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在镇江城墙上,还有城中各处要害,浙军士卒纷纷高举兵器,放肆呼喊。
江北一战后,东海镇士气一度跌入谷底,没想到,将士们没从清军身上找回自信,却从自己人身上,找回了信心和睥睨天下的士气。
赵铭在满城的欢呼声中,进入镇江,随后令人张榜,安抚民众,并下令封锁城池,清点缴获。
镇江是隆武朝廷重点经营的要塞,城中仓库林立,屯集了大量军资,本是用来削藩,收取江东等地之用,现在却全部落入了赵铭手中。
镇江总兵官府邸,临时节堂内。
唐通等人前来拜见,“殿下,卑职幸不辱命,夺下镇江城。这次攻下镇江,得降兵两万,俘获镇江总兵陈友龙,城中缴获军械粮草,已经封存,暂时没有具体数目!”
守军败得太快,以至于,城中兵马没来得及逃走,就已经被浙军俘虏。
赵铭心情愉悦,微微颔首:“诸位辛苦了!这一战,唐将军打出了我东海镇的雄风,本将要重重奖赏。”
唐通微笑行礼,“这都是殿下之威,器械犀利,将士用命!卑职不敢居功!”
赵铭摆摆手,“唐将军不用自谦,全军将士,孤王都要奖赏!”
说完,赵铭挥手道:“传令下去,杀猪宰羊,犒劳全军,大军饱食后,明日兵发南京!”
浙军在城中,缴获了大批物资,其中不少都是朝廷屯集于镇江的粮草。
刘承胤部是何腾蛟一系的人马,待遇又比顺系优厚,城中储存了不少肉食和米粮。
现在,赵铭下令犒赏大军,浙军将士们便直接打开仓库,又从市面上买来猪羊,全军饱食。
这时,刘迁等新军营的弟兄,拿了碗筷,准备去打饭菜。
扬振威却坐在通铺上没动,刘迁见此不禁道:“老杨,你不去吃饭?”
扬振威脸上神情有丝古怪,笑道:“我等下再去。”
刘迁不禁疑惑,“大王犒赏大军,去晚了,肉都让别人吃喽!”
扬振威有些支支吾吾,“你们先去,我等会就来。”
众多新军一起,离开军帐,刘迁疑惑的站了会儿,跟着众人出帐,留下扬振威一人在帐篷里面。
第642章何腾蛟慌了
南京城之东,数十里外。
长江南岸,突然出现一大片人潮,前面稀疏的骑兵狂奔,后面则是数之不尽的溃兵,且越往后越密集,仿佛江水倒灌,涨了大潮一样。
这些人,正是从镇江,仓惶溃出的败军。
自武昌之战,逼死孔有德,并顺江而下,拿下江西,收复南京之后,隆武朝廷的军队,心气渐高。
后来,朝廷又压制浙系,编练中央禁军,隆武诸将心气就更高了,自视为朝廷精锐,正规官军,不太将浙军放在眼里,视浙军为杂牌武装。
镇江的快速失陷,五万人一天都没守住,便让刘承胤这支兵马,从极度的膨胀自信,变为极度的自卑惶恐。
这时,后面并没有浙军追兵,可是溃兵一个个却争先恐后的逃离。
刘承胤双腿受伤,骑在一匹战马上狂奔,有几次险些摔下战马,但是他却依然不能降低马速,似乎身后有什么恐怖的东西。
这时,他胯下战马,已经跑得口吐白沫,逐渐减速,身后的溃兵,一个个更是狼狈不堪,个个丢盔器械,大冬天的有人甚至拖得只剩下一件内袍,撒开丫子的狂奔。
“都督!”这时,一员部将实在是跑不动了,上前一下拉住刘承胤的马缰,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都督,安全了!安全了!”
刘承胤的战马,嘶鸣一身,四蹄一软,趴在地上不走。
士卒忙将刘承胤伏下马背,他却双目无神,甚至跑得有些翻白眼,半响喘息道:“安全呢?”
部将艰难的咽下唾沫,“都督,确实安全了!”
刘承胤左右四下张望,“这是何处?”
“已远离镇江,到了南京东郊,龙潭镇!”部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一听这话,刘承胤才松了口气,整个人终于放松下来,“个狗日的赵铁棒,骇死老子了!”
接近南京,便表示已经脱离危险,数万溃兵,见前头停下,一个个实在跑不动的禁军将士,立时纷纷一屁股坐在的地上,有的则直接躺下,一动不动,跟死了一样。
这一战,把刘承胤和数万禁军,都给惊住了,众人完全被东海镇打懵,还没反应过来,城池就被攻下,给众人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和自我怀疑。
这时,刘承胤坐在地上,属下给他包扎,忽然士卒一阵骚动,坐着的人中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呼声,“不好,马军来了!”
刘承胤闻语大惊失色,居然噌的一下,奇迹般的站立起来,惊恐万状,准备逃跑,“哪里来的马军!”
一时间,众多溃兵,顾不得疲惫,爬起来,就准备逃跑。
这时,部将却急忙扶住刘承胤,“都督!都督莫慌,不是东面来的马军!”
刘承胤闻语一愣,仔细一听,不禁有些尴尬了,哒哒的马蹄声从西面传来。
这时,他展目望去,只见从西面南京方向,沿着江边,奔来一支马军。
刘承胤不禁喜道:“这是南京的禁军!”
南方少马,一支千余人的马军,飞奔而来,咋看到前方如此多的人影,骑兵们不禁纷纷一愣,为首一将,连忙勒住马缰,驻马观察。
为首一员将领,颇为威武,乃是南京禁军,果敢营指挥李来亨,他有些疑惑的注视着远处大片人影,心中一凛,“南京与镇江之间,怎会出现数万大军?”
“指挥,是自己人!”旁边一员将领,手搭凉棚看了一阵,看见人群之中,仅剩的几面旗帜,不禁一声惊呼。
李来亨仔细一看,不禁大惊,朝廷这边的衣甲,偏土黄色,还真是自己人。
李来亨心头一凛,拔动马缰,喝令道:“走,上前看看去!”
骑兵停了缰绳,驻足片刻后,才谨慎的缓缓过来。
溃军看见友军,个个心中欢喜,本来瘫坐在地上的溃兵,纷纷站起身来,给骑兵让开道路,并发出一阵欢呼。
同溃兵劫后余生的喜悦不同,李来亨却越看越心惊,不禁勒住马缰问道:“尔等自何处来?”
“这位将军,我等俱是镇江兵将,城池陷落,方逃至此地!”有溃兵将领说道。
李来亨闻语大骇,五万人镇守的镇江,前几天还说能守几月,等到西川兵过来,怎么突然城池就破呢?
一般而言,像镇江这样的坚城,城池被攻破之前,肯定会向外求援,而南京与镇江相距也就一天的路程,怎么南京一点消息都没有,镇江就突然失陷。
难道说,镇江守军连求援的机会都没有,城池就被攻陷呢?
李来亨心中大惊,脱口问道:“尔等主将何在?”
城中守军仓惶出城,建制跑乱,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指挥已经全乱,消息也不灵通,谣言乱传。
有军官便道:“回禀将军,弟兄们仓惶出城,据说刘都督被炸断了双腿,已经死在城中!”
“放你娘的屁!”军官话音未落,一声大骂便自后传来。
李来亨循声望去,便见刘承胤在两名将领的搀扶下,走了过来。
李来亨翻身下马,惊讶道:“刘都督,这是?”
刘承胤哭丧着脸,“唉!别提了,一言难尽!李指挥,你赶快护送本督回京,本督要面见何阁部!”
南京城中,何腾蛟府邸。
刘承胤将镇江失陷的经过,给何腾蛟说了一遍,骇得何腾蛟双手冰凉,额头冒汗。
五万人镇守的镇江城,赵铁棒一天不到就给攻了下来,那南京也不安全。
江北大战,何腾蛟害得赵铭差点全军覆灭,还杀了东海镇派过来,求援的马士鳌。
这些事情,赵铭事后一字未提,但何腾蛟却不会天真的以为赵铭会忘记。
他不提,更说明了赵铭已经成熟,成为一个相当可怕的对手,在没有报仇的机会之前,选择隐忍,一旦机会来了,必定寻何腾蛟报复。
何腾蛟志大才疏,欺软怕硬,在朝堂上谈笑风生,对国事说得头头是道,自以为能运筹帷幄,一旦出现问题,困难摆在眼前,却往往没有能力解决。
何腾蛟不敢想象,赵铭杀入南京后,他会有什么后果,内心无比惊恐。
刘承胤被赵铭吓破了胆,“阁老,赵铁棒凶猛,朝夕便至,西川兵远水不解近渴,不如弃南京,西归武昌。若事不济,还可入云贵相抗!”
第643章绝不能撤
赵铭迅速攻破镇江,令何腾蛟极度震惊,内心生出彻骨的寒意。
刘承胤也被吓破了胆,居然提出来放弃南京的提议。
赵铭打的旗号,就是清君侧,减除朝中奸党,而主和派就是赵铭口的奸党。
现在见赵铭凶猛,主和派自然怕担心赵铭杀入南京后,对他们进行清理,将他们罢官流放。
说起来,隆武朝廷能够占据南京,取得如今的功绩,并非是何腾蛟一系的功劳,而是堵胤锡和主战派,抛头颅洒热血,呕心沥血换来。
何腾蛟等人,搞倒了堵胤锡,把主战派赶出朝廷,窃取了主战派的成果。
因为不是自己付出努力得来,不知创业艰难,何腾蛟之辈,挥霍着主战派积累的基业,现在遇见困难,不是想着守业,想到的首先是逃避。
江北之战后,何腾蛟对赵铭露出了轻视之心,而现在赵铭重新回归,一出场,就是震撼了何腾蛟。
这让何腾蛟想起了赵铭以前的威风,心中胆寒,他听了刘承胤的话,不禁也生出了赵博安猛如霸王,其势难敌之感。
南京城皇宫内,御书房。
朱聿键大发雷霆,他难以置信的怒吼,“镇江城朝廷经营多年,五万守军,一天都守不住?”
朱聿键气得身体发抖,被禁军的无能彻底震惊,令他一时无语。
“陛下,叛军有新式火炮,炮弹落地自爆,横扫城墙。只需几炮,城墙便为之空,叛军因此得以攻下镇江!”刘承胤伏地磕头。
朱聿键心中极为愤怒,但镇江失陷已经是事实,他不得不面对,叛军将要兵临城下的情况。
“叛贼陷镇江,必兵临南京,卿等以为朕该如何应对?”朱聿键心中虽然来火,但是眼下最要紧之事,乃是商议对策。
御书房内,众多人却沉默不语,赵铭几万人,一天就拿下了五万大军把守的镇江,叛军如此凶猛,令众人实在没底。
这时刘承胤悄悄抬头,看了何腾蛟一眼,何腾蛟微微颔首。
“陛下,臣以为叛军凶猛,不如暂时放弃南京,撤往武昌,等西川兵来援,再建瓴而下复夺南京!”刘承胤磕头道。
朱聿键脸沉了下来,心中大为恼火,沉声道:“何阁部也是这个意思?”
何腾蛟见朱聿键识破,知道刘承胤是他的人,说出这样的话,肯定是代表了他的意思。
一时间,何腾蛟只能硬着头皮,“陛下,叛贼凶猛,不如暂避其锋……”
何腾蛟说到一半,说不下去,因为朱聿键的脸色已经阴沉到了极点。
朱聿键好不容易,进入南京,自认为实现大明中兴,是一位很有建树的君王。
他一心想重塑中央权威,稳固朱家和他子孙的江山。
现在,何腾蛟却叫他撤出南京,就等于让朱聿键承认失败。
况且,此前隆武朝廷的局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朱聿键如此信任何腾蛟,将朝政托付给他,现在却要他撤离南京,朱聿键绝对不能接受。
一瞬间,朱聿键心中不禁有那么一丝后悔,或许他不该赶走堵胤锡,启用何腾蛟,主和派虽对他言听计从,但却都是草包。
朱聿键脸色阴沉,何腾蛟不敢继续说,御书房内,安静得令人感到害怕。
这时,就在朱聿键脸色阴沉到极致时,大学士张同敞忽然站了出来,朗声道:“陛下,绝对不能退!南京若是丢失,天下必定大乱!这个时候,必须死守南京!死战不退!”
张同敞不愧为张居正的后人,关键时刻站了出来,发表意见。
隆武朝廷好不容易占据南京,成为大明共主,要是听从何腾蛟之言,西归武昌,放弃南京,正统地位必然大大降低,天下必定群雄并起。
如今明朝,本来就是藩镇割据,军阀众多,隆武朝廷好不容易逐渐建立起权威,若是放弃南京,威严立时扫地。
届时,首先江浙必然另起炉灶,与朝廷分庭抗礼,而隆武朝廷内部,诸镇军阀,也不会那么听命,西川的孙可望也会趁势而起。
除此之外,北朝满清一直虎视眈眈,明朝一旦分裂,清军必会南侵。
届时,隆武朝廷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而朱聿键也做不成宋高宗,只能成为更始帝之流,成为笑柄。
几名主和派的大臣,都担心浙系攻入南京后,对他们进行清算,所以对张同敞的提议,提出质疑。
大意都是赵博安猛不可挡,不如暂避其锋。
这让朱聿键大为震怒,对主和派相当失望,拂袖而去。
次日,朱聿键召集刘芳亮、李来亨、刘体纯、袁宗第等一干将领议事,主张坚守南京的大学士张同敞,以及没有表面明确立场的杨文聪,也被要求参加议事。
至于,首辅何腾蛟,却被排斥在会议之外,有了失宠的危险。
朱聿键召集顺系将领商议,根据从溃兵口中得知的臼炮和开花弹的消息,李来亨分析后提出,东海镇臼炮移动不便,且发射速度并不快,对固定的城墙威胁巨大,但是在旷野上,却难以获得机会施展。
李来亨遂即大胆的提出,将南京守军,分成两部,一部坚守城池,一部出城驻扎,牵制浙军,骑兵袭扰,使得叛军难以使用臼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