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史老爷,您和小侯爷联手都摆不平这事?要让我们一起去讨债?”
“史大人,您跟我们说句实话,这人到底欠了小侯爷多少银钱?”
“史大人,大家都是在京营这地盘上混的,您跟我们说句实话!”
“对啊,总让我们知道到底是向谁讨债?”
史朝定也尖着嗓子跟这些亡命之徒说道:“你们放心,绝对亏待不了你们,这次去临清赏格加倍,而且能保证落到兄弟们手上,这是小侯爷特意交代的,但是兄弟们办事一定要得办!”
一身锦衣华服的刘永锡也站了出来:“这次去临清主要是为了个女人,绝对不是找人拼命,而且朝廷给你们多少赏格我绝对翻倍,五十两开拔银明天就发下去,你们愿意走就跟我来,不愿意就留着,绝不强迫!”
有钱能使鬼推磨,当即就有近三十人走了出来,而且他们内部第一时间安排好了一切,胡同里的护卫虽然少了近三十人,但是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保万无一失。
他们更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小侯爷,你开始只要二十人,可现在来了二十七个兄弟,您说这事该怎么处置?”
虽然在很多人眼中刘永锡还是个半个孩子,但是这一刻却是尽显大将风度:“既然来了二十七个兄弟,那是看得起我刘某,定哥,一切按三十人来计算,咱们不要亏待了诸位兄弟!”
这群亡命之徒等的就是这句话,自然是赞声如潮,而史朝立也主动给自己加戏:“诸位兄弟,如果受了委屈或是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随时可以来找我,我保证小侯爷第一时间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富定没想到史朝立到现在这个时候还想着告黑状打小报告,不过别人可以玩一手,他史朝立在京营已经是臭不可闻人见人厌,有谁肯跟这么一个阉货亲近。
他实在没想到这帮亡命之徒就吃这一套,马上就有一个辽东口音的大汉当面向史朝立与刘永锡提出自己的诉求:“小侯爷,史大人,小人吴克想问一句,过去咱们在外面赚的一点零碎银钱向来是要被上面用这个名义东扣西扣,这次能不能让兄弟们落袋为安?”
旁边的几个亡命之徒也有着同样的诉求,别看这条胡同里的妓院、赌坊、酒楼特别赚钱,但是钱都被上面的高级文官、勋臣、宦官拿走,负责看场子的这群亡命之徒并没有捞到多少实惠。
他们不但要给上面交一笔出营办差的月例钱,甚至每个月卖力气看场子的这笔钱都有很多人打主意,东扣西扣之后真正落袋为安的最多只有七成,有些时候连五成都没有。
刘永锡当场作出承诺:“这件事交给我来处置,你们放心便是,谁敢乱伸手,他伸哪只手我就斩哪只,双手都伸出来一起斩下来!”
有了刘永锡这句承诺之后,这帮亡命之徒总算是放心了,又跟刘永锡与史朝立谈好一些具体细节决定明天早上到诚意伯府汇合,而吴克在内的几个辽东人没有拖累直接就跟在刘永锡身后。
而多了这三十人以后,刘永锡心里越有越有底了,虽然他手下能用的人马加起来不过百人,而且多数是临时拼凑起来,但是现在这么个形势有这么一支掌握在手上的队伍就能做很多事情,甚至可能起到四两拔千金的作用。
而且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他才到家门口就看到赵志杰杰一直守在那里,
他一见到刘永锡就把他先请进家门,刘永锡看这架势就知道他联络的那位贵人已经有了消息,当即让富定把吴克这伙人顿好,自己跟赵志杰退到大屋后的小花园谈论具体细节,而史朝立毫不犹豫地跟在刘永锡身后。
刚进小花园赵志杰就一脸欢喜地报告好消息:“小伯爷,您来正好,我已经把太康侯张国纪请过来了,他就在后堂!”
刘永锡可以说是又惊又喜,都不知道怎么夸奖赵志杰,身后的史朝立也觉得刘永锡神通无限,居然能把太康侯都拉上了自己这条贼船。
这可是一位货真价实的侯爷!
如果说他们这些人纯属乌合之众,地位最高的刘永锡也不过是应袭诚意伯锦衣卫南镇抚司千户,而赵志杰也只不过是一个京营小把总,史朝立自己同样不过是内廷都知监一个小奉御而已。
他们这群乌合之众即便到了南京也根本掀不起什么波澜,那么如果能请太康侯一同南下,到时候南京诸位内臣、六部九卿、一众勋贵没办法对他们视而不见。
刘永锡也没想到赵志杰居然能把太康侯请过来,毕竟这位太康侯不但是一位地位远在诚意伯刘孔昭之上的侯爷,而且他还有另外一重特别尊贵而且特别敏感的身份:他可是熹宗皇帝张皇后的生身之父!





明风八万里 第八章 太康侯
虽然现在已经是崇祯十七年,距离天启皇帝驾崩已经整整十七年,他的影响力可以说是越来越小,朝堂上都没有多少人记得这位木匠皇帝。
但是太康伯的地位摆在这里,他这么一层特殊身份到时候肯定能有非同凡响的际遇,特别是南京的混乱局面之下更是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
刘永锡不由特意夸了一句赵志杰:“赵哥,您真是神通广大,居然能把太康侯请过来,这可是帮了咱们大忙,只要能把太康伯请到了南都,咱们都是真正的定策功臣!”
赵志杰难得谦虚一下:“我哪有什么神通,这都是文成公的恩德!我过去跟太康侯有点交情,他也没有少照顾我,我也给太康伯帮点小忙!”
他只说给太康侯帮了点小忙,至于具体做了什么却没说出口:“前段时间太康侯私下问我有什么保全全家的法子,我当时也没办法回复太康侯,直到文成公托梦给小伯爷,我才知道梦中那位贵人肯定就是太康侯,所以才能这么快把太康伯请过来!”
史朝立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秘辛,他到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刘永锡、赵志杰、富定这些人胆大包天完全无视朝廷法度,原来是因为第一代诚意伯刘伯温曾经托梦给刘永锡的缘故!
虽然对于这件事本来应当是半信半疑才对,但是阉人由于境遇特殊所以大多特别迷信,对于那些狐妖精怪尚且如痴如醉,史朝立也不例外。
何况内廷一直有很多诚意伯刘伯温的传说故事,现在更是强化了他的一惯印象,所以他插嘴说道:“小伯爷,赶紧跟太康侯见上一面,深入谈一谈,最好能谈一谈张娘娘的事情!”
刘永锡点了点头才说道:“先见一面,主要要看太康伯自己的意愿!”
而太康侯张国纪倒是爽快人,见面之前刘永锡曾经听说过太康侯府的许多风言风语,而且张国纪从天启朝到本朝数起数落经过了不知多少场政治风波,觉得太康侯未必好打交道。
但是真正见面之后,张国纪看起来象是位关爱晚辈的宽厚长者,不但极有风度而且一见面就说道:“小诚意伯,赵把总可是把你夸成了天下无双,我当时不信你有什么去南都的法子,但是真正见了小诚意伯就知道虽然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但文成公余泽却能历经十五世而不斩!”
这是把刘永锡夸到天上去,刘永锡倒是定下神来:“太康侯您才是我大明勋臣的中流砥柱,我听说前次圣上请诸位勋臣捐饷助剿,总共才筹到了二十万两银子,而太康侯您一个人就出了两万两,所以先祖才会特意托梦给我请太康侯过来!”
旁边的赵志杰插嘴说道:“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请太康侯共襄盛举的原因,太康侯是个明白人!”
史朝立同样是赞声如潮:“京师这么多勋贵重臣,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有太康侯才是真正的国家柱石!”
毕竟崇桢皇帝的这次筹饷是个大笑话,虽然太康侯张国纪只是前朝国丈,却能明白张家的荣华富贵完全源于大明,大明完了张家现在的所有一切也尽付流水,因此第一时间拿出两万两银子助饷,一个人占了总额的十分之一。
但是其它身居高位的太监、勋贵、大臣却完全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加在一起才二十万两银子,一个最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本朝周皇父的生身之父嘉定伯周奎。
张国纪是前朝国丈尚且知道事情轻重,周奎身为本朝国丈却是一毛不拔,不管崇祯皇帝怎么动员周国丈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没钱”!
虽然谁都知道嘉定侯富甲天下,一切应有尽有,随随便便就能掏个三五十万两出来,但是周国丈就是咬紧牙关说没钱,而且还带着一群勋贵合力对抗崇祯皇帝的劝饷大计。
最后还是周皇后实在看不下去,终于从自己的私房钱里掏出五千两交给了嘉定侯,但是周奎一回头就扣下两千两,只有三千两银子用于输饷。
正因为嘉定侯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导致崇祯皇帝亲自出面反复动员也只弄到了区区二十万两银子,对于当前的局面可以用杯水车薪来形容。
而在这种情况下张国纪的两万两就显得尤其耀眼,不管是刘永锡还是史朝定、刘志杰都觉得太康侯是个明白人,跟太康侯合作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刘志杰甚至真觉得刘永锡梦中的贵人就是太康侯张国纪,而张国纪也十分爽直地说道:“银子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没了等于一切都是空谈,二十年前我不过是河南一个穷书生而已,何惜这点身外之财!但现在我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平平安安去南都保全身家?”
刘永锡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难以回答,但是他并没有回避这个难点,而且非常坦诚地说道:“我现在手上才有一百多名百战之兵,虽然自保不成问题,但是怎么在流贼到来之前潜出京师然后平平安安抵达南都,我自己也完全不知道,但是既然先祖文成公托梦给我让我跟一位贵人一同南行,我相信文成公不会骗我!”
张国纪来之前就听赵志杰说过刘伯温托梦的事情,虽然觉得有些不靠谱,但李自成的百万流贼随时攻进京师,张国纪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最终他的所有努力都毫无意义。
他甚至把希望寄托到赵志杰这么一个小把总身上,虽然知道赵志杰手下总共才百八十人,但是张国纪已经想不出任何办法来,所以只能抓住一切救命稻草,更令他失望的是连赵志杰这么一个小把总都不敢作出明确承诺,张国纪几乎是彻底绝望了。
但是赵志杰突然十分热情地联络自己并给出一个离谱到极致的计划,张国纪觉得这太荒唐了,但是求生的念头还是迫使他第一时间赶过来,只是见到如此稚嫩的刘永锡,张国纪又觉得自己恐怕又要失望一回。
刘永锡也能看出张国纪内心深处的失落,他重复了一遍自己编造出来的那个梦:“当时虽然是日月同悬,我却行走在无尽黑暗之中根本不知道往哪里走,还好看到前面突然有一位穿着官服的老人领着一位尊贵无比的贵人向南走去,我当时没认出那是先祖文成公,文成公当即把那位贵人的手连同一颗枣一颗桃交给我,还大喝一声向南!”
赵志杰赶紧补充道:“这一颗枣一颗桃就是早逃的意思,刘伯温先生用心良苦啊!”




明风八万里 第九章 信则有不信则无
刘永锡点点头道:“我想文成公的意思是想让我及早南下,毕竟我父亲在南都统领着上万操江水师,只要我到了南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而且我们诚意伯府与南都大司马史可法一直是通家之好,家父刊刻文公书星占遗书的时候还特意请了史大司马校订!”
张国纪听赵志杰说过这个细节,而且刚才他和赵志杰就已经去看过了那三卷《星占》,也确认这书的校订者就是现在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我以往只知道诚意伯府与东林复社势如水火,没想到居然诚意伯跟史道邻居然有这样的交情。”
道邻就是史可法的号,在确认他与诚意伯府的特殊关系之后张国纪就觉得这件事至少没有看起来那么离谱。
毕竟南京向来是东林复社掌握的地盘,而东林复社与诚意伯府向来是势如水火,而身为南都第一号大人物的南京兵部尚法史可法向来是比较倾向于东林复社。
所以大家之前都觉得史可法主持南都大局的话,刘孔昭的日子肯定不会太好过,这也是张国纪眼中诚意伯府的最大弱点。
可如果刘孔昭与史可法有这么一层特殊关系在,那形势自然就不一样了,至少刘孔昭可以保证全身而退,而刘永锡也当即就笑了起来:“东林?复社?哼,我们跟他们斗了好几十年,从万历年就想彻底扳倒我们诚意伯府,可他们什么时候占过上风?哪一次不是灰头土脸?我们诚意伯府注定是要与国同休,他们凭什么跟我们诚意伯府斗。”
从某种意义来说,张国纪只是一个暴发户而已。
如果不是家中出了张皇后,张国纪只是河南一个穷书生而已,跟诚意伯府这种国初传袭下来的世代勋贵完全不在一个境界上,平时只能考虑着太康侯这个爵位到底能传袭几世,现在听到刘永锡说诚意伯府注定与国同休那自然是觉得特别羡慕:“你们诚意伯府确实与普通的世爵不一样!”
只是太康侯虽然承认诚意伯府的特殊性,但还是没能最终下决心,他还是觉得刘永锡太年轻实力太弱了。
而刘永锡也看出了张国纪的犹豫不决,当即就把所有本钱押上去:“太康侯,文成公确实托梦给我让我牵着那位贵人的手及早南下,太康侯,您跟我们一起走对大家都有利,但是这件事信不信一切都随你,反正信则有,不信则无,我绝不强求!”
刘永锡说“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绝对算是原地打滚耍无赖了,但是张国纪与在场的史朝立、赵志杰都很吃这一套。
毕竟数十万流贼随时会可能杀入京师,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一根救命稻草在他们眼里都是定海神针,更何况刘永锡不但有自保的实力还有刘孔昭在南都接应,张国纪又是个彻彻底底的明白人,最知道事情轻重缓急。
张国纪只能十分坦诚地说道:“我信我信,我当然相信文成公确实给小诚意伯托梦,我既然来了就代表我信了有这么一个奇梦!”
“从现在开始,张某人的身家性命就托付给小诚意伯府,我家里能用的家丁还有十多人,虽然称不上个个都是亡命之徒,但是跟随我多年都算忠厚可靠,现在都交给小伯爷统带,而且除了这批家丁,我手上还有一万两银子,也全部交给小诚意伯调度使用!”
刘永锡不得不承认张国纪确实是个明白人,几句话直接就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性命托付给刘永锡,但是只要他人到了南都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了。
而且对于刘永锡这个小团体,有了太康伯张国纪加入之后形势也同样不一样了,毕竟他可是天启皇帝的岳父,到了南都以后这重身份自然是一言九鼎再好使不过,这个小团体自然也能如鱼得水身价百倍。
因此刘永锡当即答道:“不过是再弄一条船的事情,咱们一起走便是,只是这次恐怕要委屈一下太康伯,一路上暂时听我安排!”
只是刘永锡却没想到张国纪却有着进一步的要求:“小诚意伯,你且先听我把话说完,我的家丁都交给你调度,银子交给你,你想怎么花都行,你让我怎么出面都行,但是我还有一个非常过分的要求!”
过份的要求?刘永锡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您还有什么要求?”
张国纪叹了一口气:“我有一个女儿,我这辈子最对不起亏欠最多的一个女儿,我要带她一起南渡,嫣儿如果走不了,我也会留下来跟她一起渡过人生最后的时光!”
虽然太康侯没细说他这个女儿的身份,但是刘永锡与赵掌队都第一时间知道张国纪准备要带自己最宝贝的女儿张皇后一同南下,而且这是他唯一的要求,但这个要求也让刘永锡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因为那是懿安张皇后!
这位张皇后虽然不是本朝皇后,而且已经深居冷宫十七年,但是当今圣上的皇位既然得自于熹宗天启皇帝,而且在今上登基的过程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她自然在理论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崇祯皇帝不但把她视为皇嫂而且还加了“懿安皇后”的尊号。
如果懿安张皇后能同太康侯一起平安抵达南都,那么在南都的政治斗争之中刘永锡这个小团体就有了不败金身,刘永锡可以借用懿安张皇后的身份解决太多他始终想不到解决办法的问题。
但张皇后的身份也比太康侯敏感一百倍,如果说护送太康侯南下是刘永锡吃了豹子胆,那么护送懿安张皇后南下就必须有着自寻死路的勇气。
而且懿安张皇后常年深居大内,大明朝宫禁极严,今上又特别多疑,别说是太康侯本人,就是皇后、贵妃的生身之母进宫见女儿一面也是千难近难,本朝这么多年只有周皇后与田贵妃的母亲能有比较多的机会入宫。
田贵妃的母亲之所以能有几次入宫的机会,还是因为有一次田贵妃在宫中无意弹琴被今上发现,今上向来多疑,总觉得这件事背后有什么阴谋,就在问田贵妃在家时到底是谁教授她琴艺,而田贵妃当即答复是自己母亲所教授。
而崇祯皇帝毫不客气地搞了一个突然袭击,第二次就把田母请进宫来当面对质。
而事实证明田贵妃没说谎,母女对弹也成就了一段佳话,正是因为这件事田母才有了多次进宫的机会。
但这也说明崇祯皇帝是何其多疑的一个人,虽然他的皇位得于兄长朱由校,而且在登基的过程张皇后可以说是出了大力气,但是他对皇嫂张皇后的猜疑可从来没少过,前几年更是因为几句无心之言逼得张皇后差点自谥。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太康侯就觉得亏欠女儿实在太多偷偷哭了好几回,所以他才决心不惜赌上自己一切也要带上这个自己最对不起的女儿一同南下。




明风八万里 第十章 宝刀未老
刘永锡真觉得张皇后这件事情操作起来难度实在太高了,毕竟太康侯虽然地位非常尊贵还可以想办法蒙混过关,怎么把张皇后这么一个久居深宫大内的大活人怎么弄出来?
如果惊动了崇祯皇帝怎么办,如果遇到张皇后不肯定又怎么办?
但是一件事风险越大回报自然也越高,如果说南渡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永不停息的党争与内斗,那么张皇后就是南都各个山头都可以接受的人选,就连对天启皇帝恨得要死的东林君子也要承认张皇后的贤德。
比起张国纪这位太康伯,懿安张皇后的地位真是高了不知几个境界,所以刘永锡直接问出了那个近于无解的问题:“怎么把张娘娘平平安安请出宫来?”
张国纪当即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到时候会派人把她请出宫来了,就跟宫里说老夫已经命在旦夕,最多也就是三五天时间了,已经这么多年没真正见上一面了,这种时候总要见一见吧……”
虽然张国纪没多说什么,但是刘永锡与赵志杰都已经完全明白了张国纪的思路,当今圣上再怎么多疑寡恩,但是他的皇位毕竟得自熹宗天启皇帝,皇嫂要见自己生身之父最后一面,今上怎么也要想办法通融一下,
旁边的史朝立听到这赶紧站出来说道:“太康侯,小伯爷,这件事交给小人处置比较好,小人身为内臣,办这件事有很多便利,而且现在这个局面宫里不同以往,大家都想着找出路甚至已经有人想去联络流贼,小人办起事来要方便得多,保证能把张娘娘万无一失地请出来。”
史朝立越说越兴奋,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到时候如果在南都再立朝廷,张娘娘能够平平安安抵达南都的话,自然在朝廷之中肯定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护送张皇后南下的他们按照刘永锡的说法就是定策功臣,自然有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说不定到时候自己就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或掌印太监。
如果说刚才他对于文成公托梦之说还有半信半疑的话,现在却觉得刘永锡所说的一切无可置疑,而且他隐隐有一种感觉,小伯爷梦中的那位贵人并不是太康伯,而是那位独处慈庆宫与仁寿殿整整十七年的熹宗懿安皇后张嫣。
如果到时候南都由张皇后秉政的话,她终究是个妇道人家,不可能与外朝直接接触,就更需要内臣沟通中外,正统初张太后秉政才会有王振权倾朝野,万历初李太后掌政所以有冯保辅政,而自己身为定策功臣,说不定真能在司礼监为所欲为,。
张国纪没想到史朝立会突然站出来,但是这也让他觉得突然觉得刘永锡所说的一切谋划变得靠谱起来。
他是真没想刘永锡路子会这么野居然敢沟通内臣,毕竟在大明的祖宗法度里“通内”是天大的禁忌,今上又是特别多疑的路子,就连本朝显赫一时的大太监刘元斌也因为“通内”嫌疑被迫自杀,所以大家都从来不敢把这件事放在台面上来。
但现在流贼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马上就要杀进京师,自己这批人是犯着天大的风险集体南逃跟谋反没有区别,别说一个“通内”的罪名,就是再大的罪名都无所谓,刘永锡身边有史朝立这么一号人物反而成了他神通广大的证据。
因此他当即询问起史朝立:“小诚意伯,这位内臣是哪一位?”
刘永锡赶紧向太康伯介绍道:“这位是都知监史朝定史奉御,现在在我们京营坐营监枪。”
史朝定也赶紧自报家门:“在下是都知监奉御史朝定,入宫已经整整十三年,宫里的人与事没我不熟的,跟张娘娘联络的事情就交给我负责,保证万无一失地把娘娘请出来。”
听说史朝定是内廷奉御,太康侯就不由松了一口气,在这个节骨眼上有史朝定居中联络事情就成了一小半,但他还是提醒了一句:“史奉御,这事得小心再小心,乾清宫那一位向来多疑,嫣儿在这个时候出宫说不定他又有什么想法!”
史朝定当即拍着胸膛跟张国纪保证:“张国丈,您放心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绝对出不了差池,我在大内这么多年有的是好朋友,只是您能不能给我个信物,不然懿安皇后恐怕信不过小人。”
12345...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