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刘良佐微笑道:“是泽洪攻下天目山匪寨!”

    刘泽洪是刘良臣的儿子,他听了脸上也十分高兴,“天目山贼匪,是于潜、昌化附近,最大的一股匪贼,灭掉了他们,杭州境内的匪贼,便基本肃清。算时间,湖州、嘉兴的匪贼,应该也被扬将军剿灭,我们可以直接进兵太湖了。”

    刘良佐点了点头,“洪总督令本帅先清剿外围,再封锁太湖之南,与吴守进、土国宝、高第四面围堵,剿灭太湖匪贼。若是灭了太湖水贼,本帅这一镇兵,便要被编入江南水师,以太湖为训练之地,成军后出海剿灭赵铁棒。”

     




第214章整编发饷
    浙江都指挥使司,决议取消家丁制度,由都指挥使司统一给士卒发饷,对于军中将领和义军首领,以及一些家丁,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手机端

    对于将领而言,军队的练得再好,上级一张调令,自己就给别人做了嫁衣。

    因此将领都喜欢用家丁,家丁是将领的私产和家奴,上面要调动将领,军队带不走,属于私产的家丁却能带走。

    如此将领们便不用担心自己的地位动摇,有精锐家丁相随,在哪里都能吃得开。

    这对将领有利,所以才造成人人争先效仿,使得家丁制度,成为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但这样一来,将领们没心思训练军队,只顾及家丁,自然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

    赵铭并没明确下令,说废除家丁,只是宣布以后家丁和普通士卒的饷银,都由都指挥使司统一造册发放,但这其实就是斩断了将领与家丁之间的利益关系。

    果然如同马士鳌之言,军中将领大多抗拒,而不少评级为达到上等锐士的家丁,也心生不满,怀有怨恨。

    赵铭对此的态度十分明确,若是不愿意接受,可以离开金塘岛,浙江都指挥使司会将他们除籍,连同家人一起送走。

    一个多月的整编下来,岛上陆陆续续走了十多个将领和义军首领,以及上千精兵,并没出现不可控的局面。

    赵铭决定推行,心里自是有几分底气,将领们能够养家丁,一是因为他们可以从朝廷获得饷银,二是他们占据大量的土地,自身拥有巨大的财富。

    现在朝廷财政破产,将领们拿不到朝廷拨给的钱粮,而他们来到金塘岛,家财和田产显然也丢了。

    这种情况下,其实将领已经拿不出钱粮给家丁发饷,而这个时候,赵铭愿意承当粮饷,便使得绝大多数家丁,都会选择留下来。

    就这样,不愿意接受的人离开,愿意的人留下来,浙江都指挥使司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将领手中收回了发饷的权力,并完成了士卒的平级考核。

    在完成整编和考核后,自然便要开始发粮饷。

    九月十五日,大晴天,入秋后天气不似夏季那么炎热,可太阳高挂,依然晒得人发昏。

    此时,在太阳底下,明军士卒们却都十分兴奋,他们排成长队,不时向队伍前张望,准备领取属于自己的粮饷。

    按着赵铭的规定,上等锐士每月可领一两六钱银子,下等辎兵一月能领七钱银子,另外还会发给布匹、月盐等物资。

    舟山岛上,物资匮乏,饷银发下去,难免会造成物价飞涨,为了保证士卒拿到的饷银,能够保证家人的基本生存,赵铭除了发饷银外,还会发给士卒粮票。

    士卒拿到粮票后,便可按着一两每石的价格,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每月从官仓购买粮食。

    如果不够吃,或者想吃的更好,便需要以银两,从市场上购买。

    这时在校场上,赵铭身穿铠甲,站在桌案后,看着书吏们按着名册点名,将饷银、粮票和半斤盐,放到每个人的手中。

    一名被评为上等锐士的家丁,从书吏那里接过,一两六钱银子、半斤盐,以及一张一石粮食的大票和六张一斗的小票,脸上露出喜气洋洋的神情。

    后面的军士看见前面的人领了粮饷,脸上都露出期待之色,他们不少人,其实都已经小半年没拿过饷,现在领了月饷,便足够家人用度。

    虽说月饷不足以让全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至少不会饿死,而且都指挥使司还有田地可分,只要熬过今年,明岁分了田,日子自然会越来越好。

    赵铭看着士卒们喜悦的神情,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于是给旁边的刘四使了个眼色。

    刘四站立



第215章迁民禁海
    九月十八日,一艘福船靠近烈港码头,夏完淳时隔大半年,再次踏上金塘岛,整个岛屿的风貌已经全变。≦看 最 新≧≦章 节≧≦百 度≧ ≦搜 索≧ ≦

    ≧

    在海岛外,几艘三桅炮船,在海面上游弋,不时变换队形,似乎是在进行训练。

    进入海港,里面布满了海船,耸立的桅杆如树林一般,足有五六百艘之多。

    江浙大半区域,落入清军之手,手工业被严重破坏,没有货物流出,大多数海船,就只能停泊在海港中。

    夏完淳从福船下来,踩在石头和砖块堆砌的码头上,像每一个踏进烈港的人一样,抬头便看见耸立在金塘山顶的堡垒,还有一座灯塔,令人感到一丝震撼。

    这时前头马蹄哒哒,便见礼科佥事戴之俊,飞马而来,于远处勒住马匹,翻身下马,拱手作揖道:“夏监军,一路辛苦!”

    说完他侧身道:“大帅在官厅等候,请!”

    如今明朝中央为了敦促和监视将领作战,一般都会派出监军,来监视将领。

    赵铭这个东海亦不例外,朝廷同样要派出监军,而监军则会注意东海情况,并定期向朝廷禀报东海的现状。

    在以前监军权利很大,多是皇帝身边太监担任,不过现在中央权威扫地,监军的权势便大不如前。

    当下夏完淳与戴之俊,一起离开码头,向金塘堡走去。

    如今金塘岛,其实已经是个大兵营,许多百姓都被迁往别处,田地也大多种满了通过朝鲜人弄来的牧草,以及马匹要吃的豆子。

    夏完淳离开码头,来到金塘山脚下,一路上道路都是扑上砖块,还用了一种他不知道的材料,道路十分整洁。

    在道路两侧和金塘山脚下,则遍布着石头房屋、街市,以及大量的营房和校场,形成了一个大城市,不过城市却并没有城墙包住。

    夏完淳颇为感慨,没想到大半年时间,金塘岛的变化居然如此之大。

    这时夏完淳和戴之俊,沿着石阶,登上山顶,来到棱堡前,赵铭已经站在外面迎接。

    “小隐,八月就说要过来,怎现在才到”赵铭微笑道。

    夏完淳行礼,“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了,怎劳侯爷相迎!”

    八月底,金华之战的奖赏,已经送来金塘岛。

    朝廷琼的叮当响,钱粮一分没有,不过给了赵铭一个侯爵,由平虏伯升为平虏侯,赵铭举荐的人,也都得到了升迁。

    朝廷估计是不好意思,赵铭为部下要的官位,皇帝没做任何改变,便直接批准,使得浙江都指挥使司各官,既有实,也有了名分。

    赵铭皱眉道:“是因为满清要禁海,还有洪承畴围剿太湖之事吗”

    夏完淳点了点头,“确实是因为这两件事情!”

    赵铭侧身道:“走,咱们里面说!”

    赵铭领着下完成进入棱堡,夏完淳颇为好奇的打量着堡垒,觉得十分稀奇。

    一行人进入节堂,赵铭正中坐定,其余人依官阶坐定,士卒走进来给各人上茶,端上糕点,然后退了出去。

    夏完淳直接进入主题,“大帅,北虏禁海之策,乃是将沿海百姓内迁一百余里,制造无人区域。建奴若是实施此策,大帅便再难自江浙获得钱粮物资补给,也无法出其不意袭击清军,攻掠州县!”

    赵铭早得到了这个消息,如果满清将沿海百姓,内迁一百里,制造无人区域,对赵铭而言确实是一个打击。

    首先,本来就因为封锁而难做的走私贸易,估计要完全断绝。

    江浙没有哪个走私商人,能够运送货物,穿越一百里,而不被清军发现。

    其次赵铭,想要袭击沿海,也会难以实施,船队靠岸后,士卒需要走一百里,才能进入有人居住的区域,而以步军的脚程,这将需要两天的时间。

    这也就是说,明军上岸两天后,才能达到攻击之地,而后再花两天时间,才能退回海上,而若是携带大批缴获物资,那么速度会更慢。

    这还未算攻城的时间,如果清军骑兵要截杀上岸明军,可以说时间肯定充足,定能在明军撤回海上之前,截住明军。

    如此一来,明军不能从走私贸易获得物资,亦很难通过劫掠获得物资,而以现在东海的情况,肯定会饿死人。

    赵铭沉声说道:“此事,本帅已经听说,也知道满清一旦推行,必对东海不利。现在本帅还未准备好,不想打草惊蛇,加快满清禁海,所以还未采取行动。”

    赵铭与幕僚商议后,觉得满清迟早会禁海,若是没准备好,去抢掠一次,东西没抢多少,却



第216章紧急训练
    赵铭向义军们展示了东海浙军的装备,说明的加入浙军后的待遇,点燃了众多义军心中的火苗。≦看 最 新≧≦章 节≧≦百 度≧ ≦搜 索≧ ≦

    ≧

    赵大帅麾下人马,不仅装备好,待遇优厚,不欠饷,能吃饱,而且最重要的是,跟着赵大帅能够杀鞑子,打胜仗。

    近三千义军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加入浙江都指挥使司的军籍,跟随赵大帅抗清。

    赵铭遂即让马士鳌给他们登记造册,先清洗身体,拣选后统一发放衣甲兵器。

    现在浙江都指挥使司,编练了五个半的战兵卫,而赵铭对于战兵编制,也做了一些细致划分,不过为了不标新立异,不让朝廷反感,赵铭主要采用的还是明军编制。

    在野战卫中,赵铭依旧将十二人设为一队,设队正一人,一般由小旗官充任。

    三队为一旗,共计三十七人,设旗队官一人,由总旗或者小旗官代理。

    三旗队为一局,满员一百一十二人,设掌局一人,由百户担任,或者总旗代理。

    三局为一司,每司三百三十七人,设司校尉一人,由千户官或者副千户担任。

    三司为一营,共计一千零一十二人,设营都尉一人,由千户官充任。

    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是朝廷给的品级,队正、旗队官、掌局、司校尉、营都尉,则是职衔,千户手下未必有兵,但营都尉肯定领一营兵。

    在营之上,便是卫,设指挥使一人,一卫设五营,分为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另外再配备一个不满员的辎兵营作为补充兵,一卫兵大概有兵五千六百人左右。

    浙江都指挥使司管辖各卫中,根据指责不同,编制内的兵种也不同。

    在野战卫中,一般每个局的兵种统一,如一营兵,九个局,便是三个火枪局,三个长枪局,一个炮局,一个马军局。

    这八个局,每个局的兵种完全一样,另一个局作为营都尉直辖,兵种则比较复杂,刀盾、长枪、火枪、马军、斥候、传信、旗鼓都有。

    在水军卫中,编制于野战卫,又完全不同。

    赵铭根据水军战船大小,将船只分为五个等级,哨船、走轲、斗舰、蒙冲、炮舰。

    哨船都是小船,主要用来刺探,一般设哨长一人,每船五到十二人。

    走轲是比船大一号的快船,火船、连环舟、巡逻船,全部编入这一级,每船设艇长一人,由总旗充任,根据船只不同,每船二十人到三十七人不等。

    蒙冲,明军所有中型快船,都编制进入这一级别内,船只主要配备佛郎机,设冲长一人,每船四十人到五十人不等,海战时护卫主力战船。

    斗舰,便是明军水师中的大型福船,配被火炮,设舰长一人,每船六十人到一百人不等,海战次主力战船,还可以单独巡视海疆,袭扰清军沿海。

    最后是炮舰,便是七艘荷兰三围炮船,每船一百人至三百人不等,设一管带官,多船出海作战时,可担任旗舰长,指挥船队作战。

    此外,还有专门配合水师的,水陆两用战兵,还未组建。

    在进行整编后,赵铭的水陆人马,编制和职能逐渐清晰,加上一些不听号令的人离开金塘岛,赵铭麾下兵马,慢慢结束了,因为过快扩张而造成的混乱。

    赵铭翻看了一下,马士鳌登记的文册,十分详细,各队士卒的年龄、兵种、等级、军籍、体貌都有记载清楚。

    金塘岛上各处校场热火朝天,此时赵铭从李成栋等人那里借来的军官,起了作用,各人都带着数百士卒进行训练。

    赵铭站在一处山头,西面是近千骑兵奔驰,他们冲陡坡,垮壕沟,千骑卷起滚滚黄尘。

    近一个月的训练后,骑兵大多学会骑马



第217章逐出战兵
    训导官还从未遇见过这么横的新卒,威严受到挑战,顿时将棍子一抽,又是一棍子砸来。

    这下就不比之前,下手便重了许多。

    张益达被打得龇牙咧嘴,终于大怒,“俺直你娘!”

    语毕,便一拳直接照着训导官打来,砸中他的眼眶,打得他倒退几步四脚朝天的倒在地上。

    “龟孙,叫你别打,还打个没完!”大怒的张益达并不罢手,他扑上去骑在训导官身上,照着脑袋就一顿老拳。

    “哎呦~娘西皮反了天啦!镇抚快来帮忙!”训导官被打得大声叫唤,呼唤着叫人帮忙。

    这边的混乱,早就引起了周围训导官和镇抚宪兵的注意,立时便有十多人小跑着过来,并边跑边喊,“快住手!”

    这些老卒看见一个新卒居然敢打训导官,真是无法无天,上来二话不说,就围着张益达一顿乱打,而新兵队中,几个张益达的兄弟,也冲了出来,加入战团。

    新兵中义军头目们,多是桀骜不驯,他们大多也被训导打过,见此并不劝架,反而鼓噪喧哗起来,更有好事之徒,加入战团,踩黑脚,下黑手。

    一时间,新军校场上的混乱,引起更多人注意,大批宪兵举着棍子奔跑过来,见了起哄的新兵就打。

    张益达甚为勇武,一人打倒数名宪兵,可是双拳难敌四手,最后还是被捶得满头包,被按在地上。
1...5758596061...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