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BOSS打脸手册[快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兰桂
徐父叹了口气,“我看你是没个定性,先还说要读书, 这又说要行医了,我看还是先娶媳妇回来,成家立业,有了家才能懂事。”
徐子凡忙说:“爹你可饶了我吧,就我现在这名声,上哪娶好媳妇啊?随便娶回来一个还不如不娶,家宅不宁啊。”
徐父、徐母和小莲几乎一瞬间就想到了苏倩云,你要说她哪不好吧,嫁进门这几年挺好的啊,可你要说她好吧,她最近就算乐呵呵地都说好听话,结果也总让他们不痛快。徐家分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苏倩云,他家这点事换成村里任何一家都会闹到这种程度。如果徐子凡也娶回来一个苏倩云那样的,指不定他们二老和未嫁的小姑子都得被嫌弃。
徐子凡又说:“给我一年可好?若我一年后还像如今这般一事无成,你们让我干啥我就干啥。爹、娘,一年又不长,到时候如果我有本事了呢?不但能娶个好媳妇,还能给妹妹找一门好亲事。所以这一年,你们先别急着给我和妹妹定亲,看上谁心里想想就行了,一年后再说,行吗?”
小莲听他提亲事就红着脸不敢抬头了,徐父、徐母看他都这么说了,想了想一年也不算什么,他们两个还养得起这个家,于是点头同意了,徐父沉声道:“今天你说的话自己记住了,一年后不许反悔,这个家以后还是要你自己撑起来。”
徐子凡连连点头,又拿过给他们编的斗笠,说:“爹、娘,一年不长不短,我也不能光让你们辛苦。你们看咱家多编写斗笠卖如何?这附近十里八乡的,能卖出去不少吧?不拘银钱还是吃食,多少能给家里添个进项。我再琢磨琢磨编别的东西,咱们没事的时候多编点,赶集去镇上卖,不求多,让咱家四个人多吃点好吃的也好啊。”
他们是觉得竹制品卖不上钱,大家都会编,不会的看到样子也有能琢磨出来的,卖什么钱?不过这是徐子凡第一次提起挣钱的事,他们都很捧场,连声夸他聪明,答应了以后卖竹制品。
天还没黑,徐子凡去院子里教徐父怎么编他的斗笠。苏倩云见状,笑说:“老三手真巧,能不能帮你二哥也编一个?他那顶斗笠都有点破了。”
徐子凡头也没抬地道:“二嫂,等我有空就编。”
这话在苏倩云听来就是拒绝的意思了,他有空?他天天在家闲着,什么时候没空了?这不手里正编呢吗?真是斤斤计较,自己说谎骗人、偷懒不干活,还好意思怪他们分家呢,这种人最没出息。苏倩云扭身就回房了,话都没接。
徐父看了徐子凡一眼,低声道:“你这是气上两个哥哥了?”
徐子凡好笑道:“不至于,就是我这人脾气不好,对这种瞧不起我还想随便使唤我的人说不出好听话。爹,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三兄弟的事你别管了,我保证,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
徐父觉得现在就老三一事无成,没娶上媳妇,也不会挣钱,说这话真有点孩子气,像还没长大似的,便摇摇头不言语了。至于徐子凡话里对苏倩云的不屑,他没管,因为他对苏倩云这个二儿媳也十分不满,要不是那天苏倩云大惊小怪地,在院子里就把徐子凡借读书的名义偷懒的事嚷出来,徐子凡的名声也不会变差。
幸亏苏倩云还忌讳着怕牵连教书先生,没在外头说徐子凡给教书先生送东西请人帮忙说假话的事,不然,徐子凡的名声就别想要了。一家人,有什么事关起门来解决,她要分家他们也不是不同意,何必传到外面去?虽然他们嘴上不提,但心里对这个二儿媳妇也冷了下来。
徐子凡倒是没把教书先生的事放心上,想解决有一万种办法,他也不是故意跟苏倩云一个女人计较,只是不管男人女人,嫌弃他看不上他还理所当然地使唤他就让他不爽了。再说苏倩云穿越过来做的事也令人反感至极,他没必要顺着一个他反感的人。
徐父平时经常编竹筐、竹篮,徐子凡一教他,他就学会了,边学边感叹方法的精巧。徐子凡在他编的时候,又点了屏幕上一个精美的食盒,拿竹条编了起来。等徐父编完四顶斗笠,他也把食盒编完了。用竹条正反两面不同的颜色穿插着编的,有规律的纹路,造型好看,样式精美,看着竟有点在村里用都糟蹋了东西的感觉,因为太精致了。
徐父亲眼瞧见徐子凡在旁边编的,惊喜道:“老三,你还真是有天分,这比我在镇上见过的都好看!”
徐子凡笑说:“比不得能工巧匠,也比普通的好点吧。爹,你说这卖不卖的出去?”
这徐父就不知道了,他以前卖竹篮都挣得很少,有些迟疑地道:“试试吧。”
徐子凡点点头,起身伸了个懒腰,边收拾竹条边道:“天黑了,爹你早点睡。这两天我在家没事就编这些,等我好些,咱们去镇上看看,正好我有事要去书馆一趟。”
他不说徐父还没注意都这么久了,忙道:“等你养好了再说,赶快回屋睡觉,你病还没好呢。”
“知道了爹,我这就睡。”
徐子凡回屋脱了衣裳,拿白日里削的细木刺扎了身上的十几个穴位,又出了一身汗。家里这种环境没法天天洗澡,他也没办法,换了身干爽的里衣就躺下睡了。在他隔壁,徐父、徐母聊了有一个时辰,都在说徐子凡。孩子懂事了,还挺聪明,他们心里头特别舒畅。他们一直发愁徐子凡以后咋办,如今看他知道上进就放心了。两人还商量了斗笠、食盒如何卖才能卖出去,心思完全扑到这上头,丁点没再想起分家的烦闷事了。
第二天徐家人还是早上吃过饭去下地,徐父、徐母还高兴地戴上了徐子凡给他们编的斗笠。小莲已经问过徐母,徐母也赞成徐子凡说的,叫小莲别管那两家的家务事,既然分家,就别把这些琐碎的事纠缠在一起,免得哪天又闹矛盾,这姑嫂之间也不是那么容易相处的,还不如让小莲在出嫁之前松快点。所以小莲轻松了不少,看见徐子凡都笑盈盈的,还问他上午要干什么。
徐子凡想了下二房两口子的性格,踩徐家人捧他们自己,肯定是从小事一点一点积累的,更容易让人相信。这刚分家,正是村里人好奇打问的时候,他们怎么也得做做样子啊。什么神情隐忍、欲言又止、摇头叹息、恨铁不成钢之类的,肯定演得活灵活现。徐子凡的任务是让爹娘过好日子,当然不能让二房败坏家里的名声,他觉得他该去村里溜达溜达了。
“小莲,你待会儿烤两个地瓜,咱们去地里给爹娘送点吃的送点水,再帮忙干点啥。”
“诶,我这就去。”
徐子凡给小莲安排了活,就坐在院子里编斗笠,顺便晒太阳。
田地里,众人瞧见徐父、徐母的斗笠都新奇地上前询问,二老乐呵呵的,挺骄傲地说是徐子凡琢磨着编的,怕他们戴的旧斗笠太沉。男的还好,一些妇人们和姑娘们看着徐母的斗笠都心痒痒的,带花纹的多好看啊,平日没什么可打扮的,戴个好看的斗笠也好啊。
有站得离苏倩云近的妇人就问苏倩云,“这真是你家老三编的啊?没给你们几个也换换?”





BOSS打脸手册[快穿] 217|农家子
苏倩云想到徐子凡拒绝她那番托词, 又想到他们分家后隐藏的矛盾,低下头牵强地扯出一抹笑, “三弟他……许是没空, 再说他一向不爱做这些,我们也不好要。三弟这回遭了大罪, 爹娘都紧张的很, 有空闲也该让三弟多休养才是。”
“你可真明事理, 像你们这么好的哥嫂上哪儿找啊, 有的人就不懂得惜福。”
“对啊, 苦了你家两老了, 你家老三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 干啥啥不行, 人又自私,你公婆往后还不定得累多少年呢。”
“他在家闲着不干活,多编几个斗笠都不乐意, 一看就自私。前些日子不还用读书当借口偷懒吗?这种小叔子分开也好, 免得拖累你们。”
“你可得拎得清,往后关门过好自家的小日子,别被你公婆说几句就去帮衬小叔子。”
旁边几个妇人凑上前, 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苏倩云表情尴尬地道:“话不能这么说,爹娘常说三弟有出息,也许过两年大一点懂事了,就能让爹娘享福了。”
一个妇人扑哧一笑, “这话你自己信吗?他能有啥出息?不过你公婆也太疼他了些,原先我都不知道他们这么偏心。就该让他们自己过去,过好过赖都跟你们没关系。”
另一个妇人看了一眼徐父、徐母脸上的笑容,摇头道:“你家老三太能哄老人了,两顶斗笠就把他们哄得这么高兴,幸亏你们分家了,不然你家和徐大郎一家还不得养他几十年?”
苏倩云沉默了下,轻轻叹了口气,“嫂子们别说了,爹娘本就不喜我们分家,若是听见这些话,怕是要怪我。”
“老人就这样,偏着小的,依靠大的,老二最不受待见。这几年你肯定受了不少委屈吧?得,不说了不说了,咱们心里有数。就是没想到徐大叔、徐大娘平时看着挺和善的,居然这么偏心。”
苏倩云低下头默默干活没有接话,她这模样却让几个妇人脑补了更多徐家的矛盾,对徐子凡的印象更差了,连带对徐父、徐母都有些隐隐的不喜。毕竟她们都是做人儿媳妇的,谁都不喜欢偏心别人的老人。
地里干活的人不少,累了就三五人坐在一起聊聊闲话,徐家的事没多久就传了出去,大家都觉得是徐子凡太差劲才导致的徐家分家,跟徐父、徐母太偏心也有关系。苏倩云走他们身边路过都低调地低着头快速走过,一点想发牢骚的意思都没有,让大家更同情她。
苏倩云低头的时候微微翘起嘴角,她一句坏话都没说,他们自己要那么猜测可不关她的事。这种缓慢的言论扩散最伤人,因为没人会察觉,等到徐父、徐母发现的时候,村里人对徐家人的印象定然已经固定,不是轻易能解释清的了,再说,他们跟谁解释呢?相反,他们二房以后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一定会越来越好,这种无形的转变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大有好处,今天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苏倩云为了表现自己心里苦,一直没歇着,紧抿着嘴埋头苦干了一上午,汗水都顺着脸颊淌下来了,看着就好像她因为分家的事被责怪得难受,又自己忍着不说一样。刚有人想叫她歇一歇,就看见徐子凡和小莲走了过来,两人头上戴着斗笠,徐子凡手中还提着斗笠,小莲胳膊上也挎了个篮子,顿时惊奇地忘了叫人。徐子凡居然到田里来了?!
此时正是正午,有些晒,不少人都躲在树荫下乘凉聊天,看见徐子凡这个话题人物便都看了过来。徐子凡找到徐父、徐母,走过去指着小莲的篮子道:“爹、娘,你们渴了吧?快喝点水,小莲还烤了几个地瓜,咱们一起吃点垫垫肚子?”
徐母眉开眼笑地和小莲一起打开篮子,笑道:“你们俩不好好在家待着,跑着一趟干啥?我们不饿,等会儿干完活儿回家吃就行,折腾啥?”
小莲掰开一个地瓜递给她,“娘,三哥说一天两顿饭饿得慌,中午少吃点地瓜,晚上饭晚点吃,免得晚上饿得睡不着。”
“哪就那么容易饿了?”徐母笑起来,吃了一口地瓜,觉得特别香甜。倒不是地瓜突然变好吃了,是子女这份心意让她心里特舒服。徐父也是如此,只不过他不善表达,点点头就算夸赞了。
那会儿和苏倩云说话的几个妇人一看,这俩人拿东西就拿那么一点,显然没有兄嫂的份,刚分家就分得这么清楚,恐怕平日里对兄嫂也没什么尊敬之心吧?一个好事儿的妇人开口问道:“小莲,你没给你哥哥嫂子烤地瓜啊?这家真分得这么利索啊?”
苏倩云从看见徐子凡手里那些斗笠时就变了脸色,一听这妇人还讽刺徐子凡,忙想打个圆场给自己找补回来,可徐子凡没给她那个机会。
“这又不是什么好东西,哪能往大哥、二哥家送啊?”徐子凡先点明了他们已不是一家人,又看着徐大郎、徐二郎说,“大哥、二哥,是我叫小莲给爹娘烤的地瓜,当时也没想那么多,你们不介意吧?我最近吃药花了不少银钱,分家之后其实已经捉襟见肘了,分到的粮食得算计着吃,我又容易饿,总怕不够吃,真不是故意跟你们生分。”
徐大郎连忙摆手,“不介意、不介意,老三,回头我给你提一袋子粮食过去,你和爹娘、小莲别饿着。”
徐子凡没等徐二郎开口,起身笑道:“还是大哥对我好,对爹娘也孝顺。”他拿着四个斗笠朝徐二郎走去,说,“二哥,昨天二嫂说看这斗笠不错,让我给你编一个。正好我今天上午有空,就给你编了。你和二嫂还有大哥、大嫂一人一个,你们试试好不好用。”
徐二郎迟疑地接过斗笠,说道:“这又不着急,你养身子要紧。”
徐子凡笑说:“我看二嫂昨天好像有些不高兴,我身子也好得差不多了,编几个斗笠不碍事的。大哥、二哥,以前是我不懂事,做了很多错事,我一醒,爹娘就骂过我了,都怪我拖累你们。今后分家了你们都好好过日子,不用管我,弟弟再不给你们找麻烦了,不过爹说过,分家了也还是亲兄弟,你们都是我的好哥哥。”
苏倩云在旁边僵着脸笑道:“三弟你误会了,我怎么可能因为这点事不高兴?我……”
“那就好,是我误会二嫂了。”徐子凡打断她的话,走到徐大郎面前道,“大哥,你们养两个孩子也不容易,不用给我们粮食了。爹娘还有小莲跟着我,你就放心吧,我这两天好了就想法子挣钱,肯定把爹娘和妹妹照顾得好好的。”
徐大郎根本听不懂他的弯弯绕绕,只觉得弟弟又愿意和他亲近了,忙关心道:“三弟你别逞强,多养一阵子,爹娘的事你不用操心,大哥得了空就去码头搬货。”
蔡氏瞬间攥紧了斗笠,心提到了嗓子眼。好不容易分家,难道他们大房还得养着三房?
徐子凡笑了下,把斗笠给徐大郎戴上,说:“大哥你放心吧,我说好了就是好了,我懂医,这些年看了不少书呢。我给自己把过脉了,病症去了十之七八,马上就好。”
徐大郎愣了下,“你还会把脉?”
徐子凡自然地点点头,“会啊,回头你们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就找我,我这些年的医术不是白读的,我学这个比学四书五经那些学得好多了,不过当然你们都身无百病最好。”他看了眼日头,说道,“大哥你们忙吧,我不在这添乱了,我回去了。”
“哦,那你慢点。”徐大郎迷迷糊糊地点了下头,有点弄不清楚。之前弟弟读书考秀才,二弟妹发现弟弟不是读书的料,纯粹是为了偷懒才读书的。这会儿弟弟突然说喜欢读医书还会把脉了?真的假的?
徐二郎和苏倩云一句话都没插上,徐子凡就转身等小莲收拾篮子去了,他们也不好追过去解释刚才的“误会”。而且众人都被徐子凡会把脉的事转移了注意力,离的近的还问徐子凡是不是真会看病,以后是不是想当郎中云云,他们更插不上话了,苏倩云只能希望别人把她现在那番作态忘掉。徐子凡有礼地同众人寒暄,跟谁说话都先叫人,叔叔伯伯、嫂子婶子一圈叫下来,清隽知礼的模样带给人很大的好感。
徐子凡长身玉立,身上干干净净的,相貌也长得出众,众人看着就觉得他和他们这些泥腿子完全不一样,不愧是读过书的,跟镇上富贵人家的少爷差不多。只可惜投错胎了,投生在这村里,日后也不知要靠什么过活。
等徐子凡和小莲走后,徐家六个人都戴着轻便好看的斗笠,看着就很显眼,有人忍不住问:“这是咋编的呀?教教我,回头我也编一个戴。”
徐母歉意地说:“这是我家老三琢磨出来的,他呀,看病花了不少药钱,心里不得劲。这不就想着卖这斗笠赚点花用,换点粮食什么的,你要想要,回头拿点东西来我家换?”
“那算了,现在这个也能戴。”那人回了一句,转过身撇撇嘴,心想一个破斗笠还想卖给同村的,谁不会编啊?回头就自个儿琢磨着编一个。
她是这么想,却也有那不精编东西不爱编东西的,围上来问徐母斗笠卖多少钱。徐父、徐母都有些惊讶,没想到徐子凡来田里转一圈,他们这斗笠还卖出去了。




BOSS打脸手册[快穿] 218|农家子
徐子凡下午又编了四顶斗笠, 加上之前徐父编的四顶,一共八顶在晚上都卖出去了。这个世界的米是十二文一斗, 也就是一文钱一斤, 猪肉十二文一斤。徐子凡估量了一下,给斗笠定价男款的6文、女款的8文。他有信心这编法不是谁都能自己想明白的, 就算拆开能弄明白, 村里人也不舍得拆, 他主要靠这会儿的新鲜卖给十里八村的人, 把药钱挣回来, 往后估计就有聪明的仿做了, 这个价格正合适。
对于徐父、徐母来说, 一晚上用几个斗笠挣了52文, 这可真是意想不到的惊喜,晚上睡觉都乐呵呵的。而村里其他人回家也有许多在说徐家的事,有的说徐子凡也会想法子挣钱了, 有的议论徐子凡到底会不会看病, 还有的说徐子凡这是要当郎中不考秀才了,总之觉得他和这些天村里传的不太一样。
妇人们聊得就更多了,徐子凡在她们印象中就是一个除了读书啥都不会的人, 连读书都是为了偷懒, 简直一无是处。今天这一见,却让她们有些疑惑了。白天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看苏倩云那意思明显是徐子凡小气不肯给他们编斗笠,顺手的小事都和兄嫂计较, 一点不懂事。可后来听徐子凡的话,明明是苏倩云跟徐子凡要了斗笠还甩了脸子,徐子凡怕兄弟失和赶紧编了四个给兄嫂。
这是怎么回事?她们仔细想想,苏倩云好像也没说徐子凡什么不是,徐子凡来了之后,苏倩云也没解释,那好像徐子凡说的才是对的啊。那他们帮着说徐子凡坏话时,苏倩云怎么不吭声呢?
再有他们都觉得徐父、徐母太偏心,逼得大房、二房闹分家。可听徐子凡那意思,分完家三房粮食都不够了,他这个书生都开始琢磨编斗笠挣钱了,可见还真是捉襟见肘。那会儿听徐子凡说徐父、徐母和小莲都跟着他过,怎么感觉那么不对劲呢?他有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他一个文弱书生,没成家也没立业,为啥是他自己养着爹娘和尚未出嫁的妹妹?
先前大家只觉得徐子凡过分,徐父、徐母也偏心,这家分就分了,大房、二房能松快了。可细想的话,这家分的不对啊!怎么感觉是大房、二房嫌弃他们,把他们分出来了呢?就算分家后大房、二房也该每年给父母送些东西,那这个送不送谁知道呢?就算他们不给,徐父、徐母也不可能嚷嚷出来。
徐大郎还说了要给拿粮食,去码头搬货,算有良心,徐二郎连客套话都没说。怪不得徐子凡说大哥对他好,看来他和二房的关系不咋地啊。
各种各样的说法,因为有了些反转,让大家对徐家几房之间到底有什么矛盾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这就是徐子凡特意去田里说那堆话的用意,他在最开始就截断了穿越女想潜移默化误导别人的计划,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就有了探究有了观察,有了看法不同的人,不至于人云亦云很快给三房贴上标签。
至于后面穿越女会有什么招,他就无所谓了,他身体好得差不多了,扭转形象的速度绝对不可能比穿越女慢,到时谁还会觉得他们有问题?徐家各房各走各路就是了。
因着徐子凡这一招,苏倩云第二天下地的时候就感觉到村里人的变化了,之前大家试探着问她家里有什么矛盾时,多是试探徐子凡是不是哪哪不好,徐父、徐母是不是偏心、小莲是不是不懂事、蔡氏是不是尖酸刻薄等等。可如今,大家没了这个倾向,更好奇他们三房怎么会相处不来,还有人说觉得徐子凡和小莲挺懂事、挺孝顺,对兄嫂也不错,她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再故意误导肯定是不行了,太刻意了,苏倩云只能收了苦瓜脸,说:“我们分家只是因为树大分枝,爹娘希望我们几个早日立起门户,兴许有更好的发展。”
有个妇人问她,“真没啥事?你这几天脸色一直不好,我还以为是分家闹的呢。”
苏倩云摇了下头,“没,可能是身子不太舒坦,今日觉得好多了。”
“这样啊,那看来还是我们误会徐大叔、徐大娘了,还以为他们多偏心呢。要我说,一家人处着不错就不该分家,这往后赋税徭役都是事儿,分家之后哪有那么好过?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这日子才红火呢。”
妇人们其实挺敏感的,昨日闲聊时才一起说过三房的坏话,今日就全推翻了,就算没啥证据,也有几人觉得和苏倩云说话怪怪的,不爱跟她聊了。
苏倩云心里有些气闷,不过这只是个小村子,他们爱怎么想怎么想吧,反正做生意赚到钱之后,他家就搬去镇上,没必要在这些人身上浪费时间。
地里的活不用天天干那么多,闲的时候每天去地里转一圈就行。过了两天忙完了,徐子凡身体也好了,就想去镇上转转。他除了编精美食盒,还编了几种高雅的竹子摆件,挺适合书生的,便宜还雅致,徐子凡把这些摆在徐父、徐母面前,说:“爹、娘,我们去镇上把这些带着,我找同窗问问他们要不要。要是有人喜欢,往后咱们闲着时可以多编些。”
徐父犹豫道:“找你同窗问是不是不太好?对你有影响没?”
徐子凡笑说:“这有什么影响?读书科考都要银子,真当银钱是铜臭那是假清高,真让他们当一辈子穷书生,看他们愿不愿意。爹,遇到那种人,咱别理他就是了,大部分都是明事理的。别的影响也没有,咱们不大批的卖,不算商户,没事。”
二老见他这么说就同意了,叫他早点歇着,第二天一早就坐驴车去镇上。小莲欲言又止地看着他们,徐子凡瞧见了,问:“小莲你有话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又没外人。”
小莲有些羞赧地小声说:“我、我也想去镇上。”
徐母下意识就说:“你爹和老三去办正事,你去干啥?”
1...9495969798...2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