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娇女有点泉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布尚
“免死金牌在此,谁敢再动”
青桥拿着金牌对着士兵,驱赶士兵,护着王景行。
云岚与阿山,快速上前,保护主子。
“韩文,你大势已去,面对现实吧。”
“一派胡言,将免死金牌给本官,本官要验真伪。”
青桥没给,“论对牌面的认识,本官比你清楚。论对史料认识,御史大夫比你清楚。”
“铛铛铛铛……”快马从北门入京,骑马人敲锣响天地。
“铛铛铛铛……”
“开南书院入京,闲人退散。”
“开南书院入京,闲人退散。”
“开南书院入京,闲人退散。”
“开南书院它不是没了吗”百姓问。
“怎么会没了,这是太宗开办的书院,怎么会没了。只是这些年凋零了,不出名罢了。”
阿山大叫,“夫人进城了。”
云岚问沈浪,“不是从东门进吗”
“得到消息,可能突然改变主意。”
众人看向城门,以为很快就能看到人,等了一刻钟也不见士子进城门。
那敲锣的,骑马在城中转来转去,叫人听着厌烦。
“人呢你说的人呢”
“你该不会是骗人的吧。”
“捉你去见官。”
两刻钟后,又有骑马的进城,敲锣告诉百姓,“开南书院,第十代院长萧院长进京。闲散人等,快快退散。”
“萧乾他不是死了吗”韩文问青桥。
青桥也不知道,转而问沈浪,“真的是老院长”
国主姓萧,非皇室中人,不可姓萧。但有一人例外,那就是开南书院第十代院长。
开平元年,陈国晋国欺负先皇上位不正,派文人来讽刺国主杀兄盗位。
开南院长,带着士子力战群儒,为先皇正名,为大梁皇室正名。先皇特赐予萧姓,与朝臣说:见他如见朕。
“传闻萧院长,死于德王之乱,难道这不是真的”
“见着人就知道了。”
又等了两刻钟,北城门传来骚乱,二三十年轻士子涌入城门,站在街道两侧。
守在城门处的百姓,终于见到这些气息凌乱的士子,见他们衣冠不整,本想嘲笑两声,又想起他们可能是开南书院的弟子,不敢出声嘲笑。
韩文的人见到他们,快步往砍头台跑。
“大人,已有士子进城门,但未见萧院长。”
韩文哼声:“哼,人未到,声势先到,萧院长当真自己是天子了。”
云岚心中了然,夫人等人还没到。但情况紧急,夫人先造势,压住蠢蠢欲动的韩文。
也让人知道,萧院长来了,让宫中的人有准备。
一辆乌篷马车驶入北城门,停在城门中央。
有士子上前,扶老者下马车。老者已经九十多岁了,不宜走路,早有人安排上竹软轿。
一同进门的士子整理衣冠,弓腰作揖,“恭请院长。”
有士子走在跟前,站立左右,打上旗帆,左边书写“开南书院”,右边书写“上达天听”。
“起轿。”
起轿。
轿子走在前,旗帜护左右,后头跟着几位白发苍苍老人,两侧士子汇聚,跟在两头。
浩浩荡荡的士子队伍,从北城门,走进兴安坊,向玄武街,向玄武门走去。
苏灵雨振臂一呼,“清君侧,诛奸臣。”
穿着青衫的士子们,拿出自己的旗帜,举起放下,举起又放下。大声呐喊:“清君侧,诛奸臣。”
“清君侧,诛奸臣。”
“清君侧,诛奸臣。”
第二七八章 清君侧,诛奸臣
“清君侧,诛奸臣。”
“清君侧,诛奸臣。”
“清君侧,诛奸臣。”
士子们举着旗帜,高声大喊:“清君侧,诛奸臣。”
在他们换气的瞬间,苏灵雨举起手中旗帜,高声大喊:“开南书院,上达天听。”
士子们齐声大喊:“开南书院,上达天听。”
阿山指着人群中的三儿,拍拍云岚,“是夫人。”
苏灵雨大喊:“开南书院,上达天听。”
士子们齐声大喊:“开南书院,上达天听。”
苏灵雨:“清君侧,诛奸臣。”
士子们:“清君侧,诛奸臣。”
整支队伍气势恢宏,犹如一把利剑,向前刺去,所到之处,百姓主动让路。
位于兴安坊与玄武街间的斩头台上,一群人懵逼地看着,浩浩荡荡的士子队。
青桥先生:“哪来白老头子”
沈浪:“白发是染的,三儿说高寿的老头子,更受待见。”
青桥先生:“那些士子都是开南书院的”
沈浪:“三儿把村里读书识字的,都叫出来了。说是壮壮声势。”
青桥先生:“后面那些扛锄头的,又是什么”
沈浪:“给皇上看的,叫皇上听一听百姓的心声。
实际上三儿说:以防万一,一旦打起来了,也能抵抗一下,让大家好逃命。”
这一支史无前例的队伍,行走的玄武大街,惊动了整个京都,惊吓了床榻上的皇帝。
皇帝以为敌军打进京都了,吓得躲进床下喊护驾。
…………
队伍声势浩大,来到玄武门外,身后跟着看热闹的百姓,可谓是里三层外三层。
史官记载:成平二十一年,出了两件大事。其一王景行收复涪城,京城轰动。其二萧院长带士子进京,手持旗帜,呼言呐语,上达天听。京都万万人围观,更甚皇上出行。
听得他们呐喊的语言,韩丞相大怒,亲自到玄武门,拦下萧院长等人。
苏灵雨有些可惜,如果韩丞相不拦着,她就能带着人直入皇宫。
韩丞相含着怒气,问竹轿子上的老头子,“阁下当真是萧乾萧院长”
萧院长不紧不慢说:“你与老夫二十四年不见了。当年的你,还是四品官,如今位极宰辅。这个位置,可坐舒坦了”
“老夫与院长,在隆州相谈甚欢,院长今年九十又三了吧。”
“韩佑……”
“放肆,胆敢直呼丞相名讳……”
韩丞相抬手,让边上呵斥的人别说话。
萧院长从怀里拿出一枚印章,上面用篆体雕刻着“如朕亲临”。
韩丞相等人不敢不跪,三呼万岁。
“韩佑,你说老夫,能不能直呼你名讳”
“能。”
“那就让开,老夫要见皇上。”
跪拜过了的,韩丞相站起,不让路也不说不给进。
苏灵雨见着了,举起旗帜,“开南书院,上达天听。”
士子们齐声大喊,喊声滔天,“开南书院,上达天听。”
苏灵雨:“清君侧,诛奸臣。”
士子们整齐大喊:“清君侧,诛奸臣。”
韩丞相指着苏灵雨怒斥,“放肆,此乃皇宫重地,容不得你这妇人胡闹。左右拿下此妇人。”
“是。”
“慢着。”萧院长阻拦。“是老夫叫她一起来的。”
“萧院长,老夫敬重您。您曾经为国出力,与国有功。到年老了,怎么不在家安享晚年,反而带着后生乱窜,乱了京都秩序,扰了皇上与太后的安静”
韩丞相越说越愤怒,斥责萧院长的不懂事。“你自幼读诗书,历经三代帝,不懂与君分忧,反而添乱。你是越活越回去了”
“咳咳咳……”萧院长边咳嗽,边拿物扔韩丞相。
“如朕亲临”印章直砸韩丞相额前,韩丞相咬着牙想要怒骂又不敢,还不得不双手将印章送还。
他是被印章砸的,印章是先皇亲赐,骂萧乾就是骂先皇,再给他个胆子他也不敢这般做。
他能玩弄权势,能架空皇帝,但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辱骂皇室,对皇室不敬。
韩丞相转移目光,对上苏灵雨,“你是何人胆敢煽动士子,大喊清君侧,你是想逼宫不成”
“好大一顶帽子,扣在我头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韩丞相是想用高帽压死我吗”苏灵雨直接顶撞回去。
韩丞相阴鸷地看着苏灵雨,老夫对付不了萧乾,还对付不了你
“皇宫重地,非皇上召见,普通人不得踏入,你身无功名,却煽动士子到此捣乱。你若不快快离去,便抓你进死牢,尝一尝牢狱之苦。”
苏灵雨站出去,向大家说:“我是萧景行之妻,德亲王的儿媳,敢问韩丞相,我有没有资格站在这里。”
“笑话,世上根本没有德亲王之子。清君侧,你要清楚谁你一介妇人,胆敢干涉朝政。妇人不得干权。诛奸臣,你要诛杀谁诛杀老夫吗还是诛杀你看不惯的忠臣”
苏灵雨直接怼上去,“王景行是萧院长从王妃手中,救出来的德亲王亲子,他怎么就不是皇室中人了
卢大人在皇帝身边,为皇上办事,可如今不分青红皂白,构陷王景行是敌国探子,是对大梁不忠的人。难道他不是奸臣吗
还是韩丞相一心包庇奸臣,要助纣为虐,陷害对大梁有功之臣”
“你……”
“韩丞相,坏人你不查,好人你也不帮。萧景行拼死拼活,带着那点儿兵马,在涪城与魏军对抗。你们呢做过什么
他为大梁收复了涪城,让大梁的子民,有家可回。让涪城的人,还知道大梁才是他们的国。难道这些不是他的功绩吗”
“放肆,你这泼妇,不懂规矩礼仪,更是歪曲事实。”守护在韩丞相边上的大臣,站出来斥责。
该大臣说道:“王景行是魏国,深思熟虑,安插到大梁的探子,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魏国,都是为了让魏国,以后能吞并大梁。你这泼妇刁妇,混淆视听,扭曲事实,你罪该万死。”
萧乾摆手说道:“王景行是老夫,亲自从王妃手中接过来的,他便是德亲王幼子萧景行。”
萧乾摆手让轿夫,将他放下。
老头子由苏灵雨扶着,走下轿子,面对外头密密麻麻的人群,举起手中的印章。
站在前边观看的朝臣,瞧见印章率先跪下去。后头的达官贵人,也跟着跪下去,三呼万岁。
面对黑压压的一片,萧乾提气大声说:“王景行便是老夫,亲自从德亲王妃手中接过的,他便是德亲王幼子萧景行。
他姓萧,名景行,字文博,是老夫在隆州之乱中救出来的。谁敢说他是敌国探子,便是与老夫过不去。”
韩丞相幽幽地盯着萧乾。
人群里跪下的卢大人,听此言论,吓晕了过去。
第二七九章 那就这样吧
皇帝亲自接见萧院长,至于其他人只能在外守着。
对这位吃到九十多岁的老人,皇室非常尊重。不管他以往的功绩,就凭他这个岁数就该得到尊重。
“王景行确实是德亲王之子。”萧院长再一次说明。
“朕知道了,等下朕给他封王,恢复德亲王昔日的荣光。”皇上说。
皇上问萧院长,“他们都说你死了,你怎么想要隐居啊”
“当年勤王势强,老夫不得不防范,只好在勤王离去时对外宣布老夫去世。这些年潜心家中,整理了好些书籍,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皇上又问:“你当年是看着勤王离去的”
“是。勤王对老夫留了两分面子,教老夫活到今日。”
“那你可见着德亲王府里的财宝,那些财宝可是勤王拿走的”
“财宝”萧院长疑惑了,“德亲王一生勤俭,有诺达的宅子,都是用来种植瓜果蔬菜,未曾积累财宝。”
萧院长又说:“虽然德亲王位高权重,入手之物无数,但真正算得上财宝的不多。凡是外人送来的银钱,他都花出去,修水利开山造桥,未曾有个积蓄。
那些文物宝贝,倒是有一些,不管逢年过节送礼的,都送出去了。每年往朝堂送赋税,给先皇送礼就能将德亲王府的宝库清空。”
“德亲王没钱!”
萧院长颔首,“没钱。老夫有幸运,收德亲王之长子萧衍为徒,他每逢吃饭都赖着不走,定要吃了再回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