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女神农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木春
新磨坊设计了出来,接下来便开始讨论这新磨坊的所有权了。
这个话题不等秦妙开口,大狗便先提了出来。他对秦妙说:“我画这张图的时候,不小心被我娘撞见。她很是喜欢这个新磨坊,向我们家自己来盖。可是妙妙你先提的这件事情,我这心里吧,一直都挺矛盾。”
“按道理,这新磨坊是我帮你设计的。应该归你所有,可是……你知道我娘,因为二狗的事情,受的打击太大,性情上面很有一些改变。她难得这样看重一样事情,所以我……”
大狗说到这里,便再说不下去了。因为是自己娘贪心在前。偏偏自己为了成全自己的娘亲,要帮着娘从妙妙这里抢新磨坊。这些话,他是真的没脸再说下去。
秦妙笑了一下,回应说:“大狗哥,我明白你的意思,早在一个多月之前我就听说了,柳氏想开磨坊的事情。可是……这磨坊还没开始建呢,建成了之后好不好用都还不知道,就开始讨论归谁所有的问题,是不是太早了些?”
秦妙这么说,主要是为了拖延时间。反正现在什么磨坊啊粮食啊对于她来说已经是过去时了,今天收拾好马车,明天在家养一天jīng神,后天便要出发去县里。去了县里之后还有好多的事情要做,哪里有闲工夫在这里歪缠新磨坊归谁所有的问题。
柳氏想要磨坊是不?那好吧,你就等着,一直等到我心情好了有了空闲,咱们在坐下来慢慢的聊。你敢自己开磨坊,那就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话没有说死,只说是磨坊现在还没有建好,等建好了再坐下来慢慢聊磨坊归谁所有的问题。就这么把事情拖下去,先把县里的事情忙活好了再说。
大狗这边没有得到秦妙的准话,心里更加的过意不去,本来那些话他都没脸说的,是柳氏偏让他过来说一说。说是家里是地主,以后不愁没有粮食,若是能再开个磨坊,这以后就是坐在家里玩儿,银子也能哗哗的往家里流。到了那个时候,何愁林芝兰瞧不起自家?
说起到林芝兰,大狗便有些动摇了,打家具挣银子,这速度实在太慢,而且还都是体力活。哪里有不用人力就能干活的磨坊来得方便?于是就听了柳氏的话,借着送图的机会在秦妙这里提了一提。
没想到秦妙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只说是以后再说。这下大狗也不好再开口。随便说了几句客套话之后这就要走。
秦妙叫住他:“大狗哥,你手里的图,我看着有些地方修改的有些模糊,不如你抽空再画一张清晰明了的,到时候咱们再慢慢聊一聊这新磨坊的事情。”
新磨坊的设计图大狗花过一次,重新再画一次并不难。于是答应了下来,见秦妙没有其他的话说,便告辞了。
送走了大狗,秦妙继续擦洗马车。一边擦马车,一边在心里寻思着。这座新磨坊,她投资了两本造物秘本,大狗投资了脑力劳动。按道理,最为公平的分配,所有权应该是一人一半。可是秦妙懒得和柳氏那样的妇人合作。合伙的生意不好做,何况还是和柳氏那样对她有很大的成见的人合作?
可是将新磨坊完完全全的要回来吧,人家大狗为了新磨坊花费了那么多的心力,这些无形的脑力劳动是不好用银两来衡量的,你给人家一百两银子做酬谢,人家说这些脑力劳动起码得值千两银子,如此扯皮,永远扯不清楚。
说起来,柳氏一家,柳氏自从二狗死了之后就变得尖锐极端起来,大狗虽然有些才干,可是马上就要成家立业,少不得开始为他的小家庭打算,唐栓又是个老实憨厚只懂得干活的,如此看来,倒是狗蛋这孩子是个最为明理的。
当初也是狗蛋背着柳氏和秦妙保证了,新磨坊就是秦家的。
七岁的孩子,大都是以自家父母为榜样,父母说一,孩子不敢说二,可是狗蛋却有这样的头脑,胆识和xiōng襟,背着柳氏向秦妙保证,新磨坊是秦妙的。如此磊落的行为,连大狗都做不到。啧啧,是个人才啊!
擦洗完马车,再晾上一天。后天就能和二哥一起出门去县里了。
李氏是知道县里面沈公子给的铺子的事情的。这两天秦妙又间接的和她提了提朱老先生的事情。大约是有了之前的许多事情做铺垫,这回秦妙说起当初容公子曾写了引荐信,引荐朱老先生的时候李氏并没有多么的惊讶。
只是担忧秦妙和秦少廉这两个孩子还是头一次去县里,虽然说这次去县里一方面查看铺子的事情,一方面去拜访朱老先生,每一样事情都是正事,可是李氏就是担心。
吃过晚饭,一家人早早的歇了。
睡前,李氏便和秦峰说起了秦妙想要去一趟县里的事情。夫妻之间也没什么不能说的,李氏便事无巨细的将秦妙如何在沈公子那里得了铺子,又是怎样在容公子那里得了朱老先生的引荐信,又将冯三娘的干儿子冯秋好好的夸赞了一番。话说的有些嗦,可
穿越成女神农 第 164 章
是却将事情说得很是详尽。
秦峰听了李氏的话,想了好一阵,这才开口说:“依我看,这次去县里不同于以往去镇上,凡事小心为妙。二小子虽然已经十三了,可终于不甚妥当,让大小子陪着妙妙去吧。大小子去年跟我一起去过县里,并且……大小子今年已经十六,是说亲的年纪了。成家立业,虽然成家在立业之前,可是提早让大小子出去长一番见识总是好的。”
李氏听了,极为赞成:“你这样一说,我也觉得老大带着妙妙去县里比较好了。之前妙妙想着老大留在家里帮衬着你,这才让老二跟着去县里。”
秦峰回应说:“现在房子已经盖了大半,也没什么好帮衬的。这以后,我是不能总将老大留在身边,没得耽误了他。这次去县里,如果可以就让老大多呆上些时日,好好历练历练,家里这边不是还有老二么。”
第210章 科举
李氏赞成:“说的对,就是这个理。呆在县里自然是呆在村里能够见识的多些,如果到时候能托媒婆在县里给找一门好亲事,那便好了。”
“亲事的事情,再说吧。”秦峰叹了口气。大约白天在工地上累得很了。这会儿说完了事情,没过多久就睡熟了。
然后整个里屋便安静了下来。
原本只是小声音的夫妻夜话,家里的孩子们也都睡熟了,可是秦妙这不是练了空间里面的神功,感官上面极为敏感。李氏那边一开口和秦峰说话,秦妙便醒了。安安静静的将爹娘的话听了个全。
这会儿爹娘都入睡了,秦妙有些睡不着了。她开始想着大哥秦少贤的亲事。
以前吧,大哥就像是爹的影子,爹不管走到哪里都把大哥带在身边。一则父子两个性格相似,比较默契,一起干活总是效率高些,而来么,大哥是家里的长子,以后是要挑起整个家的,爹将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也是为了整个家庭负责。
可是现在,爹已经三十多近四十了,这辈子的好光yīn已经过去大半,虽然现在的日子过得很是顺心,可是却再没有晚上攀爬的可能。可是大哥还年轻,有的是大好的前程等着他。如此,爹放了大哥去县里好好历练,其实也是一番极为良苦的用心。
说起来,若是能让大哥和自己一起去县里,秦妙自然是很乐意的。大哥性子沉稳,遇事考虑很是周道,是个可以信任并且委以重任的人。而二哥未免有些跳脱,失于稳重,真要遇上什么大事,不一定能处理的好。
既然爹发了话,放了大哥带自己去县里。秦妙的一颗心顿时就踏实多了。想着有大哥在前面护着,自己这次的县里之行应该会很轻松的。
一夜好眠,第二天早饭之后,爹带着二哥去了工地上,留下了大哥在家里。
大哥秦少贤大约已经在爹秦峰那里了解到了去县里要做的事情,早饭之后便开始喂马了。喂完了马,又叫了秦妙一起收拾行李。
“出门在外,不必带太多的东西,只要将盘缠带足就好。”秦少贤一面在马车里面的小榻上铺草席,一面对秦妙说,“盘缠也不能放在一处。得分个好几处放置。上次我和爹一起去县里,便是遭了贼,被偷了银子,很吃了一回亏。”
秦妙面上很认真的答应着,心里却想着,若是去了县里有小贼敢偷我的银子,我就放了灵鼠去把他找出来,然后撒他一身的痒痒粉!
马车里面的小塌上铺了层草席,因为现在虽然入秋,可是正午的时候依旧热得厉害。然后有包了两床棉被塞在小塌的下面。防止出门在外遇上意外来不及住店的时候方便在马车里窝上一夜。
一面做着这些事情,秦少贤一面和秦妙说着:“这一次出门,不仅盘缠宽裕,就是这马车也很方便。记得上一次我和爹去县里,舍不得花钱雇一整辆马车,一路上都是和别人凑钱雇马车,车子很挤不说,要走的路也不一致,可花费了不少的周折。”
“原来上次大哥你们出门,竟然这样艰苦。”秦妙心里有些泛酸,这些事情从来都没有听爹或者大哥提起过。他们在外面,吃得苦头,肯定不止这一点点。有心询问一下大哥他们上次出门去县里的际遇,可是大哥这边却是不打算再往下说了。
只拍了拍秦妙的恼地啊,笑着道:“这一次出门却是极宽裕的,放心吧,不出意外,要不了三两天就能到县里。”
秦少贤将马车里面的东西归置好了之后便跳下了车厢,去里屋收拾行李了。行李再如何简单,两身换洗的衣服和两双换脚的鞋子总是带带上的。
秦妙的行李早已经被李氏收拾好了。这会儿直接将包袱在车厢里面安放好了就成。
厨房里面何花和秦妙媛一起在做干粮。细面烙的饼子,上面裹了芝麻,闻起来香喷喷的,吃起来更是清香可口。比上次爹和大哥出门时带的粗粮饼不知道要好吃多少。
原本何花还想在烙饼里面放一些馅儿的,考虑到天气炎热,怕带上一路别放坏了,便去掉馅儿料,只烙的面饼子。面饼子放干了,虽然咬起来有些费牙口,可是却比较耐放,放个三五天都不会变质。三五天之后,脚程再慢也应该能到县里。
一整天的时间就是在这样忙碌充实的准备工作中过去。
李氏大着肚子,虽然不能忙帮烙饼,可是嘴却没闲着,一个劲的叮嘱秦少贤和秦妙兄妹两个,出门在外一定要处处小心,莫要和人争长短,让一步海阔天空云云。最后又叮嘱秦少贤,如果那朱老先生收学生没有年龄限制,要不你也去拜一拜师傅,能多学一些学问总是好的。
李氏也知道,正常的读书人的生涯,应该是五岁开蒙,拜了师傅开始念书,到了十二三岁,便能参加童试,早一些的,有人十一二岁就能去考童试,童试之后,过个三年,十五六岁的时候下场考乡试,乡试如果能上榜,紧接着便要进京城去考会试,若是会试也能榜上有名,那么接下来就是殿试。
殿试上面,榜上有名者,最低也是个同进士了,学问优秀者,被皇上御笔一点,点了状元,那便是极光耀门楣的事情。之后要骑大马游街,吃琼林宴的。
过了童试,便是秀才,过了乡试,便是举人,过了会试进入殿试,只要能榜上有名不落榜,最差也是同进士,好一些则是进士出身,进士及第,再往上,能夺得状元,探花,榜眼这样的名次,便是大大的喜事。
眼下秦少贤已经十六岁,虽然早年开过蒙,可是中间因为战祸和改朝换代,很耽误了不少年。这不,等到新朝皇帝重开恩科的时候,已经到了这样的年纪。
这样的年纪,按照正常的读书人的路径来算,不是举人,最起码也得是个秀才。
第211章 两封信
就算不是秀才,肚子里也已经很积累了不少学
穿越成女神农 第 165 章
问,等个三年,便能再下场。十五六岁开始念书,就算是一路顺畅,苦读十年下场考试,想要中秀才,中举人,怎么也得到四十岁之后了。
四十岁之后,差不多和现在的秦峰差不多年岁,就算中了举人,也不一定能在官场上谋个好差事。
如今老大就这样被耽误了。李氏虽然感觉惋惜,可是想着若是能跟着朱老先生学一些科举之外的学问,也比在村里做活要qiáng上许多,并且日后出门说起在朱老先生那里听过课也是很有脸面的事情。边叮嘱了秦少贤,见了朱老先生一定要好好表现。
秦少贤听着娘的话有些哭笑不得,他已经这样的年纪了,又不是刚入学的小娃娃,按照平常的接人待物就好,并不需要所谓的好好表现。
如此,一天的时间就是在准备行李和娘亲的叮嘱之中过去了。
翌日清晨,天还没有彻底的亮起来,秦妙和自家大哥就起了床。秦妙媛早早的做了餐饭,两人吃了早饭之后这就将马套在马车上,跟着马车出发了。
虽然剩下已经过去,秋天渐要来临,可是每天中午的那一几个时辰还是挺热的,为了在天气热起来之前到达镇上,所以赶路一定要趁早,越早越凉快。
清晨,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时候出发,马车行驶在通往镇上的小路上,清风吹进车厢的车帘,很是凉爽,迎着朝霞的光线,可以看到路旁草叶上面的晶莹露珠。
一路疾驰,太阳升到半空,热气开始笼罩大地的时候正好到达镇上。
镇上的太丰粮店里面,冯三娘正在招待前来买粮食的顾客。见了秦妙和秦少贤来了,顿时笑着迎了上来:“少东家来了?稀客稀客,可有些日子没见着你们了。后院里坐一会儿,等我忙完了就去找你们。”
秦妙也不愿打扰了店里面的生意,这就和自家大哥一起进了粮店的后院。
后院里面打扫的很是干净,冯秋正拿着把小笤帚帮着李柏打扫后院的仓库。秦妙进去仓库看了一眼,见仓库里面的存粮卖得差不多了,这会儿将仓库打扫整洁,说不准这几天李柏便要去那座三进的宅子里面运粮食。
算起来,那座宅子里面的粮食,经过这段时间的消耗,应该快完了。看来今天晚上得留在镇上过一夜,好在夜里去宅子里面补足存粮。
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冯三娘的声音传了来:“妙妙,今天怎么想起来来镇上?家里的房子盖得怎么样?”
秦妙回答说:“家里的房子盖了一大半了,等盖好了,三大娘你带着秋儿一起去吃酒。”
“这个是肯定要去的。听柏哥儿说,那新院子盖得很是宽敞。”李柏每半个月去唐家庄送一次粮食,回来之后少不得要和冯三娘说一些新房子的事情。
秦妙点头:“可不是,要盖就要一气儿盖个大的,这样才方便,总好过日后拆墙加盖的好。”
冯三娘聊着家常,冷不防的想起件事情,一拍脑袋,自责说:“瞧我这记性,总是忘记,正好今天妙妙你来了。不然我不知什么时候才想的起来。”
“三大娘,可是出了什么事?”秦妙好奇。
冯三娘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一个月前店里收到两封信,都是寄给你的。我原本想着让柏哥儿去唐家庄送粮食的时候给你捎去,结果总是忘记,正好今天你来了,也不用我惦记着给你送信了。”
说罢看着李柏,叫道:“柏哥儿,你去楼上厅里,将那两封信拿给妙妙。”
李柏这会儿正在整理仓库,不知是干活干得太投入,还是心里面在想着别的事情有些走神,这会儿竟是没听见冯三娘的叫声。
冯三娘不由又叫了李柏一声,李柏这才回过神来,朝着冯三娘看去。冯三娘给他说了放信的地方,他这才拍了拍手上尘土,上楼去取信了。
信很快就取了来。
秦妙接过信来看了一眼,一封信来自京城,应该是四皇子的来信。还有一封信来自通城,大约应该是沈公子那边的来信。
打开信封,看了眼信上面的内容。来自京城的那封信的落款落了个“四”,是四皇子的来信无疑了。心中写了粮种试种了一些,长势确实不错,朝廷已经对县令楚元颁了嘉奖令,官职上升是少不了的。此外又提了句,那枚吉祥如意的玉佩望秦妙收好,日后遇到难处,尽管来找他。之后便没再说别的,一封信到此就完了。
秦妙能猜到,四皇子押了那么多的优质粮种回京,定是得了皇上的夸赞,不然也不会如此有诚意的提起那枚玉佩,并许以日后的帮助。
然后拆开来自通城的信,信的落款处落着沈公子的大名,沈耀康。字迹和秦妙之前在八仙酒楼的菜单上看到过的一样,甚为好看,有风骨,有性格,一笔一划,组合在一处,很是顺眼。
信的内容提起秦妙给他配的那些药,药效很是不错。如果方便,请再寄一些药丸过去,酬劳方面自然是从优。收信的地址为齐州的梧桐大街的沈宅。想必沈公子写这封信的时候正好途经通城,而沈公子的家,应该是这个收信的地址,齐州的沈宅。
回想起来冯三娘刚刚提起过,这两封信寄过来已经差不多一个月,因为她一直忘了托李柏送信,所以这会儿秦妙读到两封信的时候已经是信件寄到太丰粮店之后的一个月了。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沈公子的药肯定已经吃完了。
秦妙打算抽空再配一些性子温和的药给沈公子寄过去,待日后见面把了脉之后,再修改药方。
正想着药方的事情,视线往信纸的后面一扫,之间信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县里面的几件铺子的情况,一共有三间铺面可以腾给秦妙,一间药铺,一间布庄,一间米铺,大约是考虑到秦妙的神医身份和开过太丰粮店的经验,特地给腾了一间药铺和一间米铺,至于布庄,兴许是赶巧赶上了。
第212章 远亲
说起来药铺,秦妙便想起来镇上回春医馆里面的那个伙计。
那个伙计背后来了这么yīn损一招,还得秦妙差点被绑架,此仇没想起来就算了,现在想了起来,说什么也得报了!当初沈公子只帮着肃清了绑架她的人,而这个伙计,因为只是动了下嘴皮子,没有确切的害人行动,所以就没收拾他。不过在秦妙看来,这个伙计,虽然没胆子动手害人,可是他的心里是极看不惯她这个小丫头的,留着迟早要坏事,不如尽早除去的好。
一面琢磨着如何收拾回春堂的伙计,一面将信纸折好,收进信封。信纸的最后面留了县里交接铺子的地点和管事的姓名,所以这封信要妥善保管。
看过了沈公子的信,对于这一次去县里,秦妙的心里踏实多了。
至于四皇子那边,隔得太远,眼下秦妙还没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事情。不过有备无
穿越成女神农 第 166 章
患,那枚吉祥如意的玉佩还是妥善保管的好。
收起了两封信,秦妙便将此行县里的目的给冯三娘说了:“三大娘,前些日子天儿太热,不方便出门,眼下夏天最热的天儿已经过去,一早一晚的还算凉快,我便让我大哥赶了马车去县里。去拜访朱老先生。你若方便,就带秋儿一起去吧。”
之所以扯了天气当由头,实在是秦妙不想让人起疑她如何就知道了朱老先生的下落。
果然冯三娘立刻接话说:“方便,方便,怎么不方便呢。之前天热不好出门就算了,现在天气凉快了,正好出门子去给秋儿拜师傅。粮店这边柏哥儿帮忙照看着就好,最近他一个远亲来投靠,那家里的小子是个伶俐的,正好可以在店里帮忙。”
“是么?”秦妙看向李柏,“李大哥,你家的远亲什么时候来的镇上,都安置在何处?”
李柏停了手上的活儿,回答说:“来镇上的日子不长,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有空,我想带你去见一见我那远亲。”
秦妙今天夜里是要留在镇上过夜,好在夜里的时候去那座宅子里补库存。而明天则要带了冯三娘和冯秋启程去县里。所以如果要去见人,只能今天下去。
于是对李柏说:“不若就今天下午吧。”
李柏听了没有异议,简单利落的定了下来:“好,午饭之后我带你去看他们。”说罢这话后又接着去干活儿了。
秦妙看着李柏忙活着的身影,不由好奇,自己好像和李柏的远亲没什么关系吧?怎么就这么急着让自己去见他家的远亲?莫非……这里面有什么蹊跷?
秦少贤这边和冯秋聊天,说是聊天,不过是秦少贤逗着冯秋说话。冯秋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说起话来带着童真,很是有趣。
敲定了明天启程去县里的事情后,冯三娘便呆不住了,托了李柏去照看铺子,然后自己上楼去收拾行李。冯秋拜师念书最重要,她就是委屈自己也万不能委屈了秋儿这个懂事乖巧的孩子。五六岁的年纪,正好是开蒙的年纪,如果这次能入得朱老先生的眼,有了朱老先生引路,日后高中肯定没问题!
冯三娘的心里一阵阵的激动,她不求冯秋这孩子日后给她挣诰命,她只盼着这孩子能一路顺顺当当的,有个体面的前程就好了。
午饭是秦少贤和秦妙两人一起做的,两人的厨艺都不怎样,只对付着将饭菜做熟了就好。做饭的人做得应付,吃饭的人也吃得应付。冯三娘因着冯秋拜师的事情,激动的不行,吃了一小碗饭就不吃了。而李柏,这个不需要拜师的人,好像也揣了不少的心事一般,吃得心不在焉。
一顿午饭就这么草草的对付过去。
午饭之后,秦妙跟着李柏去见他的远亲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小院,在镇上东大街上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里面。这个地方,李柏应该经常来,因为不等他敲门,门里面的人就把门给打开了,里面站着个十二三的小子,极热情的和李柏打招呼:“李大哥,我听脚步声就知道你来了。快进来。我娘正在做饭,一起吃吧。”
李柏跨进了院子,回应说:“不了,我已经吃过了。”说着叫了秦妙也进来院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