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不良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庚新
不然粮食从哪来?
常备军征战数年,也得退下去休整,让预备役顶上来。
这样的交替循环,才能保持唐军的战力不失。
所以,如果一但大唐损兵十万,就要出大问题了。
苏定方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每一步都踩在节点上,处处以快为先。
快若闪电。
半月灭百济。
一月镇抚,然后迅速撤离,只留一万唐军镇守。
剩下的靠百济地方自保。
看起来十分仓促,好像白白给百济人反叛的机会。
实则正合兵法,先为不可败,而后求胜。
百济王族都被绑回长安了,建制和地方全都被打散了。
就算反叛,其力量,也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
大唐能灭百济一次。
就能将这些复国之人,再灭无数次。





大唐不良人 第十九章 镇定自若
“那些百济人号称有二十万,依我看,肯定没那么多,有十万就不错了。”
“就算是十万人,也是很大的压力,足以从四面把泗沘城堵死。”
“在冬季结束前,恐怕来自海上的补给也有限,不知我们能不能撑过冬季。”
唐军各将领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者,言语都对过完这个冬天充满了忧虑。
刘仁愿一直静静的听着大家说话,直到此刻,等其他人说得差不多了,他才轻轻敲了敲桌面,提醒所有人注意。
然后才开口道:“叫我说,敌人数量越多才是越好,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呃,将军,属下不明白,敌人越多,我们的麻烦不是越大吗?”
刘仁愿圆眼一瞪:“不要忘记我们来的目地是什么?是跟这些叛军打一仗争个输赢吗?
不,我们是来开疆拓土的。
尔等想不想这战过后,封赏田地?”
“想,想!”
“当然想了!”
“谁不想啊,不想的都是贼孙子!”
帐内发出一阵轻松的笑声,把方才的低沉气氛冲淡不少。
刘仁愿继续道:“本将就说直白一点,来这里,就是替大唐,替我们自己开疆拓土,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关键看怎样对完全吞下百济这块飞地,更有利。”
说着,他的眼角余光扫到帐中苏大为,似乎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指了指苏大为:“你的鬼主意最多,有什么就说吧。”
“末将刚想到了。”
苏大为眼中微带笑意,拱手道:“这些叛乱的贼人,若是散布在各地,我们要一一找上去剿灭,颇费功夫。
如今他们自动聚集起来,人数越多,那么目标就越大,等我们经过一冬的休整,再动手时,可以将其一网打尽。”
刘仁愿摸着颔下浓黑的大胡子,不置可否。
旁边的将领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苏大为想了想接着道:“贼人聚起来,固然人数众多,但除了目标更大,更集中外,他们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哦,是什么?”听苏大为这么说,刘仁愿来了点兴趣,眼中露出期待之色。
包括折冲都尉薛绍义,果毅都毅娄师德、王孝直,校尉崔器等人,都纷纷向苏大为投来探询之色。
“是粮。”
苏大为肯定的道:“粮食对我们重要,对他们也一样,人越多,需要的粮草也越多。
若是前几个月倒无妨,不过我军过来的时候,正好是秋季,百济败得太快,后面一个月,都是我军在各地抢割稻麦,留给当地人的本就不多。
如今,他们聚起来,每天的消耗是惊人的。
而冰天雪地里,想要找吃的,只怕是不容易。
唯一能想的,就是那些大族和大户了。
这样一来,这些叛贼,等于是自掘根基,腾不起多大的浪花。
他们的粮草供应比咱们更危险。”
苏大为这番话说完,刘仁愿轻轻鼓掌道:“说得不错,常人看来,那是十万二十万人,在本将看来,那是二十万嗷嗷待哺的嘴。
今年仗打完后,各地的稻谷被我军已经收割过一遍,我料这些叛贼,也收不到多少粮食。
何况暴雪之后,道路难行。
阿弥说得不错,他们肯定是会闹粮荒的。”
这话说出来,帐内的将领们或若有所悟,或点头赞同,基本认同这个判断。
一万唐军的消耗每日已经如此惊人,若是十万,二十万……
哪怕是二十万头牲口,对粮草的消耗也是个无底洞啊。
“在这里,本将还想提一句。”
刘仁愿的声音,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重新拉回来。
“本将一直座视这些反贼去闹,不出兵平叛,你们是不是都觉得奇怪,觉得弱了我军的威风,助长了叛军的气焰?”
没人回答。
没人回答就至少说明在场有人真这么想。
刘仁愿冷笑一声:“现在说说我的想法,要征服百济,掳走他们的王族,摧毁他们的建制,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是百济地方势力,和前朝旧臣贵族的反扑。
若这些人蛰伏着,藏于民间,会给我们极大的麻烦。
但现在本将不动如山,这些野心家,便迫不及待的一个个跳出来了。
正如苏大为所说,等开春后,咱们可以将他们一次斩草除根,一劳永逸。
此为万事不拔之基也。
听明白了吗?”
营中诸将一凛,抱拳道:“将军思虑周全。”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刘仁愿轻轻一抖系在身后的血红披风,在坐位前坐下,伸手在标注有泗沘城周边一圈一划。
“还有一个好处,若叛军缺粮,必然也要洗劫各地,如此便由他们与百姓割开,背负骂名。
此外,若我军实缺粮……”
刘仁愿抬头看了苏大为一眼,脸上露出透着一丝诡异的笑容。
“之前他们名义上已降服了大唐,各城,各镇、各州郡乃至村,都服服帖帖,可现在,大部已追随叛军立起叛旗。
如此一来,我军可以放手抄没。
只挑当地世家大族,打破他们的仓禀充公,有多余的浮财还可以散一些分给百姓。
诸位以为如何?”
苏大为惊讶的张了张嘴,心里忍不住冒出一个词:老狐狸!
真是别被刘仁愿那张粗犷的大脸给欺骗了。
这位老将,一肚子坏水啊。
不过也不得不说,他说的这些,真是妙极了。
经由刘仁愿三言两语一番剖析,所有人都发现,唐军龟缩于泗沘,非但不是困守,相反是一招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妙棋。
看起来,唐军丢失在百济的大片土地和城镇,只能守着泗沘是吃了大亏。
但从战略上来说,这是一招化被动为主动的精妙布局。
只要熬过这个冬天,开春之时,便是唐军一次性解决百济问题的最佳时间窗口。
到那时,将聚集起来的叛军一鼓荡平,削其首脑。
此后,百济将永远失去与大唐对抗的资本。
要是运作得好,这个冬天过后,百济当地百姓,说不定会更讨厌那些叛军,而喜迎大唐天兵。
毕竟,叛军可不像朝廷正规军那样有纪律。
一但饥饿起来,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这个口子一开,换谁来都约束不住这伙叛军。
尝过了劫掠百姓血腥味的贼人,是很难再规规矩矩做兵卒的。
失去了纪律与组织性,人数再多,也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罢了。
“将军!”
营外有传令兵大喊:“将军,有有……”
“什么事如此失态,不知这里正在军议吗?拖出去,重重鞭苔十下。”
传令兵刚进来,哪知举止失措一下撞到刘仁愿手上。
被刘仁愿一骂,守住营门的两名亲卫忙上来,将这名脸都吓白的小卒拖了出去。
就在营门外,脱去衣甲,光着膀子啪啪鞭打了十下。
过了片刻,才由亲卫把传令兵两边膀子夹着拖了进来。
这是刘仁愿给军中立下威严。
他可以对士卒仁善,可一但有机会,也不吝冷酷无情。
为将者,必虚在慈与严二字上自由转换。
一味的慈和一味的严,都带不好兵。
进了帐内,刘仁愿亲自上前,当着众将的面,解下自己的披风,披在传令兵的身上,将他背后的鞭痕和赤膊的身体遮挡住。
“疼吗?”
刘仁愿声音变得温和。
“本将打你,你可怪本将?”
“不……不敢。”
“是不敢,不是不怪。”刘仁愿扶起对方,在对方惶恐之下,安慰道:“本将一向赏罚分明,方才在开军议,你大声喧哗,扰乱了军议,本将打你,是依军法处置,你可心服?”
“服,服了。”
传令兵声音哽咽道:“是是属下不好,不该一时激动,乱了军规。”
“记住这次教训,以后切莫犯军法,否则我能饶你,法不能饶。”
“是!”
传令兵用力点头。
刘仁愿又向一旁的亲兵道:“从我的俸禄里,取十贯钱给他,让他安心养伤,再请大夫给他医治。”
这话说出来,传令的小兵真的服了。
卟嗵一声跪下,以头顿地。
“郎将,是小人无礼,犯了军规,本该受罚,当不得郎将如此……”
“起来,起来。”
刘仁愿将他扶起,接着道:“罚你,是为军法,赏你,是我爱你是条汉子,方才鞭苔很痛吧?本将若挨到,说不定都得叫唤几声,而你一声不吭。
铁骨铮铮,不愧是我大唐的好儿郎。”
“谢……多谢将军。”
传令的小兵感动的眼泪肆流。
这种感觉,就是后世的部级领导,亲手扶着你,拿私人的钱给你养伤,又安排医生照顾你,告诉你罚你,是为公,现在我奖你,是我私人欣赏你。
谁能不感动?
苏大为和薛绍义等人,又是惊讶,又是钦佩的看着刘仁愿的举动。
这番驭下之道,是为将者必学的功课。
古代名将有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还有替士卒吮伤口,吮血什么的。
同吃同睡,共同训练,即是此谓。
倒也不能说是做秀,能做一辈子,那便是真性情。
而底层士卒,也非常吃这一套。




大唐不良人 第二十章 刘柏英
可以想像,经过刘仁愿恩威并施的一番手段。
下面的士卒一定会更加凛然用命,不敢稍有松懈。
话说回来,刘仁愿还真是个挺有意思的将领。
身为左骁卫郎将,被苏定方特意留下来主持百济大局,等待王文度接任熊津都督府。
苏定方如此安排,自然是相信刘仁愿的能力。
其人有勇有谋,粗中有细。
乍一看,很容易被他匈奴人粗犷的外表给骗过,以为不过是个莽汉。
却没想到,刘仁愿心细如丝,胸中颇多智巧。
更难得此人还是一员猛将。
曾因为在战场上作战勇猛,得到太宗李世民的赏识。
也只有这样的人,智勇兼备,才能在百济这么复杂的局面下,守住大唐的根本利益。
等安抚完那名传令兵,刘仁愿这才不疾不徐的问:“对了,你方才何故在外面喧哗,是有什么紧急军情吗?”
就算有紧急军情,也不差这么一时半会。
反正如今百济的局势就这样,已经乱到不可能再乱了。
唐军现在都收缩在泗沘城里,不怕百济叛军作妖。
用一句佛谒来说,便是它强任它强,清风过山岗。
因此刘仁愿一点也不急。
这正是显示他大将沉稳风度的时候,对于这种尺度的拿捏,他一向做得很好。
被刘仁愿一问,那传令兵才想起来道:“是,是有消息,有船,船来了,大唐来的船。”
饶是刘仁愿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建设,自认在百济已经没有任何事能让自己心境动摇。
当听到“大唐来的船”这几个字时,一下手失,将胡须扯断几根。
嘶~
刘仁愿抽了抽面皮。
四周静了一瞬,气氛十分古怪。
“大唐的船终于到了,还不快随我去迎接。”
刘仁愿沉着脸喝了一声,手扶腰刀,昂首挺胸走出大营。
才出去,就听到身后传来“噗嗤”笑场的声音。
贼你妈,今天算是用力过猛,有点没收住。
难得刘仁愿那张漆黑的老脸一红。
船是在熊津港停靠的。
到泗沘还有一段水路。
是从大船上放下小船,沿着熊津江一路往上,只不过大半日功夫,便到了泗沘。
大唐这次派出的宣尉使是左骁卫将军,开国公刘伯英。
苏定方他们是八月征服百济,九月底离开,整好一个半月。
此时显庆五年已经过去,新年过去才半个月,大唐为了庆祝此次胜利,已经换上了新年号,是为龙朔元年。
算算刘伯英出发的时间,应该是苏定方他们回到长安前,李治便派刘伯英代表皇帝,前来宣慰百济了。
显然,李治对征服百济之事十分重视。
比如苏定方八月底打下百济后,派出信使。
紧急军情百里加急,人马轮换,在短短一个月内,将战报传到李治手里。
李治拿到战报,兴奋的难以自抑。
连夜就密会朝中重臣和宰相们,商讨治理百济的万全之策。
开疆拓土之功,对于帝王来说,是无上的荣耀和褒奖。
这个天下,很难有什么东西能令大唐皇帝感到兴奋了。
开拓之功,正是其中之一。
既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立德立功。
又可以告慰太庙和先帝,告诉他们,没有选错人。
自己的功绩,足以扛起大唐的天下。
在初期的兴奋过后,李治迅速计划在百济建立五个都督府。
由王文度为第一任熊津都督,并派出后续援军,去百济换防。
熟知李治性情的王文度知道事关重大,甚至不等援军集结完毕,自己孤身带着一些心腹下属,便乘船出海,赶往百济。
刚好和回程的苏定方来了个错肩而过。
苏定方返回大唐那么急,也和李治圣旨里的催促有关。
大唐皇帝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见一见这些东方的邻居了。
毕竟,高句丽、百济、新罗存在的时间比大唐还要久远。
从隋至唐初,耗费中原无数人力物力,始终不能解决这一隐患。
但是在李治手里,终于打开了突破口。
一战功成。
解决了百济,高句丽的问题便解决了一半。
太宗未完成的事业,眼看将在自己的手里达成。
不夸张的说,李治此时的心情,已经十分急切了。
刘伯英此次的船队,还带有人数约为一万的新增援军。
经过询问后方知,刘伯英他们原本是做为王文度属下,此次一同来百济的。
只是王文度走得太快,这批援军还没集结完毕。
等到他们走到半道上,已经惊闻王文度暴毙,而苏定方也已返回大唐,在东都洛阳见到巡幸在洛阳的李治及皇后武媚娘。
此时李治已经定洛阳为神都,虽没直接言明,但大有以洛阳为居的意味。
朝廷中的重臣,还有整套的行政班底,也全都搬了过去,显然是有了长住的打算。
因此苏定方比预定的时间,更早一些见到李治。
待听苏定方对百济的情况做出推断后,李治立即调整了策略,命停在莱州等待进一步命令的刘伯英部,领新皇命,代表他去百济,慰问驻守在那里的刘仁愿部。
同时,做为大唐的援军,帮助刘仁愿协防。
看来李治也清楚,仅靠刘仁愿那一万人,想要守住百济,有点不太靠谱。
“……特命刘仁愿为嵎夷道行军副总管,苏大为代熊津都督……”
当一身甲胄,外罩雪白披风的刘伯英宣读手里的圣旨时,刘仁愿、苏大为及一帮留守百济的唐军将领,脑子里都是懵逼的。
这圣旨里勉励的话听听就好,重点是这份人事任命。
嵎夷道行军总管,为新罗王金春秋。
现在任命刘仁愿为副总管,岂非是受金春秋节制?
而苏大为这个任命就更奇怪了。
刘仁愿此前是曾戏言说让苏大为把熊津都督府的工作担起来,处理往来文书参赞军务。
也曾在写给李治的信里,提到希望让苏大为为代都督来代理王文度暴毙后,留下的真空。
或者请皇帝再派一位新都督来。
否则工作没法开展。
但刘仁愿自己心里,也不太相信,李治会真的这么做。
现在的结果,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都督,大家都知道。
代都督,算是什么品级?
职权一样吗?
是临时任命,还是有转正的机会?
此外刘伯英现在是什么职务,在百济这边,是归谁节制,在圣旨里一概没提。
这种感觉太难受了。
难不成驻守泗沘城的唐军,真的要受新罗金春秋的节制?
按理说,不太可能啊,金春秋是属国国王,怎么也不可能节制到唐军。
否则岂非主客易位了?
但这份任命,刘仁愿就是副总管,位于金春秋之下。
一时间,所有人脑子里翻来覆去,各种疑问。
场面一声沉默。
苏大为没有多想任命的事。
想不通的事,暂且放在一边。
他留意观察眼前的刘伯英。
听说此人乃是大唐一员良将,战功彪炳。
不过在史书上,对此人的记载却并不多。
印象比较深的,是大唐皇帝李治册刘伯英左监门卫大将军文。
“阊阖任隆,周庐禁切。
盖忠贤之允著,实韬略之兼优。
惟尔冠军大将军左骁卫将军山阳郡开国公刘柏英,志力沈济,襟情爽烈。
早标奇正之术,弥光巡警之功。
偃沙巨海,功宣六豹,气压三韩。
折冲之效有闻,瓜牙之任攸属。
式畴徽烈,擢卫宸闱。
是用命尔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勋封如故。
往,钦哉!
尔其职思,无荒朕命。
不虞之寄,可不慎欤!”
能让李治留文的唐将,并不多。
苏大为暗中打量对方。
刘伯英看上去年纪不小,五十有余。
他的身材微有些发福,肚腹鼓起。
但身上的明光甲依旧穿戴齐整,威风赫赫。
头戴金盔,背披披风。
手按横刀。
脸上是古铜色的肌肤。
双眼带着威棱,下颔蓄着花白的长须。
最让苏大为注意的是他的鼻子。
此人有着一个类似鹰勾般的鼻子,令他的整个面相,变得锋芒毕露。
刘伯英给苏大为的感觉,整个人的气质属于“鹰派”。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刘仁愿挺着胸,扶着横刀,看了看左右道:“请将军移步,到泗沘城后,再细说。”
“好。”
刘伯英点点头收起圣旨,转脸向身边的亲兵吩咐了一声。
然后从小船下来登岸,在苏大为等一帮将领的护送下,前往泗沘。
现在整个百济颇不太平。
好在熊津江直通泗沘城下,只要那些百济叛军没有水军力量,一时就无法影响到唐军通过熊津江,与海上的大唐水师联系。
一路上,苏大为的脑子里都盘旋着几个问题:李治派刘伯英来,究竟是什么个意思?
人事任命背后,就藏有大唐皇帝对半岛战略的思路。
命我代熊津都督。
任命刘仁愿为嵎夷道行军副总管。
而新罗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




大唐不良人 第二十一章 高句丽攻略(上)
泗沘城。
当刘伯英骑马进入故百济王都后,目光从四周一一扫过,忍不住感概道:“没想到本将有生之年,还能骑马入泗沘。”
“将军以前曾来过泗沘?”
刘仁愿骑在马上向刘伯英问道。
刘伯英为左骁卫将军。
按职务划分,是原本刘仁愿的上级。
只不过现在刘仁愿又加了个嵎夷道行军副总管的头衔。
行军总管一职,一般是唐军有做战任务时,临时任命的,战后即取消。
“贞观十七年,太宗皇帝曾命我出使百济,想与百济共讨高句丽。”
“哦,还有这回事。”
刘仁愿及苏大为、薛绍义、娄师德等一帮将领闻言都十分诧异。
1...375376377378379...6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