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壶中洞天

    之前李阳也一直在推行新政,立新法,轻徭役,增置发改署,成立教育署、外交署,推行这些新政的时候,可没有像这次这样跟陛下畅谈啊。

    而这次于章台闭殿深谈已是两天两夜了,这得是什么新政想要实施啊?

    大家面面相嘘,一脸迷茫。

    虽然不知道李阳要实施什么新政,但是听完李斯的分析后,大家心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大秦即将会有大动作!

    这时,蒙恬道:“李相分析的极为有理,既然陛下与中丞相可能是在谈大秦兴亡大事,我等就不要去打扰陛下了,各司其职,待陛下谈完,我等有事再向陛下禀奏便是。”

    众人点点头。

    刘喜也道:“对,蒙将军说的是,陛下让诸位大人回去,各司其职。”

    …………

    与此同时,章台宫。

    李阳早已讲得是精疲力尽了,连续两天两夜跟嬴政这逼上历史课,从秦朝灭亡,一直讲到了大秦灭亡,整个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个朝代都没落下。

    而近代史,也讲了个七七八八。

    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结束封建社会,然后日本侵略中国,占领半壁江山,推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犯下了累累血债,给华夏民族带来巨大的苦难。最后伟大领袖***,带领人民当家做主,成立了新中国……

    “这个***,倒算得上是一位千年来的难得的人物。”

    嬴政听到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不由对这位伟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李阳笑了笑:“后世的人,皆将陛下与他,视为华夏的一代伟人。”

    “哦?欲与朕比肩,他可不免有些霸气不足啊,哈哈!”嬴政不以为然的大笑了一声,倒是颇有几分傲气。

    不过,从古到今,也只有秦始皇这逼敢说这种话了。

    李阳不由笑道:“陛下不知,润之同志文采也好,他可是作了许多大气磅礴的诗啊。”

    “哦?念一首来听听!”嬴政好奇了。

    李阳点点头,于是念了一首《沁园春·雪》。

    嬴政听完之后,不由脸一黑,不高兴了:“此人倒真是口气大了很呐,竟说朕比之略输文采,他当朕是一介武夫不成。”

    说完,他又道:“不过他这诗作的倒确实是大气磅礴,亦可见其心志之大,有傲视古今群雄之心。罢了,日后朕也作些诗存世,免得被后世之人误以为朕没有文采。”

    李阳夸道:“陛下若是作诗,定能传世千年万载。”

    嬴政自傲道:“朕之文采,定是不输于他。”

    见到古今两位伟人谁都不服谁,李阳也是醉了。

    为了不让嬴政继续跟个杠精似的,与后世的伟人掐架,李阳赶紧讲起了邓公的改革开放……

    这一讲,又是讲了大半天。

    最后,李阳实在是没力气了,道:“陛下,要不……我们就暂时谈到这里?”

    嬴政其实也是满眼的黑眼圈,抬眼看到李阳一副困意,这才想起来这一谈,都不知道过去了多少日,于是点点头:“朕一时听得兴起,倒是忘记你要休息了。罢了,这次就讲到这里吧,待日后有空时,你再跟朕好好的讲一讲那美利坚的***。”

    “日后有空,臣定会慢慢跟陛下讲一讲后世的那些科技。”李阳说到这里,沉吟了一下,问道:“陛下听了臣讲的这华夏两千多年的历史,可有何感想呀?”

    嬴政深吸了口气,叹道:“听你讲完这两千多年的华夏历史,朕心如刀割,椎心泣血,肝肠寸断啊!这哪里是什么朝代史啊,分明就是一部华夏民族的苦难史!哎……”

    “陛下!”

    李阳听到这话,心中一酸,嬴政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着实让他心中无比的欣慰和敬佩。

    嬴政一脸神悲伤懊丧的样子,无奈道:“朕的华夏民族,多灾多难,朕心甚悲。奈何朕无法像你一样,穿越时空,否则朕定是要救天下苍生于水火,誓将外族驱逐出境,永远护佑我华夏子民。”

    李阳激动道:“陛下,臣莫名其妙穿越至秦,因为知晓原本历史中的华夏民族之苦难,所以满腔赤诚之心,欲助陛下强我大秦,让大秦这强盛延续千年万载,让我华夏民族,不受外族侵略,此乃臣今生之理想!”

    嬴政一听这话,亦是激动不已,一把握住李阳手,道:“好!好!好!你我君臣二人,今有此共同理想和志向,只要你我君臣携手,定是能打造一个盛世强秦!”




第一百七十五章 土地改革
    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自诩自己如同三皇五帝,是华夏部族之首领,早已把华夏儿女,视为自己的子民。

    如今听完李阳讲述的那两千多年的后世历史,得知华夏民族遭受的那些苦难,嬴政那是感同身受,哀毁骨立,为华夏民族感到无比的悲哀和难过。

    一次次的朝代更迭带来的战乱,每两三百年,必有一次。兴,百姓苦,亡,亦是百姓苦。

    更让秦始皇感到愤怒的是,华夏民族每当羸弱的时候,必被外族侵略,国破家亡,几近亡族之危。

    匈奴为祸、五胡乱华、扬州十日、八国联军、日军侵略……

    后世两千多年来,一直从不间断的外族欺凌,更是让嬴政刺心切骨,悲愤填膺!

    更可悲的是,自己扫**,建立的大秦帝国,竟然是只存在了十五年,这更是让嬴政无比的难过和伤心。

    这部两千多年的华夏民族苦难史,如果自己不知道,那也就罢了。

    可如今自己既然知道了,嬴政又怎能任它顺着历史轨迹继续发展?

    改变,必须得改变!

    虽然大秦已经废连坐,轻徭役,实行了一系列新政改革,给天下百姓重新带来了新的希望,加上原本历史上亡秦的项羽也已经死了,似乎眼下大秦已无亡国之忧。

    但是,仅仅只是眼下无忧,嬴政还是不满足的。特别是熟知华夏民族往后两千多年的历史后,他的理想和志向就变得更加的远大了。

    他要打造出一个盛世强秦,而且还要让这个盛世强秦延续千年,世代守护华夏民族。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到两个字,那就是强、盛。

    了解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历史,嬴政深深体会到,什么叫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了。

    国家如果不兴盛,百姓生活过得苦,他们便会反。

    而国家如果不强大,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算兴盛,外族依旧会来侵略,欺凌。就好比那个大清朝,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也算是兴盛了,用李阳的话来说,就是gdp总量不小了。

    可是,那又怎样?还不是照样被外族欺凌,八国联军抢夺,各种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哪样少了?

    而且,听李阳讲,有一个叫俄罗斯的国家,只用了一个中国广东省的gdp,就成功玩转全球,常常与美利坚叫板。可见一个国家光靠兴盛也是抵御不了外族的,唯有军事的强大方可震慑屑小。

    所以,要想稳保大秦能延续千年,要想华夏民族能不被欺凌,那就必须打造一个对内兴盛,对外强大的国家。

    只不过,对于这一切嬴政并没有太多主见。

    “李阳,依你看,如何才能让大秦变得兴盛强大?”嬴政抬头看向李阳,问道。

    李阳回道:“兴盛,靠的是经济繁荣;强大,则是靠强大的军事力量,这种军事力量,不一定只是军队数量,更重要的是先进的武器。当初陛下的秦军,之所以能横扫六国,不就是因为秦弩天下无敌么?”

    嬴政点点头,十分认同李阳的这翻解释。

    这时,李阳却突然叹了口气,道:“只是……如今的大秦,尚连温饱都还没能解决,离兴盛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啊。”

    嬴政听到这话,不由眉头一皱,道:“如今轻徭役,百姓可以安心耕种之事,日前各处工程也已停工,灾民们已回乡秋收,至此以后,温饱无忧了才是啊?”

    李阳苦笑了一下:“陛下,难道真认为百姓秋收后,便能解决温饱问题了?”

    “难道一年之耕作,还不足以维持一年之口粮?”嬴政不解了。

    “陛下有所不知啊,秦国的土地,几乎都在分封的新贵手中,天下百姓皆为佃农,靠租种新贵地主家的土地得以生存。一年耕作,若赶上收成好的时候,交完田租,或许能喝上一年稀粥,若是赶上灾荒之年,那便是无活了。”

    说到这里,李阳不由担忧道:“陛下你想一下,百姓们赶上收成好的年份,方才能喝上一年稀粥,绝无余粮,一但赶上灾荒,没有了活路,岂不就要造反了?比如数月前的灾荒,就是最好的例子。”

    “怎么会这样?”嬴政真的惊了。

    这也不怪他会吃惊,因为在他看来,百姓其实都是有自耕地的。

    秦国是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

    很多人不懂,两者之区别。其实,最大的性质,就是奴隶制的基础是由奴隶进行井田制集体生产,而封建制的基础是则是平民一家一户的个人生产。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成千上万的奴隶,通过军功,成功转化成了自耕农,有了自家的土地。

    而立了军功的,则是额外封赏了更多的土地。

    比如,军功爵位等级中最低级的“公士”,只须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获得田一顷,宅一处,仆人一名。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立了军功的人,土地就有额外的分封,这叫军工田。

    所以,在嬴政看来,大秦子民,只是各家田地多与少的区别,而不可能百姓没有田地一说。

    嬴政道:“自天下一统后,立有军功的将士达数十万,到了后期朕就是担心继续封赏土地,会使得土地不足,于是还为此发布新令,以俸禄代替土地分封,凡侯爵以下者,皆不再分封土地,以俸禄代之,名为岁俸。怎么百姓还会没有自耕土地?”

    李阳苦笑:“陛下虽说是给天下百姓皆留了自耕地,但是……”

    “有话便说,朕不会怪罪于你。”嬴政知道李阳肯定想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李阳点点头,这才道:“陛下难道忘了,在这十余年间,不断动用民力筑长城、修驰道、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征用劳力数百万人。以至于耕作生产所需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因此出现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之情景。”

    听到这话,特别是听过了后面两千多年历史的嬴政,不由一阵尴尬,不过倒是没有怪罪李阳,而是不解道:“徭役虽重,但朕又没让他们上交自耕地!”

    李阳无奈的叹了口气:“陛下虽然没有让他们上交土地,但是天下百姓,皆在服役,无人耕作,但依旧要上交田税,怎么办?”

    嬴政愣住了,看向李阳,等着他的后话。

    这时,李阳自说自答的道:“田中无栗,这田税须交,于是只得卖田换粮,一来交税,二来家中老弱妇儒生存之用。而能买得起田的,自然是那些有存粮的新贵们,以及那些土豪士族们了。所以,这十年间,秦国的土地就这样慢慢的全都流到了他们的手中。”

    是的,秦国统一后,真正最要担心的,就是分封的新贵做大的问题。只不过,秦国短命,还没来得及发现这个问题,秦国就被秦二世给玩完了,因此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但是,如今因为李阳的出现,已经改变了秦国的局面,所以这个问题就免不了要摆到台面上来正式面对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听到这里,嬴政终于是恍然大悟,明白了问题的症结了。

    因为在秦国,立了军功爵位者,是可以免服徭役的,所以在平民服徭役时,他们依旧可以忙事耕种,家有余粮。如此一来,当平民家因没有青壮劳力耕种,无以生存之时,只得将土地贱卖给这些新贵们和士族们。

    这时,李阳接着道:“如今之秦国,上面国家穷,下面百姓苦,唯独中间那些新贵们和士族们富可敌国,一国之钱粮,尽握他们之手。此次百姓饥荒,国家无力振灾,而只靠百余家商人,便是解决了这天下的百万灾民,可见土豪士绅们之富有。如此这般下去,莫说兴盛强国,只须再来一次灾荒,百姓又将再度造反不可。陛下,这个问题已然十分严重,还须早做准备啊。”

    这一下,嬴政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说句难听点的话,这可是有亡秦之危啊。

    “此乃秦国历年政策实施下,造就的难疾,一时恐怕难以解决了。”嬴政沉吟了一句,然后道:“你可有办法?”

    李阳道:“没有好办法,重症只有用猛药!”

    “何猛药?”嬴政问道。

    李阳伸出四根手指:“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嬴政一愣。

    李阳点点头:“正是,要想兴盛,必先解决温饱,要想解决温饱,必须土地改革!“



第一百九十六章 土地承包制
    李阳并没有危言耸听,秦国的土地兼并问题,已经严重防碍到了大秦帝国的发展,甚至威胁到大秦帝国的兴亡。

    几十万的新贵阶层,在这十余年间,兼并了秦国大部分土地,举国上下,国穷民贫。

    虽然田税国家照收,但是百姓食不果腹,一但像今年一样出现灾荒,国家收到的田税,还不够用于振济灾民。

    长此下去,秦国就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便只能每年将国库的钱粮拿出来改善民生,解决百姓的温饱,结果就是国库空虚,任何事情都无力去做,如此国家积弱久了,估计匈奴都能把大秦给灭了。

    另一条就是视天下百姓饥荒于不顾,他们若反,就武力镇压,可是这样秦国就亡的更快了。历史上的秦国,就是因为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秦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所以,秦国目前的百姓非常迫切的需要休养生息。

    可是,秦国近两千万人,土地却掌握在几十万的新贵手中,就是给天下休养十年时间,天下百姓也依旧会是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的结果。

    所以,唯有土地改革,让天下百姓都有自耕地,大秦才有希望。

    “土地如何改革?重新分配吗?”嬴政皱眉道。

    李阳摇了摇头,道:“不能仅仅只是重新分配,因为重新分配后,过不了几年,穷人的土地依旧会被土豪士族们兼并过去,非常久之计。”
1...979899100101...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