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问道峨眉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里渔舟

    ……

    王友直,宜黄人也,正是早年与陆玄相拜彭水神,自彭水神手中得了玉钩的那名游侠儿。

    自得了玉钩之后,王友直好生参悟,也得修行之机,却练出了几分手段。

    早年还曾与苏游结识,那时他已是元胎中人。

    即入元胎,后来四方行侠,正过广华县,偶遇贾氏长房大夫人,窥破腹中灵机,知晓内蕴仙胎,只是境界低微,法力不足,相助不得,于是留下箴言,便自离去。

    三四年来,又得机缘,自玉钩之中悟出几分缘法,已是今非昔比。

    了悟自家几分前尘,三载修行,直登餐霞,却要去了却一桩旧事。

    只是此去不知结果如何,这才想要在此之前,先将几桩缘法了结,免得生了祸事。

    贾氏之事,正是其一。

    ……

    “此簪乃是我机缘得来,以我法力,本来缘法不至,难教老太君孙儿落地,不过有此宝簪,却能少去几分积累功夫,好叫老太君早享天伦。”

    入得长房院中,见了大老爷贾善与长房大夫人赵氏。

    一应旁支子弟,与诸房之人,俱在院中,入内者只老太君与族老贾春。

    入得房中,就见王友直取出遗物,乃是一件碧玉簪子,说是碧玉,瞧着却更像是木质,亦有金铁之色,只是通体略显晦暗,看上去有些普通。

    包括老太君之内的贾氏诸人,都是肉眼凡胎,自然看不出此簪玄异,也不懂王友直要如何施法,只能听他言述。

    “老太君可留此地,贾老爷与这位老先生最好还是外头静候,否则未免浊气太重,影响大夫人腹中胎儿降生。”

    王友直又道。

    听得这话,心念孙儿的老太君可不客气,当即将大儿子与贾春都叫了出去,之留下两个听用的丫鬟以及早先叫来的稳婆。

    王友直见此,也不耽误,只叫大夫人躺好,随即抬手一抛,将手中簪子抛到了大夫人身上,但见那簪子悬浮,水色光晕顿时将大夫人笼罩其中,点点星屑,更是朝着腹中而去。

    这一幅场面,看在老太君与丫鬟稳婆的眼中,自然玄奇非常,对于王友直本事也是信任几分。

    未多时,宝簪之中流转而出的玄光渐少,大夫人腹中却有灵光闪耀,于此同时,贾府上空,自有云气卷来,变化之下,恍作披甲灵龟之相、

    不多时,云气涌入房中,尽入夫人腹中去。

    王友直也不收宝簪,只将此簪留于床边,随即对着一旁稳婆道:“可以接生了。”

    房中众人还正愣神,一时反应不急,就在这时,只听大夫人忽的一声痛叫,稳婆接生经验丰富,听得这动静,喜道:“确实是要生了!”

    王友直见此,却不多待,微微一笑,便出了房门。

    院中众人尚被异像所惊,对于王友直也未关注,不等多久,只听得房内一声婴儿哭叫传来,贾氏孙儿,已然呱呱坠地。

    众人俱惊不已,等到老太君在丫鬟搀扶之下,一脸欣喜的从房中走出之时,才回过神来,看着王友直的眼神,多了几分敬畏。

    “贾氏能添佳孙,全靠先生神仙手段,如今孩子降世,还请先生取名。”

    老太君道。

    王友直回望房门,忽的福至心灵,道:

    “令孙出世,自有灵龟显化,灵龟喜静,方能趋福避祸,福寿绵延,不如就叫贾静吧。”




二百五十四、人世恩怨多烦扰
    “真仙人仙事也!”

    贾老太君喜得佳孙,贾氏得添香火,连带着整个广华县城也蹭了几分喜意。

    贾氏本就是广华大族,随手散布的汤水,就足以叫广华县百姓得到不少好处了。

    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广华县百姓受了贾氏好处,也将贾氏仙孙异事宣扬开来。这正是贾氏有意为之,要是安平时节,贾氏荣华,自不会出这个风头,不过世道渐乱,显名好处不言而喻,日后局势还不知如何变化,只凭这仙童降世的身份,贾氏偌大的家业,便是乱世立身之阶。

    说来得闻贾氏异事,广华百姓也是真个惊奇,尤其听得仙人指腹,静少爷三年落地,都觉此乃真个仙人轶事,足以入广华县志之中。同为广华县人,自家乡土有此传说,也是与有荣焉的,毕竟有仙人来访,更有仙童降世。

    放到外头去,也是能涨脸面。好比乡土出了大官圣人,一应如是。

    广华县仙闻传扬,不觉间传到周遭去,却有娲山沮水林氏,为贾氏世交,也有一女降生,姓林名柔,闻亦有异像,出生时灵蛇献宝。

    林氏得闻贾氏添孙,于是欲结亲好,后生许多波折,引出不少神仙事,却又是后话了。

    ……

    且不说贾氏添孙之喜,却说王友直,了结缘法之后,只将宝簪留赠贾氏,便自飘然而去,待老太君再寻之时,已离了广华,回往西江方向去了。

    王友直离开广华之后,便自驭云光,去寻了一位熟人。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苏游。

    苏游入白衣教后,四方行走,与王友直也有几分联系,虽这些年来不曾见过面,不过王友直却知晓自家这位好友现在紫贞山修行。

    此番到得湖广,也是难得机会,自要拜访,况且回转西江之后,处理旧事,还不知有无缘分再见,王友直好友不多,知心更少,苏游能算其一。

    如此挚友,了结恩怨之前不能见上一面,实在遗憾,于是便驭云光,行至紫贞山。

    紫贞山虽有军阵防御,到底难防修行,落得山中,也未几人察觉,不多时,王友直自报名姓,便见苏游、杨云澜。

    知是苏游好友,杨云澜不做打搅,只由二人相叙。

    ……

    “王兄四方云游,行侠仗义,实教小弟艳羡。”

    后山云崖,二人对坐而饮,却有几分洒然。

    王友直摇头,自家人知自家事,他这些年四方游走,确实过了一段自在日子,功行渐厚,更体会了几分神仙快意,可修为愈涨,了解自家前尘,便多了几分束缚,实也谈不上自在。

    他反倒更羡慕苏游,至少没有这许多因果纠缠。

    “子游不必羡我,你有美人为伴,虽俗事不少,到底充实。反倒我孤家寡人,更有许多腌臜事,实在一言难尽。”

    苏游闻言一怔,随即明白王友直说的是杨云澜,下意识回望楼宇所在,不由摇头苦笑。

    二人难得一见,苏游也不想说起各自烦心事,反少了重逢喜悦,念头一转,道:“说来早先与王兄结识之时,王兄曾提过在西江浔阳之地,得蒙前辈指点,才有后来修行。前番我与王兄传信,也曾提及此事,未知王兄可还记得?”

    “苏兄说的是陆前辈?自然记得,说来也是缘法,不想你后来竟还遇上了陆前辈,我曾去浔阳找过,可惜不曾见得,不知前辈如今在何处,不然你我倒可同去拜访一二。”

    王友直散人修行,九嶷山论剑之时,他曾去过,可惜错过了时候,听了许多异闻,也未亲身经历,更少修行好友,其中内情也不知晓,却不知陆玄遭遇。

    苏游与他虽有联系,这等事情却也不好在信中提及,所以他此时尚且不知九嶷论剑之时,诸方牵扯。

    苏游闻言,微微摇头,于是将与陆玄遭遇之后发生的事情一一道来……

    王友直听罢,讶然不已,未知其中还有这等经过。

    “……前番得秦真人消息,陆前辈如今已回哀牢山去了,说是闭关修行,却不好上门打搅,不然你我倒真可上门拜访一二,说来你我与陆前辈都颇有缘法。”

    苏游笑道。

    陆玄安然归来,听闻还颇有所得,对于他们这些亲近人而言,自然是喜事,往日经历虽然曲折,终究已是过去,也不值得多想。

    “唉……”

    听到这里,王友直却不知想到了什么,微微一叹,似是有些出神。

    “王兄这是怎么了?”

    苏游诧异,王友直生性快意,颇有几分江湖意气,年纪虽然不小,几年前见面的时候,由是如此,但今日相逢,倒是多了几分多愁善感的意思。

    王友直摇了摇头,他却是因为陆玄,想到了昔年彭水神之事,说来正是因为此事,才引出了后续,这些年功行渐涨,对玉钩参悟愈深,才知自家有许多前尘纠葛,念及于此,难免有几分复杂心绪。

    “无事,只是想起了一些旧事罢了。”

    王友直不欲多谈此事,也是不想苏游挂念,苏游修为虽然也有增长,在此事之上也帮不上忙,教他知晓,也只是平添挂碍罢了。

    说来当年也亏了陆玄提点,他才离开西江,否则早年未知旧事,要是遭了算计,只怕如今已不存于世。

    除却自老鼋手中救下的恩情,在此事之上,陆玄与他也有大恩。

    日后如有机会,少不了是要亲上哀牢拜访的,只是不知还有没有那日。

    苏游见他不愿多说,也没再追问,转而说起了早年相遇之时发生的一些趣事来。

    不觉间,清风拂面,酒不醉人,人却不知何时已经醉了。

    ……

    “王兄,若得闲暇,记得常来紫贞山才好,游扫榻以待。”

    “哈哈!子游若不嫌我烦扰,日后有暇,必少不了来你这吃酒。”

    “……”

    谈笑间,王友直离开了紫贞山,云光相去数十里,笑颜渐敛,回首已不见紫贞山山貌,却是不由一叹。

    此去前尘烦扰,也不知还有无再见之时。

    ……

    九江,浔阳。

    自乱事渐显以来,浔阳水路通达之地,愈见热闹,来往商船不少,浔阳之地的商会,也趁此机会,赚了不少资财。

    其中又以浔阳商会与锁江商会船只最多,家业最厚,最为兴盛。

    尤其锁江商会,这些年来在浔阳之地,渐压过了早年兴盛的浔阳商会,将浔阳商会生意压到了九江去。

    锁江商会,东家姓周,还是浔阳黄氏的女婿,颇有几分本事。

    也是本地村户人家。

    锁江商会创建也不过才几年的功夫,听闻周会主本是个读书人,没能考取功名,于是回到浔阳,随后娶了黄家老爷黄修的大女儿,在岳家的支持之下,才创建的锁江商会。

    说来浔阳百姓都知道这位周会主的关系不止黄家,不过具体却不清楚,总的来说没人敢招惹,以至于锁江商会发展得十分顺利,就是浔阳商会,似乎也不愿和周会主有什么冲突,自行退出了浔阳之地的生意,转去了九江。

    对于常人而言,这位周会主多多少少有些神秘,便是过往的商旅,有时听了名号,也会收敛几分。

    ……

    “泰山,英儿满月,我欲带珍儿回一趟江头村,拜过祖辈,祭司彭水神尊。”

    周府之中,一派热闹,却是周会主女儿满月,大摆宴席,请来了四方亲友宾朋,外人见了,少不了赞一声周家人脉深厚。

    后院见过了自家外孙女和女儿的黄修,正与女婿站在院中。

    听得女婿这话,黄修点了点头:“这是好事,你舅爷是仙人,与彭水神尊又是好友,英儿要是能有他二位庇佑,必然能安泰成长。”

    此黄修自然便是黄定江的儿子,如今已是黄家家主了。

    年近半百的黄修,已经看不到半点昔年的轻浮。

    而他既然提到彭水神尊,又言及女婿舅爷乃是仙人,不难知道女婿身份。

    恰正是周云之子,周淳。

    锁江商会东家是周淳,商由此发展也就不难理解了。

    “泰山可要同往?近来听闻两位老太爷身子不大好,如是能请教神尊,或许有些提点。”

    黄修闻言,微微一怔,随即苦笑摇头,道:“罢了,你舅爷速来便不喜我,仙人手段,也不知我跟着去他是否知道,要是心生不快,那就不美了,你有此心是好事,不过父亲与大伯身身子还算硬朗,父亲也是武道好手,练过内家功夫,还算稳当,大伯虽然不比父亲,到底家中富裕,也少不了灵药将补,还不到需要神仙搭手的时候,这事儿日后再说吧。”

    周淳也知道自家这老丈人当年是个浪荡子,还与舅爷、父亲起过冲突,实际也是因此,两家虽然结了姻亲,长辈之间除了要紧时候,也少有来往。

    事实上周淳在此事之上也有许多无奈,他与夫人黄珍算是两情相悦,这才与黄家结了姻亲,心中其实有些愧对父亲的,毕竟当年岳父黄修可是射过父亲一箭。

    而身为儿子,他却娶了黄修的女儿,说来实也有几分不孝的意思。

    可人世变化往往就是如此,他有时候倒是想着,当年要是不去读书,学了舅爷的武艺之后,闯荡江湖,也去求仙问道是不是就少了这些恩怨。

    不过也只是想想罢了,父亲周云是个老实汉子,尤其听说舅爷昔年也因为江湖事,怠慢了家里,闹出不少事情来,对于舅爷的事情,父亲或许不说什么,可是却不会准许他们做儿子的胡来。

    好比三弟陆清,读书倒是读出了一些模样,不过迟迟没有成亲,就没少被父亲和母亲埋怨。

    这还三弟已经闯出了些名堂,见他胡来,仍旧引来埋怨,可见他当年要是胡来,父母只怕少不了伤心。

    ……

    “父亲怎么说?”

    待得岳父黄修离开,周淳又回到了厢房里见了妻女。

    看着因为生育消耗,如今尚且还有几分虚弱的娇妻,以及娇妻怀中稚嫩的女儿,周淳眸中满是宠溺。

    小心的坐到床边,照看着妻女。

    “父亲没有答应,说是舅爷不喜。”
1...8889909192...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