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而现在刘永锡现在不但要取信于这些天下人,而且也要把这些“天下人”动员起来:“既然朝野都有与清国好好谈一谈的想法,那就边谈边打,让大家知道清国到底有多少诚意,等天下人明白建虏不可信,本朝除了北伐之外没有其它道路可走,那时候出兵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虽然刘永锡的说法看起来没有什么实际操作性,但是柳如是可是比钱谦益更聪明的女人,她已经明白过来:“难怪陛下会让李香君一起回京,这事我与丽珍妹妹都能帮上忙!”
虽然现在朝廷对于北伐的时机充满了争议,但是人心是可以争取可以动员的,而现在李香君就在为这事忙碌不停,而且她不是简单喊几句鼓吹口号,而是从各个方面都进行宣传发动。
不仅是戏剧、说书、诏旨,在刘永锡安排下李香君还办了大明朝第一份定期发行的期刊,从方方面面分析关于北伐的利害得失,既讲历史教训也讲现实利益,甚至还会发表几篇建议暂缓北伐或中立派的文章。
这部称为《国策论》的定期杂志现在已经到了洛阳纸贵的程度,每期发行量已经达到对本时空来说称得上惊人的千册以上,要知道本时空的各种印刷品一般情况只印一二百册甚至几十册,一次印刷三五百册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各地还出现大量抄本与翻印本。
虽然不是正式的官报与缙绅录,但是不管建议暂缓北伐还是支持立即北伐的文武官员、缙绅、商人、读书人都非常重视这份每月定期出版的《国策论》,将其视为掌握朝廷动向的权威渠道。
事实上《国策论》这份半官方杂志让许多在野缙绅与读书人欣喜若狂,毕竟承天朝有很多创新,不但是“非进士不得翰林,非翰林不进入阁”,而是讲究破格用人,方方面面都希望在这次巨大利益中成为最大受益者,特别是那些以往没办法进入权力中心的举人、秀才甚至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穷书生。
而《国策论》用稿的时候也非常讲究,不仅讲北伐问题也讲方方面面的国策论争,既用朝廷大臣的稿子,也用在野缙绅的稿件,时不时登载一两篇过去完全找不到发声渠道的稿子,既有穷书生又有武夫甚至还有商人。
而且这些稿子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观点,比方说许多徽州商人强烈反对发动北伐,总觉得北伐不但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意而且还会征收很重的商税,甚至还会没收他们手上的货物。
但是现在有人以商人身份分析失去北方市场以后的严重后果,毕竟现在在整个北方市场徽州商人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大清国的统治一旦在北方彻底巩固下来,那么身为敌国商人的徽州商人必将首当其冲,所有的财产都会被没收,甚至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除此之外,这篇文章还分析了失去北方市场的诸多严重后果,甚至认为晋商会借机崛起取代徽州商人在北方的地方,徽州商人退缩南方之后会引发更激烈的商业斗争,因此许多徽州商人第一时间改变了看法,他们仍然持保守态度却认为在有利的条件大举北伐拿下黄河以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种文章在《国策论》上比比皆是,甚至连不甘寂寞的钱谦益都投了一篇文章,而现在柳如是更是自告奋勇,而刘永锡当即乐了:“香君姐这段时间一直叫着缺人,河东君肯帮忙那就是最好了!”
柳如是也笑了起来:“那陛下得跟李香君说一声,陛下可别小看了她,现在外面的人都称为宣讲女皇!”
实际是现在的李香君可不仅仅是宣传方面的女皇,而是整个承天朝意识形态方面的女皇,但是连李香君自己都不明白自己按照刘永锡命令所作的事情将会改变了整个中国与世界,但是柳如是却觉得自己应当参与进来,省得到时候承天朝这艘大船在李香君的指挥之下彻底失控。
毕竟这不是一个女皇秉政的国度,但是现在李香君的影响力接下去越来越大,柳如是觉得自己应当做些什么,而刘永锡也没想到李香君会有一个“宣讲女皇”的称号,但是他很快就看了起来:“在我心底,河东君才是真正的女皇!”
有刘永锡这句话就够了,柳如是立时变得信心十足,他告诉刘永锡:“既然在陛下心底我才是女皇,我一定会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但是我想问陛下一句,天下人的声音就只有一本《国策论》吗……”
明风八万里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最后的机会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明风八万里最新章节!
刘永锡没想到柳如是会在这个时候说这么一段话,毕竟她与李香君都有过那么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所以关系还算亲近。
但是后宫之间争风吃醋也是常事,何况外人已经把李香君视为“女皇”,而最近邢夫人也正式封了皇后,所以柳如是有这样别苗头的想法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此刘永锡当即说道:“当然不止一本《国策论》,但是现在你先帮香君姐事情办好了才能谈其它问题,香君姐在这上面可是用了许多心思,如果手艺学不好自然不好出师。”
柳如是知道刘永锡的意思是让她辅助李香君一段时间,争取把李香君的本领都学到家,刘永锡才会支持她出来自立门户。
毕竟办这么一本《国策论》看起来很简单,实际是大有学问,光是挑选、修饰杂志上的文章就费了李香君一整年的精力,中间还有着无数次试错的经历。
而柳如是当即答应下来:“那我跟丽珍妹妹这就去准备了!”
刘永锡只能苦笑着点了点头。
他再怎么神通广大,也控制不住后宫之间拉帮结派,张皇后与长平皇后关系自然最为亲近,而朱媚儿与卞玉京曾经是张皇后身边最亲近的女官所以也是一个小团体,不过她们不但跟张皇后关系很好,跟李香君也很亲近。
而高皇后与邢皇后出身于闯营,所以这次西征湖广的时候总是在一起伺候刘永锡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
至于西营出身的那四位皇贵妃与贵妃更是不用说,她们四个人几乎全程尽心尽力地侍候刘永锡,几乎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凝聚力自然也不在话下,而现在柳如是与阮丽珍也形成了一个新的姐妹花组合。
但刘永锡也知道这种情况无法避免,只能找些事情让她们来负责,现在柳如是与阮丽珍主动提出来要加担子,刘永锡当然不会拒绝她们的美意:“反正这段时间《国策论》不能出乱子,很多人都在盯着”。
钱程这段时间就一直盯着《国策论》,今天一进家门他就喜气洋洋地向屋里的众人宣布着自己的收获:“不负众望,已经从省城取来这一期的《国策论》。”
县里的几位缙绅听到这个消息都是齐齐跳了起来:“《国策论》到了就好,先看看目录!”
“我准备好抄手了,看看有没有什么急需的文章。”
“大家不要急,大家轮流看,谁需要抄录的话提前说一声。”
钱程是绍兴府萧山县的一个秀才,虽然萧山县内有不少人在这场惊天动地的震荡中因为跟随承天皇帝刘永锡起事抗清所以得以荣华富贵,即使没有荣华富贵也因为跟随承天皇帝的功劳在县里得到了许多特权,但是这并不包括钱程这位早早就退到乡下避难的秀才。
钱程不但没有因为承天朝的建立有所收获,反而因为战事的动荡损失了许多实际利益,甚至有可能从“诗书传家”的中上之家成为普通人家,所以战事结束之后他是肠子都悔青了。
当时他若是跟着承天皇帝一同起事,现在哪怕没有一官半职,但总能落得不少好处,不至于象现在这么窘迫,所以在战火结束之后钱程反而变得活跃起来,千方百计地寻找钻营手段。
但是机会既然错过了就很难挽回,虽然钱程在这件事情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他始终是一无所获,反而有坐吃山空的嫌疑,直到他在省城发现了这本定期出版的《国策论》才有了转机。
最初钱程觉得这本杂志简直不可思议,这上面讨论都是真正意义的国策,是诸位宰相才能议定的大事,怎么能放到这么一本公开出版的揭贴之上,但是钱程很快就发现这本杂志有着官方性质所以才能在市面上流通,而且里面记载了许多非常重要的信息。
光是阅读文章的目录与标题就能大有收获,具体内容更是堪比金山银山,甚至可以掌握朝廷的具体动向,而且《国策论》提出的诸多细节很快就落到了实处,这让钱程更是如获至宝。
但是钱程虽然是秀才,但在经历一系列波折之后,他并不能挤入萧山县真正的权力阶层,因此他很快就找到了几位相熟的缙绅与他们定期分享这本《国策论》,很快这群人就组织了定期集会,而且有人成功地抓住机会一飞冲天。
而在这个读者小圈子也流传某个武夫与穷书生因为在《国策论》登载了一篇文章而谋得一官半职的消息,所以这个小团体内部越来越积极越来越热情,但是一般的秀才、书生、商人虽然只知道有这么一个圈子却没办法参与进来,这个小圈子甚至隐隐有能办成大事的迹象。
只是大家虽然讨论得非常热烈,甚至在这一期的杂志上看到自己最想要的内容而准备摘读、摘引,但是从杭州取来最新一期杂志的钱程却是陷入了思考。
钱程在路上已经提前翻阅过了这一期的《国策论》,甚至有了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大胆想法,他已经注意到《国策论》虽然讨论着是真正意义的国家大事,而且建言也称得上大胆,但是并不包括那些“国是已定”的大政方针。
即使在如何北伐的关键问题上,虽然引用了多方观点,但是钱程已经注意到虽然有很多建议暂缓北伐的意见,但是朝廷的意思还是让大家尽量支持尽早北伐,而且大家在看过杂志之后也觉得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必须北伐,不然以后要付出百倍千倍的代价。
与许多既得利益者一样,钱程并不喜欢北伐,因为一旦发动北伐肯定要征收格外的赋税,崇祯朝的三饷就是典型例子,而他这样的有产者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自身利益受损。
但是在看过两遍《国策论》之后,钱程又觉得这不但是一种挑战,而且也是一次机会。
如果放在崇祯朝、弘光朝或是万历朝,钱程这样只有秀才功名的普通书生既然有再多机会也抓不住,毕竟一个秀才哪怕能进国子监出来最多也就是一个县令的结局,而且这已经是破格用人的结果了。
但是承天朝完全不一样,国家新创自然有开国气象,萧山县有许多人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甚至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但因为跟着承天皇帝一起渡江起事,现在已经是南京城里的体面人,甚至已经有人因为功勋卓著当了知州、知县。
这种暴发户让钱程格外眼红恨不得取而代之,但是机会错过就不会再来,现在承天皇帝刘永锡身边谋臣如雨、精兵良将不计其数,而当时却是一时犯了迷糊躲到乡下去,只到承天皇帝刘永锡拿下杭州才敢露头,平白错过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而现在机会既然来了,他就觉得自己不能错过,而一旁把这本《国策论》暂时让出来的缙绅说道:“咱们能不能也登一篇文章上去,我听说只要登上去了,身价就不同凡响!”
“是啊,后面留了地址,只要我们文章够硬,肯定能登上去!”
“我可听说了,省城有人一篇文章就升了县丞!”
“这可不容易,要知道黄老三真刀真枪才拼出来一个知州,可这小子一篇文章就混成了县丞!”
一说到黄老三钱程就有些心烦意外,毕竟大家都是一个村子出来的,可当初黄三石混得比自己差多了,不但没有秀才功名甚至连老婆都讨不到,可就是因为跟着余煌余状元投效了奉天皇帝,据说现在已经是知州老爷了,而且因为他是不扣不扣的开国功臣,以后还能继续飞黄腾达,可自己还在想着怎么谋个好差使。
而且他也知道省城的那位幸运儿确实升了县丞,但他本身就是跟着张皇后一起渡江的老人,而那篇文章也说出了朝廷想说却不敢说的声音,所以才能一步登天升了县丞。
可是在场的几位缙绅都想着怎么找位大才子写一篇有份量的文章,而钱程越听越心烦,他干脆就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了:“这事没这么容易,文章再怎么漂亮,也就是一个县丞的功名,咱们想要飞黄腾达就得走黄三石当初走过的路子?”
这几位缙绅都觉得钱程的说法完全不靠谱:“走黄三石当初走过的路子?哪有这么容易?现在承天皇帝已经连广州都拿下来了,咱们想上车都没机会了!”
“有机会!绝对有机会!”
钱程的大嗓门甚至吓了他自己一跳,但是这一刻他却是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北伐,咱们错过了跟陛下一起渡江的天赐良机,不能再错过北伐了!如果错过了北伐,咱们就再也没机会!”
北伐?
在场的几位缙绅突然来了兴趣,马上有人大声说道:“快把国策论拿来,我们好好再看一遍!”
“没错,北伐是个机会,我们看看书上到底写了什么?”
“北伐确实是个机会,但是我们有机会上车吗?”
虽然大家七嘴八舌,但是包括钱程在内的每一个突然都觉得这确实是最后的机会。
明风八万里 第一百四十六章 共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明风八万里最新章节!
他们不但拿来了这一期《国策论》,而且拿出了手上能找到的每一期《国策论》与所有抄本,并且就有意料之外的收获:“按照这篇文章的意思,我们北伐与建虏入关都是为了求得生存,建虏不入关就很难活下去,大明不北伐同样难不下去。”
虽然大家对于北伐有着个人看法,但是清国入关的危害在书上说得非常清楚,大明除了永远失去辽东、京师顺天府与九边之外,还失去了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五个完整的省份,而且这还不算入相当于一个小省的陕西行都司。
“这等于少了天下几乎一半的州县,江南的读书人本来就多,现在更是无路可走!”
浙江与绍兴府可以说是天下科举竞争最激烈的地方,过去大明虽然掌握着整个天下,但象钱程这样的秀才仍然是总觉得日子难过,现在丢掉北方这么多州县更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大家都觉得除了北伐没有任何出路。
“按国策论的看法,只要把北方与辽东都夺回来,形势就不一样,咱们都有出处!”
国策论的文章并不是简单建言北伐,而是有着一套完整的谋划,认为大明如果北伐成功就应当把获得的诸多好处与有功之臣共同分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政策就是要破格用人,用北伐功臣来充实新收复州县。
这正是钱程这些人所要的结果,他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我们怎么成为北伐功臣?有没有路子?”
钱程倒是已经翻过了这一期的国策论,马上回答道:“卷首就有招募义士受训并随军从征的消息。”
大家往卷首一翻,确实有这么一份诏书,这份诏书说得比较含蕴,只说招募八方义士入队训练,训练结束之后量才适用并随军从征,虽然没说招募的“义士”是用来南征还是北伐,而且要求相对宽松而且不限文武,但是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个绝佳机会。
对于朝廷来说,这些入训之后的“义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人,新近收复的州县要用朝廷信得过的自己人逐步替换那些动摇分子,而且有人提醒了一句:“朝廷用人跟弘光朝完全不同,三班六房的首领即使不是朝廷派下来的,也是从外县调来的,而且听说接下去县里的位置要为随陛下渡江的有功之臣留着。”
有明一代的吏员往往是父子相袭盘根错节,但是承天朝既然是名为中兴实为创业,自然有着新朝气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重用跟随刘永锡起义的有功之臣。
那些资格很老但是在刘永锡起义过程错过机遇的世代吏员之家自然就是打击的首选目标,而且还有人分析:“本朝虽然官吏分家,但是官吏之间不再有着前朝那种无法逾越的鸿沟,只要是有功之臣,哪怕是流贼出身都能成为知府、道台。”
大家是越说越兴奋,都觉得这是绝佳的机会,而钱程更是毫不犹豫地说道:“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咱们就按这上面的诏书前去招募,而且既然有浙江总队,那咱们不需要多少路费直接渡江去杭州就行了!”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喜气洋洋,去年刘永锡起兵抗清的机会他们错过,所以他们觉得这次北伐中兴的机会就不能再错过了。
事实上,越明朝的思想动员是全方位进行,渠道不仅仅是《国策论》,而是从官报、诏书、戏曲、揭贴到乡间的宣讲,在很短时间就完成了一次全民动员,不管是官员、缙绅、商人还是升斗小民都对于北伐形成了共识。
“现在都说不北伐不行,虽然北伐肯定要付出很大代价,但是清国来一次南征就是无数人倾家荡产,所以长痛不如短痛,趁着建虏现在还没缓过劲来抓住机会北伐!”
王普祥没想到随便遇到一个农夫说起北伐来都说得头头是道:“老人家说得确实有道理,如果建虏再打过来,咱们凤阳府肯定是首当其冲啊!”
说话的老农实际也不懂太多道理,但是他心底自然有一本帐:“这两年两次过兵,我们家里死了二十三口,还有十多人到现在都没有消息,而且每次过兵都是折腾得天翻地覆,几年都等于白干了,只要不灭掉清国,这样的事情肯定还会继续来啊,所以哪怕不灭掉清国,也要以黄河为界,这样咱们才能过安稳日子,将军,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北伐?”
这与几个月之前完全是两回事,当时王普祥遇到的农夫虽然也很恨清国兵,但是他很难说清楚清国兵可恨在什么地方,所以对于北伐中原毫无积极性,而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王普祥遇到的每个人哪怕是青楼女子都在询问着什么时候北伐的问题。
现在北伐在民间已经是一种共识,而且更重要的是现在小半个山东与河南都陷入了内战之中,左梦庚、刘泽清、刘良佐的起事声势很大,虽然一度受到挫折了,但是仍然是拿下了二三十个州县,而且受他们的影响整个北方的反清起义是此起彼伏,所以大家都觉得不能错过机会。
可是王普祥还是那个答案:“就看大清国有没有诚意,如果肯把黄河以南都让给我们那咱们可以暂时放他们一马,如果他们不肯把黄河让出来,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老农对于这个答案虽然不大满意,但也知道如果大清国能够放弃黄河以南的话,江淮不再是承天朝的北边,不需要承受惊人的军事压力:“可是建虏现在与刘泽清、刘良佐、左梦庚大打出手,这都是在黄河以南啊!”
王普祥当即笑了起来:“所以朝廷也不是毫无准备,现在已经湖广调了好几支精锐过来,到时候还请老人家多多照顾!”
所谓从“湖广调了好几支精锐”实际是将忠贞营永久性地分割使用,但既然高皇后都对这次调动持赞成态度,而且邢皇后不但持赞同态度而且还把自己名下的忠勇旅调往东线,所以这次大规模调动异常顺利,而且这些忠贞营将士发现他们仿佛又回到席卷河南的好日子。
而且与“开城门迎闯王”的年代不同,那时候只有升斗小民欢迎闯营的到来,而现在却是包括缙绅、官员、商人在内的所有阶级都欢迎这支精锐之师的到来,这位老夫就是非常直接地说道:“精锐调来了就好,千万不要跟建虏不客气,至少也要拿回黄河以南!”
王普祥当即笑了起来:“现在是八方义士都全力支持北伐,那么我们与清国的较量中就抢占了先手!”
而对于张天禄来说,他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形容眼下的局面:“豫王,明国一定会发动北伐,我们一定要多留点兵马来对付明国!”
豫王多铎却是苦笑着说道:“张将军,你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但是现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先把曹州贼平定下去!”
包括多铎在内的满洲亲贵都低估了这次曹州起事的规模,他们原本只知道有刘泽清、刘良佐参与起事,却没想到左梦庚所部三十个营头也参加了起事,结果就是在初期平乱之中吃了大亏,甚至有几个重新组建起来的八旗牛录再次遭受重创。
等大清国反应过来的时候却发现所谓“曹州贼”已经席卷山东、河南的二三十个州县,就连号称与金华贼平分秋色的阿济格都差点吃了大亏,因此大清国痛下决心尽量搜刮兵力对付这些无法无天的曹州贼。
但是这遭到与越明军有着血海深仇的张天禄强烈反对:“豫王,这事得三思而后行,金华贼已经从湖广向江淮调来不少兵马,而且他们可是公开放话让本朝退回黄河以北,既然他们不管怎么样都要拿下黄河以南,咱们就得多准备兵马应对金华贼北侵!”
而多铎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张天禄身上:“所以才让张将军坐镇沂州全权负责,朝廷对张将军是寄以厚望,张将军要尽快招兵买马恢复元气!”
张天禄、张天福兄弟所部原本只有三千人,虽然一度扩充到七八千人,但是长平皇后亲征的淮安之役张氏兄弟的兵马遭到毁灭性打击,不但张天福阵前被当场宰杀,张天禄最后也只是收拢了七八百名残兵败将而已。
虽然在这次大败之后大清国对张天禄寄以厚望,但是张天禄现在手上也就是两千多兵马,以这点兵力防御承天朝可能发动的北征自然是注定没戏,而且多铎与大清国虽然给了招兵买马的权力但却有提供相应的资源,让张天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只能埋怨道:“豫王太重视曹州贼了,金华贼如果发动北伐的话肯定是雷霆之势,别说是一个张天禄,就是十个张天禄都应付不过来!”
但是多铎听到这却是笑了起来:“张将军放心,对于应对金华贼北窜大清国已经有万全之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