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她唯一担心的就是刘永锡年少气盛,杀了两个逃军立威之后觉得意犹不足,收不住手一路杀下去就要大事不妙了!
可是她没想到刘永锡虽然年少办事却很老到,专门骑马过来解释这件事,甚至还特意摘下了红樱盔小心翼翼紧随在自己的马车之后:“小人来向娘娘请罪,刚才事发突然来不及向皇后娘娘请示,以后如果遇到这等杀伐决断的事情一定先请娘娘圣裁之后再动手!”
张嫣虽然经历过很多狠下心来的瞬间,也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却不愿意自己的双手沾满毫无意义的鲜血:“刘伯温先生既然在梦中把我交给小伯爷护送南行,那么此次南渡途中一切用兵事宜都交由小诚意伯便宜处置,只是杀人不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是请小诚意伯尽量少杀人!”
刘永锡当即给出了承诺:“娘娘说得甚是,杀人不祥,我一定照娘娘的意思去办!”
而现在太康侯张国纪看到刘永锡与张皇后已经谈得差不多了,赶紧骑在一匹骡子上追了上来,他压低声音询问刘永锡:“小伯爷,我看现在方向是往通州走?下一步准备去哪里?”
队伍之中的大多数人甚至包括象赵志杰、吴克、史朝立这样的重要人物,都只知道刘永锡准备沿运河南下,并不知道下一步具体会怎么走。
但对于太康侯与张嫣,刘永锡倒是没有任何保留,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具体安排:“我们去通州沿运河南下!我父亲已经在张家湾准备了一条大船。”
刘孔昭已经暗中在通州准备了一条大船准备接应刘永锡南下,只是在刘孔昭的计划之中,刘永锡现在不过是个锦衣卫南镇抚司正千户而已,即使把诚意伯府在北京的这些家丁奴婢全部带上,最多也就是二三十人而已,一条漕船就可以把这些人全部运走了。
他根本没想到刘永锡这么会折腾,现在身边足足有二百多人,光是可战之兵就有上百人,甚至还有大量骡马辎重。
张嫣也非常严肃地想到这个问题:“在通州我们只有一条大船?为什么不从天津卫走海路南下,那样不是更便利一些?”
虽然这些年都在深宫大内,但张嫣却并不是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
她很清楚一条大海船或许能载满这支足足有两百人的车队,但是运河上的那些漕船根本载不动一百人甚至载不动五十人,何况车队还有这么多骡马行李,到了通州第一件事就是找更多的漕船。
而且即使能弄到足够的船只,走运河南下仍然是一个风险很大的方案,毕竟从通州到淮安的这条水路这些年不知被流贼、土寇、建奴截断了多少次,而走海路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刘永锡没想到张皇后一针见血就指出了问题的关键,但问题在于从运河南下仍然是唯一可行的方案。
刘孔昭虽然是提督操江,但是他只负责九江到镇江、金山的千里江防线,从镇江、金山到海口的下江与海防事务并不在刘孔昭的管辖范围,所以刘孔昭手下没有大海船,长江口也不是他这位提督操江的势力范围。
真要从海道南下,到时候率先迎驾多半是苏松兵备道与江南副将,对于诚意伯府来说这是收益最小的方案不说,关键在于张皇后被某些大人物挟持之后恐怕会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
而且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如果走海路的话就错过一场真正意义的盛宴,走运河直抵淮安虽然看起风险极大但回报也同样惊人。
毕竟只有刘永锡才知道只要张皇后能够平安抵达淮安,到时候局面就会发生对她非常有利的变化。
她不用戴上九龙四凤冠,只要及时现身就会成为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到时候不管是张皇后还是诚意伯府不但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甚至还能帮助刘永锡实现自己心中谋划的大计。
但是这些事情刘永锡都不能告诉张娘娘,他只能非常坦诚地说道:“天津卫这地方我从来没去过,咱们诚意伯府对于天津卫也是完全抓瞎,又有这么多人马行李,万一出什么意外摆不平误了娘娘的大计我就罪当万死!”
他说着从运河南下的诸多好处:“通州这边就不一样,我们都不知走了多少遍,闭着眼睛都知道,到了张家湾咱们多找上两三条船便是,我和马队到时候一起会护送娘娘平安南下,有我的马队沿途护送自然可以一切万无一失!”
张嫣却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小诚意伯不准备跟我们一起上船?”
张皇后一说到这个细节问题刘永锡就不由想到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杀戮场景。
这也是另一个时空诚意伯府与刘永锡个人的关键转折点,自那一场惨败之后就没有什么操江诚意伯了。
想起那场让一切牺牲变得毫无价值的空前惨败,刘永锡现在不仅有满腔热血之外还有十年披坚执锐与海上决胜的经验。
他非常自信地告诉张皇后:“我们诚意伯府自嘉靖以来已经四度提督操江,不但最熟悉江河水战,也知道一支水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岸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如果要保护娘娘万无一失地抵达南都,沿途必须有陆上接应才行,所以我会统领马队一路马不停蹄地护卫娘娘!”
明风八万里 第二十二章 国士相待
太康侯张国纪觉得刘永锡说得有道理:“小诚意伯说得很好,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防啊,如果遇到土寇凭岸突袭,人马都在船上到时恐怕就只能被动挨打,水陆并进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且小诚意伯的马队还可以随时退到船上!”
张皇后觉得刘永锡说得滴水不漏,毕竟诚意伯府已经四度提督操江,大明朝根本找不出能在这方面胜过诚意伯府的军功世家。
既然刘永锡说水陆并进是最佳方案,那应当不会出什么问题,因此她随手就放下了车帘:“那就按小诚意伯的意思来吧,还是那句话,这次南渡途中一切杀伐用兵事宜都交由小诚意伯便宜处置!”
刘永锡小心翼翼戴好了红缨盔后开始调转马头,临走时还跟车里的张嫣张皇后大声承诺:“请娘娘请放心,微臣就是粉身碎骨也要保证娘娘万无一失毫发无损!”
车帘又被掀开了一条缝,张皇后对于这位应袭诚意伯的表现非常满意,她对着自己身边的俏丽小宫女说道:“小伯爷果然是将门虎子,这身本领应当是得到了操江诚意伯刘伯昭的真传!”
小宫女一直在凝视刘永锡英姿勃发的背影,心底还在回想着刘永锡的杀伐决断,等刘永锡走远了才说道:“这或许是文成公在梦中传授给小诚意伯的本领,只是对于这等人物上决不可三心二意,杀伐用兵之事要吗请娘娘以德服人圣裁独断,要吗就是登坛拜将以国士相待!”
从京城到通州足足有几十里路,这本来是京畿之地,平时路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大通河上更是有直抵朝阳门的粮船,但这一路上除了正在逃难的流民之外就只剩下一家家大门紧闭的客栈、货栈、骡马店与南货行,繁华程度连平时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不过一路走来还是撞到了好几股逃军,虽然没有上演正地就法的大戏,但不管是刘府的奴婢家丁还是赵志杰的京营官兵,或者是辽东来的亡命之徒都见识到刘永锡的真正凌厉之处,也让大家知道小伯爷既可以杀人也可以活人,反正大家的小命都捏在小伯爷的手上。
刘永锡也从这些逃军刘永锡也获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情报,那就是李自成的数十万流贼确实已经近在咫尺,虽然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抵达京师,但是据这些逃军提供的信息,李自成派出的斥侯轻骑可能已经直抵京师百里之内。
如果再拖上一两天,恐怕是神仙都没办法,还好现在正是南逃的最佳时机,如果再早上三五天,刘永锡这支人马肯定会在第一时间被挡下来,绝不可能象现在这样如入无人之境,如果迟上两三天说不定一出城就要正面撞上李自成的百万流贼。
而走在最前面的富定也传来了好消息:“小伯爷!通州马上就要到了!”
通州城是一座大城,这里可以说是京城的命脉所系,每年从南方运来的漕粮与金花银都会经过这里并储存在通州附近的十几座大型仓库,鼎盛的进修光是这十几座大仓库里的存粮足足有四五百万石。
因此朝廷在这里专门设置了仓场总督和几十个大小衙门,只是最近这座城市已经变得阴云密布。
至于原因自然是通州城现在跟南方已经断绝了绝大部分联络,不管是漕运还是塘报都已经无法维持正常运作,已经好几天没见到南京与淮安的北上漕船抵达这里的六座码头,甚至不知道运河上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有零零星星的过时塘报送来。
位于南北直隶之间的山东土寇四起,虽然实力最强的梁山水贼李青山部已经于崇祯十五年招安就抚并被第一时间送至京城处死,却仍然有很多成股成群的土寇出没于运河两岸,有些甚至公然打出了闯王李自成的旗号,但是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居民、缙绅与一些官员对于朝廷已经彻底失去了信任。
从万历四十六、七年那场死者数百万的大旱开始,山东已经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空前浩劫,而朝廷除了加饷一年比一年狠之外没有多少作为,所以在这个关键节点朝廷才会对山东失去了控制,原来川流不息的漕船、塘报只是偶尔才会抵达通州码头。
“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对于普通的升斗小民有着惊人的吸引力,不管是山东、北直隶甚至京城的许多平民们都渴望着闯王大军的出现。
通州城虽然有仓场总督和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衙门与不计其数的老爷,但是鼎盛时期的两万五千大军已经完全是图存名义,虽然名册上还有两万人,但是现在却是连两千战兵都找不出来,所以镇守在这里的总督、员外郎、主事们那是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虽然诸位老爷临时拼凑了两千民壮准备随时登城助战,但是这两千民壮同样只存在于名册上,各级主官廉洁奉公不拿一文钱,所以真正可用的民壮至少有五百人,对此心知肚明的诸位老爷们都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而大道上一支突如其来的队伍直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虽然刘永锡这支人马总共才两百多人,但是城里的老爷们早已经是惊惶不定,加上刘永锡手下还有一支小小的马队,很快传成了“流贼前锋近千人”、“流贼大军上千人”。
一时间通州城里已经乱成了一团粥,有人主张出城决战争取死个痛快,有人建议先让城远走诱敌深入,也有人建议暂时观望,主流意见则认为应当依城坚守,叫着殉职的官吏至少有几十人。
但是这几十个衙门事实上直接陷入了瘫痪状态,根本没有人敢出城与这支流贼前锋一战。
还好终于有逃回来的民夫报告他产看到这支人马打出的旗号与流贼并没有任何关系。
“提督操江刘!”
“诚意伯府刘!”
看到这两面鲜艳的旗帜,大家就知道肯定是与赫赫大名的操江诚意伯刘孔伯有关。
只是刘伯温刘基虽然是传说中与诸葛亮齐名的神仙中人,但是诚意伯府与东林复社斗法几十年,诚意伯府的名声已经被政敌攻击得近于身败名裂,大家对于刘孔昭自然没有多少敬意。
何况诚意伯府在京师只有一个应袭诚意伯刘永锡,根本就是个才开始历练的半大娃娃而已,因此通州城的二十多个衙门又第一时间满血复活并有了一番小心思。
明风八万里 第二十三章 童屹立
没过多久就有一名户部主事带着几名书吏和几十名军士冲了过来,领头的白面文官毫不客气地直接挡住了去路:“我是户部童主事,你们来通州干什么?户部刚下的题本,过境兵马一律调通州守城!”
对于刘永锡这支人马来说,他们从刘府出发到现在才第一次遇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阻碍,因此刘永锡笑了笑,马队并没冲上去,而是派了赵志杰与史朝立过去交涉。
大家看到这一幕都对刘永锡佩服至极,都觉得他果然有大将气度,却不知道那是因为刘永锡骑了大半天马,骑术不佳的他现在双腿都是一片火辣辣。
现在他觉得自己快要下不了马了,真要下马恐怕等会没法再骑上马,所以才会抓住这个难得的休息机会,何况一个户部主事有史朝立应付就足够了。
史朝立胆大包天,他用内臣特有的那种高腔调训斥道:“你们奉了户部的题本在这里办事?好大胆子,我看你们根本没把皇上放在眼里!什么时候户部的题本能调兵遣将了?是你们户部想造反还是你想造反?”
虽然史朝立上去就是为了胡搅蛮缠,但是他有一点说得绝对没错,那就是户部的题本与户部主事怎么能管兵部的事,何况对面连题本都没拿出来。
来截道的户部主事原本以为自己只要把这支属于诚意伯府的人马截下来拖回通州城就是一件奇功,没想到对面的队伍居然还有一位趾高气扬的内臣就知道坏事了:“这位内臣,我们总督仓场大人说了通州防务至关重要,想请小诚意伯过去协防!”
通州城里的老爷们原来的如意算盘是架空刘永锡这个半大娃娃之后直接吞并这支属于诚意伯府的精锐武力,但是现在看到形势不对,他马上把口径换成了“协防”。
史朝立继续拿捏着腔调:“我看你不想活了!通州防务紧要有勤王大计重要吗?小诚意伯奉命到南都统军北上勤王,你却故意在这里耽误勤王大计,莫不成是流贼李自成派来的奸细?”
虽然之前对内对外的统一口径是到临清州讨债顺便再抢一位美人回来,但这样的借口只能用在京城里面,出了京城就用不一样的借口,而任何理由都不如“勤王”好用。
刘永锡既然是“奉诏勤王”自然有便宜行事的权利,别说杀个户部主事,就是在通州总督仓场的那位户部侍郎若是落单他照样敢动手。
不用史朝立下令,赵志杰已经主动给自己加戏:“没错,这姓童的肯定是流贼派来的奸细,兄弟们,给我拿下!”
这位户部童主事平时是以谈兵事著称,所以才能以举人出身晋升只用进士的户部主事,但还真是第一次经历这种杀气腾腾的场面,如林的军刀、长枪、火铳都对准了自己,更别说应袭诚意伯刘永锡还带着精锐马队随时准备冲上来。
可怜他一身四经五书琴棋书画八股文章全无用武之地,就连平时滔滔不绝讲个的兵书也全忘了,现在只想转身就跑。
可问题是转身就跑都来不及,所以这位户部童主事只能一边哆嗦一边给自己打气:“误会,这全是误会,原来小诚意伯是准备到南都召集兵马,这全是误会,误会!”
史朝立刚想跟这位主事老爷继续扯一扯,那边刘永锡却突然说话:“真是误会吗?”
说话间刘永锡统领的马队已经压上来了,在轰鸣的铁蹄面前这位平时最喜欢纸上谈兵的童主事差点自己就要摔下马来了:“误会,真是误会,小诚意伯,我是户部派在通州监仓的主事童屹立,跟操江诚意伯有过数面之缘,与诚意伯府是故交!”
童屹立越说越紧张:“下官如果知道你是到南都统领勤王大军,肯定不会请你进通州协防,何况下官也愿意随你一同到南都招集兵马北上勤王,现在我们通州几十个衙门都在等着勤王大军北上!”
刘永锡神情虽然缓和下来,但脸上仍然带着杀气:“既然是误会那就好,我们走一趟张家湾!童主事,麻烦您在前面带路了!”
史朝立当即毫不客气地喝道:“童大人,赶紧带路,您不会真是流贼派在通州的奸细吧!”
虽然童主事心底一百个不愿意,但是刘永锡就是这么蛮不讲话,而且第一时间就把他带来的这批书吏与军士全部控制起来,甚至派了赵志杰把童屹立这位户部主事也控制起来。
现在他是体会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不照小诚意伯的意思走一趟按照赵志杰的说法就是“就地正法!”。
虽然只要到了朝堂之上,童主事有一百种对付刘永锡的办法,甚至还能想出许多让刘永锡身败名裂的办法,但是现在他只能老老实实地走在刘永锡前面领路,甚至只能看着自己带来的这批书吏、军士成了诚意伯府的俘虏:“小诚意伯,您真不准备进通州城跟咱们总督仓场大人见一面?”
刘永锡理直气壮地说道:“不必了,陛下之前派张国维赴南京、浙江募兵勤王,但是你也知道张国维本是起复罪臣,陛下担心他一去不返,而南京六部最多闲职、老臣最不堪用,现在非但勤王兵马不至,现在连漕船、塘报都断了,若是去得太迟,恐怕又要发生无法意料的变故,所以就不进通州耽误时间了!”
他说的这些事情都是已经的实情,童主事根本挑不出毛病,只能唯唯诺诺,而史朝定看到刘永锡已经裹胁了童屹立当即跳出来:“张家湾的事情就托付给主事大人,我相信以童大人的才干,别说一个小小的张家湾,但是摆平整个通州都不在话下!”
童主事已经听出了史朝立话里的潜台词,他如果摆不平张家湾,恐怕这位史公公又会把“流贼奸细”的罪名按在自己头上,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下官尽力而为!”
张家湾位于通州城东南,这是整个京畿顺天府最重要的内河码头,虽然隆万之后大通河可以直抵朝阳门,通州附近又新建了四五座新码头,但是张家湾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多少冲击,南方来的漕船多数会停泊在这里。
有了童主事带路,刘永锡这支人马自然毫无意外地抵达了张家湾,只是他刚到张家湾就得到了封船的消息,甚至连刘孔昭预先为刘永锡准备的那艘大船也被这里的李书办派人扣下来。
明风八万里 第二十四章 裹胁
赶来报告封船消息的是刘孔昭平时最器重的小将周之升。
诚意伯府四度提督操江,而周家三代人都是诚意伯府在新江口水军的核心力量,到了周之升这一工依旧不例外,所以刘孔昭准备破格提任周之升特意派他接应刘孔昭,只是不管刘孔昭还是周之升都没想到会在一个小书办这里栽了大跟头。
不用刘永锡发话,史朝立就跳出来指责:“童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小伯爷奉令到南京统领大兵北上勤王,但通州这边先是派童主事来阻挠小伯爷出京,现在张家湾更是把咱们诚意伯府的船直接扣下来,我就问一句,通州城内是不是有流贼与建奴派来的奸细?”
史朝立这句话问得有些诛心,童屹立额头的汗水直接就渗下来,他准备回头就跟刘永锡翻脸,但现在却不得大声训斥:“误会,误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李书办赶紧滚过来!”
虽然户部在张家湾设了衙门并派一名主事在这里常驻,但听说数千流贼出现在通州附近,所以主事带着几个亲信第一时间跑去通州“协防”,张家湾现在只有一个李书办在这里负责,他只能屁滚尿流地跑来喊冤:“冤枉,这是通粮厅下的命令,小人只是照办而已,根本不知道小伯爷这次出京是为了勤王……”
他一说“通粮厅”,史朝立已经抓到了致命的把柄:“通粮厅?通州城内果然有流贼派来的奸细!你跟我说清楚,到底是通粮厅还是尚书府的命令?还有,你既然姓李,跟流贼李自成到底是什么关系?是不是李自成派来的坐探!这件事一定得查清楚!”
李书办原本就吓得屁滚尿流,现在就更紧张了:“冤枉!冤枉啊!这纯粹是误会了,通粮厅之所以命令封船,是因为南面的漕船已经停了好些天了,觉得手上得多备点漕船以备万一,所以才命令我们封船,跟流贼根本没关系!还有,小人虽然姓李,但是跟李自成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请内相千万不要冤枉了了好人!”
李书办这么一说,童主事也想起来了,只是他不敢说通粮厅大举封船是为了准备逃跑,只能找了一个相对高大上的理由:“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通粮厅封船是为了以策万全,跟小诚意伯勤王根本没关系!”
刘永锡还没说话,史朝立就冷笑起来:“怎么没关系?我看不止通州城里有流贼的奸细,张家湾这边也有流贼的奸细,这么关键的位置怎么能用李自成的同宗。”
李书办已经被这个天大的罪名吓得说不出话,倒是童主事一路被吓得胆战心惊现在已经被吓成了习惯,所以总算有点担当:“小伯爷,史太监,这都是通粮厅的决定,虽然属于权宜之计,但从当时的形势来看也不算什么大错,再说了,封谁的船也不能封小伯爷的船!”
李书办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对对对,童大人说得对,封谁的船也不能封小伯爷的船,小伯爷的船什么时候准备启程?”
刘永锡当即拍板:“好,准备给我准备六条大船,我与童屹立大人一起去南都,到时候一起统兵北上勤王!”
童主事先是被吓尿了,他没想到刘永锡不但把自己裹胁到张家湾而且还要一路裹胁南下,可怜自己举人出身升官极为不易,好不容易凭着“知兵”的名声做了一个监仓主事,没想到才几个月时间就要丢官,但是他很快就反应过来:“就按小伯爷的意思办,我们一起南下勤王!”
虽然在通州当监仓主事一向是肥缺,不但有自己的衙门,而且坐山吃山守着粮库不怕饿着自己,正常年份几千两银子跑不了,但是流贼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随时杀到京师,在这种情况继续在通州呆着遇到流贼拷饷恐怕是凶多吉少。
而现在刘永锡给了自己一个离开通州的绝佳借口,有操江诚意伯在自己到了南都至少也能官复原职,所以童主事一下子就神气起来:“小伯爷,那以后我们就是同僚了,这次南下募兵勤王,我们务必要精诚合作!”
如果没有童屹立入伙,张家湾本地的书办、吏员、漕军肯定会玩出各种各样的小花招,但有了童主事入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整个张家湾都第一时间被动员起来,周之升也非常开心地带刘永锡去看刘孔昭给他准备的那条大船。
猜你喜欢