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纵横诸天的武者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叫排云掌

    地方上从来都不缺野心家,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趁势而起,到时候京城这边想要处理都不方便,当今可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更何况,京城权贵云集,集中了整个大齐半数权贵重臣,他们和身后的家族,可不仅仅只要粮食就成满足,单单内宅消耗的各种用品和奢侈品,就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目。

    短时间内缺乏还能忍忍,可时间一长估计权贵家族的内院要闹翻天。

    同时,京城的各种生活和生产物资都极度依赖外头供养,眼下冰学阻路的时间一长,同样可能引起不小乱子。

    没想到瞌睡就有人送上枕头,贾恩侯弄出的冰车要是能在厚实的冰层上快速行走的话,倒是可以利用冰车与外头沟通联系,起码能将外面的物资迅速运到京城以缓解可能的麻烦。

    “陛下,工部的官吏还有工匠去通州那边查看了运河的结冰情况,这样的冰车在京畿段运河奔行如飞完全没有问题!”

    大老爷悠然笑道:“出了京畿天气就没这么冷了,想来运河还是能在豫州一带正常运行的!”

    “那还等什么”

    当今大喜道:“立刻大量制造冰车,前往通州搬运堆积在京畿之外的物资!”

    “陛下,从京城到通州这一段也不好走啊!”

    大老爷笑道:“最好能以工代赈,组织流民中的青壮,迅速铺设从京城到通州的冰道,如此等运河物资抵达通州后,能够通过新修冰道迅速转运至京城!”

    “什么冰道”

    当今先是一愣,很快反应过来惊呼道:“你是说,类似先秦驰道的玩意”

    不愧是当皇帝的,脑子就是灵光!

    大老爷笑道:“差不多吧,只是没驰道那么夸张,只是以垒土放水结冰之法,人为制造出一条可供冰车快速通行的冰道就成!”

    “工程量怕是不小吧”

    当今有些心动,却还有些犹豫。

    他是被国库没钱给穷怕了,眼下好不容易才靠着紧急催欠积攒了数百万两银子,可不想直接打了水漂。

    主要是在当今看来,冰道不过权宜之计,等天气转暖冰道自然就没了用武之地,那么花费大代价弄出一条从京城到通州的冰道,怎么感觉都是在乱花银子啊,这可不成!

    “城外那么多的流民,随便组织一下就能拉起一支数十万人规模的青壮人马,同时施工的话不过一两天的活计罢了!”

    大老爷笑道:“反正他们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出把子力气赚工粮!”

    “等等,你是说拿粮食作为支扶劳工的工钱”

    当今眼睛一亮,这主意当真不错,眼下他手里别的不多,粮食却是多得很。

    “自然!”

    大老爷笑道:“对流民而言,粮食可比金银珍贵多了!”

    “那好!”

    当今毫不犹豫做出决定:“这事,就由工部负责吧!”

    “陛下,粮食呢”

    大老爷也不客气,直接应了下来,转头了问起了最重要的东西:“臣可不怎么乐意跟户部打交道!”

    “你直接跟绣衣卫联系就成!”

    当今微微一笑,脸上露出莫名神色,倒也没有对大老爷的话起不好的反应,前不久眼前这位才根户部撕破脸,要是转脸就能当作若无其事,当今还真不一定放心把这样的重要事情交有大老爷负责。

    有了皇帝的授意,大老爷迅速忙活起来,很快就组织了工部的官吏,开始招募流民中的青壮准备大干一场。

    这次他一点都没客气,直接联系了王史薛三家主事,招呼他们三家筹备精干人手一同参与,好好显示一把金陵四大家族的能力。

    琏二做位顺天府府丞忙得不可开交,整日里连个影子都见不到,每天回府的时候都已到了深夜,回屋后倒榻就睡根本没精力理会枕边人王熙凤。

    这样的状况,叫王熙凤自然十分不满。

    “琏二爷这是忙什么呢,看把你给累的,都快瘦脱形了!”

    这日,王熙凤特意等到琏二回来,一边帮着脱去外套,一边指挥平儿送上暖胃汤,嘴上一点没客气不停念叨




第三百三十九章 蓄势(求订阅)
    半个月时间,一条从京城蔓延至通州运河码头的双向笔直冰道,便出现在京畿大地上。

    凡是见过这条突兀出现冰道的官民,无不被大老爷的手笔震撼。

    而随着源源不断的物资,从冰道的冰车上运抵京城,整个京城都轰动了,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贫民百姓,都争相观摩冰车呼啸的壮观场景。

    当今乐得合不拢嘴,大手一挥就要大肆封赏。

    要不是内阁极力阻拦,怕是大老爷经此一事,就能强势进入内阁。

    旁人不说,户部钱尚书就第一个不答应,大老爷可不是易与之辈,还没进内阁就整得他和户部好不郁闷,要是进了内阁那还了得

    至于琏二更进一步,担任高配从三品顺天府府丞,贾蓉彻底坐稳了通州知州之位,甚至还顺利延袭了末等将军的爵位,那就没人刻意反对了。

    政二老爷因为‘劳苦功高’也跟着升了半品,混成了从四品的高配郎中,贾珠也因为‘出力甚多’同样升了一品,成了六品主事一级文书官员。

    一时间,荣国府好不欢乐,要不是眼下天气实在寒冷,京城局势还没彻底缓和下来,怕是府里又要大摆宴席庆祝了。

    特别是二房,很有一种扬眉吐气的赶脚,好象他们从此就能盖压大房一般,尤其见到大老爷没有受到任何嘉奖的时候。

    大老爷官场受挫!

    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府里突然出现了这样的流言。

    王熙凤勃然大怒,一连处置了好几个被她逮住的多舌婆子,并将人直接赶出府门这才压住了这股歪风邪气。

    “荣府乃是良善人家,凤辣子做得有些过了!”

    也不知为何,某次腊月内宅聚会的时候,老太太当着过府拜见的邢夫人的面如此说道:“不要太过苛责了下人,免得叫外人说咱们府上严苛不通情理!”

    王熙凤当时红了脸,被气的。

    好在邢夫人不住在府里,也没心思参合府里的破事,并没有露出任何异常神色,还开口帮着说道两句。

    王熙凤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回到荣禧堂侧厅满脸阴沉郁闷之极。

    不多时,与邢夫人一同回府拜见老太太的迎春过来,开口宽慰道:“琏二嫂子用不着如此,妹妹觉得嫂子做得很对!”

    “就是嘛!”

    王熙凤像是找到了宣泄口,把心中委屈全部道了出来:“大老爷是什么身份,岂容府里一干碎嘴婆子胡扯”

    “没叫我碰上也就罢了,可叫我撞上了能不管么”

    说着,一脸愤愤道:“也不知哪个在老太太跟前嚼舌头根,老太太竟然还帮着说教,真是气死人了!”

    姑嫂心中自然清楚,能做出这等叫人恶心之事的,府里除了王夫人还有谁有这等能耐和本事

    只是一没证据二来对方又是长辈,就算明知是王夫人动的手脚又如何,难道还能当面讥讽对峙不成

    还有老太太也是心思不纯,竟然就借着这么个可笑理由敲打王熙凤,简直莫名其妙。

    王熙凤心头不爽得很,对老太太也淡了不少心思。

    别说她已经是当家太太,基本上将荣府内院牢牢掌控在手,也只有荣庆堂和二房那边插不进手,一时大权在握根本就受不了老太太时不时的敲打。

    老太太什么心思,王熙凤门儿清,邢夫人和迎春其实也都心知肚明,不过就是不想王熙凤彻底一家独大,想要搞平衡罢了。

    只是老太太或许忘了,眼下的荣府已经由大房执掌快十年了,以王熙凤的手腕差不多已经彻底掌控,只是府里的风气实在不好,下人难以管教又有老太太和王夫人阻拦,一时不好处置罢了。

    真把王熙凤惹急了,或者对老太太的私房没了热切的兴趣,怕是老太太就得坐蜡了,凤辣子绝对不缺心狠手辣的手段和心性。

    只能说姜是老的辣,老太太一直把度控制得很好,时不时敲打王康凤一回,又能不叫她太过气愤,同时又让王熙凤能得点好处,拿丰厚的私房吊着她,这才能一直把王熙凤卡得死死的。

    既然想要觊觎老太太的丰厚私房,那就得受老太太的约束,就这么简单!

    “嫂子无需如此!”

    迎春笑着宽慰道:“这次要不是内阁阁老极力阻拦,怕是老爷这次能直接进入内阁!”

    见王熙凤的注意力被吸引,她笑道:“官位到了老爷这等地步,想要更进一步何其难也”

    “那也不能一点动静都没有吧”

    王熙凤对官场之事了解不多,还是有些不甘心道:“起码也能让府里的某些人知晓,大房的声势不是二房能比得上的!”

    “嫂子糊涂了,琏二哥不是上晋了一步么”

    迎春笑道:“听老爷的意思,从四品晋升到三品可不容易,琏二哥现在可是标准的高官了,能在官场立下小山头的存在,可不简单!”

    “瞧我这脑子,一时气糊涂把这茬给忘了!”

    王熙凤一时喜笑颜开,拍了下光洁的脑门笑道:“嫂子对官场里的门道所知不多,有时候确实摸不着头脑!”

    “嫂子要管家呢,哪有心思和精力理会外头的事情”

    迎春笑道:“老爷这次也是煞费苦心,想让琏二哥哥还有史家表叔们全都上位,好在朝堂上壮大声势,不然什么事都要老爷亲自出面也不是个事啊!”

    “是这个理!”

    王熙凤点了点头,好奇道:“妹妹说了史家两位表叔,怎么这次没见他们一同受到封赏”

    &



第三百四十一章 推手(求订阅)
    没错,大老爷之前做的那些事情,都有明确目的!

    趁机拉着金陵四大家族一起壮大声势,不过只是其中一个原由。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可怜受了雪灾的北地百姓,想要尽量减少他们的无辜伤亡,然后就跟忠顺亲王和义忠郡王留下的秘密人手搭上线,打算出点力将京城城外大部分的灾民,都通过海路送到海外套生活去。

    忠顺亲王和义忠郡王刚刚在爪哇立足,想要发展壮大自然需要源源不断的人口填充,他们自然更加信任大齐的淳朴百姓。

    以大老爷的级别和地位,朝堂上很少有事情能够瞒得了他。

    朝廷和各地官府过去的赈灾是怎么回事,大老爷心中门儿清,根本就是在有意的清丁!

    没错,就是有意识的让灾民数量减少,至于减少的方法自然是让灾民中的老弱妇孺甚至身体不够强壮的成年男人去死。

    大老爷刻意翻阅过有关赈灾的记载,别的地方他不知晓,反正京城这边每次出现大灾,等灾后能够活着回到家乡的,几乎清一色的成年壮丁。

    整个灾民数量,不减少个六七成都不算正常!

    至于官府是如何悄然无声减丁的,那就是让灾民处于严重的饥饿状态,首先让灾民没有力气闹事,然后在各种严峻的天气环境和卫生环境中,身体不好或者抵抗里弱的老弱妇孺,自然会出现大规模的死亡现象。

    那时,因为长时间的饥饿,灾民中的成年丁壮就算反应过来,想要反抗都没机会了。

    更别说,每到那时候为了能够吃饱肚子,真是什么人间惨剧都能发生,起码大老爷在翻阅资料时,基本上都能看到‘易子而食’这四个字。

    大老爷没把自己当圣人,却也做不到有能力的情况下,眼睁睁看着上百万的灾民,因为官府和朝廷的刻意为之,出现六七成以上的人员伤亡。

    在这个科技极其落后的时代,人口就是最宝贵的资源,可以决定一个势力甚至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

    一边是忠顺亲王和义忠郡王他们手里严重缺乏人手,因为无法光明正大的招人,大齐百姓又有故土难离的习俗,让那两位主动出海奋斗的皇室大佬苦恼不宜,为了弄到大齐百姓过去简直愁白了头发。

    一边则是大齐朝廷和官府不将人命当回事,动不动就在灾年减丁数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简直叫人不寒而栗。

    所幸大老爷做的事情没有白费,提出的以工代振之法,让流民中的青壮都有口饱饭吃,顺带还能赚到不少口粮,勉强供应家中老小没有出大问题。

    琏二作为顺天府府丞,自然有资格对灾民的管理指手画脚,在他有意和无意的插手下,城外灾民的安置和卫生环境一直都处理得相当不错。

    别的不说,经大老爷指点弄出的冰屋,起码就让灾民在寒冷的冬天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在最寒冷的过年期间保住大半灾民的性命。

    至于那些身子骨特别弱的,又或者生了疾病而亡的灾民,大老爷也是无能为力的。

    总之,在大老爷的暗中动作下,这次聚集在京城成外的灾民,起码有八到九成度过了最为难熬的严冬,绝对算得上万家生佛。

    哦对了,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地步,不得不说张老道在其中的巨大功劳。

    大老爷只是稍稍透露了一点意思,张老道立即明了并主动积极的邀请道门修士出面,在流民营中清理病患安抚人心,效果相当不错。

    后来佛门修士见到了,自然不甘落后参与进来,一边帮助灾民度过难关的同时,一边趁机大量培养新鲜的佛门信徒。

    佛道两门修士出面安抚帮助灾民,自然会惊动皇室和当今,只是两家修士并没有做得太过,以医治手段为主宗教手段为辅,加上流民的数量确实多了点不好管理,当今尽管心中不喜却也没有出手阻拦。

    另外,不得不说当今查抄京城几大粮铺收缴的粮食足够,够面又有以薛家为首的皇商家族主动贡献,当今手里控制的粮食数量多到了一定程度。

    有大老爷暗中推波助澜,当今对主管钱粮的户部相当不信任,最后把真最的活计,全部交有绣衣卫的人马处理。

    绣衣卫难得有这样露脸的机会,再说了他们也看不上粮食上的那点子利益,这次朝廷赈灾难得的没有出现贪没赈灾粮食的情况出现,这也是灾民能有八到九成熬过严寒的主要原因之一。
1...113114115116117...5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