作,雇主怎么可能亏本,只不过是少点剥削而已。

    比如,东海镇以布帛为报酬,江东工坊内一个工人,半个月就能织一匹布,而这一匹布在吕宋,却能雇佣十多个劳力,工作一个月。

    这中间,东海镇虽然付出了一匹布,但是所获得的东西,其实更多,这便是东海镇文明,对于落后文明的优势,而这中剥削,远远比落后的奴隶制和农奴制更加隐秘、先进和文明。

    董志宁想了想,不禁问道:“那些没受到影响,依然懒惰的人呢?”

    赵铭不带感情的道:“他们嘛!自然是被淘汰!”

    这时,两人正说着话,唐通急匆匆的赶来,“总理,斥候回报,红毛夷的船到吕宋了!”

    赵铭闻语眉头一挑,惊喜道:“终于来了!”



第611章吕宋海战上
    明朝时期,中国的海上力量,并不弱小,曾数次与西方殖民者交手,并曾经几度险些占据吕宋。

    在东海镇与西班牙人交手之前,早在六七十年前,在西班牙刚占据吕宋不久时,中国潮汕地区的一为豪杰林凤,为对抗朝廷禁海之策聚众海上。

    当时西班牙人刚占据吕宋,为解除岛上中国人对殖民当局的威胁,西班牙人屠杀吕宋岛上的华人,华人遂即向啸聚于台湾北部的林凤求援。

    吕宋岛与台湾一水之隔,宋元以来,侨居于吕宋的华人很多,在西班牙人未屠华前,吕宋华人最多时高达十多万人,且与台湾和东南沿海,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当然,这种联系主要是与东南沿海的海寇,而不是大明朝廷。

    林凤与吕宋之间也有贸易往来,他得知当地华人被西班牙人欺压屠杀,大怒之下,于1574年率领战船六十二艘,属下四千余人从台湾开赴吕宋,并联合当地华人和土著共同驱逐西班牙殖民者。

    林凤的大军,抵达吕宋后,很快就占据密雁,并于班诗兰建城,建国号为汉,并一度攻入马尼拉市区,险些夺取马尼拉城。

    林凤在吕宋岛上,与西班牙人对持四个月,若是局势继续发展下去,可能早在七十余年前,吕宋就已经属于中国的这位海上豪强,但战争的关键时刻,西班牙人与以林凤为心腑大患的明朝勾结,联合进攻林凤舰队。

    在1575年,明朝将领吴慕康率明朝水师,追剿林凤至吕宋岛附近,西班牙人乘机与明军联合围剿林凤,林凤坚持四个月后,最终失败。

    据传,林凤自吕宋逃回台湾后,在明朝的水师围剿下,最后远遁印度洋,自此没了消息。

    在大航海时代,英国在向海外开拓时,往往以海盗为先锋。

    英国政府招抚了著名的海盗德雷克,以对抗西班牙,结果打败了西班牙,取得了海上霸权,而这一时期,中国却采取“以夷制贼”之策,联合西班牙对付海盗。

    这使得在朝廷禁海,官方放弃和禁止海外扩张的背景下,中国民间自发的海外扩张,也被遏制和扼杀。

    在林凤之后,过去近百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有意在南洋贸易,以弥补抗清所需钱粮。

    这时,从吕宋到台湾的中国人,曾向郑成功哭诉,西班牙人对吕宋华人的压迫和屠杀,使得郑成功闻之大怒,派遣属下意大利籍神父李科罗到吕宋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人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

    西班牙人得到郑成功的书信,认为郑成功在占据台湾后,将要攻击吕宋,遂即不仅没有改过自新,反而对马尼拉的华人,进行了第三次大屠杀。

    郑成功得知此讯,被气得吐血,大怒之下,决议病好后,便率领大军征讨,但尚未出兵,郑成功便劳累成疾,病逝于台湾。

    其后,郑成功之子郑经也曾两次派人联络在吕宋的华人,准备派舰队征讨马尼拉,但最终因为面临来自大陆满清的军事压力,以及岛内北伐的主张而放弃。

    从这两次机会来看,中国并不是没有机会占据吕宋,并非斗不过西夷,并非没有能力扩张,而是这种扩张,总是被内部自己人牵制搞砸,缺少一个有远见,且强大的中央政府来主导。

    如果如英国一般,有政府来统筹官方和民间的力量,来进行海外扩张,便不会错失诸多良机。

    这也是赵铭进行反思后,决心要改变,要做的事情。

    三月间赵铭登陆吕宋后,其实以东海镇的实力,赵铭完全可以立时南下,攻击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但是赵铭却在北港建立据点,并没有马上进攻。

    这是因为以东海镇的实力,短期内占据吕宋已经是极限,想要远征巴达维亚和马六甲,还是有些吃力。

    吕宋与台湾只是隔了一道海峡,舰队补给还算便利,可要是大军远征爪哇,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大军远征,人马多了,粮草补给困难,人马少了,又难以攻克荷兰人的堡垒。

    因此,赵铭在等,等待爪哇的荷兰人赶来吕宋,然后在吕宋歼灭荷兰人的主力。

    这样一来,爪哇力量空虚,赵铭便不需要派遣大批人马,只需派遣两三千人,就能攻击巴达维亚,而即便攻不下来,荷兰人的主力折损在吕宋,也将失去威胁东海镇海上航线的能力。

    赵铭这一等,便从三月等到了七月,他听说荷兰舰队抵达马尼拉,脸上顿时露出喜色。

    “走,回城商议出兵!”赵铭当即一拔马缰,领这众人返回北港据点。

    不多时,北港城中忽然一阵鼓声响起,在城中各处忙碌,还有在海上训练的将领们,听见鼓声,连忙匆匆赶往总理行辕。

    台湾大员湾一战,赵铭已经认识到了在装备开花弹后,东海镇水师的强大。

    在风帆战舰的海上争霸中,大炮发射的球形实心弹,可以将木制战舰射得千疮百孔,但高耸的上层船身就算被打成马蜂窝,只要水下船体不进水,战舰就依然能够保持浮力不沉。

    这些受伤的战舰,经过修补,很快又能投入战斗,但开花弹的出现,不仅对船员造成严重杀伤,还能对木制船体构成巨大损害。
1...189190191192193...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