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壶中洞天

    原本大家举荐他出使匈奴,是为了让其远离朝堂,致使新政失败,可是谁会想到,这个李阳,竟然会这般的无视新政成败,不仅接受出使匈奴的任务,而且他居然还主动将统一匈奴的大事也一股脑全盘接下了。

    现在可好,这个家伙不仅兵权在握,更是大有将要封君的可能。

    这可真是冯去疾一党,做梦都没有料想到的,这简直大大的偏离了他们的初衷啊!

    说实话,他们都有些后悔那日连名举荐李阳去出使什么匈奴了,这哪里是坑他呀,分明就像是赠送给李阳一份天大的功劳。

    要知道,对匈奴用兵,一直以来都是蒙恬分管的事情。

    而李阳,虽然身为国政院的院长,但真正负责的还是新政改革这块。

    而且,按照之前李阳自己的想法,也确实是打算让蒙恬出使匈奴的。结果……

    现在倒好,被自己等人连名举荐,却是把统一匈奴这个天大的立功机会赠给他了,更要命的是,顺带着似乎还把蒙恬给得罪了。

    越想越气愤,越想越觉得不值。

    这不,这天晚上,白正这几位老氏族,就再次跑到了冯去疾的府中,一吐心中的忧虑了。

    “冯相,我们真是亏大了,早知李阳如此不在乎新政成败,我等真不该举荐他出使匈奴。现在好了,他倒真的离开朝堂了,但是……马上他就要封君了!唉,我们忙了大半天,结果竟是在忙着为他立功进爵啊!”白正被冯劫带到议事厅,见到冯去疾后,便气得叹息不矣。

    不,更确切的来讲,应该是气得肝疼。

    另外一人也道:“是啊,这个李阳,真搞不懂他怎么就这么的放的开手,竟然敢一个冬季留在北边主持大局,这次……我等可真是失策了!”

    其他人不为担忧的点头道:“皇帝对他的恩宠,实在是叫人嫉妒到生恨啊!竟然愿给他封君,这……这次如果他真的凯旋而归,一但封君,要想再对付他,可就真的难上加难了。”

    说到这里,众人都像是吃了苍蝇一样,一脸欲哭无泪的感觉。

    说实话,冯去疾也很后悔,这回确实是失算了。

    这个李阳,鬼知道他是怎么想的,竟然可以毫不顾忌新政的成败。

    想到这家伙不按常理出牌的路数,冯去疾也是很蛋疼的。

    这完全就是不按套路出牌嘛,太坑爹了!

    抬头看了一眼众人,发现他们一脸死了爹的表情,冯去疾叹了口气,然后道:“这次虽说失策,不过……他若想封君,却是不太可能。”

    “哦?”

    众人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赶紧问道:“冯相快讲,为何他难以封君?”

    冯去疾轻笑一声,道:“李阳要想真的封君,那得先把匈奴给统一了,如果只是打了几个胜仗的话,这君可就封不了了,要不然……蒙恬他们也该封君,所以这以理也说不过去,实为不公!”

    众人点点头,确实,如果只是打了几个胜仗,皇帝确实不可以给以封君,毕竟当初蒙恬可是把匈奴从河套一直赶到了阴山以北,如果要封君,蒙恬就是第一个不服。

    只不过……

    想到这里,众人道:“可是……万一他真的统一了匈奴呢?”

    “统一匈奴?呵,谈何容易,你当是下一盘棋局那般容易办到的事情么?”

    冯去疾冷笑一声:“想当年,匈奴的主力大部在阴山地区和贺兰山地区,南下河南地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而且,秦国作了多年战争准备,蒙恬率三十万大军,足足用了一年的时间,方才攻占了河南地区。”ps:(此处河南地,指今内蒙古乌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非后世河南省。)

    “要知道,当时我大秦亦是忽然发力,匈奴人没有什么准备,且在河南地的匈奴兵又多为分散的部落,所以才纷纷溃败,蒙恬这才取了河南地。而后,蒙恬又用了一年时间,才将匈奴赶至阴山以北。如此,足足两年时间,才算是完全将河南地收归大秦。”

    说到这里,冯去疾抬头扫视众人,道:“蒙恬用了两年时间,尚且只将匈奴赶出河南地,试问,李阳此次打算用一个冬季的时间,他能统一匈奴?”

    这一下,众人都愣住了。

    是啊,蒙恬用两年时间,都只是把匈奴赶出河南地,而李阳,他怎么可能用一个冬季,就统一匈奴?

    要知道,匈奴可人人上马皆为可战之兵,一个冬季,莫说统一匈奴,甚至可能扫荡匈奴畜产的计划都难以达成。

    毕竟,你派大军去扫荡人家的畜产,人家肯定会组织主力,与你反抗的。

    一个冬季,能和匈奴打个一场大的战役就算不错了。

    想扫荡整个匈奴草原,略尽匈奴畜产,逼其无法度过寒冬,说句难听的话,这简直就异想天开。

    “这么说来,他李阳此次北征,几乎毫无胜算了?”

    想到这里,众人大喜。

    冯去疾若有所思的道:“想统一匈奴,那是绝无半点可能的,但是率我大秦三十万大军挺入草原,要想打几场胜仗,却是不难,所以这战功却是少不了的。”

    众人听到这里,纷纷点头。

    白正道:“这么说来,李阳应该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只要去了,就一定可以立战功,如此,他在军中的地位也将得到大大的提升,可谓是只有好处,绝无坏处啊。”

    “想必正是如此了。”

    冯去疾点点头,然后笑道:“你们可记得出征之时,皇帝对李阳说,待他统一匈奴,就封他为君,李阳却无半分激动,为什么?若本相没猜错的话,他李阳其实也心中自知,一个冬季是不可能统一匈奴的,所以听到皇帝的许诺,他才会心平如水,毫无波澜。”

    众人恍然大悟的点点头,赞道:“还是冯相看事透彻啊。”

    冯去疾笑道:“我朝臣子要想封君,何其之难,若匈奴这般容易统一,那这封‘君’,也就得来的太容易了。”

    这时,其中一人略有担忧的道:“可是,这个李阳不能以常理来看待啊,半年前,他就凭五百兵,只用了三日,便是连收沛县、下相两城,简直就是一个奇迹。这次,万一他再弄出一个奇迹来了,岂不……”

    “你想多了!”

    冯去疾轻笑一声,道:“半年前的平乱,李阳的足智多谋,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三天之内,连收两城。可是,匈奴之战,岂是乱民可比?这等奇迹,是绝不可能发生第二次的。”

    说到这里,冯去疾一脸肯定的道:“要想统一匈奴,没有五年以上,那是绝无半点可能!莫说统一匈奴,就算是南征百越,屠睢率领五十多万大军分五路南下,那也是历时足足五年时间方才统一的啊。”

    众人再次连连点头,觉得冯去疾这话说的极有道理。

    百越,最起码他们有城有寨,要想征战百越,尚还能一城一寨的攻打。

    可是匈奴,乃是游牧民族,机动性极强。他们往往有可乘之机时,便攻,无胜算时,便逃,让你毫无办法。

    若要想与匈奴决战,就得用重多的兵力,先做到围其退路,方才能逼其部队决战,否则根本连个正劲的战役都难以实现。

    也正是因为如此,蒙恬当年也只是将匈奴赶出阴山以北,而无法像百越那样,做到歼灭匈奴军队。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宁愿花五年时间,派屠睢率领五十多万大军分五路南下,统一百越,而北征匈奴的蒙恬,只收复河套,便结束了征战,改而以举国之力,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原因也正是如此。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匈奴可驱,不可灭!

    他李阳,想在一个冬季统一匈奴,纯粹做梦。就算他是神仙,那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见众人放下了心中这些不必要的忧虑,冯去疾道:“只要我等能让新政失败,就算李阳在匈奴打了几场胜仗,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新政才是我们与他的角斗场啊!”

    众人点头,心中再无忧虑。

    相反,他们已经隐隐地能想到将来的结局了。

    李阳与匈奴大战,小有军功。

    可是,回到朝堂,新政已名存实亡,这时开春在即,新政再不可为,最终新政土改失败,老氏族和士族、新贵,群起而攻,为了大秦社稷,陛下必然拿李阳问罪!

    李阳倒,朝政再入冯相之手,大局定!

    想到这些,白正等人,顿时信心满满,离开冯相府后,就准备开始对新政展开行动……




第二百一十六章 长城大营
    经过数日的行军赶路,李阳终于是进入了上郡的境内。放眼望去,一条巍峨、逶迤的长城,已隐隐映入眼帘。(上郡,辖地约今陕西省中北部级毗邻内蒙古部分,秦设21县。)

    秦灭六国后,在此设置郡县,蒙恬率三十万军,镇守于此,修筑长城,卫戍北方。

    所以,在那段巍峨的长城关隘之处,有一大片建筑,建有守台、戍卒营房,看上去犹如一座城池,里面驻有三十万边军,这就是大秦的长城大营。

    这座关隘边军镇营,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北方长城沿线最大的要塞之一,是长城以北的重要军事重地。

    与此同时,长城大营,幕府。秦时,凡将军以上皆设有作战指挥机构,称为幕府,幕府中设有各种指挥机关和参谋人员,达数十人之多。

    “报!”

    此时,一个士兵快步走入长城大营的幕府。

    府内议事厅中,上方坐着一名精壮的中年将军,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长城边军的统帅,上将军王离。

    此时,在厅内左右还有十数名将校军官。

    “报,征北大军已至城外十里!”

    “哦?终于到了么!”听到士兵奏报,坐在厅中主位的上将军王离,眉头一挑,立刻起身,道:“所有将校,随本将一起至城外恭迎院长!”

    “王将军,有此必要么?依末将看,在营门口迎接一下便可以了。”

    说话的这名将领,是副将苏角,原为秦将蒙恬部将,现在是长城大营的副将。

    众诸纷纷点头,另一名将领道:“是啊,虽说他李阳是国政院的院长,此次统辖我长城边军,但是此人终究是一文官,何德何能,让我等至城外恭迎,这也太抬举他了吧?”

    军中讲的是军功资历,要受人敬仰,就需靠卓著的功勋,而单靠官阶,怎能叫诸将敬服。

    也正是因为如此,长城大营的诸将,对李阳都不怎么感冒。

    一个文官,跑来统领他们这一群将领,这已经让这些将领不服气了。论打匈奴,朝里的蒙恬,和长城大营里的王离,哪个不比他李阳在行?

    只不过,皇帝既然下旨,命他为主帅,节制长城大营,大家只得遵从。但是,这会儿王离竟要大家一块跑到城外去迎接,这就让人接受不了了。

    说句难听点的话,这也太给他李阳面子了吧?

    另一名将领道:“我等又不是郡县官吏,我看苏将军说的没错,在营外迎接一下就可以了。”

    王离脸色一冷,扫视众将,沉声道:“怎么,这主帅要换了,你们连本将的话都不听了吗?”

    “这……”

    众人一愣,苏离道:“将军,我们这不是替你不服么,论征战匈奴,他李阳怎比得过将军。”

    众人道:“没错,我等守卫边关多年,论征战匈奴,没有人比我等更在行了。而他李阳,不就是半年前平了一次南方的乱象么,依末将看啊,他那次平乱纯粹靠我大秦军威,一仗都没打,就把反贼给吓得投了降。换匈奴试试,五百兵,莫说打匈奴上万人,就是遇到一千匈奴兵,他李阳也没办法战胜。”

    王离见到众人愤愤不平的样子,不由厉声道:“够了,这样的话待院长来了,可不能再说了,我等皆唯皇命是从便可以了。”

    苏离叹了口气,点点头。

    “走吧!”

    王离手一挥,当先走了出去,诸将见到这般,也只好跟了出去……

    李阳任征北主帅,要说最不爽的人,其实应该就属他王离了。

    自接替蒙恬,执掌长城大营,这才两三个月时间,这长城大营主帅的位子都还没捂热乎呢,这主帅的位子就被李阳给夺了,这换谁会心里好过呀?

    而且,换李阳为长城大营主帅,还是为了征战匈奴,这就更让王离郁闷了。

    征战匈奴,这可是立大功的机会啊。当初,蒙恬就是征战匈奴,立下了不世之功。

    而如今,大秦欲再次征战匈奴,按道理来说,挂帅出征的人,就应该是他王离,毕竟他现在是长城大营的主帅。可是,结果征战匈奴的机会到了,自己却变成了副将。

    王离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简直气到六窍生烟。

    不过,就在两日前,他收到了父亲王贲特意送来的书信。

    父亲在信中言明,一定要他不可有半点不满,而且不仅要敬重李阳,还必须唯李阳号令是从。

    用父亲王贲的话来说,你身为长城大营的主帅,执掌三十万边军,长年在外戍边,位高权重。

    手握重兵者,历来就最让君主忌惮,故而,事事须小心谨慎为上。

    而如今,皇帝任李阳为征北主帅,节制长城大营,那么你如果有半点不满,或有抗命不从的意思,就等于是抗皇命,甚至会给皇帝一种拥兵自重之意,此乃边军为将者,大忌也!

    另外,征战匈奴,乃立功之机,你若不敬主帅,李阳便不用你,改用他将,届时白白错过了立功之良机。

    更重要的是,你若不敬主帅,或而抗命,征战匈奴大胜,你无功有过,征战匈奴若败,大过皆归于你,单是一条不遵军令,致征北大败,就能让王家大难临头。

    身为王家之孙,王离自小就明白一个道理,为臣为将者,如若遭君主忌惮,便是万难来临之时。

    当初,祖父王翦乃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功绩卓著,拜太师,封为武成侯。却选择了急流勇退,告老归乡。为什么,不就是怕遭皇帝忌惮么?

    父子两代掌兵,皇帝能放心吗?

    所以,为了不沦为第二个白起,祖父王翦选择了隐退。
1...120121122123124...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