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明风八万里 第十四章 世界那么大
她一眼认出看起来年轻得不可思议的刘永锡才是这群人当中真正的关键人物,只是她眼神里带着几分严霜。
刘永锡被她看得都有点紧张,赶紧自我介绍道:“我是诚意伯府的刘永锡,我父亲是操江诚意伯刘孔昭,我已经组织一支精兵强将专门护送娘娘与太康侯南下!娘娘,咱们得为长远考虑,大明虽然危在旦夕,但所失者不过山陕与辽东,咱们只要到了南都自然可以日月重光,以东晋、南宋故事再造山河!”
太康侯张国纪也说起了这件事的具体缘故:“小诚意伯是刘伯温先生嫡孙应袭诚意伯,前日刘伯温先生特意托梦给小伯爷让他护送我家嫣儿南下,当时梦中日月同悬引领着小诚意伯与嫣儿一同南行,日月同悬说明到了南都以后嫣儿自能担当重任,而且刘伯温先生不但把嫣儿交由小诚意伯护送南下,而且还给了小诚意伯一颗枣一颗桃,这枣一桃是早逃之意……”
他主动帮刘永锡补充了一些托梦的具体细节,大家都觉得太康侯说得非常有道理。
毕竟最初大家并不把刘永锡所说的日月同悬当一回事,可是现在既然要护送懿安张皇后南下,那情况就不一样,都觉得日月同悬或许有着更深刻的含义,毕竟本朝正统朝就有过张太后秉政,万历李太后也同样有过执政岁月。
说不定到了南都真能日月同悬的话,懿安张皇后就不定会变成懿安张太后,在座的诸位都将是真正的开国功臣,几辈子的荣华富贵,在这种情况根本不用张国纪说些什么,所有人都变成了最坚定的“张皇后党”。
但是张皇后却并不在意刘伯温的托梦之说,虽然张国纪说得信誓旦旦,可这个世界光怪陆离的事情再多,跟她这个哀莫大于心死的寡妇又有什么关系。
想到这张皇后不由微微一笑,眼神虽然带着几分黯然神伤,却自有一种无限风情,她告诉刘永锡自己的真实想法:“小伯爷年纪太轻,份量太轻了!”
她见惯太多沧桑往事,所以能异常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爹爹决心把事情都托付给小诚意伯,到现在这个地步似乎也只能相信小诚意伯,但是小伯爷您太年轻,手上实力又太弱,南迁之事,当初宜兴周延儒都没办成,何况小伯爷所仰仗的操江水师远在南都,远水难解近渴,现在的关键是南渡事宜具体怎么操作?我需要一个答案!”
虽然刘永锡很想插嘴,但是张皇后却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气质,所以只能任由她把话说完,何况听张皇后说话还是享受一种享受:“这件事既然是小伯爷主持其事,那么小伯爷得给我一个说服我自己的理由,毕竟现在有很多人主张南渡,不管实力、权力还是地位,他们都远远胜过小诚意伯,我为什么要与小伯爷合作?”
连张国纪都没想到张嫣这番话会说得这么漂亮,而刘永锡也没想到说服懿安张皇后的责任会落在自己身上。
而且从今天的接触来看这位张皇后是个刚烈贤德的性子,想要说服她恐怕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而且张皇后说得没错,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他刘永锡都没主持南渡大计的资格。
论地位,他只是个应袭诚意伯锦衣卫南镇抚司正千户,一个比芝麻还要小的小武官,论资历,他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别说跟那些托孤老臣相比,就是张皇后都比他大了整整二十岁,而论实力,刘永锡虽然费尽苦力拼凑出百多号人,但都是些虾兵蟹将。
懿安张皇后有更多更好更强的合作对象,为什么要选择看起来一无是处的应袭诚意伯刘永锡?
这将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但是刘永锡并没有一番大道理来说服张皇后,他只是讲了一个自己听说过的故事:“这方天地如此之大,张娘娘难道不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难道一辈子都只想看到仁寿殿的天空吗?”
张皇后本来以为这个少年会用摆事实讲道理用一大堆理由、数字、故事来说服自己,却没想到会说出如此简单的一段话,而且就是这么简单的一面话却是彻底打动了她。
她本名嫣,小名宝珠,本来是符祥张国纪之女,十四岁前在开封老家照顾弟妹,闲下来的时光不是在读书就是做女红,日子虽然平平淡淡却也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可自从十四岁入宫开始,她张嫣几乎只能看到紫禁城的这片天空,而信王入继大统之后,作为皇嫂的张嫣甚至失去在紫禁城内自由行动的权利。
这些年她一直居住在慈庆宫内,为了避免外面的风言风语她几乎没踏出慈庆宫一步。
等到了崇祯十五年因为太子纳妃的原因又改慈庆宫为端本宫,而她被赶出了慈庆宫迁往了仁寿殿。
从“慈庆宫”到“仁寿殿”的称呼就知道她心里有多少委屈,但是她还得装出非常开心的样子每天都望着仁寿殿的天空任由年华虚度。
许多人都以为她锦衣玉食享尽荣华贵,但是张嫣却宁愿过着相夫教子举案齐眉的普通妇人生活。
她觉得自己内心深处就只有这么一点点朴素至极的念头而已,但这一刻一个女人二十年积攒下来的全部怨气与欲望都因为刘永锡这句看起来简单的一句话彻底点燃。
她觉得自己的命运是如此不幸。
熹宗皇帝在位的时候她是所有宫妃的敌人,魏忠贤与客氏都在攻击她不是张国纪的亲生女儿,甚至几次掀起废后风潮,当时她被吓得几个月都没睡过一个好觉。
她也曾经替熹宗皇帝生下一个女儿,但这个女儿却不幸夭折了,到现在她仍然是一个人孤芳自赏,连个值得托付的人都没有,而且她跟熹宗皇帝只作了七年夫妻却要为这个木匠一直守寡到现在。
等到信王入继大统,她的命运就更不幸了,虽然她名义还是皇嫂,但是十七年的冷宫岁月却是一日不如一日,连总管太监陈德润都想非礼她,那时候她算是真正理解人走茶凉这个词的含义。
而且这十七年来她虽然几乎寸步不出慈庆宫,但最后还是被赶出慈庆宫迁往仁寿殿,更不要说她曾因几句无心之语被今上逼得差点自谥。
想起自己幸福的少年时光,想起了一边照顾弟妹一边偷空习做女红、阅览经史的那些快乐光阴,看着三株桃树长大的种种喜悦,还有那每次见到父亲回家的喜悦,张皇后就觉得这世界如此之大如此精华,自己怎么能错过这最后的明媚春光。
明风八万里 第十五章 衣带诏
毕竟她不能再这么虚度光阴一直空等下去了,再这么虚度光阴她就是芳华老去红颜不再,再找不到一点的青春气息。
她轻轻拍着手说道:“小伯爷说得很好,这方天地如此之大如此精彩,我怎么能不去走一走,何况这还是爹爹的主意,我决心已下,愿意跟小诚意伯一同南渡!”
在场众人都是松了一口气,只要说服了张皇后这件事就成了一半,接下去都将是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只是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张皇后却突然提出一个非常任性的要求:“不过在南渡之前,我还要先回宫一趟收拾行李,麻烦史奉御跟我再走一趟!”
刘永锡这就有点急了:“娘娘,您回宫恐怕就生了变故,不如现在就跟我们一起走!”
太康侯也觉得非常不妥:“嫣儿,咱们父女已经好几个月没见了,而且这些年我们父女都没机会好好聊一聊,咱们爷俩不如好好聊一聊!何况陛下这人向来是最多疑猜忌,不管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追究下去,嫣儿还是现在就跟我们一起出京吧,省得到时候又出什么变故!”
在本朝历位皇帝之中,今上可能是最多疑的一位,甚至多疑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不然也不会有“崇祯五十相”的说法,虽然这种说法有所夸大,但是今上从来不相任何,所以才会杀了那么多总督、巡抚、大学士甚至司礼阁太监。
张皇后能得到这么一个出宫的机会已经侥幸至极,她如果回宫收拾行李的话说不定又会出什么变故,但是张皇后却有着自己的坚持:“所以要麻烦史奉御跟我走一趟,他办事得力应当不会出什么差池,而且这次南下总得备个衣带诏什么?”
史朝立被张皇后这么一夸简直是找不到北了:“请小伯爷与太康侯放心,小人一定保证张娘娘万无一失,衣带诏的事小人也会尽力帮娘娘去办!”
一说到衣带诏,在场的人都觉得张皇后说得有些道理。
虽然只要把懿安张皇后与太康侯护送到南都,在场诸人都将会是开国功臣万代公侯,但正所谓“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如果能有一份衣带诏,哪怕这份衣带诏成色大有水分,但只要手上有一份衣带诏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是刘永锡同样坚持自己的看法,他既然觉得张皇后的声音这么好听,就不能让她陷身险地:“衣带诏就不必了,娘娘您平平安安比什么都重要,如果真要什么衣带诏,等咱们到了南京再给他们写一封也不迟!”
张皇后没想到刘永锡会说出这么一段称得上乱臣贼子的狂言乱语,但从某种情况下来说刘永锡的方案不但有着相当合理性,对她来说也是风险最小的一种方案。
她不得不承认刘永锡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却自有一种英雄气概,而且大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已经不是一份衣带诏所能够挽回了:“难怪爹爹会选择小诚意伯,确实是少年英雄,但我既然准备回宫自然有办法出来!何况我这次出宫谁也不知道,是史奉御想办法跟我一起偷偷溜出来的,如果我不回去恐怕天一亮就会有人发现我失踪了!”
刘永锡没想到史朝立的胆子会这么大,居然是走野路子跟张皇后一起偷偷溜出宫来,而且这样孟浪的计划居然还成功了。
幸亏现在李自成随时兵临城下人心不定到处都是破绽,不然的话自己的一番苦心谋划就只能前功尽弃。
而史朝立却是得意洋洋地拍着胸膛说道:“我在宫里有的是朋友,不但能把娘娘平平安安请出来,而且还能把娘娘平平安安地送回去再请出来!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只是史朝立得意归得意,实际心底也没有多少底,毕竟为了把张皇后请出宫来他仗着自己人头熟到处跟人空口承诺才钻了空子把张娘娘接出宫来,连他自己都忘记许诺了多少好处,如果不是李自成随时可能攻进城来,他这些空口承诺未必能把张娘娘接出来。
可现在张娘娘既先要回宫又要出宫,他就觉得自己未必会一直那么幸运了!
张嫣继续用一种无可质疑的高贵气度说道:“现在出城,明天天一亮就会被发现,根本走不了,但是我这趟回宫会安排好一切,只要爹爹在家里多留几个人,谁也发现不了破绽!”
刘永锡不得不承认张嫣说得很有道理,事实上他都没想到史朝立的野路子居然能把张皇后请出宫,既然史朝立这么能折腾,他只能把主动权交给张皇后:“那娘娘想具体怎么安排?”
张嫣的容颜还是那么端庄肃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刘永锡总觉得越看她越觉得有女人味,她从容不迫地:“是你们赶紧准备好一切,我刚才在后门已经看过了,你们现在太凌乱了,给你们一晚上的时间把一切都准备好,至少要让家里安排好一切,不能让人看出了破绽!”
说到南下的准备工作,刘永锡不得不承认张皇后说得很有道理。
虽然一开始的计划就是随时走人,但是他最初只准备裹胁赵志杰的几十号人马南下,但是后来南下的队伍滚雪球不断扩大,先是史朝立与吴克他们掺和进来,甚至可以组建一支小小的马队,最后太康侯带着上万两银子和一群家丁又赶过来,现在又有张皇后一起同行。
现在拼凑起来的这队人马本来就是乌合之众,相互之间根本谈上任何信任与配合,刘永锡都怀疑了这队人马一出京城就要土崩瓦解,张皇后确实是慧眼独到,一眼就看出了最致命的问题。
看到刘永锡侧过脸去仔细思考的样子,张皇后越发觉得这个少年格外可爱:“这次出宫之前我会跟陛下请个照顾太康侯的长假,绝对不会留下任何后患,而且我能带来比衣带诏更珍贵的东西!”
比衣带诏更珍贵的东西?
刘永锡完全不明白张皇后在说什么,却发现张皇后已经转过身去,在珠光宝气与玉佩丁冬声中传来她充满自信与骄傲的笑声:“等我回来的时候你们可要把一切都准备,我已经整整十七年没出过门了!”
十七年来,她第一次觉得自己还活着。
明风八万里 第十六章 出宫
虽然不管是刘永锡、赵志杰还是富定甚至是太康侯张国纪本人,都对张皇后与她手上的衣带诏寄以厚望,但是张皇后离开才一刻钟大家就变得焦急起来。
赵志杰平时觉得自己遇到什么场面都能想到佃法,但是这个时候却不由自主地多问一句:“小伯爷,您觉得史朝立这人到底靠谱不?”
刘永锡对于史朝立也完全没谱,毕竟史朝定如果能力很强混得不错,那肯定进了司礼监、御马监或其它更有油水的衙门当太监,现在只能在京营坐营监枪拼命捞钱肯定是混得不太好。
而且真正的问题不在史朝立身上,而是张皇后有没有办法打着探视太康伯的名义出宫,但是听到赵志杰这么说他只能全力支持史朝立:“赵哥,要对史奉御多点信心,何况还有懿安皇后在。”
但赵志杰这么一问,大家越发觉得时间流逝得太慢,而且富定也小声询问起衣带诏的问题:“张娘娘现在住在仁寿殿,恐怕跟乾清宫有些疏远了,真能弄到衣带诏吗?”
这是个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太康侯张国纪虽然也很担心张娘娘,但是富定这么说他就不乐意了:“小诚意伯,你手下这位管事怎么能这么说话!嫣儿说她能弄到衣带诏,那肯定就能弄到衣带诏!”
只是说完这番话之后,太康侯张国纪自己都觉得自己会犯下这样的致命错误,明明已经把闺女接出来了,怎么又犯糊涂让她回宫,什么衣带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女儿平平安安,万一嫣儿有什么闪失,自己该怎么办。
最后还是刘永锡下了决心:“皇后娘娘一时间半会出不来,大家赶紧去安排启程之前的一切准备,如果都忙完就先睡下吧!咱们明天一早就要启程!”
赵志杰与张国纪他们真没想到刘永锡居然有这样的勇气,但是一想到张皇后可能遇到的风险,他们即使把准备好一切怎么可能睡得下,赵志杰就说道:“皇后娘娘不回来,我怎么睡得着?万一出了点意外,咱们都是要掉脑袋的!”
刘永锡倒是非常直接:“现在到了这一步,咱们已经已经没有后路了,赶紧去忙,忙完都争取先睡一会,明天恐怕要赶一整天的路!”
虽然甚至连富定这个老家将现在都是心里完全没底,总觉得张皇后这次回宫出宫风险太大,刚才就不应当让张嫣回宫,但是刘永锡这么一说,大家总算定下神来,太康侯张国纪是个明白人:“我最亏欠的就是嫣儿了,我是睡不着,我赶紧把留守的事宜安排妥当。”
虽然不管是太康侯府还是诚意伯府,相当一部分家丁、奴婢都会跟着张皇后一起南迁,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没法离开京师,而且如果没人留下来负责恐怕刚出北京城门追兵就已经追上来,这么一份基业总得有人留下来看着,所以非得安排负责留守事务。
留下来的这一位不但要绝对靠得住,而且还要足够机敏,在张国纪与刘永锡不在的情况把方方面面都糊弄过去,最低程度也要给张皇后与刘永锡争取两三天时间。
刘永锡手下现在就缺这么一位干将,虽然是老家将富定是个合适的人选,但是他不可能让富定留在北京,毕竟他手下真正可用之人也只有一个富定而已。
还好太康侯张国纪夹袋里着实有不少人物,他的一个远房亲戚张博杨自告奋勇留下来承担一切责任,而且临危受命的张博杨虽然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现在却是脱颖而出机敏能干颇有大将之风,刘永锡干脆把诚意伯府这边的事务也一并托付给张博杨。
而且既然确定明早启程,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自然是千头万绪,既要多备食水干粮,又要调集车马,还要给下面的兄弟发安家银,并反复重申南行路上一律按军法从事,大家要好自为之。
不管是张国纪、赵志杰、富定还是吴克全都忙碌开了,但是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张皇后能不能平平安安出宫。
足足等了两个多时辰,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张皇后与史朝立不但回来了,而且还有两辆马车与几个宫女跟着她回来,这一回她们依旧是从后门偷偷进了诚意伯府。
看到戴着九龙四凤冠的张皇后终于回来了,赵志杰几乎第一时间冲了起来守护在张皇拍身边,张国纪更是老泪纵横,明明是开心极了,但是泪水却怎么也止不住:“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嫣儿,你赶紧睡一会,明天还要早起!”
张皇后的声音有点清冷了,但听在刘永锡的耳朵里却是很有歆味:“我们至少有一两天的时间,而且我已经跟周娘娘说过,父亲大人出了这样的大事,我做闺女的怎么也要在场照顾,周娘娘觉得我说得特别在理,今上日理万机忙得焦头烂额,不能让这些琐事,就让我先行出宫,回头她再帮我跟皇上把事情说清楚!”
刘永锡没想到张嫣没去崇祯皇帝那里报备,而是走了本朝周皇后的门路,但只要张皇后能平平安安地出宫那就是最好的好消息:“太好了!娘娘您先睡一会,明天一大早就要启程!”
他甚至忘记询问衣带诏的问题,张嫣却是指着身边的一个白发老宫女说道:“不急,这是林女史,从我入宫第二年开始林女史就跟在我身边,至今已经是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来林女史一直常伴我身侧,这次却要跟林女史分开了!”
虽然张嫣没能哭出声来,但是谁也听得出她声音里的无限依恋之情,倒是这位林女史非常从容地说道:“娘娘已经把事情跟我说清楚了,这京里的事情就交给我负责了,不知这次太康侯府是谁负责留下来?”
张博杨当即站了出来:“林女史,太康侯府与诚意伯府的在京事务都已经托付给我张博扬!如果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请托付给我!”
他虽然是自告奋勇要求留在京师,但是觉得这缓兵之计未必能拖上多久,但是多了这位跟随张皇后二十年的林女史之后突然信心倍增,毕竟张皇后的名号足以吓倒太多大人物。
林女史虽然一头华发早已容颜老去,走路略止,但在宫中这么多年却自有一种从容气度:“那咱们从现在开始精诚合作,一定要把娘娘交代的事情办好!”
说到这她转过身去看着张皇后,脸上露出非常坦然的笑容:“娘娘,以后你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大明三百年江山社稷,不可绝于今日!”
明风八万里 第十七章 启程
林女史异常从容的语气带着几分诀别的意思,张皇后自然是柔肠百转,却没有泪如雨下。
因为她知道自己肩负着大明三百年的江山社稷,她只能尽可能平静的语气告诉林女史:“林姐,你托付的那几件事我都记住了,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托付!父亲,小诚意伯,你们要经常提醒我不要忘记了林姐的托付!”
张皇后又跟林女史说了几句才问道:“我还有这两个丫头睡哪里?我要赶紧睡一会。”
张皇后还从宫里带来了两个贴身宫女,虽然年纪都不大,但据她说也是跟林长史一样跟随她多年的身边体己人,那边史朝立已经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请功:“娘娘放心,小人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您就放心睡下,小人就守在门外,娘娘有什么需要喊一声奴才随叫随到!”
张皇后没怎么会理会史朝立,她朝张国纪与刘永锡说道:“那大家都抓紧时间先睡一会,说不定等会就启程!”
天将破晓的前一刻,整个刘府已经完全醒过来,人声喧哗好不热闹,厨房更是从昨天晚上一直忙到现在,早餐几乎是不限量供应,所以大家都抓紧时间狼吞虎咽。
作为跟随刘孔昭多年的老人,富定早早就醒过来了,现在正提着腰刀检查着每一个细节。
现在整支队伍总足足有两百多人,既有诚意伯府的奴婢、家丁,也有赵志杰统领的京营官兵,还有从胡同巷子里雇来的一批亡命之徒,张国纪带来了十几个家丁,最后张皇后还带来两个宫女与许多行李,再加上几十匹马和十六七辆马车,整个场面显得有些混乱。
虽然富定与赵志杰吼了好几次,但许多人仍然聚成一团在那里作着最后的告别或是说着闲言碎语。
还好刘永锡刚一出场,整个场面就突然变得秩序井然,刘永锡很满意这个效果,他在马上大声说道:“我重复一遍,这次出门有重赏有重罚,事情办成了我不惜千金之赏,但是谁敢不听号令就只能军法从事,这是我最后一次提醒,下次有人落在我手上就别怪我不客气!”
现在的刘永锡不再是那个张皇后眼中的文弱少年,骑在一匹白马上的他现在已经不但戴了一顶红缨盔,还披了件家传的皮甲,手里握着一柄骑枪,腰间系着绣春刀,背后还背着一张珍藏多年的骑弓,真可谓英姿勃勃。
但是几百人之所以变得秩序井然,还是因为刘永锡统率的这支马队,马上健儿个个全副武装杀气腾腾,似乎随时能踏破苍穹,那边的太康侯张国纪一看到这支马队就对张皇后说道:“真不愧是诚意伯裔孙!”
可事实上刘永锡现在统率的这支马队完全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虽然马具齐全,而且包括他在内的骑士至少都骑过几次马不是纯新手,但与他们身前的这支乌合之众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战马和马具都是前两天用各种手段从京营坑蒙拐骗过来的,马上的骑兵也是昨天才突击选出来的亡命之徒,人马完全谈不上配合,真正遇到强敌绝对不堪大用。
只是骑兵始终有着特殊的意义,看到己方多了二十轻骑压阵,这支乌合之众不但变得秩序井然而且士气大振,都觉得这次南下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就连史朝立都小声说道:“回头给我也找匹马来,我要紧随小伯爷杀敌建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