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壶中洞天
……………………………………
公元十一年,秋。(ps:前文有讲过,主角改了纪元法,将秦国统一六国那年定为元年。)
自春季南下视察,如今整整过去了将近半年时间,李阳一行人也终于完成了南下视察的工作,然后经由湖南,入湖北,至巴蜀,回到了关中咸阳。
南下视察工作,可以说是比预想中的还要顺利,甚至可以说是比预想中的还要好。
不仅发现了像张良,公输册这样的人才,而且在公输册的才能下,跨越了千年的后世飞剪船技术得到了理解和应用。
这可是航海史上的一大飞越啊,李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秦的飞剪船的问世,指日可待。
届时,大秦无论是航海商贸,还是海军建设,都将向前大跨步的迈前。
美洲的农作物、橡胶,皆可以大量的通过海上贸易运回大秦,而大秦的海军,更是可以称霸世界,特别是在公输册发明的火炮加持下,试问在海洋战争当中,谁能与装备了火炮的舰队匹敌?分分钟就能把你砸得木屑横飞,灭个干干净净。
总之,只要飞剪船打造出来,大秦争霸世界的目标,便可充满想像空间。
此次南下视察,除了航海制造业有了巨大的进步之外,李阳在南方,还继续加大力度鼓励南方的水晶、琉璃的生产。
同时,还指导他们制造玻璃。
因为水晶和玻璃工艺品,将来可是完全能够在世界贸易当中赚大钱的商品。
毕竟在历史上,玻璃是人类发明的最早的人工材料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贸易品,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华夏原本的丝绸之路上,中国以丝绸为大宗贸易商品输入西方,玻璃则是从西方输入中国的主要贸易品之一。在西亚埃及和欧洲,玻璃一直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与黄金宝石同值。
可以这么说,只要大秦能大量的生产玻璃工艺品,在将来的世界贸易下,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换回世界财富。所以,水晶、玻璃工艺,这可是一个巨大的金矿。
以此同时,此次南下视察,李阳亦有不满之处。
那就是交通速度!
对于后世习惯了飞机、高铁等高速交通网络的李阳来说,这种靠骑马赶路的交通,实在是太慢了。
从咸阳,至南方广东,一个来回就过去了半年时间,这能不让后世的李阳感到蛋疼吗?
这赶路费时费日也就算了,最重要的是,南北之间的货物运输,才是最麻烦的。
此次南下视察,他便发现,因为交通运输的不便,南方许多货物都是不会运往北方的,特别是新鲜的瓜果蔬菜,以及容易在途中变质的货物。而北方的货物,同样的很少运往南方,这就造成了大秦南北之间的商贸不便流通。
对于一个国家,国内的商贸货物都不便流通,那要想建立商业社会,发展手工业,达到繁荣经济的目的,便不可能达到了。
所以,在李阳看来,这种情况是必须要解决的。
飞机、火车,目前肯定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运河,却是完全可以的。
所以,李阳决定回咸阳之后,便计划开启运河工程,决定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一个统一的水运网,提前千年实现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奇迹。
如此这样一来,不仅大秦国内,南北货物可以经水运网流通,而且就算是海外的货物,也可以在海河交汇的码头转运,直通大秦国内的各个地区,简直不要太方便了。
当然,这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可完成的,但是千年大计,总得要迈出第一步不是?
…………
马队入关中,直入咸阳城。
见到这熟悉,又陌生的京畿都城,李阳心中也是十分激动,且颇为感慨的。
熟悉的是,这里是咸阳。
陌生的是,如今才半年时间,咸阳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
规划整齐宽阔的街道,两旁种满了植物,使得整个咸阳城的街道看上去呈现出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景象。
有的是四季绿植,如今秋季,依旧郁郁葱葱。
有的街道种的是银杏,一片金黄灿烂,景色绝美。
更有那咸阳城中央的公园,虽还未完工,但却已初窥其形,而且花草树木,也已植栽,看上去就好像在这繁华浩大的咸阳城中央,出现了一片绿地花园,令人赞叹不已。
说实话,李阳对扶苏这个人还是非常感慨的。
这个人,在历史上因沙丘之变,被伪造的诏书赐死。这也使得大秦帝国,最后葬送在了胡亥的手里,不得不说令人感到十分可悲可叹。
而如今,因自己的到来和努力,不仅改变了大秦的命运,也改变了扶苏的命运。
嬴政虽离开大秦已有一年之久了,但是在扶苏的监国下,大秦却是走的非常的平稳,这便是让李阳最为感到欣慰的事情。
在国力强大的前提下,主政之人心存仁爱,亦可无为而治,这对百姓来说是最幸福的时代。而扶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历史上太多君主帝王,为了自己的功绩和欲望,可以不惜劳民伤财。而扶苏虽然也想要为了自己的功绩,对咸阳城大面积搞“弓虽”拆、搞重建的,但是在李阳的劝说下,他可以放弃,这便是最好的证明。
最让李阳感到欣慰的是,扶苏一举铲除了白正一党,坚定推行新政变革的国策不动摇的消息。
这不仅代表扶苏对他的信任,更代表着未来大秦将继续不动摇的推行新政变革这一国策,这是李阳认为最重要的。
因为历史上,许多图强的变革,其实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没有得到深入的推行,往往下一任君主便废止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而李阳在扶苏的身上,看到了大秦将继续推行新政的希望。
看着这美化了的花园都城,李阳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首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这首诗中的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作者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对于同样是理想主义者的李阳来说,他想要做的就是将诗中海市蜃楼般的幸福,变为现实。
他要用后世的知识和眼界,改变这个世界,让大秦梦,开在自己的幸福之海上,开在自己的理想的追求中,让大秦百姓现实诗中的一切,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让幸福的生活能够飞扬,让大秦帝国能够腾飞!
这是李阳的理想,亦是他认为穿越到这个时代唯一有意义的精神追求。
………………
ps:晚上还有更新。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三百四十四章 做人要谦虚
李阳此次返回咸阳,并未派人事前通报,所以入了城之后,风尘仆仆的他,便径直回了镇国君府。
这一路可谓是十分劳累的,回到府,阳滋便为他宽衣沐浴,洗去这一身的疲累。
“夫君此次南下视察,舟车劳顿,人都变瘦了许多!”
看到李阳此次半载,人都变瘦了,蹲在浴池边上替李阳擦着背的阳滋,整个人都有些心疼了。
听到这话,李阳心中份外温暖。
阳滋还是那么美,更重要的是,他相信对方的关心是出于真心的,因为此次咸阳老氏族之变,就是多亏了自己这位妻子帮忙。
“叫老公。”李阳回头笑了笑。
“老公!”阳滋娇羞的唤了一声。
“叫的魅惑些……”李阳变本加厉。
“老~公……”
“亲一个!”
“不要!帮你洗澡呢……”阳滋摇摇头,嘟着小嘴。
“那就一起洗,哈哈!”李阳才不管她,双手搂住她的腰往浴池中一拉,只听一声尖叫,阳滋便整个人落在了李阳的怀中,溅起一阵水花。
正所谓小别胜新婚,何况二人离别了半载,搂着半年未见的娇妻,李阳直接就兽性大发。
他直接抱住阳滋,将她那修长的双腿分开,阳滋亦十分配合的将双腿缠绕在李阳的腰间,然后上演了一幕少儿不宜的动作大戏……
…………
“太傅,太傅……”
就在李阳挥汗如雨,激情酣畅之时,扶苏这时候却赶巧的冲入了院中。
在扶苏的身后,还跟着李斯、萧何、韩信、张苍、纪偕等人。
“长公子,我家公子此时正在沐浴,长公子及诸位大人,厅中稍待吧?”吴伯一见扶苏来了,便赶紧迎上前去。
哪知,这扶苏压根就不愿去厅中等,道:“那我去替太傅擦背!”
说着,就要往浴室赶去。
吴伯何等精明之人,刚才他就听见浴室中传来阵阵娇喘,显然公子在干好事,不容人打扰。于是赶紧拦住扶苏,道:“长公子,公主已在里面替公子擦背,长公子还是厅中稍候,公子沐浴完,小人便会禀报。”
“孤就在这儿等,哪都不去!”扶苏一摇袖,干脆守在了浴室外头。
他等就等吧,还直冲里头喊:“太傅,您舟车劳顿,需不需要孤来替你擦会儿背?”
…………
门外的动静,自然清晰的传入屋内。
李阳直接晕倒,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他长这么大,就没见过这么不懂事的家伙。难道不知道我在干你妹吗?
十分郁闷的李阳,直接“兴”趣全无,只好提前结束了战斗。然后从浴池中起来,穿好衣服,将浴室的门打开。
这门一开,李阳就更无语了。
好家伙,原来这不懂事的人还不止扶苏一个,而是一群人堵在浴室门外。
我倒,你们还是人吗?
“太傅!”
完全对李阳无语的表情视而不见,扶苏就急忙凑近前去,赶紧揖了一礼,脸上满是高兴。
他不得不高兴啊,自己“凭一己之力”,弹指之间,便叫白正为首的旧族一党,灰飞烟灰了,这可是父皇和太傅当初都没办到的事情。
如今太傅回来了,定然是要被太傅好一顿猛夸的嘛。
所以,扶苏能不高兴,能不兴奋,能不第一时间跑过来装逼挨夸吗?
看到扶苏那笑呵呵的嘴脸,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这个人还是长公子扶苏?李阳只好将心中不快忍了下来。
“长公子,你怎么来了?”李阳问道。
扶苏道:“我等听闻太傅回了咸阳,于是便放下手中之事,结伴来见。”
李斯等人此时赶紧一揖:“镇国君!”
李阳回了一礼,虽然兴趣被他们给破坏了,但是自己一回咸阳,他们便第一时间来拜见,李阳心里还是很暖的。
“诸位大人有心了!”李阳感谢道。
其实,秦朝对官员或下属是不称大人的,只是李阳习惯这么叫,朝中众人也都明白大人,即指官员,亦代表对官员的尊称。用李阳的话来说,就是官员不论大人,皆是百姓之父母官,称官员为大人,就是要让官员知道为官应当爱民如子,所以大家对李阳口中的“大人”一词,倒是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了。
这时,阳滋也从室内走出。
李斯等人立刻躬身,亦赶紧对阳滋见礼:“公主!”
他们对阳滋如此尊重,不仅是因为她是李阳的妻子,也不仅仅是因为她公主的身份,正是因为他们都知道,此次扶苏铲除白正一党,其背后谋划之人,就是眼前这个女子。
这可不是一个平常女子,所以大家不得不对其心存佩服和敬畏。
阳滋微微还了一礼,笑道:“诸位大人,厅中品茶吧!”
“喏!”萧何等人应是。
话落,李阳便带着这几个“冒失”的家伙移步议事厅。
“这次南下视察,来回便是千里之途,确实份外劳累,方才沐浴一番,倒是又变得一身轻松了,哈哈。”李阳笑了笑,然后转头问李斯:“朝中诸事可还顺利?”
开口第一件事就是问朝中之事,可见李阳对国事的上心。
李斯回道:“镇国君放心,朝中一切安好。”
扶苏亦赶紧笑道:“太傅勿要为朝中事务担忧,有孤在,不会出什么乱子。”
说着这话的时候,扶苏嘿嘿的笑着,一副你快来夸孤的猥琐样子。
看到扶苏那一脸期待别人夸他的贱相,念在他坚定的支持新政的份上,李阳还是没有让他失落的,笑道:“此次白正乱政,长公子确实做的不错,令臣不得不刮目相看!”
“哈哈哈,哪里,哪里,太傅过奖了!”扶苏一听,顿时笑得花枝乱颤,连连摆手,谦虚道:“孤只不过是办了一件父皇和太傅都没解决的麻烦罢了,不值一提,哈哈……不值一提,孤还得继续谦虚地向太傅学习,嘿嘿。”
李阳:“…………”
众人:“…………”
李阳直翻白眼。
谦虚?
我谦虚你妹!
你这叫谦虚?
随便一夸,你就上飞了都。
李阳也是无言以对了,只好干脆不你鸟这货了,转而问纪偕:“今年的秋收如何?”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三百四十五章 物流困局
如今已是秋季,各地的谷栗差不多也收的差不多了。
只不过,李阳唯一不确定的是,户部有没有这么快将今年的收成统计出来。
纪偕是户部尚书,所以钱粮之事,自然归他管。
见李阳问话,纪偕赶紧回道:“回大人,目前江苏、广东、浙江、福建、江西等南方各行省的秋收奏表还未到,但是关中其余各省到是将秋收数据呈送过来了。值得高兴的是,这些省份今年的收成,几乎都达到了往年的三倍!属下认为,江南各省亦八九不离十了。”
“哦?真的增长了三倍之收成!”李阳一听这话,顿时大喜。
粮食增长三倍,那就等于是说,大秦的温饱问题就完全得到解决了。
大秦不用再担心粮食温饱问题,自然就可以放开手脚发展手工业,以及经济建设了。
想到这里,李阳心中无比的高兴。
纪偕道:“目前关中各地,确实如此。我大秦十数年来,就还没有过如此大的收成,这可真是大秦之幸,百姓之幸啊。当然,这一切也全因大人之功劳,一是发明改良了犁,同时将东胡和匈奴的牛马运往中原,使得耕种效率提高数倍,加上大人推广的玉米、红薯、土豆产量惊人,又能于旱地种植,如此方才有了这巨大的曾产。要不然,单靠谷栗,亦是不可能让收成增长三倍。”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纪偕的分析,一同道:“此次我大秦喜获丰收,大人居功至伟。”
李阳摆摆手,笑道:“若要论功劳,其实这首功,当属徐福是也!如果不是它跨越万里海洋,从少昊洲将这些新农作物运回来,又岂会有今日的收获,我等应当为他记上这一大功。”
“大人所言极是,徐尚书功劳甚大!”众人连连点头。
对于徐福居首功,大家还是没有任何异意的。
而且,李阳确实很同情徐福,这么老了,还两次远渡美洲,这种差事一般人可受不了。
第一次,是去运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的种子。这前脚刚回来,人都还未歇息几日,便又跟着嬴政返回美洲去了。
说实话,李阳都有些心疼这老家伙了。
只不过,徐福身为外交部的尚书,而且航海经验丰富,两次远渡美洲,除了他,李阳也实在找不到其他的人选可以替他去。也就只能苦着他了。
这劳苦李阳无法找人替他,但是这功劳,李阳还是必须替他记下的,大秦唯一能回报他的东西,就是这份荣誉了。
所以,当下李阳便道:“教育部必须将徐福的事迹,写进教科书中,让世人皆知其丰功伟绩,同时也让我大秦百姓,学习他那为国,为民谋福的高尚精神。”
萧何等人连忙应喏,对徐福亦是充满了敬意。
扶苏也十分赞同的点点头,道:“徐尚书功在社稷,利在万民,待父皇回来后,孤必会为他请功。”
说到这里,他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又道:“对了,太傅此次南下视察,可有收获否?”
众人听闻此话,皆好奇的望向李阳。
李阳点点头:“收获自然有。这最大的收获,便是在琅琊发现了公输册这位人才!其在机械、制造方面,可谓是世之奇才。有此人执掌工程制造署,主导海船的打造,臣相信大秦的海船,乃至整个制造业,都将得到快速发展。”
“哦?我大秦竟有此等奇才!”
扶苏不由感到惊讶。
李斯等人,亦是一脸惊叹之色,显然都对公输册此人感到好奇,不由道:“看来,有机会定要见一见大人口中的这位天才不可。”
众人纷纷点头,就连扶苏都一眼想见一见的表情。
在他们眼里,李阳就已经算得上是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精通百家学问的绝顶天才了,而这位公输册却能让李阳还连口夸赞,那这个人就绝对不简单了。
李阳笑了笑:“日后自是有机会见面的。”
众人点点头。
这时,扶苏又道:“太傅,还有何奇人趣事?”
李阳笑了笑:“奇人世上本就难寻,趣事倒有不少,不过今日臣倒不想提趣事,因为此次臣南下视察,其实除了奇人趣事,亦发现了大秦眼下的一大困局。”
“困局?”
一听这个词,众人皆是神情一紧,纷纷凝重了起来。
“是何困局?”扶苏也怔住了,赶忙问道。
李阳道:“物流运输的困局!”
“物流运输?”
众人一脸懵逼,很显然,物流一词,此时还未有人听过。
李阳看出了他们的不解,于是道:“物流,就是指物货的流通。物流交通是指以交通运输的方式将货物流通。此次我出咸阳,经山东,南下江苏、广东,然后经由江西、湖南、湖北、巴蜀,返回咸阳,这一路由南至北走来发现,因为运输的不便利,我大秦南北之间的许多货物皆不流通,这对大秦来说,可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困局。”
这一回,众人总算是听明白了,于是大家微微点了点头,露出了思虑的表情。
李斯道:“南北之间的货物,其运输确实是一困局,,相距千里,路途遥远,许多货物来不及运送到目的地,便已变质。而一些不会变质的货物,这千里运送过去,成本亦是十分之高昂,这也是造成南北之间货物不流通的一大障碍。”
萧何也道:“是啊,运输成本太高了,南北之间的货物自然也就很少流通。”
张苍道:“这南北之间,相距千里,要想改变,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众人纷纷点头,十分赞同这句话。
确实,如今的大秦一统六国,疆域实在是太广了,要想大秦各地区的货物能得到畅通,谈何容易。
扶苏道:“其实,父皇也曾为了此事费了不少心血,所以才举全国之力,修了驰道和直道。”
秦驰道主要用交通,方便皇帝出巡,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国道”。而秦直道用途主要是军事作用,可以作为运兵通道。
秦驰道,以咸阳为中心,可通往全国各地。而直道,则只有一条,通往九原郡,全长700余千米。
其实,秦始皇修的驰道和直道,已经是中国历史上,交流道路上的一大创举了。
李阳道:“虽说陛下修了驰道,但对南北之间的货物运输来说,依旧尚难,还需另想它法来解决这一困局。”
“难道……太傅有办法?”扶苏好奇道。
众人一听,也纷纷好奇的望向李阳。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运河
在大家看来,要想解决大秦南北之间的交通运输困局,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不过……
眼前的这个人是谁?他可是李阳!独具通天之智,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精通百家学问,无所不能。
以往的每次困局,不都是在他手中将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吗?
所以,众人都一脸期待的看向李阳,心想如果真的要解决大秦南北之间交通运输的困局,这世上唯一眼前的这位镇国君才能有想法了。
看到众人好奇的目光,李阳点点头道:“办法我倒是有一个,不过要想实现,却也非易事啊。”
“哦?大人果真有办法!”一听,大家顿时大喜。
扶苏也很开心,赶紧催问道:“太傅是何办法,您快说来一听。”
李阳道:“修运河!”
“修运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