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朱以海派遣兵马,很快收取了严州、金华、处州等地州县,连台州北部被清军占据的州县,也纷纷反正归明。

    严州府,明军各部集结,准备应对清军的反扑,然而清军驻兵桐庐县,却并未进犯严州,反而摆出一副防守的姿态。

    时间到八月,云集于严州的明军得到天地会传来消息,清军只在严州东北的桐庐县,以及严州西北的徽州府,各驻两万兵马摆出防守姿态,并没有反攻浙西之意,反而是向绍兴和宁波增兵三万余人,逼得汹涌的浙东义军,躲进了四名山。

    有鉴于此,明军判断,清军暂时不会攻击,而明军大战一场后,亦须要休整,且物资消耗颇大,光复的三府亦须恢复生产,明军也要喘息的时间。

    这时明军并没有实力,继续进取杭州、浙东,而清军又未反攻浙西,众人商议后,郑成功便首先拔营,准备返回仙霞关。

    这一战,郑成功麾下三万众,经受住了考验,打出了气势,成为隆武朝廷一支重要的力量。

    朱以海为了感谢郑成功出兵增援,分给了郑成功许多衣甲、兵器,还有战马七千余匹。

    八月初五,严州城南,郑成功的三万大军,从门洞内鱼贯而出,踏上返回福建的归途。

    朱以海领着一大群浙军将官,站在城池外,给郑成功等人送行。

    “殿下,今浙西局势稍安,然湖广和赣南战局仍然堪忧。朝廷传来消息,金声桓兵马已经兵临赣州城下,若赣州一失,福建北面门户洞开,福京将会受到清军的威胁。”郑成功给朱以海抱拳行礼:“成功便告辞了!”

    朱以海十分理解,“大木只管返回福建,增援赣南,孤王今复浙西,保证不让北虏兵临仙霞关,保福建东北安全!”

    说完,朱以海从属下手中,接过一碗酒水,郑重道:“孤王祝大木一路顺风,早日击退金声桓,光复全赣!”

    郑成功接过来,仰头喝完,展示给众人看,然后行礼道:“殿下,诸君,告辞了!”

    众人也是齐齐抱拳,心中尽都有些不舍。

    这时郑成功翻身上马,赵铭却走上前,拉住他的马缰,沉声说道:“大木,我有一事要说!”

    郑成功道:“博安兄直说,我洗耳恭听!”

    赵铭遂即道:“清军未反扑浙西,未必大明之幸。今湖南、赣南岌岌可危,朝廷当有应对之策!我以为朝廷既然招闯,便能招献。今张献忠以死,献贼余部若能为朝廷所用,必能为朝廷增加一大助力!”

     




第207章返回舟山
    历代以来,以北侵南易,以南征北南。

    观往史,数千年来,以南征北而成功者,就明太祖一人,后来的浙江人,再算半个。

    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北方政权,征服南方政权。

    如今,满清不仅占据了北方,势力还到了长江流域,控制上游的四川、中游的湖北、江西,下游的江南,明军几乎被赶出长江流域。

    以眼下的态势,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不出意外,明朝只能垂死挣扎,被灭亡乃是迟早之事。

    清军控制区域广大,且人口众多,土地肥沃,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清军形成稳固的统治,明朝以东南沿海和两广、湖南之地,显然无法与满清对抗。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在军力、国力上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明朝将被满清从各方面碾压,难有翻身的机会。

    因此,明朝绝对不能让满清安宁的占据北方,必须制造混乱,让满清控制之地,民不聊生,义军盗匪蜂起,人心思汉,明军才有机会翻盘。

    朱元璋能够成功,是因为蒙元的统治崩溃,后来的浙江人成功,亦是因为北方军阀遍地,不得人心。

    现在南明朝廷只能勉强支撑,保持不被满清一战灭掉,显然无力反击,而唯一能够担起扰乱清军后方责任的便只有赵铭。

    因此在与朱以海的商谈中,赵铭给出了,由浙江、江西、湖南明军,正面顶住清军,两广和福建,休养生息,为前线提供钱粮、兵源,而赵铭则负责骚扰清军后方,再令天地会、锦衣卫进入清军占据区域,联络义军,策动绿营将领反叛的战略。

    赵铭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相配合,以正面战场先抗住清军,挡住清军兵锋,使得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再以敌后消耗清军,使之陷入泥潭,慢慢扭转局面,最后再发起反击,收复河山的战略,告知了朱以海,同时上书隆武朝廷,希望朝廷能够执行此套战略。

    朱以海听了赵铭的保证,微微颔首:“博安,浙西方复,孤王收编降军,招募新军未成,且藩库空虚,民生凋敝,军民都需喘息。如今牵制北虏之事,便托付给博安了。”

    赵铭停下脚步,再次肃然抱拳,“殿下请宽心。卑职回舟山后,便会布置,着手袭扰清军。”

    朱以海微笑颔首,“既然博安心中有数,孤就不再多言聒噪了。”

    当下赵铭便于朱以海道别,然后又向身后众人拱手,便翻身上马,引部众向东而去,朱以海看着赵铭背影走远,不禁感慨,“赵博安,孤之韩岳,真国士也。”

    隆武二年八月,赵铭率领一万精锐,离开浙西,穿过浙东,返回舟山。

    张存仁派遣三万清军进入绍兴和宁波府后,浙东清军兵力增加至四万余众,可谓重兵云集。

    不过眼下浙东,义军盗贼蜂起,仍然是乱成一锅粥。

    受到金华之战的影响,加上明军占据浙西后,浙东处于浙西和舟山的夹击之中,清军虽驻兵四万,但是马光辉只是紧守几座城池,还没来得及清剿城外义军。

    赵铭并没有从明军控制的温州、台州撤往海上,而是选择走清军控制的宁波府。

    一万明军进入宁波,浙东义师便奔走相告,声言东海赵大帅到了,各路人马争先投靠。

    这次赵铭进入浙东,因为有阵斩博洛之威,比两个月前,赵铭登岸时,又热闹许多。

    消息一传开,无论义军百姓,皆奔走呼告,浙东为之沸腾,众多义军都向府城周边靠拢,准备跟随赵大帅,匡扶河山。

    一时间,明军一来,原本因为清军援军到来,藏入山林的义军,便又出来,纷纷发动袭击,以迎接王师。

    各地义军攻打州县,使得清军竟然不敢出城一战,浙东为之震动。

    &



第208章小六部
    赵铭将宁波各地捋了一遍,裹挟大批人员和物资上岛。

    他留一些物资,给予继续留在浙东抗清的义军,对余大部分选择臣服满清的百姓和士绅,则并没有手下留情。

    他们之中,或许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想活命而已,并未想过帮助清军,但只要他们臣服,给满清交粮纳税,服徭役,其实就是变相的支持清军。

    八月底,赵铭回到了舟山岛,并未急着立刻出击。

    这次浙西之战,赵铭虽然打赢,但是人马却也需要休整。

    这一是因为他缴获了大批物资、兵器,军队需要换装,二是他人马再次扩张,需要进行整编,三是,要将浙江都指挥使司的职能完善起来,结束他这一系人马的混乱。

    金华之役,赵铭出力很大,又未分得地盘,因此在分配缴获时,朱以海便多给了赵铭一些器械和马匹。

    赵铭索要之物,主要是鸟铳、弓箭和盔甲,另外还分得马匹八千匹。

    这些东西给了赵铭后,足够他将属下人马进行换装整编,准备至少编练出一支两万人的强军。

    金塘岛,官厅内。

    赵铭坐在桌案后,陈于阶站着禀报,“大帅,卑职对缴获之物,进行了清点。衣甲直接能用的,大概只有三千件,剩下的大多有所破损,鸟铳则只选出两千杆,有三千杆需要回炉重练。”

    赵铭对自己的军队,进行了思考,眼下战争频繁,士卒消耗巨大,练兵的方向,只能选择比较容易编练的兵种来练。

    选择兵种一是要容易训练,二是装备尽量简单,统一制式,便于补充,三是必须要廉价,经得起消耗。

    这么筛选下来,赵铭准备选择火枪手和长矛手,另外再配合一些骑兵和炮队。

    此时,火枪的性能,其实很多时候比不过弓箭,而火枪之所以逐渐取代弓箭,其实是因为他廉价,训练起来简单。

    一把上好步弓制作出来,需要大半年的时间,甚至更久,一杆火枪却只要一个月的时间,一名弓手训练需要两到三年,火枪手只要三个月,就能拉上战场。

    另外铅弹的制造,也比箭矢容易许多,士卒行军途中,点了篝火自己就可以制造,工坊用模具生产,那就更加轻松了。

    长矛手的训练,所需要的时间,同样比较短,只需要半年,然后打几次仗,就能成为精锐的士兵。

    因此赵铭选择,把火枪兵和长矛手,做为军中主力,这两个兵种,十分适合暴兵。

    不过,赵铭也并非是将全部的士卒,都变成火枪手和长矛手,事实上,他还准备保留相当一部分军队,训练弓箭、刀盾,以及鸳鸯阵。

    这部分军队,将以旗队,以局为单位,乘船去袭扰沿海地区。

    大战中缴获的兵力,多半都有损伤,赵铭微微颔首,“将能用的器械装备下去,剩下的能修补就修补,不能修的全部回炉!”

    陈于阶抱拳行礼,“卑职明白!”

    赵铭点了点头,“以后军中,重点制造火枪和长矛,另外对于火枪,本帅有个想法!”

    陈于阶好奇道:“还请大帅指点!”

    赵铭道:“本帅观察,士卒在使用火枪时,装填十分麻烦,就想着陈主事,能不能制造一种纸筒,将火药和弹药事先装好,等士卒们使用时,便能咬破后直接使用。”

    明朝火枪的定装火药,早就有了,戚继光时,是每个士卒身上,带上十多个装好了火药的竹筒,使用时将火药倒出来即可。

    赵铭这个建议,比用竹筒又更进一步。

    陈于阶闻语后,想了想,不敢保证,只是抱拳道:“卑职找工匠试一试,造出样品后,呈给大帅。”

    赵铭微微颔首,“那好,你尽快去办!”

    这个计划能成,赵铭变能流水般训练一批批的火枪兵,再配合定装火药,清军就算再能打,老子一批批的上,堆也堆死满清。

    想到这里,赵铭心头不禁燃起



第209章开发台湾
    赵铭给两个同知、六个佥事配备幕僚,使他们成为一个类似六部的职能机构,处理治下的政务。≦看 最 新≧≦章 节≧≦百 度≧ ≦搜 索≧ ≦

    ≧

    赵铭自己也开幕,将浙东收服的华夏、王家勤等人,收为幕府书吏,来帮助自己处理政务,形成一个类似秘书处的班子。

    现在马士鳌、陈明遇、陈于阶、冯京第、戴之俊、徐孚远、华夏、王家勤、杨文琦、屠献宸、董德钦等人,便是赵铭属下文官班底。

    此外还有一个夏完淳在崇明,不过他并非浙江都指挥使司的官员,而是朝廷官员,备加了监军的头衔,算是朝廷派到东海,监视赵铭的人。

    在过一段时间,夏完淳就将来到金塘岛,行使职责。

    其实赵铭这么做,到不是想做军阀,只是这样做,能使得他紧握大权,不受外界干扰,不被人坑。

    在任命说完后,赵铭遂即正色道:“现在职责划分后,本帅希望大家都能负责好各自的事务!”

    众人纷纷表示会尽职尽责,各人脸上都带着兴奋之色。

    赵铭微微颔首,“从明日起,各位便各自行使职责,将东海诸地治理好!”

    现在赵铭控制的地方,主要有三处,崇明、舟山、台湾北部一小块区域,然后便是沿海众多岛屿。

    赵铭对陈明遇道:“陈先生,这次本帅从浙东带回来不少人马和物资,你要召集书吏,尽快清点统计。原来金塘、舟山、崇明、台北四卫若是编蛮,可再设一卫,发往台湾屯田!”

    浙江都指挥使司现在其实有五卫,还有一卫,乃是四明卫,只是这一卫,在四明山中,处于敌战区,不好直接管理,所以赵铭给王翊很大独立性。

    明军一卫为五千六百户,每户出正兵一人,其余男丁为馀丁,赵铭的意思是,每满五千六百户,就可增设一卫。

    这个卫,即是军事单位,也是行政单位,就相当于一个县。

    赵铭准备以后得到的人口,达到一百二十户,就增设百户所,达到一千一百二十户就设千户所,达到五千六百户,就设一卫,并都发往台湾,以卫所方式来开发台湾。

    台湾岛上有荷兰人,有西班牙人,还有少民,若是普通移民,肯定无法站稳脚跟,卫所既能屯田自足,又是军事组织,有一定战力,可以站稳脚跟,比普通移民更容易生存下去。

    赵铭打算,开发完台湾,今后拓殖海外,也可以采用卫所制度。

    陈明遇对于这些已有经验,他微笑起身,拱手道:“卑职领命,五日后,便会将文册呈于大帅案上。”

    赵铭点了点头,陈明遇做事能直接说出期限,还是相当干练的。

    接下来,赵铭又吩咐了一些事情,如各百户所设立蒙学,千户所设中学,卫设立卫学,鼓励各卫屯田开荒,倒也思路清晰,事事井井有条。

    这让新投靠之人,都露出惊讶的神情,赵大帅不仅善于打仗,也能治理地方,颇有威势。

    在处理完行政上的事情后,赵铭开始关注手下军队。

    这次他从李成栋、郑成功、张名振处,借调了不少军官,同时也收拢了不少浙东义军,再加上原来的兵马,他已经有了一镇兵。

    这些兵马同样需要建立一个军事体系,来进行管理。

    不过此时,需要兵备科,先给新来的将士登记造册,赵铭便先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水师身上。

    金塘岛,烈港,附近的船台上,六艘巨大的荷兰炮船,停在上面。

    炮船旁边,工匠用树木搭了架子,工匠们正钉着木板,刷着桐油,修补着船只。

    这六艘荷兰战舰,在金塘岛海战中,遭受了不同的损伤,三个多月过去,依然躺在船台上。

    这时赵铭在陈于阶的陪同下,来到烈港,不时有水师战船,返回烈港,卸下一些粮食和物资。
1...5556575859...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