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风雨大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安化军

    方洪道:“地上积雪盈尺,移动火炮不便。太尉,是不是派人去劝降他们,不必刀兵相见。”

    刘兼济摇了摇头:“这里契丹兵的主帅是耶律贴不,偏偏他不愿降。其余人去劝降,又会有什么用处?罢了,现在看来炮火齐全,攻之不难。虽然地上有积雪,只要命士卒把路线打扫了,移动炮位并没有什么难处。没有城墙,军营如何能防得了火炮?地上大雪,正好把火炮推上前,不必担心契丹来攻。”

    方洪叉手称是。显然祝贵要看管曲阳城中投降的契丹人,只好由自己移动火炮了。第一师是刘兼济掌握的总预备队,不到关键时刻,不会上战场。

    萧胡睹军营的望楼,士卒看着城外的宋军打扫积雪,向军营这里移动火炮。

    一个士卒道:“看那边的样子,想来曲阳城中已经降了。现在宋军把火炮移到我们这边,看来是要用火炮打我们。城墙都挡不住炮,更何况我们!”

    另一个士卒道:“有什么办法?现在大雪,想出去跟宋军战一场都不可能。只能眼睁睁看着宋军把炮移过来,一点办法没有。唉,这仗打得简直莫名其妙!本来出了山,攻曲阳城的时候何其顺利,不到一天就把城攻破了。结果破了城,我们就陷在这里,再也动不了分毫。”

    另一个士卒道:“管这些做什么?现在看来,此战我们败局已定,只看怎么败了。听说飞狐已被宋军占了,现在连退路都没有,只能坐着等死。”

    说完,几个士卒都叹了一口气。今年这仗,打得极其窝囊,就连军中士卒都觉得憋屈。本来初出山的时候,一切顺利,气势如虹,不用一天就攻破了曲阳城。当时的契丹上下士气高昂,都觉得把定州的宋军消灭掉,从此河北路就任自己纵横。哪里知道刘兼济带了宋军过来,打了几仗,契丹人完全不是宋军的对手。别说消灭宋军,自己都无路可走了。

    现在的局势,契丹军中士卒早有预料,都无话可说。双方实力相差太大,败是早晚的事,也不差那一天两天。宋军先攻曲阳城,就是看准了这些剩下的契丹军队无处可去。

    望楼上的几个士卒趴在那里,看着外面的宋军移动火炮。除了一些比较轻便的炮,还有一二十门重炮被移了过来。见到数十匹马拉着大炮,在雪地上移动,几个士卒一起惊叹。

    一个士卒道:“这样的大炮,一炮过来,不知要死多少人。我们自己铸的炮我见过,一炮发出,就连土堆都被打得踪影全无。宋军这炮,看起来只有更厉害。”

    另一个道:“那还用说?我们的炮,本就是学着宋人铸的,学生自然赶不上师父。”

    由于雪地运输不便,宋军移过来的炮,是以一般的炮和轻炮为主,重炮只有离得近的十几门。军营不比城墙坚固,重炮的用处没那么大。

    近万宋军在那里忙碌,等到天黑之前,各种火炮已经就位。只等第二天的太阳升起来,便就向契丹军营千炮齐发。契丹军营里的一万士卒,实际无路可走。

    望楼上的契丹士卒,都趴在那里看宋军忙碌。他们知道被火炮包围意味着什么,可又有什么办法可想呢?现在四周交通断绝,除了投降,就只能迎接宋军的炮火。




第20章 结冰了
    狂风夹着碎雪,打在脸上生痛。天上的星星月亮一个不见,到处一片漆黑。

    萧胡睹带着军中几个将领,挑着几盏灯笼,向军营西边的泒河走去。这几天天气突然寒冷,泒河终于结了冰。只是白天试了试,还是行不得人。今天依然寒风不断,不知道河上的冰怎么样了。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曲阳一带突然来了寒流,一两天气温下降十几度。只是河流的冰要行人,不是一两天就行,而要长时间寒冷。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个意思。再者昨夜大雪,冰上面的积雪有保温的作用,不知道结果如何。

    到了河边,萧胡睹提着灯笼照了照,道:“雪还是这样厚,不知道冰更硬一些。”

    一边的韩家奴道:“看能够看出来什么?上去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说完,向前几步,站到了冰面上。转身对众人道:“还好,还好,你们看,这不就站住了?”

    萧胡睹道:“只是能站住人可是不行,大军骑马而过,不是这个样子。你跳一跳,看会不会塌。”

    韩家奴听令,使劲跳了跳,溅起许多雪花来。只是积雪太厚,冰面什么样子,看不出来,反正没有裂就是了。跳了几跳,韩家奴又向里面走了几步,在那里又蹦又跳,使劲折腾。

    萧胡睹道:“看这样子,明日有可能就可以行人了。今日宋军布置了火炮,对准了我们军营,明日不走,只怕全军就为齑粉。天可怜见,终于给了我们一条活路。”

    众将一起称是,纷纷道贺。到了现在,所有人都看清了形势。契丹军队想战胜宋军是不可能的,惟一的出路就是逃离。可周围都被宋军封住,惟一的出路就是泒河。只要河面冰封,大军渡河而去,总能够找到宋军防守不足的地方。

    除了边境地区,宋军内地的防守相当松懈。往往数百盗贼,就可以纵横数州,有时候甚至一路都无可奈何。这一万契丹骑兵,一旦冲出宋军重围,到了内地,必然天下骚动。

    韩家奴在冰面上走了一会,觉得还不过瘾,一路蹦蹦跳跳回来。几个将领看见,一起哈哈大笑。突然,就听见“喀嚓”一声,冰面突然裂开,韩家奴一只脚陷入水中,吓了一跳。

    萧胡睹忙道:“快快去把人救回来!看来这冰面,还要冻上一晚,明日不知能不能行得了大军。”

    韩家奴猛地用力,把脚从水里抽了出来,道:“却是倒霉,这里想来不知什么缘故,冰面比其他地方薄了一些,恰好被我踩上。你们看,其他地方都没事,明日必然走得了。”

    说完,离着自己陷进去的地方远一些,又蹦跳了几次。

    把韩家奴叫回来,萧胡睹道:“但愿天气再冷一些,明日冰层更厚,大军能逃出生天。”

    说完,带着众将回营,心中却忐忑不安。他自然看得出来,现在冰面上行人应该是可以的,但要说大军行动,只怕有风险。自己都是骑兵,可不是一个人的重量。韩家奴今夜未穿盔甲,都踏破冰面陷了进去,如果骑马,风险就非常大了。更不要说,一万骑兵,大军行在冰面上,是什么样的重量?只怕再等上几日,天气一直寒冷,冰上才行得了大军。

    想到这里,萧胡睹抬着看了看夜空,心中暗暗叹气。对面的宋军,可不会给自己时间了。今天他们已经布置好了火炮,明天必定用炮轰击兵营。曲阳城有城墙,也不过是抵挡了一天,自己城墙都没有,能够坚持多少时间?宋军的火炮,实在超出了预料。

    泒河的下游,刘兼济与杨遂等几位将领,也到了河边,看河流结冰的情况。

    吩咐几个士卒上前,用扫帚把冰面上的雪扫开,刘兼济上前观看。看了一会,道:“把这里的冰凿开,看一看到底多厚。明日进攻契丹军营,若契丹人抵敌不住,能够从冰面上逃走就麻烦了。这几天天气格外寒冷,河面突然结了冰,也不知道能不能行得了大军。”

    几个士卒上前,举起冰镐,奋力把冰凿开。几个将领急忙上前,一起观看。

    看那河面上的冰,足有一寸多厚,看起来甚是坚硬。祝贵使劲跺了跺,道:“这冰面上走人没有问题,但若说行走大军,只怕还薄了些。数千人挤在一起,这冰可承受不住。”

    刘兼济点了点头:“不错,现在看来,大军要从冰面逃走,可不容易。不过,今夜依旧寒冷,不知明天的样子。算了,还是先在河岸准备些火炮,先把河上的冰轰塌了吧。”

    祝贵道:“这样厚的冰,不用重炮,只怕不易轰塌。再者说,炮弹都是前方的事物,用来轰冰面只怕不好用。这一寸厚的冰,想来是过不了大军的。”

    刘兼济道:“到了今天,容不得半点差错。左右契丹兵马不多,也不差几门火炮,明日还是放炮轰一轰河面。若有契丹人逃,冰面被炮轰过,想跑也不容易。”

    众将称是。虽然知道炮弹攻击的方向是前面,砸冰在贩效果并不好,也顾不得了。

    过了泒河就是行唐,离着真定府不远,窦舜卿部已经做好了准备。纵然有契丹人逃过去,也无法造成威胁。不过,刘兼济眼看着大胜,不想留下隐患。

    以三万军队,来迎战契丹的三万骑兵,有这样的战果,已经足够优秀。全歼敌军,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对宋军来说足够了。有这样的战果,与地形的关系很大。河流迟迟不结冰,契丹军队被堵在了泒河和唐河之间,失去了机动的余地。宋军的攻坚能力,实在不是契丹可比。

    又看了几处,刘兼济道:“明日一早,便就安排二十门炮,到岸边轰河面。恰巧在契丹人的军营外面,轰他们军营附近的河,炮火刚好。各军做好准备,防止契丹人挨了炮,突然反冲出来。”

    方洪道:“这样厚的雪,契丹人冲出来,正好是火枪的靶子。此战胜局已定,太尉不必忧心。”

    刘兼济摇了摇头:“我知道胜局已定,不是担忧失败,而是怕留下手尾。我们这一战,是此次契丹南下的初战,打得越好,对双方的士气影响越大。如果我们让契丹人一个也逃不掉,北边的契丹大军必然受到影响,不敢再肆无顾忌。”

    杨遂道:“太尉说得不错,此战我们打得好了,对契丹,对朝廷影响都不小。今年之战,朝廷本来议论纷纷。有的官员认为,只要把契丹击退即可。而枢密院则是有意借此次机会,全歼契丹主力。我们能够大胜,对枢密院有利。”



第21章 逃出生天
    北风呼啸,还是没有停的样子。天阴沉沉的,太阳升起来,在空中一片惨白。

    刘兼济站在高处,举着望远镜,看着前方的契丹军营。一切都静悄悄的,契丹人没有点兵,并没有准备要迎战的样子。不远处,宋军已经列阵,炮兵在整理火炮,随时会进攻。

    杨遂过来,道:“太尉,炮兵已经准备好了,要不要开炮?看契丹人的样子,并没有准备。”

    刘兼济道:“昨日破了曲阳城,下午炮兵就停了,军营里的人不会听不到。这个样子,倒是让人猜不透他们想什么。罢了,命令炮兵,准备开炮。——先令河岸的炮兵,把河里的冰打碎!不要我们这边一开炮,那边契丹人跨河跑了!”

    杨遂称诺。道:“今日凌晨,我又到河边去看了。虽然冰厚,行人没有问题,但若是大军,只怕是行不得。契丹近万骑兵,想从河面上逃跑,只怕不大可能。”

    刘兼济道:“我们在这里围了十余日,最后一战,不要出了任何错漏。轰军营的同时,一定要炮轰河面。只有把河面上冰打碎,才能断了契丹人退路。”

    看着杨遂离去,刘兼济又拿起望远镜,看着对面契丹军营。军营的外面静悄悄的,不知道里面是个什么样子。宋军已经围了上来,契丹人却没有做任何准备。

    随着一声号角响起,契丹军营外的宋军火炮开火。十几门重炮,还有两百多门稍轻的炮,一起发出怒吼。军营没什么防护,外面的护栏连开花弹都挡不住,今日全军都用的开花弹。

    随着炮弹在契丹军营中炸响,一下子乱了起来。许多士卒到处奔跑,不知所措。一时间到处是人嘶马叫声,乱作了一团。

    刘兼济转过身,用望远镜看着不远处的河面。宋军的炮弹打在河面上,炸起一篷雪来,而后在冰面上滑一阵,便就没了动静。直到第二轮,才有炮弹把冰面打破。看了这个样子,刘兼济吃一惊,没想到冰面竟然如此坚硬。铁炮弹打在上面,竟然一时打不碎。

    这支军队中的炮兵,是在军校里学出来的,勉强合格而已。最近几年,连整编几支军队,哪里能培养那么多合格的炮兵出来。大部分是识字,能够开炮,就编进炮兵了。甚至一部分辅助兵种,连字都认识不了多少。军中能够算射程,能够精确瞄准的,只有了了几人。

    用炮轰河面,与进攻敌营不同,更与攻城不同。攻城的弹道平直,炮口较低。而轰河面,应该弹道弯曲,让炮弹尽量直射河面。平直的弹道,炮弹落在河面上时,向前的速度大,砸冰的效果并不好。只是军中没有人明白这些,跟轰炸敌营的炮兵一样,炮口较低。

    军营里,萧胡睹牵着马,看着不断落进来的炮弹。一炮炸开,就有许多士卒哭爹喊娘。由于人员拥挤,开花弹的杀伤力很大,迅速就有了许多伤兵。

    转过头,萧胡睹对几位将领道:“外面积雪未化,人员行进艰难。如果出去与宋军作战,只有死路一条。诸位,现在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渡河而去。冰面能不能行人,实在难说得很。愿意随着我的,尽管上马,一起杀过河去。不愿去,就只好在这里听天由命了。”

    阿厮道:“将军去哪里,我们跟着去就是。宋军已经开炮,必然不会住手,留在这里等死吗?”

    萧胡睹点了点头,道:“外面河上的冰层不厚,今日能跑多少人,都是自己福气。不必招集手下士卒了,各自上马,我们去。士卒愿意跟上的,自然会跟着来!”

    说完,翻身上马,看着众人。

    众将领略一犹豫,听着不断响起的炮声,各自咬牙,纷纷上马。

    萧胡睹看着众人点了点头,一抖马缰,向着军营旁边的泒河而去。

    刘兼济举着望远镜,看炮弹落在河面上的效果不好,河面的冰层只出现几个窟窿,迟迟不碎,心急如焚。正在这时,见契丹军营中出现在一队骑士,向河面上冲去,大叫不好。

    到了河边,萧胡睹一提马缰,踏上了河面冰层。一到河上,萧胡睹停住马,心里一阵紧张。昨夜看河面上面可以行人,但能不能行马却不知道。过了片刻,见河面并没有异样,不由心中大喜。猛地一提马缰,高声道:“走,我们过河去!天大地大,任我们逍遥!”

    身后的将领发出一阵欢呼,随着萧胡睹,纷纷上了河面。河面上的雪很厚,冰层很硬,只是发出一阵咯吱咯吱的声音。欢呼声中,随在萧胡睹的身后,向着河对面而去。

    刘兼济在望远镜里看见,转身厉声道:“命令骑兵,立即从上游过河,绕过去堵住契丹逃兵!”

    亲兵高声应诺,飞一般地去了。

    契丹军营中,一众士卒见将领们向河对面逃去,纷纷呼叫。一些脑子灵活的,急忙上马,纷纷涌上了河面。外面上的积雪太深,行不迅速。不过出来的人太多,不大一会,就硬踩出一条路来。

    宋军的火炮依然在轰鸣,军营里不住有人倒下。随着前边的人上了河面,契丹士卒都醒悟过来,各自上马,向河面而逃。一时间乱纷纷的,如同洪流一般,向西涌去。

    萧胡睹骑在马上,看见炮弹不住落在河面上。脚下的冰面传来破裂声,心中焦急,一切不顾,只是催马前行。这个时候,只有逃过河去,才能有一条生路。

    宋军的军营里,杨遂亲自点起骑兵,带着他们绕到上游,准备追击萧胡睹。契丹军营附近,宋军炮兵正在轰炸炣面,实在行不得。只是点兵绕路的时间,已经耽搁好大工夫。

    这里是泒河上游,河面并不宽。萧胡睹一路急行,用不了多时间就到了对岸。回到看河面上,大量的契丹骑兵跟了上来,如同蚂蚁一般。随着宋军不断地炮击,加上河面上的人员太多,不断有河面坍塌的地方,上面的契丹人连马带人都一起掉进水里。

    出了一口气,萧胡睹暗道侥幸。河面虽然结了冰,却过不了大军。如果不是自己抢先出来,与大队一起,只怕是过不了河的。

    在一片吵嚷声中,除了一位将领落入水中,其余都在萧胡睹身后上岸。几人并立岸边,一起看着河面上,默默无言。这么一会工夫,河面的冰层开始慢慢崩裂,不断地有士卒落入水中。如果不是果断地跟着萧胡睹走,只要耽误一会,可能就过不了河了。现在河面上的士卒,可能大部分都到不了岸边。

    顶点



第22章 大胜?
    “荒唐!”杜中宵把刘兼济的战报拍在案几上,站起身来,来回踱步。

    因为一时大意,措施不周,让在包围圈里的契丹军队,最后跑了近两千人,让人有些不能接受。萧胡睹不组织所部,突然带人逃到河对岸,歪打正着。如果他带全军突围,很可能过不了河。大队骑兵到了河面上,可能就会把河面压塌。只有自己逃,反而带出去了一千多人。
1...341342343344345...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