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壶中洞天

    ……………………

    ps:还有一章,正在码。




第一百五十四章 民族融合(为月票增加一千票加更)
    蒙恬此话一出,大殿上的文武百官,纷纷陷入了沉默。

    因为蒙恬所言,确实是现实当中的无奈。匈奴是游牧民族,他们没有城池,没有房屋,常年生活在马背上,游走于草原各地。

    你若派大军奔袭过去,能战,他们便战,不能战,他们便逃,你根本就拿他们毫无办法。

    这也就是为什么,蒙恬之前将他们赶出了河套地区之后,并没有再继续攻打匈奴,因为继续奔袭追击,也是徒劳。

    难道,秦军能一直守在千里之远的最北边的苦寒之地?

    这不仅粮草无法运送过去,就算粮草能够保障,秦军也没人愿意去受这种苦。

    而且,草原茫茫,无边无际,秦军就算守在北边,你也难保前一刻逃去的匈奴军队,是不是又从其它地方进入了草原。

    所以,战无可战,守无可守,只有驱赶一途。

    对于这一点,其实嬴政也是非常的清楚,非常的无奈,要不然,凭他的王霸之气,早就让蒙恬把匈奴、东胡、月氏、恙等游牧民族,通通一次性灭个干净了。

    之所以这些游牧民族至今还活跃于大秦边境,就是因为他们完全是机动性的,你没办法灭之。

    也正是因为如此,秦始皇才会不惜劳民伤财,以举国之力修建万里长城。

    因为只有修建长城,才能阻挡这些游牧民族的骚扰侵袭。

    作为一名穿越者,李阳知道在后世,有很多人觉得长城的作用并不大,其实,这完全是因为后世的现代科技作用下,造成不少后世的人低估了长城的作用。

    其实,长城对于中国来说,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它不仅影响我国的格局,还影响了世界的格局,甚至很多欧洲人都很讨厌秦始皇。

    我们知道,游牧民族因为人口的增长,他们是无法自给自足的,所以必然的要去入侵抢夺。

    但是,由于长城的存在,使得很多游牧民族被隔绝,不能进入中国来掠夺耕种民族的粮食。但他们的生存还得继续,不得已,他们就只能走上西迁的道路,这样一来欧洲国家就迎来了很多外来人口。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匈奴、突厥、柔然、蒙古等大型草原帝国,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型部落,他们一波一波的进攻欧洲,让欧洲人民苦不堪言。因此,长城的存在可以说,间接的影响了整个亚欧大陆乃至世界的格局。

    而长城,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虽然依旧经常会有游牧民族入侵骚拢,但是那并不能说明长城没用。

    其实,他成功阻挡了很大一部分的游牧民族了,要不然,中国受到的游牧民族入侵将多到难以想像。

    而有了长城之后,游牧民族要想入侵中原,就必须绕好大一圈,这让一些付不起代价的游牧民族就放弃了,加上当中原国力强盛之时,就更是断了游牧民族的念想了。

    因此,长城的功劳,是非常大的,它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农耕文明,这皆是秦始皇的功劳绩。

    匈奴无法灭尽,这事都把秦始皇逼到要修长城来防御的地步了,试问,满朝文武又有谁会有应对之策呀?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那是相对无言了。

    嬴政也叹了口气:“要想彻底灭尽匈奴,除去此北方之隐患,如今看来是无法做到了。”

    蒙恬点点头:“确实如此!”

    “李阳,别人时常夸赞于你,说你是智慧通天,足智多谋,平时也是鬼主意层出不穷,这次也想不出办法了么?”见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没有主意,这时嬴政转头看向了李阳。

    其实,这个问题对李阳来说,也是同样的非常难以想出合适的计策。

    要是应对之策有这么容易想到的话,又怎能把秦始皇逼到修长城的狼狈地步呢?

    纵观历史,哪怕就是汉武帝时代,倾尽大汉举国之力,也只是将匈奴赶出了漠北,并不能真的灭尽匈奴。

    所以,作为一名穿越者,李阳非常的清楚,就算秦军再厉害,灭尽游牧民族是永远也做不到的。

    除此之外,就只剩两种选择,要么赶跑,要么同化。

    想到这里,于是李阳回道:“回陛下,灭匈奴,不一定是杀光他们,亦可同化他们。”

    “同化?”

    嬴政一听这话,眉头一皱,甚是不解。

    众人也十分好奇,李阳所谓的同化,是为何意?

    “没错,同化!”

    李阳胸有成竹的点点头,见大家似有不解,接着便解释道:“所谓同化,就是将他们融入到我们华夏民族中来,在我华夏巨大的文化优势和人口优势下,让边疆游牧民族的原始特征,无论是文化还是血缘,逐步淡化,让他们在这个华夏民族的大熔炉里逐步和我们融合,使其民族界线渐渐模糊。如此一来,草原上便没有了匈奴,有的只是大秦子民。”

    “融合?同化?”

    顿时,所有人都被李阳的这种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新奇策论给惊愣住了。

    一时之间,满朝文武,纷纷陷入了沉思当中,久久不语。

    嬴政也是紧锁着眉头,深思着李阳的这个所谓的同化融合之策论。

    麒麟殿上,一片苦思冥想。

    一些人,一会儿若有所悟,一会儿又再次陷入不解,一会儿似乎觉得精妙,一会儿又面露难色。总之,麒麟殿上的群臣,表情那是相当的复杂。

    过了一会儿,嬴政似乎依旧多有不解,质疑道:“此策论,虽然极妙,若是真的能把匈奴游牧民族,与我大秦华夏民族融合为一体,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但是……能够同化融合的了吗?”

    众人也是为此感到担忧,并不看好,于是皆朝李阳望来。

    李阳信心满满的点点头:“陛下,我华夏民族是何等的存在?我华夏民族的文化又是何等的存在?说我们是代表着这天下最高等的文明,都一点也不为过。只要将外族放到华夏民族这口大融炉中,要想将他们同化、融合,简直轻而易举。不信,你看那百越,亦是夷族,如今方才五年间,便已是和我们华夏民族融合为一体了。”

    “何况,匈奴这些‘游牧民族’本身就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血缘,是由草原上大大小小各种部落组成的,所谓的匈奴,并不是一个民族的称呼,只不过是部落老大的名字而已。而且,他们为何不惜性命对我大秦入侵掠夺?还不是为了生存。只要我大秦可以给他们安生的日子,能让他们不受饥寒之苦,他们又怎会不愿意融入我华夏民族乎?”

    说着这话的同时,李阳想到了后世的草原同胞,虽然他们的祖先也是游牧民族,可是李阳却视他们为华夏一家。

    说到底,李阳要灭的,并不是游牧民族,灭的是匈奴这个部落。这就好比,秦国灭六国一样的道理。

    要灭的,并非是六国的人,而是要灭六国的政权组织。

    只不过,匈奴这个部落组织,它不同中原的六国,只要攻城就能灭之。匈奴这个部落组织,它是会走的,会移动的,所以很难像灭六国那样去攻灭。

    既然灭不了匈奴部落这个政权组织,那就直接同化、融合他们的人。

    连草原上的人,都被同化、融合成华夏一体了,试问,这草原上还会有匈奴部落吗?

    作为一名穿越者,李阳可是非常的清楚。

    自春秋战国开始,中原就一直与游牧民族攻战不断。

    秦汉亦是如此。

    可以说,中原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一直延续了两千年左右,从未停过。

    期间,不管是秦朝,还是汉朝,亦或盛唐,不管你国力多么的强盛,几乎都未能彻底解决游牧民族这个心头大患。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清朝,最后……清朝却是将持续了上千年的游牧民族大患,彻底的根除了。自那以后,民国、新中国,游牧民族就和中原民族成了一体,成为了一家人。

    清朝是怎么做到的?

    就是四个字:同化、融合。

    说句难听的,就连建立清朝的女真族自己都被汉民族给同化、融合了。

    经历了无数个朝代,一切武力,或是倾尽举国之力都没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却是不费一兵一卒的就彻底解决了。这或许是清朝以前的所有历朝历代的皇帝,做梦都不会想得到的。

    说实话,这也确实是清朝的一大功绩。

    也正是因为知道中国上下两千年的历史,所以李阳非常肯定,要想彻底解决游牧民族,唯有靠同化和民族大融合。

    因为草原那么大,总会有人的。今天会有匈奴,明天会有东胡,后天会有其它地方过来的其他游牧民族,你永远也杀不光,杀不尽。只有同化和融合才能做到,来一个,融合一个,来一群,我就融合一群,我让你们成为华夏民族一体。

    你们不是爱打仗吗,不是爱骑射吗?那就参军,加入秦军,建功立业,替“咱们”的秦国一起去远征欧洲,一起去统治全球!

    …………………………

    ps:为月票增加一千票(破2000票)加更!晚上还有更新。

    顶点



第一百五十五章 论计
    “陛下,臣觉得中丞相此策,或许可为。”

    听完李阳的那一番长篇大论之后,李斯首先出列表示了对同化、融合之策的赞同意见。

    “臣等也觉得此策可为,且不战而屈人之兵,中丞相此策可称之为上策也。”萧何和曹参亦是附议。

    嬴政见有人赞成李阳的策论,不由也点了点头。

    说实话,他真的没有想到,长久以来,对匈奴等游牧民族束手无策的问题,居然李阳都能想出应对的办法,这着实让嬴政感到不小的意外。

    要知道,游牧民族的问题,可是逼得自己为此倾举国之力修筑长城来解决啊。而如今,李阳居然就在一个早朝的时间里,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妙策。

    虽然,这个妙策是否真的管用,暂时大家也还不敢肯定。

    但是,最起码这个策论听上去还是颇有道理的。

    李阳说的没错,南边的百越南夷,也不过就是四五年的时间,就已是和华夏民族融合成了一体,而同样是外夷之族,北夷匈奴,若是也看成是百越南夷一样,岂不是也照样可以将他们融入到华夏民族当中来?

    所以,李阳的计策,初听有些让人不以为意,甚至觉得有些荒谬,不杀匈奴,却想着可以灭掉匈奴,这多少都会给人一种近乎荒唐的感觉。

    可是,若是拿百越南夷来看的话,就会发现,李阳讲的这个策论其实又极有道理,而且越想越是耐人寻味。

    在这一刻,嬴政是真的很想赞一下李阳,这家伙还真是一个奇才,什么新奇的主意都能想得出来。比如,这同化、融合的策论,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得出来的。

    当下,嬴政便点点头,道:“若是如李阳所说的那样,把北方的匈奴,比作南边的百越,这同化、融合之策,确实可行。冯相、蒙恬,你们觉得呢?”

    冯去疾赶紧出列,回道:“中丞相此策,极为新颖,颠覆了臣等以往对待匈奴的方针和思路,所以臣一时不敢妄下定论。不过,臣觉得就算要行此策的话,亦是要先想个周详的实施方案,否则光有一个策论是无用的。”

    蒙恬也点了点头:“冯相所言极是!中丞相此策,亦是让本将眼前一亮,只不过要如何才能让匈奴愿意融入到我华夏民族,末将觉得这才是最难的一点,所以还需好好想出一个可实施的方案来才行啊。”

    众人也纷纷点头,赞同蒙恬的看法。

    匈奴好歹也是北方草原上的一方势力,总不可能乖乖的投怀送抱,归降于大秦,安心的做个华夏子民吧?

    若真是这样乖巧听话,又怎会让我大秦举国修建长城呢?

    所以,这时大家倒有些觉得,李阳的同化、融合之策,似乎有些难以达成了。

    “蒙恬,你之所言确实是个问题啊。”

    嬴政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眉头立刻就紧锁了起来,转头望向了李阳,道:“李阳,关于蒙恬所提及的问题,你如何看?”

    李阳轻轻一笑,不以为然的道:“陛下,若是我大秦积弱,要想同化、融合匈奴,确实较难。可是,如今的大秦,是何等的强大,要融合匈奴,绝非难事。”

    “哦?你口气不小啊,难不成你心中已有对策?”

    嬴政大感好奇。

    当然,大家听到李阳如此信心满满的语气,也是饶有兴致的望向了李阳,很想再听听他能讲出什么“高论”来。

    李阳不足为奇的笑了笑,道:“回陛下,臣确实心中早有对策,要不然臣也不敢随口就把办不成的民族融合策论讲出来嘛。”

    看到李阳又露出一副装逼脸,嬴政心里也甚是无语,要是李阳是自己的儿子,比如是扶苏的话,他真的会一巴掌呼上去,没事卖什么关子?

    不过,李阳就这个尿性,嬴政拿他也是毫无办法,只好道:“既有对策,那便快讲吧!”

    李阳把关子卖足了,这才点点头:“要融合四夷,正如我之前所说,前提条件在于一个字,强!”

    “只要华夏民族够强大,便能轻而易举同化四夷,将四夷融合为华夏一体。而如今,我华夏民族,在大秦的引领下,便是自春秋战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强盛时期。所以,同化、融合四夷的前提条件,已经有了,南夷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如何让匈奴愿意接受我华夏民族的融合,其实很简单,那便是学东胡王。”

    说到这里,李阳笑了笑:“东胡王不是直接派使者去匈奴找冒顿,逼他要千里马,逼他要最心爱的女人么?那我们也派使前往匈奴部落,直接找冒顿,逼他归顺我大秦。”

    “什么?派使过去逼人归顺大秦!”

    这一下,所有人都惊呆了!

    原以为李阳卖足了关子,能说出一个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好计策,结果……这家伙居然说出这么一个荒唐的主意来。

    逼匈奴归顺大秦?

    你确定自己不是在异想天开?
1...8586878889...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