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马伯庸
不,不是他,而是他们。
除了钟山之外,还有另外一名潜水员。后者昏迷不醒,被钟山用潜水钩固定在后背。我顾不得询问详情,赶紧把他们两个人抬进减压舱。安排完这些,我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喘了半天,浑身都湿透了。沈云琛比较细心,早准备好了一套干燥的衣服和一条毛巾,还递了一杯热茶给我。在淡水紧缺的船上,这一杯热茶可是相当奢侈的享受了。
“钟山怎么样?”她问。
“状况不太好,完全是凭着意志撑上船的。现在船上的医生已经去检查了,希望没事。”
“我听说还有个日本人被救上来了?”
“嗯,不知道水下到底怎么回事。”我恨恨地说,捏紧了拳头。沈云琛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望着舷窗外面,喃喃道:“早知道还不如不来,冒这么大的风险,实在不值得。”
很快,船上的医生有了报告。他说钟山已经有潜水病的症状显现,好在及时送入减压舱,不会致命。他的头部和背部都受了伤,神志还算清醒,但这次已不可能再次潜水。那个日本人的伤势更严重,已经陷入严重昏迷,窒息是主要原因。以打捞08号目前的设备,没办法做任何抢救。
钟山在减压舱里把潜水服脱掉,虚弱地靠在内壁,用电话跟我们讲述了水下的事。
开始的进展不错,他顺利触底,然后按计划沿斜坡朝海沟方向游去。沿途的地形有些复杂,但总算有惊无险。他翻过几道浅梁,抵达预定的海坡顶端,这时候的深度只有30米。他稍事观察,开始朝海坡的另外一边下降,越往下走,发现坡度越发倾斜。对牵引绳和信号绳来说,斜度越高越不利,因为会造成折角。但钟山拿强光晃了一下,发现坡下似乎有什么黑影。他经验丰富,觉得这个黑影值得探查,就游过去看看。
结果发现,在那条深深的海沟边缘,有一处半环状的凹坑,就好像悬崖上的鸟巢一般。就在这鸟巢之中,一条沉船的残骸安静地侧躺在那里。
海底光线太暗,钟山没能观察到沉船的全貌,但从残骸底尖上阔、首尾昂起的特点,立刻判断出这是一条明代海船。他还在坡面上方发现一截压在礁石缝隙里的粗大桅杆,这表示海船沉没后,曾经发生过一次移动,从坡顶滑落到现在的位置,桅杆在滑落中途卡入礁石折断。
钟山大喜过望,这次探摸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准备回撤。等风暴结束后,让打捞08号开到残骸顶端,再下来慢慢考察不迟。
这时他看到对面有两道光传来,然后发现两名日本潜水员也过来了。他们发现海船残骸,同样兴奋不已。不过他们居然打算现在就下去考察,这让钟山吃惊不小。
因为风暴马上就来了,如果不及时后撤的话,很容易就会被困在水下。钟山有心想提醒他们一声,可对方却很警惕。
钟山发现海水流动加速,知道风暴即将要来,决定不管他们,先后撤再说。就在这时,忽然从海沟里涌出一股强烈的海流,跟一条鞭子似的猛然抽到残骸附近,周围海水登时大乱。那两名潜水员立刻被狠狠抛开,朝着不同方向飞去。
其中一人朝着钟山的方向漂来,四肢拼命挣扎,却导致信号绳缠在身上越来越紧。祸不单行的是,他背后的压缩空气瓶被残骸桅杆挂住,生生扯漏了,巨大的气泡朝水面涌去。钟山见状,毫不犹豫地切断了牵引绳和信号绳,双腿一蹬,朝那人游去。
钟山先把他紧紧抱住,然后切断了缠在他身上的绳子,这时另外一道海流冲过来,把钟山甩在沉船的顶部,他的头部和背部受到强烈撞击。钟山知道继续待下去,两个人都会死,顾不得减压隐患,抱着潜水员朝水面浮上去。
这一路上水流纵横,全靠钟山经验丰富,才没有被重新卷回海底。饶是如此,他浮上海面时也已经是精疲力竭,如果药不是没及时观察到,如果我没扔出救生圈,如果没有那么一阵大浪,还真是凶多吉少。
我们所有人都被钟山叙述里的沉船给吸引住了。尽管他出于谨慎,只说是疑似明代古船,但在这片海域,毫无疑问,这肯定是我们要找的福公号。
所有人发出欢呼,辛苦这么久,冒了如此之大的风险,总算物有所值。狭小的舱室内,每个人的眼神都变得闪亮而兴奋。就连方震和药不是两个玩深沉的人,都勉为其难地流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我们为这一刻付出了太多,现在终于接近结局。
只有林教授还保持清醒,他提醒说,现在不光我们知道,日本人也知道沉船位置了。而且钟山已经负伤,我们已经没有潜水员了。现在的局面,比原来更加窘迫。
“我去!”我毫不犹豫地举起手来。当钟山说他看到福公号时,我的内心就涌现出一种无可抑制的冲动。那一条船,仿佛在幽深的海底呼唤着我,那是灵魂深处的吸引,无法抗拒。
林教授断然否决:“初学者潜入这么深的海底,简直是自杀!”
“钟山教给我很多技巧,我也练习过。”我坚持说。
林教授道:“你一共才潜了多少小时?钟山也不会允许你这么做!”
无论我如何坚持,威胁也罢,恳求也罢,讲出我爷爷的故事也罢,林教授就是不允许。沈云琛、戴海燕也都劝我打消这个念头。我还是不放弃,沈云琛突然“啪”地打了我一耳光,怒声道:“许家现在就你一个人了,你这么作死,是要给谁看?”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老太太动怒,有点被打蒙了。大家这才想起来,沈云琛也是五脉掌门之一,没点威严可是镇不住场子的。出海以后她没怎么说话,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沈云琛脸上阴云满布,一挥手说各自回舱待着去,谁也别胡思乱想。天大的事儿,等风暴过去再说。
于是大家纷纷回舱,沈云琛盯着我回了舱室,这才走开。她前脚走,我后脚悄悄拉开门出去,跑到了位于船首的驾驶室。
此时外面的风暴正是最肆虐的时候,打捞08号虽然下了锚,可仍旧无比颠簸。船长和大副一直坚守舵位,雷达和电台也都在那里,我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天气变化的消息。福公号对我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简直不能忍受哪怕一分钟的等待。
我站在最前面,整个人贴在玻璃上,盯着眼前起伏的惊涛骇浪。我瞪圆双眼,努力想透过海水,看到隐藏于海底的那条沉船。我跟它的距离,不,是跟那段历史的距离,明明只有不到一千米而已。
“你又乱跑?”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我一看,居然是沈云琛,她怎么找到驾驶室里来了?我吓得缩缩脖子,像被大人抓住的顽童。沈云琛狠狠瞪了我一眼,却没有继续追究。船长把一个话筒递给她,她哇啦哇啦地讲起日语来。
我没想到她的日文居然这么好,可惜完全听不懂说什么。大副偷偷告诉我,船长已经通过公共频道跟对面的日本考察船取得联系,可惜双方语言不通,英文都挺蹩脚,很多细节说不明白。刚才问了一圈,发现沈云琛居然日文不错,于是把她请来做翻译。
有她居中翻译,两条船终于可以顺畅地对话了。打捞08的船长通报了一名日本潜水员获救的消息,但是伤势很严重,打捞08缺少必要的急救设备。对方那条船叫青鸟丸,他们本来以为那名潜水员已经死了,得知这个消息大喜过望,连忙表示青鸟丸上有随船医生。可惜现在处于风暴期间,什么都没法做。两位船长约定,等风暴一停,先用救生艇转移伤员。
我注意到,两边都很有默契地没提沉船的事。
虽然不指望日本人会因为这件事就把福公号拱手相让,不过让青鸟丸欠打捞08号一个大人情,会在未来的谈判协商中多一枚筹码。
风暴来得快,去得也快。三个小时之后,海上终于风平浪静,重回阳光灿烂,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两条船因为及时下锚,船长经验也都比较丰富,在风波中毫发无损。
打捞08号向青鸟丸缓慢靠拢,这既为了尽快把伤员送过去,也可以不动声色地朝沉船上方水域移动。钟山已经把大致坐标标记在海图上,现在是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青鸟丸也看出来了,但毕竟是我们救了他们的人,也只能吃一个哑巴亏。
两条船平行而停,首尾相反,相距大约三百米。这是极限距离,再靠近,两船之间就会产生吸力,撞到一起。
我们把日方受伤潜水员小心地抬到救生艇上,随行的有打捞08号的二副、方震和沈云琛。黄色的救生艇被缓缓放到海面,沈云琛负责伤员保持平衡,其他两个人用桨向青鸟丸划去。等到了船边,那边有吊车把救生艇吊了上去。
我看到救生艇顺利过去了,偷偷离开甲板,到潜水准备室里,把钟山的抗压服往身上套。现在沈云琛不在,林教授又在甲板上看着,如果要下水,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我不搞高难度动作,只是潜入沉船,把那几件柴瓷拿到手就好,这又能难到哪里去?
我正在折腾,路过的戴海燕发现了我的小动作。她把头探进准备室里,一言不发地盯着我,但也没去举报。我看了她一眼,继续慢条斯理地准备着。
“你坚持要下水?”
“对。”
“也好。这船上已经没有潜水员了,又来不及从后方调,你是唯一的选择。”
戴海燕和药不是的思考回路很接近,两个人都能从情绪漩涡抽离开来,从一个纯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趁机要求她一会儿把林教授拖住,只要一小会儿,我会拜托药不是掌握信号绳,趁两船在交接的时候偷偷下水。
一旦下了水,林教授就只能接受这个既定事实了。
就在我抱着压缩空气瓶接近船舷时,一声尖利的汽笛从远处响起。我惊愕地看到,第三条船,来势汹汹地冲入这个伪漩涡的中心地带。
古董局中局 第十二章 老朝奉的身份
这一条船,吨位介于打捞08号和青鸟丸之间,但绝不是执行打捞或考察任务的,也不是渔船。它的船身很窄,一看就是那种强调高速机动的舰型,难怪可以更迅速地突破漩涡外围,进入中央地带。
船头飘扬的是一面巴拿马国旗——但它肯定不是巴拿马船籍,因为我看到甲板上站着十来个人,手里拿着长短武器,来意不善。
这是海盗船!
一提海盗,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出的,是骷髅旗、独眼龙、假木腿,还带着点浪漫色彩。其实现代海盗,早已鸟枪换炮,他们拥有最精良的武器、性能最好的船只装备以及最专业的操船人员,狡黠凶残,连正规军舰都为之头疼。
不过在亚洲,海盗大多活跃于东南亚马六甲一带,东海一带很少涉足。现在他们居然出现在这里,实在是令人惊讶。
我心中一惊,想起方震的嘱托。他说之前曾经在雷达里看到第三方的船只一闪而过,莫非这就是那条船?它一直在后头跟着我们,保持在雷达范围之外,等到我们在中央地带有所发现,它才凭借自己的航速冲过来。
难道真是冲着我们来的?
那条海盗船先是盘旋了几圈,然后大摇大摆切到两船之间,我看清了甲板上有两张熟人的脸:药不然、柳成绦。
老朝奉的船?!
我说怎么会有海盗特意跑来这个偏远海域,原来是老朝奉!
我本以为老朝奉既然和日本人合作,那么他的人应该在青鸟丸上。如今看来,他根本就是打算螳螂捕蝉,等双方探摸得差不多了,他再轻轻松松登场,摘取胜利果实。我们和日本人,全成了他的侦察员。
这么老谋深算的手段,也只有老朝奉干得出来。这么说来,老朝奉本人,很有可能也在那条船上。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又多看了两眼,恨不得立刻跳上船去,把他揪出来。可打捞08号和青鸟丸都没有任何武器,最多有高压水枪。面对这些武装到牙齿的人,毫无反抗能力。现在我们处于绝对劣势,唯一有实战经验的方震,现在却困在青鸟丸上。
形势几乎在一瞬间,就变成最糟糕的局面。
这时我背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是药不是,他脸色铁青,我从来没看过他这么紧张。他看到我还穿着抗压服,松了一口气:“许愿,你现在必须马上入水,留在船上太危险了。我看到对面船上有一个人,和通缉犯柳成绦很像。”
“嗯……”
“他跟你的仇太大了,你绝不能落到他手里,先去水里躲一躲,注意别潜得太深——信号绳我给你牵着,随时通报船上情况。”药不是说。
虽然这么贸然下潜,危险系数不比直面柳成绦低,不过眼下也没有更好的法子了。药不是拍了拍我的肩膀,不太熟练地说一句:“小心。”
我把全套设备穿戴好,最后检查了一下压缩空气瓶。这次我一气背了两个下去,行动会受限,但续航时间能长一倍。药不是已经提醒船长,用海事电台发出求救信号,我得坚持到救援到来。
为了避免敌人发现,我悄悄来到另外一侧船舷,采用直浸式的姿态慢慢把身体泡进海里,然后一松手,全身都沉了下去。
入水的感觉非常奇妙,仿佛有一圈厚厚的幕布在四周霎时垂落,把世界与自己隔绝开来。无论光线还是声音,都没有了,只能看到眼前的海水,只能听见自己有节奏的喘息。四肢移动缓慢,但没有拘束,如同飞翔在一片黏滞的天空中。到了这个时候,心中也会变得一片澄清,似乎那些纷扰烦恼也被一并隔离开。
我缓慢地转动脖颈,调整姿态,朝四周看去。此时风暴已经消失无踪,金黄色的阳光穿过纯净的海水,水下的浅层能见度非常好,我甚至能看到远处青鸟丸和海盗船的漆黑船底和螺旋桨。海盗船这时速度已经放缓,霸道地切入两船之间。打捞08号和青鸟丸的四条粗大锚链在水里漂荡着,还没顾上收起来。
我朝下方看去,随着深度加深,光线锐减,可以明显看到海水从湛蓝到暗蓝色的渐变。我勉强可以看到下方几十米开外是一片起伏嶙峋的斜坡,视线尽头是一条晦暗不明的深邃海沟。海水在那里已变成墨蓝色,我甚至可以看到海流的痕迹。按照钟山的描述,沉船位置,就在墨蓝海水之中的海沟边缘。
打捞08号抢占的位置非常好,恰好就在其上方。只需要直线沉降,就能抵达斜坡,不需要横向移动。熟练的潜水员,抵达沉船只需要一刻钟,我这种半路出家的,大概也只需要二十分钟。
“要不要去看看?”
一个极其荒唐而大胆的想法涌上心头,让我自己都大吃一惊。现在水面上有穷凶极恶的敌人,毫无保障可言,到了这时候我居然还惦记着深潜去沉船?
我知道这事太荒谬,最好的应对,应该是待在水下船底的阴影,静等救援。可是那个想法如同生了种子一样,再也挥之不去。那条深邃的海沟,变成了魅惑人心的嘴唇,喃喃地呼唤着我的名字。
我保持着悬浮状态,低着头,内心天人交战。老朝奉无疑是冲着那十件柴瓷来的,接下来他第一件事,肯定是派遣潜水员去沉船探查。如果我现在不去拿,得到柴瓷的老朝奉,大可以把两条船全部弄沉,然后携宝离开。
要扭转当前极端不利的局面,沉船里的柴瓷是唯一的机会,我得给他来个釜底抽薪!
我不知道这是用理性得出的分析,还是我为了说服自己而想出的理由。反正是越想越觉得合理,恨不得拔腿就走。很快发生了一个意外,成为促使我行动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的信号绳忽然飞快地连续扯动三次,这是发生紧急情况的暗号。我还没反应过来,牵引绳开始粗暴地朝上拽去,拖着我浮向水面。毫无疑问,海盗们发现了药不是的这个小圈套,他们试图把我拽出水面。
我不再犹豫,用潜水刀飞快地割断绳索,朝水下游去。再耽误片刻,等海盗的潜水员入水,我可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我一边变换着呼吸节奏,一边把方向对准海沟。现在光线很好,肉眼就足以指示我朝着正确方向前行。
但速度不能太快,否则水压和氮溶会要了我的命。事实上,我觉得有点头晕,也许是下潜太快,也许是心理作用。
很快我便接近了海沟边缘,这里礁石丛生,海草摇曳,半明半暗之间,一个个就像是张牙舞爪的恶魔。很快我找到了那根嵌在岩缝里的断桅,这是最好的路标,说明沉船就在不远处。
我继续向前摸去,周围的光线慢慢暗淡下来。我终于理解,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深潜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挑战。技巧还在其次,主要是人类对于黑暗以及幽闭环境的恐惧,在这里会无限膨胀,让你需要花极大的意志去克制。一不留神,便会被恐惧吞噬。
这里的海床就像是一头史前怪兽的脊背,满是突刺和瘤疣,几乎没有落脚之处。我必须保持着一个平稳的姿态,避免靠得太近被刮到身体,还要随时小心喷涌的海流。水下很难把握时间的流逝,我只能以压缩空气瓶的读数作依据。空气消耗了差不多三分之一时,在我眼前下方缓缓浮现出一个巨大的阴影,我赶紧扭亮头顶强光,朝那里照射过去。
光束所及,船身显现,我终于看到了那一条梦萦魂牵的沉船——福公号。
和钟山描述的一样,福公号侧躺在海沟边缘的一个“鸟巢”里。这“鸟巢”是一个凹坑,坑底相对平坦,周围一圈隆起的礁石。福公号从原来的沉船地点顺坡而下,中途折断桅杆,船体偏移,掉入此坑,才阻住落势。
这一条残骸,就这么安静地侧躺在幽深的水下,龙骨清晰可见,场面恐怖而梦幻。我感觉自己好像是一个盗墓贼,闯入墓穴,正看到墓主在棺椁里沉睡。
出发之前,沈云琛给我补过课,讲授了一些基本常识。明代远洋海船,都是采用“v”字尖底的设计,可以抵御风浪,适合深水航行。首尾高翘,船舷很高,有如城墙拱卫。眼前的福公号,完全符合这些特点。
福公号的结构保留完整,这对我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这条船的吨位不小,目测甲板下有三层,靠水密隔舱与多重板分割,这意味着里面的布局十分复杂。在缺少支援的情况下进去,贸然钻进去等于作死。
难怪林教授强调,找到沉船和从沉船里找到东西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大海捞针,后者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就算是专业潜水员,也得谨慎地分阶段探摸,没有一次成功的。更何况,我要找的,是十件瓷器。这船少说也有一千料,排水量二百五十吨,体积庞大,别说这船是在水里,就是搁到岸上让我去找十件瓷器,也得找上半天。
我围着沉船转了两圈,大体锁定了福公号的入口。那是一个方形的楼梯口,位于甲板前半段,入口大大地敞开着,好似一个洞口。我犹豫了一下,游近福公号,轻轻解下一个消耗差不多的压缩空气瓶,减少负担,然后一咬牙,钻了进去。
船外尚且还有点光亮,但一进船舱里,可就是彻彻底底的黑暗了。我凭着头顶的强光,只能勉强扫到眼前极其狭窄的一点视野。在我面前是一条很窄的走廊,地板早已糟朽不堪,再远处有一个拐角,也许是一个舱室的门。我脚下一动,似乎踢到什么,低头一看,原来踢倒了一个陶罐。罐上还用漆写着几个字,可惜完全看不清了。罐子口流出一堆沙糊状的东西,在水中立刻消散,不知当年盛放的是什么。
我听说在地狱里的景象,就是在你面前摆满山珍海味,你一动筷子,霎时化为流沙。在这里,所有的景象都已丧失了本来的颜色,全是灰蒙蒙的,就像死人的脸——这福公号本来就是死后的世界。
我自诩胆大,可到了这时候也不由得咽了口唾沫,定定心神,才敢往里走。船内的行进非常艰难,人处于潜游状态,很难精确控制动作,而船舱内又特别狭窄,稍不留意就会撞到,这是很危险的。
我往里游了大概两三米远,眼前的空间忽然宽敞了点,有那么十丈见方。这里应该是一个中转区和聚集区。当发生紧急情况时,这一层的乘客可以迅速集中在这里,登上甲板。这里的地面——其实应该是墙壁,因为船是侧躺着的——积着厚厚的一层海尘。我一脚踏上去,尘土激扬,让海水一阵浑浊,遮挡住了前方的视线。
好不容易等到海尘重新沉下去,我觉得头顶有些异样,抬起头来,两具惨白颜色的骷髅出现在潜水电筒的光柱里,头上戴着一顶古怪的帽子,两个漆黑的眼窝和下颌骨还会动,直挺挺地朝我扑来。我吓得方寸大乱,呼吸节奏一下子就乱套了。那两具骷髅似乎抱在一起,一动皆动,似乎不甘于自己溺死的命运。
潜水时,最忌的就是呼吸节奏被打乱。因为潜水员不是用鼻子,而是用嘴呼吸。一乱套,人会不自觉地切回鼻子,极容易呛到。
我毕竟经验太少,心理压力又大,吃了这一吓,身体不自觉地往上猛挣。脑袋“咣当”一声,撞到了船舱墙壁,还把隔板给撞破了,头顶的潜水强光灯啪啪闪了几下,灭了。
这一下子,我便陷入极大的困难,周围彻底沦落黑暗。那两具骷髅不知所踪,说不定正在阴暗的角落里窥视。我没办法继续前进,只得先退出,可往后一走,却没摸到楼梯的扶手,心中大惊——果然迷路了。
人的情绪一紧张,呼吸就变得粗重,呼吸一粗重,耗氧量直线上升。我急忙想返身去找楼梯,可如今没有半点光亮,舱内上下又是颠倒的,我甚至都无法确定是不是沿着原路返回。
绝望的情绪一点一滴地在内心滋生,我的动作也随之走形。林教授说的对,新手深潜入船,根本就是找死。现在别说找到柴瓷,就连能不能安全出去,都是个严峻问题。
正在惶然之间,一只手从黑暗中忽然伸出来,拍在了我的肩上。
这让我浑身一僵,几乎大叫起来。不过那手没什么恶意,连续拍了三下,这是表示跟随的手势。随后一束强光扫过,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对方不是鬼,也是个潜水员。我顾不得考虑太多其他,被这手拽着一路,朝上游去。他有光照指引,很轻松地找到楼梯,把我带出黑暗,重新爬回甲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