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剑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烽火戏诸侯

    陈平安没有拒绝,将三张符箓收入袖中,打趣道:就不怕我直接跑了?

    年轻道士瞪眼道:陈平安,你可不能跑!

    陈平安赶紧摆手。

    张山峰自顾自笑起来。

    陈平安独自跑路的话,道士张山峰不是不心疼那张价格不菲的神行符,但是他最心疼的,还是自己少了一个好朋友。

    三人在客栈门口分开,徐远霞带着张山峰,跟随刘高华去往郡城西边的郡守府邸。

    陈平安刚好跟往东出城的柳姓书生顺路,只不过一个径直去城东门,一个去往东北边的城隍阁。

    没了刘姑娘在场,柳姓书生就没有读书人的心理包袱了,低头哈腰跟在陈平安身边,好奇问道:陈公子?你是不是传说中的武道宗师?虽然年纪轻轻,初出茅庐,但是因为天资太好,出身名门,所以其实在江湖上已经是屈指可数的高手?所以那天夜里的那一巴掌,才能那么虚无缥缈,让我看都没看见你的出手,半点烟火气都没有,算不算臻于化境?

    陈平安无奈道:只要是个练武之人,打你一拳,你都看不到对方出手。

    柳姓书生觉得受到了莫大侮辱,不可能!陈公子你一定是隐于市井的江湖宗师,要我猜测啊,说不定你就是那位享誉数国的彩衣国剑神,是他老人家的关门弟子,要不然谁会出门的时候携带两把剑?其中一把就是那位剑神当年行走江湖的佩剑‘烛阳’,对不对?给我摸一摸呗?

    陈平安有些佩服此人的想象力,不愿跟他纠缠不休,板着脸点头道:对对对,就是烛阳,你可得小心,鞘内充满了凌厉剑气,只要你一拔出剑鞘,就会立即被剑气削得皮开肉绽,你怕不怕?

    不怕。

    柳赤诚摇头道,原本想要摸一摸剑匣的双手,此刻已经乖乖放在身后。

    两人分开后,柳赤诚继续沿着街道去往城门,这位文弱书生突然抬头,瞥了眼站在城楼上的一抹身影,正是湖心高台上的那位老神仙,老神仙此刻身边还站着身披铠甲的马将军,以及两位岁数都不小的陌生面孔,老神仙正在对着郡城指指点点。

    柳赤诚啧啧道:引贼入室而不自知啊。

    那边,陈平安很快就到了城隍阁外的广场,凝神望去,因为不是练气士,看不出什么气象端倪,但是纯粹武夫的直觉,告诉陈平安,那栋红墙绿瓦龙火琉璃顶的城隍阁,比起先前游历之时的安静祥和,多出了一丝血腥阴沉,就像大雪天的地面上,有人丢了一块木炭上去,可能寻常路人不会注意,可只要行人眼力够好,就能看得到,而且无比扎眼。

    城隍阁门口有衙署兵丁捕快看守,已经不准许香客进入。

    陈平安深呼吸一口气,环顾四周,寻找一处相对僻静的高墙,悄悄走去,同时捻出一张邪气点火符。

    到了那边,趁着四下无人,脚尖一点,陈平安越过墙头,翻身落在墙内,双脚才落地,指尖符箓就燃烧殆尽。

    这明摆着是不用如何试探虚实了,已经是实打实的妖魔作祟。

    陈平安一手摘下养剑葫,喝了一大口烧酒。

    一手绕过头后,拍了拍身后木匣,槐木剑被取名为除魔,阮师傅铸造的那把,暂时命名为降妖。

    不管青衣小童和粉裙女童怎么瞧不上眼,说什么烂大街啊俗不可耐啊,陈平安还是觉得降妖除魔这两把剑的命名,很好。

    既然自己取了这么好的名字,可不能辜负了。

    陈平安一脚轻轻挑开猛窜而来的毒蛇,看似轻描淡写的挑开,那条毒蛇在空中就已经骨碎肉烂。

    陈平安更多注意力,还是远处矗立于朱漆大门外的两尊天官泥塑彩绘神像,一左一右,满身鲜血流淌不已,还有无数色彩斑斓的毒蛇缠绕蠕动,更有大如手掌的蝎子,立于神像头顶或是手臂之上,通体漆黑如墨,耀武扬威,甚至还有老鼠从破碎的神像腹部脸颊钻进钻出,大胆至极。

    陈平安没来由想起了家乡神仙坟的惨淡光景,顿时火冒三丈,沿着墙根缓缓而行,尽量让自己头脑清明,呼吸平稳,毕竟出拳强弱,以及一身真气厚薄和运转快慢,跟肚子里的火气大小,没半颗铜钱的关系。

    陈平安边走边在心中默念:陈平安,确定打不过的话,就要跑得足够快!




第二百二十七章 出剑了
    胭脂郡城隍阁供奉的城隍爷名为沈温,生前曾是彩衣国的御史台大夫,以刚正不阿享誉朝野,留下过生为忠臣,死为直鬼的名言,三百年间一直香火鼎盛。

    因为之前和徐远霞张山峰来过一趟城隍阁,陈平安熟门熟路,胭脂郡城隍阁分四殿,两尊原本威风凛凛的彩绘泥塑天官像,立于仪门之前,只是当下已经惨不忍睹,蛇鼠成灾。

    陈平安沿着围墙走了数十步,城隍阁广场仍是没有邪祟之物露面,陈平安便不再犹豫,祭出一张袖中所藏的阳气挑灯符,黄纸符箓在陈平安身前一臂距离外悬停,微微飘荡,当陈平安踏出一步后,它便自动往仪门那边缓缓飞去,陈平安心中大定,城隍阁虽然遭难,整座广场面目全非,但是城隍阁后方建筑,肯定尚有灵气残余,否则挑灯符不会前行,注定会往高墙那边退去。

    挑灯符散发出淡淡的昏黄光晕,素洁光辉将陈平安整个人笼罩其中,双脚所过之处,地上那些蜈蚣蝎子在内的五毒之物,纷纷避散,经过仪门的时候,大概是被那张挑灯符的光线涟漪波及,左右那两尊道家天官像身上的蛇鼠蝎子,全部从正面绕到泥塑神像的背后,或者躲入中空的腹部。

    陈平安屏气凝神,继续缓缓前行,仪门之后是大殿,悬挂金字匾额,大殿祭祀神灵不是城隍爷,而是彩衣国一位开国功勋武将的坐像,左右是文武判官以及总计八位属官。那块彩衣国先帝亲笔题名的匾额,此刻金漆剥落大半,有一条碗口粗细的黑色大蛇,盘曲其上,身躯下挂,探出头颅朝陈平安吐出蛇信,呲呲作响,像是在示威和警告。

    当陈平安跨过门槛,黑蛇骤然间一跃而至,张开血盘大口,被陈平安头也不抬地拧腰侧身,以五指攥住黑蛇头颅,手腕轻抖,这条畜生顿时酥软无骨,当它被扔出去后重重摔落在地上,早已毙命。

    陈平安跟随晃晃悠悠的挑灯符继续前行,过了大殿,又是一片广场,只是占地较小,古树森森,矗立有一块石碑,是彩衣国皇帝册封一国城隍神灵的诰文勒石,当时陈平安还专程站在碑前打量了半天,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字写的真一般,甚至比不得少年崔瀺。

    也亏得已经改名为崔东山的大骊国师不在身边,否则肯定要气得不轻。

    广场左右各有财神殿和太岁殿,一个烧香磕头,祈求财源广进求,一个礼拜本命太岁,希望无灾无祸,所以老百姓在这里磕头,似乎比在大殿叩拜来得更加虔诚。

    挑灯符笔直向前飞掠,陈平安就紧紧跟随,不做丝毫停留。

    陈平安猛然回头望去,那块矗立在古柏树下的高大石碑,似乎有白影一闪而逝。

    两侧财神殿太岁殿,依稀传出莺莺燕燕的女子嗓音,极其细微,似乎在相互调笑,妩媚背后,透着一股阴寒,就像是阴间的女鬼在向阳间发声,笑声就那么一点点渗过阴阳界线,借着有古树树荫的遮蔽,从两殿透过窗户,进入广场,只是被稀稀疏疏的阳光照射,如雪消融,轻淡许多,可仍是传入了陈平安的耳朵。

    陈平安皱了皱眉,转头前行。

    只要再往前走十数步,就能够走入这座城隍阁的主殿,供奉有前御史大夫沈温的城隍殿。

    除去暂时只是做样子的木匣双剑,养剑葫芦里的两把飞剑,可谓一身拳法之外的绝对主力。

    但是外物当中,与阳气挑灯符一样,出自李希圣赠送的那本古籍,《丹书真迹,陈平安还有两张金色材质的宝塔镇妖符,是当初在古宅消灭油纸伞内的铜钱阴物之后,陈平安怕有意外,临时画符而成,后来与姓楚的古榆国树妖一战,没来得及用出,就已经被初一十五先后两剑毙命,击杀了一截古榆树化身。

    再就是剩下一张阳气挑灯符和三张缩地符,后者主要是配合神人擂鼓式,当然用来跑路逃命,肯定不比道士张山峰借给他的神行符逊色。

    在陈平安转头的瞬间。

    石碑之上,就出现一位白衣女子,坐在石碑顶部,披头散发,一头青丝遮覆脸庞,看不清面容。

    但是她伸出一根手指,只剩枯骨而无血肉,骨指轻轻敲击石碑顶端,瞬间出现一个鲜血喷涌的泉眼,往下流淌滑落,很快石碑上边洋洋洒洒千余字的古朴碑文,就仿佛变成了一封鲜红血书。

    但奇怪的是,女子一袭白衣依旧纤尘不染,没有沾上哪怕一滴鲜血。

    女子抬起头,依旧是青丝覆面,开始婉转歌唱,不知是否一首彩衣国早已失传的古老乡谣,咿咿呀呀,白衣女子一边低声唱着,一边抬起手臂,伸出两根白骨手指,捻起一卷青丝,轻轻摇晃,双脚不穿鞋靴,骨肉相间,倒是比起手指要多出些血肉来,双脚晃荡,溅起一阵阵石碑上流淌着的血花。

    相较于左右两殿欢声笑语的模糊,白衣女子的歌声清晰可闻,头顶古柏随风飒飒作响,像是在与之唱和。

    女子好似唱到了开心处,又抬起一只枯骨手掌,轻柔翻转。

    两侧财神殿太岁殿的紧闭房门,啪一下打开,各自摇摇晃晃走出一位男子,财神殿那边走出的男子,年纪轻轻,一条胳膊被齐肩砍断,不知所踪,但是已经止血,剩余那只手倒拖着一把青锋长剑,脸色雪白,双眼无神。

    太岁殿那边走出的中年青衫男子,耷拉着脑袋,一瘸一拐跨过门槛,细看之下,此人竟是给人在脖子上以利器劈砍,头颅只靠着一点皮肉牵连才没有离开身体。

    随着石碑上白衣女子的手腕转动,两位步履蹒跚的男子,刹那之间,动作变得灵活矫健,开始在广场上起舞。原来白衣女子枯骨手指的指尖,有一丝丝透明的光线挂在空中,如同一根根雪白蛛丝,蛛丝缠绕住两名已死男子的四肢,控制他们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开了门的两座大殿内,不断有白衣女子拖曳着滚滚黑烟,在门口附近迅速飘荡,望向男子的模样,她们吃吃而笑,充满了讥讽和仇恨,只是门外的阳光映照,如同一道天堑,让她们不敢轻易跨出,但是仍然有四五位白衣女子按奈不住,带着阵阵黑烟,迅猛冲出,围绕着两名男子的尸体飞旋,不断用手指撩拨男子的惨白脸庞,从他们背后绕过,从腋下向上飞掠,但是她们也为这一时之欢愉,付出了阳光曝晒之后,彻底烟消云散的代价。

    陈平安站在主殿的门槛外,那张阳气挑灯符像是撞上了一堵墙壁,一次次磕碰晃荡,止步不前。

    黄纸符箓蕴含的阳气逐渐消逝。

    陈平安伸出手去,手掌像是贴在一层冬天河流的冰面上,微微加重力道,仍是无法破开。

    陈平安双指并拢,转过身的同时手腕猛然一拧,灵气所剩不多的那张挑灯符,急急飞掠向广场,在两名傀儡尸体的头顶绕行一圈,两位男子啪啦一声,沉沉摔倒在地面,身上光线一根根绷断,尸体倒地后,鲜血横流。

    白衣女子收回手,并不动怒,倒是两殿内的那些女子们张牙舞爪,望向陈平安的视线中满是刻骨恨意。

    只要堕入恶鬼,任你生前如何慈悲心肠,便再无儒家亚圣所谓的人性本善,竹篮打水,最终点滴不剩。

    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陈平安望向石碑女子的背影,轻声道:这位小姐,死者为大,不管你们生前有什么恩怨,就这么算了吧?

    白衣女子置若罔闻,继续歌唱,这次用上了宝瓶洲雅言,陈平安听得懂了。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女子声调平缓,竟然带着一点平静祥和之意,听不出半点愤懑恨意。

    陈平安听得懂文字大概,却听不明白其中蕴含的深意。

    陈平安也没心思去揣测这些,如今被城隍阁主殿与外边被某种术法隔绝,应该是城隍爷被拘押其中,不得外出巡守郡城,帮助胭脂郡渡过这场即将到来的浩劫。

    陈平安背后大殿之内,就是供奉城隍爷沈温在内三尊神像的城隍殿,沈温神像高达三丈有余,需要香客游人抬头仰望,左右文武神像也有两丈高,分别手持铁锏和官印。

    传闻在两百年前,有一位别洲的张姓道士游历至此,有感于胭脂郡的民风淳朴,返回家乡后,很快龙虎山当代天师就赐下一枚彩衣国胭脂郡城隍显佑伯印,那个时候众人才知晓,原来年轻道士竟是龙虎山天师府的黄紫贵人,这桩美谈,半洲皆知,市井传言,那枚来历显赫的金质印章,早已被彩衣国皇帝秘密珍藏在国库当中。

    里头还有一幅巨大壁画,画有九九八十一位大袖飞舞的美人。

    被后世誉为墨彩如生,吹气如活。

    陈平安见那白衣女子无动于衷,便不再多说什么,悄悄拍了拍腰间的养剑葫芦。

    转身就是一拳砸在那层冰面上,阵阵涟漪荡漾而起,门槛内城隍阁的三座神像都像是在摇晃。

    陈平安以六步走桩缓缓行走,一拳一拳砸在冰面上,正是神人擂鼓式。

    当然还要提防石碑那边女子的暴起行凶。

    一声叹息在一棵参天古树上边响起,是少女嗓音,傻瓜,那是两位五境大修士联手布下的阵法,便是我师父一时半会都奈何不得,否则城隍老爷怎么可能出不来。你一个武把式,也想硬生生锤破?省点力气吧,趁着那女鬼对你还没起杀心,早点离开此地,不然下一次又有傻瓜闯进来,你就是翩翩起舞的牵线木偶了。

    可能是陈平安打拳打得太过随心所欲,所以彰显不出半点威势。

    让躲在树上的奇怪少女难免心存轻视。

    跟马苦玄在小街一战后,如今陈平安的拳意愈发内敛,平时练拳的走桩更慢,更加契合温养二字,一般江湖底层的武把式,外家拳之所以会出现招邪鬼上身的结果,就是不得其法,没有登堂入室,以至于练拳越勤快,越伤体魄神魂。

    不过陈平安虽然走桩慢,练习立桩剑炉时的气机运转速度,却是快了无数,如果以前只能是寻常的驿站传讯,快马加鞭,那么如今就是八百里加急。

    这种收起来的玄妙状态,不是扎扎实实的六七境武道宗师,绝对看不出深浅。

    白衣女子蓦然停下歌声,转过头去,死死盯住陈平安的第十八拳。

    一拳下去,如洪钟大吕,整座广场的气机都轰然而动,被鲜血浸透碑文的石碑,顿时发出龟裂声响。

    她尖叫一声,刺破耳膜,如将军发号施令,在两殿内的飘荡女子们化作两道滚滚浓烟,一道融入那层冰面,以她们残余的阴物神魂加固那座污秽阵法,一道黑烟直扑陈平安,竭力打断陈平安连绵拳意,不让他递出神人擂鼓式的第十九拳。

    被你这个冒失鬼害死了!如果我今天死在这里,到时候咱俩一起走在黄泉路上,看我不把你骂死死都死了本姑娘还没死,就已经烦死了!

    古树顶上,少女气咻咻埋怨完毕,不再犹豫,窜出一道曼妙身影,发出一连串叮叮咚咚的清脆声响,随着响声萦绕身躯四周,也带起了一圈圈淡金色的花朵,身姿之婀娜,堪称赏心悦目。

    白衣女子被浓密青丝遮掩下的那张面容,嘴角微微翘起,眼神带着冷冷的讥讽。

    她伸出两只枯骨手掌轻轻一拍。

    那座城隍阁主殿之内,随侍于城隍爷左右的文武神像,吱吱呀呀,像是活了过来,抖落出巨大的四溅尘土,同时一步踏出神台,轰然踩在主殿青石地板上,然后两尊高达两丈的泥塑神像大踏步冲向门槛,其中手持铁锏的神像一锏对着出拳少年当头砸下,另外一尊手持精铁官印的文官神像则毫无凝滞地一步跨出门槛,手攥巨大铁印,拍向少女。
1...237238239240241...19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